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诗歌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诗歌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诗歌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诗歌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文美《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14 版)

少年儿童在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上表演,用优美的舞蹈呈现出诗歌的优美意境。

外来务工者质朴深情的诗歌朗诵和表演深深地感动了观众。

2011年10月15日至20日,由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在南海之滨厦门成功举办。本届中国诗歌节以“情满神州、诗颂中华”为主题,在近一周的时间里,共举办了20余项诗歌文化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的百余位著名诗人以诗会友、相聚厦门,各种诗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诗意的鹭岛沉浸在“诗歌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的浓厚氛围中。

中国历来被称为诗歌的国度,具有深厚的诗歌传统。诗歌孕育并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辉煌和记忆。中国诗歌以优雅的形式特点和优美的语言韵律成为表达民族精神、教育启

蒙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诗歌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是目前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诗歌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诗歌艺术的辉煌历史和当代诗歌发展的最新成果,使高雅优美的诗歌艺术走进生活、走进群众,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充分展现诗歌艺术魅力

开幕式文艺演出《世纪涛声》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热血中华”、“时代放歌”、“海上明月”等精彩篇章依次展开,著名艺术家方明、张家声、丁建华、肖雄、凯丽、徐涛、佟凡、吕思清、马梅、王丰、吴牧野等同台献艺,以精湛的表演和舞台意境的诗意呈现,展现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巨大进步和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近现代诗歌创作和发展的丰硕成果,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诗歌节闭幕式演出《诗系厦门》专场诗歌朗诵晚会,由厦门市近年开展的群众性诗歌文化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节目组成,活跃在民间的诗歌爱好者们以质朴和真诚的表演表达了对于诗歌艺术的发自肺腑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今天——中国新诗音乐朗诵会》和《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汇聚了目前国内最优秀的朗诵艺术家,为观众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精彩纷呈,全面立体地呈现出诗歌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浓厚热烈的节日氛围,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诗歌文化活动、享受诗歌艺术魅力的机会。

诗歌论坛深入校园,探讨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

诗歌论坛是中国诗歌节最重要的学术活动。第三届中国诗歌节邀请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的100余位诗人和理论家参与论坛活动,并在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举办了两场诗歌论坛。诗歌论坛围绕“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集中探讨了中国诗歌在当代

的发展与创新,16位诗人和学者的主题发言,从不同的学术视角关照当下中国诗歌的创作、研究与发展。大家普遍认为,中华诗歌绵延数千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无论是格律诗还是新诗,都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中华诗歌的文化精神,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表达和诗歌境界,诗歌创作应该回归对于心灵、真情和自由的追求。诗人和学者的精彩发言博得大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厦门市民热情参与,群众诗歌诵读高潮迭起

参加本届中国诗歌节活动的不仅有诗人和艺术家,更多的是来自基层的普通民众和诗歌爱好者。厦门具有非常丰富的民间诗歌文化资源,常年举办多种类型的诗歌文化活动,如鼓浪屿诗歌节、厦门(湖里)城市诵读节、集美诗歌节等等。以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的举办为契机,厦门市于今年一月正式启动了第二届经典诵读节活动,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时代和人民、歌颂厦门的诗文以及诵读传统经典诗文、红色经典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厦门全市130个全民阅读示范点为带动,广泛开展经典诵读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和进军营活动。在精心的策划组织下,从企事业单位到各类学校、军营,从各区县文化馆站到群众文学社、艺术团,诗歌活动遍布城市的剧院、社区、军营、院校和各区文化中心,数十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充分凸显了诗歌节的群众参与性。社区居民、外来员工、部队战士、幼儿园及大中小学师生真正成为诗歌节活动的生力军,在城市人口350万人的厦门市,有超过50万人次的民众直接参与了各种形式的诗歌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厦门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湖里区特别针对本区内的70万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了“心的向往”诗文朗诵专场演出。参与各个城区诗歌朗诵专场演出的都是普通市民,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经典朗诵等艺术活动,在下班后赶往剧场,为更多的群众奉献精彩的演出。无论是海防战士还是幼儿教师,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大中学生,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打工青年,在舞台上他们都成为激情澎湃的诗人。群众诗歌文化活动免费向公众市民开放,剧场中不时能见到还没来得及换下工装的工人和扶

老携幼前来观看的群众。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使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真正成为诗歌艺术的海洋、人民群众的节日。

凸显两岸四地特色,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厦门是著名的侨乡,地处对台文化交流的前沿,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充分发挥厦门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着力推动两岸四地的文化交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是世界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第三届中国诗歌节邀请了犁青、林恭祖、郑愁予、绿蒂、林峰、冯倾城等港澳台著名诗人学者参与活动。八十多岁高龄的台湾诗人林恭祖抑制不住心中的诗情,提笔写下《大厦高门为谁开——为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的诗篇。在诗人联谊活动中,无论是普通话、闽南话、客家话、山东话,还是藏语、维语和台湾原住民的语言,都是诗歌的语言,两岸四地诗人和艺术家共聚一堂、共叙诗情,是本届中国诗歌节各项诗歌文化活动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在厦门市文化馆、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台湾PLAY剧团合作,举办了《诗游记——台湾风、情、话》诗歌专场演出,以别开生面的剧场表现形式对大陆和台湾知名诗人的代表作品进行全新演绎,透过诗歌呈现出宝岛台湾独特的人文风貌。第三届中国诗歌节为两岸四地的诗人们搭建起沟通的平台,以诗情凝聚起世界华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对于增进两岸四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届中国诗歌节通过举办演出、论坛、交流、展览和采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集中展示中华诗歌所蕴涵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绩。中国诗歌节的举办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和群众热烈欢迎,也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值得关注。

推广普及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

诗歌艺术对于人的精神陶冶和心灵塑造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歌艺术在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诗歌不仅是教育

启蒙和文化传承最重要的途径,也是陶冶情操、颐养性情的重要方式。举办诗歌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次亲近诗歌、激发诗情、感受诗意进而涤荡心灵、净化灵魂的契机。诗歌艺术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愉悦,形式多样的诗歌艺术活动,可以对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精神追求和文化观念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引导。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通过丰富多彩的诗歌艺术活动,使他们更加全面深刻也更加感性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诗歌艺术的推广和普及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丰富的可能性,可以与音乐、舞蹈、书画等多种艺术形态达到完美的结合。中国诗歌节为全面立体地呈现诗歌艺术、普及推广诗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诗歌的发展、推广和普及,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在创作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上不断创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精神需求。

诗歌艺术只有在群众中才能焕发生机,人民群众需要更多优秀的文化活动满足精神需求。诗歌一直在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人民群众需要诗歌,诗歌更需要群众,诗歌只有走向大众,只有走进火热的社会生活,才能焕发出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诗歌节的举办,始终坚持文学品味、诗歌品格,体现国家文化活动的规格和水平,同时也注意充分发挥和展示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因此能够获得当地民众的真诚欢迎。文化主管部门努力为群众举办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分享文化建设的成果。因此,中国诗歌节不仅仅是诗人欢聚的节日,更是服务于民众的、真正属于人民群众的文化节日,这也正是中国诗歌节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迎着诗歌的海浪乘着白鹭的翅膀

高昌《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14 版)

朗诵艺术家丁建华(中)、方明(右)、张家声(左)在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上演出,动人的诗歌和准确的诠释深深地迷住了观众。

从10月15日到20日,诗歌,成为厦门文化生活中一个最火热的关键词。天风鼓荡,海韵飞扬,近200名来自两岸四地的诗人、诗评家汇聚美丽的鹭岛,共度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大家口中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诗”!

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年轻的藏族诗人白玛娜珍女士告诉笔者:“我从雪域高原来,仿佛迎着诗歌的海浪,乘着白鹭的翅膀,在诗歌的秋季里翱翔。第三届中国诗歌节是我们中华儿女诗歌的盛宴,而没有诗歌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诗歌的人民是空虚的,没有诗歌的灵魂是荒芜的……”

坐着轮椅赶来参加诗歌节的87岁老诗人成幼殊告诉笔者:“诗,需要真情,好像生命需要水。从古到今,到未来,无论在何方,也在这阳光眷恋的厦门,在你我身旁,稚或老,动或静。”

因为诗的缘故,两岸四地的诗人们的心被一条共同的纽带连在了一起。因为诗的缘故,两岸四地诗人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香港诗词学会会长林峰说:“我上次来厦门是在1994年,那时香港与内地尚存一些隔膜。

今次来厦门,情况截然两样。我得到的礼待不但使我受宠若惊,而且还使我感激涕零。我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诗人,这种感受也许是诗人情怀中特殊的气质表现。诗是大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她承载着三千年的光辉岁月,激起了无数使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历史洪波,刻下了无数悲壮忧伤,豪迈雄浑的民族脚印。厦门浓郁的文化氛围,使我获得了进一步的感受。五天的诗歌论坛和交流,使我浸淫在诗的海洋里。我受到的欢迎,不仅来自厦门文化界,还来自厦门海军。我登上快艇,眺望南海,觉得涛声就是一首首充满激情的大吟大唱。厦门使我寄入深情,留下记忆。第三届中国诗歌节使我寄入深情,留下记忆。我将会给厦门、给第三届诗歌节送上十几首诗,表达我对诗意厦门、诗意诗歌节的无限爱恋。”

84岁的台湾著名诗人向明说:“我从海峡那边来,厦门平时就在我们的对面,离我们很近。这次来参加中国诗歌节时,我发现,这里的发展真快,变化太大了。本来我年纪大了,家里人反对我来参加诗歌节,但我还是坚持赶过来了。我们那边是没有这样的诗歌节的。通过这样一个美好的载体,把诗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诗歌的发展,讨论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希望诗歌节继续办下去,形成一个传统……”比向明还要大一岁的另一位台湾诗人林恭祖向笔者念诵了他特意为诗歌节所作的诗歌:“天地有诗心,万籁谱谐音。银河倒泻跳珠玉,山谷有声奏雅曲……大厦高门为谁开?九州大雅一齐来!”

向明先生是写新诗的,林恭祖先生是写作旧体诗的。新诗和旧体诗词作者不再相互隔绝,而是相互包容,相互借鉴,成为本届诗歌节上非常温暖和谐的一大景观。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诗歌节的诗歌论坛上“翻译”著名诗人舒婷的朦胧诗,成为媒体热切关注的一个佳话。

舒婷在《双桅船》中写道:“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郑欣淼说,这两句新诗可以“翻译”成两句五言诗:“雾湿双桅翼,风催一叶舟。”也可以“翻译”成两句七言诗:“雾虽湿翼双桅重,风正催舟一叶轻。”他认为“其实,新诗与旧体诗在意境上是相通的。”无论你是写作新诗的诗人,还是写作旧体诗的诗人,伟大的时代都在召唤着我们,沸腾的生

活都在召唤着我们。诗人的心灵之舟,只有驶向澎湃的时代和生活之海,才能领略那风云际会的壮观风景,体会到那弄潮冲浪的壮丽人生。

杨逸明、星汉、周兴俊等诗人认为,某些当代自由体诗人酿造了好酒宁可散装却不愿装入旧瓶,结果成了“散装酒”,某些当代旧体诗人往往在精美的酒瓶中注入矿泉水就以为有了好酒,结果成了“瓶装水”。第三届中国诗歌节为创作新旧体诗的诗人提供了聚在一起切磋交流的很好的机会,新旧体诗创作观念应该碰撞才会产生火花,进而产生诗歌发展的动力。创作新旧体诗的诗人应该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浪花,进而汇入当代诗歌的洪流。

中国诗歌节上的探讨和交流是真诚而坦率的。比如澳门女诗人冯倾城就对这样一首诗坦诚地提出了批评意见:“小老板从厨房里走出来/淡淡地说了句:来了/我说:来了/小老板说:砂锅?/我说:砂锅/吃完饭,我们走时/后院的狗又叫了几声/同前次一模一样”她说:“根据我对诗歌的认识,这首…诗?虽然披着…诗?的外衣,但实际上应只是把一般散文句子以诗行的形式排列而已。从阅读效果来看,则像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与此对照,她另外例举了明代沈昌的一首诗:“杏花枝上著东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她认为,这首小诗表现的内容和上述的口语诗颇为相近,只是沽酒换成了吃砂锅而已,但后者的表达浅易而文雅,未流于直白。当代的口语写作亦应借鉴古典诗风,于平易中见高情雅致。

中国诗歌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在诗歌节期间举办的大磴岛和金厦海域等地采风活动,给诗人们带来很多美好的感受。在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李瑛先生告诉笔者:他当年就曾在“八二三”炮战的部队里,而今半个多世纪的光阴过去了,当年的战地如今已是绿意盎然的旅游胜地。重访故地,颇多感慨。著名诗人李文朝少将还当场赋诗一首:“炮火惊天八二三,英雄三岛美名传。硝烟散尽亲情在,战地游人仰大观。”

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增加的群众诗歌活动环节,也受到不少诗人的赞赏。在厦门翔安区的

一场群众诗歌诵读活动之后,香港诗人犁青说:“群众诗歌诵读活动水平这么高,令人赞赏。这促使我们对诗歌的教育,诗歌的传承,诗歌的普及和推广工作重新做深入的思考。”诗人峭岩、朱先树说:诗歌节既然作为一个节日,就是应该面向大众,把诗歌推向大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诗意。节日是什么?节日就是要与人民大众共享,不能让诗歌节只办成诗人圈子里的某项活动。青年诗人高凯说:诗歌节的主办者让诗人与群众融为一体,真正共享诗歌文化财富。尤其是将经典的诗歌与中国传统的节日,比如重阳、中秋、端阳、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将歌舞、武术、演唱等各种形式融合于诗朗诵,演绎古典诗词的神韵和现代诗歌的风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很有创意。诗歌的美育作用不容忽视。中国诗歌节应该是加强诗歌教育、传播诗歌文化、创建诗意生活的综合平台。

诗人李发模认为中国诗歌节越办越好。一个中国诗人,要为人文血脉的破损尽力修补,要为道德链条的断裂进行良知的连接。中国诗歌节不仅是为中国几千年的诗史传承龙族的人文血脉,也是为人类文明增添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诗人李小雨认为:中国诗歌节通过对于诗歌理论的探讨,引起大家的关注,使诗歌更加群众化,更具普及性,使我们中华民族的诗歌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青年诗人刘福君说:“两岸四地的诗人以诗的名义相聚,本身就非常有诗意。”他建议把诗歌论坛办得更加畅所欲言,让诗人们充分仔细地把脉中国诗歌,把心中所思所想说出来,论出来,哪怕三言两语也好,这样的论坛可能更受诗人们的欢迎。

短短的几天相聚,给诗人们留下了长长的回忆和诗情。临别的时候,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送我一册打印诗集《两门对开》。其中的两句诗,恰好可以引用来作本文结尾:所有腾飞的鸟,鸟羽都闪现鸽子白;所有迎风的树,树枝都摇出橄榄青……

写在中国诗歌节

王久辛《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14 版)

参加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的诗人们在书院里欣赏厦门少年的古典诗词诵读。

香港诗人林峰出席第三届中国诗歌节时在海洋巡逻艇上为士兵朗诵诗歌。

美丽的厦门少女聆听着优美深情的诗歌朗诵,沉浸在诗歌艺术深邃动人的世界中。

对于浩渺空寂的宇宙来说,时光的荏苒与无情是不存在的。就我们人类来说,永恒的不仅有时间,还有大地、大地上的万物众生,还有万物众生的繁衍不息与源远流长,还有会思想的芦苇、会歌唱的云雀、会梦想的心灵,还有火炬与灯塔般的诗。

余生万幸,生在了诗歌的国度——中国,使我从小便浸淫在诗的襁褓;更有幸的是,我先后受邀参加了从马鞍山创建之初、到古城西安再度歌吟,到刚刚在鹭岛厦门落下帷幕的三届由文化部与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中国诗歌节。难忘在长江边上与全国各地的诗人们的幸会,忆秦汉,说唐宋,诵名篇,心潮起伏、激情澎湃;难忘在古都长安与诗人们的豪饮畅叙,游古城,思盛唐,念先贤,满目珠光、再聊乡关;难忘在南海之滨与诗人们的彻夜深谈,抒心曲,唱幽情,抒慷慨,巡天遥望,海韵椰风,赤情无限。追想屈原、李白等等诗圣先哲,他们若逢今天,又该写出多少华美无比的诗篇?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诗教传统的国家。在我今生所遇到的所有师长与同志、朋友,几乎都能背诵大量的古代诗词。一位将军对我说起过他与诗的生生不离的关系,他说:每当他工作中遇到挫折与困难,或个人情感与生活上遭受到意外的打击与磨难,当时都觉举目无亲、骨肉无援,真是觉得扛不住、活不下去了,而正是那些千古诗词浮现在脑际心间。他说,他不知从中获得了多大的力量,受到了多大的鼓舞与鞭策,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出了灾难。我相信将军的感受,一定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那些不朽名篇所浓缩的情感,难道不正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吗?

是的,这一江春水,乃我族人共饮之圣水,不仅我们炎黄子孙受到了发蒙启迪、养育激励,而且始终伴随着我们伟大坚韧的民族一天天地成长……往事越千年,逝者如斯夫。这些光焰千秋的诗篇从来也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出离过我们的心灵一时一刻,甚至一分一秒,它灿烂的光芒犹如圣光的普照,使我们无时无刻不沐浴在它的阳光之下,而幸福无比。

我欣喜地看到,在这三届诗歌节的活动中,诵读千古名篇一直是其举办地马鞍山、西安与厦门的重头戏,从中小学生到朗诵艺术家,从当地百姓的广泛参与到参加诗歌节的诗人们的即兴表演,都显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对诗歌、尤其对古代经典名篇的酷爱之深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我曾不由自主地设想:假若我们没有《诗经》、《楚辞》,没有《唐诗三百首》,没有三曹、李杜、白居易、苏东坡,等等,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该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多么的苍白寡淡、多么的凄凉可怕啊。

1917年,大学者胡适先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这一“尝试”就尝试得石破天惊,自此,中国诗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转眼之际,近百年过去了,而在中国的新诗史上,又出现了一串串闪光的名字:郭沫若、闻一多、蒋光慈、徐志摩、戴望舒、光未然、臧克家、艾青、穆旦、郭小川、贺敬之、白桦、叶文福、李瑛、雷抒雁、舒婷……他们以其并不娴熟的、甚至十分生涩的白话文字写就的诗句,揽月进心、纳天入怀,迎着八面来风,拥抱着五大洲四大洋的不同文化,站在地球之巅上放号,发出了渴望解放新生的最激动人心

的诗的宣言……他们以无私忘我的投入、以赤胆奉献的热血沸腾,谱写了中国的新诗史。才华之恣肆无极、学识之渊深广博,令我辈后人望其项背而仰慕之至。

坐在厦门人民会堂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一角的我在漫想:如果我说,今日的中国仍然是诗的国度,或许会有人存有疑问,但只要我们看看中国诗歌节走过的历程,便会赞同我的说法——2007年第一届中国诗歌节举办之初,全国还没有一个城市举办过正式的诗歌节,仅仅过去了六年,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据我参与和了解所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仅广东、海南、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纷纷举办了诗歌节,就连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等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也都相继举办了诗歌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有一百多位外国诗人参加,有五百余位全国各地诗人与会,诗意的生活给予了诗意的人们以抒发真挚情感的广阔天地,而由文化部与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中国诗歌节,毫无疑问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而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个人博客,其中近半数是以诗歌为主。可以说诗歌,包括古体诗歌的创作,正以前无古人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地增长。

我相信,在国家开明放达的倡导与鼓励下,伴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与生活的日益富裕,尤其是诗歌创作数量的暴涨,比较与借鉴更加便捷与密集频繁,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更优秀、更卓越,甚至更伟大的布衣诗人。因为,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与升华是自然的规律、是历史的必然。

那么,让我们耐心地、充满希望地等待吧,一个更加令人欣喜的佳作倍出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启迪教育希望

王晋军《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15 版)

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在诗歌朗诵与舞蹈表演的交相辉映中圆满落幕。(本版摄影/王晋军)台湾艺术家的演绎让诗鲜活了

我原来是写诗的,却很久没有亲近诗歌了。这次来厦门采访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可以说是受到一次诗歌的洗礼与新的邂逅。台湾专场“诗游记—台湾风、情、话”10月17日晚在厦门先锋剧场举行。剧场里坐满了观众,年轻的、年老的,怀揣着一份对宝岛的期待。屏幕上打出一行繁体大字:所有艺术都需要有所坚持,没有坚持的创造不能是精品。我读到这行字时,不由得也感到了一缕久违的震撼。

台湾专场“诗游记—台湾风、情、话”由《风》、《情》、《话》三个部分构成。《静夜思》为序,明月皎洁,诗圣李白出场,沉思和诗意弥漫中,一群青春洋溢的舞蹈演员出场,给人以深情和宁静的美。第一章《风》,其中的《若是到恒春》给人印象深刻,两个表演者一个朗诵、一个伴唱,喃喃的、暖暖的闽南语,亲切、舒缓,勾起台下人无限思乡情怀。《月桃花》中一片绚烂的桃林,表演者深情款款,且唱且吟,余味悠长。《俯拾》富有创意的表演中,三个演员表演同一首诗,激情层层推进,浓烈的气氛感染了全场。第二章《情》,其中的《等你,在雨中》用舞蹈与吟诵诠释等待的凄美哀怨,远行的人归来,一把鲜红的雨伞遮着两人而去,颇有喜剧感觉。演绎席慕容《我折叠我的爱》,舞蹈演员用肢体来展示诗的每一个句子,非常到位而又富于节奏感,令人耳目一新。方文山的《一直有误会在进行》的表

演则是滑稽和幽默的融合。第三章《话》中的夏宇《背着你跳舞》,语汇调侃,有些犀利,但那么俏皮、可爱。

拿着“诗游记—台湾风、情、话”的节目单,原以为看到的是一场很刻板的诗歌朗诵会,没想到欣赏了一出很有创意的诗歌展演,将许多现代人淡然漠视的诗歌融入了鲜活的生活画面,也让人们看到了诗歌多彩的语言形式。这就是创造的魅力吧!诗不只是朗诵,而且能用情景、舞蹈、画面以及有生命的声、光、电表现出来,台湾艺术家在如何让诗歌更亲近受众上的文化创新,给了我们启迪。

应重视大中小学生的诗歌教育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里,读诗、写诗俨然成为一种潮流,诗社更受到大学生们热烈追捧,可在今天的象牙塔里,诗歌已不复当年的盛况空前。在厦门许多高校中,都有诗社存在,皆属校园中最“传统”的社团,大都有较长的历史。中国诗歌节在厦门举行,也让高校大学诗社更加受到大家的关注。

厦门大学采贝文学社早前由著名诗人舒婷担任顾问,成为一个以诗歌为主的综合性社团。在这学期开学后不久举行的社团纳新中,又招收了30多名新人,但比去年减少了一些。采贝文学社前任社长杨波说,虽然这个情形让人有些担心,但诗社只要能留住真正喜欢写诗的人就好。对高校诗社未来前景,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谢冕认为“高校诗社不会消失”。他说,目前在中国高等教育中,除了与诗歌相关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同学都没有上诗歌课,因此,要让诗歌不被冷落,中小学应重视诗歌教育,高校应普及诗歌教育,让大家都了解诗歌,都能爱上写诗并写出好诗。

学生们自办的诗歌报让人看到希望

10月18日下午,在厦门六中观摩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厦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诗歌朗诵专场演出。一进剧场门,就接到同学递来的《大同诗歌报》,油墨喷香,诗意醇厚。该报由厦

门市大同中学诗歌学会主办,报头下方打出的响亮口号就是:打造诗之校、培育校园诗!

创刊号始于2003年5月4日,发刊词标题6个字:“我是一个诗人”。发刊词开宗明义: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文学已被冷落许多年,据说早就不值钱;热爱文学的人被喻为傻瓜,许多诗人怕被耻笑,不敢承认自己是诗人。文学在我心中从未贬值,而且,蓬勃着我的生命和精神,因而,我不仅自然而然地承认,甚至自然而然地宣告:我是一个诗人!

到2011年9月25日,《大同诗歌报》已经坚持出版了86期。在本期上,高一3班陈盛娟同学的《落叶》诗这样写道:“我想我很适合/当一棵大树/青春在风中飘舞/我会永远相信/最后的那一片落叶/我想我很快乐//当那一片落叶/耳旁的风儿为我驻足/落叶归根/我会永远相信/生命还在延续/就算大雨倾倒了城市/就算世界被忧愁包围/我仍热爱这片土地/最后/谁也不会苍老/只有交错的背影/和不完美的完美。”

这天的节目,真是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从《笠翁对韵》到《男孩女孩》,从《风雨收谷》再到《相信未来》,无一不表明中国的诗歌前程似锦,民族的诗歌后继有人!

传统文化演讲稿3分钟6篇

传统文化演讲稿3分钟6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那么传统文化演讲稿如何写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传统文化演讲稿3分钟,供你阅读参考。 传统文化演讲稿3分钟篇1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m.diyifanwen)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

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2、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4、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5、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7、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8、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9、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0、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1、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2、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13、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4、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5、守岁 作者:李世民

小年夜是现代诗歌

关于小年夜是现代诗歌 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过小年祭灶的食品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云南部分地方以正月十六位小年,过完小年才算过完年。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关于小年夜是现代:小年夜情调吧 《小年夜情调》 三眼窑洞 一个院落 睡眠十足的公鸡 经不住长夜的陶醉 耷拉着脑袋酣睡 透过古老的窗子 看一朵绽放的冰花 贴紧璃晶莹剔透 一会泛白一会流泪 丰富着母亲清苦的生活 母亲点燃香火神 虔诚地答谢灶神的'护佑 父亲以水当酒

不停地咂咂嘴巴 品尝着他的日子的味道刻意盯紧灶神清秀的双眼期待那唯一的一次眨动 一场大扫除行将结束 另一段日月刚刚开始 我真的需要天神们的护佑 生活有因有果 厚实的任谁也无法浮 一架灶台炊烟升起 一口铁锅煮燃温饱 还需要母亲点燃希望之火我能否将冰花换成窗花在红红火火里踏上年的脚步去除夕之夜等待黎明 点燃驱怯邪的爆竹 迎接来年富足的生活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学生甲乙开场白: 甲: 老师们!乙: 同学们!甲乙: 大家好! 甲乙: 四会市江谷中学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活动现在开始!甲: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节日文化,则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精彩浪漫,雅俗共赏,广为流传,是一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乙: 今天,我们为大家朗诵的诗词主题是——《节日的诗篇》,请欣赏!首先献上的是开篇诗歌《我的中国节》。 ★学生齐声朗诵: 我的中国节 蒋开儒 中国人盼过节春节爱家大团圆 过了一节又一节端午爱国好气节 过节感动了老天爷家在传承

节日的天气很特别情在连接 清明的雨民族精神大张扬 1 / 4 元宵的雪我的——中—国—节! 重阳的风 中秋的月 ●背景音乐响起-------- ★学生一(独白): 大年三十是除夕,我来朗诵唐诗《除夜》——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学生二(独白): 正月初一是春节,我来朗诵宋诗《元日》——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学生三(独白):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来朗诵宋词《生查子·元夕》——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2 / 4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学生四(独白): 四月五日是清明节,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唐诗《清明》——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学生五(独白):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来朗诵唐诗《端午》——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学生六(独白):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我来朗诵唐诗《秋夕》——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七(独白):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来朗诵唐诗《望月怀远》——

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到二十岁时,要束发加冠,行笄礼。从这天起,男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字。 B.寒食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扫墓悼亡风俗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C.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时,归纳出的通行理论是:“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传统文字学上,把合体字切分之后产生的部分,左边称为“旁”,右边称为“偏”,这是组成汉字的重要元素。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②重阳③元宵④中秋 B.①七夕②元宵③重阳④中秋 C.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 D.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4.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内容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中秋节 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节 D.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 5.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假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6.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③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宋代·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唐代·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A.①重阳②元宵③春节④七夕⑤端午 B.①春节②重阳③元宵④冬至⑤清明 C.①重阳②春节③元宵④七夕⑤冬至 D.①元宵②春节③端午④重阳⑤七夕 7.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⑵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⑸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⑹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⑴\⑵⑷\⑶\⑸⑺\⑹\⑻ 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 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 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 8.下列诗句的内容与括号中所列的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B.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七夕)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中秋)D.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10.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11.中国古代诗词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密切的联系,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4分)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2.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国传统节日现代诗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传统节日现代诗歌 篇一:经典现代诗 《你一定要走吗?》——泰戈尔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繁花朵朵鲜丽,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我们不曾以恳求的手臂束缚你的双足, 你的门是开着的,你的马上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旅人,要留住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有眼泪。 是什么不灭的火在你眼睛里灼灼发亮?是什么不安的狂热在你的血液里奔腾? 黑暗中有什么呼唤在催促你?你在天空的繁星间看到了什么可怕的魔法,是黑夜带着封缄的密讯,进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疲倦的心呵,

如果你不爱欢乐的聚会,如果你一定要安静,我们就灭掉我们的灯,也不再弹奏我们的竖琴。 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黑夜中的叶声萧萧里,而疲倦的月亮就会把苍白的光华洒在你的窗子上。 旅人啊,是什么不眠的精灵从子夜的心里触动了你? 《系一根心弦》——泰戈尔 你七弦琴流泻的乐声跌宕,变幻。 琴弦向我悄悄地系上一根心弦。 从此我的心一年四季与你弹奏的乐曲一起铮铮作响, 我的魂与你的旋律一起袅袅荡漾。 你的眸子里闪耀着我的希望之灯, 你的花香中交融着我的憧憬。 从此白天黑夜,在你绝世的娇颜之间我的心放光,开花,怡然轻晃, 我魂灵的影子隐现在你的脸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印度]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 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寓意、相关诗句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 1. 除夕 (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 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 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 (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 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2)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

端午节经典诵读

“粽叶飘香,爱国情长”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端午佳节临近,为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让广大中学生感受 中华经典之美,共同传承民族的智慧,我校开展“粽叶飘香,爱国情长”经典诵读活 动。 二、活动主题 弘扬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三、活动形式 集体诵读 四、活动时间 8分钟 五、活动内容 粽叶飘香,爱国情长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毅然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的节日。(领诵) 一、童谣 (一)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二) 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 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 不要伤害屈原老公公。(齐诵) 二、诵读端午诗 端午节,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人们以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留下了熟悉的“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等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领诵) 1.题三闾大夫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一》 【原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说】 清明节是中国人踏青扫墓、祭念先辈的日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雨中清明图:纷纷细雨中,一群失魂落魄的扫墓人,匆匆赶路,疲惫不堪,到处打听哪里有可以避雨、歇息的酒家,一牧童用手指向,远处一片杏花盛开的地方! 【点评】 踏青扫墓,祭念先辈、亲人,是清明节的核心灵魂,正是怀着对先辈、对亲人一颗感恩的心,在外漂泊的游子才会奔走千里,回到家乡扫墓,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精神才能代代相传。 《二》 【原文】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解说】 端午节的起源是从谁开始的呢? 从古到今都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可惜楚江,虽然长年奔腾不息,却不能为正直的大臣,洗刷掉冤屈! 【点评】 一代名臣屈原,才华横溢,忧国忧民,志向高远!却不断受到黑暗政治势力的打压,报效祖国、施展才华无门,投奔楚江而亡,遗憾千古!屈原虽然死了,但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三》 【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说】 中国古代重阳节,有登高望远和喝菊花酒的习俗。本诗描绘的是一幅重阳节思乡图:一个人独自在异乡作客,每逢过节,就加倍思念亲人。又到了重阳节,又到了登高地时候,遥想兄弟们在分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到,今年比往年少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

【点评】 思乡之情,人皆有知。故乡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人在旅途,身不由己,要想常回故乡,谈何容易!故乡只能是我们心灵上的驿站,精神上的家园。 《四》 【原文】 水调歌头 (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说】 端起酒杯,问一问青天,明月是什么时候才有的?不知此时此刻,天上的皇宫里是何年何月?我想乘着东风飞到天上去,又害怕在天上的琼台楼阁中,承受不了寂寞和寒冷。在月光下起舞,身影摇曳,天宫哪里比得上美好的人间啊!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从雕花的门窗洒进来,照在失眠的游子身上。月亮不应该对人产生怨恨,为什么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却变得特别圆呢?人间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又何必为离别而悲伤呢?但愿人们都能够健康长寿,在千里之外也能共同领略感受月亮的清辉。 【点评】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的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紧扣人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宇宙与人生的自然规律,大自然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难以保持长圆,人生又怎能苛求永远团聚、没有分离呢!最后祝福人与月亮的和谐共处。全词境界高远,构思奇特,感情真挚又极富有浪漫色彩,千年来传诵不衰。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受到环境制约,悲欢离合也在所难免,只要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五》

写清明的现代诗歌

写清明的现代诗歌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写清明的现代诗歌》的内容,具体内容: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现在请欣赏我带来的。写清明的现代诗歌:《清明雨》那些丝线,密密地斜织着忧伤。不安的灵魂走动,我不能看见黑色的睡眠,黄...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现在请欣赏我带来的。 写清明的现代诗歌:《清明雨》 那些丝线,密密地斜织着 忧伤。不安的灵魂走动, 我不能看见 黑色的睡眠,黄昏,都住在这里 一批雨被分割成泪眼睛 上酒、祭拜,明灭的香火 肃穆。 让祖先走进来。 扔掉缺水的雷电 不躲闪,不自拔,心存念想 :《清明节》 每年的今日 都有一茬思念 随着布谷鸟响亮的叫声

水汪汪地生长在后人的心间自由放飞的风筝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 都会被一根长长地细线 牵回故乡的祭坛 跪拜一丘黄土跟前 将寄托很久的哀思点燃 再呼叫天堂的专线 让喜忧演绎成泪水浸润的叨念阴阳相隔的祖先 仍旧释放着温暖 伸出干枯的双手 把晚辈的心紧攥 :《清明节的纸钱》 一张张草纸 载满岁月的痕迹 随烟火消散 一个个铳痕 一串串脚印 一道道坎 缩写的人生

一页是一天 这个日子梳理着记忆 一把火燃尽了 一生也读完了 那一堆的财富 留下的是灰 远去的是烟 清明寄去的纸钱 相思之火 燃烧着春天 告慰灵魂吗 何处是灵魂的归所 一抔抔黄土 堆积起了思念 :《清明节的黄昏》 谈笑的人类渐渐离去 把鲜花留在了不该留的地方被活人吓跑的乌鸦开始回家灵魂的青苔 是从坟墓里溜出的呐喊 用生命的最后一层力量 传达着黑夜的笑声

尸体上从未开出的玫瑰 是一朵被拒绝的传说 夜里通向罗马的隧道 是蚂蚁用脚趾抠出来的 一声声冷笑是一具具棺椁 在嘲笑太阳的低贱 天空早已脱离了文明 是谁仍在颤抖中舞蹈 充满诅咒的黄昏 永远熄不灭被撕扯的疼痛 如果天空是一座巨大的陵墓那我们又将沦为什么 被腐蚀的光辉 碎裂成永恒的沉默 为那已经燃尽的梦想 在墓碑上雕刻昨夜的耻辱 当诗句像枯叶一般被风扫落泪水将是唯一可以残存的灰烬用尽一切夸张的笑来掩饰空洞用莫名的骄傲反推出的凯旋是被绝望压碎的梦想 必将在琵琶的断弦上归于沉寂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1、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9、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 作者: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 作者: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

《节日的诗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 ●学生甲乙开场白: 甲:老师们!乙:同学们! 甲乙:大家好! 甲乙:四会市江谷中学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展演活动现在开始! 甲: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节日文化,则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精彩浪漫,雅俗共赏,广为流传,是一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乙:今天,我们为大家朗诵的诗词主题是——《节日的诗篇》,请欣赏! 首先献上的是开篇诗歌《我的中国节》。 ★学生齐声朗诵:我的中国节 蒋开儒 中国人盼过节春节爱家大团圆 过了一节又一节端午爱国好气节 过节感动了老天爷家在传承 节日的天气很特别情在连接 清明的雨民族精神大张扬 元宵的雪我的——中—国—节! 重阳的风 中秋的月 ●背景音乐响起-------- ★学生一(独白):大年三十是除夕,我来朗诵唐诗《除夜》——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学生二(独白):正月初一是春节,我来朗诵宋诗《元日》——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学生三(独白):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来朗诵宋词《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学生四(独白):四月五日是清明节,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唐诗《清明》——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学生五(独白):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来朗诵唐诗《端午》——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学生六(独白):七月初七是七夕节,我来朗诵唐诗《秋夕》——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七(独白):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来朗诵唐诗《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学生八(独白):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唐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背景音乐结束 ●结束语: ★学生甲(独白):老师们,同学们,《节日的诗篇》朗诵完毕。 ★学生(齐声):谢谢大家欣赏!预祝大家节日快乐!天天都快乐!(集体鞠躬)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1、春节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夕(正月十五)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端午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6、中秋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传统节日诗句大全

传统节日诗句大全 1、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2、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7、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8、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9、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0、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11、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2、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5、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6、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7、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8、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9、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20、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1、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2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3、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活动议程

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活动议程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中华古诗文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诵读古诗文,让我们走进五彩的梦幻,这里有高山峻岭,有流水潺潺;有大漠如雪,有杨柳如烟;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有独坐西窗剪烛花的委婉……中华古诗文像海,她蕴积深厚而壮阔波澜。那一首首闪烁着智慧的经典,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经典、感受经典。做一个儒雅、睿智的君子少年! 一、学校领导致开幕词并宣布活动开始。(樊校长)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樊校长为我们此次比赛的殷切希望和祝福。 二、介绍评委。 大会的评委老师有: 高娜王敏魏宗礼 张宁利杨美丹刘红芳 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评委老师上台入座。 三、宣读评分规则和注意事项: 四、诗文朗诵比赛开始。(根据提前抽签顺序先后出场比赛) 1、首先参加朗诵的是______年级的同学们;

______年级的同学做准备 2、接下来参加朗诵的是______年级的同学们; ______年级的同学做准备 3、接下来参加朗诵的是______年级的同学们; ______年级的同学做准备 4、接下来参加朗诵的是______年级的同学们; ______年级的同学做准备 5、接下来参加朗诵的是______年级的同学们; ______年级的同学做准备 6、最后参加朗诵的是______年级的同学们; 六、宣布获奖名单并颁奖。(樊校长、赵校长) 七、评委代表总结讲话、点评。 八、比赛结束。 云岭小学诗文朗诵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各班唱歌有序带回。 法门镇云岭小学 2016年12月1日 让诗文经典浸润师生心灵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13首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13首 1、《除夜》(写春节)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2、元日(写春节)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生查子/ 元夕》(写元宵节)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青玉案 /元夕》(写元宵节)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清明(写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寒食(写清明)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端午(写端午节)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8、节令门. / 端阳 (清)李静山(写端午节)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9、十五夜望月(写中秋)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嫦娥(写中秋)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1、水调歌头(写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重阳席上赋白菊(写重阳节)【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3、九月九日登玄武山(重阳节)【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走进中华传统节日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说课稿黄冈市浠水县胡河中学华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黄冈市浠水县胡河中学的一名老师。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就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活动设计与思路向大家做个简单的汇报。 一、说课题的形成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在今年中秋节收假时,很多同学带月饼到学校来吃,看着这我班学生吃得很香,我就随便问了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吗?”同学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回答出来。我又问:“同学们,你知道我国还有那些传统节日吗?”竟然有同学喊出了“圣诞节”“复活节”等,顿时,我深深的感到: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深厚文化魅力是我们老师的重大责任。于是,我决定在我班开展一次以“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特点,我为这次活动确定了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要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起源、习俗、文化等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要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乐趣和内涵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计划的实施;能结合自己的特长展示研究成果。

三、说开展活动途径方法 为了达到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向学生推荐如下三种方法开展活动: 搜集阅读资料:通过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获得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向自己的爷爷奶奶或村里的老年人询问获得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上网查询:少数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在家上网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四、说活动设计和时间安排 这次实践活动,我设计三个阶段完成: 准备阶段:完成确定子课题和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的任务。我准备课内用两课时开展活动。 实施阶段:完成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任务。我准备用两个周末放假的时间完成。 总结阶段:完成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任务。我准备用课内两课时完成。 五、说活动过程 (一)确定子课题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开课之初,我先向学生展示几张有关节日的图片(贴对联、灯会、清明踏青、赛龙舟、嫦娥月饼),让学生猜猜这些图片分别描绘的是哪个节日?激发他们对节日的兴趣。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时,我适时引导:“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起源吗?”“你们知道这些节日还有哪些习俗吗?”“你们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将学生的列举的节日名称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

传统节日宣传语

传统节日宣传语 篇一:20XX年迎春节宣传标语口号 20XX年迎春节宣传标语口号 1、欢度春节! 2、恭祝全体员工及家属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3、求真务实抓转型全心全力搞跨越 4、弘扬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 5、张灯结彩迎新年,齐心协力谱新篇! 6、坚定发展信心,鼓足超越勇气,推动发展! 7、建设文明和谐新丰谷,再创丰谷新辉煌!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新丰谷 9、扩大内需保增长,坚定信心谋发展! 10、群策群力,迎难而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1、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12、欢天喜地迎新春,尊老爱幼促和谐! 13、文明过新年,快乐每一天! 14、以我文明新貌,喜迎文明盛会! 15、装点天下商通四海,业精于勤日日高升! 16、张灯结彩迎新年,齐心协力谱新篇 17、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18、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中率先发展 19、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共铸改革辉煌同享发展硕果20、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建设富有魅力的现代化企业而努力奋斗! 篇二:八月十五中秋节标语40条 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迎中秋标语: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十五团圆合家欢,中秋月圆话神仙。 3、中秋合家欢,佳节大团圆。 4、中秋佳节好温馨,月圆之夜献真情。 5、全民共度月色柔和的凉爽中秋。 6、望月怀远,花好月圆。 7、同喜同贺中秋,同欢同乐佳节。 8、情满月圆,举国同庆。 9、中秋佳节喜相逢,小家大家齐欢庆。 10、传统节日,回味无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