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视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智能视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智能视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智能视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智能视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智能视频技术(IVT,Intelligent Video Technology),属于计算机视觉(CV,Com puter Vision)与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t)领域研究的一个分支,融合了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图像分析等多项技术,其发展目标在于在监视场景与事件描述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同大部分计算机系统一样,智能视频系统可以被分为构成智能视频监控的硬件,以及智能视频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设备主要包括:采集视频数据的摄像机、支撑摄像机以及整个系统运行的电力系统、用于存放拍摄到的视频数据的存储设备、承载智能视频分析软件的高性能计算机、能够高速传输视频以及分析结果等数据的网络接口。

智能视频软件是指通过硬件提供的输入信息,自动地提取并理解视频源的关键信息。智能视频软件具有其独特性,即专用性、多样性等。而不同的商业环境和用户对监控的功能需求大相径庭,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软件实现的算法也完全不同,甚至智能视频软件的实现平台也是可选的:既可以在X86的服务器上实施,也可以在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统上实施。这一特点,也正是智能视频行业探讨的热点所在。

智能视频的发展现状

智能视频软件市场是一个成长非常快速的市场,根据IMS的市场研究分析,在未来3

年内有关视频技术的软件市场会成长到8亿美元的份额。注意,仅仅是在软件部分就有这么大的一个份额。

在视频智能分析软件的市场需求急剧增长的刺激下,国外提供视频智能分析软件产品的厂商已经有许多:Verint、Vidient、Westec、Interactive、Visual Defence、Nextiva、V istascape、NiceVision、ioimage、TASC、MATE、Ov、Dallmeier、Ivbox、Viseowave等,他们都能提供视频智能分析产品,大部分厂商提供的视频智能分析产品,都基于ObjectVid eo公司的图像分析技术,采用Object Video OnBoard平台来设计并创建自己品牌的OEM产品,这是大部分视频智能分析产品商以最小的投资成本及最快的时间来赢得市场的好办法。

在解决方案的提供上,国外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旧金山国际机场采用了由Vidie nt公司提供的智能视频分析系统Smart Catch。Smart Catch与机场现有的闭路电视(CCTV)系统协同检测异常或可疑行为(如图1)。当智能视频分析软件识别出一个异常情况时,就立即将视频片段通过呼机、手提电脑、移动电话或其它通讯设备发送给响应者前来进行现场调查。

国内的众多企业也开始了对智能视频分析软件的尝试。比如上海世平伟业公司开发的I vbox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上海皓维推出的智能视频分析预警系统等等。

定位于专业视频应用的资深视频厂商深圳迪威视讯公司也于近期推出了完整的视频监

控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综合应用管理平台--SIAP(Video Surveillance Integration Appl ication Platform)。该产品以IVT为核心,软件平台融合先进的视音频编解码与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兼容数字/模拟监控设备,提供集图像监控、报警联动、集中存储、定位跟踪、GIS、事件分析于一体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各系统对图像资源统一调度、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区域集中实时监控、区域日常巡查、图像资源相互协作共享、GIS集成、流媒体分发等各种应用;相应的硬件系统概括了全系列的图像采集、图像编码、存储、分发、交换与管理系统。基于该方案,可以完全满足目前各行业图像控制管理中心的业务需要,是IVT在国内发展与应用一个新里程碑。

此外,北京迪威泰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也于近期宣布推出“沸点”BP-IVS系列智能视频分析监控系统,再度扩大了国内智能视频分析软件的队伍。

智能视频的方向

智能视频的发展方向是嵌入式。据调查,系统集成商和用户所关心的,无非是较少的后端硬件、更快部署实施、更低的耗电和冷却需求、以及更小的产品尺寸,让他们降低整体监控系统的采购和安装成本。这些,都是嵌入式智能监控系统的最大优势。因此,整个监控产业正在由基于PC的架构,转向嵌入式架构。而传统的ASIC方案也不适用于智能视频分析,因为用户环境和需求千差万别。嵌入式方案的另一个最大优势是,基于DSP的On Board视频服务器可以嵌入到监控网络中的各种产品中,包括摄像机、视频编解码器、硬盘录像机以及网络硬盘录像机等,可以很方便地使一个传统的监控系统升级为智能监控系统,从而提升监控设备的市场价值。这种方式给设备厂商带来的好处是能够简单地通过“启用方式”创造新的商业价值,不需要另外安装新的硬件。

德州仪器公司(TI)为其达芬奇产品线新增了两款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DM647和T MS320DM648,其目标应用是视频监视和包括数字视频录像机、互联网协议视频服务器和机器视觉系统在内的基础设施应用。与TI现有的TMS320DM642相比,新器件的性能据称翻了一番,且物料成本(BOM)更低。

不仅如此,前不久,TI又宣布智能视频软件套件Object Video On Board将结合达芬奇技术,实现数字化视频监控,以满足监控市场对更高智能不断增长的需求,帮助监控厂商快速开发出具有强大可靠的智能视频功能的新品。基于Object Video公司的图像分析技术,On Board是运行在Texas Instrument(德州仪器)64位(DM64×Digital Signal Process or DSP)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平台上的智能视频分析软件方案。它可以让制造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内,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整合进各种监控产品(摄像机、视频编码器、路由器、DVR和视频存储平台),轻易地生产出新时代符合特定市场需求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凭借基于达芬奇技术的高性能数字媒体处理器上实现的智能视频与编解码器,下游厂商可显著节省各种智能视频应用的开发时间与成本。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对日趋同质化的产品市场而言,开发出嵌入了视频智能分析软件的前端监控产品如摄像机、视频服务器和存储器,让智能设备能判定什么时候它所感兴趣的内容会发生,并且只有在那时才传输视频,从而有效节省带宽,提高可用网络带宽,就成为轻松跳出同质化竞争,赢得高端市场高额利润的最佳选择。

正是由于智能视频分析的嵌入式趋势,才使得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芯片供应商也纷纷与智能视频分析软件商合作,将视频分析软件嵌入产品芯片中。而这无疑又为生产智能视频软件的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存在的问题

智能视频不是万能的

智能视频系统的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其中最突出、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任何一套智能视频系统,无论其设备多么高级或者算法软件多么先进,都不是万能的。实际上,现实与希望之间是有距离的。人们认为智能系统能做到的与智能系统实际上能做到的,两者之间有很大差距。甚至由于被一些夸大化的产品宣传误导,终端用户对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有了过高的期望。

智能视频软件不是在实验室里开发出来的

这里的意思是,开发智能视频软件是复杂度很高的工作,必须要有一个有经验的团队,经过协同的工作才可能成功。另外,智能视频软件面对的是复杂且不时变化的环境,所以要经过实际场景的考验和“学习”。夸张一点说,有些软件是由一两个人从他的车库里面开发出来的,这样的智能视频软件是不能很好的处理实际环境的,也不可以被信任。

智能视频需要“零编程”

智能视频系统不仅开发之时需要适应不同用户的多样性需求,投入应用后也面临着可能需要调整或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参数的情形,这都需要智能视频系统具有开放、兼容并且方便操作的特点。

具体的说,实际上用户十分在意以下几点:智能视频系统的控制界面是否简单,就像操作家用电脑一样方便;设置参数的时候是否面对一个十分友好的界面;将智能视频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比如报警或门禁系统相通信是否具有直接的接口,并且操作简单明了。

未来发展趋势

前文已经讲到,当代智能视频系统已经出现智能化和嵌入式的趋势。总结起来,浅探下一代的智能视频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技术上的革新;二是市场上的推广。

不断改进的技术

一方面,智能视频将继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智能视频监控将向着适应更为复杂和多变的场景发展;向着识别和分析更多的行为和异常事件的方向发展;向

着更低的成本方向发展;向着真正“基于场景内容分析”的方向发展;向着提前预警和预防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将得益于图像处理、图像分析以及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发展,众多优秀算法的提出将使得智能视频分析更加智能;同时芯片与设备的不断更新将为算法的实现提供更好的支撑,使得身为人的感观延伸的视频系统更好地履行它的责任。

不断扩展的市场

从应用角度来看,目前的智能视频监控还是一种高端应用,主要应用于一些特定的场合,但随着市场和技术的日趋成熟,智能视频监控必将在各行各业得到大面积的推广,甚至走进千家万户。尤其是在我们国家提出“三网融合”的大形势下,更需要将用户、监控设备硬件供应商、智能视频软件供应商、分销商、经销商和系统集成商所有这些参与者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出能够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全面解决方案,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总结

智能视频系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监控、医学、地铁、商场、银行和住宅小区等场所,服务于安全防卫、交通管理或者行为分析等应用。

虽然有人说智能视频系统不过是人们用来管理的工具而已,不过“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其器”,何况智能视频系统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无可替代的性能作用。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需求推动市场”。智能视频技术要得到正确的应用,其具体功能的实现仍然取决于操作者本身。要想智能视频系统的功效最大化,开发商们必须把用户也纳入到智能视频系统的开发体系中来,在遵循各种标准协议的基础上,根据用户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答题解析 1 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 [ 单选题:10 分] A 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 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 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 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 [ 单选题:10 分] A 体感交互

B 指纹识别 C 人脸识别 D 虹膜识别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 [ 单选题:10 分] A 步态识别 B 声纹识别 C 文本识别 D 虹膜识别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4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单选题:10 分] A 2018年3月15日 B 2018年10月31日

C 2018年12月31日 D 2019年1月31日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 5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新的交互方式,如()。[ 多选题:10分] A 语音交互 B 情感交互 C 体感交互 D 脑机交互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回答正确 6 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包括()。 [ 多选题:10分] A 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相结合 B 从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发展 C 人工智能将加速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融合

D 从人工智能向人机混合智能发展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ABCD回答正确 7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 判断题:10分] 正确 错误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错误回答正确 8 步态识别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旨在通过人们走路的姿态进行身份识别,与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步态识别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和不容易伪装的优点。 [ 判断题:10分] 正确 错误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正确回答正确 9

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贾钊

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贾钊 发表时间:2019-06-13T08:53:59.9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作者:贾钊 [导读] 摘要:在新时代下,智能电网已成为全球电力工业发展领域关注的核心内容,引领电网发展方向。 (国网曲沃县供电公司山西省临汾市 043400) 摘要:在新时代下,智能电网已成为全球电力工业发展领域关注的核心内容,引领电网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针对电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技术;功能特点;发展趋势 1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现状 智能电网是电网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涵盖以下领域及相关技术: 1.1发电和储能技术 站在能源应用角度,电能生产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是能源转化为电能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环境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发电环节是最具节能空间的环节。而这也是智能电网能够有效接入多种电能形式,比如,风电、太阳能。分布式储能、分布式发电是分布式电源的核心组成元素,风力发电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技术等分布式发电技术。就分布式储能装置而言,也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机械蓄能、超导蓄能。对于分布式电源来说,和电力负荷中心非常靠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网在扩展方面的客观需求,确保供电更加安全、可靠,新阶段被广泛应用到不同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有效减轻温室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就我国而言,太阳能以及风能发电主要集中在西北、北部的草原和沙漠地区,但其分布极其不均匀,又受到天气的严重影响,具有鲜明的“间歇性、波动性”特点,加上接入电网之间的距离也不短,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 1.2输变(配)电技术 1.2.1特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指的是在500kV交流电、750kV交流电和500kV直流电以上的输电技术,这种特高压输电技术主要包括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两种。在国外,对这种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已经有将近40年的研究史,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提高输电能力、远距离输电和远距离电力系统的互联等等。 1.2.2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系统的运行,对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子技术的发展迎合了电力系统对于技术的高要求,可满足电力系统的高技术要求。当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均得到了应用,也就是发电、输送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而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全控型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多电平大功率变流器拓扑和DSP数字控制技术等。其中,DSP数字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智能电子装置、静止同步补偿器和动态电压恢复器等。 1.2.3智能变电站技术 在电网系统中,变电站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通过变压器可以实现不同等级电压的转换,从而降低电能的损耗。而智能变电站指的是依靠先进的技术集合而成的,以高速运转的网络通信平台为基拙的变电站,具有信息采集、测量与控制等基本的功能,并且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重要的基拙支撑。智能变电站技术主要包括智能一次技术、智能二次技术和高速光纤网络技术,通过这三种技术的集成,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为电网的调度提供可靠的信息。 1.2.4斗智能调度技术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智能调度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对当前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扩展,以智能电网调度技术为核心,全方位提升控制中心驾驭大电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为科学管理、高效调度提供保障。智能调度系统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基于广域同步信息的网络保护和紧急控制自动化的综合体系的智能化调度中心,主要包括区域稳定控制系统、紧急控制系统、恢复控制系统,以及解列控制系统、保护控制系统等。 2智能电网的功能特点 虽然不同国家针对自身国情对智能电网建设提出的重点和目标有所不同,但智能电网的建设都是基于市场、电能质量、安全和环境因素进行的,因此,它具有以下功能特点:一是自愈性,能不间断地对电网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和预测,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二是兼容性,能对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进行合理支持,保证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并网运行;三是交互性,能加强电力公司与用户的双向联系,从而促进双方交流,以此实现电力供给的相互适应;四是协调性,能有效与批发或零售的电力市场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对电力系统在市场规划中的管理水平;五是高效性,能提高资源和设备使用率,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和投资;六是集成性,通过对平台和模型的统一,从而实现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 3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展望 3.1调度的智能化将实现智能电网的大范围优化配置 在传统电网中,调度一直是作为电网运行控制的神经中枢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价值,随着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调度系统也需要开始更加智能化,从而与智能电网的高要求相匹配。智能电网中的调度系统需要开发出更为全面而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在电网正常运行时,能够将电网的实时运行情况以图表形式直接呈现给调度员,并在后台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排查电网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果发现存在威胁,则通过智能安全预警功能通知调度员和检修人员,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调度员给出具体指令后,所配备的智能化分析系统将会给出了简要的安全与经济性分析,帮助调度人员认识到决策的可行性。对于企业而言,相关的电力企业也需要加大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备用调度、应急指挥控制中心建设和调度通信数据网等相关领域的建设工作,在现有的各级调度中心配备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将实时监控与预警、安全隐患分析、调度计划管理等应用功能落实到位,从而实现智能电网的大范围优化配置。 3.2坚强、灵活的网络拓扑 坚强、灵活的电网结构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和能源分布的现状,能对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及大范围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因为特高压输电能具有提高输电容量、降低输电损耗、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工程投资等优点,因此,其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方案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方案 一、概述 随着视频监控行业发展,AI 技术的不断提升,在智能楼宇,智慧办公领域需求不断增加,传统视频监控手段已无法满足需求,泓涵智联基于“云-边-端”相结合,打造集多源数据接入、数据质量分级、视频/图像混合解析、全目标识别、多类型任务调度、高智能任务分配于一体的超融合计算解决方案,遵循GA/T 1400 标准体系,高兼容、易对接。 二、功能描述 1.视频流直播 通过云端流媒体技术,可以在异地实时查看IPC 设备视频,通过自适应编解码技术,视频播放低延时,占用带宽小。直播视频按需推拉流播放,不观看时不会占用带宽。 2.视频回放存储 监控视频会默认存放在“边缘计算”设备中,通过智能分析和规则出发“按需”将关键视频存储 到云端,云端采用对象存储技术,异地多副本,保证数据高可用,可实时会看溯源。 3.边缘计算快速响应 在本地放置边缘计算设备,边缘计算设备可实时分析IPC 设备视频流,可进行多路\按需智能分析,通知边缘设备和云端进行交互,做到“边缘快响应,云端轻压力”。 全面兼容GB 国标/ONVIF 协议,无缝对接主流IPC 摄像头。 通过边缘函数计算技术,可以实时下放规则,在本地快速响应时间,发送通知和报警。 4.视频智能分析 人脸识别:通过AI 算法模型实时提取视频中的人脸,转化成AI 结构化数据,能够及时识别监控中人员的身份信息。 人员黑名单\关键人员:边缘设备可存储黑名单\关键人员人脸信息,当有人员进入通过规则引擎及时出发相关行为。 人员统计:可以统计监控设备中的人员数量,身份等信息。 区域\绊线闯入监控:在监控区域可以设定“特殊区域”,有人员闯入会触发相关事件,可以结 合人员黑名单\关键人员信息进一步处理。 三、系统展示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考题答案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10.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2.()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主要方法,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10.0分) A.深度学习 B.机器学习 C.人机交互 D.智能芯片 我的答案:A×答错(B) 3.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10.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4.()是指直接通过肢体动作与周边数字设备和环境进行交互。(10.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1.计算机视觉或机器视觉就是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视觉或灵长类动物视觉的一门科学,由图像数据来产生视野环境内有用符号描述的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0.0分)) A.图像获取 B.图像处理 C.图像分析 D.图像识别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机器学习的相关算法包括()。(10.0分)) A.轨迹跟踪 B.决策树 C.数据挖掘 D.K近邻算法 我的答案:ACD×答错(ABCD) 1.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不需要人工标记的样本数据集。(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人工智能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和高度交叉的复合型学科,研究范畴广泛而又异常复杂。(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门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于一体的科学。(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

一、智能网联汽车基本内涵 1)概念层面的理解 ①汽车是指传统意义的汽车,包含今天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 ②网联汽车是指在汽车的基础上,彼此能通信的汽车; ③智能网联汽车是指网联汽车基础上,具备智慧(有学习、判断、决策)能力的汽车。 理解: ①汽车还是汽车,这是没有改变的部分; ②智能网联汽车是新时代的汽车,这是变的部分。 ③传统汽车由人驾驶,彼此之间没有“会话”(通信)功能,更没有判断(决策)能力。 2)术语层面的表述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注:硬件系统),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注:对外通信系统),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注:软件系统),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注:功能)。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i)硬件细分3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 ii)软件:在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 ②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最终目的是:实现替代人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③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要求:安全、高效、舒适、节能 二、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位置关系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智能汽车隶属于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图1 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是4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智能交通是一个种概念,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2个属概念, ③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彼此之间有交集,这个部分是智能网联汽车。 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意义 ①智能网联汽车是国际公认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②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有助于减少30% 左右的交通事故,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分别降低5%; ③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阶段,完全避免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30% 以上,并最终能把人从枯燥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 一句话,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四、智能网联汽车4个发展阶段及技术特点 1)自主式驾驶辅助阶段及技术特点 自主式驾驶辅助系统是指依靠车载传感系统进行环境感知并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辅助的系统。 (1)技术特点: 环境感知,运用传感系统技术是主要技术特点。 (2)技术分类: 有预警系统与控制系统两大类。 ①预警系统细分: i)前向碰撞预警(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FCW);ii)车道偏离预警(Lane Departure Warning,LDW);iii)盲区预警(Blind Spot Detection,BSD);iv)驾驶员疲劳预警(Driver Fatigue Warning,DFW);v)全景环视(Top View System,TVS);vi)胎压监测(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等6大系统; ②控制类系统有: i)车道保持系统(Lane Keeping System,LKS);ii)自动泊车辅助(Auto Parking System,APS);iii)自动紧急刹车(Auto Emergency Braking,AEB);iv)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等4大系统。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智能化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影响建筑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构成了推动建筑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 1.起始阶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针对是一些涉外的酒店等高档公共建筑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其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包括:在建筑内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系统将电话、有线电视等接到建筑中来,为建筑内用户提供通信手段;在建筑内设置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为建筑内用户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建筑和其中人员提供保护手段等。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这个阶段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政府的主要管理文件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2.普及阶段 在九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内涵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

浅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讲课稿

浅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姓名:学号:学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科技活动本身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使原有科学观己不能解释新的事物,本文通过对“大科学”的背景下当代科学的新特征剖析,总结出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八个特点,以期为我国当代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科技;科技发展;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微电子学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发展呈加速增长态势,应用性研究显著增强与生产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尤其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活动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使科技活动具有了很多不同以往的特征。变化使科学由“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新的科学机构——具有有强大技术基础的大型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室大量出现,科学活动己经接近现代化工业劳动,使科学由“‘小科学,转变为‘大科学”[1]。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科学本质的变迁使原有科学观己不能解释新的事物,科学与技术各自独立、严格区别的观念,不仅不能解释当代科学的发展规律,而且可能妨碍科学研究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在“大科学”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当代科学的新特征[2]。科学技术的新变化使科技活动本身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既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并发生急剧变革。 科学的发展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同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由于不断地积累,使人类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规律性。人类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1倍,70年代每5年增加1倍,目前是每3年甚至更短增加1倍。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大量涌现,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10年中的科技成果比以往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战后的科技进步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科技发展在不断经历着探刻的革命性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5次伟大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2020年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10.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答对 2.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10.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答对 3.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10.0分) A.人机交互 B.虚拟现实 C.自然语言处理 D.计算机视觉 我的答案:D√答对 4.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0.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答对 1.目前,深度学习主要包括()。(10.0分)) A.前馈神经网络 B.卷积神经网络 C.循环神经网络 D.对抗神经网络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有()。(10.0分)) A.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B.试图揭示人类智能的实质和真相 C.以模拟人类智能的方式去赋能机器 D.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进行学习、思维、推理、决策和行动 我的答案:ABCD√答对 1.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不需要人工标记的样本数据集。(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涉及到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仿生等学科,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门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于一体的科学。(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4.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来处理具有网格结构拓扑数据的神经网络,如处理时序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物品识别等领域。(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产品管理)视频智能行为分析产品需求文档

(产品管理)视频智能行为分析产品需求文档

壹.智能视频分析产品产生背景2 二.目标市场2 三.实现技术及系统架构方式评估3 3.1视频分析技术实现评估3 3.2视频分析系统架构评估3 四.竞争分析4 4.1竞争对手4 4.2典型的厂家及其产品功能4 五.主要功能描述6 5.1 智能财产保护6 5.2不明遗留物检测6 5.3智能人数统计6 5.4人群聚集度检测7 5.5移动物体自动跟踪8 5.6智能虚拟墙8 5.7绊线检测9 5.8.逗留和徘徊检测10 六.系统需求11 七.性能要求12 八、产品规格形态及价格策略12

壹.智能视频分析产品产生背景 安防监控从视频存储进入前端视频智能分析 毫秒级的报警触发反应时间,相比人工判断具更快速的反应时间 由人转变为机器识别,安保操作员只需要注意关联信息更有效的监视 数据库处理能力,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能提供快速的反应时间和调查时间二.目标市场 三.实现技术及系统架构方式评估 3.1视频分析技术实现评估 视频分析方法主要有俩类: 壹类是背景减除方法。背景减除方法是利用当前图象和背景图象的差分(SAD)来检测出运动区域的壹种方法。 优点:此方法能够提供比较完整的运动目标特征数据,精确度和灵敏度均比较高,具有良好的性能表现。背景的建模是背景减除法的技术关键。壹般采用于系统设置时期设置系统自适应学习时间来建模,根据背景实际”热闹程度“选取3-5分钟的学习时间。壹般系统建模完成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背景会有壹些改变,系统具有”背景维护“能力,即能够将壹些后来融入背景的图象,如云等自动加为背景。 另壹类是时间差分法,又称相邻贞差法,就是利用视频图象特征,从连续得到的视频流中提取所需要的动态目标信息。 时间差分方实质就是利用相邻贞图象相减来提取前景目标移动的信息。此方法不能完全提取所有关联特征象素点,于运动实体内部可能产生空洞,智能检测出目标的边缘。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 一. 关于科学技术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可能把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以及系统科学中一些有关学科分支(如系统工程、系统学、运筹学、信息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适用于复杂系统的控制理论和技术。智能控制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是自动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也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进行控制的研究领域。1965年,傅京孙首先提出把人工智能的启发式推理规则用于学习控制系统。1985年,在美国首次召开了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1987年又在美国召开了智能控制的首届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智能控制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分支得到承认。智能控制具有交叉学科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和特点。 一个系统如果具有感知环境、不断获得信息以减小不确定性和计划、产生以及执行控制行为的能力,即称为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是在向人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人脑是一个超级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推理、决策、学习和记忆等功能,能适应各种复杂的控制环境。 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常规控制往往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2020专技公需课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是()。(3.0分) A.步态识别 B.声纹识别 C.文本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C √答对 2.(),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3.0分) A.2018年3月15日 B.2018年10月31日 C.2018年12月31日 D.2019年1月31日 我的答案:B √答对 3.()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应用,也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应用。(3.0分) A.文本识别 B.机器翻译 C.文本分类 D.问答系统 我的答案:C √答对 4.关于专用人工智能与通用人工智能,下列表述不当的是()。(3.0分)

A.人工智能的近期进展主要集中在专用智能领域 B.专用人工智能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单项测试中可以超越人类智能 C.通用人工智能可处理视觉、听觉、判断、推理、学习、思考、规划、设计等各类问题 D.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系统应该是一个专用的智能系统 我的答案:D √答对 5.下列对人工智能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0分) A.一种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芯片 B.能够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中大量矩阵运算 C.目前处于成熟高速发展阶段 D.相对于传统的CPU处理器,智能芯片具有很好的并行计算性能 我的答案:C √答对 6.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包括()。(3.0分) A.体感交互 B.指纹识别 C.人脸识别 D.虹膜识别 我的答案:A √答对 7.立体视觉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目的在于重构场景的三维几何信息。(3.0分) A.人机交互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图文稿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项目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不断加强,视频监控系统也就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和方面。在视频监控领域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一种发展趋势。 现有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是被动的解决方案,系统只是负责现场视频采集、信息视频传输和视频显示,硬盘录像机(DVR)主要是对视频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和传输实时视频流给远程监控端,都需要通过值班人员实时查看众多视频信息来发现现场问题。人们希望视频监控系统能像眼睛一样时刻保持警戒,但由于视频太多而监控人员有限,且长时间盯着监视画面容易疲劳而导致疏忽,监控人员根本无力监看成百上千路摄像头的视频信息,从而可能漏掉潜在的威胁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而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就可以解决以上这些人为因素,可以长时间有效的监督视频画面,因此,智能化是视频监控的必然趋势。 智能视频监控是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但又有别于一般的网络化视频监控,它是一种更高端的视频监控应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的物体,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看守所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应满足如下需求: 1)重要场所无视频监控死角;实现智能分析的点位需要摄像机参数、部署 角度和高度符合一定标准。

2)围墙周界:在看守所围墙外侧或内侧一米到三米处,24小时不隔断实时 监控,只要有人进入防区、或者是遗留物品,马上报警; 3)监舍:监舍是监控的重点,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一旦有发生打架斗 殴事件、在夜间(或者规定时间)随意离开自己的床位(包括上厕所)或聚众,系统即时报警,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给予关注以防止事态不可控制; 4)出入口: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在没有得到授权或者允许的情况下靠 近出入口或者在出入口附近遗留物品时,系统即时报警,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呼叫相应人员前去处理;同时在进监舍的出入口或者其它相应的地方实现人数统计,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得知是否有犯人没有返回; 5)军械财务器材室等重要场所:系统能够识别出物品被盗并告警; 6)哨位:系统识别哨位可疑人员进入、哨兵倒地、脱岗等异常现象并告 警; 7)系统可方便的设定多种告警联动策略; 8)可以集中对每个监控点进行布防策略的远程设定; 9)系统能尽量兼容或利用原有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和线路,以保护投资。 2.系统设计 2.1系统结构 智能监控系统结构图 系统结构如上图所示,智能监控系统是在传统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分析功能,使传统的监控系统智能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2.2系统组成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图文稿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项目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不断加强,视频监控系统也就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行业和方面。在视频监控领域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一种发展趋势。 现有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是被动的解决方案,系统只是负责现场视频采集、信息视频传输和视频显示,硬盘录像机(DVR)主要是对视频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和传输实时视频流给远程监控端,都需要通过值班人员实时查看众多视频信息来发现现场问题。人们希望视频监控系统能像眼睛一样时刻保持警戒,但由于视频太多而监控人员有限,且长时间盯着监视画面容易疲劳而导致疏忽,监控人员根本无力监看成百上千路摄像头的视频信息,从而可能漏掉潜在的威胁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而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就可以解决以上这些人为因素,可以长时间有效的监督视频画面,因此,智能化是视频监控的必然趋势。 智能视频监控是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但又有别于一般的网络化视频监控,它是一种更高端的视频监控应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白动识别不同的物体,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能够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 看守所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应满足如下需求: 1)重要场所无视频监控死角;实现智能分析的点位需要摄像机参数、部署角度和高度符合一定标准。

2)围墙周界:在看守所围墙外侧或内侧一米到三米处,24小时不隔断实时监控,只要有人进入防区、或者是遗留物品,马上报警; 3)监舍:监舍是监控的重点,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一旦有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在夜间(或者规定时间)随意离开自己的床位(包括上厕所)或聚众,系统即时报警,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给予关注以防止事态不可控制; 4)出入口: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在没有得到授权或者允许的情况下靠近出入口或者在出入口附近遗留物品时,系统即时报警,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可以呼叫相应人员前去处理;同时在进监舍的出入口或者其它相应的地方实现人数统计,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得知是否有犯人没有返回; 5)军械财务器材室等重要场所:系统能够识别出物品被盗并告警; 6)哨位:系统识别哨位可疑人员进入、哨兵倒地、脱岗等异常现象并告警; 7)系统可方便的设定多种告警联动策略: 8)可以集中对每个监控点进行如防策略的远程设定; 9)系统能尽量兼容或利用原有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和线路,以保护投资。 2.系统设计 2. 1 系统结构 智能监控系统结构图 系统结构如上图所示,智能监控系统是在传统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智能分析功能,使传统的监控系统智能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2. 2 系统组成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视频智能行为分析产品需求

一.智能视频分析产品产生背景.............................. 二.目标市场.............................................. 三.实现技术及系统架构方式评估............................ 视频分析技术实现评估...................................................... 视频分析系统架构评估...................................................... 四.竞争分析.............................................. 竞争对手.................................................................. 典型的厂家及其产品功能.................................................... 五.主要功能描述.......................................... 智能财产保护............................................................. 不明遗留物检测............................................................ 智能人数统计.............................................................. 人群聚集度检测............................................................ 移动物体自动跟踪.......................................................... 智能虚拟墙................................................................ 绊线检测.................................................................. .逗留与徘徊检测........................................................... 六.系统需求.............................................. 七.性能要求.............................................. 八、产品规格形态及价格策略............................... 一.智能视频分析产品产生背景 安防监控从视频存储进入前端视频智能分析 毫秒级的报警触发反应时间,相比人工判断具更快速的反应时间 由人转变为机器识别,安保操作员只需要注意相关信息更有效的监视 数据库处理能力,数据检索和分析功能,能提供快速的反应时间和调查时间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简称AI。是当今世界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众所周知,人工智能自提出以来,到发展至今天,一直为大众所看好。下面给大家带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喜欢人工智能专业的高考生可以参考参考!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更多高级AI助手 随着亚马逊的Alexa,苹果的Siri以及其他类似设备的推出,人们看到了在家中从AI助手中受益匪浅的消费者。此类AI助手可用于获取天气报告,播放歌曲,关闭房间的灯,在线查找一些信息等等。 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根据Adobe Analytics的研究,据说拥有智能扬声器的人中约有71%的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而拥有智能扬声器的人中约有44%的人每天承认多次使用智能扬声器。因此,在2019年,我们将能够看到更多高级AI助手帮助家庭和工作场所以及影响其他生活领域。 如今,用户使AI助手执行基本任务,例如在线搜索信息或播放歌曲。在未来几年中,随着AI助手将执行更大的任务,变

化将很大。仅通过识别用户的声音,他们就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体验。 因此,不久后,您将与电视或冰箱通话,而不仅仅是像今天这样与人工智能设备通话。 人工智能支持的招聘工具 根据Indeed进行的调查,有42%的雇主不确定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对于企业而言,招聘过程是一项既费时又繁琐的任务。人工智能可以改变一切。这意味着在2019年,企业将能够使用基于AI的招聘工具,这将有助于他们进行招聘。 例如,像Mya这样的聊天机器人招聘代理(我的招聘助手)可以通过文本,电子邮件或Skype与候选人沟通。该应用程序可以帮助您完成第一级任务,并为您确定或拒绝候选人。 随着使用AI驱动的候选人交流和筛选工具的出现,大量的AI工具应运而生,这将帮助公司和组织节省更多的时间来选择候选人。 对话式AI搜寻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人工智能支持的助手,未来的趋势将是使用高级对话人工智能支持的搜索。随着语音搜索的推出,消费者在线搜索事物和答案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户不必在搜索栏中输入单词,而是可以对设备说出搜索查询,而可以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3) 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3) 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3) 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3) 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3) 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4) 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4) 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5) 3.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表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6次变革 上表显示出了20世纪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

智能配电网技术发展趋势

2013年第10 期 1.智能配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配电网主要由主站系统、子站系统、通信系统、配电远方终端组成,通过对配电网各个环节、模块和设备的智能化,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现正常情况下配电网与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协调和优化运行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快速定位、隔离、恢复、负荷转移等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为电力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平台和途径,进而实现电力企业管理者、电力用户、系统运行操作的协调和统一。 2.智能配电网的主要技术内容 2.1故障电流限制技术,是利用高温超导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对于短路电流进行限制的技术。 2.2DFACTS技术,它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应用,该技术包括动态潮流控制和电能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 2.3DER并网技术,它包括微网技术和DER在配电网的即插即用技术。 2.4高级量测体系,通过多种介质,使用智能电表,以设定的方式或者是以按需的方式,实现收集、测量、分析用户用电数据的体系。 2.5高级配电自动化。 2.6先进的控制保护技术,包括网络重构技术、配电系统快速模拟仿真技术、自适应包括技术、广域保护技术等。 2.7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例如,电能质量测量技术、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电缆温度测量与架空线路测量、电子互感器或者光学互感器技术等。 2.8配电数据通信网络。 3.智能配电设备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 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具有以下功能特征。 3.1是用电管理和配电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表现。 3.2使用智能电网,实现资源利用率的高效化。 3.3采用新型技术,实现对于配电网及其设备的可视化管理。 3.4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互动。 3.5允许DER的大量接入。 3.6能够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 3.7安全性能更加可靠。 3.8具有较高的自愈能力。 3.9可以对用户线路的负荷进行监测。智能电网的用户线路负荷监测功能,是通过智能分界开关而实现的。智能分界开关能够利用无线或者有线通信附件的形式,将所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电网调度管理中心,从而实现了对于用户负荷的远程数据监测,为电网调度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 3.10智能电网能够对于线路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线路末端的用户或者支线用户在启用智能分界开关之后,对于出现故障的线路,能够实现责任用户停电,用户将故障信息报送到电网管理部门之后,电网管理部门会派相应的技术人员到故障现场进行排查工作,以确定故障原因,并实施故障抢修。智能分界开关采用增配通讯模块之后,会将故障信息自动报送到电力管理中心,从而能够较为有效的避免用户之间及用户与电网管理部门之间的责任纠纷问题,实现了电网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自动化、规范化、高效化。 3.11智能电网能够完成支线接地故障自动切除的任务。这是由于智能电网利用智能分界开关自动分闸,将发生故障的支线用户自动切除。 4.建设智能配电网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智能配电网使得传统的配电网从基本依赖人工管理、单向供电、供方主导的运行模式,转向高度自动化、潮流双向流动、用户参与模式,在转型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4.1实现新能源革命,促进我国电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效益。传统的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方式、保护控制方式、规划设计方式,都不考虑智能电网的接入;为了不影响到智能配电网的正常运行,现有的运行导则或者标准,对于接入的智能电网的并网点和容量,都作出了较为严格的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布式发电的推广和应用。智能电网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它在接入大量的DER的基础上,能够减少并网成本,从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新型能源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碳的排放量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既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也能够促进电力生产方式的转变,改革当前的能源结构比例。 4.2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资源。智能电网在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的同时,也能够为专门的用户,提供其生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电力需求。智能电网能够克服以往的供电系统中的故障倒闸、重合闸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供电中断现象,而且能够有效的消除电压的不平衡、谐波、电压聚降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现代社会中,各种高科技的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 4.3使用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网的最优化运行,从而促进经济的高效运转。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于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施实时监控,从而能够降低电网运行系统的容载比,提高电网的运行负荷率,使得系统能够获得较为充分的利用,减少一次电网设备运行的投资,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智能配电网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的智能配电网结构必须能满足现有配电系统的结构所无法满足的两个基本要求: (1)对终端用户(DER、电力调节设备、无功补偿装置和能量管理系统)控制和总体配电系统控制进行综合考虑,实现系统性能的优化,取得期望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2)支持高比重的分布式电源(DER),提高系统的整体性、效率和灵活性,如通过协同分布式的控制,利用DER来优化系统性能,当系统发生重大故障时可以利用其进行供电(微型电网)。 为确保对用户的高效、高质量、高可靠供电,未来的智能配电网将朝着具备灵活、可靠、高效的配电网网架结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通信网络、高渗透率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小区/智能城市的全面实施的总体方向和总体目标发展。其技术路线是: (1)坚强、灵活、可重构的配电网络拓扑是生态城电网智能化的基础。一是构建坚强的环形配电网络;二是网架要满足分布式电源(DER)的智能集成,包括孤立的安全岛和灵活的微网。 (2)建立规范统一的全覆盖通信信息网,实现高度信息化。组建基于光纤网络、高速宽带、无线传感器网的“智能电网城市”通信网络,实现对智能配电网各环节运行状况的无盲点的状态监测和控制,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 (3)实施智能型配电自动化和智能调度,实现全局性层面的智能化控制。包括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网/不同特性用户(含电动汽车等移动电力用户)接入和统一监控、配电网自愈控制、输/配电网的协同调度、多能源互补的智能能量管理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等。 (4)开展双向互动服务,实现电源、电网和用户的良性互动和相互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构建双向互动营销体系,全面应用智能电表、智能用电管理终端等智能化用电设备,推动智能化需求侧管理、智能家电、智能用电小区/楼宇/家居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技术应用等。 智能配电网技术发展趋势 杨智 (深圳新能电力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518031) 【摘要】阐述了智能配电网的内涵、特征以及我国智能配电网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配电网的技术框架:完善电网基础设施、构建信息通信技术支撑和发展电网智能应用,并对各个环节的主要技术组成进行了探讨,为我国智能配电网的进一步研究及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发展 ◇电网与规划◇27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