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机位拍摄教学课堂实录

多机位拍摄教学课堂实录

多机位拍摄教学课堂实录
多机位拍摄教学课堂实录

多机位拍摄教学课堂实录

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实录,画面一定要清晰、稳定,镜头语言干净、利索,镜头转换得当、适时,教学细节表现准确、生动等等。总而言之,一节优质信息技术课堂实录一定要把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启发、学生的反映用录像画面这种形式集中、充分、生动、艺术地表现出来。

一、摄录前的准备工作

1、作课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结构的设计

一节课虽小,但教学设计最好从宏观角度思考,要将这节课置于与时俱进的具体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之中,这样的课就显得非常厚重、大气。一些课往往在课堂导入环节就需要体现这种精神,将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教师着装忌穿黑白红

因为摄像机对黑白两色最难还原,在画面中缺乏质感和层次,往往成为一片白花花或黑糊糊。在电视图像中,饱和度比较深的红颜色的边缘最易与其它颜色发生串扰,造成边缘轮廓不清。因为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是以画面上平均亮度值为基准的,如果授课教师着白装在黑板前走动,而且摄像机的景别为中近景时,引起光圈不停地调整,造成画面亮暗闪烁。注意不要穿窄条、小格衣服。还应注意不要

穿短、露、透的服装,否则就会造成教师的教态与所处的教学气氛不符。

2、录制人员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学过程,熟悉教学设计

拍摄人员事先应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可能的话,教师试教一次,拍摄人员参与听课,然后进行拍摄方案设计,若有技术上的问题或教学上的建议,应与教师协商,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听课最大的好处,就是摄像人员能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教学媒体(如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的内容、使用的时间节点,以及教学媒体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展示型还是互动型)等。从摄制技术的层面听课,提前解决预见性问题。

(2)机位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录课环境不是在演播室,大多是在教室,这样就需要考虑摄像机位的选择。既要考虑光线,不能逆光,又不能“穿帮”,让另一个摄像机进入画面,所以机位的摆放经常是置于教室内靠窗户的一侧。如果教室窗帘的遮光效果好,也可将机位置于教室的另一侧。现在的教室大都安装了投影屏幕,还要考虑摄像机的布放不能影响屏幕的使用。

(3)声音的采集

因为大多的课堂实录是在教室,声音就成为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有的课录完后,画面很好,就是声音太小。为了防止这一

问题的出现,录课时就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可以佩戴领夹话筒,保证教师的声音清晰洪亮。学生的声音,可以用前机位的外置话筒采集,也可将后机位的外置话筒方向置于学生一方。

二、拍摄课堂教学录像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录制一节好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实录,是一项“综合工程”。观看录像课与现场听课不同,录像课是将作课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具有选择性的录像画面集中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录像画面就必须准确、生动、流畅、自然,富有美感。为此,作课教师和录制人员都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作课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语言表述

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也同样忌“平”。教师的讲述要有亲和力,尽量与学生缩短距离。语言要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富有哲理。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留白”,给学生思考、消化、接受教师传达信息的时间与空间。不同内容、不同目的、不同作用之表达,语气也要有相应之变化。启发性的语言,语气要充满调动性;结论性语言,语气要肯定;点评作业时,语气应亲和,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批评意见。一节课自始至终也要注意表达方式和语调的变换,或激越高昂,或静谧低沉;或庄严凝重,或活泼轻柔。要充满情感,有指向性、调动性,富有绩效。总之,教师的语言表达,不仅要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更要讲究艺术性和教学效果。

(2)师生的互动与评价

师生互动,不能表面化、程式化。互动一定要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作用,互动形式也要注意多样化。分组合作教学的评价,针对不同组的同学,展示、评价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或集体展示,或推荐代表谈谈创意。不同内容不同作用,要因“材”制宜,选取最恰当的形式。在视觉形式上,给人以美感。因为录像课特别忌讳画面的单调、重复,没有变化。作课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课堂动态的空间立体化形式的画面经营。

(3)避免无故乱走动

讲课中不是不允许教师走动,而是不要无目的地走动。有些教师平时讲课的习惯是拿着书,一边讲一边在黑板前来回走,或是串行。

造成镜头无法跟,因为讲课时镜头应选用中景拍摄老师,如果老师在不停地运动,会使画面背景始终晃动,使人头昏眼花。在拍摄时,授课教师因教学需要的走动要绝对保证。授课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避免在讲台、黑板、投影器、电视机之间频繁反复地走动,应在某一位置相对停留稍长一段时间。

(4)媒体使用要规范

一堂好的课堂实录中会使用很多种媒体,各种媒体的使用有它的规范化要求。媒体使用得不规范,会干扰课堂教学的气氛,破坏课堂教学的效果,严重者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2、录制人员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1)师生镜头的运用

教学过程中在师生镜头的处理上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节课,观摩者最为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景别如何,谁主谁辅,要处理得当,要最大限度地显示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尽可能采用大景别配合中近镜,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2)教学过程镜头的运动

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课堂的完整性,单机拍摄的推、拉、摇镜头是不可缺少的,尤其较难处理的是摇镜头。首先需考虑摇镜头的时机,主要体现在师生问答时,在教师提问后,立即把镜头摇向回答的学生,注意如果在师生之间出现不只一次的对话,可适当将师生对话的场面拉至一个画面的中全景中,切忌频繁摇镜头。摇的过程中要结合运用推、拉的方法;其次摇镜头的速度要均匀。速度太快,自动聚焦不准,会出现模糊的画面;速度太慢,等镜头摇到学生时,有时可能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已坐下,会出现无主体人物的空镜头。再次移镜头要慎重考虑,不可多用。因为移镜头时摄像者随机移动,容易影响学生上课,且画面易晃动;而换镜头从关机到开机拍摄约需三秒钟的间隔时间,处理不当,会使有些教学内容没有摄取。移镜头最好选择学生自学时,这样既有利于取学生正面学习的中全景,又有利于跟随教师进行巡视和辅导,所以拍摄前需根据了解到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段落,把握时机移、换镜头。

(3)教学细节的拍摄

教学细节,往往能高度集中地体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灵气,所以在录像课中,教学细节的抓拍非常重要。一些精彩的细节特写,往往能让观看教学录像的人眼睛一亮,课堂顿现盎然生机。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块石头”般地扔出去,学生心里马上荡起的“串串涟漪”,一定要通过镜头语言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刻画出来。拍摄师生互动环节时,一定要用画面体现师生互动的深层次意义。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通过镜头将学生的反映体现出来。教学细节抓拍好了,就能充分表现师生的教和学,还使录像课在视觉观赏方面非常生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有可能决定录像课的成败。

三、后期编辑制作

录像课编辑时,要注意画面切换准确、及时、自然、流畅、不能有跳跃现象;切换方式用硬切,如用迭化,时间要短;镜头转换得当、适时,教学细节表现准确、生动,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

1、镜头组接

(1)蒙太奇艺术手法

按不同的角度,蒙太奇可分为多种。如平行蒙太奇,是以不同物体动作的同时性为基础和参照。比喻和象征蒙太奇是利用明喻或暗喻的手法,将A物体比喻为B物体,用A形象比喻B形象。积累蒙太奇类似于语法中的排比名,通过相似镜头的并列组接产生视觉的积累和情绪的叠加等。

(2)技巧组接

淡变、X淡变、V淡变、划变、圈入、圈出、划出、划入。在多媒体课堂教学录像课中,转场特效忌多变,以硬切为主,适当运用叠化与划像。

(3)无技巧组接

这是最常用的组接方式,即没有任何特效,将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人物关系与事件的因果关系。利用声音与空镜头进行组接是专题片常用的手法,录像课既不适用,也不实用。录像课的制作,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一定要与内容一致。

2、片头、片尾制作

所谓“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录像课的片头,即执教主题的字幕呈现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注重字的视觉结构,巧妙地选择字幕形式,以传达文字内容信息,同时也起到装饰画面的视觉效果。片尾的制作相对要简单得多,一般采用黑色图片配合声音和文字的形式。制作片头和片尾时,对音频文件要注意结尾时声音有渐淡的效果,保证整体的流畅性。

作课教师最好与编辑人员同时参与编辑,这样在具体画面、具体语言的取舍方面,才能做到准确精当,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编辑后,张弛有度,精确、艺术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课堂实录片是电视教材,其风格应该是朴实无华的。应通过构图取景目的明确,图表字幕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能生动形象表达教

学内容等方面的努力来提高课堂实录片的艺术性,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技能的培养。在课堂实录中,艺术性蕴藏于科学性和教育性之中,艺术性离开科学性和教育性就不可能存在。因此,在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处理双机镜头的转换时,切不可用特技切换台上令人眼花潦乱的特技方式为课堂实录片“添彩”,这样做会违背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弄巧成拙。

晚会拍摄多机位设置原则

晚会拍摄多机位设置原则 2011-04-12 15:23:24 来源:网络作者: 【大中小】浏览:850次评论:0条 按照基本原则来分,晚会拍摄属于EFP模式,也就是通常说的多机位拍摄。在这里要注意,这种拍摄方式是多台摄像机记录方式拍摄,与专题片、电视剧“分镜头拍摄方式”有根本性的不同。1、机位固定、拍摄角度基本固定在拍摄前,先设置机位。机位的设置以几个机位的镜头能够交代节目的内容为标准。在开始拍摄后,固定机位就不移动了,移动机位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所以设置机位很重要。机位设置的基本要求为能够拍摄以下:1)表演区的全景2)主持人、嘉宾的小全景3)主持人、嘉宾的中景、近景4)观众的小全、中景、近景、特写至于拍摄角度,很简单,根据要表现的内容自己设计下,这里就不强调了。2、几个机位配合拍摄几个机位的拍摄必须相互配合,拍什么镜头不能自己决定,由导演或者导播来安排。 3、拍摄内容的安排拍摄时,各个机位的拍摄由导播或导演来指挥。一种是导演提前安排好,另一种由“导播”现场指挥摄像拍摄需要的镜头。1)简单性拍摄拍摄前由导演安排好镜头,例如“会议”、“小活动”等2)复杂性拍摄由导播现场指挥摄像拍摄具体来说,机位设置要根据表现内容而定。以晚会为例,我们需要表现表演区、观众区两个部分。这样,观众区一个机位可以确定了。表演区需要表现表演整体、演员中景、演员特写。表演区可以确定三个机位全景、中景、特写。如果要表现整体和大气的感觉,需要俯拍和运动推进拍摄,这样就需要一个摇臂。最后要考虑预算1、简单型:表演区三个机位,其中的一个兼顾观众2、一般型表演区三个机位,观众区一个3、标准型表演区三个机位,观众区一个,摇臂一个。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 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课堂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一种教学艺术。要搞好组织教学,教师就必须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要有驾驭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注意和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快喜悦的心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组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加以选择,灵活运用。南昌膝王阁学校林子谦老师总结了十种常用的方法— 组织教学艺术的十种方法 1、形象感染法 教师走上讲台时,神情要亲切、庄重、肃穆,站定后要扫视整个课堂,以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从原来的注意对象迅速转移到教师身上来,自觉地投入教学活动。 2.目标引导法 讲课开始时,教师可简要地肯定学生的表现,提出本次学习要求,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促其产生努力达到目标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 3.趣味激发法 教师讲课时,如有较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可适当穿插讲一些表面看来跟教学无关(但内含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启示)而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引发学习的浓厚兴趣。

4.提问点拨法 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转移注意对象,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来。学生答题不够理想时,不要急于批评,可稍加点拨,鼓励他们动脑筋思考或用心听老师和同学讲。这样引发他们的兴趣,使其保持注意的稳定性,积极投入学习的活动。 5.指名演板法 此法类似“提问点拨法”教师指名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演板,并在适当时机轻声对演板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要求他们回位后用心听讲。这种方法具有中等强度的刺激,可对学生大脑皮层起一定作用,能促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6.语言表达法 语言条理清楚、通俗易懂是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讲得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才会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概念;语言准确、简明扼要是组织教学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人听着舒服,爱听;善于例证,形象比喻,适当应用一些格言、名句、典故、顺口溜等也是语言组织的一些技巧。 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直观和感动,使人兴趣盎然,同时也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的使用影响着意思的表达,感情的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恰当的使用语气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总之,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使用得当。

(完整word版)浅谈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

浅谈课堂教学录像的拍摄 目前,课堂教学录像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远程教学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方面。课堂教学录像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能充分表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摄制者只有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正确利用拍摄技巧,才能摄制出优秀的课堂教学录像。本文谈谈自己对如何拍好课堂教学录像的体会。 一、拍摄前的准备工作 一部好的课堂实录应该是拍摄人员与授课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摄制人员事先应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适当的策划(如机位、景别等),做到心中有数。 机位的安排是课堂教学录像拍摄的重要准备工作。一般课堂实况采用双机位拍摄。2台机子的信号可分别通过视频线输送到切换台进行现场切换。2台机子具体分工为:①号机负责拍学生,如学生听课、做实验、练习、记笔记、回答问题、朗读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同时要注意抓拍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个别学生的瞬间动态(如脸部神态、表情等)。②号机主要拍教师活动,如课堂的全景、教师的中景或近景、板书、投影及演示实验等。 一般情况下,2台机子按照各自的职责拍摄。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应安装导播与摄像人员之间的通话系统,以便两个机位之间的协同配合。 另外,教学软件(课件)的信号,可利用视频转换卡从电脑中将数字信号变换成视频信号,输送到切换台。 二、拍摄技巧 拍摄技巧主要为景别的运用和镜头的运动。 1.景别的运用 课堂教学录像的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远景:是各类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画面内呈现的是开阔的空间或壮观的场面,人物所占的面积极少,基本上呈点状。它适用于外景拍摄,用于介绍环境。 全景:表现的是某一被摄对象(如课堂、人物等)的全貌。主要用于事物全貌的介绍或展示,如课堂的环境、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态等,强调的是课堂的氛围、情景,揭示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此景别在课堂录像的开头、结尾及中间环节都会用到。 中景:是表现人体膝盖以上部分或一个场面局部的画面。中景与全景相比,表现的范围缩小了,进一步接近了被摄主体;画面中展示的除了被摄主体外,还有与主体有关的周围环境,此时环境和背景因素起着辅助、陪衬或烘托的作用,并与主体一起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中景主要是用来揭示主体人物的情绪、身份以及动作目的。如用中景拍摄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情景,不但可以表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同时还可显示邻座学生的反应(如表情、动作等)。 近景: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它与中景相比,画面表现的空间进一步缩小,内容也更趋单一。它主要是用来表现含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可给人以交流感。如学生回答问题、朗读、做作业、做实验;老师讲课、写板书、做演示实验等。这是课堂录像中最常用的一种景别。 特写:是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对事物细小部位的放大,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化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和感受,加深记忆。如板书内容、实验现象、师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态等。 2.镜头的运动和运用 摄像机常用的拍摄方式有推、拉、摇、移、跟等几种,恰当地运用镜头,才能达到好的拍摄效果。 摇镜头:所谓摇镜头,就是摄像机位置不动,借助于三脚架上的云台,按某一方向水平或垂直转动摄像机所拍摄到的镜头。其画面效果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绕四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其目的就是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使画面更加开阔,给人完整的印象。如为了强调课堂上学生活动或反映整个课堂气

拍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一)

数码相机拍摄中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数码照片里面的景物和原来我们眼睛看到的景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有的时候偏红,有的时候偏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主要是由于白平衡没有调节好的原因。白平衡调节功能的作用和在传统彩色摄影时加色温转换滤色镜的作用是类似的,目的是达到准确的色彩还原,只是数码相机的色温不需要在镜头上加滤镜,而是采用电路调整方式,靠电子线路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的混合比例,把光线中偏多的颜色成分修正掉。多数数码相机中都有自动的白平衡调节,这种功能在一般条件下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一些复杂的条件拍摄下就很难保证了。事实上,我们接触到的光源一般都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先观察周围的环境,拍照之前就把白平衡调节好的习惯。有一些数码相机中的白平衡调节有自调模式,一般用上面一个矩形的小方块,下面两个小三角的符号来表示。这种模式的白平衡调节是让你将相机对准拍摄现场白色的物体,然后半按下快门,此时,相机会自动记录这种光线下白色的状态,依据这个数值,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拍摄中正确的对色彩进行还原了。我建议大家在相机有这种白平衡调节模式的条件下使用它,多数情况下,它更为精确。 一、拍出来的照片是虚的 这主要可能是有几个因素造成的。首先,由于数码相机的快门延迟时间比较长,所以人的手就不容易拿稳,这是拍

出来的影像就会是虚的,原因就是在于手的抖动。一般来讲,人手的抖动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是在快门度和焦距成倒数关系,以及比这个速度更快的时候。所以在光线不是很好,速度较慢的时候,我们最好借助角架或者固定不会动的物体来固定相机。其次,照片是虚的还可能是由于焦点没有选择好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只注意到了将要拍的景物放在取景框里面,而忽略了将焦点对准要拍的主体,那么照片上的情况就会是主体不实。再次,就是主体的位置发生了移动,由于数码相机的快门较慢,造成从按下快门到拍摄完成所用的时间相对较长,此时主体就很容易发生了位置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拍出来的照片也会是虚的。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一个是利用和借助固定不动的物体来固定相机,另外一个就是可以平举相机,使相机随着拍摄的物体一起移动,这样,照片中虽然背景是模糊的,但是主体却是清晰的。后边的方法经常用于拍摄移动较快的物体,例如车子等等。 二、拍好的照片上有很多小点 这种情况多数出现在夜景的拍摄中。这是由于感光度高造成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照片中的噪音。要知道感光度(ISO)的数值越高,画面的质量就会越粗糙,感光度的数值越低,画面就会越细腻。但是,感光度意味着对光的敏感度高,所以,在弱光拍摄的时候,我们常常要选择高感光度,那么,如果相机本身的降噪系统不好的话,就会造成画面上出现噪音的情况。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需要人为地将感光度调的稍低一些,然后用相对较长的曝光时间来补偿光线的

多机位的拍摄和制作

多机位的拍摄和制作 以往的多机位拍摄主要是指由专业的电视制作机构的现场多机位切换播出或录制的拍摄方式,专业称EFP。这种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除多台摄像机外,还需要切换台、录制设备、播出设备、通讯设备和电缆。有的切换台可以提供同步信号,需要连接的摄像机同步锁定,对拍摄的摄像机也有要求。虽然这种EFP方式效率较高,切换后的画面可以实时播出或者录制下来,但对导播的要求较高,容不得半点差错,一般都会事先通过彩排进行预演。中国现在视频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普通平民百姓不仅可以单机拍摄视频,也可以多机位拍摄视频。加之后期编辑中使用多机位编辑模式,也能很方便地切换各个摄像机的画面。所以在婚礼、演出、大型活动等场合,多机位拍摄就能显示出多方位、多角度、多景别的优势。 多机位的前期拍摄 1使用同一的视频格式 如果最终节目是标清,可使用标清摄像机,使用高清摄像机也可以把它设置成标清格式拍摄。根据节目最后播放的要求,统一设置摄像机拍摄画面的长宽比,或4∶3或16∶9。前期拍摄时不统一,后期编辑时会很麻烦和降低画质。 如果最终节目是高清,必须使用高清摄像机。选用最好画质的格式拍摄,以保证画面质量。高清视频格式也有1920×1080和1280×720之分,后期编辑电脑功能强大的话,建议选择1920×1080。 2统一设置摄像机 如果所有的摄像机都可以手动设置白平衡,可以在拍摄现场的色温下对准同一标准白板各自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如果有的摄像机没有手动调整白平衡功能,则根据现场色温,统一将摄像机的色温放置在室外(阳光)或室内(灯光)挡。单反相机还可以设置创意风格,将各个单反的对比度、饱和度和锐度设成一致。 3长时间录制 多机位拍摄和单机拍摄有所不同,一般单机位拍摄者习惯拍摄有用的素材,因而经常是拍拍停停,这样既能省电、省带、省空间,又能方便后期编辑。但多机位拍摄就有所不同,他的每一段素材在后期编辑时都需要同步对位,大量的素材对位会增加工作量。所以建议尽量长时间录制。固定机位最好用交流电源,移动机位用大容量的电池。 4互相配合 多机位拍摄要顾全大局,不能随心所欲。各个机位都有明确的任务,一般来说在拍摄对象的正前方,也就是舞台中央前方的摄像机负责全景,用三脚架固定拍摄,机位不动,可以根据情况变化景别。要求它所拍摄的画面都是可用的,是后期编辑中的最后保障。另一台摄像机在拍摄对象的侧面,主要拍摄中景、近景和特写,还要兼顾拍摄观众。三台摄像机拍摄时,两台分别在两侧。摄像机还可以到舞台上正侧面拍摄或到拍摄对象的侧后方拍摄,角度也可以尝试低机位或高举机位拍摄。 摄像师之间要有默契的配合,通过余光观察其他摄像师的动作,别人在动时自己就不要动;别人不动时自己才移动,这样可以给后期编辑带来更多的选择。 5拍摄技巧 拍摄时要根据切换的速度来确定每个镜头的长度,比如观众镜头,全景镜头可用3秒即可,中景、近景镜头可用2秒即可。时间一到,立即转向下一个镜头。在拍摄时,要余光寻找下一个目标。游机在一个地点拍摄一定时间后,要果断地转移地点。总之要求游机摄像师拍摄到尽可能多的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有用画面。 6录音 每个机位的摄像机或相机必须录音,便于后期编辑同步画面。由于每台设备的录音效果不一样以及所在现场的位置不同,声音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别。最好有专门的录音机从现场调

课堂实录拍摄基本要求

青年路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课堂实录拍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配合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做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的课堂录像的拍摄制作工作,提课堂录像质量,同时为了避免因同一课堂的重复拍摄制作而浪费人力物力,特提醒各有关老师做好以下几点: 1、师生统一着校服,干净整齐,执教者使用扩音设备。学生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课堂上,老师不要过多提问和过多巡视走动。 2、课堂上书本等文具摆放整齐划一。教师不得拖堂,防止最后的几分钟视频出现下课铃响了还在上课的情况。教室内录像的,需要与相邻班级做好沟通,防止出现周边噪音过大影响录像质量。课堂开始和结束以上下课铃声为准。 3、精心准备要拍摄的课堂的课堂教学设计。按一师一优课课堂的要求,作为一师一优课课堂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连续拍摄大于30分钟小于40分钟。所以,上课的老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准备好充足的教学内容。 4.拍摄一师一优课课堂前对需要拍摄的课堂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演练,以保证正式拍摄时课堂教学活动能顺畅地进行。 5.拍摄前,”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组织者要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进行必要的沟通。做好预约,拍摄时间安排等工作,商定拍摄时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设备的摆放位置以及学生坐位安排等事项。将提问的学生安排在教室正中间就坐。

6.”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组织者把授课老师上课时用到的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料保存好,以备后期的编辑制作之需。全部交给李海。 7.”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组织者需编写一份拍摄脚本交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脚本里详细列出所要拍摄的场景及特写镜头。 8.”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组织者配合好现代教育中心做好后期的编辑制作工作,参与编辑制作过程,对编辑制作工作作必要的指导,使制作出来的课堂能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组织者的期望相吻合。 9、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使用标准普通话,教师不宜在课堂上进行过多的走动。 10、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站位正确性,不得遮挡学生观看屏幕,不得遮挡摄像机镜头,不得走入盲区(摄像机拍不到的地方)。 11、建议执教者能使用电子白板和学乐云教学平台的功能。 12、课堂结构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该有的环节必须有。 13、滥竽充数者、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不过关者请自觉放弃。 14、教师需要完成的环节:注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报名,在平台上编写教学设计,上传针对课堂实录课程的微课(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针对重难点的学习素材)、上传作业、编写课程说明,上传课堂实录。 https://www.doczj.com/doc/0018330445.html,/

关于剪辑的基本知识

一、镜头的选择 1、意义的表达:镜头内容、镜头的景别、角度 2、可看性 (1)动作因素:人物、景物动作、 摄影机动作、镜头组接动作 (2)造型因素:人物造型、环境造型、画面造型:光线、色彩、构图、轴线 二、镜头的裁剪 1、选择镜头中的可用部分 2、确定镜头的长短,尤其是静止镜头 内容:基本长度 景别:视觉感知 光色:视觉感知 情绪:情绪感知 情节:熟悉或陌生 声音元素的影响 三、调整结构与掌握结构 【景别】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上锁在面积的大小,反映了一个镜头表现被摄对象的细腻程度。哪几种景别,各自的特点 远景 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大远景主要用来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像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在文艺片中常用远景较强的抒情写意功能来表现某种情绪,或者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获得一种节奏。 全景 一般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一般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环境比较,全景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 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例如拍摄一个小花园,加进一个所有景物均在画面中的全景镜头,可以使所有景色收于镜头之中,使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具体方位一目了然。 全景是最合乎人眼日常观看习惯的,较之于其他景别,全景并不带来过度的视觉紧张。因此,

风景拍摄的技巧

从摄影技术瞧风景拍摄技巧 随着社会得进步,人民得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也伴随着审美水平得提高,摄影也有了很大得发展,尤其就是带照相功能手机得流行,使越来越多得人爱上摄影。而数码相机、单反、卡片机等形形色色得摄影设备逐步走入每一个家庭,意味着摄影不只就是专业人士工作,普通大众也可以拿起相机进行拍照,从而大众对摄影技术得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人也比较喜欢摄影,尤其就是拍摄风景。谈起自然风景,它概括得范围很广,路边野草、野花;广阔得海洋;壮观得日出等等。自然界存在得一切真就是数不胜数。自然风景得表现千变万化,四季不同得阳光、气候、气象条件引起得明暗变化及自然光得绮丽色彩等都可导演出各式各样得自然风景,美丽得风景能使人心旷神怡,并给人带来美得享受。不管就是从摄影者发现美景,到拍摄得过程,还就是到最后欣赏拍摄得成果,都会给人以感官与心灵得愉悦。而且拍摄过程中得酸甜苦辣也会给我们留下美好得回忆。 学摄影选修之前,以为摄影很简单,就就是把镜头对准要拍得景物,调整镜头使物象清晰,按下快门就OK了。开始学习才发现摄影需要注意好多因素,如焦距大小、光圈大小、曝光强度,在夜间拍人物还要注意出现红眼等。但随着老师得讲解、深入得学习我发现拍照就是有技巧得,同时让我也明白了,要想拍出好得照片,就是需要多练习,多反思得,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使自己在摄影技术上有更高得进步。当然,要想拍出好得照片,与相机得性能与对相机得熟悉运用程度也有

很大得关系。 说到风光摄影,我们必须要记住三点:时间、地点、构图。 摄影就是光与影得艺术品,光与影得巧妙搭配,造就出精彩绝伦得图片。要有合适得时间才能有合适得光线,有了合适得光线才能拍出好得摄影作品。风光摄影得时间则比较适合早晨或者傍晚时分。当然蓝天下,强光下得色彩也会显得很丰富与饱与,而这时候能否拍出好片,则取决您能否用好这时候得光线地点,对拍摄风光摄影尤为重要,它确定了您拍摄此张照片得主题。 想要拍出漂亮得风光作品就是需要选好拍摄地点得。只有在风光秀丽得地方,才能拍出美得作品来。当然,地点上并不就是绝对得,也许小路边也会出现美丽得一景。这之中包含很多运气得成分,但这更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恶劣得天气环境也许就就是一部好照片拍摄得绝佳时机。 以上得时间、地点都就是外界因素,我们不能左右它。而构图则就是靠我们自己来掌握得,也就是我们需要掌握得技巧。画面中保留什么内容,镜头对准那个焦点,您想体现得主题,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所以对构图得训练就是我们拍好风光摄影得重点。构图不要太满,风光摄影多数情况下画面要有留白。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景深为了保证风光摄影得前后都清晰,一般都采用大景深来拍摄。风光摄影一般包括海滨公园、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一切大自然得景物。每个风景都有它自己得独特之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来了解、来观察、用心感悟。这样抓住风景得特点,才能够

多机位拍摄教学课堂实录

多机位拍摄教学课堂实录 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实录,画面一定要清晰、稳定,镜头语言干净、利索,镜头转换得当、适时,教学细节表现准确、生动等等。总而言之,一节优质信息技术课堂实录一定要把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启发、学生的反映用录像画面这种形式集中、充分、生动、艺术地表现出来。 一、摄录前的准备工作 1、作课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结构的设计 一节课虽小,但教学设计最好从宏观角度思考,要将这节课置于与时俱进的具体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之中,这样的课就显得非常厚重、大气。一些课往往在课堂导入环节就需要体现这种精神,将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教师着装忌穿黑白红 因为摄像机对黑白两色最难还原,在画面中缺乏质感和层次,往往成为一片白花花或黑糊糊。在电视图像中,饱和度比较深的红颜色的边缘最易与其它颜色发生串扰,造成边缘轮廓不清。因为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是以画面上平均亮度值为基准的,如果授课教师着白装在黑板前走动,而且摄像机的景别为中近景时,引起光圈不停地调整,造成画面亮暗闪烁。注意不要穿窄条、小格衣服。还应注意不要

穿短、露、透的服装,否则就会造成教师的教态与所处的教学气氛不符。 2、录制人员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教学过程,熟悉教学设计 拍摄人员事先应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可能的话,教师试教一次,拍摄人员参与听课,然后进行拍摄方案设计,若有技术上的问题或教学上的建议,应与教师协商,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听课最大的好处,就是摄像人员能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教学媒体(如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的内容、使用的时间节点,以及教学媒体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展示型还是互动型)等。从摄制技术的层面听课,提前解决预见性问题。 (2)机位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录课环境不是在演播室,大多是在教室,这样就需要考虑摄像机位的选择。既要考虑光线,不能逆光,又不能“穿帮”,让另一个摄像机进入画面,所以机位的摆放经常是置于教室内靠窗户的一侧。如果教室窗帘的遮光效果好,也可将机位置于教室的另一侧。现在的教室大都安装了投影屏幕,还要考虑摄像机的布放不能影响屏幕的使用。 (3)声音的采集 因为大多的课堂实录是在教室,声音就成为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有的课录完后,画面很好,就是声音太小。为了防止这一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交流

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交流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高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做好课堂教学预设。因此,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内容单一,片面,所以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但也不是按部就班,连说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语都预设好,甚至将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时,过度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 有效的预设应促进课堂上的有效生成。无效预设或低效预设,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过去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的收获,现在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我们说,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成活力的课必须要创设有效乃至高效的预设。 (二)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只有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高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字上做文章。即: 1、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时间标准选择教学方法。 2、活跃的教学状态。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

录像课规范标准

教学录像课拍摄需知 目前,课堂教学录像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因此录像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能充分表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一节好的录像课需要师生与摄制者的共同努力,请各位老师录课之前仔细阅读一下规范,以期拍摄和制作品质精良的视频课件。 一、讲课教师 1、教师事先应和摄制人员沟通,让其了解整个上课的过程,如每个环节的大体时长、师生 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要活动等,以让摄制人员进行适当的机位及景别策划。 2、形象要求:建议化淡妆;着装应与课堂教学内容想协调,简洁大方,色彩不要过于鲜艳, 颜色比黑板浅,不要穿细条纹衣服(会影响摄像机聚焦);不穿有“咔咔”声的高跟鞋。 3、讲课过程中,声音洪亮,表情自然。不要看镜头、低头看教案、手表(学生练习需要计 时除外)。 4、教师讲课的移动速度不可过快,不做小动作(如斜视、努嘴、皱眉、整理衣服等)。 5、教师应始终用你的正面或3/4正面对着位于教室后面的摄像机,禁止长时间背对学生。 6、授课时,根据教室情况,按照摄制人员的要求站位,不要走出摄像机镜头范围内,不要 长期在一个位置讲课。 7、应充分发挥教学媒体(一体机、投影、录音)的作用,使录像课有较强的示范、借鉴作 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要用得适当。 8、如有条件,建议教师使用无线小蜜蜂等扩音设备,以保证收音效果。 二、上课学生 1、服装统一,人数不超过30人。 2、要求学生起立的时候,不要让桌椅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3、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先站好再说话,避免坐在座位上回答或变站边回答问题。回答问 题声音响亮。 4、首选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声音洪亮的学生参加录课,参加正式拍摄的学生最好是未上 个同样课的学生。 5、学生不可关注摄像机镜头,不可四处张望去看镜头,自然状态下即可。 三、教室及布置要求 1、录课过程中要关闭教室门窗,使用灯光照明以获得统一的色温和均匀照明,保证灯光充 足。同时可以得到较为安静的上课环境,不影响录音的效果。 2、教室要有足够的空间供摄像机、三脚架等设备的架设。 3、教室内讲桌、课桌等要整齐有序,不要在讲桌上堆砌杂物、与该节课无关的书本。黑板 使用之前要擦除干净,不要留有粉笔灰。 4、学生课桌应全部在摄像机的镜头范围内,可根据摄像机机位进行细微调整。 5、录课之前教师应当与摄制人员协调选择单机位、多机位录制,以方便按照摄制现场布置 机位。

摄影课中常见场景的拍摄技巧

常见的集中特定场景拍摄技巧 余文登 201211012915 教育技术一,运动拍摄技巧 拍摄动体自有一定规律,假若对此一无所知,自然不能得心应手。拍摄动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凝固”动体,一种是“虚糊”动体。面对动体究竟如何处理,在客观情况许可前提下,还得看拍摄者意愿和宗旨,这恐怕也算是“意在笔先"吧。1:“凝固”法2:选用适当快门速度3:“虚糊”法4:追随拍摄1:“凝固”法动作“凝固”:这是最常用方法。清晰而真实地再现出他面部和身体轮廓,使人看清因动作太快而在当时无法看清细节。在光线较差情况下,即使把光圈开大也无法获得所需要快门速度。这时应该在一个动作达到高潮、接近于完成时候,即动作在改变方向以前趋于停滞那一瞬间进行抓拍。2:选用适当快门速度一般规律是,动体动速愈高,所需快门速度愈快(动体动向和与相机距离不变);动体与相机距离愈近,所需快门速度愈快(动体动速和动向不变);动体横向运动与斜向运动、竖向运动相比,所需快门速度前者最快,中者次之,后者更次(动体动速和与相机距离不变)。掌握了这一规律,不仅能根据三个因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快门速度,而且还可增强应变能力。举例说,你想拍摄一个动体“凝固影像”,而可以采用快门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又达不到所要求那样高,这时你可变换一下拍摄位置,或是迅速后退,拉大拍摄距离,或是调头换一个角度,变横向为斜向、竖向,从而容许把快门速度减慢。此外,利用某些动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短暂停顿,比如跳高到达顶点一瞬,快门速度也不必很高。具体非要量化描述话,这里有一个经验算法:动体-快门速度慢步行走;手势-1/500秒快步行走;时速为16~24公里车辆-1/1000秒体育运动、跑步,时速为32~64公里车辆-1/2000秒奔跑动物、飞鸟,时速约为105公里车辆-1/4000秒如果动体运行和镜头成45度斜线方向,快门速度按上面所列减半。如果动体和镜头成垂直方向运行,用上面所列速度1/4就够了。同样,如果影像缩小,可以相应地减低快门速度。例如:将距离增加一倍(或者使用缩短一半焦距镜头),影像大小就会减半,所需快门速度也就减少一倍。3:“虚糊”法拍摄动体也可用“虚糊”法。把动体拍成虚糊影像目在于强调运动速度和力量,夸张动态猛烈性和激越性,渲染一种紧张气氛。虚糊动体基本手段是借助慢速快门速度。就快门而言,快门速度愈慢,动体就虚糊得愈厉害。如果选用快门速度介于充分“凝固”影像和完全“虚糊”影像之间,那摄取影像可能很有趣,即动体动得慢部分是清晰,动得快部分是模糊。此外,虚糊某一动体至少得采用何种快门速度,虚糊程度如何,这与动体动速、动向和与相机距离密切相关,就是说,动速高、动向与相机视向构成角度大、距离近,虚糊动体程度就愈高。倘若在慢速快门曝光过程中再故意晃动相机,势必造成“天旋地转”,全景模糊,产生十分强烈动态效果。如这幅照片,由于在1/8秒曝光期间旋转相机,结果形成迅猛“旋风”式动感,使比赛激烈气氛和参赛者拼搏精神跃于画面。为使拍摄虚糊动体可用上慢速快门速度,所以很必要使用低iso设置,要是光线比较亮,有时还需加用中灰滤光片,以减少进人相机光量。4:追随拍摄还有一种处理动体方法是追随拍摄,最终可取得动体基本清晰、背景虚化影像,产生间接动感效应。所谓追随拍摄,就是摄影者手持相机,以与动体同等速度紧跟动体行进,在恰到好处时就转身拍摄,这样,动体虽然被留住了动态,但背景却因相机移动可能出现众多动线,从而给人一种动体在“动”感觉。不过要注意是,追随拍摄中快门速度不宜太快,不然会把背景给“凝注”,丧失应有效果。通常,快门速度以不高于1/60秒为宜,除非追摄特别快速动体,那就

多机位拍摄方法

多机位拍摄方法 主机拍摄: 1、新郎家拍摄:新郎家人亲朋的准备工作,新房全景拍摄,新郎迎亲前与家人的活动,迎亲车队起步,路途景物等。 2、新郎进女方家后:叫门(与副机2协同拍摄里外的热闹喜庆情景)迎亲队伍就餐,新人敬酒,新郎向新娘求婚,向父母告别(一家合影)等等。 3、迎娶归来男方家:迎亲队伍、新郎父母化妆后特写、门口场景(新人下车、挤门、入洞房等等),新人、伴娘、家人在洞房的活动,新人共同观看结婚相册镜头等。 4、宾馆婚礼仪式:现场全景、特写、婚礼全过程。 副机位1:(多用静镜头、特写,善于发现、捕捉细节) 1、新娘化妆特写(眼神、动作、头花化妆后的特写)。 2、新娘家人的准备(协调好闺房灯光人员站位)等等与主机1拍摄好新郎叫门镜头。 3、在新人家多捕捉新人家人和新人的静态特写。 4、婚礼现场:拍摄观众鼓掌喝彩,游动抓拍现场新人家人观众观看婚礼过程中的神态、动作,适当拍摄婚礼过程中全景。 副机位2拍摄: 1、婚礼仪式之前随主机游拍。 2、婚典全程支机主拍全景中景,过程不能停机。在后期制作的时候,三台 摄像机完成不同景别镜头的切换,这种过程交替进行,叙事得以完成。 多机位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为同品牌摄像机拍摄,否则后期制作会由于色彩还原不同而出现色彩偏 差的问题 2、必须使各摄像师充分了解各自的拍摄内容,在婚礼现场区分主次关系,防止 由于站位问题引起冲突。 婚庆摄像之--多机位拍摄婚礼场面大、细节多、画面表现力要求高,这样就需要双机拍摄(或较多的机位摄)--多机位拍摄,是近两年应用在婚礼摄像上的一种拍摄手法,也是应婚礼仪式日趋多样化、个性化而运用的一种拍摄手法。多机位拍摄比较适合于婚礼场面较隆重,场面较大;或者是新人为婚礼准备的细节比较多;或者是新人对拍摄的画面和景别有着较高的要求。采用多机位拍摄的就能比较好达到这些要求。多位摄像师从不同角度同时拍摄(注意是“同时拍摄”),更加详细地记录婚礼过程中的感人细节和精彩瞬间,多机位好处是:影像内容更丰富、细腻,提高了婚礼碟片的保存价值和观赏性。多机位拍摄,可以使画面和内容表现的范围更宽广、舒展一些,角度更丰富一些,画面更细腻一些,内容更生动一些。机位拍摄,使视野上得以全景、中景、特写有机地结合,应对现场的精彩瞬间也相对从容一些……,结果是这张婚礼的碟片更趋于完美。 多机位拍摄之机位的分配 1、机位的分配 一般来说,2台以上的多机位摄像,摄像师需要分工合作,2机位:一个负责台上一个负责台下;3机位:左中右排列;4机位:左中右+游机;5机位:左中右+游机+楼上……总之,机位的设置要因时制宜,不能一成不变。既要照顾台上,

课堂教学录像方法与技巧

课堂教学录像的方法与技巧 一、前期拍摄 摄象机的状态—拾音状态,光圈位置(自动与手动),色温片与色温,聚焦方式(自动与手动),快门与场频同步设定。 基本要求: 水平重要—垂直物体是参考线,可以利用黑板、墙角做参照物。 画面稳定—用好的三脚架,少运动镜头,不频繁切换,避免摄像机找镜头。 聚焦清晰—运用景深,运动中的聚焦与跟焦,自动对焦与人工调焦。 拾音清晰—避免电平过幅,教师、学生、课件电平尽量一致。 运动画面—推、拉、摇、移和缓均匀、有目的性。 情绪节奏—有目的的选择景别,控制镜头长度,根据制片需要,确定教师-学生-多媒体课件等画面的节奏。 二、画面与构图: 画面与构图要做到:平、稳、匀、准 1、构图和景别要舒适: 画面饱满,但避免主体顶天立地的充满画面。 布局合理,合理布局的核心是注意画面的平衡性,画面结构的稳定性,基本方法是符合黄金分割原理。 右黄金分割 左黄金分割

景别的取舍。 画面内容与构图的基本禁忌:图象扭曲,头重脚轻,人物面壁、横线切脖、顶天立地、透视变形,主体缺少陪衬、顾此失彼,(例如:实验过程)画面杂乱、抖动、长焦摇晃。 画面平衡 画面留白(人物的前方) 镜头移动快慢不均匀,起落幅度不稳,运动随意,犹豫不定,主体游移,表现空洞。 2、防止背景画面的干扰,养成眼观画面主体四周的习惯。

运动物体的干扰:运动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要注意背景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防止喧宾夺主。 3、聚焦: 拍摄对象在镜头轴线上、面积较大且无大面积前景和背景。 4、色温: 自动白平衡与手动调节白平衡,背景对色温的影响,后期色温调整。 使用自动白平衡的条件:顺光,单色光线及有足够的照明亮度。 5、照明: 有条件尽可能使用照明,以不影响教学效果为原则,光线均匀,避免聚光点, 6、光圈调整: 自动光圈: 顺光、被拍摄对象大面积平均受光。 手动光圈:在逆光或拍摄对象只有小面积受光而又想把小面积部位(如脸部)拍清晰时,必须采用手控光圈方式才能拍出曝光准确的画面。曝光量至拍摄对象出现斑马纹为止(拍人物时,一般以人脸作为测光点)。 动态反差控制(对比度控制) DCC打开可以有效的降低高亮区的色度信号的损失。 7、拾音: 摄象机话筒的动态拾音注意平衡,可以运用调音台,老师与学生声道分开,音量控制切忌过大。 三、拍摄机位: 1、尽量用同侧机位,防止穿帮,学生画面一中远景为主,教师画面一近中景为主。必要时教师要有特写。 教师画面 2、计算机课的机位:机位-教师-投影屏幕不在一直线上,根据需要调整学生

摄影常识及技巧(摄影选修课试题附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选修课试卷(A)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 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 ()、()、()。 2、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 3、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 4、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是()。 5、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它的作用是( )、 ()、()、()。 6、逆光是由()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顺光是由()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技术。 9、“框式构图”是利用()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追随摄影 2、新闻摄影 3、景深 4、感光度 三、课堂面试(每题2分共50分) (将“题号”和“答案”写在考券背后)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选修课试券(答案)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引导视线)、(增强透视)、(完整构图)、(图案形式)。 2、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低)。 3、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偏光镜)。 4、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柔光镜)。 5、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它的作用是(引导视线)、(陪衬主体)、(充实画面)、(表达空间)。 6、逆光是由(由照相机相对)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顺光是由(拍摄者方向)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多次曝光)技术。 9、“框式构图”是利用(框式前景)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追随摄影:在快门开启的瞬间,摄影镜头随物体运动方向移动。运动物体始终落在胶片的一个位置上,造成清晰影像,而静止的背景形像则变成模糊的影像。 2、新闻摄影: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进行新闻报导的宣传形式。要求 迅速及时地真实再现社会事件、生活现状、及有代表性的人物活动。 3、景深:景物清晰的范围.影响景深的因素:光圈大小、焦距长短、 距离远近。 4、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的数值。

浅谈校园节目的多机位拍摄

浅谈校园节目的多机位拍摄 作者:暂无 来源:《数码影像时代》 2011年第2期 图/文吴汉镇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很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有线电视网络,添置了各种摄、录、编、播 设备,设备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使其成为学生学会探究、尝试实践、倡导合作、鼓励创新的落实素质教育的综合 型平台。同时,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校园电视节目的创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校园电视工作 者不断加强自身业务修炼、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在探索创新中推进校园电视台建设。 当前,随着校园电视设备的不断完善,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革,如从单机拍摄到多机协同拍摄、从录播到直播、从专人值班到无人值守的自动播映等。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来指导青少年摄录像科普项目的实践,就 目前应用面较广的多机位拍摄谈一些看法,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行不吝指正。 多机位拍摄的特点 相对于多机位,单机位拍摄的视角往往很单一,构图形式也难以有较多的变化,要在单机连续拍摄中产生多视角、多景别、多对象的变化以持续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采用多机位能有效克服单机位的 不足,效率较高,即时性强,调控灵活。通过精心布设、合理分工的多台摄像机提供同一时间点上摄取的不同对象、 不同景别、不同视角的画面,供导播依据节目的需要灵活选用,可以极大丰富节目的影像信息,制造呼应、表现互动,使观众产生如身处现场一般的观赏体验,多机位拍摄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和应用。 多机位拍摄的应用形式 多机位拍摄已经在很多节目类型中得到充分应用,但就其目前常见的应用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多机 位拍摄,通过后期编辑制作形成节目;二是多机位拍摄,并现场采集、编辑、合成,形成节目。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前者能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利于保证将最佳的画面呈现出来,如很多节目的“精编版”。但制作中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效率较低,尤其对于学业负担沉重、竞争压力巨大的学生而言,能付出的精力毕竟有限,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以学生创作为主的校园电视节目的播出量日益萎缩的重要原因。后者制作效率较高,能保证节目 的即时播出(如电视直播或网络视频直播),但需要完整的采编播设备,操作较复杂,且节目现场往往需要一个团队 通过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笔者以为只要硬件设备支持,这种方式是符合 当前教育理念中“倡导合作、鼓励创新”的主旨的,通过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 促进其人文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如何实施多机位拍摄 A 所需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性能良好的摄录设备是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视前文所述的应用形式的不同,所需设备的类型和数量等有所不同,在此不再赘述,但就一些细节提请注意: 1.所有设备提前做好检查,防止带“病”工作。 2.摄像机的清洁:机头前部的自动控制感应窗口应仔细除尘,防止自动调节功能失常;对于磁带摄像机应确保磁头不发生堵塞现象,并最好随带与所使用磁带同规格的磁头清洁带备用。 3.三脚架:必须坚实、稳固、操作便利,原则上每台摄像机都要配置三脚架,这是使画面稳定清晰的重要保证,另外还要注意调整水平。 4.电源:能提供不间断电力,保证拍摄的顺利进行。如使用拖线板,应注意其额定工作电流,切勿过载;如使用电池,应确保电量充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