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心理学考试总结(仅供参考)

人格心理学考试总结(仅供参考)

人格心理学考试总结(仅供参考)
人格心理学考试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地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地统一体.(郭永玉2007)

二、人格地特性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三、人格心理学地主要研究领域

(一) 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地假设性概念.

(二) 人格动力:是个体特征性行为地内在原因.

(三) 人格发展:指个体自出生至老年地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与行为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而逐渐改变地过程b5E2R。

(四) 人格适应:个体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地行为反应;

(五)人格评鉴

四、人格心理学地主要研究方法

个案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第二章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地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其人:特质流派地创始人,人格心理学地开山鼻祖

2、特质:人格地基本单位;是一种宽泛地、聚焦地神经生理系统,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地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p1Ean。

特质地种类:

特质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思考:为什么人地特质表现不一样,在不同地情景下?

a、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unique traits):某个人具有地特质;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社区或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地特质.

注意: 虽然一个群体地每个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地特质,但是这些特质在个别人身上地强度和情况并不相同,而且这些特质地强度在同一个人身上也随时间不同而各异.DXDiT。

b、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地表层,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地一个人地外部行为特点. RTCrp。

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地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地最终根源.5PCzV。

根源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且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地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地行为. 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地后面,深藏于人格结构地内层,它是制约表面特质地潜在基础和人格地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地砖石.jLBHr。

3、人格动力:机能自主

机能自主是其动机理论地核心概念.指一个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地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地那些原因.

换言之,过去地动机与现在地动机并没有机能性地联系,过去地已经过去,一个人今天地动机是机能自主地.

4、健康成熟地人格

1.自我广延地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地能力

3.情绪上地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观化地表现

6.有一致地人生哲学

2、人格动力:能、外能和辅助

能(erg) :能是指先天地心理生理倾向,使个体对某些事物做强烈地反应,并产生特殊情感,从而引发一系列行为来更好地实现某个目标.是本体性特质,稳定地动机单元,会增减变化但永远不会消失.xHAQX。

外能:也是一种动力性根源特质,来自环境及外界因素,属于环境铸模性特质.外能又可以分为情操和态度.

辅助:动力特质是层层从属地,它们之间有附属补助地作用,这种关系即所谓辅助.

艾森克地人格理论主要是属于层次性质地,它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称为人格层次模型.LDAYt。

类型(type level)处于人格结构地最高层,由特质构成,它对个体所有地行为系统有弥散性地影响,使个体地思想、兴趣、生活方式、社交行为、情绪反应乃至价值观都表现出特有地风格.Zzz6Z。

特质(trait level)对行为系统也有广泛影响,但往往只局限于某些方面.

习惯反应(habitual response,简称HR)是在相同环境中导致再次发生地特定反应 .

特殊反应(specific response,简称SR)是个体对一次实验中地反应或是日常生活经验地反应,这种反应见到过一次,可能是个体地特征,也可能不是个体地特征.dvzfv。

艾森克地人格维度:

内外倾:内倾者大脑皮层地唤醒水平天生比外倾者地高.

神经质:高神经质者边缘系统地激活阈限值低,交感神经系统地反应性较强,因此他们对微弱地刺激做出典型地过度反应.rqyn1。

精神质:至今尚未发现大脑中有关精神质地解剖结构.艾森克认为精神质可能与男

性雄性激素分泌有关.

第四章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地精神分析

1、弗洛伊德地心理结构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人格结构:本我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完美原则

3、焦虑: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三种焦虑地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

现实焦虑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地现实危险所产生地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客体焦虑)

神经质焦虑是由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导致不良结果而产生地焦虑.

道德焦虑是由本我与超我地冲突导致地羞耻感和内疚感.

4、心理防御机制:压抑、投射、退行、转化、补偿、合理化、升华、反向作用

5、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五阶段

口唇期(oral stage,0—1岁)

肛门期(anal stage,1—3岁)

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

潜伏期(latent stage,7岁至青春期)

两性期(genital stage,青春期以后)

人格前三个阶段地发展状况对以后一生地人格发展都起着关键作用.

贡献:

1、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

2、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地动力作用

3、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地影响是有科学道理地

4、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地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地阶段性

局限

1.在意识与无意识地关系问题上,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无意识过程,而贬低意识过程.

2.把人与动物所共有地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当成是人地行为与人格发展地根本动力,过分夸大了本能地作用,而忽略了人特有地各种社会需要.Emxvx。

3. 弗洛伊德地概念、理论与假设往往是不精确地和缺乏操作性地,因而难以通过实证性地研究来加以验证.

4. 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地或变态心理现象地材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特别是健康人地人格心理资料地收集与研究.正因为如此,后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是“残缺地心理学”.SixE2。

二、荣格地分析心理学

1、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自我(Ego)是意识地中心.

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地特性为情结.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重要、最有力量地部分,是指在漫长地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地人类祖先地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地先天遗传倾向,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地心理内容.6ewMy。

集体潜意识主要内容是原型(Archetype or Prototype),深埋在心灵之中,不能在意识中直接表现.荣格认为,这些原型是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地可能性,所有原型地集合就构成了集体潜意识.主要地原型有: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等.kavU4。

(1)人格面具: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地人格方面,其目地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地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认可,使人在社会中获益.y6v3A。

(2)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是女性心灵中地男性成分或意象(3)阴影:是人性地阴暗面,是恶地源头.

(4)自性:在集体无意识中是一个核心地原型.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地原型,它把所有别地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绪中地显现,都吸引到它地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地状态.它把人格统一起来,给它以一种稳定感和“一体”(oneness)感.M2ub6。

2、人格动力:心灵能量,心灵能量地运行遵循守恒律和熵律.

3、人格发展:

在《心理地结构与动力》中,荣格把人生划分为4阶段:

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青年期(从青春期到35或40岁)

中年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中年危机.原因:如日中天,事业有成,社会地位和家庭都比较满意地时期,但也容易出问题,如中年期心理危机.0YujC。

解决:心灵地真空→必须寻找新地价值来填补,拓展人地精神视野和文化视野.

要顺利度过关键要把心理能量从外部转向内部,体验内心,从而懂得个体生命和生活地意义. 老年期

4、弗洛伊德与荣格地比较

(一)心理动力上地分歧

1、弗洛伊德在其本能论中把性本能称为里比多,认为里比多是人最基本地驱动力,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

2、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地生命力,后来他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多.eUts8。(二)研究地侧重点不同

1、弗洛伊德重视前半生和早期经验地作用,重视行为地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地重要性.

2、荣格把人地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时期、sQsAE。

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他重视后半生对人地影响.中年期是他最关注地时期. (三)概念体系上地差异

1、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为研究对象,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如果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则正常发展,反之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异常.GMsIa。

2、荣格除了研究无意识外,还研究人格差异.他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它们在“自性”原型地统一指挥下,把人格地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地整体.TIrRG。

(四)研究倾向地不同

1、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地根本动力,属于生物本能地取向.

2、荣格地集体潜意识是一种独特地民族心理学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取向. 7EqZc。

三、阿德勒地个体心理学

1、主要概念:器官缺陷与补偿、克服自卑与追求优越、社会兴趣、生活风格等

2、生活风格:指一个人早期地生活道路所形成和固定下来地行为方式模式.

3、两种错误地生活风格: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优越情结:完全追求个人优越而不顾及他人和社会地需要.

自卑情结:由于过分自卑而感到万念俱灰,甚至陷入神经症之中.

4、正常人自卑感、补偿与追求优越地关系

人地自卑感使人希望通过补偿加以克服.而若没有自卑感,人就不会确立追求优越地目标,自卑感驱使人产生对优越地渴望.人一旦体会到自卑感,就会力求补偿此不足而获得优越感,并力求完善;lzq7I。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都是人发展地基本动力;

自卑感作为动力是从后面推动人,追求优越是从前面引导人;

人一方面感到自卑,一方面又有优越目标地引导,在这种一推一拉地过程中,人格得以发展.

当一种补偿得以完成时,个体会发现新地自卑,受到新地优越目标地牵引,从而向更高地优越努力.

5、社会兴趣:全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地天生地需要

阿德勒根据人们所具有地社会兴趣地程度,划分出四种生活风格类型:控制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型

四、埃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

1、艾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同一性”地概念,这是指人对自我一致性或连续性地感知,常常出现在青年地后期.在个人方面,有个人同一性,是指认识清楚自己固有地特点、爱好、理想,这是一个要确定自己做什么地人地时期.在社会方面,有集体同一性,是追求一种社会地认同感.zvpge。

2、人格地终生发展(8阶段)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获得希望

2.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3):获得意志

3.主动对内疚(3—5):获得目地

4.勤奋对自卑(5—12):获得能力

5.同一性(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12—20):获得忠诚地品质

6.亲密对孤独(20—24):获得爱地品质

7.繁殖对停滞(25—65):获得关心地品质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获得智慧地品质

第五章行为主义

一、两种条件反射

强化: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地概率增加地条件

消退: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

泛化: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地初期,另外一些类似地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

分化:与泛化作用互补,指对事物地差异反应

两种条件反射地区别:

二、多拉德和米勒地刺激-反应理论

1、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地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内驱力:能够促使一个人去行动、具有足够强度地刺激,由它构成了人格地能量单位

线索:指导有机体选择行为地方向地刺激

反应:指信号所引发地行动,它受内驱力和线索共同诱发,旨在降低内驱力

强化:指内驱力地降低.任何引起内驱力降低地刺激都是一种强化物

2、冲突及冲突地种类

冲突: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不相容地反应趋向相互竞争时地心理状态.

类型: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3、挫折-攻击理论

挫折:指目地性行为遭受阻碍时地一种伴随状态.

攻击:指以伤害某一有机体为目标地行为.

多拉德和米勒假设:攻击总是受挫地后果,而挫折地存在总会导致某种形式地攻击.

三、班杜拉地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指人通过观看他人(榜样)而习得复杂行为地过程.

四个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自我调节: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地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地计划和预期与行为地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地过程.NrpoJ。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地能力和可能做到地地步地一种主观评估.

预期: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第六章人本主义

一、马斯洛地自我实现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强调基本需要地满足必须以人际关系以及更广泛地社会环境为基础.马斯洛认为,人地基本需要地满足只能在人际关系之中得到实现,无论是安全感、归属关系、爱、价值感以及自尊等,都主要来源于人际关系.1nowf。

高峰体验:一种身心融合地、发自内心深处地感受,在这种时刻,人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或

与自然合一地愉悦情绪.fjnFL。

二、简评

1. 马斯洛把人地基本需要看成是先天地、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地、类似本能地需要,过于强调生物因素在人地发展中地决定作用,这使其理论带有一定地生物决定论色彩.tfnNh。

2.马斯洛过于强调个人价值和选择地自我实现.

3.马斯洛研究地对象大多是美国人,其研究是在典型地美国文化下进行地,而美国又是个体主义最强地国家,因而其理论不具有很强地跨文化性.HbmVN。

二、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理论

1、人格地自我理论

自我理论地出发点:机体和现象场

机体:指一切经验地所在地.罗杰斯地全部思想基础就是认为人类地机体是“积极主动地、自我实现地和自我指导地.”V7l4j。

现象场:每个人都以独特地方式感知世界,个体对感知过、经历过地事物都赋予一定地主观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地整体便构成了个人地现象场.83lcP。

自我概念:代表个体对自我感知地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地模式,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地全部经验.是自我意识(知觉)与自我评价地统一体.mZkkl。

2、人格发展地基础—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

两个基础假设:

人地行为由每个人独一无二地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着;

所有人都需要积极地看待,无条件积极关注

3、罗杰斯关于人格改变地充分和必要条件

1、治疗者与当事人有心理上地接触

2、当事人处在一种不和谐地状态,脆弱或焦虑不安

3、治疗者在此关系中是一致地或整合地

4、治疗者体验到对当事人地无条件积极关注

5、治疗者体验到对当事人地内在参考系地同理心,并力图把这种体验传达给当事人

6、治疗者对当事人地同理心和无条件积极关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传达给了当事人

第七章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

罗特地社会学习理论

1、行为预测理论

期望-价值模型

行为潜能(BP)=预期(E)×强化效价(RV)

一种行为在某种情境下发生地可能性,是由个体对该行为地期望和强化值共同决定地. 2、相关概念

(1)行为潜能:表示对于某一个体而言,某种行为在一个特定地社会情境下发生地可能性地大小.

(2)预期:表示一个人认为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如果选择了某种行为,它就能够带来某种相应地强化地可能性

(3)强化价值: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所带来地强化结果或强化物地相对价值地大小.(心

理价值而非实际价值)AVktR。

(4)心理情景:体验到地有意义情境.人们总根据自己对外部刺激地感知而对情境作出反应.

3、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也称强化地内外控,是个体对自己地行为和行为后所得报酬间地关系所持地一种信念.

(1)控制点产生地根源

研究表明,内控儿童地父母也是内控地,外控儿童地父母也倾向于外控.在关系紧张地家庭和单亲家庭中,儿童容易形成外控.ORjBn。

(2)控制点与学业成就

研究表明,内控者地地考试成绩要好于外控者.

(3)控制点与身体健康

内控者会更多地参与有益健康地活动,因此比外控者更健康.

(4)控制点与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内控者比外控者地心理更健康.

Ps:人格发展地影响因素参考

(一)遗传与环境地作用

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地结果,遗传造成地差异与环境造成地差异之间成负相关.社会对先天素质不同地人施加压力以使他们趋向社会上地大多数.2MiJT。

例如天生支配性强地人,社会鼓励他不要支配人,而对天生较服从地人,社会则鼓励他表现得自我肯定一些.

(二)学习对人格发展地作用

卡特尔认为,特质发展涉及三种学习类型: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整合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中,个体建立起旧反应与新刺激间地联结.

操作条件反射学习是学习执行一种能产生强化地反应,个体往往是为了达到某一目地而进行活动地.

整合学习是对一系列有层次结构地反应或反应组合地学习,它对整个人格结构地形成有更重要地作用,又称人格学习或结构学习.gIiSp。

通过整合学习,我们习得了对事物地积极或消极反应倾向,进而学会了权衡现实,根据不同情境抑制或表现不同行为.uEh0U。

(三)特质形成地年龄趋势

2-5岁是自我与超我形成地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有许多冲突,是人格发展地危机时期,这一时期地经验对人格地形成特别重要;IAg9q。

6-13岁,儿童是无忧无虑地,继续发展其自我,并把爱扩展到父母和其他人.

青春期,身体结构发生迅速变化,增加了情绪地不稳定性,对社会难以把握和对性地兴趣,也产生了利他主义和对社会做贡献地念头WwghW。

25-55岁稳定期,虽然这一时期生理机能有所下降,但因经验地积累,创造力可能有所增加.情绪稳定性增加.asfps。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ooeyY。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

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BkeGu。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PgdO0。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

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3cdXw。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h8c52。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人格心理学考试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地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地统一体.(郭永玉2007) 二、人格地特性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三、人格心理学地主要研究领域 (一) 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地假设性概念. (二) 人格动力:是个体特征性行为地内在原因. (三) 人格发展:指个体自出生至老年地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与行为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而逐渐改变地过程b5E2R。 (四) 人格适应:个体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地行为反应; (五)人格评鉴 四、人格心理学地主要研究方法 个案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第二章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地特质理论 1、奥尔波特其人:特质流派地创始人,人格心理学地开山鼻祖 2、特质:人格地基本单位;是一种宽泛地、聚焦地神经生理系统,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地适应性和表现性行为.p1Ean。 特质地种类: 特质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思考:为什么人地特质表现不一样,在不同地情景下? a、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unique traits):某个人具有地特质;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社区或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地特质. 注意: 虽然一个群体地每个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地特质,但是这些特质在个别人身上地强度和情况并不相同,而且这些特质地强度在同一个人身上也随时间不同而各异.DXDiT。 b、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surfa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地表层,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地一个人地外部行为特点. RTCrp。 根源特质(source traits):处于人格结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地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地最终根源.5PCzV。 根源特质制约着表面特质,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且一种根源特质能够影响多种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常随环境地变化而变化,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地行为. 根源特质隐藏在表面特质地后面,深藏于人格结构地内层,它是制约表面特质地潜在基础和人格地基本因素,是建造人格大厦地砖石.jLBHr。

人格心理学期末整理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定义: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1)发生在个体身上。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行为 (2)稳定的行为方式 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个人特点。 (3)内部过程: 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行为、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是个体的内部整体性 2、人格的特性: (1)独特性: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限定了发展的界限,环境只能在这个界限范围内发生作用,决定发展的结果。 不排除共同性,群体人格: (2)稳定性: 跨时间持续性;跨情境一致性;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改变不同于行为改变,是更为深层次的改变。(3)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个体身上他们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综合成为一个有机体。 (4)社会性: 人格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剥夺 人格的社会性不排除人格的自然性,人格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 (5)功能性 3、个性:个别差异,相对于共性而言,万事万物都具有 人格: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既有独特性又有整体性。 4、气质: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先天性 (2)无好坏之分 (3)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水平 (4)是一种依赖于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5)气质是先天禀赋(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性格: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1)后天形成 (2)具有道德评价含义 (3)可塑性

6、人格的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人的无意识心理对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很大作用 特质学派—人是处在各种各样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 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行为流派—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因素 7、人格与文化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倾向于把自己看作独立的、独特的人; 集体主义: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的群体,如家庭、宗族或国家,喜欢合作,从群体成就中获得更大的满足; *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经验影响着人格发展,而且人格是存在于文化背景之中的。 9、研究方法 (1)假设-检验法 理论:关于建构或事件之间关系的一般陈述。(简约性;有用性:能提出可检验的假设。假设:对来自理论的,有逻辑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预测。 事前预测&事后检验:假设应先于检验 重复研究:“文件柜”现象:研究者只在发现了显著效应的情况下才愿意报告其文章 (2)个案研究法 局限:1个案推他人:而且个案研究的被试大多是来进行心理治疗的,不同于常人; 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3.研究者主观判断不客观性。 优点:很多人格概念不容易用其他方法来检验(潜意识;个体生活丰富性) 1.罕见的个例; 2.与正常人没有差异; 3.说明治疗方法 4.证明一些可能性 10、信度:在多次测量中具有的一致性程度 重测信度: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内部一致性:一项测验中的所有项目所测的是否是相同的心理结构 11、效度:测验所测量出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原本要测量的东西。 表面效度:看测验的项目是否测量了所要测量的东西 相容(聚合)效度:一项测验测得的分数与另一项具有相同建构的测验之间的相关程度。区别效度:一项测验的分数与另一项理论上没有关系的测量之间不相关的程度 行为效度:测验分数能够预测人的行为 12、人格的评价:(1)自陈量表 (2)投射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 1.人格: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特点: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 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先天遗传;社会环境、文化;家庭教育因素——父母教养方式;自然物理因素 3.主要研究途径 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准确的定性描述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的结论。 田野调查法,又称田野工作or 实地考察法,用于原始资料搜集,主要用于社会、自然科学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对象,参与其实际生活,详细记录,整理分析。 4.Frued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认为人格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主张无意识为核心。 Frued认为意识由三种不同水平的部分组成: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由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组成。特点:逻辑性、时空规定性、现实性。 前意识:位于意识、无意识之间,由虽不能即刻回忆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主要作用:检查,不允许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为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进入意识领域。前意识、意识之间的内容可相互转化。 无意识:人格结构深层部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到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组成部分:原始冲动、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情感。特点:无矛盾性;无时间性;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不相信的成分;非现实性;能量大,更动机、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5.Frued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6.冲突、焦虑、防御机制。 Frued认为,人有三种焦虑: ①现实焦虑,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的内心的紧张、不安、恐惧。 ②神经质焦虑,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引发的,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是害怕它不分青红皂白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 ③道德焦虑,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有罪感。 防御机制: 压抑: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先于其他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以他为基础。压抑有2种情况:对本我中的先天本能冲动和原始欲望的压制;对个人后天生活中的痛苦经验和不良欲望的压抑。通过压抑自我将痛苦回忆压抑在本我之中,不能上升到意识水平,减少个人焦虑。 否认: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只不过是通过对令人痛苦的现实闭上自己的眼睛,假定情况不存在,回避使人痛苦的现实问题。 投射:不承认自己身上具有某种不良品质和思想感情,把这些感情投射给别人,看成是别人具有的。 反向作用: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合理化:文饰作用。为痛苦编造一个似乎合理、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替代和升华:受抵制的力比多以间接方式发泄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人格心理学复习材料

论述题: 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性格的类型论与特质论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从与自陈测验相比较的角度,谈谈投射测验的特点。 3.如何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你现实生活中的一位亲人或朋友进行性格方面的描述。 4.试述评奥尔波特的性格特质理论。 5.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荣格的性格类型论进行述评。 6.述评测量性格的方法。 7.埃里克森自称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你如何理解。 8.能力是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从某一个角度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能力。 9.评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0.述评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11.简述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理论进行评价。 12.试述成功智力理论。 13.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分歧有哪些。 14.什么是能力?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 15.评述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6.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试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进行述评。 17.谈谈你对西方“Big Five”模型与“FFM”的理解。 18.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对此你怎样理解。 19.述评人格五因素模型。 20.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你对他提出的智力理论如何理解。 简答题: 1.人们对气质的含义主要有哪几种意见? 2.简要说明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的功能。 3.简要说明罗杰斯提出的“机能健全的人”具有哪些特征。 4.简要说明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人格心理学总结

人格心理学总结 人格心理学兴起之时,走的是一条研究本能为主题的路线。早期的是达尔文、尼采等 先锋,中期是动力心理学的佛罗伊德、阿德勒、荣格等人,还有英国的麦独孤以及美国的 机能主义心理学等。中期末尾,本能问题还很模糊的时候,文化的因素就已经浮了上来。 弗罗姆甚至已经转型为社会学家,苏联的列昂捷夫、维果茨基俨然是社会文化学派的绝对 倡导者了。 听了韦老师两次的课程培训,我的收获是颇多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许许多 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也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由于每个人的阅历不尽相同,所以大家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彼此的思想观念也有很大的差异。人就这么一辈子!因此 有人选择了索取与享受,而有人则选择了给予与奉献,还有大量非常善良但心态与行动却 一直在摇摆的寻常百姓。这也就形成了日常的文化差异。 长治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心理测评人员和心理咨询人员,我们的咨询团队由12位硕士以上学历、具备多年临床经验、具有丰富个案积累的国家二 级心理咨询师组成,助理咨询师团队由20多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为您提供个性 化和专业化的心理服务。并且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测评软件、沙盘游戏等设备,为您提供悉 心周到的心理帮助。 这个时候,还有瑞士的皮亚杰在研究本能的结构,而美国的人本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游弋于本能与文化之间,20年内经常混淆两者的概念,到超个人心理学出现的时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张显然已经破产。这个时候,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却一 轮接一轮的上演,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本妮迪柯特,后来符号学派的米德。班杜拉的研究路 线走的很好,走了一条本能与文化融合的视角,但他自己并没有认识到,现在班杜拉的学 生终于迷失了方向。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各样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来自各方的压力不断地 向人类施加。人们也日益注意到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学”这个专业也被许多学 子看好。 认知心理学的人格思想很少,所谓的认知疗法实在是一种害人的诡辩。现在是后现代 心理学下的人格研究。后现代的建构理论是完全的文化模式,而一些分支执著于本能。现 在人们在迷茫的争论之中,仿佛看见了新大陆遥远的海岸线了。 首先,聆听讲座,在学习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观看了专家们讲课的视频后,被专 家们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精髓,自 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以前 常常以为自己在课堂教学时把课上完就行了,从未认真去深思过什么才是好课,学生在这 堂课中究竟学到些什么;也没认真去思虑过使用导学案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型高效课堂。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 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 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 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拥抱自由。 与弗洛伊德对宗教的强烈批评不同,荣格用上帝的原始意象概念解释人类对宗教的需要,并认为现代心理治疗可以取代宗教的作用;而弗洛姆认为对宗教的需要产生于逃避自由的需求。 新精神分析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对后来的人格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工作总结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4.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 6.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A、气质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B、性格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 者是(C)。C、弗洛依德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A、现实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A、压抑B、否认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阿德勒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C、奥尔波特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卡特尔)。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D、艾森克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D、因素分析 19.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并决定人的行为,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罗杰斯 25.提出智力三元成分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斯腾伯格1.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 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 D、认知活动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 A、Q分类法 B、语义分析 C、内容分析 D、因素分析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 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 防御性焦虑 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 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A 情结B 自卑 D 自性 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A 幽默 C 移情D情结 9.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 B 奥尔波特 C 罗杰斯 D 艾森克10.阿德勒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个分支,它以人性及其差异作为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浅谈人格心理学对于设计团队合作的影响 摘要: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同时在设计行业,团队合作更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意以及不同理念相碰撞所产生出的火花往往是让整个设计升华的过程,然而设计行业的团队又有别于其他团队,因为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着相对比常人更加突出突出的人格特征,那么所产生的差异化也会更加明显,但如果一旦能够达到完美合作并且让每个人的思维都保持相对独立,团队将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 团队; 合作 人格心理学与团队合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

“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而在1994年,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在随后的十年里,关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属于某种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一定符合这个集群所在的所有特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道的的具有双重人格,因此本文将借由海伦;帕尔默的《九型人格》来将人格进行大致分类,对于人格的分类不是画地为牢将自己禁锢在某种或多重人格当中无法自拔,相对来说每一种人格都包含着缺陷,所以不断的去根据不同人格的缺陷完善自己是团队合作当中的重要部分。 九型人格所归纳的九种人格:完美型完美主义者,全爱型给予者,成就型实干者,艺术型浪漫者,智慧型观察者,忠诚型怀疑论者,活跃型享乐者,领袖型能力者,和平型调停者。不论哪一种人格都有其图特的行为准则以及处事特点,在所追求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上都有着自己特别的一份准则,所以,如何将不同的合作对象进行相对正确的人格分类并将他们各自的行为特别加以总结归纳,明智的向他们安排在一起进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设计团队当中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合理的分工,一个成功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卷A资料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 卷A

《人格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试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无意识: 2.自我同一性: 3.(人格)特质: 4.强化物: 5.自我实现: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6.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 )

7.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8.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成就和自我实现。 ( ) 9.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 ) 10.霍妮归纳出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1、依从型2、敌对型3、退缩型 ( ) 11.表面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表层,是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的一个人内部行为特点。 ( ) 12.集体潜意识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 ) 13.布斯与普洛明区分出三种气质倾向,即情绪性、活动性和交际性。 ( ) 14.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兴趣和强化。 ( ) 15.马斯洛强调自我概念,并把研究重点放在意识可以获取能够自我报告的这部分主观经验上。(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临床研究的特点( )。 A、代表性高 B、简单易行 C、生态效度高 D、信度高 17.在人格心理学中,首先提出“防御机制”的人是( )。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感受和体会

班级:物电11级2班姓名:杨慧学号:1109030220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感受和体会 在学习《人格心理学》之前,我对人格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是从我参加第一堂人格心理学开始,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的浓厚的兴趣,对人格心理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入和系统。懂得了人格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个体差异。并且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教授之下我知道了几大心理学大师对人格的理论总结,并深入学习了人格心理学,从19世纪至今,共8大理论体系,分别是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交互作用论生物学论、行为学习论、人本主义与认知论等等。我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就是弗洛伊德和荣格对梦的阐述与解释。 梦,最普通的一个特征就是怪诞。在一个主题单一的、似乎是连贯的梦里,你的大脑就可能构思出一种情景。人的视觉所见变成梦,人的听觉所闻变成幻想,人的性欲冲动变成神经官能症。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我们最早的精神意象和史前冲动的载体。因而梦就是认识思维起源的门户,它不仅涉及个人的生活,而且涉及整个人类的生存。弗洛伊德这样解说梦:“做梦就是向做梦者初始状态回归的典型,童年的复苏,也是制约童年本能冲动的复苏的典型,而且还是一种以利用的表达方式的复苏典型……梦保存的思维遗迹远远超过了 们的想象所及。” 一个学期下来,除了学习厚实的理论基础之外,最重要

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了人格心理学,对我最大的改善是做人做事上面,一个人的好与伟大是不需要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被别人看到的,所以,在这里只想一下自己的不足以及人格心理学对我的影响。学习了人格心理学后我对我自己的缺点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及深刻反省,记得不知道谁说过中国人的最大劣根性其中一个就是爱面子,不敢承认错误,因此,我认为清楚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改善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当初,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人格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一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就要结束了,在这里要感谢吴老师的教导,这门课程的收获远胜于我笔下的言词,更多的体会未能表达出来,但是我相信从《人格心理学》课程学习到的东西将会受益终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