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播笔记

组播笔记

组播笔记
组播笔记

TCP/IP路有技术卷二——组播笔记

IGMP协议

总共有三种版本,版本1、版本2和版本3。可以通过命令ip igmp version修改;

三层协议,与ICMP一样,封装在IP包中,协议号为2 。IGMP为linklocal的,其TTL值为1;

IGMPv2 主机功能总共有三种消息类型:

1.Membership Report

由主机发出,显式表示希望加入一个组播组,或者用来响应路由器的 Membership Query。其目的地址时这个组播组的地址。为保证路由器可靠收到,主机一般发送一个或者两个复制的报告;网络中其他同组主机在接收到一个主机发送的Membership Report后,就不再发送相同报告了;

2.version 1 Membership Report

与1类消息一样,用来兼容版本一;

3.leave group

用来推出一个组,其中包含退出组的组播地址,但是目标地址为224.0.0.2。当接收到这个消息时,路由器会发送查询来检测网络中是否还有组员;

IGMPv2 路由器功能

1.General Query

用来查询网络中是否有组员,周期性发送,默认周期为60s。目标地址为224.0.0.1。可通过命令ip igmp query-interveal 来修改。如果在3次查询(3 min )内没有收到相应的话,则认为网络中没有相关组员;此查询包含一个max-response-time,规定主机相应这个查询的最长的等待时间,默认10s 中。可通过命令ip igmp query-max-response-time修改。

2.Group-specific Query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leave group消息时,发送group-specific query消息来查询网络中是否还有其他组员。目标地址为这个组播组的组播地址;一般路有器会每 1 秒发送两个查询来保证所有主机能正确接收到;

当网络中有多个路由器时,通常是lan 网络,则会选举出来一个指定路由器,通过接受其他路由器发送的查询,路由器会通过ip地址进行选举,一般ip 地址较小的成为指定路由器。非指定路由器停止发送。如果在查询时间间隔2倍时间(120s)内没有收到查询的话,则证明指定路由器出现问题,选举出来一个新的指定路由器。可通过命令ip igmp querier-timeout 进行修改;

可以使用命令show ip igmp group查询当前路由器加入的组播组;

CGMP协议:

根据交换原理,交换机泛洪广播与多播数据帧。但是在交换网络中,应用组播的效果同样是很明显的。

IGMP为三层协议,但是在交换网络中交换机制检测二层信息,如果通过软件检测三层信息就会降低交换机的性能。所以,在交换网络中,交换机通过CGMP来完成相关管理功能。

Cisco交换机限制组播流量的三种方式:

z CGMP

z GMRP

z IGMP监听

z手工配置的交换式多播树

CGMP工作原理:

只有路由器能够产生CGMP数据包,交换机只是监听数据包。CGMP有两种数据包:

z Join 路由器向交换机通告向多播组中加入一个组员

z Leave 路由器向交换机通告从多播组中删除一个组员

两种数据包格式相同,目标地址为保留MAC地址0100.0CDD.DDDD。

数据包内的信息为一个或多个MAC地址对:

z组目的地址 (Group Destination Address) GDA

z单播源地址 (Unicast source address) USA

CGMP路由器启动后,会发送一个CGMP join数据包,GDA为0,USA为自己的MAC地址。路由器60s 发送一次来保活。

当有主机发送igmp report时,路由器向交换机发送cgmp join数据包,通告主机MAC与组MAC地址,交换机将地址加入CAM中。USA为主机MAC地址,GDA为组播组MAC地

址;

当路由器接收到IGMP leave group时,会向网络中发送group-specific query查询,如果有组员响应,则路由器向交换机发送CGMP leave通告,GDA为组播组MAC地址,USA为退出组员MAC地址。如果没有回应,则CGMP leave中的GDA为组播组MAC地址,USA 为0,从交换机中删除该组。

CGMP数据包内GDA、USA对应表:

CGMP数据包格式:

多播路由问题

IP路由多播协议:

距离矢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

MOSPF

CBT

PIM-DM 密集模式

PIM-SM 疏松模式

每一个多播路由器都有一个多播转发表,表里面记录(源,组),或简写为(S,G)。

路由器在进行组播转发时,使用反向路径转发(RPF)防止环路。

RPF原理:路由器在转发组播数据时,会进行RPF检验,只有组播数据从在与源连接的上游接口收到后,才会进行转发。

多播路由:多播路由与单播路由不同,组播路由判断到源的最短路径,这种方式称为反向路径转发;

组播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

判断上游接口通过查询单播路由表

判断与(S,G)对关联的下游接口通过IGMP了解组员,使用反向路径组播(RPM)对组播树进行管理

疏松、密集模式:

疏松拓扑为网络中组员较少的网络拓扑,密集拓扑为网络中组员较少的拓扑。一般LAN为密集拓扑,WAN为疏松拓扑。但是没有严格界限。

显式加入与隐式加入:

显式加入为接收者主动加入,隐式加入为发送者发起。

隐式加入一般称为“广播与剪除”或“扩散与剪除”。

即组播流量转发到所有路由器上,路由器在通过发送IGMP消息查询网络中有没有组员,没有则剪除。

隐式加入适合密集模式

显示加入是有主机发送加入消息后,路由器才会转发组播流量,这种方式适用于疏松模式。

基于源的树与基于共享的树:

源树:

共享树:

PIM-DM模式

特性:

z密集模式组播路由选择协议

z使用基于源的分发树(SPT)

z与单播协议无关

z使用隐式加入,推模式,先泛滥,再修剪

PIM-DM step-by-step :

A-PIM的消息类型(PIMv2)

Hello Message

用来发现与建立邻居关系,发送周期30s,超时时间为hello的3.5倍,默认105s。可以使用命令 ip pim query-interval进行修改

Join/Prune

Join用来向上游路由器通告其想加入pim组播树,Prune则用来向上游通告将自身从组播树中剪除。

Graft

向上游路由器通告网络中的主机加入一个新的组播组

Graft-ACK

上游路由器发送,用来确认受到一个Graft消息

Assert

当一个网络中连接有两个或多个路由器时,用来选举一个指定路由器

所有的PIM消息使用组播地址224.0.0.13。

当组播源开始发送组播数据后,PIM-DM使用扩散方式建立多播树,每台路由器在收到组播包后,就在其组播转发表里面添加一个条目。最后组播数据会扩散到所有路由器上面。如果路由器连接的网络中没有组成员的话,路由器就向上游路由器发送一个Prune消息。所以,PIM-DM的工作模式又叫做“扩散,剪除”。

组播路由器表:

在路由器中,PIM组播分发树是以组播路有表的形式呈现的:

组播路由表中列出的信息包括:

z(*,G)或者(S,G) 有效时间-2:59s

z Incoming interface:上游邻居

z Outgoing interface:下游邻居

z RPF 反向路径转发

与单播路有表相似,相关Flags缩写的解释在上面已经列出,例如DCL,表示:Dense,Connected,Local。

当单播路由发生变化,会重新计算RPF接口;

源树为最短路径树-SPT,共享树为会聚点数-RPT。DM模式使用SPT。

Prune:

如果路由器连接的网络中的最后一个组员离开组播组的话,路由器会向上游路由器发送一个Prune信息,如果这台路由器是上游唯一连接路由器,那么上游路由器也会向其上游路由器发送Prune信息。组播路由表中相关(S,G)的Flags会变为P,相关接口状态会从Forward变为Prune。当路由器收到一个Prune消息后,会启动一个210s的计时器,如果计时器超时,则状态变回转发状态;

Graft:

当路由器已经向上游发送一个Prune消息后,所连接子网中又有组员请求加入时,路由器会以单播形式向上游发送一个Graft消息,上游路由器收到后会将收到消息的接口转为forward 状态,并以单播形式发送一个GraftACK。如果发送Graft的路由器在3s中内没有收到确认,则重新发送;

Assert:

当在一个多路访问网络中有多台路由器时,路由器会通过发送Assert报文选举一个forwarder。选举机制如下:

选择拥有最低度量值[administrative distance / metric] (到组播源的单播路由协议的管理距离和度量)

如果度量一样,则选择拥有最高IP地址的

如果非DR路由器在105s内没有收到DR的Hello消息,则证明DR出现问题,重新选举DR;

Prune 消息覆盖:

如上图,Copper所连接网络中没有组员,向上游路由器Mercury发送一个Prune消息,但是同样直连的路由器Sliver从相同的E0接口上面接受组播数据,所以为了避免影响Sliver,Mercury在收到Prune消息后,会等待3s,路由器Sliver收到Copper发送的Prune消息后,发现组播地址时自己要接收的组播地址,则会向上游Mercury发送一个Join消息,这时,Mercury收到的Join消息会覆盖掉Prune消息。防止通信中断。这就是Prune覆盖;

PIM-SM模式

PIM-SM模式同时支持源数与共享树,支持显示加入;

共享树与源树的最大区别是共享树是与源无关的。也就是说多个源共享一个树。

PIM-SM Step-by-Step:

PIM-SM的消息类型:

Hello 和PIM-DM中的hello功能相同

Bootstrap 用来选举BSR,消息目标地址为224.0.0.13 ,TTL为1;

Candidate-RP-Advertisement

Join/Prune 与PIM-DM相同

Assert 与PIM-DM相同

Register

Register-Stop

共享树植根于组播网络中的一台路由器,在PIM-SM中,称为会聚点(rendezvous point RP)。在共享树建立之前,所有加入路由器必须知道如何到达RP,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1.静态配置RP地址

2.使用自举协议指定和宣告RP

3.Cisco私有的RP协议来指定和宣告RP

静态配置,管理开销大,通常用于小型多播网络;

BSR-自举协议

BSR(BootStrap Router)协议是开放标准的选举与管理RP机制;

候选自举路由器——Candidate bootstrap router C-BSR

BSR是用来管理RP的路由器,可以手工配置多个C-BSR,每个C-BSR有一个0-255的优先级和一个标识自己的IP地址,要从多个C-BSR中选举出来一个BSR,多个C-BSR 通过比较优先级来选举出一个BSR,优先选择拥有最高优先级的。如果优先级一样,则使用IP地址选举;选举过程通过Bootstrap消息完成,BSR路由器会周期性发送Bootstrap消息,时间为60s。消息中包含优先级与IP地址。每台C-BSR路由器会启动一个自举计时器,时间为130s,如果130s内没有收到任何bootstrap消息,或者消息中的优先级比自己低,则该路由器由C-BSR转变为BSR,并开始周期性发送Bootstrap消息;

候选会聚点——Candidate Rendezvous Point C-RP

每台C-RP配置一个0-255的优先级和IP地址;C-RP可以针对所有组播组,也可以针对特定的组播组。当配置成C-RP的路由器收到BSR的Bootstrap消息后,会以单播形式向BSR发送一个Candidate-RP-Advertisement消息,消息中包含优先级与C- RP的IP地址;

网络中的BSR在收到C-RP发送的Candidate-RP-Advertisement消息后,对其进行整理,编成“RP集”。通过Bootstrap消息向整个组播域宣告这个RP集。

路由器加入过程: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一个IGMP消息或者PIM-的Join消息时,会检查从BSR处收到的RP集并进行判断:

如果只有一个C-RP,则被选举为RP

如果有多个C-RP,则选择优先级较低的

如果优先级相同,则会运行一个hash函数,输入内容为组播组的前缀、hash掩码和C-RP地址,计算后输出数字最大C-RP成为RP

*hash掩码包含在bootstrap消息中,8bit。配合Hash掩码可以使连续的组播地址映射到同一RP上面;

通常情况下,将同一台路由器配置成C-BSR和C-RP,C-BSR和C-RP通过IP地址识别自己,通常为loopback接口的地址;

自动RP协议

自动RP协议是Cisco私有的用来选举RP的协议;

与自举协议类似,自动RP首先需要手工配置一个候选RP,通过分配IP地址进行识别,通常是loopback的地址。还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RP映射代理,功能与BSR类似;

与自举协议的不同点:

1.RP映射是指定的,而非选举出来

2.自动RP有RP映射代理将组映射到RP,宣告完整的组到RP映射,而不是宣告RP集

3.自动RP使用保留组播地址22

4.0.1.39和224.0.1.40

候选RP每60s通过RP-Announce消息向RP映射代理通告其自身;映射代理从C-RP中选举出来一个IP地址最大的作为RP;

映射代理在RP发现消息中宣告完整地组播组到RP的映射,消息每60s发送一次,地址为224.0.1.40 ;所有的Cisco PIM路由器都监听这个地址;

组播原理详解

组播原理 第一章概述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项基于数据通信技术的业务层出不穷,FTP,HTTP, SMTP等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视频点播,远程教学,新闻发布,网络电视等新型业务也逐渐发展起来,并被引入数据通信网络。 这些新型业务的特点是,有一个服务器(我们把这个服务器称为媒体流服务器)在发布信息,而接收端数量很大,可能有成千上万个,而且具体数目不固定。在这种方式下,我们可以使用传统的客户服务器 (C/S )模型解决,按照下面的思路: 1。在媒体流服务器上启动媒体流播放进程,作为服务器; 2。客户端每当想接受某个媒体流服务器的数据的时候,通过给出该媒 体流服务器的IP 地址,来跟该媒体流服务器建立连接(比如,TCP 连接等); 3。媒体流服务器维护一个客户列表,采用轮循的方式向每个客户发送 媒体流。 可以看出,这样的解决方案有两个缺陷: 1。客户数目很大的时候,媒体流服务器就有可能承受不了,因为这种 媒体流跟传统的窄带业务(比如HTTP等)不同,它需要很高的带宽 来传输,而且服务器还必须维护每个客户的信息; 2。严重浪费网络资源,相同的数据可能在网上传播了很多次,在一些 带宽较低的链路上,可能引起严重的通信瓶径。 在这个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想起了组播。这种技术最适合上面的这些新型业务。因为组播通信有下列优点: 1。媒体流服务器不必知道某个客户端的存在,它只管把媒体流以组播 地址播放出去即可,而且仅仅播放一份; 2。媒体流数据在网上仅仅传送一份即可,即使有成千上万个客户端;

3。客户端不必向媒体流服务器注册,如果想接收某个媒体流服务器的 数据,仅仅加入该媒体流服务器所播放的数据所在的多播组即可。 组播技术从提出到现在,它的一些标准和技术已经相当完善了,但推广还不是十分广 泛,尤其是在我国,人们对组播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朦胧的阶段,更谈不上规模应用。为了让 大家尽快的了解组播技术,我们在本文中给出一些学习指引,主要有下列内容: 1。组播基础概念,这些概念是深入学习组播的最基础的东西,如果对这些基础概念不 了解,学习组播将是一句空话; 2。流行组播协议,在文中我们不具体分析哪种组播协议,而给出组播协议的一些共性, 并列举了目前比较流行的组播协议和它的应用场合; 3。列举了一些参考资料,这些资料按照不同的读者层次列举,既有面向组播专家的高级论题,也有面向初学者的入门文章。 总之,本文是面向组播初学者的,如果你从没有接触过组播技术,那么仔细的阅读本文并掌握介绍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参考文中列举的其他文章,将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路径。如果您是一位组播技术方面的专家,阅读本文也不无裨益,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组播的基础概念,也可以参考文中提到的其他组播文章,相信对您也是有好处的。

组播笔记

TCP/IP路有技术卷二——组播笔记 IGMP协议 总共有三种版本,版本1、版本2和版本3。可以通过命令ip igmp version修改; 三层协议,与ICMP一样,封装在IP包中,协议号为2 。IGMP为linklocal的,其TTL值为1; IGMPv2 主机功能总共有三种消息类型: 1.Membership Report 由主机发出,显式表示希望加入一个组播组,或者用来响应路由器的 Membership Query。其目的地址时这个组播组的地址。为保证路由器可靠收到,主机一般发送一个或者两个复制的报告;网络中其他同组主机在接收到一个主机发送的Membership Report后,就不再发送相同报告了; 2.version 1 Membership Report 与1类消息一样,用来兼容版本一; 3.leave group 用来推出一个组,其中包含退出组的组播地址,但是目标地址为224.0.0.2。当接收到这个消息时,路由器会发送查询来检测网络中是否还有组员; IGMPv2 路由器功能 1.General Query 用来查询网络中是否有组员,周期性发送,默认周期为60s。目标地址为224.0.0.1。可通过命令ip igmp query-interveal 来修改。如果在3次查询(3 min )内没有收到相应的话,则认为网络中没有相关组员;此查询包含一个max-response-time,规定主机相应这个查询的最长的等待时间,默认10s 中。可通过命令ip igmp query-max-response-time修改。 2.Group-specific Query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leave group消息时,发送group-specific query消息来查询网络中是否还有其他组员。目标地址为这个组播组的组播地址;一般路有器会每 1 秒发送两个查询来保证所有主机能正确接收到; 当网络中有多个路由器时,通常是lan 网络,则会选举出来一个指定路由器,通过接受其他路由器发送的查询,路由器会通过ip地址进行选举,一般ip 地址较小的成为指定路由器。非指定路由器停止发送。如果在查询时间间隔2倍时间(120s)内没有收到查询的话,则证明指定路由器出现问题,选举出来一个新的指定路由器。可通过命令ip igmp querier-timeout 进行修改;

华为电信级组播解决方案

近年来,基于IP技术的各类视频应用发展很快,如BTV、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网络游戏、股市行情实时发布、网络广播、协同计算、手机电视等,视频业务已经继语音业务之后,成为运营商的下一代高价值业务。在视频业务中,BTV、远程教学、股市行情、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等流量都具有点对多点、单向接收为主的特点,因而特别适合采用组播技术来下发流量以节省带宽。 目前,现网IP组播的实现主要基于两套技术组合,一套以PIM-SM和IGMP v1/v2协议为核心,配以IGMP Snooping、IGMP mapping、MSDP、MBGP,形成从组播树建立、二层组播转发与控制、到跨自治系统组播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另一套以PIM-SSM和IGMPv3协议为核心,配以IGMP Snooping和MBGP,同样可以构成包括组播树建立、二层组播控制、跨自治系统组播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但是这些仅仅基于传统IP组播技术的解决方案都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视频业务与语音业务同属高实时性业务,对网络的可靠性、丢包率、延时、延时抖动都很敏感,而且视频流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要比语音流大得多,因此视频业务对网络可靠性、QoS保证的要求也较语音更为严格。但是传统IP组播用UDP报文封装应用层数据,在传输层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证,而且组播路由依赖于单播路由,收敛速度慢,缺乏对关键节点的保护机制,一旦节点或路径发生故障,恢复时间可能长达几十甚至上百秒,另外,传统IP组播技术在QoS、安全性、可管理性等方面也没有作任何考虑,因此传统组播技术无法满足电信级运营的要求,如果要在多业务IP承载网中应用组播技术开展视频业务,那么我们就必须对组播技术进行一系列改进。华为提出的“电信级组播”,就是一个能够完整地解决组播可靠性、QoS保证、安全性、可管理性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组播可靠性 在可靠性方面,组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即:组播树上发生路径或节点故障时的快速收敛,以及DR、RP、Source等关键点的快速保护倒换。 限于组播路由协议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逆向路径转发)的制约,组播路由表的建立必须依赖于IGP路由表,因此IGP的快速收敛是解决组播快速收敛的前提。由于华为VRP(Versatile Routing Platform,通用路由平台)对IGP快速收敛的完善支持,目前华为已经可以将链路或节点发生故障后的路由收敛时间控制在毫秒级。关于路由快速收敛的详情请参见《IGP快速收敛技术白皮书》。

cisco学习笔记

CCNP学习笔记 Eigrp: 一.特点: DV型(距离矢量) 快速收敛(与OSPF不同,有备份路由,遇到故障,无需重新计算,收敛速度最快) 支持VLSM(发送路由更新时是否携带子网) 保证100%不携带环路 用弥散更新算法 部分更新,触发更新,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就更新变化的部分 等开销和非等开销的负载均衡 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层协议(ipx ip ) 用组播和单播和不使用广播 汇总:即自动汇总,也可手动汇总 配置简单,任何网络配置都一样 二.四个部分: 邻居发现和恢复机制 RTP可靠传输协议 DUAL的有限状态机 协议独立单元 三.三张表: 邻居表 拓扑表:放路由,直连路由汇总路由通道路由重发布路由 路由表通过DUAL算法,算出最佳路由 四.几个概念 AD:我的邻居到目标网络有多远 FD:我到邻居的距离+AD(最小的FD即使最佳路径,,也称后继路由器;次优路由既可行后继路由;次优路由的AD要小于最佳路由的FD) 五.Eigrp的五个包: Hello: Update 查询包,应答包:当去目标网络没有主路由备份路由,将会向邻居发送查询和应答 RIP发送协议用的是UDP520端口,是不可靠的。(Ip包上传时,都封装到了TCP里面,因为TCP存在可靠机制,而eigrp ospf 都是单独的一块,无靠靠机制,所以有个查询和应答)ACK包 六.邻居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互相Hello包:5s一次15s未收到宣告邻居失效 debug eigrp packets hello 更新使用组播,重传使用单播 度量值计算: 带宽延迟可靠性负载MTU 度量值计算公式: Metric=(BW+delay)*256 BW=10的7方/沿途更新入向接口(收这条更新的接口)所有带宽的最小值 Delay=/沿途更新入向接口的延迟的总和/10

常见的9个网络命令详解(图)

实验:常见的9个网络命令 1.ping命令 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主要用于确定网络的连通性。这对确定网络是否正确连接,以及网络连接的状况十分有用。简单的说,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 运行正确,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缩小问题的范围。 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请求到返回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还能显示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值,通过TTL值可以推算数据包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 (1) 命令格式 ping 主机名 ping 域名 ping IP地址 如图所示,使用ping命令检查到IP地址210.43.16.17的计算机的连通性,该例为连接正常。共发送了四个测试数据包,正确接收到四个数据包。 (2) ping命令的基本应用 一般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使用一系列ping命令来查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或检验网

络运行的情况。 下面就给出一个典型的检测次序及对应的可能故障: ① ping 127.0.0.1 如果测试成功,表明网卡、TCP/IP协议的安装、IP地址、子网掩码的设置正常。如果测试不成功,就表示TCP/IP的安装或设置存在有问题。 ② ping 本机IP地址 如果测试不成功,则表示本地配置或安装存在问题,应当对网络设备和通讯介质进行测试、检查并排除。 ③ ping局域网内其他IP 如果测试成功,表明本地网络中的网卡和载体运行正确。但如果收到0个回送应答,那么表示子网掩码不正确或网卡配置错误或电缆系统有问题。 ④ ping 网关IP 这个命令如果应答正确,表示局域网中的网关路由器正在运行并能够做出应答。 ⑤ ping 远程IP 如果收到正确应答,表示成功的使用了缺省网关。对于拨号上网用户则表示能够成功的访问Internet(但不排除ISP的DNS会有问题)。 ⑥ ping localhost local host是系统的网络保留名,它是127.0.0.1的别名,每台计算机都应该能够将该名字转换成该地址。否则,则表示主机文件(/Windows/host)中存在问题。 ⑦ ping https://www.doczj.com/doc/0d6167471.html,(一个著名网站域名) 对此域名执行Ping命令,计算机必须先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通常是通过DNS服务器。如果这里出现故障,则表示本机DNS服务器的IP地址配置不正确,或它所访问的DNS服务器有故障 如果上面所列出的所有ping命令都能正常运行,那么计算机进行本地和远程通信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但是,这些命令的成功并不表示你所有的网络配置都没有问题,例如,某些子网掩码错误就可能无法用这些方法检测到。 (3)ping命令的常用参数选项 ping IP -t:连续对IP地址执行ping命令,直到被用户以Ctrl+C中断。 ping IP -l 2000:指定ping命令中的特定数据长度(此处为2000字节),而不是缺

TD网络优化自学笔记

TD网络优化自学笔记 一:TD-SCDMA的原理 1: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波是指变化电磁场在空间中的传播。空间中某处电场交变变化就在周围空间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又在周围空间产生交变电场,……电场和磁场就这样交替变化逐渐由变化的区域传播出去形成电磁波。 通常,人的说话声、音乐声等各种声音的传播距离是很短的,当人大声吼叫时,能在三十米外听清楚已是不容易了。但是声音通过无线电广播的发射与接收,却可以传到上千公里、上万公里以外,而且传送的时间人是感觉不到的。这种传播效果的实现,是通过让声音“加载”在无线电波上进行传播的。同时,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在空气中传播衰减也小,这就构成能搞快速而又远距离传播的条件。通常把声音“加载”在无线电波上的过程叫“调制”,而被当做传播交通工具的无线电波则叫“载波”。 因此,发射电磁波是为了传递信号,信号的频率低,无线电磁波的频率高,使无线电磁波随信号变叫调制(把声音“加载”在无线电波上的过程),而被当做传播交通工具的无线电磁波则叫“载波”。 把声音调制到载波的方式又有两种:使高频无线电磁波的振幅随信号改变叫调幅,使高频无线电磁波的频率随信号改变叫调频。 *调幅 使载波振幅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叫调幅。经过调幅的电波叫调幅波。它保持着高频载波的频率特性,但包络线的形状则和信号波形相似。调幅波的振幅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强度决定。调幅波用英文字母AM表示。 目前,调幅制无线电广播分做长波、中波和短波三个大波段,分别由相应波段的无线电波传送信号。 中国只有中波和短波两个大波段的无线电广播。中波广播使用的频段大致为 550kHz-1600kHz,主要靠地波传播,也伴有部分天波;短波广播使用的频段约为2MHz-24MHz,主要靠天波传播,近距离内伴有地波。 *调频 使载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叫调频。已调波频率变化的大小由调制信号的大小决定,变化的周期由调制信号的频率决定。已调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波形,就像是个被压缩得不均匀的弹簧,调频波用英文字母FM表示。 目前,调频制无线电广播多用超短波(甚高频)无线电波传送信号,使用频率约为

组播侦听发现(MLDv1)协议详解_RFC2710

2005-05-08 华为三康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1页, 共21页 文档编号 Document ID 密级 Confidentiality level 内部公开 文档状态 Document Status 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 共21页 Total 21pages 组播侦听发现(MLDv1) 协议详解_RFC2710 拟制 Prepared by 范 磊 Date 日期 2005-05-08 评审人 Reviewed by 吴频 Date 日期 yyyy-mm-dd 批准 Approved by 陈国华 Date 日期 yyyy-mm-dd 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2005-05-08 华为三康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2页, 共21页 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 日期 Date 修订版本Revision version 修改描述 change Description 作者 Author 2005-05-08 1.00 初稿完成 initial transmittal 范 磊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MLDv1简介 (5) 2消息格式 (5) 2.1代码(Code) (6) 2.2校验和(Checksum) (7) 2.3最大响应延迟(Maximum Response Delay) (7) 2.4保留(Reserved) (7) 2.5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 (7) 2.6其他区域(Other fields) (7) 3协议描述 (8) 4节点状态转换图 (10) 5路由器状态转换图 (14) 6定时器及其缺省值列表 (19) 6.1健壮性变量(Robustness Variable) (19) 6.2查询间隔(Query Interval) (20) 6.3查询响应间隔(Query Response Interval) (20) 6.4组播侦听者间隔(Multicast Listener Interval) (20) 6.5其他查询器存在间隔(Other Querier Present Interval) (20) 6.6启动查询间隔(Startup Query Interval) (20) 6.7启动查询次数(Startup Query Count) (21) 6.8最后侦听者查询间隔(Last Listener Query Interval) (21) 6.9最后侦听者查询次数(Last Listener Query Count) (21) 6.10主动报告间隔(Unsolicited Report Interval) (21) 7消息目的地址 (21) 2005-05-08 华为三康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3页, 共21页

H3CNE学习笔记

根据H3CNE考试题库来学习NE的知识点,并做了如下笔记。 术语: 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 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外部网关协议) MDI 介质有关接口(Media Dependent Interface):PC机、路由器MDIX :交换机、集线器接入口;交换机、集线器级联口 笔记: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10% 光纤多模和单模的区别: 根据传输点模数的不同,光纤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所谓"模"是指以一定角速度进入光纤的一束光。单模光纤采用固体激光器做光源,多模光纤则采用发光二极管做光源。多模光纤允许多束光在光纤中同时传播,从而形成模分散(因为每一个“模”光进入光纤的角度不同它们到达另一端点的时间也不同,这种特征称为模分散。),模分散技术限制了多模光纤的带宽和距离,因此,多模光纤的芯线粗,传输速度低、距离短,整体的传输性能差,但其成本比较低,一般用于建筑物内或地理位置相邻的环境下。单模光纤只能允许一束光传播,所以单模光纤没有模分散特性,因而,单模光纤的纤芯相应较细,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传输距离长,但因其需要激光源,成本较高 FTP使用的端口号:控制端口一般为21,而数据端口不一定是20,这和FTP的应用模式有关,如果是主动模式,应该为20,如果为被动模式,由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协商而定 TFTP采用的端口号:69 SSH: 22 TELNET 23 DNS:53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与联系:电路(基于电话网的电话):延迟小、透明传输;带宽固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初始连接建立慢分组(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多路复用、网络资源利用率高;延迟大、实时性差、设备功能复杂 分组交换的理解 分组交换网是继电路交换网和报文交换网之后一种新型交换网络,它主要用于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它将用户的报文划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存储转发,因此,它比电路交换的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时延要小,而具有实时通信的能力。分组交换利用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一条数据链路复用成多个逻辑信道,最终构

组播实验(完整版)

组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Multicast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pim dense-mode的基本配置。 3)理解pim dense-mode的flood和prune过程。 4)理解 pim dense-mode 的assert机制 5)掌握cgmp的配置,及其优点。 6)掌握pim sparse-mode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拓扑和器材 Server 192.168.5.x 拓扑如上所示,需要路由器四台、交换机一台,主机三台(一台能作组播的服务器,需要Server级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三、实验原理 1.组播基本原理 Multicast应用在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网络传输中,可以大大的减少网络的负载。因此,Multicast广泛地应用在流媒体的传输、远程教学、视频/音频会议等网络应用方面。 Multicast采用D类IP地址,即224.0.0.0~239.255.255.255。其中224.0.0.0~224.0.0.255是保留地址,239.0.0.0~239.255.255.255是私有地址,类似于unicast的私有地址。 Multicast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MAC地址有48位,前面24位规定为01-00-5E,接着一位为0,后面23位是IP地址的后23位。 路由器间要通过组播协议(如DVMRP、MOSPF、PIM)来建立组播树和转发组播数据包。组播树有两类:源树和共享树。 多播时,路由器采用组管理协议IGMP来管理和维护主机参与组播。IGMP协议v1中,主机发送report包来加入组;路由器发送query包来查询主机(地址是224.0.0.1),同一个组的同一个子网的主机只有一台主机成员响应,其它主机成员抑制响应。一般路由器要发送3次query包,如果3次都没响应,才认为组超时(约3分钟)。IGMPv2中,主机可以发送

IPv6组播组网解决方案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v6 READY PHASE 2增强版认证的公司,一直处于IPv6研发的最前端,具有世界最领先的IPv6技术。同时IPv6组播技术也是国内国际一流,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满足各种需求的IPv6组播解决方案技术。现将神州数码网络公司提供的全方位的IPv6组播组网解决方案作下简介。 Ipv6 PIM解决方案 IPv6 PIM (IPv6协议无关组播)是指跟IPv6单播协议无关的IPv6组播技术,也就是指不管哪种单播路由(IPv6静态单播路由、RIPng、OSPFv3、BGP4)学习到的单播路由,IPv6 PIM都可以利用单播路由进行转发,即IPv6 PIM的转发是需要利用IPv6单播路由的,但是IPv6 PIM它不依赖于某个单播路由,所以它被称为IPv6协议无关组播。尽管我们称呼IPv6 PIM为IPv6组播路由协议,但是实际在利用IPv6单播路由协议。 Ipv6 PIM-DM解决方案 IPv6 PIM-DM(IPv6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是一种密集模式的IPv6协议无关组播,采用的是扩散与剪枝技术,即使用“推”(Push)模型,组播信息整网络的扩散(Flood),下游不想接收的话则剪枝(Prune),是周期性地扩散、剪枝。主要被用于小范围IPv6组播网络中。 如下图所示:在汇聚层的DCRS-5950和核心层的DCRS-7600上均起IPv6 PIM-DM,第一跳DR(即跟IPv6组播服务器直接相连的DCRS-5950)收到IPv6组播流量后即向下按周期性扩散,依次类推。IPv6 PIM-DM区域均支持MLDv1/v2。IPv6 PIM-DM一般推荐在组播服务器少,网络拓扑简单的小范围内使用。

IP组播路由协议详细介绍

IP组播路由协议详细介绍 一、概述 1、组播技术引入的必要性 随着宽带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宽带网络应用层出不穷。IP TV、视频会议、数据和资料分发、网络音频应用、网络视频应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宽带应用都对现有宽带多媒体网络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采用单播技术构建的传统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新兴宽带网络应用在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延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此时通过引入IP组播技术,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组播网络中,即使组播用户数量成倍增长,骨干网络中网络带宽也无需增加。简单来说,成百上千的组播应用用户和一个组播应用用户消耗的骨干网带宽是一样的,从而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宽带应用对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 2、IP网络数据传输方式 组播技术是IP网络数据传输三种方式之一,在介绍IP组播技术之前,先对IP网络数据传输的单播、组播和广播方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单播(Un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必须相应的复制多份的相同数据包。如果有大量主机希望获得数据包的同一份拷贝时,将导致发送者负担沉重、延迟长、网络拥塞;为保证一定的

服务质量需增加硬件和带宽。 组播(Mult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广播(Broadcast)传输:是指在IP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收到这些数据包。广播意味着网络向子网每一个主机都投递一份数据包,不论这些主机是否乐于接收该数据包。所以广播的使用范围非常小,只在本地子网内有效,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设备控制广播传输。 二、组播技术 1、 IP组播技术体系结构 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 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PIM-SM、PIM-DM、DVMRP等协议,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BGP、MSDP等协议。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 Snooping、CGMP等二层组播协议。 IGMP建立并且维护路由器直联网段的组成员关系信息。域内组播路由协议根据IGMP维护的这些组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运用一定的组播路

交换机的安全设置六大原则及三层交换的组播配置

交换机的安全设置六大原则说明 L2-L4 层过滤 现在的新型交换机大都可以通过建立规则的方式来实现各种过滤需求。规则设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MAC 模式,可根据用户需要依据源MAC或目的MAC有效实现数据的隔离,另一种是IP模式,可以通过源IP、目的IP、协议、源应用端口及目的应用端口过滤数据封包;建立好的规则必须附加到相应的接收或传送端口上,则当交换机此端口接收或转发数据时,根据过滤规则来过滤封包,决定是转发还是丢弃。另外,交换机通过硬件“逻辑与非门”对过滤规则进行逻辑运算,实现过滤规则确定,完全不影响数据转发速率。 802.1X 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 为了阻止非法用户对局域网的接入,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802.1X无论在有线LAN 或WLAN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华硕最新的GigaX2024/2048等新一代交换机产品不仅仅支持802.1X 的Local、RADIUS 验证方式,而且支持802.1X 的Dynamic VLAN 的接入,即在VLAN和802.1X 的基础上,持有某用户账号的用户无论在网络内的何处接入,都会超越原有802.1Q 下基于端口VLAN 的限制,始终接入与此账号指定的VLAN组内,这一功能不仅为网络内的移动用户对资源的应用提供了灵活便利,同时又保障了网络资源应用的安全性;另外,GigaX2024/2048 交换机还支持802.1X 的Guest VLAN功能,即在802.1X的应用中,如果端口指定了Guest VLAN项,此端口下的接入用户如果认证失败或根本无用户账号的话,会成为Guest VLAN 组的成员,可以享用此组内的相应网络资源,这一种功能同样可为网络应用的某一些群体开放最低限度的资源,并为整个网络提供了一个最外围的接入安全。 流量控制(traffic control) 交换机的流量控制可以预防因为广播数据包、组播数据包及因目的地址错误的单播数据包数据流量过大造成交换机带宽的异常负荷,并可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保持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 SNMP v3 及SSH 安全网管SNMP v3 提出全新的体系结构,将各版本的SNMP 标准集中到一起,进而加强网管安全性。SNMP v3 建议的安全模型是基于用户的安全模型,即https://www.doczj.com/doc/0d6167471.html,M对网管消息进行加密和认证是基于用户进行的,具体地说就是用什么协议和密钥进行加密和认证均由用户名称(userNmae)权威引擎标识符(EngineID)来决定(推荐加密协议CBCDES,认证协议HMAC-MD5-96 和HMAC-SHA-96),通过认证、加密和时限提供数据完整性、数据源认证、数据保密和消息时限服务,从而有效防止非授权用户对管理信息的修改、伪装和窃听。 至于通过Telnet 的远程网络管理,由于Telnet 服务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以明文的方式传输用户名及口令,所以,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窃取口令,受到攻击,但采用SSH进行通讯时,用户名及口令均进行了加密,有效防止了对口令的窃听,便于网管人员进行远程的安全网络管理。

hcna笔记(数通方向)讲解学习

h c n a笔记(数通方向)

目录 第一章VRP操作基础 1VRP基础 (2) 4.命令行基础(2) (3) 5.VRP文件系统基础 (4) 6.VRP系统管理(1) (5) 7.VRP系统管理(2) (6) 第二章静态路由 8.IP路由原理、静态路由基本配置 (6) 第三章RIP (7) 第四章OSPF (8) 20.OSPF基本原理及基本配置 (8) 第七章訪问控制列表 (9) 第八章网络地址转换 (13) 第一十一章交换基础、VLAN (14) 第一十三章VLAN间路由、VRRP (15) 第一十四章交换机port技术 63链路聚合(手工模式) (16) 华为HCNA教程(笔记) 第一章VRP操作基础

1VRP基础 MiniUsb串口连接交换机的方法 2eNSP入门 3命令行基础(1) eNSP中路由开启后(记住port)---第三方软件连接该路由方法:telnet 127.0.0.1 port 用户视图(文件)—–系统视图(系统sys)——接口视图(接口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协议视图(路由) display hotkey 显示功能键 display clock 显示时间 clock timezone CST add 8 设置时区(先设时区再设时间) clock datetime 设置时间 header login information # 内容 登录前信息 header shell information 登录后信息(格式同上)Ctrl+] 能够退出查看该信息 用户权限15 命令权限3 为console口配置password: user-interface console 0 。进入到相应口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认证模式为passwork

关于组播配置示例

组播配置举例 组播配置举例 关键词:IGMP、IGMP Snooping、组播VLAN、PIM、MSDP、MBGP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组播功能在具体组网中的应用配置,包括以下两种典型组网应用:域内的二、三层组播应用情况,以及域间的三层组播应用情 况。 缩略语:

目录 1 特性简介 2 应用场合 3 域内二、三层组播配置举例3.1 组网需求 3.2 配置思路 3.3 配置步骤 3.3.1 Router A的配置 3.3.2 Router B的配置 3.3.3 Router C的配置 3.3.4 Router D的配置 3.3.5 Switch A的配置 3.3.6 Switch B的配置 3.3.7 Switch C的配置 3.4 验证结果 4 域间三层组播配置举例 4.1 组网需求 4.2 配置思路 4.3 配置步骤 4.3.1 Router A的配置 4.3.2 Router B的配置 4.3.3 Router C的配置

4.3.4 Router D的配置4.3.5 Router E的配置4.3.6 Router F的配置 4.4 验证结果 5 相关资料 5.1 相关协议和标准

1 特性简介 组播是指在IP网络中将数据包以尽力传送的形式发送到某个确定的节点集合,其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发送一份数据,其目的地址为组播组地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收者都可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而其它主机则不能收到。 作为一种与单播和广播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从而实现了IP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节约大量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以下是对各常用组播协议的简单介绍: 1. IGMP IGMP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组播组成员管理的协议,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 IGMP运行于主机和与主机直连的路由器之间,其实现的功能是双向的:一方面,主机通过IGMP通知路由器希望接收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另一方面,路由器通过IGMP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的组播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实现所连网段组成员关系的收集与维护。 2. IGMP Snooping IGMP Snooping是运行在二层设备上的组播约束机制,用于管理和控制组播组。运行IGMP Snooping的二层设备通过对收到的IGMP报文进行分析,为二层端口和组播MAC地址建立起映射关系,并根据这个映射关系转发组播数据。 3. 组播VLAN 在传统的组播点播方式下,当连接在二层设备上、属于不同VLAN的用户分别进行组播点播时,三层组播设备需要向该二层设备的每个VLAN分别发送一份组播数据;而当二层设备运行了组播VLAN之后,三层组播设备只需向该二层设备的组播VLAN发送一份组播数据即可,从而既避免了带宽的浪费,也减轻了三层组播设备的负担。 4. PIM PIM是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协议无关组播)的简称,表示可以利用静态路由或者任意单播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IS-IS、BGP等)所生成的单播路由表为IP组播提供路由。组播路由与所采用的单播路由协议无关,只要能够通过单播路由协议产生相应的组播路由表项即可。

闫辉视频学习笔记

CCNA的闫辉视频学习笔记(1) 第一节: 1.无线: l Access Point != Router; n IEEE 802.11 a/b/g/n u b: 11M; g: 54M(20-30M实际应用); n: 150M (50M 实际应用) l Fat Access Point: TP-Link, etc. n 最多容纳4-10人上网 l Thin Access Point: C/S model Access Point/ Access Controller n POE: Power Over Ethernet n 理论最多20人 2.防火墙: l 提供访问控制规则 l 早期PIX,现在用ASA l DOS攻击 n 三次握手协议 u 半开链接,不收到来自发送方的ACK n 内存耗尽 l ASA用物理防火墙防范 n TCP Intercept模式防止TCP的DOS攻击 l Ping of Death l Juniper的防火墙全球最好 l Cisco ASA防火墙5585用作2008奥运开幕 3.语音: l V oice Over IP l QQ语音,MSN,Skype, YY语音 l 电信用信令 l PSTN:Public Switch Telephony Network费用高 l Toll by Pass 免费电话 l Call Centre是voip的高端应用 l Unified Communication l Topology l 媒体流量和信令 l 现在使用7号信令signalling l 信令:SCCP(Cisco私有),H.323,MGCP,SIP 第二节: 1. 网络的定义:

IGMP原理简介【华为】

IGMP原理简介 IGMP 协议是IP 组播在末端网络上使用的主机对路由器的信令机制,分为两个功能部分:主机侧和路由器侧。IGMP 工作机制如下所述: 1. 接收者主机向所在的共享网络报告组成员关系。 2. 处于同一网段的所有使能了IGMP 功能的组播路由器选举出一台作为查询器,查询器周期性地向该共享网段发送组成员查询消息。 3. 接收者主机接收到该查询消息后进行响应以报告组成员关系。 4. 网段中的组播路由器依据接收到的响应来刷新组成员的存在信息。如果超时无响应,组播路由器就认为网段中没有该组播组的成员,从而取消相应的组播数据转发。 5. 所有参与组播传输的接收者主机必须应用IGMP 协议。主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位置、成员总数不受限制地加入或退出组播组。 6. 支持组播的路由器不需要也不可能保存所有主机的成员关系,它只是通过IGMP协议了解每个接口连接的网段上是否存在某个组播组的接收者,即组成员。而各主机只需要保存自己加入了哪些组播组。 IGMPv1工作机制 IGMPv1 协议主要基于查询和响应机制完成组播组管理。在多路由器共享网段上,由三层路由协议选举出唯一的组播信息转发者(Assert Winner 或DR),并作为IGMPv1 的查询器,负责该网段的组成员关系查询。网络上IGMPv1 消息交互如图9-1 所示。 主机加入组播组的基本过程如下: 1. IGMP 查询器(RouterB)周期性地向共享网段内所有主机以组播方式(目的地址为组播地址)发送普遍组Query 查询消息。该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0.1,表示该网段上的所有主机和路由器。 2. 网段内所有主机都接收到该普遍组查询消息。如果主机(如HostB 和HostC)希望加入某组播组G1,则以组播方式发送Report 报告。该报文的目的地址为224.0.0.1,报文中携带组播组G1 的地址信息。

IGMP学习总结

IGMP学习心得: 有关IGMP的RFC文档,本人看过后,感觉实在是太枯燥泛味了,深受其“害”,为此,我对其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如有错误之处及时指出。 在IGMP协议中定义了各种烦琐的定时器,以下我罗列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定时器。有助于我们理解IGMP协议具体的实现过程。 查询间隔(query-interval) 查询间隔是指查询者发送普通查询(general query)之间的时间间隔。 查询报告间隔(max query response time) 就是周期性普通查询数据报中的最大响应时间,缺省值是100(10秒)。 当一台主机收到一个普通查询,它为收到查询的那个接口所在的组设置延迟定时器。每个定时器都被设置成不同的随机值(降低并发的概率),该随机值采用主机所能达到的最高时间精度,值的范围是(0,max query response time) 组成员关系间隔 组成员关系间隔是指一台多播路由器在确定某一个网络内的某一个组内没有成员之前,必须要经过的时长。 其它查询者存在间隔(querier timeout) 通常情况下,每一个物理网络只有一个查询者。所有的多播路由器在启动的时候,在它的每一个相连的网络中都是查询者。如果一个多播路由器接收到另一台多播由器的一个查询消息,并且它的IP地址要比自己小,那它在该网络中要马上变成一个非查询者,因为一个子网内只允许存在一个查询者。 其它查询者存在间隔是指一台路由器在确定网络内没有其它作为查询者的路由器存在之前,必须要经过的时长。 启动查询间隔 启动查询间隔是指在查询者启动的时候,发送普通查询之间的间隔。因为在多播路由器启动的时候,为了快速并可靠地确定组成员信息,路由器应当间隔较小的发送多个普通查询。它的缺省值是1/4的查询间隔。 最后一个成员查询间隔(Last member query response time) 最后一个成员查询间隔是指为响应离开组消息而发送的指定组查询(group specific query)中的最大响应时间,同时它也是指定组查询间的时间间隔。缺省值是10(1秒)。 主动报告间隔 主动报告间隔是指主机作为某一个组的成员的最初的报告之间的时间间隔,缺省值是10秒。 以上定时器中,query-interval,max query response time,querier timeout以及Last member query response time,在博达交换机中用show ip igmp interface vlan ID可以查看,也可以手动修改。 协议简述 IGMPV1是最早的因特网组播管理协议,实现了简单的组加入,组维持功能。通过发送普通查询报文和响应报文来维持组成员和多播路由器的关系。主机离开自己所在的组时不向查询者发送任何报文。

组播协议相关

组播相关: 一、组播协议体系: 1)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 2)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3)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OSPF,CBT,PIM-SM、PIM-DM、DVMRP等协议; 4)域内的组播协议又分为密集,与稀疏模式的协议。 DVMRP,PIM-DM,MOSPF属于密集模式,CBT,PIM-SM属于稀疏模式。 5) 针对域间组播路由有两类解决方案:短期方案和长期方案。 短期方案包括三个协议MBGP/MSDP/PIM-SM:MBGP(组播边缘网关协议),用于在自治域间交换组播路由信息;MSDP(组播信源发现协议),用于在ISP之间交换组播信源信息;以及域内组播路由协议PIM-SM 长期方案目前讨论最多的是MASC/MBGP/BGMP,它建立在现有的组播业务模型上,其中MASC实现域间组播地址的分配、MBGP在域间传递组播路由信息、BGMP完成域间路由树的构造。此外还有一些组播路由策略,如PIM-SSM(特定信源协议无关组播)等,建立在其它的组播业务模型上。 目前仅短期方案MBGP/MSDP/PIM-SM是成熟的,并在许多的运营商中广泛使用。 6)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引入了IGMP Snooping、HGMP,HMVR,RGMP,GMRP等二层组播协议。 名词解释: 组播路由协议有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PIM-DM)、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PIM-SM)、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MOSPF)、有核树组播路由协议(CBT) IGMP协议简介: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负责IP组播成员管理的协议。它用来在IP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路由器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IGMP不包括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信息的传播与维护,这部分工作由各组播路由协议完成。所有参与组播的主机必须实现IGMP协议。 IGMP有三个版本:IGMP版本1(由RFC1112定义)、IGMP版本2(由RFC2236定义)和IGMP版本3。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版本2。 IGMP版本2对版本1所做的改进主要有: 1. 共享网段上组播路由器的选举机制 共享网段即一个网段上有多个组播路由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此网段下运行IGMP 的路由器都能从主机那里收到成员资格报告消息,因此,只需要一个路由器发送成员资格查询消息,这就需要一个路由器选举机制来确定一个路由器作为查询器。 在IGMP版本1中,查询器的选择由组播路由协议决定;IGMP版本2对此做了改进,规定同一网段上有多个组播路由器时,具有最低IP地址的组播路由器被选举出来充当查询器。 2. IGMP版本2增加了离开组机制 在IGMP版本1中,主机悄然离开组播组,不会给任何组播路由器发出任何通知。造成组播路由器只能依靠组播组响应超时来确定组播成员的离开。而在版本2中,当一个主机决定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