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搪塑工艺及搪塑模具知识

搪塑工艺及搪塑模具知识

搪塑工艺及搪塑模具知识
搪塑工艺及搪塑模具知识

搪塑工艺及搪塑模具知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1 介绍

我们的任务是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出合格的仪表板。

2 说明

在设计并生产任何产品之前,必须建立详细的说明书。客户提供详细的技术说明书。

对于仪表板主要部分的技术说明,主要为:

表皮

骨架

泡沫

上述三者都必须是完美的,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仪表板。

在这本教材中,我们主要是讲解仪表板表皮生产中的一种技术,即搪塑。

仪表板搪塑表皮有哪些技术特点?

外观:

必须满足的要素:

光泽

花纹

颜色( 色牢度)

外表的凝胶状态

需要避免的缺陷:

穿孔

污迹

水迹、油迹、指纹等痕迹

变形

烧伤

为了降低表皮成本及使发泡容易,控制表皮重量( 即表皮厚度)

优良的粘结力

撕剥力

延伸率

肖氏硬度

3技术

3.1 制造方式的特性是基于什么技术

安全性、可靠性

生产速度

精确性

花纹质量

颜色

设备对于其它产品的通用性

较低的材料消耗率

优 点:

模 具 费 用 较 低 没 有 合 模 线

表 皮 较 软、 手 感 较 好 花 纹 一 致 性 较 高

采 用 的 最 好 方 式: 旋 转 成 型 3.2 旋 转 成 型 的 原 理 是 什 么?

旋 转 成 型, 又 称 搪 塑 成 型, 是 一 种 用 热 塑 性 和/ 或 热 固 性 树 脂 制 造 中 空 部 件 的 工 艺。

这 种 工 艺 制 造 的 产 品 能 具 有 各 种 外 形 并 且 具 有 持 续 的 厚 度, 范 围 从0.5-15mm 。

在 产 品 的 制 造 过 程 中, 产 品 的 外 表 面 取 决 于 模 具 内 表 面 的 形 状。

3.3 就 仪 表 板 而 言, 旋 转 成 型 的 重 点 是 什 么?

使 用 的 半 模 叫 一 个 壳(shell), shell 和 料 盒 结 合 后 绕 着 一 个 单 轴 作 旋 转。

这 种 方 式 更 适 于 搪 塑 成 型。

旋 转 过 程 中, 粉 末 进 入 模 具, 与 热 的 模 具 接 触、 熔 化 并 在 模 具 内 壁 上 形 成 厚 度 不 均 匀 的 片 材。 4 材 料

4.1 材 料 描 述

4.1.1 哪 些 是 材 料 必 须 具 备 的 特 点?

搪 塑 所 用 材 料 必 须 与 生 产 中 的 其 它 材 料 有 良 好 的 相 容 性, 如:PUR 泡 沫。 必 须 有 良 好 的 流 动 性。 必 须 有 良 好 的 柔 性。 良 好 的 防 腐 性。 良 好 的 抗 老 化 性。 低 收 缩 率。

染 色 的 可 能 性。 较 低 的 受 污 染 性。 较 低 的 水 敏 感 性。

4.1.2 哪 种 材 料 对 于 搪 塑 成 型 是 最 好 的? PVC

4.1.3 PVC PVC , 即 聚 氯 乙 烯, 其 分 子 式 为: PVC 是 目 前 搪 塑 工 艺 中 应 用 多 的 材 料。 无 定 形 热 塑 性 材 料( 含 有3-8% 的 结 晶)。 =-→ 在 温 度 上 升, 熔 融 过 程 中 没 有 固 定 的 熔 点。 用 来 表 示 这 种 熔 融 状 态 的 术语 为: 凝 胶

状 态 => 粉 末 ( 颗 粒 分 析) 组 成 => 聚 合 物 P.V.C ( 聚 氯 乙 烯) => 添 加 剂

目前PVC 粉末粒子的直径为60-700μm

4.1.3.2PVC 的组成

这种材料从混料场所直接送来而不经过其它的加工。

混料的过程包括向PVC 粒子中加入各种辅料使之形成珠状的粒子。

目的:

温度升高时防止HCl 的释放。

起化学反应以防止PVC 变色。

稳定剂种类:

钙-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稳定剂,包括提供给ECIA 的粉末。

铅、锡、镉和钡基稳定剂均符合欧洲标准。

目的:

通过减小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来软化材料,改善

加工性能。

增塑剂也可使脱模变得容易。

增塑剂种类:

种类:

有机颜料,优点是用量少但着色力强。

无机颜料,着色力较低=-→颜料数量较多但提供

了更好的遮盖性,使PVC 发黄变色的可能性降低( 如二氧化钛、白色颜料)。

目的:

吸收过量的增塑剂或其它液体。

涂覆 PVC 粒子以提高材料在搪塑时的流动性。

干燥剂可能会影响表皮的脱模

类型:

非常精细的PVC 粉末,

目的:

润滑模具以利于表皮的剥离。

脱模剂向表皮表面迁移。应用时必须注意与PUR 泡沫的粘结性。

类型:

硬脂酸锌

4.1.4PVC 凝胶

温度升高时粉末的转变过程:

第一阶段:颗粒增厚并结块(颗粒堆积在一起)。

第二阶段:颗粒间凝结。

第三阶段:在核心处颗粒熔化并全部凝胶。

颗粒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并熔化。

PVC 温度增高越多,粘度下降越多。

如果热量不下降,PVC 形成流体流到一点并形成原料流挂。

在VW Passat 仪表板出风口处原料流挂。

4.1.5配方参考资料和性能

颜色供应商

黑色RESINOPLAST DSY 258.45 3842B

棕色RESINOPLAST DSY 258.64 380B

4.1.6 粉末性能

当模具旋转时粉末必须平稳地流动而不受阻。

PVC 粒子必须一层层紧密堆积。

质量不好的材料会引起以下结果:

表皮厚度变化较大。

模具旋转时成型困难且成型的表皮多孔。

凝胶困难引起局部表皮过厚。

粉末粒子结成一团。

结块主要会引起流动困难。

结块的原因:PVC 粒珠外表未形成完全的球状。

流动性试验:Rossi-Peake 、结块试验。

建议:

PVC 粒子应该有恒定的尺寸。

粒子尺寸不均造成的后果:

粒子形状不均会造成表皮颜色不均( 有色斑)。

粒子尺寸过大--→凝胶不好但流动性较好。

粒子尺寸过小--→流动性一般。

表层密度反映了粉末货PVC 粒子中空气的含量。

粉末暴露于空气中时间越长,表层密度值越低。

空气如同一层隔热体,使PVC 粒子之间的热传导下降。表层密度与凝胶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4.1.7仪表板标准

VW 标准见TL 522 9

4.1.8 粉末的储存

粉末以每袋500-750kg 的形式提供给客户。

粉末应避免放在寒冷的环境中,一般储存温度要求为:10℃-40℃之间。

使用前应提前48 小时放于工作环境( 至少20℃)。

料袋不能叠起来存放。

4.1.9 PVC 的特性

氨基向PVC 迁移=--→加速PVC 的降解,包括变色及雾化。

增 塑 剂 从PVC 表 皮 向PUR 泡 沫 迁 移=--→ 降 低 表 皮 的 机 械 性 能。

添 加 剂 挥 发( 如 增 塑 剂)

氨 增 PVC 表 皮 基 塑 迁 剂

移 迁 PUR 泡 沫

注 意: 表 皮 变 色 也 可 能 是 由 于PVC 变 黄 而 不 是 颜 料 造 成。

增 塑 剂 过 度 挥 发 引 起 的 后 果=--→ 雾 化。

增 塑 剂 向ABS 件 迁 移 的 后 果 是=--→ABS 件 在 受 力 下( 甚 至 是 很 小 的 力) 易 断 裂。 4.2 材 料 型 号

4.3 与 材 料 有 关 的 风 险 性 材 料 隐 含 的 风 险 是 什 么?

风 险

5 模 具 制 造

设 计 说 明 书 使 用 材 料: 镍

为 什 么? 镍 能 提 供:

优 良 的 耐 热 性 优 良 的 冲 击 强 度 优 良 的 热 膨 胀 系 数 优 良 的 耐 酸 性 要 求:

考 虑 尺 寸 易 脱 模 恒 定 的 壁 厚 5.2 模 具

5.2.1 模 具 制 造, 电 镀 工 艺(Galvanoform&Kruth) 不 同 模 具 制 造 阶 段 和 时 间 需 求

阳 模 苯 乙 烯 模

在 阳 模 上 复 制 外 形 可 移 动 外 壳

毒 性 悬 浮 粒 子 化 学 分 解 释 放 出: CO

CO2 物 理 状 态 的 变 化 压 得 过 紧 熔 化 静 电 在 潮 湿 的 环 境 中 结 块

环 氧 模1 主 模 型 环 氧 模2 电 镀 模 电 镀

5.2.2 过 程

1、使 用DFN 制 造 阳 模

将 表 皮 的 收 缩 率 和 厚 度 计 算 在 内。 2、复 制 模 具 外 形

将 客 户 的 结 构 考 虑 在 内

花 纹 取 向

花 纹 纹 理 损 失 时 的 表 皮 拉 伸 性 3、苯 乙 烯 模 具 的 制 造( 聚 苯 乙 烯) 机 制 一 块 聚 苯 乙 烯 块

这 种 模 具 常 用 于 制 造“ 环 氧” 外 壳。 这 步 操 作 与 复 制 模 具 外 形 同 时 进 行。

4、外 壳 用 于 制 造 不 同 的 环 氧 模。 这 个 外 壳 易 于 与 模 具 可 移 动 部 分 脱 离。

5、第 一 步 环 氧 浇 铸 操 作

环 氧 浇 铸 在 外 形 模 与 外 壳 模 之 间, 厚 度 大 约 在10-15mm 之 间。

模 具 脱 离 并 与 外 壳 模 分 开。 6、制 造 环 氧 树 脂 主 模 型。

用 环 氧 模1 制 造 模 具。 模 具 剥 离 并 与 外 壳 分 开。 与 花 纹 相 关 的 缺 陷 应 在 主 模 型 时 改 正。 这 步 操 作 由 雕 刻 师 完 成。 7、第 二 步 环 氧 浇 铸 操 作

用 改 正 后 的 主 模 型 制 造 环 氧 模2。

模 具 剥 离 并 与 外 壳 分 开。 这 个 模 具 可 使 用 超 过4 次。

双 浇 铸 模。

8、用 主 模 型 复 制 二 副 模 具。

一 个 复 制1 号, 另 一 个 复 制2 号。 将2 个 模 型 安 装 在 一 起。 9、用 双 模 型 制 造 环 氧 模3。

首 先,制 造 一 个 双 苯 乙 烯 模。

一 个 外 壳 由 几 个 部 分 组 成,这 些 部 分 可 拆 开 以 利 于 模 型 与 环 氧 模 脱 离。

7 天 8 周

10、环氧模 3 浇铸操作

与拆开的外壳分离。环氧模3=2号

主模型,能重复使用4次。

11、制造双电镀模。

双电镀模用环氧模3 制造。与外壳分离,这个模具准备用于镍电镀阶段。

12、镍电镀阶段

硝酸银被至于电镀模上以确保适当的电流传

导。

电极按照产品的形状进行放置。

进行电解质沉淀。

移走电极和外壳。

检查镍壳厚度。

厚度正确(研磨)。

电极和外壳重新放置在修正后的位置。

镍沉淀阶段,重复 4-6个循环。

移走电极和外壳。

镍壳外表面磨光。

边缘磨光并钻出装配孔(固定在框架上用)

13、镍壳脱离

镍壳脱离并且电镀模被热和机械过程破坏。

14、镍壳脱银

在镍壳内表面的硝酸银涂层用化学溶剂溶

解。

内表面用玻璃珠进行喷沙处理清洁。

15、表面外观处理

用 KRUTH 进行化学处理以获得要求的光泽水平。

5.2. 3 镍壳在 KRUTH 进行表面处理

原理:通过用酸腐蚀镍壳表面来修改外观

单光泽外观制造程序

镍壳认可检验(运输损坏,电镀残余或脱银)。

定义使用的化学溶剂。

用油漆保护不处理的区域。

将镍壳浸入化学料槽,(时间和化学溶液浓度决定于处理要达到的效果)。

冲洗。

用“光泽仪”的反射测量外观光泽。

由于制造过程造成不同的外观光泽(背面光泽暗,表皮顶部光泽亮)

第一步全部处理阶段与单一光泽处理一样。

油漆用来保护模具花纹本底。(油漆的粘度控制非常重要,花纹纹理的正确分布取决于它)。

将镍壳浸入化学料槽,(时间和化学溶液浓度决定于处理要达到的效果)。

冲洗。

用“光泽仪”的反射测量外观光泽。

注意:

此处理会造成镍壳厚度损失 6-7μm

镍壳光泽水平高度依赖于使用来覆盖在阳模上

的表皮外观。

5.3 镍壳使用寿命

镍壳使用寿命是多久?

一付镍壳一般可生产20,000-30,000 张表皮。

这个数值取决于:

正常的由于摩擦影响造成的机械损耗。

在清洗时受到的化学损耗,脱模剂和 PVC自身引

起的光泽损耗。

焊接处周围的裂缝,由于反复的热冲击造成。

与镍壳设计相关的问题:反斜度,焊接处,花纹

类型,尖角。

意外事故:刮伤,工具痕迹,烧伤。

人为原因:操作工培训和工作质量

最后,为避免这些问题就必须采用一些检查和检验手段:

目测检验表皮质量,在特别的观测条件下检查光泽,等等。

注意:以上黑体字是操作工的任务。

6制造过程

6.1 旋转成型原理-搪塑成型工艺

用于制造仪表板表皮和汽车内装饰件附件的一种工艺。

用于生产精确,高产量的重复生产的带有纹理的表皮(表皮外观类似于皮革或其他式样),且这类表皮带有反斜度,边缘窄而深的相对复杂的形状。

使用一套旋转系统, P VC 粉末(或其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放入一付温度约为 240 ℃的镍壳中。

在镍壳模内表面上凝胶形成一片层。

镍壳冷却后进行脱模。

6.2 表皮制造工艺过程

表皮制造过程包括 5 个步骤:

镍壳加热

搪塑

凝胶

冷却

脱模

镍壳加热

镍壳与料盒结合

旋转搪塑成型

镍壳与料盒分开

凝胶

镍壳冷却

脱模

6.3 工艺参数的影响与结果

模温过低( <200℃ )凝胶不好;粉末只是部分

熔化。

表皮有小孔。

表皮机械性能不好。

表皮过厚。

模温过高( >270℃ )过度凝胶产生飞边。

表皮发黄,在光源箱下可

看出变色;在黑光下表皮

呈现绿色。

模具过早产生结渣。

脱去PVC 中的氯化氢;释放

出有害气体。

粘模。

旋转过快成型不完全。

边缘厚度不足。

局部原料堆积。

旋转过慢表皮厚度呈波浪形。

旋转时间过长表皮过厚。

凝胶困难。

表皮多孔。

表皮机械性能不好。

表皮过薄。

表皮机械性能不好。

表皮厚度参差不齐。

凝胶困难。

表皮多孔。

凝胶困难。

凝胶不好,粉末只是部分熔化。

表皮多孔。

表皮机械性能不好。

产生飞边、表皮厚度呈波浪形。

表皮发黄,在光源箱下可看出变色;在黑光下表皮呈现绿色。

模具过早产生结渣。

脱去PVC 中的氯化氢;释放出有害气体。

模温过低

模温过高

污染模具外表面,使生产时模具加热变得困难。

脱模温度过低低于40℃时,脱模困难。

影响搪塑时模具温度,可

能因模温过低而模具不起

转。

脱模温度过高高于60℃时,表皮容易变

形。

使操作工有烫伤的危险。

影响搪塑时模具温度,可

能因模温过高而模具不起

转。

6.4.1 加热的规则

简单的加热( 没有喷嘴):靠一般的热对流,模具加热时间会很长,因为在模具表面有一层空气隔离

层阻止热交换。

使用喷嘴及流量计。

此系统的使用是为了引导周围的热空气吹向模具。

ECIA 采用的热对流系统。

喷嘴系统用来破坏空气隔离层的作用。

Cp = 460 J/Kg. ℃

6.4.1.3加热过程

模具加热至约260℃,略高于搪塑温度。

模具从烘箱移至搪塑工位过程中有轻微的冷却。

在搪塑工位模温到达适当的温度时开始搪塑。

搪塑过程中温度下降( 约30℃)。

1)调整烘箱内的挡流板以获得合适的稳定的温度。

用风速表检测气流。

烘箱内温度稳定时,用热电偶检测温度。

2)调整喷嘴。

使用一个生产所需的模具。

使喷嘴朝向加热比较困难的区域( 如出风口、形

状复杂的位置等)。

3)检测模具温度。

使用一温度记录仪,测温探头固定在模具上。

检测温度。

如 需 要, 则 进 行 调 整。 4) 辅 助 的 控 制 方 法。

白 色 表 皮

- 用 白 色PVC 粉 末 生 产 表 皮。

- 温 度 过 高 的 区 域 在 表 皮 上 将 反 映 出 颜 色 变 暗。

- 如 果 白 色 表 皮 各 部 位 的 颜 色 一 致, 则 表 明 烘 箱 的 温 度 设 置 基 本 确 定。 温 度 记 录 法

- 需 使 用 一 红 外 照 相 机。

- 此 系 统 不 是 非 常 有 效, 因 为 模 具 上 有 花 纹 的 区 域 与 没 有 花 纹 的 区 域 存 在 着 辐 射 系 数 不 同 的 问 题。 6.5 搪 塑

6.5.1 搪 塑 的 基 本 原 则 是 什 么?

6.5.2 哪 些 是 重 要 点? 相 同 的 温

度 高 温 计 和 温 度 记 录 仪 是 必 须 的。 转 速

转 速 升 高, 表 皮 重 量 将 下 降。 敲 击

清 除 粘 在 熔 化 的 粉 末 上 但 粘 得 不 牢 的 未 熔 化 的 粉 末。

6.5.3 哪 些 参 数 影 响 表 皮 厚 度? 模 温

模 温 取 决 于:

- 在 烘 箱 内 的 加 热 - 循 环 是 否 中 断 车 间 的 环 境 温 度

颜 色 改 变, 取 决 于 粉 末 的 改 变。 模 具 的 改 变。

粉 末 流 动 速 度( 与 模 具 形 状 有 关 系)。

注: 模 具 与 料 盒 间 的 密 封 由 密 封 条 保 证。 密 封 条 需 定 期 更 换 以 保 证 其 作 用。 6.5.4 搪 塑

搪 塑 模 与 料 盒 合 在 一 起( 料 盒 应 与 模 具 对 应, 如 本 体 的 料 盒 对 应 本 体 模 具, 气 囊 盖 板 料 盒 对 应 气 囊 盖 板 模 具)。

料 盒 与 搪 塑 模 绕 一 单 向 轴 旋 转, 使PVC 粉 末( 或 其 它 热 塑 性 材 料) 因 重 力 落 入 模 腔 内。

料 盒、热 的 模 具 锁 紧 锁 紧 的 料 盒 与 模 具 紧 靠 模 壁 的

目的是使粉末均匀地充入模腔以获得均匀的厚度。

在循环中及结束时小锤的敲击是为了使过多且

粘得不牢的粉末掉下来。

模具在合适的温度开始旋转。

调节加热系统以确保模具温度均匀。

重视搪塑参数的设定。

尽量避免过于复杂的形状。

注意粉末的使用特性。

为避免多余的粉末在粉末结块前小锤开始敲

击。

料盒中粉末的量--→能够充满模具内腔。

仪表板= 110-260 kg

气囊盖板= 110-260 kg

模具形状应利于循环中容易地清除模腔及角落里多余的料。

6.6 凝胶

6.6.1 无后加热的凝胶

这一过程发生在搪塑的末尾阶段,在热量的作用下,粉末聚集在模具表面。

在模具余热的作用下,没有完全熔化的粉末继续熔化使PVC 粒珠紧密地排列。

时间

模温

模具方向

模腔一侧必须朝上以避免PVC 飞边而导致表面缺

陷。

凝胶时间过长。

厚度不均。

6.6.2 有后加热的凝胶

模具放入烘箱内使没有熔化的PVC 熔化,使厚度均匀,缩短凝胶时间。

烘箱温度。T=200-350℃

热空气直接吹向模腔。

所有的参数( 凝胶时间、模温等) 都是为了得到理

想的产品质量。

6.6.3 PVC 的凝胶

凝胶只是通过模具加热来保证。

缺点

凝胶过慢。

凝胶在烘箱内进行。

模具内表面朝向热空气方向以更有效地凝胶。

如果模具外表面朝向热空气方向,凝胶将很慢

并容易使表皮烧伤。

凝胶臂系统用来使模具在烘箱内旋转以避免产

生飞边。

采用后加热的凝胶以保证凝胶质量并缩短循环

时间。

采用足够的旋转角度和热空气流速以保证凝胶

质量并避免产生飞边。

6.7 冷却

6.7.1 冷却的原理

冷却是向模具喷淋一定时间的冷却水使模温从

200℃以上降到一定温度以便于脱模。

使用喷嘴以确保提高冷却效率并缩短冷却时间。

冷却水经回收过滤用于下一冷却过程。

稳定的稳定。

使用过滤装置

--避免当水与热的模具接触使水温上升时析

出盐( 需用经软化的水)。

--避免由于模具和环境氧化作用产生的污物

堵塞喷嘴( 滤纸规格:25μm)。

使用水槽

最优的喷水形状。

优化喷水角度(43℃-106℃) 以缩短冷却时间并使冷却均匀。

6.8 脱模

细致、准确地操作。

需要经过培训并多加练习。

6.8.1 什么是重要点?

为了避免在表皮上留下水迹,脱模前首先要擦去

模具边上的水。

脱模方向,避免表皮被撕裂或刮伤。

脱模时间( 约20 秒),与工艺节拍协调并保证温度的平衡。

模温,以确保脱模容易。模温与冷却时间有关。

问题后果

严重等级

-+

解决方法

表皮撕裂报废

表皮变形报废发泡缺陷

脱模困难( 模具上有污物)报废循环中断

表皮烧伤

生产出不

合格品

洗模

表皮上有痕

报废发泡缺陷客户抱怨

模具上有痕迹可能已生

产出有缺

陷的表皮

产生许多

发泡缺陷

客户抱怨洗模

由于上面的

原因循环中

维修

操作培训

提高责任

给操作工

提供帮助

更新作业

指导书

1-螺杆传输机构

2-下料斗

3-缓冲料斗

4-加料头

6.9.1 采用哪种加料方式?

手动

每一个料盒上都有料位的标线。

自动( 自动料斗)

每一循环后加料

每次加到料盒中的粉末理想的数量应不超过20kg 以避免加料前后料盒

中粉末温度有明显差别。

6.9.2 与使用料盒相关的风险

料盒与模具贴合处的硅橡胶密封条裂开及热敏

感性。

按规定程序定期更换密封条是非常重要的。

粉末更换时如清洁度不够可能导致与污染相关

的问题。

6.10 洗模

6.10.1 洗模原则

洗模要注意清洗掉下述各种痕迹:

污垢

PVC 残渣

水迹

脱模剂

指纹等

最后一点是必须避免的事故。

经清洗的模具应该回复原始的外观状态。

6.10.2 什么是重要点?

模具浸入80℃的20% NaOH 溶液2 小时。

注:随着溶液NaOH 浓度的降低,模具浸入洗模池中的时间延长。当NaOH 浓度低于10%,溶液必

须更换。

压力随去离子水上升( 避免产生沉积物)

在160℃左右的烘箱内干燥30 分钟。

喷涂一层薄而均匀的脱模剂。

-脱模剂的作用是使脱模容易并保证表皮质量( 外观、光泽)。

-脱模剂的组成:蜡( 或树脂 0.6%)、溶剂(12.4% 二丁醚,87% 油脂溶剂)

-根据其组成,该脱模剂对呼吸道粘模有刺激性。

-使用温度注意其物理特性( 沸点:142℃,燃点:194℃)

-每次喷脱模剂的时间应一样并利于生产。

冷却

时间

水冷

喷嘴( 操作、水质、压力)

过滤

水位

清洗

频率:每200-300 张表皮或突发事故

清洗池溶液浓度

溶液温度( 技术人员、操作工)烘箱温度( 技术人员、操作工)清洗池中清洗时间( 技术人员、溶液浓度及污物多少的

变化)

烘箱内加热时间(30 分钟, 基本固定)

冲洗时间(15-30 分钟)

凝胶

( 有/ 没有后加热)时间

温度

角度

搪塑时间

速度

角度

台面位置小锤敲击

脱模剂的使用

标准、依据

使用( 流量、喷射角度、时

间)

两个步骤:洗模后

模具表面

流转

粉末:从仓库到上料机构

上料机构:缓冲料斗、下料斗、加料头

模具:从脱模工位到加热

模具:从加热到搪塑

模具:从搪塑到凝胶烘箱

模具:从凝胶烘箱到冷却工位模具:从冷却工位到脱模工位以上各步,手动、自动都可进行。

筒形件一次拉深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5) Ⅲ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6-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模具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 Ⅳ模具零件的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2 Ⅴ冲压设备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Ⅶ模具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jc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 [课程代码]:0812010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开设时间]:大二下学期 [开课学时]: 72课时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

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工序性质的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加工方法。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因而,模具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主要设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三大模块。在整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2.课程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了解各种模具加工材料及其性能; 3)掌握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工艺规程的编制; 4)熟悉典型的模具加工工艺结构; 5)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加工流程 6)学会搜集和查询相关参考资料 7)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2能力目标 1)能根据零件图纸,准确的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确定最好的加工工艺方案;2)能够针对加工工艺方案,确定模具加工的结构形式; 3)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艺计算; 4)能运用模具加工的相关知识,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尺寸、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 5)熟练运用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看懂模具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6)能应用相关模具加工设备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内容:1、编制图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要求:(1)进行工艺性分析 (2)制订工艺规程 2、任选一模具装模图(附图)制订 其装配工艺规程(必做)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1 二、导套的加工工艺规程————————————3 三、上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6 四、下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8 五、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0 六、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2 七、典型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4 八、凹凸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6 九、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8 十、模具装配图————————————————20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 导柱(20钢渗碳58-62HRC) 1.导柱的作用 导柱是磨具上的导向零件。与导套配合,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导柱安装在下模座上,导柱与导套滑动配合以保证凸模与凹模工作时有正确的位置,为了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小于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一般采用H7/h6,精度要求高时采用H6/h5,导柱与下模座采用H7/r6过盈配合。 为了保证导向精度。加工时除了使导柱导套精度符合要求外,还应满足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即两个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导套外圆与内孔表面的同轴度。 2.导柱的工艺性分析 1)几何形状 有同轴不同直径的外圆、倒角、退刀槽组成。 2)技术要求分析 ⑴导柱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⑵导柱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 ⑶导柱配合表面有较高的硬度:HRC50-55 3)加工表面分析 φ32r6:Ra0.4——精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Ra0.1——圆柱度0.006—研磨才能达到要求 φ32h6:精车—半精车—粗磨—精磨—研磨

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 课程编码:20111408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 开课部门:模具技术系 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64 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参考学分参考学时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模具制造技术 4 64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由常州博赢模具有限公司(校中厂)、华生塑业有限公司(厂中校)合作进行,属于校企合作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模具制造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可获得“模具制造工”职业证书。 2.课程定位 模具制造技术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技能是使学生掌握编制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和模具装配工艺的能力。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是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模具制造工作任务来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理解工艺文件编制的内容与编制方法过程,进一步理解普通机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电加工技术、光整加工技术、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技术以及模具装配调试技术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能进行典型模具轴套零件、板块类零件、成型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进行典型模具的装配工艺分析与工艺文件编制,理解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应用,进行数据采集与建模、快速成型工艺文件的编制。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模具制造相关工艺应用能力,养成学生严谨、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为《项目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知识、工艺编制能力和职业素质基础。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模具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模具零件数控加工》、《模具CAD/CAM 应用》 后续课程:《模具制造实训》、《项目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3.课程设计思路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初步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1)两个mm 024 .0011.060++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2)mm 05.004.54+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3)mm 021.0002.080++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4)保留两端中心孔 5)调质处理28—32HRC 6)材料45 2.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工艺分析 1)该铀的结构比较典型,代表了一般传动轴的结构形式, 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普遍性。 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也可以采用粗车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 2)图样小键槽未标注对称度要求.但在实际加工小应保证 mm 025.0±的对称度。这样便于与齿轮的装配,键槽对称度的 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及量块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专用对称度检具 进行检查。 3)输出轴各部向轴度的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 进行检查。

二、工艺设计 该步骤主要拟定工艺路线,并对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进行选择,以及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有如下四点要求,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该轴选取左端为粗基准,便于装夹。 ②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有如下五条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该轴在精车加工中选取两端和与其对应的中心孔为精基准,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提高轴的同轴度,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采用两顶尖为精基准,保证该轴各轴段的同轴度要求。 2、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现有工艺

4、《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学 课程性质:职业能力选修课 学分:2 计划学时:32 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根据川电机2016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程之一,要求开设在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模具设计,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之后。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B类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编制模具普通要求的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以达到模具零件制造的工艺人员和中高级制造人员岗位对工艺编制能力的要求。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破学科体系的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采用综合化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和模具装配工艺的内容按项目进行综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现场教学。

本课程的设计以项目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强调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强调学生个人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各项目的教学,其总的目标是学生能够编制出模具加工的工艺过程并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这是本课程在校期间的阶段目标。从长期目标来看,本课程还要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以及学习新的生产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有哪些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有些先进制造技术其实并不遥远,已经普遍地被应用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一定的判断力、想象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熟悉模具技术的发展;模具的生产的特点;模具的技术经济指标等。 (2)掌握模具的生产过程;模具加工工艺工艺参数;模具加工工艺工艺规程制订。定位原理等。 (3)能熟悉外圆柱面的加工方法;平面的加工方法;孔和

模具制造工艺设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1.1零件结构分析 2 1.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2.1毛胚类型的确定 3 2.2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2.3定位基准的选择 4 2.4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5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9总结10参考文献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0.4。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0.4,平面部分位Ra0.8。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 课程名称] :模具制造工艺学 [ 课程代码] :0812010 [ 适用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 开设时间] :大二下学期 [ 开课学时]: 72 课时 1. 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模具制造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所必须具备的工艺知识,具有常用模具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并具有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产管理的能力,提高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1.2设计思路 模具制造工艺学是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模具制造及使用企业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工艺施工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因而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模具生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课程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制造加工工艺的编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编制出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规程,初步能进行一般复杂 程度的模具加工工艺设计,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管理,依据模具加工工艺来指导生产,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即紧紧围绕模具加工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以更为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

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 模具加工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模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按工序性质的 不同主要有普通加工,包括车、铣、刨、磨等;还有数控加工;以及特种加工等 加工方法。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而系统的分析,其中最基本的、生产中应用 最多的是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因而,模具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主 要设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三大模块。在整门课程的内容编排上, 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2. 课程培养目标 2.1 知识目标 掌握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其工艺规程的编制; 熟悉典型的模具加工工艺结构; 课程内容和要求 5 ) 掌握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加工流程 6) 学会搜集和查询相关参考资料 7)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2 能力目标 1) 能根据零件图纸,准确的进行加工工艺性分析,确定最好的加工工艺方案; 2) 3) 能够针对加工工艺方案,确定模具加工的结构形式; 熟练掌握各种加工工艺计算; 4) 能运用模具加工的相关知识,确定主要零部件结构、尺寸、材料的选择及热 处理; 5) 熟练运用以前所学的机械制图知识,看懂模具的总装图和零件图; 6) 能应用相关模具加工设备进行简单的模具加工 1) 了解模具加工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各种模具加工材料及其性能; 3) 4)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二)适用专业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学时 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76标准学时。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对应模具制造岗位、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岗位、机械制造岗位、夹具设计岗位、产品质量检测员岗位、产品销售和售后技术员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讲授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技能知识。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相关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设备》、《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零件》。 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艺》、《现代制造技术概论》。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真实模具产品生产任务、生产实际产品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各种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

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了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模具制造方法,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专业知识以外,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礼仪习惯及工作素养以及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加工等毛坯成型加工的工艺过程; (2)掌握工件加工方法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规程的制定; (3)掌握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精度、表面质量的分析方法; (5)掌握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 (1)能掌握各种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毛坯加工方法 (2)会编制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 (3)会分析产品的制造精度、表面质量 (4)能对机床进行装配方法进行选择 (5)会查阅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 3.素质目标 (1)具有不怕吃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 (2)能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执行工作规范的工作习惯,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 (3)具备生产质量意识、生产效率意识和生产成本意识; (4)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6)具有目标追求毅力。(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注塑成型的基本知识及常见不良

注塑成型的基本知识及常见不良 (结合本公司设备进行) 一、注塑的基本原理: 1将原料预热,去除原料中的水份(预加工); 2.原料进入料筒进行加热,(固体原料变为液体),压注入模具里; 3?经冷却(液体变为固体)后出模,去除飞边、退火等加工后变为成品。 螺杆式注射机的模塑原理:先动模与定模全模,注射油缸活塞推动螺杆按要求的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将已塑化的塑料经喷嘴及模具的浇注系统射入型腔,当塑料充满型腔后,螺杆继续对塑料保持一定压力,促使塑料补充塑件冷却收缩所需之料,同时阻止塑料倒流。经一定时间的保压后,注射油缸活塞压力消失,螺杆开始转动,这时,由料斗落入料筒的塑料在料筒中塑化。当模具型腔内的塑件(部品)冷却定型后,模具打开,在模具推出机构的作用下(顶针),塑件由模具型腔中脱出。 二、注塑的基本操作: 本公司有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形式。 1.关安全门---- 自动锁模------- 射台前进——射胶------ 溶胶 ----- 倒索 再循循------ 开安全门------ 顶针顶出 ---- 开模----- 射台后退呻 「1?热固性塑料: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作用下,能固化成不熔,不熔性物料;塑料V 2 .热塑性塑料: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凝固。 三、常用塑料及性能 1.常用热固性塑料:酚醛、氨基(三聚氰胺、脲醛)、聚邻苯=甲酸丙烯酯(DAP)、硅酮、环 氧村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 2.常用热塑性塑料:硬聚氯乙烯、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丁苯橡胶改性聚苯 乙烯、聚苯乙烯改性有机玻璃、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丁=烯-丙烯腈共聚物 (ABS )、聚酰胺(尼龙)、聚甲醛、聚碳酸酯、氯化聚醚、聚砜、聚苯醚、氟塑料、醋酸纤维素、聚酰亚胺等。 公司常用:ABS (苯乙烯-丁=烯-丙烯腈共聚物)、POM (聚甲醛)、PPS(聚苯硫醚)、PA (聚酰胺) 四、注塑部品的常见不良:

模具制造工艺

模具制造工艺 选择之前注塑模课程设计工艺进行分析,更正之前不恰当之处当时我的任务是完成装配图,其他部分由组员完成。 装配图截图如下: i

第一处明显错误是在做型芯时,未将突起部分做成镶件,由于两个突起部分相 隔尺寸太小,无法进行很好的加工成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现在将型芯做成镶件形式,加工方便,容易制造,节约成本,缩短制造周期, 镶件磨损也便于更换,但比稳定性相对于整体有所下降。 不管是前期热处理和后处理都很方便,容易实现。

另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考虑安装调试而引起,制造、加工、使用理论 上来说都不存在什么大问题,只是在将模仁安装到模架上时出现较大的问题。 如 下图所示, 改进前,看似没有多大问题,但肯定是安装不进去,没有能加工到这么完美 的零件,改进后很方便是实现安装,并且对模具的使用要求没有一点变化 改进后 改进后 改进后 改进后

推杆安装设计部位也不对,下图所示, 改进前没留间隙 改进后开出相应间隙 若不开间隙,那么加工要求高,不容易实现,而且没有多少明显的特点,故需将之加间隙,安装工作都方便。 从以前所做的模具中选取两个零件来分析制造工艺等。

1. “Z”型拉料杆 拉料杆三维结构如下图1所示 1. 工艺性分析 本零件是主流道冷料穴底部带钩型的拉料杆使冷料穴兼有开模时将主流道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来附在动模边的作用。其固定方式是以6-0.01部位与推杆固 定配合(配合种类为过渡配合H7/m?与推杆同步运动。零件的材料为T10A经淬火.回火后硬度为HRC53-58其工作部位是拉料杆Z形头部。表面质量要求高,是本零件加工的关键部位。本零件尺寸齐、要求合理、结构工艺性好。 2. 选择毛胚 本零件是模具普通轴类,选取材料为①6的T10A钢。因为零件时单件生产,故为一般自由制造。 3. 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 本零件为轴类零件,加工时采用外圆工作为粗基准装夹工件(夹具装夹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住外圆)进行加工。一般可按照粗基准原则。 2加工方法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标准

《模具制造工艺》 课程标准

目录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3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3 1.2课程的基本理念--------------------------------------------------------------- 3 1.3课程设计思路----------------------------------------------------------------- 3 2.课程目标-------------------------------------------------------------------------- 3 3.课程内容与要求-------------------------------------------------------------------- 4 3.1理论教学部分----------------------------------------------------------------- 4 3.2实践教学部分----------------------------------------------------------------- 5 4.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 6 5.其它说明-------------------------------------------------------------------------- 6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 2 零件结构分析 2 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2 第二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 毛胚类型的确定 3 毛胚结构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3 定位基准的选择 4 工艺方案的确定 4 第三章、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 第四章、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与计算 5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9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0 引言 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模具制造工艺学》学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目的而进行的,对本人而言,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从中锻炼自己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很快的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及结构分析 主要包括功能结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要求、结构分析等。 工艺规程设计 毛坯的选择,根据零件的要求,进行毛坯尺寸和公差等零件锻件图的确定。 毛胚制造工艺设计。 加工余量及切屑用量的设计 电火花线切割和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工艺路线)包括对零件的铣削和磨削,零件的孔隙加工及工序内容的确定。 工序卡 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根据前述各项内容以及加工简图,一并填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中。

第一章、零件的技术要求及分析 1.零件结构形状分析 该零件从形体上分析其总体结构为平行六面体,上表面有4个直径为8,2个直径为6的凹模通孔,中间为下凹的型腔,因此其结构形状较简单。 2.图纸技术要求分析 如图可知,该零件形状比较简单,外形尺寸也不大。要求的尺寸标注采用统一的基准即设计基准,零件内腔各表面的粗糙度要求较高,下凹部分的表面粗糙度达到。另外,该零件有一个固定孔,其精度要求Ra为,平面部分位。另外零件上孔比较多,要求有一定的位置精度。零件上各孔的精度,垂直度和孔间距要求。常用零件各孔径的配合精度一般为IT7 ~IT6, ~ .对安装滑动导柱的零件,孔轴线与上下模座平面的垂直度要求为4级精度。零件上各孔之间的孔间应保持一致,一般误差要求在以下。 材料的机械性能分析 T10A强度及耐磨性均较T8和T9高,但热硬性低、淬透性不高且淬火变形大。适于制造切削条件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忽然和剧烈振动,需要一定韧性及具有锋利刀口的各种工具,如车刀、刨刀、钻头、切纸机、低精度而外形简单的量具(如卡板等),可用作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 该钢在退火状态下进行粗加工,然后淬火低温回火至高硬度,再精加工。获得高的耐磨性和镜面抛光性。进行低碳马氏体低温淬火,使具有较高的耐磨星河强韧性,预防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Mould & Die 课程代码:050114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30 考核方式:试卷考查先修课程:《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具材料》、《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模设计》等。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CAD CAM专业 开课院系: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教材:傅建军.模具制造工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制造手册》(六)、《工模具制造》、《冲压工艺学》、《现代模具加工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叙述模具加工方法及工艺的专业技术课。主要叙述模具加工专用设备(坐标镗床、立铣铣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成型磨削机床、电加工机床等)及其使用。除讲解冷冲模主要零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外,还兼叙锻模、注塑模等模具型腔的加工制造方法。 任务:1.掌握模具主要零部件的制造方法与装配调试方法。2.了解模具专用设备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3.掌握模具主要零件的制造工艺。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1.1本课程的内容、性质 1.2模具的基本要求、特点 1.3模具的基本结构及组成 1.4模具的主要加工方法 2模具的机械加工 2.1冲裁模典型工作零件的加工 2.2注塑模典型工作零件加工简介 2.3坐标镗床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2.4成型磨削加工 2.5数控机床及其应用 3特种加工 3.1概述 3.2电火花成型加工 3.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3.4电解加工与电铸简介 4冷冲模的装配与调试 5模具测量(穿插在相关章节中讲述)

冲压模具基础知识

冲压模具讲座 第一章 概论 一、冲压加工得重要性及优点。 1、重要性:冲压工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得各个部门中,几乎都有冲压加工产 品。如汽车,飞机,拖拉机,电器,电机,仪表,铁道,邮电,化工以及轻工日用产品中均占有相当大得比重。 2、优点:1)生产率高。2)精度高,质量稳定。3)材料利用率高。4)操作简便,特别适宜于大 批量生产与自动化。 二、冲压加工得概念。 1. 概念:即利用压力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模具对板材施加压力,从而获得 一定形状与 尺寸零件得加工方法。 冲压加工得三要素:冲床,模具,材料。 冲压就是生产中应用广泛得一类加工方法,主要用于金属薄板料零件得加工。在产品零件得整个生产系统中,冲压只就是一个子系统,所涉及得也仅就是产品制造过程得一部分。随着市场对产品成本与周期等要求得提高,从系统得整体优化中确定相关得各要素已成为技术与管理发展得重要方向。 影响冲压加工得因素: 三、冲压工序得分类。 冲压工艺按其变形性质可以分为材料得分离与成形两大类,每一类中又包括许多不同 得工序。 冲压得基本工序: 1、冲裁: 1) 落料: 为准,间隙取在冲子上 ; 2)冲孔 :模具沿封闭线冲切板料,冲下得部分就是废料,设计时尺寸以冲子为准,间隙取在模仁上。 2 、剪切: 3、切口:, 4、切边:将拉深或成形后得半成品边缘部分得多余材料切掉。 5、剖切:将半成品切开成两个或几个工件,常用于成双冲压。 切口 切边 剖切 6、弯曲:用模具使材料弯曲成一定形状(V 型/U 型/Z 型弯曲)。 7、卷圆:将板料端部卷圆。 8、扭曲:将平板得一部分相对于一部分扭转一个角度。 弯曲 卷圆 扭曲 9、拉深: 将板料压制成空心工件,壁厚基本不变。 10、变薄拉深:用减小直径与壁厚,增加工件高度得方法来改变空心件得尺寸,得到要求得底厚,壁薄得工件。 冲压加工系统 人冲 压 工 艺 安 全 自 动 化 安 装 润 滑 生 产 管 理 质 量 管 理 价 格 管 理 运 输 废 料 处 理 噪 音 对 策 后 序 工 艺 压力 机 模具 材料 辅 助 装 置 具 软 件 硬 件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学时 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76 标准学时。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对应模具制造岗位、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岗位、机械制造岗位、夹具设计岗位、产品质量检测员岗位、产品销售和售后技术员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讲授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技能知识。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相关课程 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设备》、《公差与技术测量》和《机械零件》。 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工艺》、《现代制造技术概论》。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以真实模具产品生产任务、生产实际产品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各种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专业素养。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了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模具制造方法,机械制造加工技能、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床的装配、产品质量的检测等专业知识以外,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礼仪习惯及工作素养以及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加工等毛坯成型加工的工艺过程; (2)掌握工件加工方法的选择、工艺路线的拟定及工艺规程的制定; (3)掌握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计算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精度、表面质量的分析方法; (5)掌握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2. 能力目标 (1)能掌握各种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毛坯加工方法 (2)会编制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 (3)会分析产品的制造精度、表面质量 (4)能对机床进行装配方法进行选择 (5)会查阅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工艺参数和图册。 3. 素质目标 (1)具有不怕吃苦、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品质; (2)能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执行工作规范的工作习惯,有高度的责任心,具有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 (3)具备生产质量意识、生产效率意识和生产成本意识; (4)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6)具有目标追求毅力。(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7)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生活心态。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是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思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针对现时企业冲压模具生产制造技术人员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等要求进行深入分析,确立具有职业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企业完成工作任务的流程,合理地设计出教学方法,并依据职业教育学相关原理,参照职业技术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教学条件,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载体,进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非模具专业学生的一门拓展专业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冲压工艺及冲模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冲模加工的特点,初步具有编制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进行设计简单冲模的能力;了解塑料成型的特点,掌握塑料模的基本结构和塑料模设计的基本知识。 2、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的关系 开设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开设;与该课程平行开设的课程有:《数控自动编程技术》,这些课程讲述了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而模具零件也是机械零件的一类,其他零件适用的模具零件也适用。 3、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形成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整体框架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针对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项目实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培养,符合高职教育中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特色。在设置上具有针对性同时又强调适应性,课程内容不能太专、太细,而要考虑到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能跟上时代发展、职业变化的需求而不断调整自身的问题,因此着重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讲授必需冲压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着重介绍典型模设计制造内容,并适当简介新工艺和新的成型模具。 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非模具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 三、课程目标 1、课程总体目标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 内容: 1、编制图示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要求:(1)进行工艺性分析(2)制 订工艺规程2、任选一模具装模图(附 图)制订其装配工艺规程(必做) 姓名班级学号日期

目录 一、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 1 二、导套的加工工艺规程———————————— 3 三、上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 6 四、下模座的加工工艺规程———————————8 五、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0 六、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2 七、典型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4 八、凹凸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6 九、凹模的加工工艺规程————————————18 十、模具装配图————————————————20

、导柱的加工工艺规程 ?■ ^0 008 |/f |—| 导柱(20钢渗碳58-62HRC ) 1.导柱的作用 导柱是磨具上的导向零件。与导套配合,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导柱安装在下模座上,导柱与导套滑动配合以保证凸模与凹模工作时有正确的位置,为了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小于凹凸模之间的间隙,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间隙一般采用H7/h6,精度要 求高时采用H6/h5,导柱与下模座采用H7/r6过盈配合。 为了保证导向精度。加工时除了使导柱导套精度符合要求外,还应满足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即两个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以及导套外圆与内孔表面的同轴度。 2.导柱的工艺性分析 1)几何形状 有同轴不同直径的外圆、倒角、退刀槽组成。 2)技术要求分析 ⑴导柱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 ⑵导柱配合表面间的同轴度 ⑶导柱配合表面有较高的硬度:HRC50-55 3)加工表面分析 ? 32r6: Ra0.4——精磨才能达到要求 ? 32h6: Ra0.1——圆柱度0.006—研磨才能达到要求 ? 32h6:精车一半精车一粗磨一精磨一研磨

UG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UG模具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UG模具设计》 【适用范围】 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课,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主要讲解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模具向导模块的主要功能以及介绍使用模具向导模块进行模具设计时,怎样通过过程自动化、参数全相关技术快速建立模具型芯、型腔、滑块、镶件、模架等模具零件三维实体模型。 先修课程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和《塑料成型工艺及设备》等,后续课程有《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和《模具价格估算》等。 【设计思路】 介绍注塑模的UGNX8.0的设计流程:产品模型准备、产品加载和初始化、设置模具坐标系、计算产品收缩率、设定模具型腔和型芯毛坯尺寸、模具型腔布局、建立模具分型线、修补分模实体模型破孔、建立模具分型面、建立模具型腔和型芯、使用模架、加入模具标准件、模具建腔,每个设计流程后面附录上一两道对应的练习题,最后结合典型塑件作为模具设计项目。 【课程目标】 掌握塑料制件结构设计,掌握模具结构(浇注系统、成型零部件、合模导向机构、侧抽芯机构、顶出机构、排气系统、温控装置、模具结构件等)的设计,掌握典型模具结构的组成和动作过程,掌握注塑件的成型缺陷和解决方法。 知识目标 了解塑料成型的基本理论、工艺基础; 掌握塑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掌握各种塑料模具的基本结构及设计理论; 了解塑料成型模具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职业能力目标】 能够使用UG NX8.0进行塑件的设计。 能够设计各种类型机构的注射模。 能够对注塑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 除了上述的能力目标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注射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的工作态度,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吃苦耐劳,与他人良好沟通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