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无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无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无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无答案)

《送友人》

一、走进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

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

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

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传说

一、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二、太白醉草吓蛮书

传说,李白在辞亲远游中遇到蛮族(俗称食人族)。李白当时怕敌众我寡打不过便喝酒壮胆,不觉喝醉了,突然诗兴大发随即拿出文房四宝写了一篇狂草,说也怪那些蛮族人看后以为是天书,李白是神仙。便慌忙逃走了。

1.请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北郭:这里指城墙以北2.白水:明净的水

3.为别:分别4.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5.征:远行6.浮云:漂浮的云

7.游子:离家远游的人,这里指友人。

8.故人:老朋友,这里指诗人自己。

送友人、月下独酌

9.自兹:从此10.萧萧:马的叫声

11.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离群。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译文

一脉青山横卧在北边的外城,

一泓清水绕着城东潺潺流动。

在这幽美环境里我们握手言别,

你就象孤独的蓬草将要飘泊万里。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飘忽不定的浮云,

不忍西沉得落日就像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

马儿也为惜别声声长鸣…

找出诗中写景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背景简介

这首诗写于天宝初年,作者那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都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唐玄宗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文。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诗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整体把握

良辰独酌

邀月与影

不解徒随

暂伴行乐

醉后分散

永结相期

品诗

1.“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2.在“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却“独酌”。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3.都说“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总结

此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的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诗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当然,这正是诗人对世俗厌倦、对现实失望的反映,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诗以乐写愁,以热闹写寂,以群写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月下独酌》其一

《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 【教学目标】 1.以《月下独酌》为例子,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读诗歌。 2.透过李白的饮酒诗解读李白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孤独寂寞。【教学重难点】 透过李白的饮酒诗解读李白的内心世界,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孤独寂寞。【教学方法】 诵读法、课前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布置收集与酒有关的诗词名句。 这一步意在扩充学生的知识积累,并为学习李白饮酒诗做准备。 2. 自主预习《月下独酌》其一,并收集李白生平简介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小组合作完成。二.课堂上首先对自主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 1.以抢答的形式展示有关酒的诗句的展示。小组积分。 2.小组抢答展示有关李白生平简介和本诗的写作背景,小组积分。 三.合作探究是本课的主体。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吟诵。 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情感,进入诗境。 2.想象。 课堂上在音乐伴奏中引导学生想象,以口语表达的形式描绘诗词展现的画面,加入自己的

想象,注意语言的优美情感的表达。 3. 品鉴。 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由。小组内先自主讨论,然后课堂上交流展示,相互补充,感知诗中遣词造句的妙处,指导学生从艺术手法、写景状物、意境营造、表达情感等角度思考。 4.质疑。 组内汇总无法解决的困惑,重点合作探讨李白月下独酌内心是孤独还是欢畅这一问题。引导“孤独派”与“非孤独派”相互辩论,明确诗中“孤独”与“不孤独”的跌宕。 5.有感情的诵读。 四.迁移运用部分: 1.诵读《将进酒》,体会即使与友欢聚痛饮三百杯,李白也是“快乐并孤独着”的。 2.合作探究:李白飘逸豪放的诗风与李白的“孤独与快乐”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正因为李白快乐并孤独着,孤独并快乐着,才有其豪放飘逸的诗风。设若只有快乐,难免显得轻飘;设若只有孤独,难免显得凝重。李白诗风与李白的内心密不可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三期题目及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三期题目及答案1、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句。 江春入旧年 2、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请说出下句:松下问童子,_________________。 言师采药去 4、请说出上句: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征战几人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_____山。 阴 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与快递员的辛苦生活有关() A.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C.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C 7、“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雪”中的哪个字是错的() A、记——忆 B、压——轧 C、雪——碧 c 8、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难于上青天 9、请说出上句“_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0、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哪里的荷花() A、无锡太湖 B、扬州瘦西湖 C、杭州西湖 C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请接下句“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 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花径不曾________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请填字 答案:缘(唐杜甫《客至》) 13、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

答案: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14、“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李斯”中哪个字是错的() A、解→爱 B、善→恶 C、李→项 答案:C (唐杨敬之《赠项斯》) 15、成语“寸草春晖”出自下列哪首诗()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苏轼《春夜》 C、孟郊《游子吟》 答案:C 16、“诗圣”杜甫为了写出好诗也是蛮拼的,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他对此的自述() A、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B、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答案:B 17、假如古代有微信,以下哪位诗人会出现在武则天的的朋友圈中() A、高适 B、岑参 C、宋之问 答案:C 吴空: 18、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答案:沙场秋点兵(南宋辛弃疾《破阵子》) 19、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答案: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20、“洛阳亲友如相问泪”请接下句 答案: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1、“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本意指的是哪个节日 A、清明 B、中秋 C、重阳 答案:C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请填字 答案:虎(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中的“陈王”是谁 A、陈胜 B、曹植 C、陈叔宝 答案:B (三国时期曹植《名都篇》) 24、加入你的朋友高考落榜了,你会选择下面哪两句诗句来安慰她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C 25、“润物细无声”请说出上句 答案:随风潜入夜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三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一、诗人名片 李白——入长安前的壮游 李白的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自幼涉猎群书,年轻时仗剑任侠、喜纵横术。25岁那年,李白“仗剑去国,群豪远游”。出蜀后,漫游江汉、洞庭、金陵、扬州等。娶故相许圉师之孙女为妻,遂留居湖北安陆。三年后,李白由南阳启程入长安,这时他正好三十岁。 李白——长安时期 李白初入长安为期约三年。他隐居在终南山,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臣的荐引,结识了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却未能如愿以偿,终于怏怏离去。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山东及湘、鄂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 天宝元年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并待以隆重的礼遇:“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饭之”,命李白供奉翰林。李白应召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有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有心做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但很快就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一年后就遭到谗毁。天宝三年春,被放还归乡。 二、诗词故事 斗酒诗百篇 一日,宫廷中牡丹花竞相开放,唐玄宗与杨贵妃月夜赏花,又诏令16名最出色的乐工演奏助兴。著名乐师李龟年正准备演唱。玄宗觉得不能再唱旧词,于是命李龟年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填写新词。等来到翰林院,发现李白又喝得烂醉如泥,伏桌睡着了。李龟年推也推不醒,无奈,只得用马驮着李白去见玄宗。李白到了宫中,又折腾了好久,最后被人用清水洒在脸上,才算清醒,醒来忙向玄宗谢罪,并请玄宗赐他美酒。玄宗说你酒醉刚醒,再喝岂不误了填新词之事?李白说:“臣无酒不能写诗,喝斗酒便能做诗百篇,越醉,诗写得越快越好。”玄宗于是用大杯赐美酒,李白一饮而尽,然后奋笔疾书,三首著名的《清平调》顷刻而成。于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谈便传开了。 三、文题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三年春,即李林甫、杨国忠权倾朝野之时。李白备受排挤,有志难伸,其孤独与冷落可想而知。原诗共四首,这是第一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破阵子】(晏殊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月下独酌》教案

《月下独酌》教案 2.月下独酌李白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李白的处境: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二.诗文赏析: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3.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独酌” 4.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5.赏析“邀”字。“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在其中。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1.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我歌月徊徘,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同交欢”的场面的表达作用?“我歌月徊徘,我舞

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十首古诗》

从军行唐。杨炯 原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月下独酌唐。李白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

有三人。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月亮和身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美好的春光。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结为忘年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羌村三首(其三)唐。杜甫 原文: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译文: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四五位父老乡亲,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手里都带著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一再的解释说:“不要嫌弃酒的味道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战争尚未停息,壮年全都东征去了。”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复习阅读专题:送友人、月下独酌全国通用(无答案)

《送友人》 一、走进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 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 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 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传说 一、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一次,他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二、太白醉草吓蛮书 传说,李白在辞亲远游中遇到蛮族(俗称食人族)。李白当时怕敌众我寡打不过便喝酒壮胆,不觉喝醉了,突然诗兴大发随即拿出文房四宝写了一篇狂草,说也怪那些蛮族人看后以为是天书,李白是神仙。便慌忙逃走了。 1.请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北郭:这里指城墙以北2.白水:明净的水 3.为别:分别4.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5.征:远行6.浮云:漂浮的云 7.游子:离家远游的人,这里指友人。 8.故人:老朋友,这里指诗人自己。 送友人、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说课稿)

《月下独酌》说课稿 榆次四中尹区英 一、说教材: 《月下独酌》为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中李白诗板块的第二首,此诗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二、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的定为: 1、通过朗读感受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品读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2、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还要求学生:“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因此我将教学的重难点定为: 1、重点: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悟诗歌以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2、难点: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三、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对李白诗歌的了解颇多,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字表面所传达的信息,他们已经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偶尔也会有些出乎意料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利用学生已知的诗歌如《将进酒》等激发学生的认知共鸣,设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导入新课。 整个教学过程我围绕一个“独”字展开,按照从感受到感知再到感悟的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一个环节,诵读诗歌感受意境。期间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 1、自由朗读诗文标注停顿和重音,并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请同学配乐朗诵。 3、齐读全诗,感受整首诗的意境。 第二个环节,研读诗歌走进诗文。 首先围绕着“独”字谈谈你所读到的诗人的情感?诗人“独”吗?找出诗中体现诗人“独”的语句或词语加以理解,抓住关键语句“独酌无相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醉后各分散”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进而分析诗人的内在情感变化。 第二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从外在表现到内心世界去体会和感受诗人在写诗之时的内心感受,通过诗歌了解诗人。 最后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第三个环节,引入资料走进诗人。 介绍背景进一步理解诗中的“独”不但是一人之独,更是无友之独;拓展资料引入李白的其他两首诗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人,进而更深刻的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样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文,也就是通过诗人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五、说作业布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从军行·烽火照西京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2. 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3.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4. 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5. 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6. 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简析】: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译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 《李白诗三首》学案及答案1 沪教版

《李白诗三首》学习参考(附图)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大诗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2.理解诗歌的表现方式和修辞手法。 3.理解李白在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提示】 1.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合称“李杜”。 2.《行路难》、《月下独酌》抒发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复杂的精神世界,《送友人》则是一首送别诗。这三首诗显示了李白诗歌联想丰富,想象奇特,情真意切的特点。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音正字】 樽zūn羞(同馐)xiū直(同值)zhí箸zhù 【诗歌分析】 《行路难》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李白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朋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要是在平时,李白一定会为美酒佳肴和朋友盛情而“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李白不是那种软弱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达了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情绪。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想到两位始穷后通的人: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垂钓碧溪”,终于遇见文王而成就大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特殊经历,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当李白回到现实中来,又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路在何方?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 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自己一定能像刘宋时宗悫说的那样,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歌行中只算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这似乎是一次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显示出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旋即又恍然神游千载,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速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了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追求的复杂心理。

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熟背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欣赏,唐玄宗任为翰林待诏,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二、诗文赏析 (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我们对“月”这一传统意象已有一定了解,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这首诗,说说本诗中“月”这一意象的含义。“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此诗中“月”的意象应有“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的含义。 2.诗人饮酒的环境如何?“花间”“月下”,“花前月下”是良辰美景。 3.但诗人的情感可用哪个字表达?“独酌” 4.赏析这种写悲凉寂寞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乐景写悲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5.赏析“邀”字。 “邀”字,主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

2019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2019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简析】: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个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实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

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 斋的书生。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 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 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 邈云汉。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 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即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 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 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题解】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 的冷落情景。诗人使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 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 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不过月不解饮, 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 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 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 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羌村三首】(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 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 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 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最新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2017

最新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2017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已于2月7日晚落下帷幕。相信很多人感受到了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关于最新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2017,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网! 最新中国诗词大会题库(一) 1.______________ ,何处寻行迹。(《寄全椒山中道士》唐·韦应物) 2. 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3.______________ ,鸡犬相闻。 4._____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5.______________ ,一朝选在君王侧。(《长恨歌》唐·白居易) 6.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 7. 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 8.______________ ,浑欲不胜簪。(《春望》唐·杜甫) 9. 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10.______________ ,官应老病休。(《旅夜书怀》唐·杜甫) 11. 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蜀相》唐·杜甫) 1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14. 明月楼高休独倚,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苏幕遮》宋·范仲淹) 15. 绿杨芳草几时休?______________。(《木兰花》宋·钱惟演) 16.______________ ,乱红飞过秋千去。(《踏莎行》宋·欧阳修) 17.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 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

九年级下册语文重点诗词文默写集锦(附答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诗词文默写集锦(附答案) 一、按要求默写。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守边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精神的诗句: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取信于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圭,这叫做:______,________。 4.人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与“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______”,继而,“______”,最后,“______”,终于“_____”。 二、默写诗词。 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______,______。(杨炯《从军行》)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3.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杜甫《羌村三首》) 4.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____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7.水是眼波横,______。欲问行人去那边?______。(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8.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_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诗经》) 10.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三、古文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孟子》两章) 3.故曰,域民不以封之界,______,______。(《孟子》两章) 4.寡助之至,______。多助之至,______。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两章) 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四期题目及答案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四期题目及答案 1、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答案:行到水穷处(唐 王维《终南别业》) 2、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答案: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虽名为《凉州词》,但它却是一首诗,从西域传过来,是一种教坊曲。后来谢晋在一次题写扇面时不小心漏写了“间”字,便灵机一动改成一首词。 3、“会当凌绝顶”请接下句 答案: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望岳》) 4、“飞入寻常百姓家”请说出上句 答案:旧时王谢堂前燕(唐 刘禹锡《乌衣巷》) 5、“近乡情更?,不敢问来人”请填字 答案:怯(唐 宋之问《渡汉江》) 林於明: 1、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答案: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

2、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答案:忽如一夜春风来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此情可待成追忆”请接下句 答案: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锦瑟》) 4、“随风直到夜郎西”请说出上句 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名句“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笔下。请问诗人为赞美哪种动物而作? A 、蝴蝶 B 、蜜蜂 C 、蜻蜓 答案:B 6、“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这两句诗中的“压酒”指的是什么? A 、榨酒 B 、倒酒 C 、陪酒 答案:A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俞蒙蒙: 1、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答案:归雁入胡天(唐 王维《使至塞上》) 葛勇军: 1、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答案:四海无闲田(唐 李绅《悯农二首》) 陈更: 1、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词: 答案:花间一壶酒 (唐 李白《月下独酌》) 2、请从以下十二个字中,识别一句诗: 答案:回眸一笑百媚生 (唐 白居易《长恨歌》) 3、“青山郭外斜”请说出上句 答案:绿树村边合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4、“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郎去后栽”请填字 答案:刘 (唐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5、下列哪首诗是写霍去病的? A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B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三语文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感悟人生真谛。 4、掌握学术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艺术特征、表达方式和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 1、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想象,真正步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充分领略已经之美。 课前预习要求:查找课文中意境、意象等文学术语的含义,理解文章中引用的文学评论性的文字,理解文中相关诗歌。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导入:在高中诗歌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给你一首诗或几句诗,问你在诗歌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比如同样是王维的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两首诗所表达得已经有怎样的差别呢?(雄浑苍凉与清冷孤寂) 提问:那么何为意境呢?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意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举例王维的两首诗中的诗句的意境。) 简单的说起来意境就是指“情”与“景”的结晶。 如何更好地了解意境的含义,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情思、意象、语言是诗的三要素。意象是连接情思和语言的纽带。诗中所描绘的寄寓情思的艺术形象,只是意象。刘禹锡说过“境生于象外”可谓一语中的,他所指的是意境是弥漫于意象之外的一种空灵融彻的诗意空间。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如果说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意象=物象乘以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练习:指出下列诗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氛围。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伤别情怀 2、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快乐生活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清幽绝俗 同学们打开课文,看看章中作者是怎样清晰地说明意境的特征的呢? 意境的主要特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课后必备古诗

九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词 【望江南】(温庭筠"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南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课外古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夜】(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晏殊"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李白《月下独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 析 李白《月下独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 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 诉心声的知音。 ②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 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 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 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 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 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 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 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 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 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 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 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

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

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 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为方便大家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的考试辅导资料、考试考点等相关内容,第二教育资源网小编特为大家准备了“ 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同学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第二教育资源网! 相关推荐: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精讲 2018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专项复习必备:《月下独酌四首其一》精讲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前言】 《月下独酌四首四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注释】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