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第2章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恶”,不好,讨厌。“斯恶已”,是不好的事了,或者,让人生厌的事。绝大多数传习解法都把这里的“恶”想当然地理解成是美的反意。但如果要说互为反意,“美”与“丑”、“善”与“恶”似乎才更为妥贴。而老子在这里偏偏就用了“不善”来与“善”相对应,却没有用“丑”来与美相对应。很显然,老子的意思并不是说如果天下只有美而没有丑,美就不为其美了。尽管这样来理解似乎也说得通,只是从文字结构来看,显得有些牵强罢了。此处的意思是说,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美之为美”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同样,如果都知道“善之为善”,同样也就不善了。世界本来就是多样化的世界。如果皇帝喜欢细腰,后宫就要饿死佳丽,那的确不是一件美事。如果天下有一门生意很赚钱,但天下所有的生意人都知道了,于是大家都不赚钱,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可以想象,如果世界上的中国人、外国人都长得一模一样,都是“环球小姐”或者“世界先生”,世界上的房子、花草、树木都长成一模一样,这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结论不言而喻。世界本来就因多元化而和谐,若非要把世间的一切都变成人造之美,那它也就无美可言了。把一切的善行都变成人为之善,那也就不善了。在人造之美变得越来越泛滥的今天,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道法自然”的弥足珍贵。

天下事都是相对而言的,有“无”才会有“有”,“有”生于无,“无”才会生“有”,是谓有无相生,即有无相互转化。在《道德经》中,老子对“有”的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绝对的“有”,即万物之母。二是相对的“有”,即万物的外在形式。无论是从无到有,还是从有到无,“有”与“无”是一种同时存在而又相互转化的万物共性之描述。有人说白手起家、创出一片天地就是无中生有,并说这是采用了老子“无中生有”的谋略,并就此结论说老子是阴谋家。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虽然老子并不介意替人背黑锅,但这黑锅似乎也太莫名其妙了。无中生有,有无相生,只是老子对大千世界的一种描述,无论如何也跟阴谋扯不上干系。即使确有人最后实现了无中生有,那也只是结果恰好吻合了老子对世界的描述,而与阴谋、阳谋无关。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是谓“难易相成”。“难”与“易”都是因人而不同的。如果圣人行教于天下,天下事也就无难无易了,所以圣人才会“行不言之教”。同样,有长就定会有短,有高就定会有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短、高、下都是相对而言,比较出来的。音是有声相和才成其为音,而声也是有音相和才成其为声,二者不可偏废。有前才会有后,有后也才会有前,二者相伴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是”,本来如此,“以”,在这里是因为。因为世界本来如此,所以,圣人也就勿须刻意加以修正。所以,圣人只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勿需为世人确立美的标准、善的标准、长的标准、高的标准,如此等等。“无为”、“无言”,世间万物便会“道法自然”,生生不息、永不停歇。

圣人所要做的事只是不要把万物之生生不息视为己出,即使有为也不要据为己功,做到有功而不居。只有做到不居功,圣人之为才不会背离于道。

如果把“斯恶已”、“斯不善已”的意思理解偏了,前后文之间的逻辑就联系不上了。所以,很多人把“行不言之教”理解成是“行”教大于“言”教,其实这不是老子的本意。因为无论是“行”还是“言”,只要是教,都是违背老子思想的。老子说:“故善人者,不

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27章),不善人之师,才是善人之举,所以,又何来“行”教胜于“言”教呢?因为老子所善的就是不教、绝学。无论他这一思想对与不对,我们暂且不作断语,但他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逻辑是因为大千世界本就是如此多样化,道法自然,人类又何需妄加干预?即使你自己拥有大智慧,明白了何为之美,何为之善,也要表面装糊涂,而且,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是谓“要妙”。

有人把老子看成是道教,或者把道教看成是老子。尽管大大小小的道观都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接受香火供果,但这实非老子本意。不仅老子本人未曾创立什么道教,即使后人想要创立,假使仍需得到老子批准的话,老子也是不会同意的。这不仅因为他主张“行不言之教”,而且更因为他“不贵其师”。所以,老学与道教实在扯不上什么关系,除了道教自己尊奉老子为祖师之外,老子却并非同意他们尊他为祖师。所谓“练丹修仙”,则更是无稽之谈。比之释迦牟尼佛与基督耶稣,老子的思想和品格有过之而无不及。我这样评价并不是想开罪于众人。毋庸置疑,基督教与佛教是当今世界传播最为广泛的宗教,是当今世界文明的脊梁,道教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但如果仅就释迦牟尼、耶稣、老子的个人人格魅力而言,先不说这老学经自发传播已影响了中国人两千余年,即使到现在中国人婚丧嫁娶等重要仪式还要先拜天地,此等习俗从无更替,而且还将继续下去。在这一点上,老学在中国的影响并不输给佛教、基督教或其他任何有组织、有系统传播的宗教。如果我们就算撇开这一点不说,仅就他个人不接受众人顶礼膜拜、“不贵其师”的品格,其人格也早已是胜人一筹。圣人能如此无我,世上还有人能够出其右吗?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圣人即已无为,那么,万物之生乃是道之功劳,圣人不可据为己有。即使有功于万物,也不可恃才而傲物,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只有做到有功不居,才与道不相背离。“不去”,即与道不相违背。

至此,《道德经》第2章可全文今译如下:天下人都知道了美之为美,是一件不好的事;都知道了善之为善,也是一件不好的事。这是因为:有与无是相互转化的,难与易是相对而言的,长与短是比较的结果,高与下是相辅相承的,音与声是和谐一体的,前与后是相伴相随的。所以,圣人处事的立场就是无为,圣人教育他人的观点就是不言;万物自会生生不息、永不停歇。只是万物之生不要据为己出,辅助万物而不恃其己功,功成而不居,只有做到不居功,才不会背离于道。

为无为则无不治

贤与圣人的差别就在于有德与无德,而不在于智慧本身。圣人是自身修为的结果,而非社会定义的结果。

道德经第3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多元化的世界构成并不需要智慧来加以人为的修正,因此,天下就勿需崇尚贤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崇尚贤能,百姓就不会去争取所谓的功名。这就好比“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一样,天下既无奇珍异宝,价值连城,百姓也就不会去为盗了。所以,“古之

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第65章)”看来,以愚而治国,并非不可理喻,而且的确并非坏事。

老子的思想听起来匪夷所思,但逻辑上或许成立。由于很多传习之注解误读了第2章中所包含的逻辑,“不尚贤,使民不争”就成为独立的结论了。如果把它看成是独立的结论,那么,对“不尚贤”的歧义理解,也就不可避免。有些专家学者甚或举一反三,连篇累牍,旁征博引,但始终未能找到老子“不尚贤”的依据所在。其实,不尚贤的依据就在第2章。老子所讲的贤,简单地说,就是有大智慧的人。但是,正如老子在第2章中所说:再大的智慧也与有无相生的自然和谐而无所助益。或者说,即使这些智慧能够大到足够,能够让全天下人都知道美之为美,善之为善,但这样的结果却是人类所不需要的,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要立法禁止克隆人类。其实,禁止克隆人类首先应当是老子的思想才对,因为这一思想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了。所以,大智慧对世界万象而言并无用武之地。除非这些大智慧的人能够做到无私、无我、无欲、无为、无言,以修道而成为圣人。所以,贤与圣人的差别就在于有德与无德,而不在于智慧本身。圣人是自身修为的结果,而非社会定义的结果。而贤能是社会定义的结果,而非自身修为的结果。所以,尚贤,就会让百姓争名夺利,“以智治国”实为“国之贼”也。因为有能无德的百姓是社会最难以治理的根本。因此,老子才一再强调“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第43章)的重要性。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如果社会上没有了可引起人们私欲的价值定义,那么,民心自然也就不会迷失。正因为这样,圣人的治国方略就是:使百姓没有太多的欲念,但却能够衣食无忧,没有远大的抱负,但却能有强健的体魄。“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能够让百姓既无知、又无欲,即使有大智慧的人也不敢有逆道之为了。所以,只要遵道而为,天下就没有不治的道理。

《道德经》第3章全文可今译如下:

不崇尚贤能,使百姓不争名夺利;不贵奇珍异宝,使百姓不会为盗;不出现可引起私欲的现象,使民心不至于迷失。圣人的治世之道就是:使百姓心不存念想,只要填饱肚子,没有远大的抱负,却有强健的体魄。使百姓一贯保持无知而又无欲的状态,即使有大智慧之人也不敢有逆道之举动。遵道而为,则天下就没有不治的道理了。

道德经第六章

[原文]

—————————原文版—————————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音版—————————

谷(gǔ)神(shén)不(bù)死(sǐ),是(shì)谓(wèi)玄(xuán)牝(pìn),

玄(xuán)牝(pìn)之(zhī)门(mén),是(shì)谓(wèi)天(tiān)地(dì)根(gēn).

绵(mián)绵(mián)若(ruò)存(cún),用(yòng)之(zhī)不(bù)勤(qín).

[译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世间万物生机,生生不息,就好像一个神奇的母亲的存在一样,我们管他叫做“玄牝”,“玄牝”就是“道”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就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冥冥之中它好像是客观存在的,“道”是永不枯竭的。

[长篇大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本章用简洁的文字描写形而上的实存的“道”,即继续阐述第四章“道”在天地之先的思想,用“谷”来象征“道”体的虚状;用“神”来比喻“道”生万物,而且绵延不绝,认为“道”是在无限的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是具有一定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它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永远不会枯竭,永远不会停止运行。这种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就是对立统一规律。“谷神不死”,体现出“道”的永恒性,即恒“道”。他想说明“道”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无穷无尽。它孕育着宇宙万物而生生不息。

“玄牝之门”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源,它的作用非常的大。“玄牝之门”、“天地根”,都是用来说明“道”为产生天地万物的地方。我们知道人类最原始的本性表现为对母体的信恋,这应该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所感知。然而这种本性在人类的精神的需求上,却又曲折地表现为依赖于自然,企求与自然合为一体的那种强烈的愿望。我们今天对大自然的怀念,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那种向往,也正如孩提时对温柔的母体,急切地希望在自然无穷的奥秘中寻回我们失去太多了的东西。

老子所讲的“道”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天地和万物从它那里诞生,并从它那里获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和享用不尽的养料。它养育着却不占有己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这种奉献而不索取的品质和精神恰似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对我们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作为子女的就应该尊重父母、孝顺父母,也就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尊重他们的付出和劳动,尊重他们为家庭、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古代的仁人君子都给我们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企业之神

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之神。企业之神是企业生命力、企业活力、企业竞争力、企业创造力、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健康发展的源泉。企业无论大小,只要有一个好的企业之神,这个企业一定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企业。

曾国藩在《冰鉴》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宁愿神有余而形不足,不愿形有余而神不足。”

“形”乃表象,为外表华美,未必能长久,但“形”有余,能令人很快印象深刻,不可不重视。

“神”乃内在,为内功与底气凝聚后,由内而外的体现,其优秀品质和卓越气质令人倾倒,可保长久,更不可不重视。

借曾国藩的“形、神”之说,综观当今社会的企业发展,孰重孰轻就一目了然。“巨人”可谓“形有余神不足”,而巨人倒下;“联通”可谓“神有余而形不足”,而“联横”破“合纵”。从“神”有余而“形”不足,最终发展为“形、神”兼备的企业不胜枚举:联通、联想、海尔、娃哈哈等等。“形、神”二字看似简单,内涵深远,为公司立足之本,企业高层管理者,不可不高度重视。

我认为:融会贯通的企业文化底蕴既为企业之“神”。

我们来分析一句大多数企业惯用的口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大有同生死共存亡之感,乍一听言简意赅而又气吞山河。任找一位员工发问:何以为荣?何以为耻?回答多为俗不可耐的大道理,然而其骨子里的回答定为:荣辱与我何干。漂亮的企业文化和华丽的口号,不过是“金玉之外”,如果再加上“败絮其中”的话,长久反倒成了一件怪事,多年来发生在眼前的企业兴衰史,证明了这一点。

对此,我大胆的提出一个口号:“企业是我家,工作是家务”,如果员工把企业视为家,定可奋不顾身;把工作视为家务,定可废寝忘食。

要把企业与个人联系在一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多年来,人们耻谈“利益”(企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鼓励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老黄牛精神,认为高谈“利益”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人,为社会所不齿,殊不知“利益”就是联系企业与个人的纽带,而且是唯一纽带。

当企业的远景规划和员工的远景规划,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达到最接近时,企业文化才是最成功的文化,这是当今国际企业界总结出来的真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才能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把工作视

为自己的家务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口号才不是一句空话。

“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就是这样诞生的。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建立企业文化,这个课题摆在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面前。

企业的远景规划应该建立在广泛吸收员工意愿,围绕广大员工的远景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员工的进步速度相匹配,行之有效的企业发展模式,围绕着这个模式来建立企业文化。

能够使企业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使企业的各个环节连贯顺畅,同时使企业不断发展的管理手段,就是企业管理之道。掌握这些管理流程的就是企业管理人才,掌握企业关键技能的就是技术人才。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人才所掌握的管理经验和技能水平都将得到发展进步。这就是企业的良性发展模式。我们要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还不要忘了把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要管理好中国企业,就必须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国人讲亲情、讲友情。几十年来各个企业的人际关系,已经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乃至于会牵一发动全身。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一刀切必然会动摇企业的根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是非常严重的。

如果企业文化是围绕“以人为本”的要素来打造,也就是说企业的远景规划和企业员工的远景规划能够互相兼容,那么这个企业文化就是最成功的企业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员工就会最稳定,换言之就是人才流动最少。如果企业的培训工作搞得好,后继的人才都是经过“传、帮、带”培训出来的“本土”人才,就可以始终保持企业的良性发展。

如果企业文化搞得不好,必将造成人才流动,特别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即便是花重金请来的重量级人才,或者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挖”来的人才,要想融入企业文化、顺畅的衔接上原来的企业管理流程,也需要时间。此时由于新上岗人才所掌握的管理或技术才干,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管理之道,必然造成整个体系的运转不顺畅,企业损失就成了必然。

所以严格按照企业管理之道行事,企业就会平稳发展。违背企业管理之道行事,企业就会受挫折。这就要求企业文化,一定要维护员工的利益,确保人才的稳定程度,确保后继的人才是企业内部培训的“本土”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形”为躯壳,“神”为灵魂。像貌堂堂未必真君子,形如枯槁或许学富五车,这个简单的道理妇孺皆知。既相貌堂堂,又学富五车是人人渴望。

“形”与“神”的有机统一,事关成败大局,不可不引起足够重视,管理企业的道理也孕育其中。

无庸置疑,庞大的产业、高耸的大楼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高耸的大楼下面压死了多少曾经辉煌的“英雄豪杰”,原因何在?重“形” 轻“神”所至。那么,光是一群博士和无懈可击的企业文化就能吸引顾客了吗?显然也是笑话。把“形”与“神”有机统一起来,分清谁轻谁重,二者都不可偏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辉煌的企业必有其壮观的“形”,它给顾客以强大的吸引力,给竞争对手以极大的压迫感。同时辉煌的企业也必有其独特的“神”,它严密的管理体制让顾客信赖,优秀的人文素养和卓越的业务才干让顾客折服。

我认为不管社会背景如何变化,环境如何变化,“形”与“神”的有机配合,且贯穿整个企业发展始末,就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通用公式。企业的“形”与“神”,应该与企业的发展速度相同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都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形”与“神”,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每个过程的与众不同,就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的法宝。

我们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形”与“神”是好的?答案是:以最快速度吸引顾客注意力的“形”就是好的“形”;能够给顾客留下长久的好印象的“神”就是好的“神”。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音版】 谷(gǔ)神(shén)不(bù)死(sǐ),是(shì)谓(wèi)玄(xuán)牝(pìn), 玄(xuán)牝(pìn)之(zhī)门(mén),是(shì)谓(wèi)天(tiān)地(dì)根(gēn). 绵(mián)绵(mián)若(ruò)存(cún),用(yòng)之(zhī)不(bù)勤(qín). 【译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

世间万物生机,生生不息,就好像一个神奇的母亲的存在一样,我们管他叫做“玄牝”,“玄牝”就是“道”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就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冥冥之中它好像是客观存在的,“道”是永不枯竭的。 扩展阅读:《道德经》经典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一章。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智慧树知到2019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答案: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答案:道家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答案:道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以立修己治人之(),察其()以善精义入神之()。”答案:大意#体#微言#用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的思维方法。答案:辩证对立#辩证统一#对立统一#一分为二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答案: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第二章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答案:不能穷尽 “常使民无知无欲”的意思是()。答案: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 “湛兮,似或存。”中的“湛”的指的是()。答案:幽深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一种()和()的处世之道。答案:先人后己#以退为进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答案:适可而止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见”解释正确的是()。答案:同“现”,显露

从言语之道来看,明代殷谐的《海青击鹄图》赋予我们的生活哲理是()()()。答案:慎言慎行#守口如瓶#沉默是金 第三章 老子《道德经》用“上善若水”来说明老子所说的“道”,运用的是()的说理方法。答案:道法自然 下面与“持盈保泰”含义近似的是()。答案:适可而止 “圣人为腹不为目”中的“为腹”的意思是()。答案:注重内在实际 下面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含义近似的是()()。答案: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物壮则老 “生而不有”的意思是()()。答案:生养万物#不据为己有 第四章 《道德经》第十三章老子主要是从()角度来阐述修道与用道。答案:内在情绪 今天的人们学习《道德经》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执《道德经》之道,()”。答案:以御今之有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中的“能敝”指的是()。答案:守住道体 老子从“道”的角度认为统治者运用道来治理过国家的最高境界,是老百姓对统治者()。答案:不知有之 下列语句中与“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复”含义相同的是()、()、()。答案:周而复始#一元复始#循环往复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解读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 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 解读: 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每次阅读、体验本章节的时候,都禁不住击掌咏叹:老子的这一章阐述,简直就像一首绝妙好诗,用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又像一个超然世外的浪漫诗人,面对着天下苍生,将他体验的水的至善美德,用最朴实无华、最简洁精准的语言,怀着一种深深的大爱厚爱,娓娓道来,言极近意极深又极远,极通俗而又极易懂。仿佛在不经意之间,老子就向天下万民透漏了了一个认识天下万物的天机诀窍秘密和道理:那就是大道虽然恍兮惚兮,看不见摸不着,渺然而若存,好像神秘莫测,深不可知,也无法知道。其实是可以通过我们身边的一些比如象水这样普通而又常见的事物,去体察体认和了解的。 那么,老子又是怎么知道和懂得这一认识了解大道的方法和秘密的哪?这件事让我一直苦苦

道德经

《道德经》对现代家庭教育智慧 前言 人的心理是文化的产物,是在某一文化语中生成并演化的,其表现和行为方式具有独特性,需要独特的方法和话语加以解释和表达。人类行为只有在它所发生的社会文化中观察才有意义。既然,心理学的文化特征是与生俱来的,那么返回到深刻影响着我们心理发展的,根治于我们内心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求的话,必定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瑞士心里析家卡尔?荣格,是20世纪心理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中,他曾以其童年对石头的冥想为其心理发展的重要开端,荣格后来知道,那是他与道的缘分,一种心灵的感应和沟通。在其自传的最后一页,已经80余岁高龄的荣格,心有感触地说:“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慒”,“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这正是此时的我所感受的。老子是具有超然领悟力的典范,他能够体验到价值与整体,体验到一致性。于是,老子在其老年的时候,愿意回归其自身本来的存在,回归与那永

恒而未知的意义之中。”这就是荣格自传的结束语,他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精蕴。可以想像荣格完全被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深深的震撼了。《道德经》言简意赅,却蕴涵了深邃的哲理和智慧的光芒,堪称人类智慧的一朵奇葩。它涉及各学科多领域,蘘括了从宇宙到人生,从物质精神的各个层面。目前的家庭教育处于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西方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而精神世界与传统文化却日遭冷落的现代社会氛围中,已经暴露出了诸多的缺憾,此时借鉴《道德经》所蕴涵的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对于增加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父赠们的文化修养,化解心灵的疑惑,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基地。不良的家庭环境和错误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往往会使儿童学业失败、品德错误和行为异常甚至心灵扭曲。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习不良,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家庭资源、家庭教育气氛、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环境等密切相关。综观目前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们存有的不合理、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如下几点:1、教育理念缺乏 2、情感教育缺失 3、教育措施盲从

《论语》导读张汝伦2019尔雅答案100分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论语》是属于全人类的经典 1 下列选项中,哪一部经典不属于“四书”?( C ) A 、 《论 语》 B 、 《孟子》 C 、 《孝 经》 D 、 《中 庸》 2 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AC ) A 、 经受了时间与历史的考验 B 、 深受古今中外读者的拥戴 C 、 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类拔萃 D 、 销量永居榜首 3 《论语》为孔子亲手所写。(错) 研读《论语》的现实意义 1 “内圣外王”最先出自哪部文献?( C ) A 、 《论语》 B 、 《孟子》 C 、《庄子》

D、《道德经》 2 孟子评价孔子为“圣之时者”。这里的“时”有哪些意思?(ACD) A、孔子平日里做事都很准时 B、孔子思考着时代的根本问题 C、孔子能根据时代的需求回应时代的问题 D、孔子为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无可无不可 3 孔子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原因在于他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错) 孔子的生平 1 “知人论世”是哪位思想家的理论?(B)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曾子 2 孔子的祖先是哪里人?(D) A、安徽 B、陕西 C、山东

D、河南3 从“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可以看出,孔子只是把俎豆当作很普通的玩具来玩耍。(错) 孔子治学 1 孔子几岁有志于学?(B) A、12 B、15 C、18 D、20 2 孔子读哪一部经典时韦编三绝?(C)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春秋》 3 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并不存在作为一门职业的儒生团体。(错) 4 孔子区分了“君子儒”与“小人儒”,赋予了“儒”以崭新的意义与使命。(对) 孔子从政 1孔子当政时期所施行的有远见的政治举措有哪些?(AB) A、夹谷之会 B、诛杀少正卯 2孔子“堕三都”,针对的是哪三家?(ACD) A、叔孙氏

道德经(河上公注)

简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县东)厉乡曲仁里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具体姓名史料中也颇为不全。“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道德经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资料

导入:老子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经》、《论语》和《易经》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也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大量的民本思想,“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解读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本性柔弱,顺其自然而不争,二是蓄居流注于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处。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水处于卑下的地方,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于万物,有道德的

道德经原文

道可道 , 非常道。名可名 ,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 欲以观其妙﹔常有 ,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 同出而异名 ,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 众妙之门。 老子 : 「道德經」 :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 高下相盈 , 音声相与 , 前后相随。 恒也。就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 生而弗有 , 为而弗恃 ,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 , 就是以不去。 老子: 「道德经」 : 第三章 不尚贤 ,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 使民心不乱。 就是以圣人之治 , 虚其心 , 实其腹 , 弱其志 ,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 , 则无不治。 老子: 「道德经」 : 第四章 道冲 , 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 , 似万物之宗﹔湛兮 , 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 象帝之先。 老子: 「道德经」 : 第五章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 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 ,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 不如守中。 老子: 「道德经」 : 第六章 谷神不死 , 就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 就是谓天地根。帛系若存 , 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 以其不自生 , 故能长生。 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老子: 「道德经」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处众人之所恶 , 故几于道。 居善地 , 心善渊 , 与善仁 , 言善信 , 政善治 , 事善能 , 动善时。夫唯不争 , 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 第九章 持而盈之 , 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 , 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 , 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 , 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 , 天之道也。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 ,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 , 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 , 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 , 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 , 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 , 能无知乎。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一章 三十辐 , 共一毂 , 当其无 ,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 当其无 ,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 当其无 ,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 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 ,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 令人行妨。 就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 故去彼取此。

超星泛雅二十四史名篇导读(一)习题答案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纪传体”中的体裁形式?(D) A、本纪 B、传 C、书 D、志 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C)通史。 A、编年体 B、断代史 C、纪传体 D、国别体 3.以下哪一部书不属于“春秋三传”?(D) 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吕氏春秋》 4.(B)评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周恩来 B、鲁迅 C、毛泽东 D、郭沫若 5.《史记》是中国二十四史第一部史书。(√) 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出自《史记·太史公自传》。(×)注:出自司马谈与友人书信中。 7.古地名“会稽”即是今天的浙江(A)。 A、绍兴市 B、上海市 C、吴兴市 D、南通市 8.以下哪部书主要讲了自然阴阳变化和世事变迁?(C) A、《论语》 B、《孟子》 C、《周易》 D、《庄子》 9.《论六家要旨》是司马谈所著。(√) 10.司马迁的父亲是(D)。 A、司马懿 B、司马光 C、司马炎 D、司马谈 11.以下哪部书不是孔子所编订的?(C) A、《诗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12.以下哪部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C) A、《史记》 B、《诗经》 C、《尚书》 D、《周易》 13.《太史公自序》中提出了“且夫孝,始于事君,中于立身,终于事亲”的论点。(×)注:出自司马谈与司马迁的临终嘱托。 14.以下哪项不属于“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B) A、《诗经》 B、《中庸》 C、《尚书》 D、《礼记》 15.秦朝总共存在了多少年?(D) A、21年 B、7年 C、28年 D、14年 16.《礼记》是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 注:是春秋 17.《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18.西汉名将李陵是哪位将军之后?(A) A、李广 B、吴广 C、卫青 D、李青 19.司马迁曾经受到过哪种严酷刑罚?(C) A、腰斩 B、凌迟 C、腐刑 D、流放 20.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1.汉武帝刘彻曾因攻打匈奴而身陷“白登之围”。(×) 注:是刘邦。 22.(D)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A、《史记》 B、《春秋》 C、《诗经》 D、《国语》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哪篇古文?(D) A、《滕王阁序》 B、《兰亭集序》 C、《太史公自序》 D、《报任安书》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注音版】 使(shǐ)我(wǒ)介(jiè)然(rán)有(yǒu)知(zhī), 行(xíng)于(yú)大(dà)道(dào),唯(wéi)施(shī)是(shì)畏(wèi)。 大(dà)道(dào)甚(shèn)夷(yí),而(ér)人(rén)好(hǎo)径(j ìng)。 朝(cháo)甚(shèn)除(chú),田(tián)甚(shèn)芜(wú), 仓(cāng)甚(shèn)虚(xū);服(fú)文(wén)采(cǎi),

带(dài)利(lì)剑(jiàn),厌(yàn)饮(yǐn)食(shí), 财(cái)货(huò)有(yǒu)馀(yú);是(shì)为(wéi)盗(dào)夸(kuā)。 非(fēi)道(dào)也(yě)哉(zāi)! 【译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若使我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最担心我会不自觉的施为于天下。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虽然大道荡然平坦,仍然有许多人弃之而走途径,不走正路。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 不走正路者,他们使朝纲混乱、田地荒凉、仓库空虚;而他们自己却,穿锦衣、配利剑、酒肉挥霍,并且贪污抢夺百姓的财

货。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行为完全的背离了大道。 扩展阅读:《道德经》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道德经全文及注释

道德经及全文注释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 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 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 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章节满分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 题目数6 总分数20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 部分 总题数:6 1 【单选题】(3分) 学习本课《<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出发点是()。 C. 从“辞章”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D. 从“考据”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A. 从“训诂”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 B. 从“义理”的角度来学习、探索、应用《道德经》所给予我们的智慧和启示。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2 【单选题】(3分) 老子是()学派创始人。 C. 法家 A. 儒家 B. 墨家 D. 道家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3 【单选题】(3分)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其”指代的都是()。 A. 常 C. 道 D. 欲 B. 名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3分 4 【多选题】(4分) 借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的话来概括说明《道德经》的价值,就是:“辨其()以立修己治人之(),察其()以善精义入神之()。” D. 用 A. 大意 C. 微言 B. 体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4分 【多选题】(4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启示我们看问题要有一种()()()()的思维方法。 A. 辩证对立 B. 辩证统一

C. 对立统一 D. 一分为二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本题总得分:4分 6 【单选题】(3分) 下面几段话的观点正确的是()。 C.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 B.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都做 A.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 正确 对应章节第二章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2017-11-30 23:59 题目数7 总分数23 说明: 评语: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23 第1 部分 总题数:7 1 【单选题】(3分)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不勤”的意思是()。 C. 没有穷尽 B. 不勤奋 A.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道德经全文及注解

道德经全文及注解(一)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译:“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讨论的,但通过语言这个不精确的工具表达出来的不是真正的永恒的“道”;姑且命名为“道”,但这并不是它真正的名字。“道”这个东西,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它是天地开创者;经过命名之后称之为“道”,它指的是管理我们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不带着贪念,能体会到“道”的精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看到道与万物的精确关系。两者的名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是指向同一本体,它们同样令人惊叹,它们都是一个混沌。认识到混沌是客观事实和客观存在,是一切学问的开始。 深入探讨:这是给“道”命名的过程,也体现出语言的局限性,语言思维的局限性,非语言思维是很有价值的,笔者发现发展它的秘密在于开发右脑,而中国的教育似乎欠缺了这一点。右脑是一个值得开发的脑,例如右脑的非语言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悟“道”和高效记忆等等,右脑发达的人,才容易领悟到“道”的各种存在。一般情况下,女人的右脑都比较发达,我们男士要加把劲才行,当然,男女都需要进步。^_^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可以体现,第一,人的认识和思维能力具有局限性,以人的能力是几乎不可能认

识理解到“道”级别规律的全部内涵的,最多认识到其中一部分和一些接近规律的并且带有局限性的一些理论,由人道出来的“道”不是精确的道,也不是全部的道;第二,人的语言有局限性的,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制造虚伪的工具,比如你现在的心情,你可以用语言精确地表达出来吗?不行的,最多找一些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语言,可见偏差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听者对你所采用的语言的理解又未必同你的本意相同,可能别人对你用以表达心情的语言作出同你本意相反的理解,所以,语言虽然有它的作用,但有时其实是垃圾工具,自然地,“道”,是不能用语言这种并不高级的工具精确表现出来的,包括世界存在的任何规律亦然,人类的语言最多帮助交流的时候能够接近事实,而不能精确地表现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语言的价值,老子也没有贬低语言的价值,只是客观说明情况。高手的话,可以神似地用语言表达事物,《易经》、《道德经》这些,就是用语言文字神似地描述道的作品,否则,得道高人老子也不会采用语言的方式给我们这样的经典了。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译:世人不依据道,而主观形成的所谓优秀的概念,事实真相

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德经 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bó〉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qí〉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bǐ〉取此。 0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líng〉。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wú〉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fèi〉;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jié〉;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luò〉若石。 03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yú〉。 大方无禺〈y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 04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yì〉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宭〈jiǒng〉。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 〈zhūo〉,大赢如绌〈chù〉;趮〈zào〉胜寒,靓〈jìng〉胜炅〈jiǒng〉。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ǒu〉,以知天道。亓出也弥〈mǐ〉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sǔn〉。云之有〈yòu〉云,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 圣人恒无心,以百省〈xìng〉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道德经-经典名句

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第2章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4章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第7章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第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10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11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14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18章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22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第31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32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第39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孤、寡、不谷。 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中国经典著作导读》测验试题及答案

第一周《周易》导读测验返回本次得分为:12.00/15.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8-03-08, 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1单选(1分) 易经中最好的卦是得分/总分 A. 坤卦 B. 泰卦 1.00/1.00 C. 乾卦 D. 离卦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2单选(1分) 在八卦中,兑卦象征的女性是得分/总分 A. 母亲 B. 少女1.00/1.00 C. 长女 D. 中女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3单选(1分) 更接近中国地形方位的是得分/总分 A. 河图 B. 先天八卦图 1.00/1.00 C. 后天八卦图 D. 64卦图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4单选(1分) 乾卦中,九五爻的位置是得分/总分 A. 中而不正B. 只有正 C. 只有中 D. 既中又正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5单选(1分) 周朝崇尚的颜色是得分/总分 A. 白色 B. 黑色0.00/1.00 C. 蓝色 D. 红色正确答案:D你错选为B 6单选(1分) 易经所描绘的最好的吉凶状态是得分/总分 A. 大吉B. 有喜 C. 有庆 D. 元吉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7单选(1分) 伏羲氏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得分/总分 A. 先天八卦 1.00/1.00 B. 洛书 C. 河图 D. 后天八卦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8单选(1分) 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错误的是得分/总分 A. 后天八卦 B. 先天八卦1.00/1.00 C. 发明六十四卦 D. 撰写卦爻辞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9单选(1分) 乾卦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其中,或代表了一种什么思想:得分/总分 A. 相时而动 1.00/1.00 B. 有些人 C. 可有可无 D. 边防巡逻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10单选(1分) 泰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体现的思想是:得分/总分 A. 兄妹情深 B. 婚姻包办0.00/1.00 C. 礼贤下士 D. 靓女先嫁正确答案:C你错选为 B 11单选(1分) 周易中,周的含义,不正确的有?得分/总分 A. 指周朝 B. 指周普 C. 周是一种姓1.00/1.00 D. 既指周朝,又指周普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12单选(1分) 坤卦六二爻辞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与下面哪句话思想更加接近:得分/总分 A. 知识便是美德 B.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00/1.00 C. 女子无才便是德 D.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13单选(1分) 泰卦九二爻辞说,“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其中,用冯河,是说:得分/总分 A. 鼓励徒步过河1.00/1.00 B. 不能徒步过河 C. 重用冯河这个人 D. 只要能过河就行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14单选(1分) 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亨”,其中,来和往意指得分/总分 A. 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B. 礼尚往来 C. 世界就是来来往往,变化无穷0.00/1.00 D. 舍小求大正确答案:A你错选为 C 15单选(1分) 乾卦中,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意思是指得分/总分 A. 龙在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潜伏的时候,不要有所作为。在龙在龙龙龙在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亨”,其中,来和往意指A、礼尚往来B、舍小求大C、亲近君子,远离小人D、世界就是来来往往,变化无穷 1.00/1.00 B. 真正的龙,要永远潜藏 C. 潜藏的龙,得不到重用 D. 龙潜藏的太深了,发现不了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1单选(1分) 孔子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得分/总分 A. 撰写易传1.00/1.00 B. 撰写卦辞C. 撰写爻辞 D. 发明六十四卦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2单选(1分) 易经中最好的卦是得分/总分 A. 离卦 B. 泰卦 1.00/1.00 C. 坤卦 D. 乾卦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3单选(1分) 在八卦中,兑卦象征的女性是得分/总分 A. 母亲 B. 少女1.00/1.00 C. 中女 D. 长女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4单选(1分) 更接近中国地形方位的是得分/总分 A. 先天八卦图 1.00/1.00 B. 64卦图 C. 后天八卦图 D. 河图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5单选(1分) 乾卦中,九五爻的位置是得分/总分 A. 只有中 B. 中而不正 C. 只有正 D. 既中又正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6单选(1分) 易经所描绘的最好的吉凶状态是得分/总分 A. 有庆 B. 元吉 1.00/1.00 C. 大吉 D. 有喜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7单选(1分) 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错误的是得分/总分A. 先天八卦1.00/1.00 B. 发明六十四卦 C. 后天八卦 D. 撰写卦爻辞正确答案: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