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土地法学》课程简介

安顺学院

课程名称:土地法学课程编号: 070021

英文名称: Land Law Theory授课对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土地经济学

学时:36学分:2

课程简介:

土地法是国家制定的关于调整人们因占有、使用、利用土地而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土地法学是以我国现行的土地政策,法律为依据,研究土地法律规范的制定,遵守和执行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

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土地法学基础理论。包括土地法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土地法律关系,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土地相邻关系等;第二部分:土地利用法律制度。包括耕地保护法律制度、建设用地法律制度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第三部分:土地行政法。包括土地行政执法和土地监察、法律责任、土地行政复议、土地行政诉讼等。

建议选用教材:

《土地法学》王守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主要参考书目:

1.《土地法学》王文革,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6月1日)

2.《土地法学》沈守愚,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执笔人:殷清慧

编写时间:2014年2月

《土地法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土地法学是研究土地法治的科学,其任务是以我国土地基本国情为基础,研究我国的土地法基础理论、土地使用权规则、土地管理规则、土地法实施规则等相关土地法律制度和土地政策,为土地立法、执法、司法提供理论基础、分析方法、规则体系和操作规程。它是法学体系中的一门独立学科,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土地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土地立法的原理、原则,理解其适用范围,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通过学习,能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土地法学是经济法学的子学科,同时本课程涉及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行政执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具备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的基本素养,它们对于学好本门课程有重要的支撑和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INDE2009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2.5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据库、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高级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窦云霞 大纲执笔人:窦云霞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课程,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信息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信息是宝贵的资源、无形的财富、决策的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概念。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涉及到管理思想、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是本课程依赖的环境与背景。 教学目标:了解MIS的功能和作用;掌握MIS开发要点;熟知MIS结构;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数据搜集、加工和使用的知识,获得管理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重点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知道如何根据管理任务向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提出设计要求,并配合他们建立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信息系统概述(6学时) 1.1信息化与管理 1.2系统与信息系统 1.3管理信息系统 1.4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1.5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6组织与信息系统; 1.7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1.8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挑战 1.9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建立

营销渠道管理教学大纲.docx

《营销渠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2120202301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分: 2 课时: 36 开课学期: 4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一、课程简介 《营销渠道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营销渠道体系, 阐述管理框架中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渠道参与者、渠道任务、营销渠道的环境以及行为过程;营销渠道开发,包括营销渠道战略、渠道成员的选择与激励;营销渠道的管理,包括如 何对分销商和终端进行管理,如何进行品牌管理和储运管理。这些内容的教授将有助于学生 掌握新产品铺市的战略框架和推行技巧。先修课程是管理学、市场营销,后续课程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企业对消费者、企业对企业领域的营销渠 道,初步掌握主流营销渠道战略和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学会将其灵活运用到营销渠道开发、建设和维护实务中的技能,为参与实际的营销管理与市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了解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和渠道的层次、广度和渠道的系统类型; 理解渠道价格体系的构建方法;评估渠道成员并进行选择; 掌握营销渠道的设计方法以及渠道成员选择的标准体系和成员的激励方法,串货的原因和掌握串货的控制方法; 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该企业的营销渠道、能用控制串货的方法去控制串货,能使用激励方法激励渠道成员。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营销渠道管理概述 主要内容:营销渠道定义;营销渠道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营销渠道概念;理解渠道的功能和其在营销地 位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在于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基本业务和基本职能、中间商的经济学意义;难点在于营销渠道在营销地位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课堂授课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传统与多媒体相融合的手段。 (二)第二章渠道参与者与渠道环境 主要内容:如何界定渠道参与者;批发商类型与分销任务;零售商类型与分销任务;促销代理机构的任务。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Specialty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08075101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 执笔者: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8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 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2.土地资源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3.土地经济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6.地籍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7.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学时) 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理解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8.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土地信息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了解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附:学时安排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一课堂讲授为主,应根据学生平时听课的情况以及作业情况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与习题课,采用精讲多练、加强课后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以土地资源的学科为基础,由于学时比较少,授课时应精讲,重点讲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学科。通过有限的学时,使学生尽快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法学概论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段的选修课程之一。 法学概论是一门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概括性高的法律学科。它集宪法、法理、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诉讼法、跨国法律等于一身,其内容注意结合市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俗易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非法学专业人士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现代法治社会,也有利于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法学概论,要在掌握各有关法律规则的制度理性(即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和操作技术(即有关“如何做”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有关规则的涵义和它们的相互联系,以便融会贯通,付诸应用。 三、教学方法 1.掌握各主要部门法律制度的内在体系和基本概念,从整体上了解各部门法的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以规则为中心,准确地把握原理,研究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在理解和运用上多下功夫。 3.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调查研究、阅读资料和实习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接触相关的实例,增加实感。 4.开展案例教学,结合我国审判中的实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的建议 一、学时 本课程5学分,学时90,一学期开设。 二、多媒体的教材 1. 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即主教材,这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主教材为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由吴祖谋、李双元主编的《法学概论》(第十一版)。本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文字简炼,举例和引证适当,适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成人在职学习的需求。 2.视频资源 本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双向视频资源,共20讲,但由于教材采购原因,本学期新换教材,因此学员在看视频资源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参考学习,切不可盲目地吸收。 三、教学环节 1. 自学 自学是远程教育课程的主要学习手段。学生应高国度重视自学环节,增强自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努力提高自学的能力。现代教育是终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自学以读书为主。所读之书,除了文字教材外,还可以包括一些课外参考资料。 2. 讨论课 讨论课是学生消化书本知识和授课内容,训练法学思维和实务技能的重要环节,讨论课由辅导教师组织实施。各地辅导教师应当熟悉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深入钻研和掌握教学内容,认真准备。讨论课应围绕教学重点,选择重要的专题或案例,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在讨论中,辅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学习骨干,发挥他们在讨论中的带头作用;②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避免学生脱离教学目的的要求而在一些枝节问题上陷入无休止的争论;③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讨论,尊重并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进行总结,但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当作唯一正确的结论强加给学生;④讨论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的参考资料。 3. 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文字教材和其他辅导材料中将提供必要的论述题和案例。在论述体作业中,学生应学会围绕题目建立论点,组织论据,展开论证,做到论点正确,论证清晰,论据充分,并力求观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 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 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 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 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 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 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 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 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 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 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 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开课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任课教师:冯玉强,马维忠,路杨,刘鲁宁,邵真 先修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学科范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开课形式:中文授课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Kroenke, David, Deborah Bunker, and David Nigel Wilson. Experiencing MIS.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2].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和案例讨论两个主要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变革、企业变革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新的信息系统实现新的管理理念、支持新的管理手段等实践性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管理人才或继续从事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采用由美国学者David M. Kroenke 教授所编写的《Experiencing MIS》,以及国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黄梯云所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参考教材。课程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引言、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组织战略三个章节),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应用、数据通讯三个章节),第三部分对信息系统在企业内、外

分销渠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分销渠道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差不多信息 课程代码:060642 课程名称:分销渠道治理 英文名称:Marketing Channel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5 学分:2.5 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三年级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治理学 二、课程简介 营销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转移所通过的路径,由参与产品或服务转移获得以使产品或服务便于使用或消费的所有组织构成。关于营销渠道的治理,是企业营销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地将产品打入市场、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扩大产品销售、猎取可连续的竞争优势。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随着猎取可连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中间商的权力日益强大和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营销渠道治理在企业营销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它越来越被看成是企业猎取竞争优势的一个战略要素。 The term marketing channel is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sales channel” or “distribution channel”, i.e. any individual o r company used in making the subject company’s products and/or services available to its customers. More specifically, a marketing channel would be an organized network of agencies and institutions which in combination perform all the functions required to link producers with end customers to accomplish the marketing task. The marketing channe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concerns if the company can transfer its products to end consumers successfully, satisfy the demands of target market, enlarge the sales and obtain 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on advantages. In today’s market environments, obtaining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s is getting more difficult, the middlemen is more powerful, so the role of marketing channel manage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management of marketing, and is

《卫生法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卫生法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卫生法学 英文名称:Science of health law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临床专业、预防专业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卫生法学Science of health law是以卫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属于应用法学,主要研究卫生法的产生、发展规律、卫生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及卫生法律制度、卫生法与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具体包括卫生法学基础理论、我国现行的主要卫生法律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卫生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卫生法制观念和卫生法律意识,增强遵守和捍卫卫生法制的自觉性,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保护人体健康,推动医学科学进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理论知识 (一)模块一:卫生法基本理论,8学时 单元一:卫生法概述 掌握:卫生法概念和基本原则、卫生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卫生法溯及力 熟悉:卫生法的调整对象、卫生法的特征、卫生法的渊源、卫生法时间效力单元二:卫生行政救济 掌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的参加人;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行政诉讼的决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的判决 熟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复议的和解和调解;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概念;复议与诉讼的程序;复议与诉讼的衔接关系;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 (二)模块二:医事管理法律制度,16学时 单元一:医师执业管理法律制度 掌握:医师的概念,医师的注册,医师的执业规则 熟悉:医师考试的条件,医师的法律责任,医师考核和培训

2017版《刑法学》教学大纲

《刑法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刑法学》课程是按照本科专业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主要讲授刑法绪论、犯罪总论、刑罚总论、罪刑各论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刑法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刑法主要条文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形塑一定的认知方法,具备一定的法理分析能力和法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刑法学》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色。 《刑法学》教学大纲是本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由刘玉江执笔,经征求×××意见,×××审阅后,于××××年××月××日由×××学术委员会审定。 二、知识准备 本课程学习应当预先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方法认知、价值选择等基本技能、理念。 三、理论教学 第一章刑法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的概念、性质、任务、体系,理解刑法的分类、基本原则,掌握刑法的适用范围,熟练掌握刑法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刑法的概念,刑法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的空间效力。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刑法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的空间效力。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刑法的解释方法,罪刑法定原则。

第一节刑法概说 一、刑法的概念和分类 二、刑法的性质和任务 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节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我国刑法对地域的效力 (二)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 (三)外国刑事判决的效力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二章犯罪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犯罪的概念,理解犯罪的分类、罪名与罪状,掌握犯罪的特征,熟练掌握犯罪的身份犯与非身份犯、亲告罪与非亲告犯分类。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犯罪的特征,犯罪的分类,罪名。 教学重点:本章教学重点是犯罪的特征,犯罪的法定分类,罪名。 学习难点:本章学习难点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特征,亲告罪与非亲告犯分类的依据,司法罪名。 第一节犯罪的特征 一、社会危害性 二、刑事违法性 三、刑罚当罚性 第二节犯罪的分类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从技术的角度讲,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它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课程不侧重于讲解技术本身,重点在于讲清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管理的革新与信息技术改造的关系、管理的需求与信息系统实现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 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 .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大纲

市场营销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Marketing Management 先修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管理 适用类型、层次、专业:本科、全日制、函授、夜大、经济管理、贸易类各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市场营销管理》是一门研究企业营销基本规律的学科,是经济管理、贸易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理解营销基本概念,掌握营销管理的一般方法,具有营销环境分析、营销组合分析、营销调研、市场细分以及SWOT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企业营销策划、参与营销管理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市场营销理论及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市场营销管理基本理论;营销环境与顾客购买行为研究;市场营销组合以及目标市场定位研究;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研究方法,熟悉顾客价值、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基本理论。 2、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的内涵及其测度、顾客赢利率分析的基本方法、营销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营销调研的方法等。 3、基本掌握营销环境的基本内容、市场细分方法。 4、具有市场营销策划的初步能力,能用细分方法确定目标市场和进行产品服务和定位。 三、主要内容: 第1章绪论 1.1 引言 1.2 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 1.3 市场营销学的性质 1.4 市场营销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1.5市场营销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1.6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方法 1.7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1.8 市场营销观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法理和 宪法部分) 一、课程名称:法学通论 二、课程编号:04204030 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无 六、适用专业:非法学专业全日制本科 七、课程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 (二)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 (三)使学生了解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四)使学生树立国家主权、主权在民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八、说明: 《法学通论》是一门集传授法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具有我校特色的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一)《法学通论》课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门法律知识课程,也是一门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课程。 《法学通论》课程的前身是《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是普通高等学校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知识,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以传授法律知识为手段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门指导学生学法、用法、守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实践课和思想教育课。而《法学通论》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充实深化,注重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讲授法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宪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以及国际法的基本理论等内容,成为一门系统传授法学知识的公共必修课。 (二)《法学通论》课程以我校的优势学科法学为依托,突出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作为全国重要的财经政法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与改革发展中,“经、法、管”学科优势显著,“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也逐步形成。为了在与时俱进中进一步凝练和深化这一人才培养的特色,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财经政法强强联合的优势,真正把学科融通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它要求我们在整合全校学科与师资力量的前提下,全面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为新时期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提供更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硬件”支撑。因此,《法学通论》课程应运而生,它充分依托我校的优势学科法学,整合了本学科领域内的优秀专家学者编写了一流的教材,整合了本学科的优秀主讲教师走上本科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努力为培养“通才”服务,充分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本大纲共十一章,大致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法学基本理论,包括法的本质特征,法的起源发展,法的作用,法的运行,法律关系,法与民主人权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的理论;二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部门法,宪法包括宪法基本理论及我国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刑法包括我国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犯罪,刑罚以及刑法分则的基本内容;民商法包括我国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民事权利以及包括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人身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海商法等重要单行法规;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制度、管辖、证据、诉讼参加人、程序等;经济法包括经济法的基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建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0/8 授课时间:二(3,4)、双周四(3,4)/1-16周授课地点:6D402 任课教师姓名:董敬然职称:工程师 所属院(系):机械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dash2012@https://www.doczj.com/doc/0d9799616.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间,一对一,或与同学协商时间地点集中答疑; 2.针对作业中的问题,集中讲解。 二、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测试、系统实施等的理论,同时也针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学生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此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和特点;掌握系统分析的调查方法、资料分类与整理方法、业务流程的总结方法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的编制方法、业务逻辑表达方法;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信息流程图设计和处理流程图设计;掌握至少一种开发平台的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并对其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了解规范化的测试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了解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了解微软项目开发框架MSF的应用;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了解至少一个主流技术的开发案例的所有细节和其运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能将客户的需求与当前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能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业务调查,也能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并根据需求设计出新的数据流程图;能根据当前技术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业务组件设计、数据库设计;能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中的技术综合应用案例,其根本要义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抽象化、理性化、过程化并转换为一系列的信息流动、处理与存储。所以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是对设计者理性程度的考验,其中包括:系统规划的技术能力考量、系统调查的切入点与重点的设置、系统分析中信息的变迁与流程的改造、系统设计中架构的扩展与优化等。而在更深层次上也应意识到设计者本身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系统的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因此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知识与信息接纳并以理性予以归化才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终极手段。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数据库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2.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5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思想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升本)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思想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进而掌握推动管理思想发展的因素、条件和动力,认清管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 2.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为学生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从事教育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高借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思想史》属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应在《教育管理》等相关课程前开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面讲述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及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通过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精要讲解,使学生对管理思想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逻辑严谨、阐述清晰、分析深刻、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主要讲授本学科的重点和要点,教材的制作力求准确、生动。 3.学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技能,善于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学习媒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将利用电视直播课堂,网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除主教材《管理思想史》外,录象教材《管理学名著提要》、IP课程《<管理思想史>复习指导》作为文字主教材的辅助教材,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拓宽教学渠道,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复习思考题和5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8.本课程课内学时及配套音像教材分配: 章节名称课内学时录像I P 备 注 绪 论 2 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4 1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 3 1 1 三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 展 3 1 1 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4 1 1 五古典组织理论 5 1 1

《土地管理学》教学大纲

《土地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土地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增强应用土地以及相关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并解决土地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土地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独立阐明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来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规律。培养学生从土地现象和实际生活中提出(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包括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土地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其内容是后续的土地以及房地产相关专业课程的良好基础。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相应的习题和课堂讨论。 五、考核方式 本课为考试课,其中考试(笔试闭卷)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土地经济学》毕宝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1 土地的基本概念 §1-2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3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 §1-4 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要求: 1.掌握:土地和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土地的双重属性、功能和基本特性以及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4学时) §2-1 人本管理原理 §2-2 系统管理原理 §2-3 动态管理原理 §2-4 管理效益原理

要求: 1.理解:土地管理四大原理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1学时) §3-1 土地管理目标的设置 §3-2 土地管理的组织设计 §3-3 土地管理职能运作 要求: 1.了解:土地管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第四章地籍管理(6学时) §4-1 地籍管理概述 §4-2 土地调查 §4-3 土地分等定级 §4-4 土地登记 §4-5 土地统计 §4-6 地籍档案管理 要求: 1.掌握:地籍和地籍管理的概念、分类、土地调查的内容、地籍调查的单元和内容;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和方法体系、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原则、方法和体系、城镇土地定级程序、定级因素选择及权重的确定、土地定级单元的划分、土地定级因素分值的计算和土地级别初步划分。 2.理解:土地登记的概念、类型和原则、内容、程序,土地变更登记的内容、程序以及国外及地区土地登记制度和土地统计的概念。 3.了解:地籍的作用、内容、原则、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果、农用地分等定级以及地籍档案管理的一般流程。 第五章土地权属管理(6学时) §5-1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5-2 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5-3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确认 §5-4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5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 §5-6 土地征用 §5-7 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 要求: 1.掌握: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出租的概念、特征、原则、出让年限、方式和程序;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及作用、法律规定、抵押合同的相关事项;土地征用的概念、特征、特点、程序、征地补偿与安置标准、征用土地与农用地转用的审批权限。 2.理解: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形式及其管理和土地权属纠纷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调处的原则和依据以及程序。 3.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产权的涵义和基本特性;我国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涵义、主体、客体和内容以及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考试性质:考试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法学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法学课程,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主要部门法律及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基础性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法学的知识的基础。 为此,要求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前,全体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课堂小组讨论,以法律案例为载体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法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进而了解并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加强学生法制观念。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法为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成绩占50% 。考试题型主要为名

《刑法学分论》课程教学大纲

《刑法学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15221 【英文译名】Specific Provisions of Criminal Law 【适用专业】法学 【学分数】2.5学分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法学核心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刑事立法的基本精神;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刑法分则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刑法分则理论探讨实际法律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刑事法治的基本观念。通过掌握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与刑事责任理论,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分则的具体规定,并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实际案件,能够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对具体案件进行定罪与判刑。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理解我国刑事立法的基本精神;理解我国刑法分则的基本内容,掌握刑法基本理论;掌握运用刑法分则理论探讨实际法律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修课程:宪法、法理学、刑法学总论 后继课程:刑事诉讼法、刑事执行法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罪刑各论概说 【课时安排】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刑法分则的体系、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理解:罪状的概念及其分类,罪名的概念及其分类,法定刑的概念及种类。 掌握:法条竞合的概念和适用原则。 【主要内容】 (一)刑法分则的体系 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刑法分则体系的特点 (二)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罪状、罪名、法定刑 (三)刑法分则的法条竞合 法条竞合的概念、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重、难点内容】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