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绪论

外国古代建筑史学习内容结构框架回顾:

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

爱琴文化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欧洲中世纪(拜占庭)

文艺复兴(巴洛克)

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

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内容框架:(近现代建筑史以产业革命为限来划分)十八十九世纪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欧美国家对新建筑的探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建筑运动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需要明确的一点:

近现代建筑史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等

概述

1.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与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的不同

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近代: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1917----今

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以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分界点划分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2.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初始时期的社会概况

人类史发展概况

建筑史发展概况

3.对于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建筑结构技术

4.近现代建筑史学习时间脉络与框架的掌握

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

特点:工业革命后大城市恶性膨胀,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了新的矛盾。

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

特点: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也是过渡时期。

第三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特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点:建筑与科学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然而西方建筑思潮却极为混乱。前两个阶段为是近代建筑范畴,后两个为现代建筑史范畴。

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影响(联系以产业革命为界来划分世界建筑史的内容)生产效率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影响之体现:(参考《第三次浪潮》)

1.混乱

2.房荒

3.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要求社会出现新的建筑艺术形式

二、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斯曼(G. E. Haussmann)提出的巴黎改建规划

第二节十八、十九世纪欧美国家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 AL)(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

由于资产阶级对于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

————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古典复兴包括希腊复兴与罗马复兴

(德)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History of Ancient Art)中写道:

古希腊艺术幽美典雅,古罗马艺术雄伟壮丽

1. 法国古典复兴——罗马复兴为主

1.)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_1792)

J. G. Soufflot

2.) 部雷与列杜的作品

作品特征:沿用传统建筑元素

使用纯粹的几何形体

将传统建筑元素变形和夸张

伟人博物馆部雷1783年

牛顿纪念碑方案部雷1784年

巴黎维莱特城门列杜1785年

农村公安队宿舍列杜1806年

3.)“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

作品特征: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

星形广场凯旋门(1808-1836)

J. F. Chalgrin

马德伦教堂(The Madeleine 1806-1842)

Pierre Alexandre Vignon

2. 英国古典复兴——希腊复兴为主

1.)英格兰银行(1788-1833)

Sir John Soane

2.) 爱丁堡中学(1825-1829)

T. Hamilton

3.) 不列颠博物馆(1823-1847)

3. 德国古典复兴——希腊复兴为主

1.)柏林勃兰登堡门(1789-1793)

C. G. Langhans

2.) 辛克尔(K. F. Schinkel)

代表作品:柏林宫廷剧院(1818-1821)

柏林旧博物馆(1824-1824)

4. 美国古典复兴——折衷主义为主

1.)美国国会大厦(1793-1867)

William Thornton and B. H. Larobe

2.) 宾西法尼亚银行(1798)

B. H. Latrobe

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上半叶)

浪漫主义分为先浪漫主义与哥特复兴两个阶段

1. 先浪漫主义(英国)(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以逃避工业城市的喧嚣。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代表作品:埃尔郡克尔辛府邸(1777-1790)——模仿寨堡

威尔特郡封蒂尔修道院府邸(1796-1814)——模仿哥特教堂

布莱顿皇家别墅(1818-1821)——模仿印度伊斯兰教礼拜堂

2. 哥特复兴(英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代表作品:英国国会大厦(1836-1868)

Sir Charles Barry

三、折衷主义:(集仿主义)(Eclecticism)(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

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样式。(参考第一册书254页内容)

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1861-1874)

J. L. C. Garnier

罗马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1885-1911)

巴黎圣心教堂(1875-1877)

Paul Abadie

1893年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风格,对美国近代建筑发展以沉重打击)

第三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一、初期生铁结构:

代表作品:英国塞文河上第一座生铁桥(1775-1779)

Abraham Darby

伦敦森得兰桥(1793-1796)

巴黎法兰西剧院铁结构屋顶(1786)

Victor Louis

英国曼彻斯特萨尔福特棉纺厂七层生产车间(1801)

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1818-1821)

John Nash

二、铁与玻璃的结合:

代表作品: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1829-1831)

P. Fontaine(芳坦)

巴黎植物园温室(1833)——完全以铁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物

Rouhault

三、向框架结构过渡:

代表作品:纽约哈帕克兄弟大厦(五层印刷厂)(1854)

James Bogardus

芝加哥保险公司十层大厦(1883-1885)

William Le Baron Jenney

四、升降梯与电梯:

美国

1853年第一座真正载客的升降机(设计者:E. G. Otis)

1870年贝德文在芝加哥发明水力升降机

1887年美国应用电梯

欧洲

1867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使用一架水力升降机

1889年艾菲尔铁塔应用水力升降机

五、新建筑类型

1. 图书馆

(法)拉布鲁斯特(Henri Labrouste)

代表作品: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1843-1850)——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1858-1868)

2. 市场

1824年巴黎马德伦市场

1835年伦敦杭格尔福特鱼市场

3. 百货商店——最先出现于19世纪的美国

1845年纽约华盛顿商店(外观仍保持着仓库形象)

1876年费城王纳玛克尔商店

1857年纽约百老汇路与伯鲁姆街转角商店

1876年巴黎廉价商场(工程师埃菲尔)

——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的具有全部自然采光的百货商店

4. 博览会与展览馆

1851 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博览会

水晶宫(Crystal Palace)

设计者: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

1889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机械馆(跨度115米)

第四节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探索(不讲)

思考题:为什么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工程师在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比建筑师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一节建筑探新的社会基础(自己看书)

第二节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德)辛克尔

(德)散帕尔

(法)拉布鲁斯特

探求新建筑的建筑师作品特征:新建筑的特征体现:

1.纯熟使用传统建筑元素 1.强调工业化的生产;

2.敢于变化创新 2.注重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3.注重功能 3.注重建筑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二、工艺美术运动(Art and Crafts Movement)

——产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英国

代表人物:莫里斯与拉斯金

代表作品:红屋(Red House)(“田园式”建筑思想的体现)

1.工世美术运动的社会基础

·技术方面的原因:

工业革命之后,快的生产速度与大的市场需求导致大量粗造滥造产品出现。

·社会方面的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贵族政体的覆灭,手工业阶层亦随之消失,导致实用艺术品艺术性降低。2.工艺美术运动的主张

·热衷于手工艺效果与自然材料之美,反对大机器工业粗制滥造;

·主张制造精美的手工家具,提出统一、合谐的构图艺术规律。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摆脱古典建筑形式的羁绊。

3.工艺美术运动实例

红屋(red house)

·红屋是将建筑功能材料与装饰的完美结合

·红屋平面布局根据需要布置为“L”型,使用不对称形状

·外墙处理不加装饰材料,直接使用当地红砖

·整体建筑外表敦实、内部舒适

4.工艺美术运动的局限性

·把机器看作是一切文化的敌人,违反了社会发展潮流

·主张用手工艺作坊形式,但因成本太贵,无以推广

三、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产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比利时布鲁塞尔代表人物:凡.德.费尔德与霍尔塔

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1893)1.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

代表人物:贝伦斯(Behrens)

奥别列去(Joseph Olbrich)

恩代尔(Endell)

代表作品:慕尼黑埃维拉照相馆(1897-1898)

慕尼黑剧院(1901)

路德维希展览馆(1901)

2. 新艺术运动在英国

代表人物: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

3. 西班牙建筑师戈地(Antonio Gaudi)

代表作品:米拉公寓

圣家园教堂

古尔(桂尔)公园

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

(一)奥地利维也纳学派(Vienese School)代表人物:瓦格纳

代表作品:维也纳地下铁道车站(1896-1897)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1905)(二)分离派(Secession)

代表人物:奥别列去

霍夫曼

代表作品: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1898)

建筑艺术主张:见课本41页

(三)奥地利维也纳路斯(Adolf Loos)

建筑主张: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装饰就是罪恶”

代表作品:维也纳斯坦纳住宅(Steiner House 1910)

(四)荷兰建筑师贝尔拉格(H. P. Berlage)

建筑主张:痛恨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Purify)”

代表作品: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898-1903)

(五)芬兰建筑师老沙里宁(Eliel Saarinen)

代表作品: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

第三节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和赖特的草原住宅

一、芝加哥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1. 芝加哥学派的兴起:

·南北战争后取代南部的圣路易斯市;

·城市化进程

·1873年芝加哥大火

2. 芝加哥兴盛时期:1883-1893

·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与箱形基础

·沙利文(Louis Henry Sullivan)提出“形式随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3. 芝加哥代表人物:创始人詹尼与代表人物沙利文

4. 芝加哥学派建筑作品:(以高层办公、公寓及旅馆为主)

·初期创始人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代表作品:

1879年第一拉埃特大厦(七层货栈砖墙与铁梁柱的结合)

1883-1885年芝加哥保险公司十层大厦(框架结构,复古外观)

·理查逊(H. H. Richardson)建筑作品:

1887年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店(砖石承重外观简单明确)·伯纳姆与鲁特(Burnham and Root)建筑作品:

1891年蒙纳诺克大厦(最后一栋砖石承重建筑)

1892年卡匹托大厦(折衷主义思想体现)

1890-1894年瑞莱斯大厦(框架结构外观显示出透明性与比例的纯净)] ·荷拉伯特与罗许(Holabird and Roche)建筑作品:

1894年马奎特大厦(“芝加哥窗”)

·沙利文建筑作品:

1899-1904年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芝加哥学派代表建筑)

1895年布法罗信托大厦

·其他建筑作品:

1891年大北方饭店

1911-1913年纽约渥尔华斯大厦(高层建筑法规的体现)

5.芝加哥学派的进步意义与局限性(见课本47页)

二、赖特的草原住宅(后面章节详细讲解)

思考:回顾西方古代建筑结构体系发展脉络。

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

第四节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一、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过程:

古罗马

中世纪失传

近代工业革命之后出现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成为二十世纪新建筑的标志

二、近代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1.1774年英国艾地斯东灯塔

混凝土的成分是:石灰、粘土、砂子、铁渣

2.1824年英国生产出胶性波特兰水泥

3.1829年混凝土作为铁梁的填充物

4.1868年法国园艺家蒙涅以钢丝网与水泥结合试制花钵。

从而启发拉布鲁斯特以交错的铁筋和混凝土加建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拱顶

5.1890年钢筋混凝土最早在法国和美国发展

·建筑师埃内比克于19世纪90年代在布尔.拉.莱因城为自己建造了钢筋混凝土的别墅·包杜于1894年在巴黎建造了蒙玛尔特教堂——第一座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建造的教堂6.贝瑞(Auguste Perret 1874-1955)

代表作品:

·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1903年)

·巴黎庞泰路车库(1905年)

·爱斯德尔服装工厂

7.嘎涅

·嘎涅“工业城市”假想方案

假想城市的市政厅、集会厅、中央铁路车站

8.一战期间在法国巴黎近郊奥利建造的飞船库(1916年)

9.瑞士工程师马亚(Robert Maillart)

瑞士多座钢筋混凝土桥梁

苏黎世第一座无梁楼盖车库

第五节德意志制造联盟

德意志制造联盟:1907年由德国的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了全国性的组织。

目的: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期达到国际水平。

代表人物:彼得.贝伦斯

格罗皮乌斯

代表作品:透平机车间(1909年)彼得.贝伦斯

法古斯工厂(1911-1916年)格罗皮乌斯和梅耶

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1914年)格罗皮乌斯

贡献:·在德国做了大量传播现代主义运动思想观点的工作;

·使西方社会对新建筑的探求由个别试验走向为社会所普遍承认的一种新风格。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第一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

与建筑活动概况(自己看书注:一定要看是理解本章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建筑技术的进展

代表作品:纽约帝国州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

——综合体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

特点:钢结构施工;

19个月完成,共102层;

16万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等等。

第三节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概述:

·折衷主义思潮以美国为中心在欧美国家依然盛行

代表作品:1909-192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The City Hall of Stockholm)

建筑师:奥斯伯格(Ragnar Ostberg)

·革新派不断发展

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一、表现派(Expressionism)见课本61页

特征:二十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

他们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目的是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建筑师则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代表作品是德国建筑师孟德尔松在二十年代设计的一些表现主义建筑,如1919-1920年建成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二、未来派(Futurism)见课本61-62页

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未来派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充满希望;

他们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否定文化与艺术的规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意大利未来主义者桑.伊利亚绘制了许多未来城市和建筑的设想图;

他们的观点以及对建筑形式的设想对于二十年代甚至二战后的一部分建筑师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三、风格派(De Stijl)与构成派(Constructivism)

(一)风格派荷兰

由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

蒙特里安用点线面,垂直水平线条,及红黄蓝色块组成绘画

里特维德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由简单的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

成的建筑。可以说是蒙特里安绘画的立体化。

(二)构成派俄国

特征: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特别是雕刻,像是工程结构物。

代表作: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充分利用了钢材的抗拉性能)

思想:用构成来表现,用造型自身的规律,将建筑分解成一些要素,来进行构成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他们的作品不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反现实主义的。但它们所作的试验和探索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造型设计由启发意义。

第四节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

现代主义建筑特点:(参见课本65页)

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1898-1976)

根据阿尔托建筑思想的发展和作品的特点将其创作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参考刘先觉编写的大师专辑)

一、1923年至1944年:创作初期阶段,称之为“第一白色时期”

这时期阿尔托的创作基本上是发展欧洲的现代建筑,并结合芬兰的当地特色。

作品外型简洁,多呈白色;内部设计自由。

代表作:帕米欧肺病疗养院 1927-1935

维堡市立图书馆

玛利亚住宅

二、1945至1953年:创作中期,成熟期,称之为“红色时期”或“塞尚时期”

这时期阿尔托喜欢利用自然材料与精细的人工构件相对比。

建筑外部经常用红砖砌筑,造型自由弯曲,变化多端;并且善于利用地形与自然绿化。

室内强调光影效果,形成抽象视感。

代表作:麻省理工学院和学生宿舍贝克大楼 1947-1948

芬兰珊纳特塞罗城镇中心 1949-1952

三、1953至1976年:创作晚期,称之为“第二白色时期”

这时期阿尔托又回到白色的纯洁境界,

建筑作品空间变化莫测,进一步表现流动感;

外形构图除注重功能因素外,更强调艺术效果。

代表作:伏克塞涅斯卡教堂 1956-1959

德国亚琛剧院 1958-1980

芬兰理工学院 1961-1964

关于阿尔托参考课本66-68页以及课本270-274页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28年在瑞士拉萨尔查兹成立

1933年制定《雅典宪章》

1959年CIAM解体

1948年国际建协组织UIA成立

第五节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

格罗皮乌斯生平:

·1983年出生于柏林,

·青年时期在柏林和慕尼黑高等学校学习建筑

·1907至1910 年,在贝伦斯建筑事务所

·1911年格罗皮乌斯与梅耶合作设计法古斯工厂----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特征:(1)非对称的构图

(2)简洁整齐的墙面

(3)设有挑檐的平屋顶

(4)大面积的玻璃墙

(5)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

·1914年设计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的办公楼(大面积玻璃)

·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

包豪斯

----由一所工艺学校和一所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培养新型设计人材的学校,简称包豪斯。

学校特点:

(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实际的工艺训练,灵活的构图能力再加上同工业生产的联系,在包豪斯产生了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风格和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1925年设计包豪斯校舍

特点:(1)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有规则的构图手法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1928年,格罗皮乌斯离开包豪斯,之后密斯也曾担任。

·1928至1934年,格罗皮乌斯在柏林,对居住建筑、城市建设、建筑工业化作了研究。

·1934年,法英国设计一些中小型建筑;如英平顿地方乡村学院。

·1937年去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建筑教育。

·1946年,同一些青年建筑师创造“协合建筑事务所(TAC)”。

·1949年,合作设计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第六节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生平:

·1887年出生于瑞士,父母是制表业者,少时学钟表技术。

·1908年,在巴黎的建筑师贝瑞处工作,到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受他们的运用钢筋混凝土和工业建筑的影响。后又从事绘画和雕刻及兴起的立体主义潮流。

·他没有受过正规学派建筑教育,而一直受新思潮影响。

·1917年移居巴黎

·1920年,与新派画家、诗人合编《新精神》,鼓吹新建筑

·1923年,汇集成书《走向新建筑》

中心思想: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激烈主线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建筑观点: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的理性学习。又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的精神的创造,说明建筑师是一种造型艺术家,并把立体主义移植过来,他既是理性的,同时又是浪漫的。前期的作品偏于理性,后期的作品偏于浪漫主义.

·1926年,提出住宅设计“新建筑的五个特点”

(1)底层的独立支柱;主要使用在二层

(2)屋顶花园

(3)自由的平面

(4)横向长窗

(5)自由的立面。

这些在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的萨伏伊别墅中充分体现

·1930—193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

建筑处理上采取种种对比;玻璃墙面和实墙面;大体块和柱墩,多层与低层,平直墙面和弯曲墙面,方整规则空间和不规则空间对比。

·1927年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不拘泥于传统,从实际功能出发,形成非对称的建筑群,形体新颖、轻巧,但方案未被采纳,是因为官方尚未接受新的建筑风格。

·关于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

(1)1922年提出的观点:现代交通整齐的道路网,中心区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楼之间是大片绿地;交通工具在不同交叉口用立交,有屋顶花园和阳台花园。

(2)他是一个城市集中主义者,认为关键在于利用高层建筑和处理好快速交通问题。这些思想在今天巴黎中心区的改建中已有所体现。

(3)二战前的二十年左右,他大量的方案反映他建筑构思活跃,室内空间灵活,出现错层,逐层退台,多种形式平面,及一些悬索挂幕式展览馆,为建筑构图作出具大贡献。

·二战后的建筑活动

二战前,他主张建筑师向工程师学习,鼓吹建筑立体的关系的美学潮流会合,宣扬简单几何形体的美学价值。二战后,他不再强调理性,转而强调感性,从注重功能到偏于形式,从注重现代工业技术到注重地方民间建筑经验,在形式上,从几何形体到复杂的自由塑形;从追求光洁平整到粗糙苍老。

·1946—1957年,马赛公寓大楼

在严重的房荒情况下设计的集体住宅,共有17层,内部解决所有住房、商店、公用设施、幼儿园、休闲、娱乐、健身等基本生活的需要。他称这为“居住单位”。墙面采用的是拆模的不处理的手法,追求的是一种粗犷原始却又朴实敦厚的雕塑效果。

·朗香教堂(1950--1953)

他说他把教堂当作形式领域里的声学元件来设计,以达人与上帝的交流,是一座象征性建筑。它反映战后柯布建筑创作中出现了明显的神秘主义成分,同时也反映他超凡的想像力。

·印度昌迪加尔法院(五十年代)

昌迪加尔规划采用棋盘式道路系统,城市划分为整齐的、矩形街区,车行、人行不同标高,考虑小环境设水池,注重风向,穿堂风,强调空间尺度和人的关系,但偏大,没有亲切感。

法院有巨大钢筋混凝土顶篷,三个高大柱墩的大门廊,外表裸露混凝土,室内坡道,体型怪异,尺度超常,有野性主义建筑风格。

·勒·柯布西耶在现代建筑史中的地位

他是四位大师中涉及的建筑活动最广泛的建筑家,是第一个认真探索现代大城市的规划问题的人。他的建筑从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转为浓厚的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和他所在的环境和条件有关系。

因为他在非洲地区做过规划和建筑。又在法国农村居住过,又到印度工作,这些都影响过他。

虽然他是有名的大师,但很少有人请他,可能主要原因是他的建筑艺术常常脱离普通人的喜好。但他为本世纪初新建筑运动作出巨大贡献,在城市规划、新材料运用、建筑体形及空间处理上都很有创造,是有广泛影响的建筑家。

第七节密斯

·1886年出生于德国爱森一个普通石匠家庭

·15岁时开始描图工作,,主要为建筑立面装饰用的石膏铸模图案作依据

·1905年,Mies离开家乡到柏林,曾在德国著名家俱师布鲁诺·保罗处当过学徒

·1907年,设计Mies的第一座住宅----里尔住宅

·辛吉尔·贝尔拉格对Mies的影响

·Mies在贝伦斯事务所工作三年后离开,自己开设事务所

·1914年在德国服兵役

·1919—1924年,他先后提出五个建筑方案,被世人所瞩目。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玻璃摩天楼方案。·1926年设计的德国共产党领袖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纪念碑,采用立体主义构图法。这时的密斯已经同传统决裂,他在积极探求新的建筑原则和建筑手法。

·1926年担任德国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副主席。

·192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在斯图嘉特魏森霍夫区举办住宅建筑展览会。密斯是规划主持人。这次展览会在近代建筑史上有重要作用。

·1929年密斯设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1928年,提出“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

·1930年,设计捷克银行家吐根哈特住宅

·1930年,任包豪斯校长,两年后解散

·1937年任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从此定居美国并为伊利诺工学院扩建制定了规划设计。原则“条理性”,但建筑外观呆板单调,整个校园如同工厂,缺少优美亲切感。

·1955年设计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

·1945—1950年,设计范斯沃斯住宅,用钢和玻璃建造。

·1958密斯设计西格拉姆大厦:立面简单,窗棂包裹采用铜,格调高雅。

·1962年,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8年落成,具有浓厚的庙堂气氛,因而被称为新古典主度作品。·1970年,逝于美国。

第八节赖特

·1869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洲。

·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而从事建筑。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芝加哥的沙利文建筑事务所工作,在这个摩天楼诞生地,工业发展时代,现代大城市形成阶段,赖特的兴趣只在别墅与小住宅。

·1893年他开始独立操业----草原式住宅,大都是中等阶级住宅,选址座落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砖、木、石头。代表作:威立茨住宅:平面十字,连续成排门和窗,空间连续、打破封闭外观,体形高低错落,坡屋顶伸得很远,横线为主构要构图要素。

·拉金公司办公楼(1904年):外形极少装饰,大都是清水砖墙,入口不在中央立面,中央五层通高玻璃天井。

·东京帝国饭店(1915年):许多内部庭院,砖砌墙面,大量石刻装饰,风格是西方和日本混合,最为突出的是它的结构搞震措施。

·流水别墅(1936年):高的地方有三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空间有玻璃,石墙围合等多种形式,水平和垂直颜色和平共处质感的对比使形体生动、变化。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和周围环境风景的紧密结合。但它是在为资产阶级休闲享福而设计,经费不忧的情况下所创造。

·约翰逊公司总部:低层建筑、承重结构、四周的外墙用砖砌成,结构特别,形象新奇。

·“西塔里埃森”(1938年):居住和工作的总部,是以赖特为中心的半工半读的学园和工作集体,是一片单层的建筑群,由于气候原因,是当地的石块和水泥筑成厚重的矮墙和墩子,上面用木料和帆布作可拆遮盖,整体无规划设计,是一组不拘形式的、充满野趣的建筑群,和当地自然风景很匹配。

·古根汉姆博物馆(1959年建成)

螺旋形建筑,大厅玻璃厅采用高楼大厦之间,不是一座协调的建筑。坡道为展览带来困难,因此它只是赖特的纪念碑,却不是成功的博物馆。

·有机建筑论:给人感觉很玄虚,似乎是一种自然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建筑(流水别墅),他反对传统建筑群,主张创造新建筑,但出发点不是为现代工业化社会,而是喜欢保持旧时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这是他有机建筑论的思想基础。

1、强调建筑中各要素在哲学意义上的整体性。(以正确的方法使用材料并赋予材料生命)

2、强调建筑是一种丛属于自然界的东西。

建筑从自然界中得到启发

建筑应与自然界保持高度结合。

赖特建筑的特点:

1.建筑与自然界关系密切;

2.具有丰富的建筑空间;

3.对材料的纯熟运用。

第四章二战后的建筑活动和建筑思潮(参考张老师的教学提纲)

不老的是江山,易逝的是红颜,淡看浮云散,潇洒天地间。人的一生,很短又很长,短的是快乐,长的是烦恼;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痛苦。

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有些事是无法掌控的,有些事是不合情理的,有些事是不尽人意的。但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淡然的去面对,坚持自己的原则,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清清白白的做事,坦坦荡荡的做人。

什么是生活?是它发生在我们身上了,还是我们让它发生了?有人说生活是一杯酒,酸甜苦辣都有,有人说生活是一首歌,莺歌燕舞,多彩多姿,充满了幸福与快乐。

也许有些事情是因为我们经历了,才对这些事情有了深深的感触,即使同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们总是往往去依赖一些事情,我们的内心,总是容易受外界环境的感染,总在不知不觉中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所羁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