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发表时间:2016-08-06T15:22:37.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岳磊[导读] “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语学院 451100 摘要:“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譬如:一双儿女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不可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说成是一双夫妻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讨论,探析量词“双”与“对”的使用。

关键词:对;双;量词;语义分析

在一堂语文教学模拟课上,学生试讲量词的用法,谈到量词:双和对。在讲解时列举了如下例子:一双鞋一双手套一双袜子,一双眼睛,一双筷子,一对花瓶,一对镯子,一对柜子。然后总结“双”与“对”都是专用量词和集合量词,意义相近,可互释,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量词的解释:双:用于成对的东西。

对:双。

这时问题出现,在课堂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双和对虽意义相近,但在使用时并不是都可以互换的,例如:一双儿女却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绝不可以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以说成是一双夫妻,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探微量词“对”与“双”的使用。

一.“对”、“双”的语义源流《汉语史稿》载:“绝大多数的量词都起源于名词或动词,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这就使得量词所称量的事物的特征要与量词本身的特征相一致。“对”和“双”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早,且使用较广。古时其用法迥异,后来由动词虚化为量词时才具近义性。

1.对

从词源看,对有匹配配偶之意,但“对”在古代常做动词用,相当于英语中的REPLY(回答):(1)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2)公问族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对”还有个常用意义是指“面对,对面”:(3)公辞,宾西面坐奠于阶西。东面对,西面做取之。

《说文解字》:“对,应无方也。从羋,从口,从寸。对,或从土。”“应无方”是指问什么答什么,或者是谁问答谁,也就是徐锴说的“有问则对,非一方也”③。依许慎、徐锴之说,“回答”就是“对”的本义,如:君前奏对。“回答”涉及提问者和回答者两方,这为“对”后来做量词时的“二”意义提供了依据。而这一问一答是对立的,他们性质不同但又是统一于“对”这个概念中的,因此“对”本身是具有对立统一性的,而且这一特征贯穿于“对”的词义演变过程,到《仪礼》中“面对,对面”的意义,这一特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又为“对”计量两个互相对立又统一的个体提供了依据,如“一对夫妻”、“一对鸳鸯”。 2.双

“双”的繁体做“雙”,许慎《说文解字》:“双,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双”的本义就是两只鸟,因此成语有:比翼双飞而无比翼对飞。“双”意义指向倾向于指个体数量为二,向数词虚化:(1)举世无双(2)遗我双鲤鱼(3)赐予家子双琥,一环,一璧,轻服,受之。 “双”的这种事实两个的用法使得虚化为量词后,个体之间是重复或者重叠的关系,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而不是对立的,但两个独立的个体又统一于“双”的概念中。因此“双”称量的个体是具有独立统一性的。

总得来说,从语源角度看,量词“对”更侧重于强调计量具有对立统一性的两个个体,比如“一对矛盾”、“一对冤家”,而“双”更侧重于计量两个性质相同功能相同的独立个体,如“一双手套”、“一双眼睛”。

二.“对”与“双”语义分析语义学中,语义特征是指某个词在语义上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词的特点。对近义量词进行语义特征地分析与描写,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量词的共同语义特征与区别语义特征,进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更准确恰当地选用近义量词。量词意义较宽泛,对量词做语义分析需要借助于它所称量的动词或者名词,才能够使两个近义量词区分开来,因此对“对”和“双”进行语义分析就要以它们所能称量的名词为参照。根据《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32组可以与对、双搭配的词,和《汉语量词词典》常用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79组词,除去重复的22组,合计89组词,分析整理,可以把对、双的核心语义通过语义分析可看出“对”、“双”都表示两个,都是计量成双的东西的名量词,但它们的区别还是较明显的,从三方面说明: 1.是否可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 “对立成双” 是指所计量的两个个体之间具有某种对立性质,彼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可以是性别、方向、性质……的。依据这一点,可以将部分必须用“对”计量的词区分开来。比如“一对夫妇”、“一对恋人”、“一对仇敌”、“一对矛盾”等。“双”在这一点上刚好相反,计量的个体彼此之间无任何对立,而是同一性质的两个个体数的重复或者是重叠的关系,“一双手”、“一双袜子”、“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双手套”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对立成双的东西必须用“对”来计量,“双”是不可以用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的,这跟其语义来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发表时间:2016-08-06T15:22:37.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岳磊[导读] “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语学院 451100 摘要:“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譬如:一双儿女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不可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说成是一双夫妻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讨论,探析量词“双”与“对”的使用。 关键词:对;双;量词;语义分析 在一堂语文教学模拟课上,学生试讲量词的用法,谈到量词:双和对。在讲解时列举了如下例子:一双鞋一双手套一双袜子,一双眼睛,一双筷子,一对花瓶,一对镯子,一对柜子。然后总结“双”与“对”都是专用量词和集合量词,意义相近,可互释,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量词的解释:双:用于成对的东西。 对:双。 这时问题出现,在课堂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双和对虽意义相近,但在使用时并不是都可以互换的,例如:一双儿女却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绝不可以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以说成是一双夫妻,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探微量词“对”与“双”的使用。 一.“对”、“双”的语义源流《汉语史稿》载:“绝大多数的量词都起源于名词或动词,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这就使得量词所称量的事物的特征要与量词本身的特征相一致。“对”和“双”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早,且使用较广。古时其用法迥异,后来由动词虚化为量词时才具近义性。 1.对 从词源看,对有匹配配偶之意,但“对”在古代常做动词用,相当于英语中的REPLY(回答):(1)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2)公问族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对”还有个常用意义是指“面对,对面”:(3)公辞,宾西面坐奠于阶西。东面对,西面做取之。 《说文解字》:“对,应无方也。从羋,从口,从寸。对,或从土。”“应无方”是指问什么答什么,或者是谁问答谁,也就是徐锴说的“有问则对,非一方也”③。依许慎、徐锴之说,“回答”就是“对”的本义,如:君前奏对。“回答”涉及提问者和回答者两方,这为“对”后来做量词时的“二”意义提供了依据。而这一问一答是对立的,他们性质不同但又是统一于“对”这个概念中的,因此“对”本身是具有对立统一性的,而且这一特征贯穿于“对”的词义演变过程,到《仪礼》中“面对,对面”的意义,这一特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又为“对”计量两个互相对立又统一的个体提供了依据,如“一对夫妻”、“一对鸳鸯”。 2.双 “双”的繁体做“雙”,许慎《说文解字》:“双,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双”的本义就是两只鸟,因此成语有:比翼双飞而无比翼对飞。“双”意义指向倾向于指个体数量为二,向数词虚化:(1)举世无双(2)遗我双鲤鱼(3)赐予家子双琥,一环,一璧,轻服,受之。 “双”的这种事实两个的用法使得虚化为量词后,个体之间是重复或者重叠的关系,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而不是对立的,但两个独立的个体又统一于“双”的概念中。因此“双”称量的个体是具有独立统一性的。 总得来说,从语源角度看,量词“对”更侧重于强调计量具有对立统一性的两个个体,比如“一对矛盾”、“一对冤家”,而“双”更侧重于计量两个性质相同功能相同的独立个体,如“一双手套”、“一双眼睛”。 二.“对”与“双”语义分析语义学中,语义特征是指某个词在语义上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词的特点。对近义量词进行语义特征地分析与描写,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量词的共同语义特征与区别语义特征,进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更准确恰当地选用近义量词。量词意义较宽泛,对量词做语义分析需要借助于它所称量的动词或者名词,才能够使两个近义量词区分开来,因此对“对”和“双”进行语义分析就要以它们所能称量的名词为参照。根据《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32组可以与对、双搭配的词,和《汉语量词词典》常用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79组词,除去重复的22组,合计89组词,分析整理,可以把对、双的核心语义通过语义分析可看出“对”、“双”都表示两个,都是计量成双的东西的名量词,但它们的区别还是较明显的,从三方面说明: 1.是否可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 “对立成双” 是指所计量的两个个体之间具有某种对立性质,彼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可以是性别、方向、性质……的。依据这一点,可以将部分必须用“对”计量的词区分开来。比如“一对夫妇”、“一对恋人”、“一对仇敌”、“一对矛盾”等。“双”在这一点上刚好相反,计量的个体彼此之间无任何对立,而是同一性质的两个个体数的重复或者是重叠的关系,“一双手”、“一双袜子”、“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双手套”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对立成双的东西必须用“对”来计量,“双”是不可以用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的,这跟其语义来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浅议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浅议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一、引言 不同国、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交往接触,必然有语言的接触,而言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必然导一定程度上的语言变化。自17纪始,尤其是“五”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学东渐,印欧语言特别英语的影响日益扩大,其汉语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汇上,而且在词法和句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冲传统汉语语法规范的言变异现象。所谓欧现象,就是以印欧语言文化为照系,并吸纳其某些特的语言演变倾向。力(2000:335)为,“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德意西等语言的人多得,拿英语研究是更趣的事。”贺阳(2004:83)指出“这一概念既指汉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限制的……我们不敢现在欧化已经到了境”(王力,1955:348)。汉语的发确实如此,欧化已经渗透到现代汉的各个层面,但汉语化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面语上。 二、汉语与印欧语在语构文化的差异 语构文化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模式和思维方式。汉是孤立语,它的最大特点就缺乏词形变化。它主由语义和次序来表达意。汉语遵照一定的结构规则,在下文中只要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就以合在一起组成句子。汉语分句结合

成复句也很灵活,间常常不加连词。比如“明天有雨,出不去了。”强调意合的句子中,联词语大量省略,很多成分如语、修饰语、中心词甚动词也都可省略。而印欧语系语如英语等屈折语,有着丰富形态变化。其结构特征以外形式标志来表明语句中的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它是形合的言,句中的词语和分句通过介、连词等形式标志来接。这种“结构型”言,通常一个完整的法结构就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力就说过,“西洋人做文是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王力,1995:290)。朱光潜为“中文以简练直接见长西文以繁复绵密见长。”因而先生说,“西文长句所包含的思用中文来表达,往往要几个单句才行。” 三、欧化长句 汉语和印语生成词句的方式不同。随着民关系和语言间的相互影响的进一发展,语言系统内部发生在位、音节构造、构词规乃至句法规则各个层面的借用是必然的,但同时也应多层地考虑汉语欧化的程度及用的方式。 一方面,重意合汉语在表达逻辑严密的思想方面,之重形合的英语,欧化确实能使语显得更加精密、准确、辑性更强。“五四”动以来,汉语欧化成了对话文革新的有效途径。接词在汉语的使用由自然到必然是一种明显的、普遍欧化现象,“所谓连词的欧化,就是由随便变为必须,此而已”(王力,1955)从下面的这些译文实例可以看出语结构连词对汉语的影响 (1Despitescientificassurancesthat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GMOs)

云南方言研究

云南方言溯源 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方言丰富,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广泛地搜集研究这些方言古语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同时,利用方言词汇来考释古词,也是训释古词、整理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我选择了云南方言中有代表性的古语词做了些整理和考释希望通过对云南方言中古语词的保留情况,体察古语词在云南方言中的发展演变,追溯云南居民移民的轨迹及解读古代历史文献。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方言。 云南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它隶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北方方言基本一致。由于历史和地理 官话曾先后在明、清两代对云南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方言词语的解释: 名词: 1.[鱼(酢)]yúzh 鱼酿酢法。制鱼毕,便盐腌。”白居易《桥亭卯饮》诗“就荷叶包鱼 ?(zha 第三声)”。

2.[坝]b?代宗大历十四 注“蜀人谓平川为坝。”今方言“坝”音。 3.[眼扎毛]yǎnzhámáo。睫毛,眼睫毛。《元曲选?单鞭夺槊》第二折[小梁州]白“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着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今方言“眼扎毛”。 4.[毛贼]máoz?i。泛称盗贼。《西游记》第十四回:“有几个毛贼剪径是我将他打死。”今方言“毛贼”音。 5.[索子]suǒzi。绳子。《虚堂和尚语录? 期取证,又作麽生”今方言“索子”音[so31ts?53] 多以草,麻或棕搓成。 6.[端公]duān?ōn? 公送崇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今方言“端公”。 动词: 1.[望]wàng.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今方言“旺”音。 2.[优]yōu?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优:调戏也。今方言“优”音。 3.[和]hu折[乔牌儿]

汉语量词与英文用法对照

汉语量词与英文用法对照 (Comparison betweenChinese Words of Measurement and Their English Equivalents) 量词是现代汉语11类词中的一种,运用非常普遍,大约有500多个量词。除了表“量”以外,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习惯搭配。即使是华人也有弄错的时候,学中文的外国人更是头疼。所以正确认识量词,准确翻译汉语量词也是很重要的。英语中没有像汉语这样的“量词”分类,但有类似的用法和修辞结构,如quantitive determinatives(量词限定词),portative (量词),quantifiers(量词)。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因而,本节以一定的版面来分析其不同结构和用法,不过,更多的还是靠读者自己潜心收集认识,才能掌握如何翻译。 1、一群 一群人a crowd/group/multitude/throng/army/team/class of people;a gang/swarm/horde/pack/band of people(in a derogatory way) troop通常指聚在一起活动的、生气勃勃的一群人。如: a troop of demonstrators/shoppers/visitors bevy特指女性的“一群”,有时指鸟类,尤指鹌鹑或云雀。如: a bevy of actresses/young women/ladies/shop girls/quails 表贬义的“一群”有:a mob of angry people/rioters/slaves/liars/blackguards horde原意为游牧部落,通常含有轻蔑色彩: a horde of lazy-bones/swindlers/locusts/hooligans band;gang常指“帮”: a band of robbers/gangsters/thieves/outlaws a gang of criminals/slaves/prisoners 一群牛、象、马、天鹅a herd of cattle/elephants/horses/swans 一群鸟a flock of birds/geese/hens/goats/swallows/sheep/chickens 一群猎狗a pack of hounds/wolves/grouse 一群狐狸a skulk of foxes 一群狮子a pride of lions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在考察了一定数量的语料后,认为量词“场”和“部”后接“电影”时的用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语体侧重、语义重点、具体词性、动词搭配四个方面。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场部 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错误较多的一个词类,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些留学生在学习了量词“场”和“部”都可以用来修饰“电影”后①,造出下列句子: (1)*这场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正确的句子:这部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 (2)*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部。(正确的句子: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场。) 这些偏误的出现是因为留学生未弄清楚“场”和“部”在修饰“电影”时的不同用法。那么,“电影”前什么时候用“场”,什么时候用“部”呢?我们做了以下考察。 一、语体侧重不同 “场”多出现在口语中,而“部”的书面色彩较浓。我们翻阅了《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文汇报》中有关电影的报道,并从新浪、网易这两个网站下载了两万多字电影方面的语料,发现其中“电影”前所用的量词都是“部”。此外,与“电影”同义的一些词,如“影片”“片子”也都只与“部”搭配,未发现与“场”搭配的例子。例如: (3)而伟仔另一部电影《无间道》亦同期上映。(网)② (4)专题介绍: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网) (5)10部电影让我们泪流满面(网) (6)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俄国的事情,我当然不能让观众看出我的“美国底子”。(网) (7)这部电影可能是比较我以往所有的电影、内在张力最强大的一部。(《长江日报》) (8)这部影片敢审视每个成年人的爱情观、道德观直至对生存意义的疑问。(网) (9)《美丽心灵》和《红磨坊》两部影片就已被列为得奖的最大热门。(网)

现代汉语词性

现代汉语词性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形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

2007年3月第15卷 第1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J ourna l of X i’an In terna tiona l S tud ies U n iversity M ar.2007 V o l.15N o.1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 郭鸿杰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本文对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欧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703(2007)0120021204 Abstract:T he p resent study offers a comparatively tho rough review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on Europeanizati on in modern standard Ch inese.In additi on,li m itati 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suggesti ons fo r future research are investigated. Key words:M odern Ch inese;Europeanizati on;tho rough review 随着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语言演变中,几乎任何一种语言都会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受到他族语言的影响,使语言本身的特点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 ,也就不可能对语言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英汉语言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上半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科技及其思想文化大举进入中国,白话文运动一日千里之际,翻译作品如潮涌来。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成为一种语言事实。这种影响不仅表现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已经或正在逐步扩散出去,甚至已经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欧化语法现象”。贺阳(2004:83)认为,“这一概念既指汉语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模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出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欧化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近百年来,该研究一直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 1.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1919年傅斯年在《怎样做白话文》中说,“我们造词的方法,不得不随西洋语言的习惯,用西洋人表示的意味。而最终就是要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这是最早提倡汉语欧化的文章。1921年陈望道一面提倡欧化,一面提出要加以限制。1922年陈独秀做《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大书“国语的欧化”。后来,鲁迅也表示“支持欧化式的文章”,他认为使用带有印欧印记的句子,不仅可以介绍新事物、新思想,而且可以吸收新的表达方法,使现代文更加丰富、清晰和精密。当然,也有学者反对白话文欧化。Ke(1928,转引自H su, 1994)从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也注意到了白话文的欧化现象,文章用的是汉语词汇,却套用了西方的文法模式、性、标点符号、长句子、同义词或短语的连用、以及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偏句后置现象。他认为这些现象污染了汉语,因而提倡汉语纯净化。梁实秋旗帜鲜明地反对欧化,他认为汉语欧化跟硬译 有直接的关系。 汉语欧化的主张提出以后,引起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很多研究多是从文学翻译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使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论只能依赖个人的经验或直觉,而不是细致的观察,所以得出的结论较为片面。王力是中国第一位最为系统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王力(1954:258)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大量欧化语法现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面貌。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关于欧化的讨论在翻译界重新展开。赞成一方主张吸收新的表达方法,使汉语更加丰富,因而他们提倡借用外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可以丰富汉语。而排斥汉语欧化的一方则呼吁汉语的纯洁性,特别指出了一些误译和欧化很浓的译文。 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英汉语言接触的频度和密度亦不断提高。汉语语法的欧化发展印证了王力先生当年的预言“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有限制的……我们不敢说现在欧化已经到了止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汉语欧化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梳理,这对于认识非双语环境下的间接语言接触的特点、以及语言接触理论的共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汉语欧化研究的主要状况 2.1外来词研究 在词汇平面上,中国学者对借词进行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第一个对外语借词进行分析并划定借词范围的是罗常培(1950)。不同的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称呼也不尽一致。吕叔湘(1942)叫“外来语”,罗常培(1950)称“借字”,孙常叙(1956)叫“外来语词”,周祖谟(1959)叫“外来词”(或称“借词”),高名凯、刘正琰(1958,1984)叫“外来词”,其他如史有为、符淮青、葛本仪、刘叔新等也采用“外来词”一说。“借词”术语的使用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是随着“词”的确立才开始将它作为“外来词”的等义形式。除了广义的借词定义达成共识外,其他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这主要是围绕着意译词是不是借词展开的。 有些学者主张把借词局限于音译词,如吕叔湘(1942)、高名凯、刘正 (1958)、王力(1958)。他们坚持“语素原则”,认为将其他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音译词才是借词。

云南方言与普通话量词使用不同的现象存在原因浅探

云南方言与普通话量词使用不同的现象存在原因浅探 姓名:季晓博学号:201006424205 摘要: 云南方言和普通话在量词使用的问题上有诸多不同,本文试图以浅显的语言简要说明其中不同用法的量词的类型,以及这些有不同的用法的量词(个体量词)的由来和演变,解释我们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疑问和误解。 关键字: 量词个体量词产生发展流变 云南方言在量词使用方面和普通话相比有一些有意思的区别,初来云南省的人会有诸多不适,产生一些笑话。如云南方言中的:一张车(一辆车),一根人(一个人),一坨棉花(一团棉花),打了几托(打了几拳)。这些使用习惯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有的甚至不能理解。如果简单把这些语言现象归为“地域差异”一句话,则显得太粗糙。如果想仔细探究这些日常生活中奇怪而寻常的语言现象,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什么是“量词”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这条解释非常简单,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那么我们需要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与我们的第二语言英语比较,就会发现汉语中的量词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英语中也存在量词,例如:a dozen of apples,a pair of shoes,a piece of paper。相对应的,汉语中有“一双鞋”、“一张纸”,但是没有对应的“dozen”这个词。只不过这些和汉语中的量词并不是一个概念,如汉语中有:一个人,一辆车,一只羊。像“个”“辆”“只”这些貌似不存在也不影响意思表达的量词是英语中没有的,英语中用简单的“数+名”的形式轻松解决。 这确实很奇怪,汉语中为什么会有这些无所谓的量词存在?而且貌似就是这些“无所谓量词”在云南方言中搞鬼,才会出现“一张车”这种奇怪的说法,如果大家用简单的“数+名”说“一车”好像也没有什么歧义。 这种量词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叫“个体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或动作持续时间的数量单位,一般分作动量词、名量词(有的将“时量词”从中分出)两个大类。“个体量词”是名量词的一个子类,是相对“集合(集体)量词”而言的。 关于量词的范围、性质和作用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只有个体量词才是量词,表示的是事物的种类、性质等等,应该把它和度量词(或称计量单位词、度量衡单位名词)严格区分开来。另一种意见认为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计量,其他作用(如有时具修辞色彩)是次要的;量词包括个体量词,也包括度量词、货币单位量词、临时量词、集合量词、不定量词等,虽然各个小类产生有先后,性质也有差异,但它们都属于统一的量词系统,共同点是主要的。 持第一种意见的多为外国学者及部分海外华人学者,他们的母语中有度量词,利用容器名称来计量也很常见,但是基本没有个体量词。所以他们从自己语言的视角观察,发现汉语的个体量词很特别:跟其他语言相比是多出来的东西,又不像度量衡单位那样只是机械地表示数量,而是丰富多彩,带有某种形象性,因之判定这是完全不同的词类。有人并为之取了特别的名称。较早的例如日本人宫胁贤之助,认为“连结于数词之后表示事物种类性质的那种词叫做陪伴词”。国内的前辈学者刘世儒也曾持这类看法,他把通常所说的个体量词称为“陪伴词”,说“这是纯然的语法范畴,同实际称量的数量没有关系”。但后来他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多数中国学者均持第二种意见。尽管“量词”的定名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早期的语法著作对于它能否独立于名词另成一类也有不同看法,但到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后增订为《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将量词正式列为一个

量词的规范用法

量词的规范用法 索引:量词的分类 - 量词的使用方式 - 量词使用举例 量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很常见的词类,通常跟数词连用,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如尺、寸、只、匹、件、条、根、双、回等。量词不仅数量多,使用频率高,而且用法很复杂。新闻稿件中时常出现量词使用不规范的情况,以下我们结合实例来具体分析一下量词的用法。 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物量词,又叫名量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动量词用来表示动作的单位。 一、物量词常与数词或指示代词组成数量短语修饰名词,说明人或事物的数量。如,一头猪,一本书,一枚硬币,一双手。 物量词又有如下分类: 1.专有物量词:某些名词只能用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门的量词修饰,这样的量词就是专有物量词。例如: 一头牛一张纸一本词典一匹马一尾鱼一股气流 2.临时物量词:某些名词临时处在量词的位置上,被用作数量单位。例如:拉来一车货打上来一网鱼一箱苹果一屋子人两瓶啤酒 3.计量物量词:主要是度量单位。例如: 一亩田一尺布一里地一度电 4.通用物量词:多数名词都适用的量词。如“个、种、类、些、点”,尤其是“个”,现在逐渐有了通用化的倾向,能够和它组合的名词越来越多。例如: 那个(些、种)故事那些(点、种)事情一点(种、些)心得 二、动量词常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次数。如,读一遍,走一趟,揍一顿。 动量词大体可分为两类: 1.专用动量词。例如: 看一下说一次走一趟摸一把喝一壶 2.临时动量词:临时用来表示动作的量,离开语言环境,它们只是普通的名词。例如: 瞪一眼踢两脚打两巴掌插一嘴砍几刀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用到一种复合量词,即把物量词和动量词“次”合在一起构成的词。例如:人次件次班次架次批次辆次台次 有的量词还具有感情色彩,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例如: 两位青年工人协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 作为量词,“位”具有敬重的意味,用于见义勇为的工人十分恰当;量词“伙”具有鄙视的意味,所以用于“歹徒”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位”也不应用于自称,如不能说“我是一位歌手”。 大多数量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它们跟哪个名词相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的习惯,例如“把”,可以说“一把刀、一把米、一把扇子、一把锁、一把年纪”等等。 量词在句中通常不能单独使用,需要重叠或者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一、量词可以重叠使用,表示“每一”的意思。例如: 个个件件根根场场次次回回 重叠后的量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和定语。例如: 主语:个个都是好样的件件稀有场场爆满 谓语:花香阵阵浪花朵朵 定语:条条大道 但是,量词重叠后作谓语时,不表示“每一”“逐个”的意思,而表示“多”的意思。 二、由量词和数词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A一A”或“一AA”的格式,作主语、定语和状语。例如:

孙晓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评)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0级

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孙晓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量词;偏误;研究综述 量词是汉藏语系的特色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是留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量词偏误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也取得一些成果。下面笔者即对量词偏误类型、量词偏误产生原因、量词偏误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对外汉语量词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量词偏误类型研究 不同学者通过自己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唐淑宏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1]中,总结了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偏误类型。该文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的46个甲级量词和《初级汉语课本》中的量词为调查内容,采取“打撒网”式的搜集,对留学生的考试试卷、作业、作文及交谈中所表现出来的量词偏误作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研究范围内的量词偏误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类: (一)量词“个”的泛化 有的留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一个“万能”量词“个”,因此,不管是什么名词,其前面都要放一个量词“个”。使用这种交流方式,中国人能够听懂,因此,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巧妙的方法。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巧妙”的方法,而是一个“取巧”的方法。靠这种方法,学不到标准的汉语,只能打打马虎眼而已。一般地说,汉语的名词都有它固定的量词的搭配。因此,不能随便给它配上量词“个”。而且,量词运用要恰当,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表达细腻感情的修辞作用,这是量词的主要功能之一。比如“一轮明月”和“一弯新月”说的都是月亮,但是前

现代汉语量词的色彩意义

词义在表达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外,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感受,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这种评价就是词的附加意义,又称色彩意义。量词的主要作用是表量、计算,但有些量词还兼有色彩意义。现代汉语量词的色彩意义包括三方面: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一、量词的形象色彩“词义信息在传达人们对其所称谓事物的理性认识外,往往还会因人们的主观性而表达出对该事物的评价及在情态、格调、形象方面等作出的补充描写。汉语量词的理据,在它具有描绘性和比喻性时,就给人以具体的形象感。这种形象感包含着人的主观意味。量词所负载的这种形象意味,也就是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汉语量词的形象色彩具体有三种形式:1、量词本身具有的形象色彩这类量词一般是表示事物的物量词(包括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如:串、座、朵、缕、株、丛、片、颗、团……本身具有形象性,它们和中心词搭配在一起,能引起人的联想和想象,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例如:(1)他迫使自己打了一串外交式的哈哈。(沙汀《沙汀选集》) (2)金达莱一大片一大片的。鲜红娇艳。一朵花,一朵青春,每朵花都展开眉眼,用笑脸迎着春天。(杨朔《三千里江山》) (3)听后,她的脸上闪过一缕木木的,淡淡的哀愁。 (柯如《长夜星光》) (4)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地慢走,骆驼怕滑:一汪儿水,一片儿泥,都可以教它们劈了腿,或折扭了膝。(老舍《骆驼祥子》) (5)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例(1)中用“串”来写“打的哈哈”很有创意,既有声音又有视觉上的形象感。例(2)中的“一朵花”,“朵”是用来描写“花”的量词,既表量同时可供人想象,在“一朵青春”里,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把本来表示“花”的量词用来表示“青春”的量,使得抽象名词“青春”变得生动、形象,增加了诗韵。例(3)用“缕”同样把抽象的“哀愁”写得逼真、可见。例(4)用“汪”来写“水”。把到处都是水的情景写得很逼真。例(5)用了个量词“团”来写许多党员把那个问题没搞清楚的情况,具体形象。2、借用来的量词具有的形象色彩这一类量词主要是借用名词和动词。而且中心词和量词间属于超常搭配。例如:瓣、粒、方、泓、树、点、圆、角、堆、带、钩、星、条、根、柱、丝、道、圈等。(6)看见岸上歪过来一株柳树,一瓣黄月朦胧。(贾平凹《浮躁》) (7)忽在那万里波涛的汹涌处,溅起一粒浑圆湿润的清露似的月,滚向蓝丝绒般的天空,给你披上一身洁净清爽的光。(崔合美《海火》) (8)难得如今好气候,才钓得一方和平,才钓得一泓宁静。(管用和《山行》) (9)奈何闲人仍继续用一身感慨唱一树凋零,宛如一叶落下就升上一枝愁,为愁而忙……(许达然《也看萧瑟》) 这四个例子中的量词和中心词间都属于超常搭配。超常搭配指把原来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用来修饰乙事物。这种“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形式,而使语辞呈现一种动人的魅力。”量词这种不寻常的搭配,能创造出浓郁的修辞色彩,给人以形象、鲜明的审美享受。例(6)把本来用在“花”上的量词“瓣”用来修饰“黄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得月的形象更鲜明,而且创造出了深邃的意境。例(7)把本来用于表示颗粒状东西的“粒”用来修饰“清露似的月”,反衬了天海的浩瀚。例(6)(7)用量词“瓣、粒”修饰“月”,这种超常搭配营造了一种冷寂、幽静的意境。例(8)(9)是通过量词和名词的超常搭配,把抽象的“和平、宁静、愁苦”用具有形象感的量词构成数量短语:“一方”、“一泓”、“一枝”去修饰,使之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人们似乎可以感到“一方的和平”、“一泓宁静”,可以体味“一枝的愁苦”。汉语中量词和名词超常搭配形成的短语很多,例如:“一轮圆月”、“一道山”、“一叶小舟”、“一柱烟云”、“一带吊桥”、“一堆白雪”等。3、量词重叠后具有的形象色彩有些量词本身具有形象色彩,重叠后形象色彩更浓厚。如;滴滴、簇簇、点点、道道、片片、丝丝、重重、朵朵等。(10)右边是幢幢米色的宅地,左边是一座高走的宫殿。(郭小川《塔什干诗抄》) (11)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对骆小所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评述

对骆小所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述评 摘要: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体现着编著者对现代汉语的认识,它既有与其他现代汉语教材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对此书各章进行详细、深入的评述,并与其他现代汉语教材进行对比,从而得出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现代汉语引论》;对比;特点;不足之处 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此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的传授现代汉语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现代汉语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现代汉语认识的深入,为了实现继承和发展汉语研究,现代汉语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而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则是21世纪的高校改革教材之一。此书包括以下七章内容:现代汉语概论、文字、语音、语法、修辞、语言风格和语义。本文详细、深入的对《现代汉语引论》中的各章进行述评,并与其他现代汉语教材进行对比,如,在1962年出版的胡裕树先生主编《现代汉语》(以下称为“胡本”)、在1986年出版的刑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称为“刑本”)以及黄伯荣先生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以下称为“黄廖本”),从而归纳出《现代汉语引论》的特点,认识到其不足之处。 一.现代汉语概论 现代汉语属于个别语言学理论范畴,即对汉语的体系及其特点进行描写、研究,探索汉语的规律。在《现代汉语引论》的现代汉语概论这一章中,编者们运用普通语言学中的语言谱系分类理论,指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然后简单介绍了语言谱系分类的内容。并且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知识指出“我们在研究现代汉语时,不仅要和古代汉语进行比较研究,而且要和蔵缅语、壮侗语、苗瑶语等语族进行比较研究。这样,才能从同源中找到它们异流的内在原因。”①这就把个别语言学理论与普通语言学理论和历史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从而丰富了现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 “胡本”认为“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刑本”则认为“现代汉语”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方言,另一种则是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骆小所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对“现代汉语”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明确的指出“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②,这就充实了现代汉语所研究的内容。 ①骆小所主编《现代汉语引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第1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本文针对外国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的现象,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量词的语义色彩上。对形象色彩和情态色彩这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量词,促进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个 一、引言 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什么量词和什么名词搭配”“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量词比较合适”等问题总使得外国留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习惯。也就是说,很难说出一个完整严密的规则。正因为这样,量词的学习才需要日积月累地去记。但是,有的学生企图找“捷径”。他们发现了万能的“个”,于是,不管什么名词,当需要使用量词时,特别是个体量词,常常简单草率地用“个”来表示,致使“个”的泛化使用成为常见的现象。 而本文试图以“个”这个特殊量词为例,对外国学生使用“个”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二、量词”个”的偏误分析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中,共有136个量词,分散在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的词汇项目中。“个”则是甲级词汇中的一员。“个”是最早为外国人所熟悉的量词。在汉语教学初期,教师在引入量词时,就会介绍量词“个”。因为对于外国学生,特别是印欧语系的学生来说,他们从未接触过量词,更别说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搭配了,所以为了教学方便,老师会建议学生,如果不知道该用哪个量词,就用“个”。这一建议对于初学者非常有帮助。因为这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数+量+名”的概念并运用于汉语组词和交流中。但是,他们有时太依赖于这个“捷径”,以致于造成“个”的滥用和误用。 笔者借鉴了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中的例句,再加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病句,加以整理和提炼,一共整理出47个比较具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主要来自于欧美学生的作文及口语交谈,其中误用“个”的有24句,占所有例句的51%。可见,“个”的误用已成为外国学生在量词使用上的一大问题。所搜集的有关“个”的病句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名词基本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专用量词,而“个”与这些拥有自己专用量词的名词搭配就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表达。同时,我们还发现一共有四类错误是学生经常犯的。 (一)形象色彩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 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 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表示数用数量词或与数量相关的词,如“一本书、十本书、一些书、很多书”,“书”本身形式上没有变化。表人的名词、代词可用后面加“们”的形式表示群体(大致相当于复数),如“人/人们、同志/同志们、青年/青年们、我/我们、它/它们”。

华坪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词语与语法的机制关系

华坪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词语与语法的机制关系_特殊教育 论文

许多研究汉语方言的学者认为,方言之间的差异语音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一般来说,语文工作者也往往对于方言的语音系统和词汇予以较多的注意。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方言间语法差异较小这是事实,但即使是同属一种方言的次方言甚至地方小方言之间,其语法仍存在若干细微差异。本文以云南华坪汉语方言为例,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华坪县位于滇西与川西南结合部,全县面积2200平方公里,辖9乡2镇,总人口17.08万人,有汉、傈僳、彝、傣、回、苗等民族。华坪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大体而言,它的基本词汇与语言规则同普通话基本一致,不过同中有异,华坪汉语方言中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式,与普通话之间有较大差异。这些往往成为当地华坪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难点。 一、华坪方言词汇 华坪方言与普通话词类一样,都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音词十一类。但部分与普通话的用法和说法有所区别,下面就将这些不同点举例说明。 (一)疑问代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哪个、哪哈、哪个时候、啷个、咋个。 哪个即谁的意思,常放于动词前或动词后。例如:哪个给你的这些东西?(谁给你的这些东西?)哪哈、哪个时候即什么时候的意思,常放于动词前。 例如:哪哈回家的?(什么时候回家的?) 你哪个时候回家的?(你什么时候回家的?) 啷个、咋个即怎么的意思,常用于动词前。 例如:去昆明的路啷个走?(去昆明的路怎么走?)

你想咋个说?(你想怎么说?) (二)副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时间副词刚刚、将将、将才,程度副词怪、溜语气副词怕频率副词紧。具体用法如下: 1.时间副词:刚刚、将将、将才,即刚才的意思。 如:这衣服你穿将将合适。(这衣服你穿刚好合适。) 将才你不是说了吗?(刚才你不是说了吗?) 刚刚你不是去学校了吗?(刚才你不是去学校了吗?) 2.程度副词:怪、溜,常放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事物的性质或行为程度。 怪字放在形容词前面,用来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即很非常的意思。 如:这东西吃起怪香!(这东西吃起来很香!) 这人说话怪好笑!(这人说话非常好笑!) 溜字在华坪方言中也是使用频率较高一个程度副词,常用于形容词前,表示很、十分的意思。 如:这苹果溜酸。(这苹果很酸。) 3.语气副词:怕在华坪方言中有也许大概恐怕的意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