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全国校级联考】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反应有关,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C.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物理变化

D.《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加热,不包含化学变化

2.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3.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它的分子式为C15H22O5,有关青蒿素说法正确的是( )

A.2.82g青蒿素含氧原子数目为0.05N A

B.标准状况下1mol青蒿素的体积为22.4L

C.青蒿素含氧量为10%

D.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4.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4g镁在足量的O2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B.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常温常压下8gO3中含有8N A个电子

5.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6.现有下列10种物质: ①液态氧②空气③Mg ④二氧化碳⑤H2SO4⑥Ca(OH)2

⑦CuSO4·5H2O ⑧牛奶

⑨C2H5OH⑩NaHCO3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⑦⑧B.属于盐的是⑥⑩

C.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⑥⑦⑩D.属于分散系的是②⑦⑧⑨

7.向含有c(FeCl3)=0.2mol?L﹣1、c(FeCl2)=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 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Cl分离开

C.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D.当光束通过该分散系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8.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铜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Cu2++Ag

B.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HCO3-+OH-+Ca2+=CaCO3↓+H2O

C.用食醋除水垢: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D.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 H++SO42-+Ba2++OH-=BaSO4↓+H2O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中: Ca2+、Na+、PO43-、NO3-

B.0.1mol/L'Na2S溶液中: Ag+、Fe3+、NO3-、Cl-

C.无色溶液中: K+、H+、Cl-、MnO4-

D.0.1mol/LNaOH溶液中: K+、Na+、SO42-、CO3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B.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既可以是不同物质也可以是同种物质

D.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

11.在0.2L由NaCl、MgCl2、Ba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对于该溶液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的物质的量为0.2mol

B.溶质MgCl2的质量为9g

C.该混合液中Ba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D.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12.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A.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

C.未冷却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13.已知Cu2O能与硝酸反应,方程式为: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若生成NO的体积为0.448L(标况下),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氧化的Cu2O为1.44g

B.做氧化剂的硝酸为0.14mol

C.至少需0.5moI/L硝酸140mL与Cu2O反应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06N A

14.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15.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ρ=(17V+22400)/(22.4+22.4V)

B.ω=17c/1000ρ

C.ω=17V/(17V+22400)

D.c=1000Vρ/(17V+22400)

16.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l0NaN3+2KNO3=K2O+5Na2O+16N2↑。对于该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分子个数之比为15: 1

B.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物质

C.反应过程中转移1mol电子,则产生2.24L气体(标准状况)

D.NaN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二、填空题

17.(1)工业上常用氨气为原料制备硝酸,其中有一步非常重要的反应为:4NH3+5O2 4NO+6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为______,还原剂为______。用单线桥法表示该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若有标准状况下V 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可表示为______ (写出含字母的表达式)。(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铝片与硝酸汞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

②向MgCl2溶液中滴加氨水(NH3·H2O)生成Mg(OH)2沉淀_______________。

(3)向MgCl2溶液中滴加氨水,过滤得到Mg(OH)2沉淀,用蒸馏水对沉淀进行洗涤,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直至没过沉淀,然后等待液体从漏斗底部流出,重复操作2~3次(以除去吸附溶液中的其它离子)。检验该沉淀已经洗净的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

18.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aHSO4溶液中,NaHSO4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

(2)图中①、②分别代表滴加哪种溶液的变化曲线①_______、②______。

(3)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

(4)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______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5)曲线②中d点导电能力最弱的原因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哪种离子______。

三、实验题

19.托盘天平、容量瓶、量筒是常见的中学化学计量仪器,熟知这些仪器的使用是定量研究化学的基础。

(1)其中标示着使用温度的仪器是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具备的功能有________ (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溶液 D.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

E.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F.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

(3)如图是某些仪器的刻度部分示意图,图中各仪器虚线为所示读数。其中为量筒的是________(填编号)。读数为________mL。

(4)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配制(浓硫酸密度为1.84g/mL) 450mL 0.1mol/L的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中应选用_______(写出规格) 的容量瓶应量取_____mL 98%的浓硫酸。

②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对结果是否造成影响_______(填“是”或“否”),某同学认为将量筒内的浓硫酸倒出之后,应将量筒洗涤一下并将洗涤液并入烧杯中,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你认为他的做法_______(填“对“或“错”)。

20.合成正丁醛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2CH2CH2OH CH3CH2CH2CHO

(正丁醇)(正丁醛)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F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

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________。

(3)上述装置图中,E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D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___层(填“上”或“下”)。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生成,“火上浇油”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前者包含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正确;

B、“滴水石穿”,大多石头含碳酸钙,CaCO3与H2O、空气中的CO2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Ca (HCO3)2,“滴水石穿”包含化学变化,“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错误;

C、蜡烛是烃的混合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化学变化,错误;

D、“烈火焚烧若等闲”指加热时CaCO3分解成CaO和CO2,包含化学变化,错误;

答案选A。

2.B

【详解】

A项,《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说明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正确;B项,CCl4不能燃烧,错误;

C项,看到有“三级放射性物品”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正确;

D项,图中标志为可回收物,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3.A

=0.01mol,其中含O 【解析】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A项,n(C15H22O5)= 2.82g

282g/mol

原子数为0.05N A,正确;B项,青蒿素呈固态,不能用22.4L/mol计算青蒿素的体积,错误;

×100%=28.37%,错误;D项,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g/mol,C项,青蒿素的含氧量为16×5

282

错误;答案选A。

4.B

【解析】

A项,n(Mg)=

24g

24g/mol

=1mol,Mg在足量O2中燃烧生成MgO,1个Mg原子失去2个

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错误;B项,1个NO2分子和1个CO2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数为2N A,正确;C项,由于CO

和O2所处温度、压强未知,1LCO和1LO2的质量无法比较,错误;D项,n(O3)=

8g 48g/mol

=1

6

mol,1个O3中含有24个电子,含有的电子物质的量为4mol,错误;答案选B。

5.B

【详解】

A项,配制0.10mol/LNaOH溶液,称得的NaOH固体应先在烧杯中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不能直接放入容量瓶中,错误;

B项,NaOH溶液吸收CO2,将CO中CO2除去,然后干燥,正确;

C项,苯的密度比水小,上层含I2的苯溶液应从上口倾倒出来,错误;

D项,过滤时玻璃棒下端应紧靠过滤器中三层滤纸一侧,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6.C

【分析】

①液态氧属于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空气属于气态混合物;③Mg 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⑤H2SO4属于酸,属于电解质;⑥Ca(OH)2属于碱,属于电解质;⑦CuSO4·5H2O 属于盐,属于电解质;⑧牛奶属于混合物,属于分散系中的胶体;⑨C2H5OH属于醇,属于非电解质;⑩NaHCO3属于酸式盐,属于电解质。

【详解】

A、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错误;

B、属于盐的是⑦⑩,错误;

C、属于电解质的是⑤⑥⑦⑩,正确;

D、属于分散系的是⑧,错误;

答案选C。

7.D

【详解】

A.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不是黑色,所以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不可能是氧化铁,故错误;

B.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能通过滤纸,故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黑色固体和氯化钠溶液,故错误;

C.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黑色的微粒带正电荷,但不能说明分散系带正电荷,故错误;

D.该分散系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正确。

故选D。

8.C

【详解】

A.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A错误;

B.由于NaOH过量,则Ca2+与HCO3-物质的量之比为1: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为:2HCO3-+2OH-+Ca2+=CaCO3↓+2H2O+CO32-,B错误;

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C正确;D.反应生成2molH2O,不符合量之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H++SO42-+Ba2++2OH-=BaSO4↓+2H2O,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离子方程式常见的错误:(1)不符合客观事实;(2)拆分不正确,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其余物质以化学式保留;(3)漏写部分离子反应;(4)“↓”、“↑”、“=”、“”等符号使用错误;(5)不符合量比要求;(6)离子方程式不平,原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

9.D

【解析】A项,酸性溶液中PO43-不能大量共存,Ca2+与PO43-形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项,Ag+、Fe3+与S2-不能大量共存;C项,含MnO4-的溶液呈紫红色,H+、Cl-、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离子相互间不反应,与NaOH不反应,能大量共存;答案选D。

点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有:(1)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弱电解质、气体;(2)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H+、Cl-等;(3)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

如Fe3+与SCN-等;(4)注意题干的附加条件,如无色溶液中不含MnO4-、Cu2+、Fe3+、Fe2+等;酸性溶液中与H+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碱性溶液中与OH-反应的离子不能存在。10.C

【解析】

【详解】

A项,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如反应2Na2O2+2H2O=4NaOH+O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错误;

B项,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物质参与反应,但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如反应

2Na2O2+2H2O=4NaOH+O2↑中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错误;

C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是不同物质(如Zn+2HCl=ZnCl2+H2↑等),也

可以是同种物质(如2KMnO4Δ

K2MnO4+MnO2+O2↑等),正确;

D项,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指得(或失)电子的能力,与得(或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Na>Al,Na失去1个电子,Al失去3个电子等),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错误;

答案选C。

11.B

【详解】

A、n(Na+)=1.0mol/L?0.2L=0.2mol,NaCl物质的量为0.2mol,正确;

B、n(Mg2+)=0.5mol/L?0.2L=0.1mol,n(MgCl2)=0.1mol,m(MgCl2)=0.1mol?95g/mol=9.5g,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c(Na+)+2c(Mg2+)+2c(Ba2+)=c(Cl-),c(Ba2+)=(3.0mol/L-1.0mol/L-0.5mol/L ?2)÷2=0.5mol/L,n(BaCl2)=n(Ba2+)=0.5mol/L?0.2L=0.1mol,正确;

D、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Ba2+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1L=0.1mol/L,正确;

答案选B。

12.B

【解析】根据公式c B=n B

V

分析。A项,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项,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后没有洗涤烧杯,溶质物质的量偏小,使得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项,

未冷却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物质溶解时有热效应,若溶解时放热,使得所配溶液浓度偏大,若溶解时吸热,使得所配溶液浓度偏小;D项,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使得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答案选B。

,由于操作不当引起n B偏大或V 点睛: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根据公式c B=n B

V

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反之,所配溶液浓度偏小。难点是定容时的仰视、俯视的分析:仰视刻度线(如图),容器内液面高于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俯视刻度线(如图),容器内液面低于刻度线,导致溶液体

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13.D

【解析】

【分析】

已知Cu2O能与硝酸反应,方程式为: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反应中Cu 元素从+1价升高到+2价,N元素从+5价降低到+2价,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6,若生成NO 的体积为0.448L(标况下),物质的量是0.448L÷22.4L/mol=0.0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0.03molCu2O、0.14molHNO3,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反应中消耗0.03molCu2O,其质量为144g/mol×0.03mol=4.32g,A错误;

B.反应中消耗0.14molHNO3,其中作氧化剂的硝酸为0.02mol,B错误;

C.反应中消耗0.14molHNO3,则需0.5 moI/L硝酸的体积为

0.14mol÷0.5mol/L=0.28L=280mL,C错误;

D.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6,则生成0.02molNO时,转移电子为0.06mol,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注意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硝酸在反应中不全部是氧化剂为解答的易错点。

14.C

【详解】

A . NaHCO 3、Al (OH )3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无固体存在,A 项错误;

B .AgCl 不溶于酸,固体不能全部溶解,B 项错误;

C .亚硫酸钠和碳酸钡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使部分固体不溶解,加入稀盐酸,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题意,C 项正确;

D . Na 2CO 3、CuSO 4中加热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 项错误;

答案选C 。

15.A

【解析】

【详解】

NH 3溶于水绝大部分与水生成一水合氨,但是计算时,以NH 3算。

A .根据1000=M c ρω,则c 17c ==10001000M ρωω,选项中的表达式利用的是m()=V()ρ溶液溶液,17V +1000()()(2.4

)2m m m =+=溶液溶质溶剂,但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气体体积(V )和溶剂体积(1L )的加和,A 项错误,符合题意;

B .根据公式1000=M

c ρω,得M 17==10001000c c ωρρ;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m()m()==m()m()+m()

ω溶质溶质溶液溶质溶液,17m()=n M=22.4M V V M V =溶质;17m()=m()+m()=n M+V =

+V +100022.4M V V M V ρρ=水水水水溶液溶质溶剂,

17V

m()m()17V 22.4====17V m()m()+m()17V+22400

+100022.4

ω溶质溶质溶液溶质溶液,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 .M M

V

V n 1000V ===m()V()m()V 1000c ρρ

溶液溶液溶液,17m()=m()+m()=n M+V =

+V +100022.4M V V M V ρρ=水水水水溶液溶质溶剂,带入 有1000V ρc 17V+22400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A 。

【点睛】

两个体积不同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混合后的溶液体积不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之和,所以混合后的溶液的体积一般根据m V=

ρ计算,此外注意单位的换算。 16.A

【解析】NaN 3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13价,反应后全被氧化成0价的N 2;KNO 3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反应后全被还原成0价的N 2。A 项,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都是N 2,根据原子守恒,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子个数之比为15:1,正确;B 项,氧化剂为KNO 3,还原剂为NaN 3,错误;C 项,反应中转移10mol 电子生成16molN 2,转移1mol 电子生成1.6molN 2,

1.6molN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5.84L ,错误;D 项,NaN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3,错误;答案选A 。

17. O 2 NH 3 22.4n/5V 3Hg 2++2Al=2Al 3++3Hg Mg 2++2NH 3·H 2O=Mg(OH)2↓+2NH 4+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放入试管中,向该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

淀已洗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基本实验操作。

(1)反应中O 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至NO 和H 2O 中的-2价,O 2为氧化剂;反应中N 元素的化合价由NH 3中的-3价升至NO 中的+2价,NH 3为还原剂;1个NH 3分子失去5个电子,

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20e -,用单线桥分析该反应为:

。每消耗1molNH 3转移5mol 电子,n (NH 3)=VL 22.4L/mol =V 22.4mol ,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5V 22.4mol ,阿伏

伽德罗常数N A =n ÷5V 22.4mol=22.4n

5V mol -1。

(2)①铝与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g (NO 3)2=2Al (NO 3)3+3Hg ,离子方程式为:2Al+3Hg 2+=2Al 3++3Hg 。 ②MgCl 2溶液与氨水生成Mg (OH )2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 2+2NH 3·H 2O=Mg (OH )2↓+2NH 4Cl ,离子方程式为:

Mg 2++2NH 3·H 2O=Mg (OH )2↓+2NH 4+。

(3)洗涤沉淀的目的是洗涤沉淀上吸附的可溶性杂质,Mg (OH )2沉淀上吸附的可溶性杂质为NH 4Cl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即检验洗涤液中是否含NH 4Cl 。检验该沉淀已经洗净的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放入试管中,向该溶液中滴加AgNO 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已洗净。

点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为:写、拆、删、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写离子方程式的根本;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是写离子方程式的关键,一般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拆成离子形式,单质、氧化物、弱酸、弱碱、难溶于水的盐等都以化学式保留。 18. NaHSO 4=Na ++H ++SO 42- H 2SO 4 NaHSO 4 Na +、OH – 中性

Ba(OH)2+2NaHSO 4=BaSO 4↓+Na 2SO 4+2H 2O SO 42–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和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溶液导电性的分析,图像分析。

(1)NaHSO 4属于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 ++H ++SO 42-。

(2)Ba (OH )2溶液中导电离子为Ba 2+、OH -。若向Ba (OH )2溶液中滴加H 2SO 4溶液,发生离子反应:Ba 2++2OH -+2H ++SO 42-=BaSO 4↓+2H 2O ,BaSO 4难溶于水,H 2O 难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0,导电能力接近0;继续加H 2SO 4,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导电能力又增强,曲线①表示此过程,曲线①代表加入H 2SO 4溶液。若向Ba (OH )2溶液中滴加NaHSO 4溶液,开始Ba (OH )2过量,发生的反应为:Ba (OH )2+NaHSO 4=BaSO 4↓+NaOH+H 2O ,BaSO 4难溶于水,H 2O 难电离,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Ba 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 ,此时Na +、OH -导电;继续加入NaHSO 4,发生反应

NaOH+NaHSO4=Na2SO4+H2O,NaOH完全消耗时导电能力最小;继续加入NaHSO4溶液,

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又增强;曲线②表示此过程,曲线②表示表示加入NaHSO4溶液。

(3)根据上述分析,b点表示向Ba(OH)2溶液中加入NaHSO4溶液至Ba2+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HSO4=BaSO4↓+NaOH+H2O,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

离子是Na+、OH-。

(4)a点表示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H2SO4=BaSO4↓+2H2O,此时溶液呈中性。d点表示Ba(OH)2溶液中加入NaHSO4溶液OH-完全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2NaHSO4=BaSO4↓+2H2O+Na2SO4,此时溶液呈中性。a、d点对应的溶液均呈中性。

(5)曲线②中d点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导电能力最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2NaHSO4=BaSO4↓+2H2O+Na2SO4。

(6)a、b点表示加入的溶液将Ba2+完全沉淀;c点加入的溶液的体积大于a、b点,c点表示向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等体积的H2SO4和NaHSO4溶液,等体积等浓度的H2SO4和NaHSO4溶液SO42-相等、H+不相等,Ba2+消耗的SO42-相同,则两溶液中剩余的SO42-的量相同。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决定因素,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19.容量瓶、量筒AD②2.5(或2.6)500mL2.7是错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仪器的使用,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托盘天平、容量瓶、量筒三种仪器中标示使用温度的是容量瓶、量筒。

(2)A项,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正确;B项,容量瓶不能贮存

溶液,错误;C项,容量瓶上有容量和唯一刻度线,不能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溶液,错误;D项,容量瓶可准确稀释某一浓度的溶液,正确;E项,容量瓶不能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错误;F项,容量瓶上有温度,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溶解固体溶质,错误;答案选AD。

(3)根据仪器的特点知:①0刻度在中间,为温度计;②没有0刻度,从下至上数据增大,为量筒;③0刻度在上,为滴定管。量筒的读数为2.5mL。

(4)①配制450mL溶液应选用500mL容量瓶。1.84g/mLV(浓硫酸)

×98%=0.1mol/L×0.5L×98g/mol,V(浓硫酸)=2.7mL。

②量筒在使用前已洗干净但不干燥,使得量取的硫酸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对结果有影响。某同学认为将量筒内的浓硫酸倒出之后,应将量筒洗涤一下并将洗涤液并入烧杯中,最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他的做法错,若这样做,将使硫酸物质的量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点睛: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容量瓶选择的原则是“大而近”,计算时应按选定的规格计算。

20.不能易迸溅防止暴沸冷却后补加牛角管直形冷凝管 c 下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浓硫酸的稀释,仪器的识别,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1)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应将浓硫酸加到Na2Cr2O7溶液中并及时散热。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理由是: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使液滴迸溅。(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沸石。

(3)根据仪器的构造特点,E仪器为牛角管,D仪器为直形冷凝管。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检漏,答案选c。

(5)由于正丁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正丁醛微溶于水,所以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下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