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广东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广东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广东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广东教育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第1课地球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

2、基本了解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分层。能力目标:

1、分析实验现象,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过观察,认识海陆分布的特点。

3、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情感目标:

1、对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体会;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地球的概貌,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释远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难点:能分析资料,对地球内部组成和结构提出一些推测。三、教学时间:分3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小船模型、篮球、橡皮泥。学生准备:尺、有关地球的资料。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关注图中情景。

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船身为什么看不见了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二、地球的形状:

1、引导学生思考“远航船船身先消失”这一现象可能的原因:

针对学生提出的猜测,和学生一道分析。在各种不同的猜测中(如认为可能是海浪、云雾等作用的猜测),注意点明“远航船船身先消失、入港船船桅先出现”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面的实验。2、模拟实验:

介绍实验方法,分发实验器材,并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出海船只的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的原因。小结:地球是圆形的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3、还有哪些例子说明地球是圆的呢?

举例: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引导学生思考或课后收集地类似的例子。

第二课时

一、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1、人们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认识到地球形状的呢?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内容,介绍人们由猜测到最终证实地球形状的过程。特别强调“证实”对科学的意义。(鼓励学生课后收集的一些有关资料上网交流。)二、地球有多大1、地球有多大呢?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自己认为的地球大小;评评谁描述的最恰当。2、珠峰和地球:

1)、珠峰是非常高大的,但和地球相比珠峰会是什么样子的呢?2)、先出示摩星岭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介绍广州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珠峰海拔高度约是其23倍。

3)、模拟实验:如果把一个篮球当做地球,你能用橡皮泥在篮球上塑造一个高度符合实际比例的珠穆朗玛峰模型吗?板书数据:

地球直径12800千米;珠峰高度8844.43米;篮球直径24.6厘米;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讨论:你塑造的珠峰模型和实际比例相符吗?

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上的数据计算,检验自已制造的模型是否符合要求。小结:符合比例的珠峰模型太小,因此是无法在篮球上塑造的。由此,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地球的巨大!三、海洋和陆地1、“水半球”

示图:书中的“水半球”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的特点并从地球仪上找出这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2、“陆半球”

从“水半球”另一面看,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呢?3、讨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组织学生根据前面的观察进行讨论。小结:1.海陆分布

不均匀;2.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较多(陆地29%、海洋71%)。六、平原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1、介绍陆地上平原、山地、丘陵等各占的面积比例。

2、组织学生简单讨论,体会平原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例是非常小。

第三课时

一、地球内部有什么

1、提出问题:人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的呢?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观察岩层钻探标本的图片,要求学生对地球内部有什么提出自己的观点。

3、进一步思考: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仅为10千米左右,地表以下更深的地方有什么呢?我们如何知道呢?

4、组织学生观察观察火山图片,提出自己的观点。

5、提问:地球半径约6400千米,这么厚的地下都是岩浆吗?

6、人们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1)、介绍: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产生的反射等都是不同的,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和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分别在1910年和1914年研究

时发现,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和2900千米处,地震波速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要求学生对上述介绍进行讨论,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3)、小结:(对照图片)经过科学家的研究,人们认识到地球内部主要分为三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7、要求学生读图说说地球内部这三层有什么特点,加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认识。二、拓展人类对地球的探究还在不断的进行着,也不断有新的发现公布,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在关科学探究地球的新知识。三、作业辅导。

1、谁会用一种方法证明地球是圆的?

2、交流查阅的资料,说说地球内部有什么?

第2课太阳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

2、了解有关太阳的一些知识;能力目标: 能反推出没有太阳会发生的情况;情感目标:

1、体会到太阳对地球万物重要性;

2、对有关太阳的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太阳对地球万物的重要作用,体会到太阳对地球万物重要性。难点:分析太阳对物体有哪些间接作用;分析、推理假如没有太阳了,地球上的万物会怎样。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学生准备:有关太阳的资料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关注图中情景。

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动物生长也要靠太阳的吗?”,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二、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

1、列举太阳万物作用的例子:

1)、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这些物体的作用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

2)、引导的过程中注意结合五上学习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太阳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并储藏在植物体内,动物吃了植物后,能量又转移到动物体内。所以动物从植物中或动物从动物中获得食物,都是受到了太阳的间接作用。3)、在黑板上用箭头画出太阳对物体的间接影响,如:

光合作用

3、假设如果没有了太阳,万物会怎样:

1)、教师檫除黑板上图中的太阳,让学生思考黑板上举例的各种物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要求学生根据图中太阳对不同物体的各种作用来分析。2)、进一步思考,没有了太阳,地球上万物会怎样呢?

3)、小结:没有了太阳这些作用都会瓦解,植物、动物、天气变化等等都将不符存在,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4、对太阳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谈谈自己对太阳的重要作用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体会。5、拓展:

汽车、火车和太阳的能量有关系吗?有没有不依靠太阳能量存活的生物呢?三、

能量巨大的太阳

1、太阳的能量如此巨大,有关太阳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呢?

鼓励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同时把自己课前收集的一些有关资料和同学交流。2、学生阅读交流资料四、总结。

第3课月球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2、从月相变化的记录中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并会收集整理资料。

2、能坚持记录月相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亲自观察月相变化,体会自然的奥秘。

2、经历坚持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

3、对探索月球的秘密产生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三、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四、教学活动的准备

1、观察月相的记录。

2、月相模拟实验的教具:用木棒插入破篮球当月球。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1、图中的探长为什么说报案的人在撒谎?

2、说说你的猜想。

3、小结导入。

二、活动一了解月相的特点

1、解释:月相:月圆月缺的样子叫月相。

2、展示观察月相变化的记录。

3、通过对月相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组讨论,整理)A、从月圆到下次看到月圆,中间相隔(农历)一个月。

B、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傍晚6时,7时,8时、、、)月球在空中的方位是自东向西移动。

C、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傍晚初二,初四,初八、、、)月球在空中的方位是自西向东移动。

D、农历初二到初七是左弯的月牙儿,初八是右半边的明亮。初九到十四右半边明亮凸出,十五、十六是圆月,十七到二十一是左边凸出明亮,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三到二十八是右弯的月牙儿。

E、月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弧形。

F、教师对月相的各种形状的名词解释:新月、满月、残月等。4、根据老师提供的日期画月相。三、归纳月相变化的规律。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1、月相是怎样形成的呢?(提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A、月相变化不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月相变化是伴随月球在空中的方位变化发生的。这两种变化都是循环出现的,变化的周期都是一个月。B、月相的成因可能与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有关系。二、活动:做月相形成模拟实验。(分组做一次实验)

三、提问:通过模拟实验,你对月相的形成有什么见解?四、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球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人站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有月相的变化。

第三课时

一、设疑导入

1、你知道我们人类对月球开展了哪些探索?你还知道哪些与月球相关的知识?

二、交流:

将收集的月球的资料:每组选一人,说一说,教师帮助学生整理。

1、前苏联无人登陆器“月球10号”在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2、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尼尔,阿姻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一小步,人类登月迈出一大步。

3、我国的“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都为登月做了先行准备,特别是“嫦娥一号”对月球立体图绘制、完成四大科学目标、探测月表物质成分和矿物分布,探测月壤厚质,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如果将来探月成功,寻求开采月球资源服务于人就能实现。

4、月球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地球上60千克的重量在月球上只有10千克。

5、月球上没有大气,显然就没有空气,我们可以用超声波和高频微波发射器同地球上的人联系。

3、活动:如果你是登月宇航员,出发前应准备什么?(讨论回答,教师帮助总

结)

如果我是登月宇航员:在出发前应准备好水、食品、氧气、衣服、摄象机、高频微波发射器等。三、整理

把你收集到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整理到课本表格中。

四、总结:这节课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了解了月相形成的原因和人类所掌握的月球的秘密。特别是许多小学生长大想当宇航员,探索月球的宝藏,将月球上的能源采回地球,或在月球上直接服务于人类,让我们携手进一步去研究月宫,共创美好的明天。五、作业辅导。

第二单元昼夜与四季第4课白天与黑夜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的成因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4、了解一些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影响的例子。能力目标:

1、能对模拟昼夜变化实验进行科学推理分析。

2、学会定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情感目标:

1、乐于与人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昼夜成因的实验。

2、体会科学必须尊重事实,以及人类认识自然世界历史过程的艰辛。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实验中发现昼夜成因的秘密。

难点:把实验现象和实际结合推理昼夜变化的原因。三、教学时间:分3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地球仪。

学生准备:搜集世界各地昼夜变化的资料,搜集动植物昼夜生长活动差异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进入图中情景。

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为什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天在旋’还是‘地在转’呢?”

(通过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天旋”还是“地转”都是可以引起昼夜交替的现象,但结合我们现在对宇宙的了解,“天旋”是不可能的,但“地转”如何引起昼夜交替的,学生多数不甚了了,因此导入下面的实验)二、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1、地球的自转是如何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呢?(要求学生先提出自己的解释)

2、模拟实验:

实验前通过强调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每天观察到的是太阳东升西落,这样的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可以模拟吗?

3、指导学生用地球仪和灯泡(或手电筒)进行模拟实验。

4、分析推理

实验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昼夜成因,并尽可能更有逻辑地表达出来。教师归纳板书。

5、小结:昼夜的成因

6、思考: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第二课时

一、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1、出示课件或视频,也可以是文字资料。供学生阅读。

2、阅读中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人类认识昼夜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根据新的观察证据修正和改进认识的过程。并指出托勒密、哥白尼伟大科学家的贡献。二、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1、讨论书中足球小子关于世界杯比赛时间的困惑,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了解的类似例子。

2、小结:同一时刻世界各地的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就是时差。鼓励学生上网交流,了解更多知识和时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3、介绍时区划分方法:以零度经线为准,每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的二个时区间间隔一小时。

4、结合地球仪观察:世界上主要城市与北京的时差。三、登录小学科学网。了解世界各地昼夜变化的差异。

第三课时

一、昼夜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1、出示图片。介绍一些典型的动植物受昼夜影响的现象。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

3、进一步提问:同学们举的例子多数都是听说的,到底事实是否如此呢,还要进行观察证实,因此请同学们选一至两种你身边常见的动植物,连续观察几天,找到昼夜变化对它们的生长活动有什么样的影响的具体证据。分发观察记录表,指导学课后观察记录。

4、要求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并用自已的话归纳观察结果。

二、延伸

1、思考:动植物所有的生长生活状况都受到昼夜变化的影响吗?

2、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3、小结归纳。

4、课后继续观察更多的动植物,获取更多的信息。三、作业辅导。

第5课春夏与秋冬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

2、知道四季的成因与太阳光照射的角度有关。

3、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2、将四季成因图和实验联系,能用实验原理解释四季成因。

3、能收集整理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的资料。情感目标:

1、小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完成实验任务。

2、有兴趣探究和四季有关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阳光直射与斜射的实验,知道阳光的直射与斜射不同的效果。难点:指导学生将四季成因图和实验联系,用实验原理解释四季成因。三、教学时间:分2课时完成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或相关幻灯片、图片、视频,直射与斜射实验器材(镜子两块,温度计,金属板)。

学生准备:搜集四季变化对人类及动植物生长活动影响的资料。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放驱动页幻灯片或图片:引导学生浏览任务驱动页,分析图中情景。

2、结合主题人物提出的疑问,进一步提出:“为什么同一个太阳在不同的季节使我们明显感受到冷热的不同呢?”。

3、根据回答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解释,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解释是否合理。从学生的解释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二)、直射与斜射有什么差异:

1、分析冬季和夏季阳光(可通过驱动页影子的图片分析)照射角度的差异。

2、思考:阳光照射角度的差异会产生什么结果呢?(鼓励显示提出自己的猜测。)

3、实验验证阳光照射角度的差异产生的结果。

1)介绍实验方法(参考书中内容),让学生明确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并再次对比实验的恒量和变量,同时强调实验观察和记录注意的事项。2)组织学生到户外实验。(强调纪律)4、汇报的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现象。

5、小结:直射时的金属板升温高,斜射时的金属板升温低。

(如果学生接受能力强,可介绍造成实验现象的原因)

6、问:冬季和夏季阳光照射角度有明显的差异,这是否是冬、夏温差形成的原因呢?

(三)、四季的成因

1、出示课件(或图片幻灯片):地球公转和四季划分图、地表直射和斜射图。介绍: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由于地球是倾斜着身子公转,所以在公转的不同位置,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角度也不同。

结合夏至(或冬至)时地球表面直射和斜射图,让学生根据前面实验的结论讨论,此时地球表面各处温度应该是怎样的。

结合讨论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让认识到南北半球在同一时刻季节的不同和直射和斜射的直接关系。

2、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四季的成因:

要求学生结合地球公转和四季划分图,用自己的话完整解释地球上的四季成因。

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的解释。教师小结四季的成因。

第一课时

(一)、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1、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讨论:(示图: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引导学生会从季节性食物和运动项目、服装等谈起。

2、小结:我们应从穿着、饮食、活动、睡眠等方面根据季节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3、在酷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你常用哪些方法度过?(过度到下面的活动)(二)、动植物怎样抵御严寒酷暑

1、我们人类有房子,有衣物等设施,动植物会用哪些方式抵御严寒酷暑呢?结合学生的举例,介绍几种典型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式。

2、归纳动植物抵御严寒酷暑的方法。(三)、延伸

1、思考:“四季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

2、鼓励学生课后观察收集信息。(四)、作业辅导

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认识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通过网络课堂了解祖国各地的春天的差异,认识祖国各地的春天特征。能力培养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同学开展网络研究。

2、培养学生定期观察记录的能力,并能把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

3、通过网络交流,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二、教学时间:1课时三、教学过程:1、问题情景:

2、提出研究的内容。

1)、与其他学校老师沟通,建立网络合作研究的平台。2)、组织学生提出研究的内容。选择一两项要研究的内容。3)、根据选定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完成各项研究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

4、讨论与交流。

把整理的观察结果放在网上。5、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成果。

组织学生对交流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形成结论。四、总结活动情况。

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第7课种子和幼苗

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

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能力培养

1、会用对比实验验证种子结构的完整和萌发有关。

2、会用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适宜的外界条件。

3、能认真细致地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2、了解种子萌发的有关知识,体会植物的奥秘。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难点:

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准备:学生试种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以及在三个杯中分别按不同条件种种子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二、新课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1、出示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以及提前几天用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做的发芽情况的实验。

2、解剖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然后说说什么样的种子才能发芽。得出: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1、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中不发芽,种到地里就会发芽?

2、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部条件?

3、出示一组(三个杯子)发芽情况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了相同数量的种子和土壤,只是1号杯空气充足,无水;2号杯水和空气均适量;3号杯水较多,缺乏空气。

4、观察不同情况下种子的萌发情况,思考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得出: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种子有了哪些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种子萌发需要什么的环境条件?

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并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1)、汇报观察情况

1、种子从外界吸收足够的水分后,原来干燥、坚硬的种皮逐渐变软,整个种子因吸水而呈现膨胀,终于将种皮撑破。

2、种子吸水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贮存在胚乳或子叶里的不溶性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

3、种子的胚根、胚芽、胚轴很快地生长起来。

4.、种子里胚根首先突破柔软的种皮,向下生长,形成主根。

5.、胚根伸出不久,胚轴的细胞也相应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

2)、你对种子萌发过程有了什么新的了解?三、拓展:子叶的作用

1、子叶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2、幼苗萌发后的子叶为什么不会慢慢长大,反而慢慢枯萎了呢?

3、你认为子叶对幼苗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

总结:同学们可以课后做个实验来验证子叶的作用:

选用两株刚出土且差不多大小的幼苗,一株去除子叶,另一株不去除,然后把两株幼苗种在一个盆里,过几天观察看看实验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四、作业

网上学:各种各样的种子

1、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植物种子的特点和用途。

2、请同学们观察和收集自己周围一些植物种子方面的资料并和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7、种子和幼苗

一、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二、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子叶的作用:提供营养

第8课、植物长大了

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2、了解植物的神啊故障是有周期性的。能力培养目标:

初步学会收集数据,用图表对数据简单处理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对研究的植物生长的规律产生兴趣并能长期坚持科学探究活动。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难点:会收集数据,用图表对数据简单处理和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准备

学生种植植物,并做好植物生长情况记录。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花园里鲜花盛开,大家知道这些植物怎样长大的吗?(二)、研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1、某一株植物萌发以后生长很迅速,它一直会这样快速地生长吗?

2、讨论:要了解某一植物生长的规律应该再怎么做?

3、分组讨论:记录哪些数据,如何记录数据,记录的数据如何处理?

4、指导:总结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5、试验:学生课后开展试验观测活动,并及时处理得到的数据。

6、汇报:说说你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

7、拓展:植物生长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8、结论: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说说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二、植物生长有哪几个阶段1、什么是植物的生长周期?2、画出一株植物的生长周期。3、交流、互评。三、延伸:

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周期类似吗?四、总结

五、作业辅导。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一、实验题: 1、证明地球形状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地球仪、小船模型。实验过程: 将小船模型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地球的另一侧观察小船。实验结果: 船只消失在海平面,说明地球是球型的。 2、昼夜交替产生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过程: 在光线暗的屋内,摆放一个地球仪,把打开的手电筒放置在地球仪水平面的位置,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仪表面明暗分布。实验结果: 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3、直射、斜射有什么差异的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温度计、大镜子。实验过程: 在两块大小一样的金属片背面粘贴一支温度计,用一块大镜子反射太阳光,使它能照在两块金属片的正面上。我们把其中一块金属片直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另一块金属片斜对着镜子反射来的阳光。每隔3分钟观察记录。 4、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哪种能发芽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一些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吸水纸、两个盘子。实验过程: 在两个盘子内铺上吸水纸,分别放入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每天向纸上加水,保持湿润。连续观察几天,记录。实验结果: 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基本发芽。 5、唤醒种子里的生命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三个杯子、土壤、一些菜豆种子。实验过程: 在装满土壤的三个杯子里分别放一些菜豆种子,第一杯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第二杯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第三杯浇较多的水,使土壤浸在水中。观察哪个杯子里菜豆种子会发芽。实验结果: 第二杯里的种子发芽了,第一杯和第三杯种子没有发芽。 6、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实验?答: 实验材料: 塑料杯、吸水纸、菜豆种子。实验过程: 在透明的塑料杯里放一圈吸水纸,然后装入一些土壤,将菜豆种子塞到吸水纸和杯壁之间距杯口较近处。每天往杯子里淋一些水,让土壤保持湿润,连续观察记录。 7、子叶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实验?答: 实验材料: 两盆菜豆幼苗。实验过程: 选两株刚出土的菜豆幼苗,一株去除子叶,一株保留子叶。一周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

2020.10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与练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 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 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 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可以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各种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竹子、杉树、向日葵等植物的茎直立挺拔,属于直立茎;西瓜、甘薯、草莓等植物的茎贴在地面生长,属于匍匐茎;四季豆、甜瓜、牵牛花等植物的茎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缠绕茎;黄瓜、丝瓜、葡萄等植物的茎长出的须子缠绕在别的物体上,属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一生都在不断地生长,树干和枝条都是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许多秘密,都能在树干和枝条上记录下来。 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 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活动手册答案.(DOC)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 活动1 直接用手很难打开罐盖,可以使用罐头起子或者螺丝刀。用螺丝刀撬开。 活动2 我的研究: 如要打开罐盖,除了要有一支像螺丝刀一样的撬杆外,还需要一个能支撑起撬杆,并能使撬杆在上面转动的固定点,这个固定的支撑点就是罐子凸起的边缘。如果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尽管有一支螺丝刀也是不能把罐盖打开的。 阻力作用点支点杠杆作用点 思考: 不一定 活动3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小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省力杠杆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20厘米)大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费力杠杆 思考与练习 1

2 阻力作用点, 支点,动力作用点 动力作用点 阻力作用点 , 支点 2杠杆的平衡 思考 我的结论

杠杆尺左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等于右边位置格数与钩码的乘积。 若支点在中间这是既不是省力杠杆也不是费力杠杆。 1省力杠杆:手推车,开瓶器,跷跷板 费力杠杆:剪刀,钓鱼竿,扫把 2. 当支点离阻力点近而离动力点远时,起到了省力的作用。当支点离动力点近而离阻力点远是,虽然不能省力,但运输的距离短了,起到了节省距离的作用。 活动2 注意事项: 1、天平能称出物体的重量是根据等臂杠杆的原理,也就是在主轴连接点两侧天平臂膀的长度一定要相等, 2、做托盘的瓶底、瓶盖等材料的重量一定要相等,重量差不能太大。 3、固定托盘的材料重量、长度要尽量保持一致。 只有做到了这三个相等,你的天平才能很精确 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小天平的平衡 步骤2:将要测量的物体放在左盘中,选取合适数量的砝码放在右盘中,直到天平重新达到平衡

步骤3:记录数据 活动3 略 思考与练习 订书机(省力) 剪刀(省力) 起子(省力,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轮轴与齿轮 活动1 略 思考: 滑轮有什么作用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我的连接方法 等等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清单 第1课地球 1、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圆的(或球体的) 答:(1)出海的船只船身先消失在海平面,然后桅杆才消失; (2)进港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的; (4)卫星拍照的地球照片; (5)南北半球所见的星空不同,如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6)登高望远,站得更高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2、最早证明地球是圆的人,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3、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4、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6、地球的直径约12800千米,半径约6400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表面积约是亿平方千米。(注意计量单位!) 7、世界第一高峰 --- 珠穆朗玛峰高米。 8、地球表面的海水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所以又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9、平原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1/4左右。 10、因为地球表面71%被海水覆盖,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水球。 11、地球的内部主要是熔岩,也叫做岩浆。 12、科学家推测地球由地壳(6---40千米)、地幔(约2900 千米)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13、地球的内部是不是都是岩浆答:不是 14、人类有哪些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答:(1)通过地下岩层钻探标本来推测; (2)通过观察火山喷发出的地下熔岩来推测;

(3)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测。 第2课太阳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 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有没有生物不依赖太阳而生存 答:有,深海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依靠阳光,其中的微生物是依赖地热活动生存的。 3、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 4、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5、太阳能依靠什么发光发热产生能量答:核聚变反应 6、太阳的寿命是100亿年,年龄是50亿年,正处于中年期。 7、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8、太阳给地球带来什么(或问:太阳对地球万物的作用)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是什么样子 答:太阳给地球带来了:(1)太阳直接给地球提供了光和热;(2)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成为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煤炭、石油等矿产的能量是古代生物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装置被人们直接利用。 如果没有太阳给地球提供的能量,地球就没有白天,地球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植物和农作物就不能生长,动物就不能存活,总之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第3课月球 1、月相,天文学术语,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科学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

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整册)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了解根的作用。 能力培养 1.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2.通过探究根的作用,学习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探究根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神奇的植物世界,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运用模拟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完整植物的图片、不同根系的图片、根尖放大图片、不同环境中植物根系图及视频、废报纸、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 问题为什么要用泥巴保护根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目的联系生活中的情景,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 二、活动一:观察植物的根 导入要了解根的作用,我们先来观察根的外形。 出示带根的草、白菜和葱的图片。

观察各小组观察根的形态并记录其特征。 交流各小组进行汇报与交流。 媒体先阅读课本资料,然后看一段“植物的根系及其分布特点”视频。 归纳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延伸出示一些植物的根,让学生判断这些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理由是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导入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讨论大树不容易被吹走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出示一些树根1 树根2 图片,了解树根分布的情况。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四、活动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导入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观察各组选择一种植物的根尖图片,观察并画出简图。 问题你能用语言描述根尖的特点吗? 猜一猜,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六、拓展:不同环境里植物根 导入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问题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有什么特点? 讨论根据图片进行分析,为什么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会有这些生长特点呢? 归纳植物的根系生长特点与其生长环境有关。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的: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基本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面积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了解地球内部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具准备 地球仪、小船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船只进港出港。为什么从远处驶来进港的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而出港向远方驶去的船只总是先不见船身.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线下? 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与地球的形状有关吗? 二、新课 (一)地球的形状 实验 模拟实验:将小船模形贴着地球仪表面来回移动.从另一侧观察小船模型。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 月食的时候地球的阴影是条曲线。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指导阅读p4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程》 简介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地球是什么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二、新课 (一)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二)海洋和陆地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估算海洋和陆地的面积.使学生对地球表面海陆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0 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10 (三)拓展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多少? 平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1/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a )、介绍地球内部概况 (b )、指导阅读p8的“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三、作业: 1、查找、收集人类近代探索地球形状的历史和数据。 2、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知识。 板书设计: 第1课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是谁最早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 二、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 三、海洋和陆地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0 平原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4 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3/10 其他地形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3/4 四、地球内部有什么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 一、填空(30分) 1、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热源。 2、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可达,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3、古希腊学者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千米,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时间。 5、从理论上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 6、地球表面海洋、陆地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和。 7、人类大部分居住在平原上,但陆地上除平原外还有、、。 8、把月相变化的规律补充完整。 新月-----( )------- ( )--------( )-------( )------ ( )--------( )-------( )-------新月。 9、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 二、判断题18分 1、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生物存在,包括人类。() 2、陆地表面平原的面积比山地大。()

3地壳与地核之间的是地幔。() 4、地震波在不同硬度的岩石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 5、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人和人之间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自由交谈,必须借助仪器才行。() 6、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三、选择10分 1、1969年,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的是() ①苏联人②意大利人③美国人④英国人 2、地球是一个很大的() ①圆形②方形③椭球体④三角形 3、()不属于地球表面形态。 ①海洋②山地③峡谷④地壳 4、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 ①地壳②地核③地幔④地表 5、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约需:( ) ①一天②一个月③半年④一年 四、简答 30分 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没有太阳提供的能量,地球上的万物会怎样?

(完整版)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打印版)课件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111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新版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卷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判断。(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生长离不开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 2.植物都是靠叶片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 ) 3.植物茎里面有导管,将水分和矿物质输送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 4.蒸腾水分的意义,就是形成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动力,降低植物体表面温度,避免植物被阳光灼伤。 ( ) 5.植物的生成只需要水分与矿物质。 ( ) 6.叶子的排列方式:互生、对生、轮生。 ( ) 7.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动物。 ( ) 8.土壤里含有植物生成所需要的矿物质。 ( ) 9.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 ) 10.植物的果实不是种子。 ( ) 二、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A.土壤、阳光、水分 B.种子、茎、根、叶 C.果实、皮、花 2.从受精鸡蛋到小鸡的过程主要需要是( ) A.水分、阳光 B.营养物质 C.温度 3.下列动物哪属卵生动物?( ) A.乌龟 B.小狗 C.老虎 4.孔雀鱼的繁殖方式是( ) A.卵生 B.卵胎生 C.胎生 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能提供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是地球总水量的( )。 A. 50 1 B. 401 C. 30 1 6.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靠(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7.植物吸收和利用阳光的主要器官是( ) A.根系 B.叶片 C.茎干 8.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 A.绿色植物 B.江河海洋 C.人类 9.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的,属于( ) A.完全花 B.不完全花 C.两性花 10.在开化植物的繁殖过程中,动物的作用是( ) A.摄取花粉 B.破坏植物 C.传播花粉 三、填空。(共30分,每空1.5分) 1.水以( )、( )、( )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中。 2.人类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 ),( )等地地表水和浅层的( )。 3.云、雾、露都是由( )遇冷后形态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4.天空中经常漂浮着各样的云,其中( )、( )常会带来雨水。 5.冰雹是一种特殊的( ),它的( )高度达( )米以上。 6.降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一部分会( )到大气中,其他的雨水( )到泥土里,或者从( )流走。大部分的水会在地势较低处汇集,形成溪流后洪在一起,形成( )、( )、 最后流入( )。 四、连线。(5分) 流水 汇集成江河,进入海洋 雨水 是水蒸汽变成的小珠 露水 带着沙石移动 五、简答。(共25分,每小题5分) 1、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物质? 2、植物是怎么繁殖而延续生命的? 3、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些? 4、谈谈:在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意义?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杠杆 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2、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门、手推车。 3、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但是节省距离。常见的费力杠杆有:理发剪刀、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垒球棒。 4、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5、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6、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第二课杠杆的平衡 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现的。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第三课滑轮、轮轴与齿轮 1、三种常见的轮子:第一种,轮子的边缘带有槽,这种轮子在吊车上使用最多,通常我们称它叫滑轮;第二种,轮子由大轮和小轮叠在一起,由大轮带动小轮旋转,这种轮子称为轮轴;第三种,轮子是齿轮,齿轮边缘都带齿,主要用在动力传动装置上。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3、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轮,螺丝刀的杆就是轴,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轮”,小的圆叫做“轴”。轮和轴连接在一起,并围绕着轴心转动。 4、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费时间;定滑轮可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不费时间;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第四课斜面 1、人们常在低处和高处之间设一个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就叫做斜面。 2、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3、螺旋是变化了的斜面。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姓名______ 地球 1. 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 能过观察月食,第一次科学的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直径约为 ________千米,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____。 4. 1519 年, _________航海家____________率领船队,用 3 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地球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5.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_________, 篮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__。 6.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可以牛探到地面以下____________左右。 7. 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______,也有松软的______,更有______的______。 8.地球内部由______、 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太阳 1. 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____和____。 2.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 1 / 8

3.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_____,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______千米,温度高达_______摄氏度。 4.太阳的寿命可达_________年。 月球 1 . 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_______,有时像_______, 这就是月相变化。 2. 月球体积不足太阳的__________。 月球是地球的_____,约___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3. 月球是地球最近的_______。 4. 1969 年7 月20 日22 时56 分20 秒, 美国________________宇宙飞船经过 4 天多的时间飞行, 终于降落月球。 5. 月相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教材 P17 白天与黑夜 1.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_____,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______,地球自转一周约需_____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______。 2. 在古代,人们用______和______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3. 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______ 的理论。 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4.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向日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牵牛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头鹰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备课本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教师吴栋才 日期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复习知识要点 吴栋才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是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7、根毛的作用: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可以固定植物,让高大的植物稳定地站在地面上; (2 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比较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傻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教学目的: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根的形态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本图片。 同学们,你们见过叔叔阿姨种小树苗吗?为什么那些小树苗的根部都包着一些泥巴呢?根有这么重要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都具有这一器官。不同植物的根,其长短、粗细、形态各不相同,请仔细观察根和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根的特征。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板书:根系分为:1)直根系 2)须根系 直根系的特点是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而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

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长短相近,看上去就像一把胡子。 还有哪些常见植物的根属于直根系或须根系? 下列植物的根分别属于哪种根系?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课文四种植物的根系分别是:稻——须根系;蒲公英——直根系;洋水仙——须根系;芝麻——直根系。 (二)观察根系的分布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分布得很深、很广。 (三)扎根土壤的秘密 出示大风吹,树枝摇的图片。 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板书)根的作用:1)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四)毛茸茸的根尖 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这些毛绒绒的根尖有什么作用呢? 根毛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板书根的作用):2)根有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五)不同环境里植物的根 出示课本图中草原、沙漠里的植物根系示意图。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

五年级科学练习(下册)姓名______ 地球 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能过观察月食,第一次科学的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直径约为________千米,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____________。 4.1519年,_________航海家____________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地球航行,从而直接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5.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_________,篮球的直径是____________。 6.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机可以牛探到地面以下____________左右。 7.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______,也有松软的______,更有______的______。 8.地球内部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太阳 1.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____和____。 2.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但如此巨大的能量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_____,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______千米,温度高达_______摄氏度。 4.太阳的寿命可达_________年。 月球 1.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_______,有时像_______,这就是月相变化。 2.月球体积不足太阳的__________。月球是地球的_____,约___天绕地球公转一周。 3.月球是地球最近的“_______”。 4.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美国________________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时间飞行,终于降落月球。 5.月相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教材P17 白天与黑夜 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_____,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______,地球自转一周约需_____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______。 2.在古代,人们用______和______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 3.波兰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______”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4.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向日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牵牛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头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欢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白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睡莲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蛾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昙花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夏与秋冬 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太阳本身发光的强弱不同是_______和_______的差异。 2.直射和斜射是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以及太阳______和_____的差异有关。 3.四季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完整word版,五年级科学复习粤教版上册.docx

粤教版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复习专训 1、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直根系的植物有大豆、白菜、榕树;须根系的植物有玉米、水稻、甘蔗。 3、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根尖。 4、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 5、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6、根在土壤里的分布越广,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就越多。 7、植物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植物通过叶片来接受阳光。 8、大多数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 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9、叶片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10、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出氧气。 11、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属于完全花,缺少其中 某些部分的花,则属于不完全花。 12、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雄蕊上的花粉传到 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里孕育成长。 13、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 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14、不同的果实,虽然颜色和形状各不一样,但它们里面一般都含有种子,还有包裹着种子的果皮。 15、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形成的。我们吃的苹果是它的果皮。 16、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不完全花是缺少某些部分的花。 17、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它是一种微生物,每个细菌由 1个 细胞组成。 18、病毒是目前人类所了解的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病毒不能独立生活, 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 19、人类的非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20、酸奶是人们利用牛奶作原料制成的一种美味食品。 21、在合适的温度下,乳酸菌可以让牛奶变酸,它是一种细菌。 22、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微生物的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 它就是病毒。 23、在干酵母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它是一种真菌。 24、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第1课杠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像螺丝刀、钉锤、剪子等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围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杠杆。 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只要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坚硬物体就可以。 3、杠杆各要素: 三点:支点、阻力作用点、动力作用点 二力:动力、阻力 二臂:动力臂、阻力臂 4、省力杠杆:支点靠近阻力作用点(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优点:省力缺点:费路程、费时间 生活中的例子:钳子、起子、开瓶器、手推车、切刀、羊角锤 5、费力杠杆:支点靠近动力作用点(即阻力臂大于动力臂) 优点:省路程、省时间缺点:费力 生活中的例子:理发剪刀、筷子、镊子、钓鱼竿、扫把、垒球棒 6、我国古代使用杠杆的例子:用来捣谷的舂,井上汲水的桔槔。 7、阿基米德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有道理吗? 答:有,因为杠杆可以省力,只要有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就可以撬动地球。 8、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杠杆平衡。 9、用螺丝刀打开罐盖,罐子凸起的边缘起什么作用? 答:支点的作用。要想打开罐盖,除了螺丝刀一样的撬杆,还要一个支撑螺丝刀转动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罐子凸起的边缘,如果没有罐子凸起的边缘,螺丝刀成不了杠杆,就不能把罐盖打开。 10、钓鱼时使用的钓鱼竿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画图说明) 答:是费力杠杆,因为阻力臂大于动力臂。 11、画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平衡杠杆,标出三点、两力和两臂。 △第2课杠杆的平衡 1、天平和杆秤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2、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或做缓慢摆动叫做杠杆平衡。 3、杠杆平衡的条件(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在玩跷跷板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答: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玩跷跷板时只要调整人的位置,即力臂的长短,就会达到平衡。 △第3课滑轮、轮轴与齿轮 1、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相结合组成 滑轮组。 2、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省力,不费时间,动滑轮的作用是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费时间;滑轮组的作用是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3、轮轴是杠杆的变形,用力点在轮上,阻力点在轴上。轮轴的轮越大越省力,当轮带动轴时省力,当轴带动轮时费力。 4、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轮,螺丝刀的杆就是轴;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轮,小的圆叫轴。 5边缘带齿的轮子称为齿轮,它起动力的传递作用。 6、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但费力,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慢,但省力。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 1、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2、我们居住的星球叫(地球),可有人说应该叫(水球)。 3、地球表面既有坚硬的(岩石),也有松软的(泥土),更有浩瀚的(大海)。 4、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5、太阳照耀着地球,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6、太阳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它通过(核聚变)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7、(太阳)能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源。 8、天空中的月亮常常改变模样,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就是(月相)的变化。 9、太阳是自己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 10、月亮的圆缺有规律的变化叫(月相)。 1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12、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13、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14、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 15、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有(四季)变化。 16、常见的植物,多数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 17、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长高)、(叶片)增多等。 18、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长(根)后长(芽)。 19、很多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 20、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 21、刚孵出的蚕叫(蚁蚕)。

22、蚕的一生经历从(卵)、(幼虫)、(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3、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婴儿)、(幼年)、(儿童)等几个阶段。 24、少年儿童在生长过程中,不但(外貌)会发生变化,(身高)和(体重)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25、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土)和(沙土)。 26、除了水分和养分外,(阳光)、(空气)、(温度)等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27、植物的花粉从(雄蕊)传播到(雌蕊)上就叫传粉。 28、植物生长除了需要吸收水分外,还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29、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将动物分成(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30、多数哺乳动物是通过(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的。 31、有一些动物在繁殖后代时(直接生出)幼崽,而幼崽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以母亲(乳汁)为食。这种繁殖方式叫(胎生)。 32、哺乳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为(胎生)。 33、菜豆种子里的胚可以分为(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和(种皮)。 34、种子于花和果实一样,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5、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 36、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 37、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8、由于地球是(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才会有四季的产生。 39、农历的每个月的(十五)我们看到的月亮都像个圆盘。 4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科学地论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41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它的结构包括是(胚)和种皮两部分 二、选择题(30分)请根据题目意思选择一个合适答案填在括号里。 1、太阳给地球带来光和热仅相当于太阳放射出的总能量的()。 A、二十分之一 B、五十分之一 C、二十亿分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