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FID实验报告.doc

RFID实验报告.doc

RFID实验报告.doc
RFID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RFID 射频识别实验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15级物联网4班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高明琴

2017年11月12日

实验一125KHz RFI D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125kHz 只读卡、 125kHz 读写卡的基本原理

2、熟悉和学习125kHz 只读卡协议、125kHz 读写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 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 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

2、环境部署

⑴准备 125K低频RFID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 ,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

置为 OFF,参考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⑶运行 RFID 实训系统 .exe软件,选项卡选择125K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9600 ,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串口打开成功后,将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ID并显示在ListView控件中,16进制数据listview控件显示的是16进制标签ID , 10 进制数据 listview控件显示的是10进制标签ID ,实验结果如下图;

思考题

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 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 : 当卡和阅读器的距离超过 5cm后,读卡结果并不理想,几乎读不到数据。

属薄片(如几张纸、塑料板)时,读卡结果正常;而放置金属障碍物时,读卡结果就不正常

五、小结

通过本实验,初步熟悉了 RFID 寻卡的步骤,还尝试了多卡一起时的系统响应,结果发现不能多

卡一起识别。识别距离不能太远,否则无法识别。

实验二I SO14443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Mifare one卡操作基本原理及卡通信协议

2、掌握读取身份证卡操作基本原理及ISO14443 TYPEB 卡通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认识 Mifare one卡,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Mifare one卡号、对Mifare one卡进行密码下载、对Mifare one卡进行数据读写、对Mifare one卡进行密码修改、读取身份证卡号。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一) RFID 系统寻卡实验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19200bps

2 、环境部署

1)准备高频RFID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 ,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

设置为OFF,参考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电源;

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3)运行 RFID实训系统.exe软件,选项卡选择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19200 ,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初始化操作

1)读取模块信息。串口设置成功后,点击“读取模块信息”按钮,命令发送成功后,信息栏显示模块信息;

2)打开天线。串口设置成功后,点击“打开天线”按钮,命令发送成功后,信息栏显示“打开天线成功” ,打开天线成功之后,“请求所有”按钮变为可执行状态,“请求所有”表示发出 Request

请求,检测读写器天线场区内有无标签;

5、寻卡操作

1)打开天线成功后,将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点击“请求所有”按钮时,提示“请求所

有的卡成功”,并且“寻卡”按钮变为可执行状态;

2)点击“寻卡”按钮,执行防冲撞检测,寻卡成功时ID 文本框内显示标签ID 。

(二)RFID 系统的块读写实验

1、连接硬件设备、打开串口、请求所有、寻卡依次执行(一)的1-5 步完成RFID 系统的寻

2、验证密钥操作

1)寻卡成功后,验证密钥按钮变为可执行状态,表示可执行验证密钥操作,如下图所示;读写卡密钥是 12个F,即FF FF FF FF FF FF。设置扇分区为0 、块编号为 1 ,点击“验证密钥 A ”

执行密钥验证,用密钥 A 验证标签第1块成功;

3、读卡操作

1 )读卡:验证密钥成功后,方可执行对标签的读写操作;在执行验证密钥操作时,区0 块编号 1 执行了密钥 A 验证,接下来的读卡、写卡均是针对该标签扇分区点击“读取按钮”,在数据文本框中显示 16 进制数据。针对标签扇分0块编号1,

2)写入:点击“写入”按钮,将数据文本框内的16进制数据写入标签,读写器提示灯闪烁的同时(表示Android应用在向读写器发送命令),信息栏提示写卡成功。

3)写卡验证:为了验证写卡是否成功,点击“读取”按钮,读卡成功后,读取的信息与写入的信息一致,读卡、写卡操作均正常完成。

(三)RFID 系统的验证密钥修改实验

1、连接硬件设备、打开串口、请求所有、寻卡

依次执行(一)的1-5步完成RFID系统的寻卡操作,并保证标签在天线场区正上方;

2、密钥认证第3块存储区(密钥区)

1 )选择任意一个扇区的第3块存储区,弹出“所有扇区的第3块用于存放本扇区验证密钥,

请谨慎写卡”对话框;

2)认证密钥 A :点击“认证密钥 A ”按钮,对扇区 0 块编号后,

信息栏显示“用密钥 A 验证卡号的第 3 块成功”;

3 存储区进行密钥认证,执行成功

3)读取密钥:点击“读取”按钮,执行读取操作,读取成功后,数据文本框内显示读取数据,

其中 0-5 个字节存储的是认证密钥 A ,不可见,默认为FFFFFFFFFFFF, 10-15 个字节存储的是

认证密钥 B ,可见可修改,默认为FFFFFFFFFFFF;

4)输入新认证密钥个字节的新认证密钥B :保证写入数据文本内的数据头FFFFFFFFFFFF078069 不变,在其后输入6 B : AAAAAAAAAAAA,与此同时,认证密钥B输入框更新为:AAAAAAAAAAAA;

5)修改认证密钥 B :输入符合规范的新认证密钥B之后,点击“写入”按钮执行验证密钥 B

修改操作,如下图所示,验证密钥B修改成功,请重新验证密钥 A 。

6)重新执行密钥 A 验证:认证密钥 B 修改成功后,读取按钮变为不可执行状态,需重新点击

“认证密钥 A ”进行密钥认证。如下图所示,重新认证密钥A成功。

7)重新读取密钥区:重新点击“读取”按钮,验证密钥 B 是否被修改,如下图所示,数据文

本框显示的数据中第10-15个字节为AAAAAAAAAAAA,该密钥为新的认证密钥 B ,表明认证密钥 B 修改成功。

(四) RFID 系统的卡钱包实验

1、执行连接硬件设备、打开串口操作、初始化操作、寻卡操作依次执行章节的1-5步完成RFID 系统的寻卡操作,并保证标签在天线场区正上方;

2 、验证密钥操作寻卡成功后,验证密钥按钮变为可执行状态,表示可执行验证密钥操作,标签预留了第02扇区01块(即第9块)为卡钱包存储,选择扇分区为 2 、块分区为 1 ,点击“验证密钥 A ”执行密钥验证,验证成功后卡钱包操作变成可执行状态;

3、钱包操作

1)初始化金额:初始化金额是对第 02 扇区 01 块(即第 9 块)存储区域进行金额初始化操作,输入初始

化金额: 100,点击“初始化”按钮,读写器提示灯闪烁的同时(发送初始化命令),信息栏提示:初

始化金额: 100 元。

2)读取余额:初始化金额完成之后,点击“读取余额” 按钮执行读取余额操作,读写器提示灯闪烁的同时(发送读取余额命令),信息栏显示:成功读取余额,余额是100元。表示初始化金额

操作、读取余额操作均成功执行。

3)充值:充值功能实现在余额的基础上增加金额,但是增加的金额有限制,最大只增加9 位数金额。输入充值金额 100 ,点击“充值”按钮,读写器提示灯闪烁(发送充值命令)的同时,信息栏提示:成功充值金额为: 100 元。

4)充值验证:充值完成之后,点击“读取余额”按钮读取余额成功,余额文本框显示为200 ,表

示充值、读取余额操作均正常完成。

5)扣款:扣除功能实现在余额的基础上扣除金额,扣除金额需小于余额,当扣除金额大于余额时,会提示余额不足。

6)扣款验证:扣除完成之后,点击“读取余额”按钮读取余额,余额文本框显示为110 ,表示扣款、读取操作均正常完成。

思考

1当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可以,只能识别其中一张。因为有防碰撞算法存在,能抗干扰选出一张。

2改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

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小于10cm都可以正常读取,勉强能穿透金属和液体。

3请测试本实验所用阅读器能否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

答:可以读取自带卡的卡号,但是不能读取卡的内容。卡的内容经过了加密。

六、小结

答 : 本次试验让我知道了芯片的结构,让我懂得了不同扇区储存不同数据的概念,也认识到

了卡的密码的存在,也知道了生活中大部分卡的原理。

实验三900MHz RFI D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900MHz标签的基本原理

2、掌握使用综合实验平台对900MHz标签进行功率设置、标签识别、数据读写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对900MHz标签进行标签识别及读写操作。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一) RFID 系统的寻卡实验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19200bps

2、环境部署

1 )准备900M 超高频RFID 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 ,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 OFF,参考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3)运行 RFID实训系统.exe软件,选项卡选择900M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波特率为19200 ,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基本设置操作对模块进行基本的设置:地区(中国),输出功率( 8),设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地区设置成功,输出功率设置成功;

5、寻卡操作基本设置成功后,将 900M 标签放置在读写器天线场区内,点击“自动寻卡” ,寻卡成功后, RFID 实训系统将获取到的标签 ID 填充到标签 ID 中;

(二) RFID 系统的块读写实验

1、连接硬件操作、打开串口操作、基本设置操作、寻卡操作依次执行章节的 1-5 步完成 RFID 系统的寻卡操作,并保证 900M 标签在天线场区正上方;

2、读写操作

1)读取保留区:选择“保留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 、长度为8 ,点击“读卡”按钮,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 ID 填充到标签文本框;

发ID

2)读取保留区(设置长度):选择“保留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 、长度为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6 ,点击“读

ID

卡”

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3)写保留区:选择“保留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 、长度为 6 ,输入写入数据,点击“写卡”按钮,写卡成功;

3)验证写保留区:写保留区成功后,再次点击“读卡”按钮执行读数据操作,如下图所示,读取保留区内存的数据与写入保留区内存的数据一致,故写入保留区数据成功。

3)读取EPC 区:选择“EPC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 、长度为12 ,点击“读卡”按钮,

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4)读取EPC 区(设置长度):选择“EPC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 、长度为10 ,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 ID文本框

5)读取 EPC 区(设置地址):选择“ EPC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 1 、长度为 12 ,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 ID文本框

6)读取 TID 区:选择“ TID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 、长度为12 ,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 ID 文本框

7)读取 TID 区(设置长度):选择“ TID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 、长度为 10 ,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 ID 文本框

8)读取 TID 区(设置地址):选择“ TID 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 1 、长度为 10 ,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 填充到标签 ID 文本框

9)读取用户区:选择“用户区” 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 、长度为 12 ,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签ID填充到标签ID 文本框

10)读取用户区(设置长度):选择“用户区”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0 、长度为10 ,点击“读卡”按钮,发送读取数据命令,读取数据成功后,在信息栏显示读取的数据,并将读取到标

签 ID填充到标签ID文本框

11)写用户区:选择“用户区” 内存存储区,设置地址为 0 、长度为 12 ,输入写入数据,点击“写卡”按钮,写卡成功

12)验证写用户区:写用户区成功后,再次点击“读卡”按钮执行读数据操作,如下图所示,读取用户区内存的数据与写入用户区内存的数据一致,故写入用户区数据成功

思考

1当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可以,只识别其中一张。有防碰撞算法,可以识别一张。

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棒状天线15cm~1m。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发现只有放置金属时才不能正常读取 , 其他时候都可以正常进行读取。

3请测试本实验所用阅读器能否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

答 : 自带卡的 , 不能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 .

实验四有源标签读写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有源标签卡操作基本原理

2、了解有源标签卡读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认识有源标签卡,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有源标签卡。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上位机演示平台有源RFID 读写识别演示软件。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115200bps

2、环境部署

1)准备微波RFID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 ,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

为 OFF,参考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3 )运行 RFID 实训系统 .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串口设置为COMx,波特率设置为115200 ,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1)将有源标签放置在天线场区内,RFID 模块检测到有源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有源标签ID 并显示在信息列表中;

思考

1当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可以,具有防碰撞算法,并且可以同时读取多张卡。

2改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

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小于100 米的都可以读取,当卡处于金属物内时,无法被读取,其他时候都可以被读取。

3请测试本实验所用阅读器能否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

答 : 自带卡的 , 不能读取自带卡的卡号和卡内内容 .

六、小结

答 : 通过本次实验 , 学习到了的读卡器的构造和原理, 了解了的读取。

实验五RFI D应用系统实验- - ETC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 Android 综合实例模拟 ETC收费系统掌握 RFID 串口通信。掌

握 RFID串口通信的实现原理和实现过程;

二、实验内容

1、通过一个Android 综合实例模拟ETC收费系统掌握RFID 串口通信。

2、掌握 RFID串口通信的实现原理和实现过程;

三、实验设备

1、硬件:电脑(推荐:主频2GHz+,内存: 1GB+),中智讯物联网RFID 套件;

2、软件: Windows 7/Windows XP 。

四、实验步骤

1、环境部署

1)确保 s210系列实验箱已经安装好应用程序;

2)准备 900M RFID 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1 ,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

OFF,参考章节将模块插入到s210系列实验箱的40PIN模块接口;

3)将 s210系列实验箱上电运行Android系统,系统启动后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2、打开串口操作

1)启动 SmartRfid应用软件,点击应用图标进入应用主界面;

2)点击“串口设置”按钮进入设置模块界面,在串口选择单选框中选择串口号:

/dev/s3c2410_serial1,选中串口设备后点击“打开”按钮执行打开串口操作,点击“关闭”按

钮执行关闭串口

3、管理员模式

1)管理员模式界面。设置串口成功之后,并在应用主界面点击“管理员模式” 图标进入管理员模式模块界面

2)自动寻卡。确保第1步环境部署中900M RFID 模块跳线设置正确,并且模块电源已经开启;

之后将 900M 标签放置在 900M RFID 读卡器天线场区内,点击“自动寻卡”按钮,每隔 1S 发送一次

寻卡指令,寻卡成功后,停止自动寻卡,并将获取到标签 ID 并显示在卡号文本框中

自动

3)手动读卡。除了使用自动寻卡读取到标签如下。确保第1步环境部署中900M RFID ID之外,也可使用手动读卡读取标签ID ,具体操作模块跳线设置正确,并且模块电源已经开启;之后将

900M 标签放置在 900M RFID 读卡器天线场区内,点击“读卡”按钮,发送寻卡指令,寻卡成功

后,将获取到标签 ID 并显示在卡号文本框中

4)输入卡片信息。读卡成功后(即获取标签ID成功),分别填写用户姓名、用户性别、车牌号、

年龄、金额等信息。

5)写卡。卡片信息输入完毕后,点击“写卡”按钮执行写卡操作,弹出“确认覆盖卡片上原有信息”,点击确认完成写卡信息操作。

4 、 ETC 模式 1 ) ETC 模式界面。在管理员模式模块完成卡片信息的写入后,点击主界面的“ETC 模式”按钮,进入ETC 模式界面

2)启动巡航。ETC 巡航默认扣费金额是2元,管理员可自定义输入扣费金额;点击“启动巡航”

按钮,900M RFID 模块开始不断寻卡,将900M 标签放入900M RFID 模块天线场区内,模块检测

到合法标签(管理模块已注册登记)将对其执行一次扣费,如果在30s 内标签一直放在天线场

区内不对其执行进一步扣费,30 s 后将执行下一次扣费

当 RFID 模块检测到非法标签(管理模块未注册登记),将提示:亲,非法用户,到管

理员界面注册去。

当不断有合法标签通过时, ETC 巡航模块会依次对其进行扣费,如下所示显示了依次对

andy 和 jack 两名用户进行了扣费。

3)停止巡航。点击“停止巡航”按钮,900M RFID 模块停止发送寻卡命令,弹出“停止巡航模式成功”消息,巡航模拟结束。

五、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 学习到了900MHz的读卡器的构造和原理, 知道了 900MHz的卡能读取卡号和内

容 .ETC 系统读取了卡号,然后通过卡号从后台找出数据,每台机子上的数据都不一样,如果联

网共享同一个数据库,方可成为一个真正的收费系统。

RFID实训报告

RFID与传感器技术实训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班级:XXX 姓名:XXX

2017年1月3日

项目一,,,,,,,,,,, 丿、 1项目二,,,,,,,,,,, 4 项目三,,,,,,,,,,, 丿、1__16 项目四,,,,,,,,,,, 7 项目五,,,,,,,,,,, 丿、* '10 项目六,,,,,,,,,,, 丿、1__1 / 13 项目七,,,,,,,,,,, 14项目八,,,,,,,,,,, 14

项目一: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分析 及报告撰写 (一)RFID 概述 RFID技术是众多自动识别技术中的一种,也是当今第三次信息浪潮,即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也有人称其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技术。 RFID是一种非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品的自动识别。RFID常称为感应式电子芯片或 接近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一个简单的RFID系统由 读写器、应答器或电子标签组成,其原理是由读写器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应答器,用以驱动应答器电路,从而读取应答器内部的ID码。应答器的 形式包括卡、纽扣和电子标签等多种类型,其中,电子标签具有免用电池、免接触、不怕脏污,且芯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寿命长等特点。因此,RFID标签可以贴在或安装在不同的物品上,然后有安装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读写器读取存储于标签中的数据,从而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RFID的应用 非产广泛,目前典型的应用包括动物芯片、汽车芯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和校园一^通等。 (二)RFID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 RFID应用列表

RFID实验报告.doc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RFID 射频识别实验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15级物联网4班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高明琴

2017年11月12日 实验一125KHz RFI D 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125kHz 只读卡、 125kHz 读写卡的基本原理 2、熟悉和学习125kHz 只读卡协议、125kHz 读写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 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 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 2、环境部署 ⑴准备 125K低频RFID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 ,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

置为 OFF,参考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⑶运行 RFID 实训系统 .exe软件,选项卡选择125K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9600 ,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串口打开成功后,将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ID并显示在ListView控件中,16进制数据listview控件显示的是16进制标签ID , 10 进制数据 listview控件显示的是10进制标签ID ,实验结果如下图; 思考题 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 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 : 当卡和阅读器的距离超过 5cm后,读卡结果并不理想,几乎读不到数据。 属薄片(如几张纸、塑料板)时,读卡结果正常;而放置金属障碍物时,读卡结果就不正常 了 五、小结 通过本实验,初步熟悉了 RFID 寻卡的步骤,还尝试了多卡一起时的系统响应,结果发现不能多 卡一起识别。识别距离不能太远,否则无法识别。

RFID设备实验报告

RFID实验记录 一、实验目得: 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 RFID)得不断发展与传统得道路信息采集方法得效率低成本高,所以此次实验得目得就是将RFID技术运用到改善道路信息收集上、在设计RFID道路系统中,将携带有道路信息得RFID标签铺设在道路或路边单元上、配备有RFID读写器得车辆可以从标签中获取事先存储得道路信息(如,路面信息、沿线设施与沿线环境等),从而快速地掌握道路信息。RFID电子标签主要有两种,无源电子标签自身不带有电源, 其特点就是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但就是工作距离短;有源电子标签通过自身带有得电池供电,特点就是识别距离长,但价格较高且寿命短。为了达到道路信息采集得高效性、准确性与经济性。 2016年12月9日在茨坝镇得x003水团段分别对选购得有源RFID设备与无源RFID 设备在车速、识别距离、有无遮挡物得不同变量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选出最合适得运用RFID技术改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得RFID设备。测试得有源RFID设备为深圳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得SAAT-F527全向性读写器与SAAT-T505主动式电子标签,无源得RFID设备为深圳深圳捷通科技有限公司得JT-9292读写器与JT-15532抗金属标签,下面就是本次实验得记录: 二、实验设备参数 1、有源RFID设备参数 SAAT—F527全向读写器 该型号就是工作在2.45GHz频段得有源RFID读写器,该 产品采用外置天线安装方式,可灵活配置各类全向、定向天线,具 有覆盖范围广、识别率高、扩展性强等特点,读取距离在0到2 00米,范围可调、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工矿灯单位得人员区 域定位等集成应用领域。 技术指标: 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2.4-2.48GHz 输出功率+15dBm (软件可调) 接收灵敏度-95 dBm 天线类型全向天线 通信接口RS—232接口,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

RFID实验心得体会报告

RFID实验心得体会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智能识别技术概念、特点、原理和优势。 掌握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的各自优缺点、技术特征和应用优势。了解条码自动识别系统和RFID自动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 解指纹、视频、语音识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二、实验原理 1、条码技术实验 (1)一维条码识别原理 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能反 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1后,照射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上时,反射光经凸透镜2聚焦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放大整电路。在放大电路后需加一整形电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以便计算机系统能准确判读。整形电路的脉冲数字信号经译码器译成数字、字符信息。 (2)二维条码识别原理 矩阵式二维码(又称棋盘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在矩阵元素位置上,出现方点、圆点或其他形状点表示二进制“1”,不出现点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式二维码所代表的意义。

行排式二维码(又称:堆积式二维码或层排式二维码),其编码原理是建立在一维码基础之上,按需要堆积成二行或多行。 两者的识别原理,通过图像的采集设备,得到含有条码的图像,此后经过条码定位、分割和解码三步骤实现条码的识别。 2、RFID技术实验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受电磁场激励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改变电子标签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可将电子标签储存的识别代码等信息读取出来,送到RFID信息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本实验中RFID系统是由RFID 信息处理机(带相关软件的PC机)、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卡、超高频读写器,RFID天线一起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搭建好RFID识别系统后,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无源高频电子标签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受激励电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然后将储存的信息通过改变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卡反射回来的微波合成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将电子标签储存的识别代码等信息读取出来,送给RFID信息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 3、

RFID通讯技术实验报告

RFID通讯技术试验 专业: 物流工程 班级: 物流1201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内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内。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RFID相关知识,了解RFID模块读写IC卡数据的原理与方法(电子钱包试验); 2. 模拟企业生产线上的物料跟踪情况,掌握RFID的应用(企业物流采集跟踪系统演示)。 三.实验原理 1. 利用RFID模块完成自动识别、读取IC卡信息,实现RFID电子钱包的

功能,给IC卡充值、扣款(电子钱包试验); 2.利用4个RFID模块代替4个工位,并与软件系统绑定(添加,删除),由IC卡模拟物料的移动,并对物料在生产线上所经过的工位的记录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物料的当前工位定位。 四.实验设备 《仓库状态数据检测开发系统》试验箱、IC卡、、锂电池、ZigBee通讯模块、RFID阅读器,ID卡、条码扫描器。 五.实验过程 电子钱包试验 (1)先用电源线将试验箱连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打开Contex-A8电源开关,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a)(b) 图 1 连上电源 (2)将RFID模块下方的开关拨至ON位置,给RFID模块上电,LED5灯会红色常亮。 (3)将RFID模块下方的4位拨码开关1234 在编号1、2、3中选择一个拨到上侧,同时保证该选择的编号在ZigBee、IPV6、 Bluetooth下方的拨码开关中没有拨到拨到上侧,否则会起冲突(例 如,RFID模块下方的拨码开关选择1拨到上侧,那么ZigBee、IPV6、

RFID实验报告6623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射频识别实验 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14级物联网2班 学号 91 学生姓名卢阳 指导教师高明琴 2016 年 11 月 20 日

实验一125K H z R F I D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125kHz只读卡、125kHz读写卡的基本原理 2、熟悉和学习125kHz只读卡协议、125kHz读写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2、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 9600bps 2、环境部署 ⑴准备 125K 低频 RFID 模块,参考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 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 置为 OFF,参考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 5V 电源; 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 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⑶运行 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 125K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 COMx,设置波特率为 96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串口打开成功后,将 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 ID 并显示在 ListView 控件中,16 进制数据 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 16 进制标签 ID,10 进制数据 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 10 进制标签 ID,实验结果如下图;

RFID实验报告

第一次实验 10月17日 1. 125khz硬件基本实验 1.1 125khz 时钟信号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从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信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示波器观测从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clk信号。 三、基本原理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 四、所需仪器 供电电源、示波器。 五、实验步骤 1、测试线连接 连接示波器:使用ch1 探头,地接到j22测试架,ch1探针接到j23测试架设置示波器:触发源选择ch,其余设置可以参照图5-2-12。 2、操作 打开控制软件,系统默认实验模式即为lf 125khz模式,打开串口,启动只读自动识别标签。 3、观测信号,如图5-3-1所示: 图5-3-1 解调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信号图 1.2 125khz mod信号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对射频进行调制的信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示波器观测微处理器对射频芯片进行调制的mod信号。 三、基本原理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 四、所需仪器 供电电源、示波器。 五、实验步骤 1、测试线连接 连接示波器:使用ch1 探头、ch2探头,地都接到j22测试架,ch1探针接到j23测试架,ch2接到j24测试架。 设置示波器:触发源选择ch,其余设置可以参照图5-3-2。 2、操作 打开控制软件,系统默认实验模式即为lf 125khz模式,打开串口,选择读写卡操作的读数据。 3、观测信号,如图5-3-2所示: 图5-3-2 射频调制信号图 1.3 125khz 调制解调信号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对射频进行调制和解调的信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示波器观测射频调制的mod信号和解调的demod信号。

RFID通讯技术实验报告

· RFID通讯技术试验 专业: 物流工程 班级: 物流1201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RFID相关知识,了解RFID模块读写IC卡数据的原理与方法(电子钱包试验);

2. 模拟企业生产线上的物料跟踪情况,掌握RFID的应用(企业物流采集跟踪系统演示)。 三.实验原理 1. 利用RFID模块完成自动识别、读取IC卡信息,实现RFID电子钱包的功能,给IC卡充值、扣款(电子钱包试验); 2.利用4个RFID模块代替4个工位,并与软件系统绑定(添加,删除),由IC卡模拟物料的移动,并对物料在生产线上所经过的工位的记录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物料的当前工位定位。 四.实验设备 《仓库状态数据检测开发系统》试验箱、IC卡、、锂电池、ZigBee通讯模块、RFID阅读器,ID卡、条码扫描器。 五.实验过程 5.1电子钱包试验 (1)先用电源线将试验箱连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打开Contex-A8电源开关,如图1所示。

RFID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RFID射频识别实验 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15级物联网4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高明琴 2017年 11 月 12 日 实验一125K H z R F I D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125kHz只读卡、125kHz读写卡的基本原理 2、熟悉和学习125kHz只读卡协议、125kHz读写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 2、环境部署 ⑴准备125K 低频RFID 模块,参考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 置为OFF,参考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⑶运行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125K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96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串口打开成功后,将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ID 并显示在ListView 控件中,16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16 进制标签ID,10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10 进制标签ID,实验结果如下图; 思考题 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 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当卡和阅读器的距离超过5cm后,读卡结果并不理想,几乎读不到数据。 属薄片(如几张纸、塑料板)时,读卡结果正常;而放置金属障碍物时,读卡结果就不正常了 五、小结

rfid实验报告

RFID原理与应用 实验报告 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 级物联网工程专业 课程名称 RFID原理与应用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王超梁 2017年月日

实验一RFID通信系统编解码和调制解调仿真 一、实验目的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高频电磁破实现物体识别的无线电技术,一个完整的射频识别系统由射频识别阅读器,射频识别标签和射频识别软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根据工作频段的不同,RFID系统编解码方式、调制解调方式不同,不同的编解码和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RFID系统的通信效率,分析与设计RFID系统中不同编解码算法和调制解调方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分析RFID系统不同编解码算法和调制解调方式,并进行仿真,比较不同编解码算法和调制方式对波形的影响,同时对现有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提高RFID系统的效率。 二、实验内容 1. RFID实验箱各模块的划分和作用; 电子标签各种编解码算法的仿真; 3. RFID电子标签调制解调的仿真; 4. 记录并截图电子标签各编解码算法和调制解调的波形。 三、预备知识 了解RFID的通信模型和原理;了解调制解调和编解码算法及波形;了解RFI实验箱各模块的功能;了解RFID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四、实验设备 1. 硬件环境配置 计算机:Intel(R) Pentium(R) 及以上; 内存:1GB及以上; 实验设备:韩柏电子RFID实验箱一套; 2. 软件环境配置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 1; RFID开发环境:AVR Studio,Miniscope。 五、实验分析 1.采用Manchester编码方式,对编码数据和解码数据波形的对比。 2.采用AM调制方式(AM/FM/PM),对数据ASK调制和解调波形的对比。

RFID实验报告解析

学生学号: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射频识别与传感器技术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目录 RFID部分 实验一 125KHz与ISO 15693实验 实验二 13.56MHZ ISO14443与900MHZ实验实验三 RFID应用实验 传感器部分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 实验二差动变压器 实验三温度传感器

RFID部分: 实验一 125KHz与ISO 15693实验 1.实验目的 1.1125KHz硬件基本实验 1.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3,ISO15693标准规范的第二部分规定的编码 方式,掌握脉冲位置调制技术的256取1、4取1数据编码模式。 2.了解系统载波信号的产生部分原理、实现方法。 3.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3,ISO15693标准规范的第二部分规定的通信信 号调制部分,掌握本标准的ASK调制技术。 4.熟悉和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3,ISO15693标准规范的RF末级输出调 制载波信号。 5.学习ISO15693标准规范下的HF RF信号功率放大技术。 6.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3,ISO15693标准规范的从电子标签返回信号 的解调技术。 1.2ISO15693硬件基本实验 1.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从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 信号。 2.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对射频进行调制的信 号。 3.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对射频进行调制和解调 的信号。 2.实验基本原理或实验内容 2.1基本原理 1.基于高频模拟信号产生基本原理 2.基于分离器件的RF功率放大的基本原理。 3.基于ISO15693标准的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 4.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 2.2实验内容 1.ISO15693 1.ISO15693射频编码测量实验 2.ISO15693射频载波测量实验 3.ISO15693射频调制测量实验 4.ISO15693射频功率放大测量实验 5.ISO15693射频末级输出调制载波测量实验 6.ISO15693射频FSK测量实验 7.ISO15693射频FSK测量实验 2.125K 1.125KHz 时钟信号测量实验 2.125KHz MOD信号测量实验 3.125KHz 调制解调信号测量实验 3.实验器材 实验箱,PC机,示波器

RFID设备实验报告

RFID实验记录 一、实验目的: 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的不断发展与传统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的效率低成本高,所以此次实验的目的就是将RFID技术运用到改善道路信息收集上。在设计RFID道路系统中,将携带有道路信息的RFID标签铺设在道路或路边单元上。配备有RFID读写器的车辆可以从标签中获取事先存储的道路信息(如,路面信息、沿线设施与沿线环境等),从而快速地掌握道路信息。RFID电子标签主要有两种,无源电子标签自身不带有电源, 其特点就是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但就是工作距离短;有源电子标签通过自身带有的电池供电,特点就是识别距离长,但价格较高且寿命短。为了达到道路信息采集的高效性、准确性与经济性。 2016年12月9日在茨坝镇的x003水团段分别对选购的有源RFID设备与无源RFID设备在车速、识别距离、有无遮挡物的不同变量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选出最合适的运用RFID技术改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的RFID设备。测试的有源RFID设备为深圳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的SAAT-F527全向性读写器与SAAT-T505主动式电子标签,无源的RFID设备为深圳深圳捷通科技有限公司的JT-9292读写器与JT-15532抗金属标签,下面就是本次实验的记录: 二、实验设备参数 1、有源RFID设备参数 SAAT-F527 全向读写器 该型号就是工作在2、45GHz频段的有源RFID读写器,该产 品采用外置天线安装方式,可灵活配置各类全向、定向天线,具有 覆盖范围广、识别率高、扩展性强等特点,读取距离在0到200 米,范围可调。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工矿灯单位的人员区域 定位等集成应用领域。 技术指标: 性能指标 工作频率2、4-2、48GHz 输出功率+15 dBm (软件可调) 接收灵敏度-95 dBm 天线类型全向天线 通信接口RS-232接口, 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

RFID技术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工程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RFID技术 姓名:*** 系: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2012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2015 年6 月24 日

实验项目列表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 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2级 姓名: *** 学号: *** 实验课程: RFID技术 实验室号:_田C306 实验设备号: 12 实验时间: 15.5.15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名称 例:实验一RFID(13.56MHz)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ZigBee协议栈的原理。 2、学习RFID模块数据的传输过程。 二、实验内容 1、搭建由协调器、路由器、终端节点组成的ZigBee网络。 2、通过ZigBee网络采集RFID模块的数据并在上位机上显示结果。 三、实验设备 1、串口线、USB线(一头扁的一头方的)、M3-LINK仿真器、5V电源。 2、协调器开发板、路由器开发板、包含RFID(13.56MHz)传感器的节点开发板和射 频卡。 3、安装有Keil uVision4的计算机以及ZigBee组网源程序。 四、实验说明 1、硬件组成 从硬件角度看,系统由4大部分组成:位于最底层的传感器采集节点、中间的路由节点、 将数据传送到PC机的协调器节点以及PC机几个平台。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除协调器与PC机的通讯可采用以太网或USB外,其他各个部分之间都采用ZigBee网络。整个系统除了PC机外的其他部分都采用当前最流行的低功耗、小封装的Cortex-M3芯片做主控芯片。其中的终端节点和路由节点采用LM3S811,汇聚节点采用内部集成以太网和USB控制器的LM3S6952或LM3S9B96,终端节点除ZigBee部分进行数据传输外,还有不同的传感器信号处理部分。 2、ZigBee协议栈串口应用 五、实验步骤 1、将PDL-LM3S-6734MDK文件夹下的Luminary文件夹拷贝到“C:\Keil\ARM\INC”目录下,若弹出“确认文件夹替换”的对话框,请选择“全部”。 2、将PDL-LM3S-6734MDK文件夹下的driverLib.lib文件拷贝到“C:\Keil\ARM\RV31\LIB\Luminary”目录下,若弹出“确认文件替换”的对话框,请选择“是”,即将原先工程模板中的文件DriverLib.lib替换成为PDL-LM3S-6734MDK文件夹下的文件driverLib.lib。 3、将CC2420模块插入ZigBee RF1接口上。如果协调器板上没有下载程序,在安装有Keil uVision4的计算机上运行附带的源程序:实验程序\节点程序(V1.1)\9b96_协调器\Coordinator.uvproj,编译、下载到路由器板上。程序下载过程如下: 1)将仿真器连接到实验箱的JTAG1接口上,给实验箱上电; 2)打开工程文件:实验程序\节点程序(V1.1)\9b96_协调器\Coordinator.uvproj,编

RFID实验报告(读写一体)

郑州轻工业学院 实验报告名称:《课程名称》综合实验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13-01)指导教师: 时间:2015-2016(1)

郑州轻工业学院 实验报告名称:《课程名称》综合实验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物联网技术13-01)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杨永双陈燕 成绩评定表 时间:2015-2016(1)

目录 1实验任务和目的 (7) 2实验过程和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实验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实验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实验总结和心得............................................................................................ 错误!未定义书签。4附录(代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

RFID实验报告

第一次实验10月17日 1. 125KHz硬件基本实验 1.1 125KHz 时钟信号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从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信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示波器观测从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CLK信号。 三、基本原理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 四、所需仪器 供电电源、示波器。 五、实验步骤 1、测试线连接 连接示波器:使用CH1 探头,地接到J22测试架,CH1探针接到J23测试架设置示波器:触发源选择CH,其余设置可以参照图5-2-12。 2、操作 打开控制软件,系统默认实验模式即为LF 125KHz模式,打开串口,启动只读自动识别标签。 3、观测信号,如图5-3-1所示: 图5-3-1 解调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信号图 1.2 125KHz MOD信号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对射频进行调制的信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示波器观测微处理器对射频芯片进行调制的MOD信号。 三、基本原理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 四、所需仪器 供电电源、示波器。 五、实验步骤 1、测试线连接 连接示波器:使用CH1 探头、CH2探头,地都接到J22测试架,CH1探针接到J23测试架,CH2接到J24测试架。 设置示波器:触发源选择CH,其余设置可以参照图5-3-2。 2、操作 打开控制软件,系统默认实验模式即为LF 125KHz模式,打开串口,选择读写卡操作的读数据。 3、观测信号,如图5-3-2所示: 图5-3-2 射频调制信号图 1.3 125KHz 调制解调信号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对射频进行调制和解调的信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示波器观测射频调制的MOD信号和解调的DEMOD信号。 三、基本原理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 四、所需仪器

RFID实验1,2报告

RFID实验报告 实验一智能识别技术与系统实验 实验时间:2014年6月21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智能识别技术概念、特点、原理和优势。 2.掌握条码技术和RFID技术的各自优缺点、技术特征和应用优势。 3.了解条码自动识别系统和RFID自动识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了解指纹、视频、语音识别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二、实验原理 1、条码技术实验 (1)一维条码识别原理 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光源发出的光经凸透镜1后,照射到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上时,反射光经凸透镜2聚焦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放大整电路。在放大电路后需加一整形电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电信号,以便计算机系统能准确判读。整形电路的脉冲数字信号经译码器译成数字、字符信息。 (2)二维条码识别原理 矩阵式二维码(又称棋盘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在矩阵元素位置上,出现方点、圆点或其他形状点表示二进制“1”,不出现点表示二进制的“0”,点的排列组合确定了矩阵式二维码所代表的意义。 行排式二维码(又称:堆积式二维码或层排式二维码),其编码原理是建立在一维码基础之上,按需要堆积成二行或多行。 两者的识别原理,通过图像的采集设备,得到含有条码的图像,此后经过条 码定位、分割和解码三步骤实现条码的识别。 2、RFID技术实验 RFID 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受电磁场激励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后,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改变电子标签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即可将电子标签储存的识别代码等信息读取出来,送到RFID 信息处理机进行相关处理。 本实验中RFID 系统是由RFID 信息处理机(带相关软件的PC 机)、无源超高频电子标签卡、超高频读写器,RFID 天线一起组成。其工作原理是:搭建好RFID 识别系统后,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无源高频电子标签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受激励电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电子标签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并收到读写器的查询信号,然后将储存的信息通过改变天线的反射面积,将信息发送出去;读写器接收到从电子标签卡反射回来的

RFID实验报告

第一次实验10月17日 1、 125KHz硬件基本实验 1、1 125KHz 时钟信号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与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从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信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示波器观测从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CLK信号。 三、基本原理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 四、所需仪器 供电电源、示波器。 五、实验步骤 1、测试线连接 连接示波器:使用CH1 探头,地接到J22测试架,CH1探针接到J23测试架设置示波器:触发源选择CH,其余设置可以参照图5-2-12。 2、操作 打开控制软件,系统默认实验模式即为LF 125KHz模式,打开串口,启动只读自动识别标签。 3、观测信号,如图5-3-1所示: 图5-3-1 解调电子标签返回的时钟信号图 1、2 125KHz MOD信号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与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对射频进行调制的信

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示波器观测微处理器对射频芯片进行调制的MOD信号。 三、基本原理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 四、所需仪器 供电电源、示波器。 五、实验步骤 1、测试线连接 连接示波器:使用CH1 探头、CH2探头,地都接到J22测试架,CH1探针接到J23测试架,CH2接到J24测试架。 设置示波器:触发源选择CH,其余设置可以参照图5-3-2。 2、操作 打开控制软件,系统默认实验模式即为LF 125KHz模式,打开串口,选择读写卡操作的读数据。 3、观测信号,如图5-3-2所示: 图5-3-2 射频调制信号图 1、3 125KHz 调制解调信号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与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对射频进行调制与解调的信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示波器观测射频调制的MOD信号与解调的DEMOD信号。 三、基本原理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 四、所需仪器 供电电源、示波器。 五、实验步骤

中南大学RFID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物联网工程RFID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代巍 指导教师高建良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信安1201班 学号 0909121615 完成时间 2014年12月2日

UHF超高频实验 实验一超高频读写器的基本认知 一、实验目的 了解超高频读写器的基本设置,熟悉超高频读写器的设置与使用。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超高频读写器和标签参数的含义和设置方法。 二、实验器材 1.RFID实验箱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了解和设置读写器参数; 四、实验步骤 1.打开RFID实验箱,使用读写器试验箱上的USB连接线连接实验箱和电脑, 启动电源。 2.在电脑上安装USB转串口驱动程序、读写器控制软件。安装方法见实验 箱软件安装文档。 3.在电脑上打开读写器控制软件,进入主界面,点击主菜单“control”, 选择下拉菜单中“Add UHF Reader”。如图1-1示: 4.选择串口(弹出的显示值即对应串口),如图1-2示,点击ok,进入超 高频读写器选择界面,如图1-3示: 5.主界面上显示读写器基本信息,鼠标选中该读写器,鼠标右击、选中 “Reader Settings and Diagnostics”,进入读写器参数设置界面。如 图1-4示: 6.读写器参数的了解和设置 1)Inventory Delay 参数,用于设置读写器读取标签的频率,例如:其值

设置10ms表示读写器每间隔10ms读取一次标签信息。读写器读取标签的次数在主界面上实时动态显示 2)Tag Model参数,选择协议类型,具体有Gen2(ISO16000C)、Gen2+RSSI、 ISO 6B(ISO16000B)。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标签都遵守Gen2协议。 Gen2+RSSI表示主界面上将同时动态显示读写器读取标签的次数和返回的射频信号强度 3)Output level 参数和 Sensitivity参数,两者分别用于调节读写器读 取功率和灵敏度。功率设置值越大,读写器读取标签的有效距离越长; 灵敏度设置值越小,读写器读取标签的灵敏度越高。 4)Frequencies中有八项参数,其中Profile参数表示全球不同国家和地 区对UHF频段设置的不同标准,包括USA、Europe、Japan、Chin***.625、Chin***.125、Korea等,一旦选择某一标准,其余的七项参数也随即确定 了解各项参数实际功用和意义后,也可对这些参数进行自定义设置。5)Gen2 Setting中的4项参数是对协议本身进行参数的设定,此项内容设 置方法可以参考ISO18000-6C协议等资料。

RFID实验报告1320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RFID射频识别实验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15级物联网4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高明琴

2017年 11 月 12 日 实验一125K H z R F I D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125kHz只读卡、125kHz读写卡的基本原理 2、熟悉与学习125kHz只读卡协议、125kHz读写卡协议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与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注意事项 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 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 2、环境部署

⑴准备125K 低频RFID 模块,参考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FF,参考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 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 ⑶运行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125K 模块; 3、打开串口操作 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96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 4、寻卡操作 串口打开成功后,将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ID 并显示在ListView 控件中,16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就是16 进制标签 ID,10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就是10 进制标签ID,实验结果如下图; 思考题 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 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

RFID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RFID原理及应用 指导教师:王亓剑 班级:物联网141 物联网142 姓名:李宏强杨逸丰林健钊但功成 学号:20142081 20142931 20142944 20142071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2016年12月15日

一、实验的目的 (2) 二、RFID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2) 1.标签: (2) 2.阅读器: (2) 3.天线: (2)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把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过程: (2) 1.载波调制: (2) 2.调幅: (2) 三、所需仪器 (2) 四、实验步骤 (2) 五、数据及结果分析 (2) 在控制软件上的显示: (3) 得到图像: (3) 将输出频率调高: (4) 得到图像: (4) 六、总结及心得体会 (5) 李宏强: (5) 杨逸丰: (5) 林健钊: (5) 但功成: (5)

一、实验的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RFID的基本概念,掌握RFID系统硬件射频设计技术,了解防碰撞算法,熟悉掌握RFID应用系统设计技术,熟悉和学习ISO/IEC 18000-2,ISO18000标准规范的对射频进行调制的信号。 二、RFID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已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标签: 由耦合原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2.阅读器: 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 3.天线: 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负载调制的基本原理,把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过程: 1.载波调制: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参数的过程使载波的某一个/几个参数按照调制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2.调幅: 由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幅度使之随调制信号做线性变化的过程。 三、所需仪器 供电电源、电脑、RFID实验箱一套 四、实验步骤 (一)在电脑上安装好所需软件; (二)测试线连接; (三)设臵试验箱参数; (四)打开控制软件,设臵软件参数,端口; (五)试验箱输出数据; (六)在电脑上的软件观测信号并分析; 五、数据及结果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