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追寻红色足迹)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追寻红色足迹)

内蒙古工业大学2011年暑期三下乡

“追寻红色足迹”实践小分队个人活动总结

——朝圣之路

为了响应校团委学生会召开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号召,我积极报名参加了本次暑期三下乡“追寻红色足迹”的实践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党领导的“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清苑县冉庄镇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以及“华北明珠”——白洋淀这三个著名的革命圣地,

2011年7月23日,我们踏上“追寻红色足迹”的道路,经过1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达到本次活动的第一站——平山县西柏坡。

去西柏坡一直是我内心的向往,因为这里是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总指挥部;是体现我们党积极进取两个“务必”精神的发源地;是我们国家进行党的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7月24日,我们的小分队寻觅先辈们留下的足迹,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西柏坡距河北省省城石家庄90公里,位于一片马蹄状山坳里,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山坡上满目青翠,水面碧波

荡漾,湖光山色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秀丽风光。当日天气虽热,大家的热情却很高。走进西柏坡,走进这个简陋的小山村,看到一件件过去的用具、缀满补丁的衣物和用石桌、石凳搭起的露天会场时,我们眼前似乎浮现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革命领导人在煤油灯下为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而苦苦思索的身影。在依山而建的西柏坡纪念碑下留影的我们,置身于此,心中油然由山、城市联想到了中国革命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中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上海,而当时面临的形势使中国革命被迫选择到远离大城市的偏僻山区,期间不知越过多少崇山峻岭,才落脚于陕北重镇延安,宝塔山、延河水成为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见证,而西柏坡距离华北大都市石家庄竟是如此之近,距离古都北平也就数百里之遥,中国革命的坎坎坷坷、迂迂回回,终于要在这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历史选择了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豪迈地走来。

西柏坡往西顺阶而上不远,就来到了西柏坡展览馆广场,广场中央树立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位书记铜铸像,它以精湛的技艺、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满怀喜悦,赴京建国,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的光辉形象。广场上游人如织,许多人在领袖铜铸像前驻足留影。凝视着领袖们气宇轩昂的高大身影,我的耳边不觉又响起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对话,毛主席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风趣的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主席满怀信心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

们决不做李自成。我想五位书记当时的平均年龄不过五十岁上下,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了二十八年,期间的艰难险阻、酸甜苦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眼看新中国成立在即,内心兴奋是可想而知的,而我们领袖们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把自己定位为赶考的学生。再看看现在的个别领导干部有点小成绩、小贡献就自吹自擂、不可一世,对比领袖的胸襟真是令人汗颜啊!在有“西柏坡”字样和五大常委塑像前,我们展开了党旗,大家紧紧围绕在党旗的周围合影留念。在鲜红党旗的映衬下,笑容写在了每位党员同志的脸上,为党奋斗终生的信念更是深深刻在了心里。

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里,在利用蜡像、半景画、声、光、电等营造出气势恢宏的战争场景前,我感到的不仅仅是震撼,更多的是感到战争惨烈状况,一个个鲜活、富有朝气的生命也许一场战争后就会消失贻尽,长眠于用鲜血染红的这块的土地上。敌人远比我们在影视剧和小说中刻画和描写的要凶残和狡猾百倍,但就敌我在极其悬殊的实力下,极其恶劣和艰苦的环境下,共产党人运筹帷幄,以小胜为大胜,以防御到主动出击,到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纪念馆里,我在一辆小推车面前停了下来。当年,我们的老百姓勒紧裤带,就是用这样最原始的运输工具,将一车车粮食,一车车弹药在硝烟炮火中送到前线,补给我们的子弟兵的。

在展览馆里,在全国土地革命会议会址,透过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我看到中国土地革命的那段历史和老百姓脸上发自心底的灿烂笑容,我也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我参观了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大院,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粥时五大领导人齐聚于此,房屋结构大多是土坯砌成,所有房内设备陈设极其简单:老式的电话、沙发大多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战利品。他们在那样极端困难极其险恶的环境下,置个人生命于不顾,不畏艰苦、不怕牺牲,依靠过人的胆略、超凡的智慧,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横扫蒋家王朝。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是什么激励着他们?我想,他们心中装着的是祖国和人民,想到的是亿万民众的期盼,思考的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宏伟大略。世界上恐怕在也没有一个政党这样清贫、朴素,但正是依靠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最终一步步走向了胜利。

走进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时,我静静地看着这座只有100多平方米普普通通的土坯房。据说这间房子是中央工委期间修建的大伙房,屋顶有两个小天窗,依然保留着大伙房的结构。屋内整齐地摆放着一些长凳子,前边放四张形式各异的沙发,会场正面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画像和鲜红的党旗。主席台是一张旧长桌,上面一条花毛毯上铺放着一张虎皮,成了唯一的奢侈品。长桌后面有一把藤椅,当年,毛泽东就是在那里作报告。主席台两边的方桌是记录桌,铺着白色台布。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恍然有一种在梦中的感觉,"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主席的话则越发清晰、震耳欲聋了。

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大家在我的率领下重温了入党宣誓词,我们再次举起右手宣誓,重温我们的理想,我们永远跟党走。作为一个党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把这个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人民,才能让我们的党旗在祖国的上空高高飘扬,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成为现实。

我们的党是如何从小到大一步步走向强盛的,是如何用小米加步枪、甚至用大刀和长矛冷兵器驱逐武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强寇于国门之外的,是如何最终夺取全国性胜利的……,所有的这一切,我都在西柏坡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2011年7月24日下午,我们来到清苑县冉庄镇,我看过著名作家周而复的《冀中地道战》,这一次我却身临其境来到这里。我们参观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冉庄地道等。我们先参观了展厅,那里陈列

着冉庄军民挖地道的工具,铁锨、镐、辘轳。虽然已是缺胳膊断腿,但却创造出地道绵延数十里的伟大奇迹,怎能不令人赞叹折服呢?展厅中,一架榆木大炮亮了我们的眼球。一棵大榆树内部将其掏空,装上炸药,导出拉线,就成为一个先进的武器了。还有作战用的铜锣、牛角号以及烈士的遗物诗篇,都是不寻常的珍品,记载着一个一个不同凡响的故事,看后我们都肃然起敬。

接下来,我们钻地道。地势高低不平,或宽或窄。里面阴暗潮湿。我们仿佛置身于抗日烽火,在地道里神出鬼没!那地下兵工厂又是冉庄军民的伟大杰作吧,我们深刻体验到当时劳动人民抗日的积极性和智慧,在斗争实践中,冉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把地道网建设得十分完备。造出的土武器,足以使日寇闻风丧胆。钻出地道,我看到了千年古槐。那饱经沧桑的树干,光秃秃的枝桠上悬挂着经受抗日烽火洗礼的大钟。我们仿佛听见高老忠站在树旁,振臂摇晃它,向乡亲们发出一个个信号。它不是一口普通的钟,是一口救命的钟,是冉庄军民抗击日寇侵略所爆发出的沉重呐喊啊!

此次冉庄之行,让我重温抗日烽火,接受抗日革命的教育,牢记勿忘国耻,勿忘为新中国献身的英烈们!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发展经济,壮大国防!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白洋淀是美丽的,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2011年7月25日,我

们辗转来到白洋淀。先后参观了白洋淀文化园、嘎子村等,并观看了嘎子勇退日军的现场情景剧。

说起白洋淀,也许大家都会知晓,那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是冀中平原上镶嵌的一颗明亮的明珠,大小淀泊密密麻麻的分布着一百四十多个,水面辽阔,淀泊众多,淀淀相通,沟壕上千,纵横交错,白洋淀以其最大而闻名于世,其悠久的历史奠定了白洋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蜚声海内外。

航道两边是翠绿高博而又茂密丛丛的芦苇荡,在风中摇曳,那簌簌声就如同聆听着大自然的交响合奏曲,神秘而心迷。偶尔几只野鸭,在浅浅的水弯中嬉戏。不时闪过的芦中水道,霎时就让人想起雁翎队的丰采,让人想起小兵张嘎的嘎笑声,更让人想起灭倭寇的万丈英雄曲。如此美丽的家乡,岂能让人蹂躏欺凌?不禁联想到南海的硝烟。芦苇荡,革命的摇篮,让人思索。

我们来到了白洋淀文化苑。这里集优美生态、悠久历史、革命传统、淳朴民俗为一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容这里的荷花是最恰当了,真是荷花的殿堂。荷花很美,在这一望无际的白洋淀里看荷花会更美。游人打着小伞,往来穿行,谁又能不想起荷莲中的情意绵绵呢?只叹时间短暂,来去匆匆。

白洋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小说《小兵张嘎》、《荷花淀》、《新儿女英雄传》等都是以淀区为题材。

这里还有个嘎子村,在这里我们了解到白洋淀人民在抗战中那种运用天然屏障的智慧和勇敢,嘎子这个虚幻的人物谱写了当时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着得憎恨和一致对外的民族精神。我们还观看了嘎子勇退日军的现场情景剧。在情景剧时,看到当时劳动人民英勇抗战,老师和我们决定为当地人民和游客朋友送上一首“游击队之歌”,并得到当地人民和游客一致好评。

白洋淀永久的记录下了白洋淀人民英勇战斗的事迹,目睹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倾听着当年这片水域如何和人民一起,战胜敌寇,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荷花淀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人们追溯历史的渴求,就成了红色之旅。游览“红色”景点,在现实的游历中回顾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重温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笔值得我们永远珍视的精神财富。

虽然暑假实践的红色之旅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我却收获了许多许

多。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欣赏这群山连绵,野花盛开的旖旎风光,我想了很多很多,但想的最多的还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因为共产党人始终站在老百姓这一边、站在人民这一边。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国家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仍然是我们党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作为一个党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把这个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人民,才能让我们的党旗在祖国的上空高高飘扬,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成为现实。

对于我们来说,参观只是一种形式,学习才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平常学习工作中时时刻刻将党的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我们要深深领会这次红色之旅的深深寓意,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作风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

薛金库

2011-7-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