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被葡萄糖还原

【解析】亚甲基蓝

亚甲基白。

被氧气氧化

【答案】A

3.下列关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C.金属镁着火时,可用干冰灭火器来扑灭

D.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答案】B

4.(2013·日照高二期末)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解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且用细口瓶;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向试管中放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

【答案】B

5.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解析】A、B装置不能使气体流入;C装置极易发生倒吸;D能使气体溶解,且球形干燥管的“球形”部分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答案】D

6.下列蓝瓶子实验,振荡周期最短的是()

水葡萄糖

0.1%亚

甲基蓝NaO

H溶

温度

A50 mL 1.5 g8滴 2 mL40 ℃

B50 mL 1.5 g10滴 2 mL40 ℃

C50 mL 1.5 g8滴 2 mL25 ℃

D50 mL 1.5 g10滴 2 mL25 ℃【解析】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振荡周期短,C、D两项被排除;亚甲基蓝含量越少,越容易被还原,振荡周期越短,所以选A项。

【答案】A

7.(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

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

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 ℃以上的热水清洗

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

【解析】B项,先将浓硫酸与硝酸混合;C项,手指沾上苯酚后,应先用乙醇洗涤,再用水冲洗;D项,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应直接加热。

【答案】A

8.(2013·中山高二检测)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 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个,依次加入4 g氢氧化钠、4 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在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

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_______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________有关。

【解析】甲既然否定了乙的说法(由物质浓度不同引起,即水量多少),再分析甲同学实验中饮料瓶未充满(有空气)而乙同学实验中饮料瓶充满(无空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

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

【答案】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O2C6H12O6

9.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和操作,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Ⅰ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的操作分别进行实验,观察B管中的现象。

①操作1:先夹紧止水夹a,再使A管开始反应,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2:打开止水夹a,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a,实验中观察到B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说明造成两种操作现象不同的原因(如两种现象相同,此小题不用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装置实验结束后,取A管内反应所得的溶液,隔绝空气小心蒸干后,再高温煅烧(有关装置和操作均已略去),最后留下红色固体,将分解时产生的气体按图Ⅱ所示装置依次通过洗气装置,结果试管甲内出现白色沉淀,试管乙内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回答: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试管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写出A管内溶液蒸干后,在高温煅烧分解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Ⅱ中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时,在装置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当夹紧止水夹a使A试管进行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会将FeSO4压入B管内,与适量的NaOH反应生成白色Fe(OH)2沉淀,但由于系统中含有空气,生成的Fe(OH)2很快被氧化为Fe(OH)3,出现一系列的颜色变化。当先使A管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止水夹,由于产生的H2将系统中的空气赶尽,使生成的Fe(OH)2不再被氧化。由于A管内H2SO4不过量,最后生成的溶质应为FeSO4,由信息知,FeSO4分解产物有SO3、SO2和Fe2O3。

【答案】(1)①液面升高且生成白色沉淀,且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②液面上升,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色

③产生的H2将系统内空气赶尽,避免了Fe(OH)2的氧化

(2)①SO3+H2O+BaCl2BaSO4↓+2HCl

②2FeSO4Fe2O3+SO3↑+SO2↑

③吸收剩余的SO2气体导管内倒吸一段液柱

1.(2013·苏州高二检测)某地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大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中,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江河中

C.深埋于土中

D.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

【解析】A项中,泼上汽油焚烧,浪费能源,并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B 项中,倾倒入江河中,会造成水污染;C项中深埋于土中,会造成土壤污染;D 项中,碾压粉碎后再回收利用可节约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同时减少污染。

【答案】D

2.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最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答案】C

3.下图是SO2性质的微型实验,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的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B.蘸有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C.品红试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D.蘸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的漂白性

【解析】SO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能漂白,A错;SO2使KMnO4溶液因氧化还原反应褪色,B错;蘸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为酸性氧化物,D错。

【答案】C

4.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消耗

B.Ⅱ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D.Ⅳ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解析】稀盐酸不与二氧化锰反应,所以当二氧化锰过量时,浓盐酸变稀后不再继续反应,最后剩余盐酸,A错;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次氯酸钠,加入酸后氯离子与

次氯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氯气,B对;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色的烟,C错;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D错。

【答案】B

5.(2013·揭阳高二检测)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A.变红B.先变红后变白

C.变白D.不变

【解析】氯气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其中HCl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而HClO又具有漂白作用,故先变红后变白。

【答案】B

6.(2011·北京高考)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Na2S去除废水中的Hg2+:Hg2++S2-HgS↓

B.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

CO+NO 催化剂

C+NO2

C.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

Al(OH)3(胶体)+3H+

D.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x+y

4)O2──→

催化剂

高温

x CO2+

y

2H2O

【解析】A项S2-可与Hg2+结合生成沉淀,从而除去Hg2+,故A正确;B项反应应为2CO+2NO催化剂,F2CO2+N2,故B错误;C项是铝离子水解

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胶体)+3H+,故C正确;D项是烃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通式,故D正确。

【答案】B

7.两位同学根据电解原理,利用塑料瓶、9 V电池、大头针进行电解污水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的净化原理写出阳极区和阴极区上各自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不能参加反应的污物是如何沉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悬浮物为什么会形成浮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模拟该原理进行污水处理实验,在电压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发现产生气泡速度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为甲同学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溶液。

【解析】其原理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大头针(Fe)失去电子生成Fe2+,进一步氧化,并生成Fe(OH)3胶体,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作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H2,气泡把污水中的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气泡产生的速度即电解的快慢有关,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差,电解速度慢,则产生气泡速度慢。电解质溶液导电性与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低,导电性差,电解时产生的气泡慢。所以应增加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如加Na2SO4。

【答案】(1)阳极:Fe-2e-Fe2+、2H2O-4e-4H ++O2↑、4Fe2++10H2O+O24Fe(OH)3↓+8H+阴极:2H++2e-

H2↑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大头针(Fe)作为阳极,电解时生成Fe2+,Fe2+再被氧化生成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具有吸附性,可将污染物吸附而沉淀下来

(3)阴极产生H2气泡,气泡把污水中的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

(4)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Na2SO4

8.斯坦福大学B.M.Trost教授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核心概念——原子经济性。我们常用原子利用率来衡量化学反应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原子利

用率=

目标生成物的质量

参加该反应所有反应物的总质量

×100%

下面是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的四种生产方法,请填空:

(1)氯酸钠和盐酸法:本方法的方程式为2NaClO3+4HCl2NaCl +2ClO2↑+Cl2↑+2H2O,此方法的原子利用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2)电解亚氯酸钠法:本方法是用惰性电极电解亚氯酸钠溶液,原子利用率

为62.2%,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lO-2-e-ClO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3)亚氯酸钠和氯气法:本方法的原子利用率为53.6%,此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合工艺法:本方法的反应原理由三步组成:

①电解氯化钠溶液NaCl+3H2O 通电

NaClO3+3H2↑

②氢气和氯气合成氯化氢

③生成二氧化氯2NaClO3+4HCl2NaCl+2ClO2↑+Cl2↑+2H2O此方法的原子利用率最大为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原子利用率为2×67.5÷(2×106.5+36.5×4)×100%=37.6%。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可写出2NaClO2+Cl22NaCl+2ClO2,然后用原子利用率检验化学方程式。

(4)由该过程三个化学方程式可整理出总化学方程式:Cl2+4H2O

2ClO2+4H2,原子利用率最大可为2×67.5÷(71+72)×100%=94.4%。

【答案】(1)37.6(2)2H++2e- H2↑(或2H2O+2e-H2↑+2OH-)

(3)2NaClO2+Cl22NaCl+2ClO2(4)94.4

1.下列关于纸色谱法分离Fe3+和Cu2+操作正确的是()

A.裁滤纸应垂直纤维方向裁开

B.点样时,斑点尽量小,且再点时必须在同一位置

C.展开时,用流动相溶剂刚好淹过色斑进行展开

D.当流动相溶剂上升至滤纸上沿时,取出晾干观察

【解析】裁纸时注意使滤纸纤维为竖直走向,流动相溶剂的液面低于色斑,当流动相溶剂上升至滤纸条的上端(距滤纸上沿约1 cm处)时,取出滤纸,用铅笔在流动相溶剂前沿处画一条线,再晾干。

【答案】B

2.(2013·镇江高二检测)以下除杂方法(括号内为少量杂质)中,错误的是()

A.Fe(OH)3胶体(FeCl3溶液):蒸馏水,渗析

B.KCl(I2)固体:加热,升华

C.NaCl(KNO3):蒸发结晶

D.CO2(SO2):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解析】选项C,NaCl和KNO3在蒸发溶剂过程中都有晶体析出,无法

分离。

【答案】C

3.在进行Fe3+和Cu2+分离实验时,不能让流动相溶剂没及试样斑点的原因是()

A.Fe3+和Cu2+会溶解在层析液中,使实验结果不明显

B.滤纸上Fe3+和Cu2+会扩散不均匀影响实验效果

C.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Fe3+和Cu2+太分散

D.滤纸上的Fe3+和Cu2+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解析】试样点若触及流动相溶剂,Fe3+和Cu2+会溶解在流动相溶剂中,使实验结果不明显。因此,滤纸条下端浸入流动相溶剂中0.5 cm,勿使试样斑点浸入溶液中。

【答案】A

4.(2013·南京高二检测)下列实验方法:①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②用盐析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③用升华法分离碘单质和沙子的混合物;④用重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⑤用分液法分离水和溴乙烷的混合物;⑥用蒸馏法分离酒精与苯酚(沸点为182 ℃)的混合物你认为这些方法()

A.只有①不正确B.②⑤⑥不正确

C.只有③④⑥正确D.全部正确

【解析】葡萄糖分子可通过半透膜,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通过半透膜,①正确;油脂皂化反应后的产物加食盐可析出高级脂肪酸钠,②正确;碘受热易升华,可知③正确;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故可通过重结晶法分离KNO3和NaCl的混合物,④正确;水和溴乙烷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分离,⑤正确;酒精和苯酚的沸点(分别为78.5℃和182 ℃)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分离,⑥正确。

【答案】D

5.(2013·金华高二检测)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通过透析膜,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透过,由此可以判断() A.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直径

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

C.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

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可以透过滤纸

【解析】医学上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透析原理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膜同半透膜类似,透析膜的孔径应

大于血液病毒性物质粒子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蛋白质、血细胞的粒子不能透过透析膜,说明其直径大于透析膜的孔径,不难看出,A是正确的。

【答案】A

6.(2013·茂名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层析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物质的一种方法

B.层析法可以分为纸上层析、柱层析和薄层层析

C.纸上层析要求被分离物质在流动相溶剂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好

D.纸上层析要求被分离物质在流动相溶剂中的溶解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解析】纸上层析要求对分离物质有适当的溶解度,太大,待分离物质会随流动相跑到前沿;太小,则会留在固定相附近,分离效果不好。

【答案】C

7.有人用氯化铁、硫酸铜混合溶液进行纸上层析分离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所加展开剂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点层析试样是实验的关键操作,进行这一操作时应注意________。

(3)层析操作结束后应进行显色反应,若实验用氨水作为显色试剂,写出本实验中进行显色反应的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显色反应后,可观察到________。写出显色反应时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检验新鲜鸡血中是否含有铁元素,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2 mL新鲜鸡血,将其放入洁净的蒸发皿中,加入2 mL 2 mol·L-

1HNO3溶液,加热并不断搅拌。

②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粉末。

③取少量固体粉末,将其溶于稀硫酸中,加试剂A,观察现象,判断有无铁元素存在。

操作①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请列举一种可用于操作③中试剂A的物质________。

【解析】新鲜鸡血中的铁元素主要以亚铁盐形式存在,加入稀硝酸并加热时,硝酸可将亚铁盐氧化成铁盐。可用于检验铁离子的试剂有很多,常见的有硫氰化钾溶液、苯酚溶液等。

【答案】(1)丙酮、盐酸

(2)用毛细管蘸取试样在滤纸上点样,斑点直径控制在0.5 cm以内,使试样比较集中

(3)用镊子取下滤纸条,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瓶口上方,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进行氨熏,使Fe3+、Cu2+与氨气发生反应

(4)滤纸上分别出现红棕色、蓝色斑点,红棕色斑点出现在滤纸上方,蓝色斑点出现在红棕色的下方Fe3++3NH3·H2O Fe(OH)3↓+3NH+4Cu2++4NH3·H2O[Cu(NH3)4]2++4H2O

(5)血液中的铁元素以亚铁盐形式存在,加热条件下硝酸将亚铁盐氧化成铁盐KSCN溶液

8.(2013·济南高二检测)用一种只有水分子能自由通过而直径较大的溶质分子不能通过的隔膜把水槽隔离成大小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室,甲室中装入淀粉溶液,乙室中装入蒸馏水(如图)。此时甲、乙两室中的水分子均可自由地通过隔膜而相互扩散,已知这种扩散速度与单位体积内溶质的微粒数成反比,而与液体的压强成正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高二第二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人教版化学高二选修4第二章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能提高转化率 答案:C 解析:解答: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故A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不变,故B错误; C、催化剂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即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催化剂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不能提高转化率,故D错误.所以选C. 分析:本题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通过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发明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中的催化转化器,可将CO、NO、NO2和碳氢化合物等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效降低尾气对环境的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CO的氧化 B.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

C.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还原成N2 D.碳氢化合物在铂催化下,被CO直接氧化成CO2和H2O 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知,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是正催化剂,可加快CO氧化,从而降低尾气的危害,故A正确;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把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故B正确; C.根据题意知,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 还原成无害物质N2,故C正确;D.使用铂催化下,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提高碳氢化合物的转化率,故D错误;所以选D. 分析:本题以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为载体考查了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明确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影响. 3.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探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1>b2,t1>t2 B.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一定相等 C.A的平衡转化率(Ⅱ)大于(Ⅰ)中A的转化率 D.若m+n<p+q,则压强变化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影响程度大 答案:B 解析:解答:A.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故b1<b2,t1>t2,故A 错误; B.阴影面积为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故B正确; C.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平衡转化率(Ⅱ)等于(Ⅰ)中A 的转化率,故C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_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步练习含答案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分子中含苯环,属于芳香化合物,该物质属于稠环芳香烃,A项错误;分子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化合物,B项错误;该物质是烷烃,属于链状化合物,C项正确;该物质是脂肪烃的衍生物,不属于芳香烃类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C 2.酚酞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从结构上看,酚酞除可看作酚外,还可看作( ) A.酮B.羧酸 C.醇D.酯 解析:分析酚酞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含有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羟基,含有苯环,含有酯基 (),由此可知,酚酞可以看作酚、芳香化合物(或芳香烃的衍生物)、酯等。 答案:D 3.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基础知识中的官能团与键线式表示法。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不含有苯环和酯基,故B、C、D错误。 答案:A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只能从结构上进行分类 B.根据醇分子中羟基(—OH)数目的多少可将醇类物质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答案:B 5.下列物质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A.③④⑧ B.①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③和④分子中含有氮和氧元素,不是烃;其他均为烃,但②苯环侧链取代基为不

饱和烃基,不是苯的同系物,⑤含有2个苯环,不是苯的同系物,⑦⑧分子结构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烃,也不是苯的同系物;只有①⑥含有1个苯环,侧链为饱和烃基,为苯的同系物。 答案:B 6.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含有3种官能团 B.该物质属于脂环烃 C.该物质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 D.该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 解析:该物质中含有C、H、O三种元素,而烃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B项错误。 答案:B 7.下面列出了16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请与同学们讨论,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它们所代表的物质进行分类并填空。 (1)根据碳的骨架进行分类,属于链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根据有机物分子的组成元素分类,属于烃的是________;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________。 (3)根据官能团分类,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属于烯烃的是________;属于炔烃的是________;属于卤代烃的是________;属于醇类的是________;属于羧酸的是________;属于酯的是________;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属于环烷烃的是________。 解析: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根据组成中是否有碳、氢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根据分子中含有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分为卤代烃、醇、醛、羧酸、酯等。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8.写出下列物质的官能团的名称: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官能团的名称及书写,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各类官能团的组成、结构、对应名称。 答案:(1)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酯基(2)碳碳双键、醛基 (3)酯基(4)酚羟基、溴原子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第3节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中该材料是 四氟乙烯(分子式为C 2F 4 )与乙烯通过加成聚合反应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ETFE是有机合成材料 B.四氟乙烯属于烯烃 C.ETFE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四氟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 2.以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是()A.加成-消去一取代 B.取代一消去-加成C.消去-取代一加成 D.消去-加成-取代 3.由CH 3CH 2 CH 2 Br制备CH 3 CH(OH)CH 2 OH,依次(从左至右)发生反应的类型和条 件都正确的是() 选项反应类型反应条件 A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常温 B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NaOH醇溶液/加热、常温、NaOH水溶液/加热 C 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热、KOH醇溶液/加热、KOH水溶液/加热 D 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NaOH水溶液/加热、常温、NaOH醇溶液/加热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是() ①将 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制备CH 3-CH═CH 2 ②乙酰水扬酸与适量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③向CH 3CH 2 Br中滴入AgNO 3 溶液以检验溴元素 ④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吸收SO 2 气体. A.只有① B.只有①④C.只有①③④ D.都不能

5.将1-氯丙烷跟NaOH的醇溶液共热,生成的产物再跟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它的同分异构体有(除它之外)()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6.下列装置或操作合理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比较碳酸、苯酚酸性的强弱 B.装置②可用来进行浓硫酸的稀释 C.装置③可用于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 D.装置④可用于证明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7.在卤代烃RCH 2CH 2 X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8.下列卤代烃在KOH醇溶液中加热不反应的是() ①②(CH 3) 3 CBr③(CH 3 ) 3 CCH 2 Cl ④CHCl 2 CHBr 2 ⑤⑥CH 3 Cl. A.①③⑥ B.②③⑥ C.全部 D.①②⑥ 9.为检验某卤代烃(R-X)中的X元素,下列操作:(1)加热煮沸;(2)加入AgNO 3溶液;(3)取少量该卤代烃;(4)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5)加入NaOH溶液;(6)冷却.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3)(1)(5)(6)(2)(4) B.(3)(5)(1)(6)(4)(2)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教学教材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知识点(附练习)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性质和反应有机物无机物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个别特殊除外(如乙醇、 乙酸) 部分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多数不耐热,熔点低,一般在400℃以 下 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较高可燃性多数可燃烧,个别除外(如CCl4)多数不可燃烧 电离性多数是非电解质,个别除外(如有机酸)多数是电解质(如酸、碱、盐、活泼金 属氧化物、水) 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多副反应,反应速率较 慢一般比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 快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元素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按碳的骨架分类和按官能团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2、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的概念: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和根、基的区别:基是有机物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或原子团,呈电中性,不稳定且不能独立存在,显然官能团属于基的一种;根是电解质电离后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荷,稳定可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熔化状态。基和根可相互转化,如-OH和OH-。 具体分类情况见表. 脂肪烃

注意: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酚,羟基与非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醇! 练习: 1、迄今为止,以下各族元素中生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C ) A.II A 族 B.III A 族 C.IV A 族 D.V A 族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A ) A.Cl - B.-COOH C.-OH D.-CO- 3、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D ) A.CH 3CH 2CH 2OH B.CH 3CH(OH)CH 3 C. 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同步练习题:综合测评

前言 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 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阳高一中高二化学配餐(选修五) 综合测评 编者:张飞审核人:刘花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11年海南)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 ) A. 甲醇 B. 乙炔 C. 丙烯 D. 丁烷 2.(2011年全国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和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甲苯和苯酚

4.(2012年课标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2011年新课标全国)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6种 B.7种 C. 8种 D.9种 6.(2011年福建高考)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7.(2011年山东高考)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8. (2011年广东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9.(2012年北京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B.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C.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 D.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10.(2011年上海)β-月桂烯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章末质量检测(一)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四组物质的分子式或化学式都相同,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 解析:选B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均为同分异构体组合,其中A项中是环烷烃和烯烃两类物质,C、D 两项中两种物质含有不同的官能团,属于不同类物质。而B项中正戊烷和新戊烷均为饱和烃,属于同类物质,故选B项。 2.下列物质属于醇类的是() 解析:选A区分醇类和酚类物质的关键点是看—OH是否连在苯环上,如选项B、D中的物质为酚,选项A中的物质为醇,选项C为酸。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含有的物质可能还含有碳、氢之外的其他元素,不一定是烯烃,A错误;CHCCH2Cl含有不饱和键,但含有氯元素,不是烃,C错误;乙酸(CH3COOH)的最简式也是CH2O,D 错误。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一定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关系 B.结构对称的烷烃,其一氯取代产物必定只有一种结构

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结构简式 D.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不一定是互为同系物的关系 解析:选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分子式可能不同,如CH3—CH3与HCHO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两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关系;结构对称的烷烃,其一氯取代产物可能不止一种,如烷烃(CH3)2CH—CH(CH3)2的一氯代物就有2种;同分异构体间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结构简式;由于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所有碳原子间均以单键相连,因此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其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且结构相似,应是互为同系物的关系。 5.关于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的系统名称是2,4-二甲基-4-戊烯 B.它的分子中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它与甲基环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D.该有机物的一氯取代产物共有4种 解析:选C题给有机物的系统名称应是2,4-二甲基-1-戊烯;其分子中最多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 6.下列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解析:选D苯环、双键、三键都可以在一个平面上。对于选项D,可以联想CH4的空间结构,把3个CH3看作是取代了甲烷上的3个H原子,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4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7.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解析:选B A项有机物的名称为1,2,4-三甲苯,错误;B项有机物的名称为2-氯丙烷,正确;C项有机物的名称为2-丁醇,错误;D项有机物的名称为3-甲基-1-丁炔,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最全考点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巩固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提升应用盖斯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灵活应用盖斯定律. 【精确解读】 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应用: 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 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 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 ①键能:气态的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 放的能量, 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②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成 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E反-∑E生 ③常见物质结构中所含化学键类别和数目:1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晶体硅中含 有2mol Si-Si键;1mol金刚石中含有2molC-C键;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mol Si-O 键. 【精细剖析】 1.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

①写出目标方程式; 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 例如: ①Fe2O3(s)+3CO(g)=2Fe(s)+3CO2 △H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2 ③Fe3O4(s)+CO(g)=3FeO(s)+CO2(g)△H3 求反应FeO(s)+CO(g)=Fe(s)+CO2(g)△H4的焓变 三个反应中, FeO、CO、Fe、CO2是要保留的, 而与这四种物质无关的Fe2O3、Fe3O4要通过方程式的叠加处理予以消去, 先②+③×2-①×3先消除Fe3O4, 再消除Fe2O3, 得到④6Fe(s)+6CO2(g)=6FeO(s)+6CO(g)△H5, ④逆过来得到 ⑤6FeO(s)+6CO(g)=6Fe(s)+6CO2(g)-△H5, 再进行⑤÷6, 得到△H4=-; 2.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 方向改变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 反;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可以同时改变倍数; ③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叠加, 叠加时, 物质和反应热同时叠加; ④当对反应进行逆向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反. 【典例剖析】己知:Mn(s)+O2(g)═MnO2(s)△H l S(s)+O2(g)═SO2(g)△H2 Mn(s)+S(s)+2O2(g)═MnSO4(s)△H3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H2>0 B.△H3>△H1 C.Mn+SO2═MnO2+S△H=△H2-△H1 D.MnO2(s)+SO2(g)═MnSO4(s)△H═△H3-△H2-△H1 【答案】D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醇..pdf

课时跟踪检测(九)醇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醇类的是() 解析:选 B醇是指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故A、C、D 属于醇, B 项不属于醇类。 2.下列各组物质在反应时,由于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A.乙醇与钠B.水与钠 C.乙醇与氧气D.乙烯与溴水 解析:选C乙醇与钠反应只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水和钠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乙醇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点燃时生成CO2和 H2O,在 Cu 作催化剂并加热时发生 催化氧化生成CH3CHO和 H2O。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CH2BrCH2Br 。 3.下列关于丙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1-丙醇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赤热的铜,可生成CH3CH2CHO B. 1-丙醇可与HI 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C. 2-丙醇在浓硫酸条件下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一种烯烃 D. 1-丙醇、2-丙醇、丙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在铜或银催化作用下,醇和O2反应欲生成醛,醇分子中与—OH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两个氢原子,1-丙醇满足此条件,其氧化后能生成醛, A 正确;醇可与氢卤 酸发生取代反应, B 正确; 2- 丙醇在浓硫酸条件下只能生成丙烯, C 正确;丙醚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与1-丙醇、2-丙醇分子式不同,它们不可能为同分异构体, D 不正确。 4.下列醇既能被催化氧化生成醛,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的是() 解析:选 D A.CH3OH只能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甲醛,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B. 该醇是仲醇,可以被氧化形成酮,由于羟基连接的碳原子邻位 C 原子上有H 原子,因此可

以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C.是伯醇,可以催化氧化形成醛,由于 羟 基连接的 C 原子的邻位 C 原子上没有H 原子,因此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错误; D. 该醇是伯 醇,可以催化氧化形成醛,由于羟基连接的 C 原子的邻位 C 原子上有 H 原子,因此可以发生消去 反应形成烯烃,正确。 5.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 (CH2CHCH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燃烧④加聚反应 ⑤取代反应⑥与 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A.只有①②③⑥B.只有①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 D丙烯醇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醇羟基,故应具有烯烃和醇的性质,但不具有 酸性,以上反应中,除⑥外均可发生。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D.醇类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 解析:选D选项A错误,一是并非所有醇类都能发生消去反应,只有形如 的醇类才能发生消去反应,二是醇类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不一定是烯烃,如乙二醇HO— CH2—CH2— OH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是乙炔;选项 B 应掌握醇的催化氧化规律,形如 的醇才能被催化氧化,而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选项 C 隐含在浓H2SO4存在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分子间的脱水反应,因此生成的有机物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3.2《金属材料》word教案

金属材料 一、教材分析和建议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材料,其中,金属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根据元素周期表,金属元素的种类远远超过非金属元素,不同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合金(如铁及其合金)可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多种性能的材料。 除了少数金属外,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这是由于金属元素的活泼性决定的。获取金属材料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分布、勘探和开发,二是开发的成本。金属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呈分散的趋势,使得回收与提炼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要从矿石中获得某种金属,使呈化合态形式的金属元素转化为游离态单质,往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冶金工业是一个高能耗的工业,其间所产生的矿渣、炉气、粉尘以及生产噪音等又使得它们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教学建议如下: 1. 对于学生来说,金属化学冶炼的基本原理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这是最基本的核心概念。为了实现金属由化合物还原为单质这一过程,应该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采用不同的还原剂或还原手段,这是金属化学冶炼的基本原理。例如,一般的高温碳还原法可用于冶炼中等活泼的金属(如铁、锌、锡等),置换反应不仅可用于冶炼铜、银,还可用于提炼稀土金属;电解法是目前人类生产中掌握和使用的一种最强的氧化还原手段,可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钾、铝、镁等)。抓住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对如何获得和使用金属材料就从化学角度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 2. 教科书中,仅以钢铁和铝的冶炼为例介绍了金属化学冶炼原理和过程。对于钢铁冶炼(火法冶炼),重点在于揭示生铁冶炼与炼钢原理的区别,指出作为合金的钢铁材料在冶炼方法、使用性能等方面比生铁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对于铝的冶炼(湿法冶金和电冶金的结合),则可以通过展示铝的生产流程,重点讨论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即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电解氧化铝的反应。 3. 金属的腐蚀和防止是金属材料使用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自发进行的原电池反应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揭示金属腐蚀的本质,即金属与其接触的其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受到损害,由此帮助学生归纳和理解金属防腐的思路和方法。再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引导同学分析和讨论防止金属腐蚀的原理和方法。需要指出的是,金属防腐方法的选择不仅是一科学问题,也是一技术问题,例如,金属腐蚀的防止必须考虑其中的经济成本。同时,教科书中也指出金属腐蚀可以利用来进行金属材料的加工,从而对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既可以产生正面影响也可以产生负面影响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重点:金属冶炼的原理,金属腐蚀的原理和防腐方法。 教学难点:电解、电镀的原理。 二、活动建议 【实验3-2】 (1)电镀时最好使用新铁钉(如使用其他铁制品,应预先把镀件打磨光滑),经水洗、NaOH溶液除油、盐酸清洗等,然后用清水洗净后立即进行电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按官能团分类 表l-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烷烃的命名 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就叫烷基,以英文缩写字母R表示。例如,甲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3”叫做甲基,乙烷(CH3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2CH3”叫做乙基。 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例如,CH4叫甲烷,C5H12叫戊烷。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来表示。例如,C17H36叫十七烷。前面提到的戊烷的三种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别,这种命名方法叫习惯命名法。由于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越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越多,习惯命名法在实际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有机化学中广泛采用系统命名法。下面以带支链的烷烃为例,初步介绍系统命名法的命名步骤。 (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l,2,3等阿拉伯数字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例如: (3)将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例如,用系统命名法对异戊烷命名: 2—甲基丁烷 (4)如果主链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隔开。 下面以2,3—二甲基己烷为例,对一般烷烃的命名可图示如下: 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支链,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例如: 2—甲基—4—乙基庚烷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前面已经讲过,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其他有机物的命名原则是在烷烃命名原则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 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1mol H 2(g)燃烧,生成1mol H 2 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 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一节燃烧热能源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高中化学选修五笔记(按章节)详解

选修五部分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有机物的含义 1、旧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碳的氧化物、碳酸以及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 2、新义:以碳原子为主要骨架的化合物 二、有机物的分类 1、按碳原子骨架区分 1)链状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成链 例如:丁烷CH3-CH2-CH2-CH3、乙醇CH3-CH2-OH、 乙酸CH3-COOH等 2)环状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成环 a 、脂环化合物:如环己烷、环戊烷,分子中不含有苯环 b、芳香化合物:如苯、苯甲酸分子中只含有 一个苯环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烃:只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3)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形成的一 系列新的化合物 a、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b、烃的含氧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含氧原子的官能团 所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4)常见的官能团* 碳碳双键羟基—OH 酯基 碳碳三键醛基醚键 卤族原子—Cl 羧基羰基 5)官能团和根(离子)、基的区别* a、基与官能团

基:有机物分子里含有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两者的关系:“官能团”属于“基”, 但“基”不一定是“官能团”。 b 、基与根 类别基根 实例羟基氢氧根区别 电子式 电性电中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存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电子数9 10 6)常见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代表物质*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

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大部分通式C n(H2O)m。 糖的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 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