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学 公式汇编(完整版)-裴永磊

大学物理学 公式汇编(完整版)-裴永磊

大学物理学 公式汇编(完整版)-裴永磊
大学物理学 公式汇编(完整版)-裴永磊

更多资料请访问:

- 1 -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

运动定律

1.1平均速度 v =

t

△△r

1.2 瞬时速度 v=lim

△t →△t

△r =dt

dr 1. 3速度v=dt

ds =

=

→→lim

lim

△t 0

△t △t

△r

1.6 平均加速度a =△t

△v

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t →△t

△v =

dt

dv

1.8瞬时加速度a=dt

dv =

2

2

dt

r d

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 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 1.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

2

1at 2

1.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

-v 02

=2a(x-x 0) 1.15自由落体运动 1.16竖直上抛运动

?????===gy v at y gt

v 22122 ???????-=-=-=gy

v v gt t v y gt v v 2212

02

2

00

1.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

v v y

x sin cos 00

1.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

?

?

?-?=?=2

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

1.19射程 X=

g

a

v 2sin 2

1.20射高Y=

g

a v 22sin 2

1.21飞行时间y=xtga —

g

gx 2

1.22轨迹方程y=xtga —

a

v gx

2

20

2cos 2

1.23向心加速度 a=

R

v

2

1.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

2n t a a +

1.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a n =

R

v

2

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dt

dv

1.28 ωΦ

R dt

d R

dt ds v ===

1.29角速度 dt

φωd =

1.30角加速度 22

dt

dt

d d φωα==

1.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

a n =2

2

2

)(ωωR R

R R

v

==

a t =

αωR dt

d R

dt

dv ==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获得的加速

度a 的大小与外力F 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m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1.37 F=ma

牛顿第三定律:若物体A 以力F 1作用与物体B ,则同时物体B 必以力F 2作用与物体A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沿同一直线。

更多资料请访问:

- 2 -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任何两质点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其大小与两质点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点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沿两质点的连线 1.39 F=G

2

21r

m m G 为万有引力称量=6.67×

10-11

N ?m 2

/kg 2

1.40 重力 P=mg (g 重力加速度) 1.41 重力 P=G

2

r

Mm

1.42有上两式重力加速度g=G

2

r

M (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与

物体本身的质量无关,而紧随它到地心的距离而变) 1.43胡克定律 F=—kx (k 是比例常数,称为弹簧的劲度

系数) 1.44 最大静摩擦力 f 最大=μ0N (μ0静摩擦系数) 1.45滑动摩擦系数 f=μN (μ滑动摩擦系数略小于μ0)

第二章 守恒定律

2.1动量P=mv 2.2牛顿第二定律F=

dt

dP dt

mv d =)(

2.3 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 Fdt=mdv=d(mv) F=ma=m dt

dv

2.4

?

2

1

t t Fdt =?2

1

)(v v mv d =mv 2-mv 1

2.5 冲量 I=

?

2

1

t t Fdt

2.6 动量定理 I=P 2-P 1 2.7 平均冲力F 与冲量 I=

?

2

1

t t Fdt =F (t 2-t 1)

2.9 平均冲力F =1

2t t I -=

1

22

1

t t Fdt

t t -?

1

21

2t t mv mv --

2.1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F 1+F 2)△t=(m 1v 1+m 2v 2)—(m 1v 10+m 2v 20)

左面为系统所受的外力的总动量,第一项为系统的末动量,二为初动量

2.13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

n i n

i i i

n i i

i i v

m v

m t F 1

1

1

作用在系统上的外力的总冲量等于系统总动量的增

2.14质点系的动量守恒定律(系统不受外力或外力矢量和为零)

∑=n

i i

i v m 1

=∑=n

i i i v

m 1

=常矢量

2.16 mvR R p L =?=圆周运动角动量 R 为半径

2.17 mvd d p L =?= 非圆周运动,d 为参考点o 到p 点的垂直距离

2.18 φsin mvr L = 同上

2.21 φsin Fr Fd M == F 对参考点的力矩 2.22 F r M ?= 力矩 2.24 dt

dL M =

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外力矩等于质点角动

量的时间变化率

2.26 ??

?

??==常矢量L dt

dL

0如果对于某一固定参考点,质点(系)所受的外力矩的矢量和为零,则此质点对于该参考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2.28 ∑

?=

i

i i r m I 2

刚体对给定转轴的转动惯量

2.29 αI M = (刚体的合外力矩)刚体在外力矩M 的作用下所获得的角加速度a 与外合力矩的大小成正比,并于转动惯量I 成反比;这就是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2.30 ??=

=

v

m

dv r

dm r

I ρ2

2

转动惯量 (dv 为相应质元

dm 的体积元,p 为体积元dv 处的密度) 2.31 ωI L = 角动量

2.32 dt

dL Ia M =

= 物体所受对某给定轴的合外力矩等

于物体对该轴的角动量的变化量 2.33 dL Mdt =冲量距

更多资料请访问:

- 3 -

2.34

000

ωωI I L L dL Mdt L

L t

t -=-==

?

?

2.35 常量==ωI L 2.36 θcos Fr W =

2.37 r F W ?=力的功等于力沿质点位移方向的分量与质点位移大小的乘积

2.38 ds F dr F dW W b L a b L a b L a ab θcos )

()

()

(?=??=?=

2.39

n

n b L a b L a W W W dr F F F dr F W +++=?++?

=??

= 2121)

()

()(合力的功等于各分力功的代数和 2.40 t

W N ??=

功率等于功比上时间

2.41 dt dW t

W N t =??=→?0

lim

2.42 v F v F t s F N t ?==??=→?θθ

cos cos lim 0

瞬时功率

等于力F 与质点瞬时速度v 的标乘积 2.43 2

02

2

12

10

mv mv

mvdv W v

v -

=

?=功等于动能的增

量 2.44 2

2

1mv E k =

物体的动能

2.45 0

k k E E W -=合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

增量(动能定理)

2.46 )(b a ab h h mg W -=重力做的功 2.47 )()(b

a

b a

ab r GMm r GMm dr F W -

--=??=万有引力

做的功

2.48 2

2

2

12

1b a b

a a

b kx kx dr F W -

=??=弹性力做的功

2.49 p p p E E E W b a ab

?-=-=保

势能定义

2.50 mgh E p =重力的势能表达式 2.51 r

GMm E p -

=万有引力势能

2.52 2

2

1kx E p =

弹性势能表达式

2.53 0

k k E E W W -=+内外质点系动能的增量等于所有

外力的功和内力的功的代数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2.54 0

k k E E W W W -=++非内保内外保守内力和不保守

内力

2.55 p p p E E E W ?-=-=0

保内系统中的保守内力的功

等于系统势能的减少量 2.56 )()(0

p k p k E E E E W W +-+=+非内外

2.57 p k E E E +=系统的动能k 和势能p 之和称为系统的机械能

2.58 0E E W W -=+非内外质点系在运动过程中,他的机

械能增量等于外力的功和非保守内力的功的总和(功能原理) 2.59

常量时,有、当非内外=+===p k E E E W W 00如

果在一个系统的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一小段时间内,外力对系统所作总功都为零,系统内部又没有非保守内力做功,则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系统的机械能不随时间改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2.60

02

02

2

121mgh mv mgh mv

+=

+重力作用下机械能

守恒的一个特例

2.61 2

02

02

2

2

12

12

121kx mv kx

mv

+

=

+

弹性力作用下的

机械能守恒

第五章 静电场

5.1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F 的大小与它们的带电量q 1、q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

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的连线。2

210

41r

q q F πε

=

更多资料请访问:

- 4 -

基元电荷:e=1.602C 1910-? ;0ε真空电容率

=8.851210-? ;

41πε

=8.99910?

5.2 r

r

q q F ?412

210

πε

=

库仑定律的适量形式 5.3场强 0

q F E =

5.4 r r

Q q F E 3

00

4πε=

=

r 为位矢 5.5 电场强度叠加原理(矢量和)

5.6电偶极子(大小相等电荷相反)场强E 3

41r

P πε

-

=

电偶极距P=ql

5.7电荷连续分布的任意带电体??=

=r

r

dq

dE E ?412

πε

均匀带点细直棒 5.8 θπελθcos 4cos 2

0l

dx

dE dE x =

=

5.9 θπελθsin 4sin 2

0l

dx

dE dE

y

=

=

5.10[]j sos a i a r

E )(cos )sin (sin 40ββπελ

-+-=

5.11无限长直棒 j r

E 02πελ

=

5.12 dS

d E E Φ=

在电场中任一点附近穿过场强方向的

单位面积的电场线数

5.13电通量θcos EdS EdS d E ==Φ 5.14 dS E d E ?=Φ

5.15 ???=

Φ

=Φs

E

E dS

E d

5.16 ??=

Φs

E dS

E 封闭曲面

高斯定理:在真空中的静电场内,通过任意封闭曲面的电

通量等于该封闭曲面所包围的电荷的电量的代数和的0

1

ε

5.17

?

∑=

?S

q dS E 0

1

ε 若连续分布在带电体上

=

?

Q

dq 0

1

ε

5.19 ) ?412

R r r r

Q E ?=(πε

均匀带点球就像电荷都集

中在球心

5.20 E=0 (r

5.21 0

2εσ

=

E 无限大均匀带点平面(场强大小与到带点平面的距离无关,垂直向外(正电荷))

5.22)11(

40

0b

a

ab r r Qq A -

=

πε

电场力所作的功

5.23 ?=?L

dl E 0 静电场力沿闭合路径所做的功为零

(静电场场强的环流恒等于零)

5.24 电势差 ?

?=-=b

a

b a ab dl E U U U

5.25 电势?

?=

无限远

a

a dl E U 注意电势零点

5.26 )(b a ab ab U U q U q A -=?= 电场力所做的功 5.27 r

r

Q U ?40πε=

带点量为Q 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的电势分布,很多电荷时代数叠加,注意为r

5.28 ∑

==

n

i i

i a r q U 1

04πε电势的叠加原理

更多资料请访问:

- 5 -

5.29 ?

=

Q

a

r

dq U

04πε 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的

电势

5.30 r

r

P

U ?43

0πε=

电偶极子电势分布,r 为位矢,P=ql

5.31 2

12

2

0)

(4x R Q

U +=

πε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Q 圆

环轴线上各点的电势分布

5.36 W=qU 一个电荷静电势能,电量与电势的乘积 5.37 E E 00

εσεσ==

或 静电场中导体表面场强

5.38 U

q C = 孤立导体的电容 5.39 U=

R

Q 04πε 孤立导体球

5.40 R C 04πε= 孤立导体的电容 5.41 2

1U U q C -=

两个极板的电容器电容 5.42 d

S U U q C 021ε=

-=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

5.43 )

ln(2120R R L U Q C πε=

=

圆柱形电容器电容R2是大

5.44 r

U

U ε=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5.45 0

U U C C r =

=

ε 相对电容率

5.46 d

S

d

C C r r εεεε=

=

=0

0 ε= 0εεr 叫这种电介质

的电容率(介电系数)(充满电解质后,电容器的电容增大为真空时电容的r ε倍。)(平行板电容器)

5.47 r

E E ε0

=

在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充满各项同性均匀电解质后,两板间的电势差和场强都

减小到板间为真空时的r ε1

5.49 E=E 0+E / 电解质内的电场 (省去几个) 5.60 2

03

3r

R

D E r εερε

=

=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点球放在相

对电容率r ε的油中,球外电场分布 5.61 2

2

2

12

12CU

QU C

Q

W =

=

=

电容器储能

第六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

6.1 dt

dq I =

电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任一横截

面的电量)

6.2 j dS dI j ?垂直

=

电流密度 (安/米2)

6.4 ?

?=

=

S

S

dS j jd I θcos 电流强度等于通过S

的电流密度的通量

6.5 dt

dq dS j S

-

=??电流的连续性方程

6.6 ??S

dS j =0 电流密度j 不与与时间无关称稳恒电

流,电场称稳恒电场。

6.7 ?

+

-

?=

dl E K ξ 电源的电动势(自负极经电源内部

到正极的方向为电动势的正方向)

6.8 ?

?=

L

K dl E ξ电动势的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绕闭合

回路移动一周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在电

源外部E k =0时,6.8就成6.7了

6.9 qv

F B max =

磁感应强度大小

更多资料请访问:

- 6 -

毕奥-萨伐尔定律:电流元Idl 在空间某点P 产生的磁感

应轻度dB 的大小与电流元Idl 的大小成正比,与电流元和电流元到P 电的位矢r 之间的夹角θ的正弦成正比,与电流元到P 点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6.10

2

0sin 4r

Idl dB θ

π

μ=

π

μ40

为比例系数,

A m T ??=-7

010

4πμ为真空磁导率

6.14

?-=

=

)cos (4sin 42102

0θθπμθ

π

μcon R

I

r

Idl B 载

流直导线的磁场(R 为点到导线的垂直距离)

6.15 R

I

B πμ40=

点恰好在导线的一端且导线很长的情

6.16 R

I

B πμ20=

导线很长,点正好在导线的中部

6.17 2

32

2

20)

(2χμ+=

R IR

B 圆形载流线圈轴线上的磁场

分布

6.18 R

I

B 20μ=

在圆形载流线圈的圆心处,即x=0时磁场分布

6.20 3

02x

IS

B πμ≈

在很远处时 平面载流线圈的磁场也常用磁矩P m ,定义为线圈中的电流

I 与线圈所包围的面积的乘积。磁矩的方

向与线圈的平面的法线方向相同。

6.21 ISn P m = n 表示法线正方向的单位矢量。 6.22 NISn P m = 线圈有N 匝

6.23 3

024x

P B m

π

μ=

圆形与非圆形平面载流线圈的磁

场(离线圈较远时才适用)

6.24

R

I

B απ?μ40=

扇形导线圆心处的磁场强度

R

L =?为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弧度)

6.25 nqvS Q I ==

t

△ 运动电荷的电流强度

6.26 2

0?4r

r qv B ?=

π

μ 运动电荷单个电荷在距离r 处产生

的磁场

6.26 dS B ds B d ?==Φθcos 磁感应强度,简称磁通量(单位韦伯Wb ) 6.27 ??=ΦS

m dS

B 通过任一曲面S 的总磁通量

6.28

?=?S

dS

B 0 通过闭合曲面的总磁通量等于零 6.29

I dl

B L

0μ=?? 磁感应强度B 沿任意闭合路径L

的积分

6.30

?

∑=?L

I dl B 内0μ在稳恒电流的磁场中,磁感应

强度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环路积分,等于这个闭合路径所包围的电流的代数和与真空磁导率0μ的乘积(安培环路定理或磁场环路定理)

6.31 I l

N nI B 0

0μμ== 螺线管内的磁场

6.32 r

I

B πμ20=

无限长载流直圆柱面的磁场(长直圆柱面外磁场分布与整个柱面电流集中到中心轴线同)

6.33 r

NI

B πμ20=

环形导管上绕N 匝的线圈(大圈与小圈之间有磁场,之外之内没有)

6.34 θsin BIdl dF =安培定律:放在磁场中某点处的电

流元Idl ,将受到磁场力dF ,当电流元Idl

与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B 成任意角度θ时,作用力的大小为:

更多资料请访问:

- 7 -

6.35 B Idl dF ?= B 是电流元Idl 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 6.36 ??=

L

B Idl F

6.37 θsin IBL F = 方向垂直与导线和磁场方向组成的

平面,右手螺旋确定 6.38 a

I I f πμ22

102=

平行无限长直载流导线间的相互作

用,电流方向相同作用力为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相斥。a 为两导线之间的距离。

6.39 a

I

f πμ22

0=

I I I ==21时的情况

6.40 θθsin sin B P ISB M m ?== 平面载流线圈力矩 6.41 B P M m ?= 力矩:如果有N 匝时就乘以N 6.42 θsin qvB F = (离子受磁场力的大小)(垂直与

速度方向,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6.43 B qv F ?= (F 的方向即垂直于v 又垂直于B ,

当q 为正时的情况)

6.44 )(B v E q F ?+= 洛伦兹力,空间既有电场又有磁

6.44 B

m q v qB

mv R )(=

=

带点离子速度与B 垂直的情况

做匀速圆周运动

6.45 qB

m v

R T ππ22==

周期

6.46 qB

mv R θsin =

带点离子v 与B 成角θ时的情况。做

螺旋线运动

6.47 qB

mv h θ

πcos 2=

螺距

6.48 d

BI R U H

H =霍尔效应。导体板放在磁场中通入电

流在导体板两侧会产生电势差

6.49 vBl U H = l 为导体板的宽度 6.50 d

BI nq U H 1=

霍尔系数nq

R H 1=

由此得到 6.48

公式

6.51 0

B B r =

μ 相对磁导率(加入磁介质后磁场会发生改变)大于1顺磁质小于1抗磁质远大于1铁磁质

6.52 '0B B B +=说明顺磁质使磁场加强 6.54 '0B B B -=抗磁质使原磁场减弱 6.55

)(0S L

I NI dl

B +=??μ 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

理 I S 为介质表面的电流

6.56 NI I NI S μ=+ r

μμμ0=称为磁介质的磁导

6.57

∑?

=

?内

I

dl B

L

μ

6.58 H B μ= H 成为磁场强度矢量

6.59

?

∑=

?L

I

dl H 内

磁场强度矢量H 沿任一闭合路

径的线积分,等于该闭合路径所包围的传导电流的代数和,与磁化电流及闭合路径之外的传导电流无关(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6.60 nI H =无限长直螺线管磁场强度

6.61 nI nI H B r μμμμ0===无限长直螺线管管内磁

感应强度大小

第七章 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电磁感应现象:当穿过闭合导体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更多资料请访问:

- 8 -

时,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动势。

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由它所

激发的磁场来阻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

变化

任一给定回路的感应电动势ε的大小与穿过回路所围面

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dt d m Φ成正比

7.1 dt

d Φ

=

ξ

7.2 dt

d Φ

-=ξ

7.3 dt

d N dt

d Φ-=ψ-

=ξ ψ叫做全磁通,又称磁通匝

链数,简称磁链表示穿过过各匝线圈磁通量的总和

7.4 Blv dt

dx Bl

dt

d -=-=Φ-

=ξ动生电动势

7.5 B v e

f E m k ?=-=

作用于导体内部自由电子上的磁

场力就是提供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可用洛伦兹除以电子电荷

7.6 ?

?

+

+

??=

?=_

_

)(dl B v dl E k ξ

7.7 Blv dl B v b

a

=??=

?

)(ξ 导体棒产生的动生电动势

7.8 θξsin Blv = 导体棒v 与B 成一任一角度时的情况 7.9 ???=

dl B v )(ξ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产生动生电动势

的普遍公式

7.10 IBlv I P =?=ξ 感应电动势的功率

7.11 t NBS ωωξsin =交流发电机线圈的动生电动势 7.12 ωξNBS m = 当t ωsin =1时,电动势有最大值m ξ

所以7.11可为t m ωωξξsin =

7.14 ??-=s

dS dt

dB ξ 感生电动势

7.15 ?

?=

L

E dl 感ξ

感生电动势与静电场的区别在于一是感生电场不是

由电荷激发的,而是由变化的磁场所激发;二是描述感生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因而它不是保守场,场强的环流不等于零,而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的,他是保守场,场强的环流恒等于零。

7.18 1212I M =ψ M 21称为回路C 1对C2额互感系数。由

I1产生的通过C2所围面积的全磁通

7.19 2121I M =ψ

7.20 M M

M ==2

1回路周围的磁介质是非铁磁性的,

则互感系数与电流无关则相等

7.21 1

22

1I I M ψ=ψ=

两个回路间的互感系数(互感系

数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回路中的电流为1

安时在另一个回路中的全磁通)

7.22 dt

dI M

12-=ξ dt

dI M

21-=ξ 互感电动势

7.23 dt

dI dt

dI M 2112ξξ-

=-

= 互感系数

7.24 LI =ψ 比例系数L 为自感系数,简称自感又称电

感 7.25 I

L ψ=

自感系数在数值上等于线圈中的电流为1A 时通过自身的全磁通

7.26 dt

dI L

-=ξ 线圈中电流变化时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

7.27 dt

dI L ξ

-

=

7.28 V n L 2

0μ=螺线管的自感系数与他的体积V 和单位

长度匝数的二次方成正比

7.29 2

21LI

W m =

具有自感系数为L 的线圈有电流I 时

所储存的磁能

7.30 V n L 2

μ= 螺线管内充满相对磁导率为r μ的磁介

裴永磊 资料库

更多资料请访问:

- 9 -

质的情况下螺线管的自感系数

7.31 nI B μ=螺线管内充满相对磁导率为r μ的磁介质

的情况下螺线管内的磁感应强度

7.32 2

21H w m μ=

螺线管内单位体积磁场的能量即磁能

密度

7.33 ?=

V

m BHdV W 2

1

磁场内任一体积V 中的总磁场能

7.34 r NI H π2= 环状铁芯线圈内的磁场强度 7.35 2

2R

Ir H π=

圆柱形导体内任一点的磁场强度

第十二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12.25 2

'

)(1c

v l

l -= 狭义相对论长度变换

12.26 2

'

)

(1c

v t

t -?=

?狭义相对论时间变换

12.27 2'

'

1c

vu v u u x x x +

+=

狭义相对论速度变换

12.28 2

0)

(1c v m m -= 物体相对观察惯性系有速度v

时的质量

12.30 dm c dE k 2

= 动能增量

12.31 2

02

c m mc

E k -= 动能的相对论表达式

12.32 200c m E = 2

mc E =物体的静止能量和运动时

的能量 (爱因斯坦纸能关系式)

12.33 4

20222c m p c E +=相对论中动量和能量的关系式

p=E/c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大全 (1)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 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1

(完整版)2018高中物理学史(归纳整理版)

2018年高考物理学史总结 物理学史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卷上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实验题中也会小概率出现),分值在6分以下,一般情况下不会出偏难怪的,毕竟这不是考纲里的重点。复习建议: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常识为主,稍加了解就可以。现总结如下:1、伽利略 (1)通过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2)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2、开普勒:提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3、牛顿 (1)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2)发现表万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G 5、爱因斯坦 (1)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2)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提出质能方程,为核能利用提出理论基础 2MC E 6、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7、焦耳和楞次 先后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这个很冷门!以教材为主!)8、奥斯特 发现南北放置的通电直导线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9、安培:研究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安培定则),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0、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11、法拉第 (1)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上是这样的,实际不是有一定历史原因,以教材为主!) (2)提出电荷周围有电场,提出可用电场描述电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愣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1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这个也比较冷门)。 14、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15、赫兹: (1)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2)证实了电磁理的存在。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说”——解释物体热辐射(黑体辐射)规律电磁波的发射和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必修一)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必修一: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是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牛顿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 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 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 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 4.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5.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6.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 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 7.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doc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重力: 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 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 x合=0 F 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μ F N 说明:① 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 大小范围: O≤ f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 F= ρgV (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2) G为万有引力恒量,由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 (3)在天体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m—卫星质量, 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h— 卫星到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m R h m () +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 2 2 2 2 4 () ()() + =+=+ ω π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 R2 g = G M R2 c、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V R 2 V=gR GM R =/ 8、库仑力:F=K22 1 r q q (适用条件:真空中,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9、电场力:F=E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 (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 (B⊥V) 方向--左手定则 (2)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点需要总结,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物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最新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 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1

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发现摆的等时性 ②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③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在1683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落体运动。将实验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探究科学真理的方法为物理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一页(发现了物体具有惯性,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1 伽利略根据实验证实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 伽俐略首先将物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对)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2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 ①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惠更斯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②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经典题目3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并总结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对)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对)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对) ★卡文迪许 贡献: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 典型题目4 牛顿第一次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错)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对)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观点: ①重的物理下落得比轻的物体快 ②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经典题目5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对) ★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 对物理学的贡献开普勒三定律 经典题目6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运动规律(错)★托勒密(古希腊科学家) 观点:发展和完善了地心说 ★哥白尼(波兰天文学家)观点:日心说 ★第谷(丹麦天文学家)贡献:测量天体的运动 ★库仑(法国物理学家) 贡献:发现了库仑定律——标志着电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 典型题目7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 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错) ★密立根贡献: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元电荷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e=1.6×10-19C ★昂纳斯(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 ★欧姆:贡献:欧姆定律(部分电路、闭合电路)★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 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电流能够产生磁场)

重点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经典总结)

重点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经典总结)

————————————————————————————————作者:————————————————————————————————日期: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7、 牛顿第二定律: t p ma F ??==合(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t s =2πR T =ωR=2πf R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含解析(5)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含解析(5) 一、选择题 1.第一个准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A.B.C.D.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 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 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 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 3.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 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 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 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 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 5.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伽利略总结了导师第谷留下的大量天文观测数据,发现了行星三大定律 B.库仑采用放大法,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C.法拉第首先提出了电场的概念,而且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他又引入了电场线的概念D.牛顿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将理想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6.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_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_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0)/2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02+Vt2)/2]1/2 6.位移s=V平t=V0t+at2/2=Vt/2t 7.加速度a=(Vt-V0)/t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a>0;a与V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m/s;加速度 (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测量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 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二、质点的运动 (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0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 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75031

高中物理公式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 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 表示卫星 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高考物理昆山物理学史知识点真题汇编及答案

高考物理昆山物理学史知识点真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祛正确的是() 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常量是牛顿发现并测量出的 C.元电荷的数值最先是由库仑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 D.电场这个“场”的概念最先是由法拉第提出的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库仑定律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关于点电荷相互作用力跟它们间的距离和电荷量关系的一条物理规律 B.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就是很小的带电体 C.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很相似,它们都不是平方反比规律 D.当两个点电荷距离趋近于零时,库仑力则趋向无穷 4.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5.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B.库仑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 D.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并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6.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理想实验方法、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和发现电流磁效应分别由不同的物理学家完成,他们依次是() A.伽利略、牛顿、法拉第和奥斯特 B.牛顿、卡文迪许、洛伦兹和安培 C.伽利略、卡文迪许、库仑和奥斯特 D.伽利略、牛顿、库仑和洛伦兹.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安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 C.库仑通过扭秤实验研究发现了库仑定律 D.洛伦兹研究发现了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规律 8.关于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X物理)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X 物理)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 2 1 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那么。 (2) 两个力的合力范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能够大于分力、也能够小于分力、也能够等于分力。 4、物体平稳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稳,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讲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能够大于G ;也能够等于G ;也能够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 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稳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讲明:①摩擦力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同,也能够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能够作正功,也能够作负功,还能够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能够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能够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 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r GM a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 ('h R GM r GM g +== 专门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20R GM g = 02 2)('g h R R g += ⑧天体的平均密度:323323 233 44R GT r R GT r V M πππρ=== 专门地:当r=R 时:G T πρ32= b 、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邻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2R Mm G mg = ∴GM gR =2。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形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 咨询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 、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邻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s km gR r GM v /9.7=== 2 3 24GT r M π=r GM v =3 r GM =ω GM r T 324π= 3 2 2 4πGMT r =

高考物理柳州物理学史知识点分类汇编附解析

高考物理柳州物理学史知识点分类汇编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处理某些物理问题时,人们常常采取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运用理想化模型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充分发挥理性思维中的抽象和想象的力量,分离事物的本质特性和非本质特性及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便于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下选项都属于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是() A.①单摆②光线③质点④理想变压器 B.①匀强电场②电阻箱③系统④点电荷 C.①光滑平面②机械波③点电荷④匀强磁场 D.①轻质弹簧②天平③点光源④电场线 2.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伽利略总结并得出了惯性定律 B.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C.出色的天文观测家第谷通过观测积累的大量资料,为开普勒的研究及开普勒最终得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有:电场强度 F E q =,电容Q C U =,加速度 F a m = C.库仑通过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量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D.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新核原子序数比原来原子核序数增加1 4.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 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 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 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 5.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6.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A.伽利略通过观测、分析计算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牛顿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 F 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2+ F2+ 2F F COS F2F 1212 合力的方向与F1成α角: αθ F2sin tgα= F1 F1+ F2cos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F1+F2 (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或∑F x=0∑F 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f= μ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 m(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 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 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ρVg(注意单位) 7、万有引力:F=G m1m2 r 2 (1).适用条件(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Mm = m V 22 4 2 G= m(R+h) =m(R+h) (R+h)2(R+h)2T 2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 1 -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 1.1直线运动 1.1.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 t/2=V 平=(V t +V o )/2 4.末速度V t =V o +at 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 2 +V t 2 )/2]1/2 6.位移S= V 平t=V o t + at 2 /2 7.加速度a=(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 为相邻连续相 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t )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 路程米(m )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

1.1.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 o =0 2.末速度V t =gt 3.下落高度h=gt 2 /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 2 =2gh t=(2h/g)1/2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 2 ≈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 运动 1.位移S=V o t- gt 2 /2 2.末速度 V t = V o - gt (g=9.8≈10m/s 2 ) 3.有用推论V t 2 –V o 2=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 V o 2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