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傲慢与偏见》中女权意识的思考

《傲慢与偏见》中女权意识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917660578.html,

《傲慢与偏见》中女权意识的思考

作者:李海燕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11期

内容摘要: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曾多次翻拍成电影搬上荧屏。奥斯汀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女性的地位及其生活状况,表现了觉醒的女权意识。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性对自身主体意识的思考。

关健词:《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伊丽莎白女权意识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文坛,简·奥斯汀无疑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她一生

共留下六部小说作品,以《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最为出名。尤其是《傲慢与偏见》几乎成为简·奥斯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电影艺术的发展下,《傲慢与偏见》更是受到也编剧们和导演们的喜爱,成为他们改编和翻拍的重要名著之一。2005年,电影版《傲慢与偏

见》再此登上电影荧屏,其中的伊丽莎白角色由英国当红女性凯拉·奈特丽出演,该影片再一次向观众展示了经典的魅力。本文主要通过伊丽莎白这个角色,就其所体现的女权意识谈一点看法。

一.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声音”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依然是男子占主导地位的男性社会,男权意识是整个社会的主体意识。首先,男性在经济上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在家庭中,只有男子才能获得继承财产的权利,而在当时的英国,女子成年后只有三条出路——做老处女、做家庭教师或者嫁一个有钱的丈夫。做老处女自然不是人生的理想结局;做家庭教师地位底下、工资微薄,实际境况与仆人差不多;而即使嫁了有钱的丈夫,对家庭财产也没有任何的支配权。其次,男性由于其经济地位,在社会与家庭事务中享有绝对的决定权。妇女则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天生不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而妇女所接受的一切相关教育——音乐、绘画、唱歌、跳舞以至读书等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要使自己成为男人心目中的淑女,从而增加自己在婚姻市场中的筹码。贝纳太太面对只有女儿而没有儿子可以继承自己财产的情况,只能想到让财产的继承人柯林斯来取自己的五个女儿之一。而柯林斯深知这一点,所以经济殷实但庸俗不堪的他在向才貌出众的伊丽莎白求婚时,认为自己这是便宜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好友夏绿蒂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柯林斯向好友伊丽莎白求婚未果转而向自己求婚时欣然应允。对那个时期的英国女性来说,夏绿蒂的选择是真正聪明的选择。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几乎是作者简·奥斯汀的真实再现。奥斯汀终身未婚,因为她相信婚姻是必须以爱情为前提的,而她的这种想法在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的世界里必然是受到严峻的考验。她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傲慢与偏见》表现出来,也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其中。奥斯汀笔下的伊丽莎白,是个有血有肉的年轻女性,她抗拒压迫,她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正如其所说的:“我自由主张,怎么做会幸福,我就决定怎么样做。”在男性的世界里,在男权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