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5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5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5
第一单元测量教案-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5

课时计划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2)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5课时:笔算除法(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商的位置。 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复习: 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4)948 4)348 二、新授: 1、出示例4: (1)学校礼堂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问:怎样列式? 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 19比28大,28除19个十,商几个十?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商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把28看作30来试商,商6应写在个位上,第一次商后余29比28小,说明商6小了,怎么办? 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197÷28=7 (3) 6 28)197 168

29 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不合适,小了,改商7. 7 28)197 196 3 练一练: 805÷23 826÷59 1487÷47 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 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 9588÷28 独立完成订正 4总结 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十四第7、8题 2、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 60÷15 175÷25 288÷24 234÷26 384÷16 775÷25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79 11、12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教学设计导学案 王翠萍 教学内容: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教材第8页的例5及“做一做”,第9页练习二的第1、第3题及第10页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知道1千米=1000米的基础上,学会根据 米与千米之间的这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加深 对千米的认识,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常见物体的运行速度,提高学生运用 和千米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 教学重点: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8页,用红笔勾画出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4、第5题的多媒体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会填:

1米=()分米5米=()分米10厘米=()分米 60厘米=()分米100毫米=()厘米7米=()厘米=()毫米 通过观察,我发现都有关()单位换算的题。 2、选钥匙开锁。 第一道门: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小结: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例5。 3千米=()米5000米=()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

三年级上册米和千米的换算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

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米和千米的换算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根据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提高学生运用米和千米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与“千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5分钟) 谈话:小灰灰想要看羊村举行的全羊运动会,可是路上有好几道关卡,小灰灰过不去伤心极了。同学们,能帮帮小灰灰吗?(出示练习题)好,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灰灰过关卡吧。 1.把信送到对应的信箱。1千米 50毫米 60分米 1米 100厘米 1000米 5厘米 6米 2.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小火车开来了,答对火车厢上的题,开动小火车送我们去羊村。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判断。 1米=( )分米 100毫米=( )厘米 30分米=( )米 10厘米=( )分米 7米=( )厘米 1000米=( )千米 3.小火车载着小灰灰很快到了羊村,可羊村的大门紧锁,门上挂着一个牌子“做对下面的题才能进羊村”。让我们看看是什么题吧!(出示: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二.目标导航(1-2分钟) 展示教学目标,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三、自主学习(10分钟)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5: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1)让学生结合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学生独立探究思考,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OOO+1000+1000=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5000米=( )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2.归纳算法。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1)小组讨论。(2)班内汇报、交流: 生1:把“千米”化成“米”,想: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即“几“千米”。 生2:把“米”化成“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即几“千米”。 小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 。 3.同学们太聪明了,小灰灰对你们充满了希望,再解出最后一题,小灰灰就可以看到精彩的全羊运动会了。赶快行动起来吧!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末尾添上3个0 末尾去掉3个0 千米 米

第一单元测试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时时间:年月日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课题:第一单元测试卷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亿以内数的读写。 2.过程与方法:经历亿以内数的读写过程,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数、写数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 学生的数感。 法制教育:十九大精神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法 德育教育:爱护书本,保持书本干净整洁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根据不同的要求写数。 三、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 四、教学准备:教案、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从个位起,第七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2、6006006最高位是()位,右边的“6”表示6个(),中 间的“6”表示6个(),左边的“6”表示6个()。 3、三个千万,三个十万,三个千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约是()万。 4、比99999多1的数是(),比1000少1的数是()。 5、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组成一个最大的六位数是()。 11、最高位是十亿位的数是()位数,七位数的最高位是()位。 12、最大的五位数是加上1是(),最小的九位数减去1是()。 14、6□988≈6万,□里最大能填();23□5000000≈24亿,□里最小能填()。

3、在5和6中间添( )个0,这个数才能成为五亿零六。 15、用8、5、0、0、9、2组成的六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16、有一个数,它的千万位和千位上的数字都是9,其余各位上的数字都是0。 ①这个数写作()。 ②这个数读作()。 ③这个数是()位数,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 ④把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17、将两个数分别四舍五入到万位,都近似等于5万,而且这两个数相差5,其中一个大于5万,一个小于5万,这两个数是()和()。 18、省略426900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看()位,千位上是(),比()大,向()位进一,舍去万位后面的尾数,写上一个万字,约是()万。 二、判断。(每题1分,共4分) 1、94200这个数字中的9所站的数位是万。() 2、四万零三百写作40000300。() 3、整数的计划单位只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4、100000-1 < 99999+1。() 三、比较大小(每题2分,12分) 72108 ○ 1357900 617000 ○ 62万10110 ○ 9999 4762504 ○ 4762513 四千万○九百九十万 89001○89101 四、读出下面各数。(每题2分,8分) 708500 读作: 70000508 读作: 100090009 读作: 5060032 读作: 五、写出下面各数。(每题2分,共8分) 五十六万零五十六写作: 七亿七千零一万零八百写作: 四百七十八万九千零六写作: 一亿零二万零三写作: 六、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6分) 1、个、十、百、千、万……是()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以及练习6的第3、4、8-11题。 教学目标: 1.在知道1千米=1000米的基础上,使学生会根据米与千米直接的这种关系进行简易的换算。 2.使学生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的基础上,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常见的物体的运动速度,提高学生运用千米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学具: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口答下例各题。 (1)1米=()分米(2)5米=( )分米 (3)10厘米=( )分米(4)60厘米=( )分米 (5)100毫米=()厘米 (6)7米=()厘米=()毫米 2.提出问题。 观察这一组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

题) 小结:同学们做的非常好,大家都能区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进行正确的换算。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那么根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你能正确换算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5。 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出示例5。 ①全班同学一齐动笔写在书上。 ②指名同学说出解答思路。 (2)出示教材27页上面的“做一做” 指名学生说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集体完成教材28页第4题。 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全班交流填写思路。 2.教学例6。 师:估一估,从你家道学校大约要多远。在小组例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1: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我走了600步,大约300米。

生2:我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 ······ 只要学生叙述合理就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 师:估计一下,从你家到附近的商店大约有多远。跟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样估计的。 学生在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是否合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 9千米=()米3千米-1千米=()千米 7千米+8千米=()千米5000米=()千米 5千米+4000米=()千米6千米=()千米 720米+ 300米= ()千米()米 总结: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第一单元测量 备课日期:2013年9月5日 授课日期:2013年9月10日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毫米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学生尺、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布置作业: 同步训练P ,练习册P ,练习的第题 课后反思: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学设计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学习难点: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学习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点击鼠标出示: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正确就发出火车鸣叫的声音“呜——”)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米6千米=()米(任选1题试做)(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三、展示交流点拨归纳 (1)出示:5000米=()千米4000米=()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新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 观察与测量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教学设计 1、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 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 实验习惯, 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直尺、卷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吗? 二、学习使用刻度尺 1. 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认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图文结合认识直尺、三角尺、软尺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 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1)单位:厘米(cm ) (2)零刻度线 (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1mm (4)最大量程:15cm 3. 测量长度的方法。 (1)选对: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对:刻度尺要放正,尺面沿着所测物体放置,薄的刻度

尺只需尺面贴着被测物体,而较厚的刻度尺就应让尺面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且使刻度线一边紧靠被测物体。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使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3)看对: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4)读对: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 (5)记对: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表格里。 四、用身体的“尺子”估测长度 1. 一拃(zhǎ):张开手掌,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通常叫做一拃。 2. 一步:步,就是我们走路时迈步的步。从后脚尖到前脚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步。也叫做“自然步”。 3. 一庹(tuǒ):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4. 估测课桌和教室的长度。 五、拓展提高 1. 应用与拓展: 了解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激光测距仪、轮式测距仪 2. 误差: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一般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使用规则,或读、记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之间单位换算

公顷和平方千米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之间的进率是(),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 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大单位化小单位()进率; 小单位化大单位()进率。 2.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常用()作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用()作单位。 3.公顷和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4.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5. 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6.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做单位。 7.我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的面积大约是44()。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8()。我们校园的面积大约是2()。江苏省的面积大约是10.26() 9.在○里填上“>”“<”“=”。 (1) 5公顷○ 1平方千米(2) 401公顷○ 400平方千米 (3) 6公顷○ 600平方米(4) 2平方千米○ 2000公顷

10.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公顷 1公顷=()平方米 16公顷=()平方米 1000公顷=()平方千米 80平方千米=()公顷 4公顷=40000()300平方千米=()公顷680公顷=()平方千米0.8平方千米=()公顷4平方千米=()平方米7900平方米=()公顷8公顷=()平方米5.32公顷=( )平方米3200平方千米=()公顷900平方千米=( )公顷56000平方米=()公顷6公顷=()平方米58平方米=()公顷6.91公顷=()平方千米 3.88公顷=()平方千米40.23平方千米=()公顷 5.74平方千米=()公顷480000平方千米=()公顷960平方千米=()公顷6.902公顷=()平方米48.48公顷=()平方千米5900平方千米=()公顷 5.98平方米=()公顷68平方千米=()公顷58.67平方米=()公顷78公顷=( )平方米900平方千米=()公顷1.78公顷=( )平方米89.7平方千米=()公顷40平方千米=()公顷66.8平方米=()公顷5公顷=()平方米678平方米=()公顷54.31平方千米=()公顷33公顷=()平方米77.89平方千米=()公顷45公顷=()平方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趣味填空。(每空1分,共17分) 1.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5,此时是()时()分。 2.1时25分=()分,230秒=()分()秒 3.时针从4走到5,走了()时;分针从4走到5,走了()分;秒针从4走到5,走了()秒。 4.当钟面上3根指针都重合时是()时。 5.体育老师对4名同学进行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小红9秒,小丽11秒,小明10秒,小兴8秒。()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6.(2015年湖北黄冈红安县期末校级) 14:20是下午()时()分。东方娱乐中心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小时()分。 7.现在是7时55分,再过5分是()。 8.一节课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二、写出钟面上的时间。(6分) ()()() ()()()

三、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6分) 1.一节课是40()。 2.小红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2()。 3.妈妈每天工作8()。 4.做一次深呼吸大约需要8()。 5.读一首古诗大约用1()。 6.连续拍手5次大约需要5()。 四、判断对错我最行。(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X”)(10分) 1.钟面上最短的针是秒针。() 2.5分=500秒。() 3.读一篇30字的笑话需要1小时。() 4.进行100米赛跑时,一般用“时”作单位。() 5.分针从2走到3经过了5分钟。() 五、连一连。(8分) 六、我会填“<”“>”“=”。(16分) 2分70秒 240秒4分 9秒9分 5时300分 300秒6分 3分5秒180秒

210分4时1时23分60分 七、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0分) 1.分针从1走到12,经过了()分钟。 A.12 B.60 C.55 2.秒针走半圈经过的时间是() A.5秒半 B.30秒 C.60秒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 A.6 B.5 C.30 4.第一节课在8时10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钟 C.40分钟 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个零件,小王用了6小时,小李用了8小时。两人相比,() A.一样快 B.小王快 C.小李快 八、解决问题。(共27分) 1.小丽每天早晨7:10从家出发,她在路上用了38分钟。她什么时候才能到校?(6分) 2.实验小学早上7:50上课,中午11:20放学,下午2:00上课,到下午4:20放学。(7分)

三年级数学《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三年级数学《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xx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 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量》教学计划 三年级第一单元《测量》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

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的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等等。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

第一单元 测量 (全单元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测量 (全单元教案)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汇报自己的身高,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千米和米)》教案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千米和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没有的可用投影、挂图、挂板、卡片代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沟通旧知 1.出示: 指名摘花瓣,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点击鼠标出示: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2.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正确就发出火车鸣叫的声音“呜——”)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米6千米=()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方法: (4)初步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整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设计 第1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1、例2、例3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第2题。 内容简析 例1借助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这一情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源,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例2先借助厘米尺感知1厘米有多长,再通过比画、比较等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1厘米长度的认识,同时认识表示厘米的字母符号“cm”。借助估计图钉长大约是1厘米和量一量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两个活动,使用多种直观物体帮助学生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1厘米的表象。 例3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生用厘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1.运用设疑引入法创设认知冲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巩固练习法等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交流归纳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讨论总结法。承前启后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相声导入: 课件播放郭德纲与于谦表演的《卖布头》片段。 出示几句关键台词: 郭:真正烟薰皂,烟煤搀煤灰,……什么汽车马车飞机那迫击炮那机关枪都追不上它,怎么回子事? 于:怎么回事啊? 郭:刮跑啦。 于:那不废话嘛!可不刮跑了嘛! 郭:那位先生说,卖布头儿的,多少钱一尺?站稳脚儿,庹一庹尺寸,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 于:诶,连我一块儿卖啊! 教师问:听了相声,笑一笑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郭德纲说的“庹一庹、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是什么意思? 学生叽叽喳喳地回答。 教师:很不错!一庹就是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指尖之间的距离。古时人们用庹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一庹五尺长,两庹这么一丈,三庹一丈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人用庹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品析:运用相声片段引入,情景有趣,引导学生在笑声中思考,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很自然地由“庹”的认识进入长度单位的探究学习中,不留任何做作痕迹,感悟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情景)大头儿子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小头爸爸帮忙重做一个,他身边没有任何工具,只好用手指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他回家要求爸爸做5拃长的小栏杆。师:你们觉得,大头儿子的做法可行吗?你想到用身边的小物体来量物体的长度吗?【品析:通过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和情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大头儿子所遇到的问题情景中,思考“拃”的含义、用“拃”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 儿歌导入: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千米米分米厘米 毫米

29米=( )分米 4米=( )分米 21米=( )厘米1700毫米=( )分米23千米=( )米2400毫米=( )分米400毫米=( )分米29分米=( )毫米250分米=( )米600毫米=( )分米140毫米=( )厘米17米=( )厘米 4千米=( )米 12厘米=( )毫米23米=( )分米 1千米=( )米 16米=( )厘米18米=( )厘米 25厘米=( )毫米 250厘米=( )分米 27分米=( )毫米 22厘米=( )毫米 140毫米=( )厘米 30厘米=( )分米 120毫米=( )厘米 20分米=( )厘米 27米=( )厘米 70分米=( )米 4米=( )厘米 60厘米=( )分米 270厘米=( )分米 100厘米=( )分米 210厘米=( )分米 200厘米=( )分米 14千米=( )米 300厘米=( )米 5厘米=( )毫米 6分米=( )毫米 19厘米=( )毫米 9千米=( )米 30厘米=( )毫米 15分米=( )毫米 3分米=( )厘米 24米=( )厘米 90分米=( )米 2600厘米=( )米 26米=( )厘米 2600毫米=( )分米 200分米=( )米 100厘米=( )米 140分米=( )米

50厘米=( )分米18000米=( )千米9米=( )厘米 17千米=( )米2400厘米=( )米6分米=( )毫米2300厘米=( )米200分米=( )米2米=( )分米 10米=( )分米 6分米=( )毫米110分米=( )米2500厘米=( )米2分米=( )厘米15000米=( )千米10分米=( )米 19米=( )厘米20分米=( )米 2300厘米=( )米 16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110毫米=( )厘米 10厘米=( )分米 220分米=( )米 22米=( )分米 230厘米=( )分米 27分米=( )毫米 1600厘米=( )米 21000米=( )千米 14千米=( )米 25厘米=( )毫米 8分米=( )厘米 50厘米=( )分米 140毫米=( )厘米 7千米=( )米 19分米=( )厘米 24000米=( )千米 2400厘米=( )米 11米=( )厘米 13分米=( )毫米 2500毫米=( )分米 120厘米=( )分米 26000米=( )千米 300分米=( )米 24分米=( )厘米 24米=( )厘米 300毫米=( )分米 10千米=( )米 240分米=( )米 19米=( )分米

新冀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 第一单元 观察与测量 全章教案(教学设计)

第1课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 直尺、卷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吗? 二、学习使用刻度尺 1. 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认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图文结合认识直尺、三角尺、软尺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 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1)单位: 厘米(cm ) (2)零刻度线 (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1mm (4)最大量程: 15cm 3. 测量长度的方法。 (1)选对: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对: 刻度尺要放正,尺面沿着所测物体放置,薄的刻度尺只需尺面贴着被测物体,而较厚的刻度尺就应让尺面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且使刻度线一边紧靠被测物体。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使

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3)看对: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4)读对: 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 (5)记对: 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 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表格里。 四、用身体的“尺子”估测长度 1. 一拃(zhǎ): 张开手掌,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通常叫做一拃。 2. 一步: 步,就是我们走路时迈步的步。从后脚尖到前脚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步。也叫做“自然步”。 3. 一庹(tuǒ): 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 4.估测课桌和教室的长度。 五、拓展提高 1. 应用与拓展: 了解现代测量长度的工具: 激光测距仪、轮式测距仪 2. 误差: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一般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使用规则,或读、记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