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汇编 共五套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汇编 共五套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汇编 共五套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汇编 共五套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及试卷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山东曲阜的游玩时,导游在一处名为杏坛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旅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以法治国,中央集权”D.“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2、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请问被删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

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B.庄子的“齐物”观点

C.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D.墨子的“兼爱”思想

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在秦朝是官方思想

6、有人问程颐“寡妇贫困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新,为生民立命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7、有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

8、《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9、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0、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1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12、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D.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3、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

A.《墨梅》B.敦煌壁画《胡旋舞》C.《清明上河图》D.《天王送子图》

14、2011年11月2日至11月18日,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湖北武汉举行,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京剧艺术盛会。京剧是

A.与元杂剧有着直接关系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形成于明朝D.徽戏汉戏传人北京后吸收昆曲、秦腔融合而成

1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A.屈原B.杜甫C.辛弃疾D.李白

16、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的作品是A.《水浒传》B.《儒林外史》C.《红楼梦》D.《聊斋志异》

17、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D.《变法通议》

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19、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0、下列哪一思想内涵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相一致?

A.维新思想B.新文化运动C.三民主义思想D.三个代表

21、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C.孔子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D.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

22、五四运动后,改变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与性质,在思想界形成强大潮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B.民主科学思想C.民主自由思想D.马克思主义思想

2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主要是因为

A.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B.李、胡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C.五四运动期间对学生运动的态度D.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

24、“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这段引文最可能出自

A.魏源B.洪秀全C.康有为D.孙中山

25、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

26、毛泽东曾提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B.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C.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27、毛泽东思想形成于

A.中共建党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井冈山时期D.延安时期

2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是

A.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29、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的体系的标志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B.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形成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30、回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C.特色社会主义D.改革开放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

材料二西汉建国初期,由于经过长期的混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的境地。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

材料三……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外事四事,内兴功利”。在这样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

⑴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秦统治者以哪一学派思想立国?这一思想在秦以后是以怎样的方式为统治者服务的?(6分)

⑵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A.(理科学生做)指出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法律思想”? B.(文科学生做)董仲舒的新儒学为什么会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4分)

⑶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统治思想变化的因素有哪些?(4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质量检测答题纸2012. 11

31、(14分)

32、(12分)

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遵,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⑴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6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胡适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3分)

⑶据材料三说明,A.(理科学生做)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

B.(文科学生做)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曾“照搬苏联革命的经验”,实践遭挫折后,中共进行了怎样有益的探索?(3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2分)

高二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5 DACAA 6-10 CDADC 11-15 CDADB

16-20 BACCB 21-25 ADADB26-30BCCD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计40分)

31、(14分)

⑴法家;(4分)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2分)

⑵A思想:西汉统治者采取了“清静无为”(道家)的思想。(4分)

B董仲舒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4分)

⑶因素:社会发展的形势;维护统治的需要。(4分)

32、(12分)

⑴A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4分)

B特点:尊重自然,强调实用技术,重视与农业相关学术等。(4分)

⑵中国的几大发明使得欧洲实现了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4分)(如分别回答几大发明具体影响同样给分)

⑶不正确。(1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制约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又因为西方的侵略,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3分)

33、(14分)

(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变。(3分)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3分)

(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3分)

(3)A观点:批判吸收。(3分)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3分)

(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2分)

高二历史期中测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部分(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体育图标。这些图标是以我国古代的一种书法字体

为基本形式而设计的。这种笔画园匀、赋予图案美的书法字体应该是

A、篆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2、2007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于2007年2月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中国

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D、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损益,到明清时期已经与他原来的学说形成了巨大的差别。然而,孔子的地位却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这是因为明清时期

A、文人需要孔子作为精神领袖

B、统治者需要孔子学说作为统治工具

C、儒家学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D、社会需要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4、右图是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其书体被认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你知道这种书体是什

么吗?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5、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

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

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文中提到的技术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磁石 D.火药

7、汉字的各种字体中,实用性最强和最差的字体分别是

A.楷书、草书 B.楷书、行书 C.行书、草书 D.草书、行书

8、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10、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后者的诗作则充

满沉郁、朴实

而深刻的情感。这主要是因为

诗仙诗圣

A、

B、

C、

D、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

11.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

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 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12、“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外儒内法

1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

14、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汉书·艺文志》记载:“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有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16、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17、右图是2008年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设立

的标志“华夏苍穹”,雕塑最上部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仪器——司

南。下列对司南以及实用指南针的解释正确的有①司南最早发明于

商代②司南是利用人造磁石制成的③司南为以后中国发明实用指南

针奠定了基础④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的时代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较为突出。从徐渭和郑板桥的

绘画和诗句中,我们发现文人画的特点是

A.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 B.吸取印度、波斯风格,色彩瑰丽

C.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 D.宫廷画派,富有生活气息

19、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20、李贽在《藏书》中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该材料表明李贽的基本观点是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主张经世致用

C.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D.主张农工商皆本

21、右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

的有①它是中国汉字②它是中国书法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④

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

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是2007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

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①团结友爱②崇尚道德③和睦相处④和平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2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25、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

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主观题部分(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同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他与汉武帝一起作为西汉鼎盛时代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田昌五、安作樟主编《秦汉史》材料三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

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 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董仲舒的观点。(6分)

(2)材料二、三分别提出对董仲舒的不同评价标准,你比较同意上述哪一种看法?为什么?(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

图以“虎”、

“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三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A 、B 、C 、D 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4分)

行书

D C B A 金文

甲骨文

印刷体

(2)汉字书法的艺术特征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7分)

(3)据材料二,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3分)

(4)据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材料一 :

材料二 : 仲舒复对曰 :" ……春秋大一统者 , 天地之常经 , 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 人异论 , 百家殊方 , 指意不同 ,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 法制数变 , 下不知所守。臣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 皆绝其道 ,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 然后统纪可一 , 而法度可明 , 民知所从矣。 " 对既毕 , 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 至论天下之理 , 则要妙精微 , 各有攸当 ; 亘古亘今 , 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 而其所行所言 ,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一一 ( 南宋 ) 朱熹《行宫使殿奏礼》

材料四 : 前三代 , 吾无论矣 ; 后三代 , 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 , 而独元是非者 , 岂其人无是非哉 ?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 固未尝有是非耳。

一一李贄《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1) 材料一所示人物的历史地位如何?(3 分 )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 分 ) 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 (4 分 )

(3) 据材料三、四 , 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 观点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

(4) 结合以上材料 , 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5 分 )

【参考答案】

1—5、ACBDD 6-10、AADBB 11-15、CCCAA 16-20、CDCDC 21-25、BDBDA

26、(1)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令才能统一;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6分)(2)材料二: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需要进一步从思想和意识形态强化大一统,董仲舒的思想顺应了这一要求,为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提供了思想基础,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8分)或:材料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抑制了思想的发展与进步;他所倡导的学说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唯心主义的局限,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以同样得分。

27、(1)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4分)

(2)以汉字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书写为形式;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3分)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轼、启功等。(4分)

(3)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3分)

(4)象征:繁荣与收获;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的喜悦。(2分)

画种:民间风俗画。(2分)

28、(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 儒家学派创始人。 (3 分 )

(2) 主张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2 分 )

孔子的主张不适应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 分 ) 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分 )

(3) 朱熹坚持儒家学说 , 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 ; 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 , 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动摇。 (4 分 ),

(4) 西汉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此后到南宋不断丰富完善。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 , 作用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3分)自明朝以后 , 逐渐僵化保守 ,(1 分 )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 阻碍了社会进步。 (1 分 )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2.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在其它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填入答题卡中)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思想核心是

A. “仁”

B. “仁政”

C.“理学”

D.“心学”

2、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3、我国秦汉时期的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的统一

C.儒学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D.使民主思想得到自由的发展

5、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符的是

A.心即理也

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C.人伦者,天理也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6、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7、提出“无下为主,君为客”命题的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8、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9、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起了巨大作用的是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10、电影《英雄》中,无名(刺客)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通)。秦王说:同意以后要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令全国使用的标准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宋体

11、京剧出现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清代

12、下列关于中国绘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B.秦汉是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成熟的时期C.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D.唐代王维被后世奉为人文画鼻祖

13、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大家是指

A.李斯

B.王羲之

C.欧阳询

D.赵孟頫

14、《红楼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

A.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描述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

C.鞭鞑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D.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A 婉约派

B 豪放派

C 田园派

D 花间派

16、“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林则徐《四洲志》

17、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是

A.康有为

B.郑观应

C.梁启超

D.谭嗣同

18、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暴力革命

19、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旧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 国民党一大

20、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内在一致性是

A.清除清朝残余势力

B.开展文学革命

C.坚持反封建

D.反对尊孔复古

21、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力图改变军阀黑暗统治

B.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西方启蒙思想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D.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2、新文化运动后期,曾经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不包括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23、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4、新、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

A、是否反对民族压迫

B、是否反对封建统治

C、是否反对军阀统治

D、是否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25、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A.走俄国人的路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26、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六大 D.中共七大27、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28、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为了抗震救灾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模范代表,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

A、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B、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9、下列社会思潮在近代中国成为主流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共和②维新变法③马克思主义④民主、科学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共同点有:①包含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②实事求是③与时俱进④在批判“左”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26、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作答。(10分)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善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君权神授”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请回答:上面的文段中共有7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并改正得2分,仅指出错误没改正不得分,列出5处就可以)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二“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现代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但是他也指出:“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

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似的现代科学.

——李约瑟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

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

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上以此求,下以此应,将一生有用之精神,尽销磨于八股五言之中……

——郑观应材料五:“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贾借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清世宗(雍正)实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变化的情况。(6分)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的发明传播到欧洲后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作用?(6分)

(3)依据材料四、五与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历史原因?(8分)

28、(20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专题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 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统治者漠视) 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统治者漠视) 重创:秦朝,焚书坑儒。(遭到打击) 正统: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融合: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高潮:宋明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继承: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出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二、专题知识详解 1.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

页 1 第乐、非命、节葬、节用。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认识论“三表法”和逻辑 学“察类明故”牺牲精神。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2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 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②社会基础: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士”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的形成;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3)百家争鸣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十院校《中国古代史》 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是我国学术文化《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年中国古2019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启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示。页知识链接最后两句)(或见人民版教材7P9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 )原因(了解):(1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天人感应”,阳家等学说,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等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儒学神学化、宗教化。(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思想主张:天人感应,实行仁政;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表现:(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断××局面;⑤ 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4)影响:(页 2 第 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③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大一统;利减少暴政。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兴起的原因(了解)P13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科目:历史级别:高二级任课教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教科书必修一: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内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内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说课讲解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 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 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 “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 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 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

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 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P64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附: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原因: ①吸收护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本人对民主革命不懈地追求;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的新形式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P68 (1)发展历程:

(2)科学定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P74 (1)形成过程:

(2)主要内容(了解):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改革目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和平外交和对外开放 ⑥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 ⑧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 民军队; ⑨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伟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引自《中共党章》等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孔子 "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 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 仁政、重民;性善说; 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荀子 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 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1)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 考点突破: 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 法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整理得太好 了(精华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笔记(精华版)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视 (4)思想文化上: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私学)出现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各派主张各不相同,而在不同之中又有其相同之处。儒、墨、法诸家,侧重于政治道德;道家侧重于对宇宙本体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理想的人生道路,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同精神。 3、“百家争鸣”意义 (1)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思想家的思想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三、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 1、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2)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3)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法家 (1)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2)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3)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4)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3、墨家 (1)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2)影响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 10 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图 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陈独秀《新青年》 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孔子改制考》 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 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 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 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 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 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 .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1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啊,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 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 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 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文化发展、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火药—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 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看书本识别各种字体),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1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等。 (2)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衡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 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 仙碎林宝红应岐

2015年1月6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民为主”。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④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知识讲解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一、春秋 (一)孔子(儒)--创立 1.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3.影响: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成为时代主流 (二)老子(道)《道德经》 1.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精华)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2.影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为其提供物质条件 政治:周王室衰危,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期新统治者没有绝对权威 (二)孟子和荀子(儒)===发展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 ②影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教育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先,礼法并施 ②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墨) 1.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2.影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②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 (四)道家 1、庄子 ①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韩非子》 1.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③变法革新 2.影响:①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②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孙子兵法》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北京文综)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 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 (广东历史)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3. (海南文综) 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 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 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4. ( 2008 广东单科, 20) 15 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 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 5.( 2008 广东文基, 30)下列有关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6. ( 2008 山东,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 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 是() A. B. C. D. 健康和聪明 7. ( 2008 海南单科,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 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B. C. D. 8.(2008 海南单科, 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 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 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9. ( 2007 宁夏, 2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