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什么?

残余应力是指在没有外力或外力矩作用的条件下,构件或材料内部存在并且自身保持平衡的宏观应力。

一、残余应力是哪种内应力?

1内应力的分类

根据作用范围大小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内应力(又称“宏观应力”)贯穿于整个物体内部;

第二类内应力存在于单个晶粒的内部,当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晶粒尺寸会发生变化;

2残余应力所属类别

残余应力是第一类内应力的工程名称。

残余应力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微观上不同原子或者同种原子不同排列方式造成材料成分或者结构上的不均匀性导致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在宏观上的体现。

二、哪些加工成型过程会导致残余应力?

铸造、锻压、焊接、喷涂以及各类机械加工成型过程中都会导致材料出现残余应力。

本文关注的对象是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是焊件产生变形、开裂等工艺缺陷的主要原因,焊接变形在制造过程中危及形状与尺寸公差、接头安装偏差和增加坡口间隙,使制造过程更加困难;焊接残余应力可使焊缝特别是定位焊缝部分或完全断开;机械加工过程中释放的残余应力也会导致工件产生不允许的变形。同时,焊接残余力可能引起结构的脆性断裂,拉伸残余应力会降低疲劳强度和腐蚀抗力,压缩残余应力会减小稳定性极限。因此,焊接残余应力一直是焊接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三、焊接残余应力的控制方法

在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措施和方法

采用线能量小的工艺参数和焊接方法及强制冷却措施

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调整残余应力分布

1)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和应力较大的焊缝;

2)焊缝交叉时,先焊短焊缝,后焊直通长焊缝;

采取降低焊缝拘束度的工艺措施,补偿焊缝收缩量;

锤击多层焊缝中间各层,使之延展,降低应力和拘束度;

预拉伸补偿焊缝收缩(机械拉伸或热拉伸)

局部加热,在构件的相应部分形成可补偿焊缝收缩的变形;

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法

四、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

1)利用机械力或冲击能分为焊缝滚压法、机械拉伸法、锤击法、振动法、爆炸法。

2)热处理整体高温退火、局部高温退火、温差拉伸法(低温消除应力法)、拟焊接加热法。

焊接应力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焊接应力的分类 焊接过程是一个先局部加热,然后再冷却的过程。焊件在焊接时产生的变形称为热变形,焊件冷却后产生的变形称为焊接残余变形,这时焊件中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应力包括沿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焊接应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焊接应力和沿厚度方向的焊接应力。 2.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1)对结构静力强度的影响:焊接应力不影响结构的静力强度。 (2)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降低结构的刚度。 (3)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降低受压构件的承载力。(4)对低温冷脆的影响:增加钢材在低温下的脆断倾向。 (5)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疲劳强度有明显不利影响。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和扭曲变形等。 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不均匀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 原因。 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工艺措施主要有: 一、预留收缩变形量。根据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在焊件备料及加工时预先考 虑收缩余量, 以便焊后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 二、反变形法。根据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预先估计结构焊接变形的方向和大小,然后在焊接装配时给予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预置变形,以抵消焊后产生的变形。 三、刚性固定法。焊接时将焊件加以刚性固定,焊后待焊件冷却到室温后再去掉刚性固定,可有效防止角变形和波浪变形。此方法会增大焊接应力,只适用于塑性较好的低碳钢结构。 四、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尽量使焊缝自由收缩。焊接焊缝较多的结构件时,应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再焊直通长焊缝,以防在焊缝交接处产生裂纹。如果焊缝较长,可采用逐步退焊法和跳焊法,使温度分布较均匀,从而减少了焊接应力和变形。 五、锤击焊缝法。在焊缝的冷却过程中,用圆头小锤均匀迅速地锤击焊缝,使金属产生塑性延伸变形,抵消一部分焊接收缩变形,从而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 六、加热“减应区”法。焊接前,在焊接部位附近区域(称为减应区)进行加热使之伸长,焊后冷却时,加热区与焊缝一起收缩,可有效减小焊接应力和变形。 七、焊前预热和焊后缓冷。预热的目的是减少焊缝区与焊件其他部分的温差,降低焊缝区的冷却速度,使焊件能较均匀地冷却下来,从而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焊后消除应力处理: 1、整体热处理:消除应力的程度主要决定于材质的成分、组织、加热温度和 保温时间。低碳钢及部分低合金钢焊接构件在650度,保温20~40h,可基本

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金属)——时效处理 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金属)——时效处理 金属工件(铸件、锻件、焊接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都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值高者(单位为Pa)在屈服极限附近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大多数表现出很大的有害作用;如降低构件的实际强度、降低疲劳极限,造成应力腐蚀和脆性断裂,由于残余应力的松弛,使零件产生变形,大大的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精度。因此降低和消除工件的残余应力就十分必要了,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船舶、铁路及工矿生产等应用的,由残余应力引起的疲劳失效更不容忽视。 目前的针对残余应力的不同处理方法有:自然时效方法和人工时效方法(包括热处理时效、敲击时效、振动时效、超声冲击时效) 1、自然时效——适合:热应力(铸造锻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冷应力(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焊接应力(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自然时效是最古老的时效方法。它是把构件露天放置于室外,依靠大自然的力量,经过几个月至几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和季节的温度变化,给构件多次造成反复的温度应力。再温度应力形成的过载下,促使残余应力发生松弛而使尺寸精度获得稳定。 自然时效降低的残余应力不大,但对工件尺寸稳定性很好,原因是工件经过长时间的放置,石墨尖端及其他线缺陷尖端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发生了塑性变形,松弛了应力,同时也强化了这部分基体,于是该处的松弛刚度也提高了,增加了这部分材质的抗变形能力,自然时效降低了少量残余应力,却提高了构件的松弛刚度,对构件的尺寸稳定性较好,方法简单易行,但生产周期长.占用场地大,不易管理,不能及时发现构件内的缺陷,已逐渐被淘汰。 2、热处理时效——适合:热应力(铸造锻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冷应力(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焊接应力(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热时效处理是传统的消除残余应力方法。它是将构件由室温缓慢,均匀加热至550℃左右,保温4-8小时,再严格控制降温速度至150℃以下出炉。 热时效工艺要求是严格的,如要求炉内温差不大于±25℃,升温速度不大于50℃/小时,降温速度不大于20℃/小时。炉内最高温度不许超过570℃,保温时间也不易过长,如果温度高于570℃,保温时间过长,会引起石墨化,构件强度降低。如果升温速度过快,构件在升温中薄壁处升温速度比厚壁处快的多,构件各部分的温差急剧增大,会造成附加温度应力。如果附加应力与构件本身的残余应力叠加超过强度极限,就会造成构件开裂。 热时效如果降温不当,会使时效效果大为降低,甚至产生与原残余应力相同的温度应力(二次应力、应力叠加),并残留在构件中,从而破坏了已取得的热

消除焊接件应力的工厂方法

消除焊接件应力的工厂方法 所谓工厂方法,就是立刻见效并且投资很小,极其具备操作性的方法。 某些焊接件,完工后存在极大应力。比如,使用油压机压配合装配的工件,铸钢件,铸铁冷焊件。 消除应力的方法: 1.日光暴晒!在夏天,如果产品不急于赶工,这是个最省钱的办法。头天晚上把工件拖到露天,当中午2点太阳最毒辣的时候,立刻施焊。然后让日光暴晒15天,应力得到基本消除。适用于16Mn之类的结构件和铸钢件,不过弟兄们可就太辛苦啦,需事先预备水壶若干,诸葛行军散少许···,在此先行道乏。 2.敲击!首先用高速钢(报废钻头改,但不是所有钻头都是高速钢的,事先必须查明)磨削一个尖头锤,然后敲击焊缝,标准是每平方厘米至少15点,要敲出坑,切实产生强制变形,才有效果。否则没用。弟兄们偷懒不得啊!此法适用于结构钢件。铸钢件敲击不要太狠了,铸铁件更要轻敲,但点数要增加一倍。 3.使用30度窄坡口!一般坡口都是60度,操作方便,但是焊接时间长,填充金属多,变形大,自然焊接应力就大。使用窄坡口,不仅降低成本(焊条和焊丝价格比钢板贵至少2倍),提高操作速度(弟兄们对于高效率的工艺从来都是欢迎的),而且极大地降低应力。除了薄板和特厚板,都适用。就是对弟兄们的操作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只要抓住一条,焊枪摆动时,坡口两端要停留时间足够(其实不超过0.3秒),看到坡口边缘已经熔化并且液态金属产生波纹才向另一侧摆动,就不会产生未熔合。焊道层间打磨时要把熔渣除尽,X光检测保证条条焊缝都是I级片,一个缺陷都不会有。接头要采用冷接法,事先把接头磨削成斜坡状,又美观质量又好。 4.强制加热!如果构件能够预热,后热,应力都能减小。但是,一个拳头大的铸铁件用507焊条热焊都要两把气割枪加热,稍微大一点的铸件就无法有效加热,也就不能用507焊条热焊,而冷焊应力是比较大的。怎么办?作一个10孔加热头就行了。就像猪八戒那个耙子一样。用20号气焊枪一把,其实气割枪火力更大,别用气割枪啊!回火爆炸了不负责啊!把喷嘴取下,用紫铜棒加工一个10孔加热头,图纸回头我上传过来,现在在王霸里边,然后对要焊接的铸件加热,火焰厉害得多!此法适用于铸铁,铸钢件。 心得]铸件、锻件、焊接件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时效方法 铸件、锻件、焊接件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时效方法 金属构件(铸件、锻件、焊接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高者在屈服极限附近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大多数表现出很大的有害作用;如降低构件的实际强度、降低疲劳极限,造成应力腐蚀和脆性断裂,由于残余应力的松弛,使零件产生变形,大大的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精度。因此降低和消除构件的残余应力就十分必要了。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 1.铸造应力的产生 (1)热应力 铸件各部分的薄厚是不一样的,如机床床身导轨部分很厚,侧壁.筋板部分较薄,其横向端面如图一所示。铸后,薄壁部分冷却速度快收缩大,而厚壁部分,冷却速度慢,收缩的小。薄壁部分的收缩受到厚壁部分的阻碍,所以薄壁部分受拉力,厚壁部分受压力。因纵向收缩差大,因而产生的拉压也大。这时铸件的温度高,薄厚壁都处于塑性状态,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变粗,拉应力使薄壁部分变薄,拉压应力,随塑性变形而消失。 铸件逐渐冷却,当薄壁部分进入弹性状态而厚壁部分仍处于塑性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产生塑

焊接应力的消除方法

焊接应力的消除方法 1、利用锤击焊缝区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焊缝在冷却过程中的收缩,因此,焊后用小锤轻敲焊缝及其邻近区域,使金属展开,能有效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据测定,利用锤击法可使残余应力减少1/2~1/4。锤击焊缝时,构件温度应当维持在100~150℃之间,或在400℃以上,避免在200~300℃之间进行,因为此时金属正处于蓝脆阶段,若锤击焊缝容易造成断裂。 多层焊时,除第一层和最后一层焊缝外,每层都要锤击。第一层不锤击是为了避免产生根部裂纹;最后一层通常焊得很薄,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锤击而引起的冷作硬化。 2、利用振动法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构件承受变载荷应力达到一定数值,经过多次循环加载后,结构中的残余应力逐渐降低,即利用振动的方法可以消除部分焊接残余应力。一种大型焊件使用振动器消除应力的装置。振动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成本低,时间比较短,没有高温回火时的氧化问题,已在生产上得到一定应用。 3、利用“加热减应区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焊接时,加热那些阻碍焊接区自由伸缩的部位,使之与焊接区同时膨胀和同时收缩,就能减小焊接应力,这种方法称为“加热减应区法”,加热的部位就称之为“减应区”。利用“加热减应区法”减小焊接应力,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减应区”的部位,总的原则是选择那些阻碍焊接区自由膨胀和伸缩的部位。必须注意,焊接区本身绝不能作为减应区的部位,因为那时焊接应力非但不减小,相反还会增加。实际操作时,检验减应区的部位是否选择正确,可用气体火焰在该处加热一下,若焊接缝隙处张开,则表示选择正确。 4、利用降低结构局部刚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构件的刚度增加时,焊后的残余应力将显著加大。因此,在条件许可时,焊前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将焊接区域的局部刚度降低,能有效地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例如,一圆形封头补焊时,需加一塞块。因封头较厚又是封闭焊缝,所以焊接应力很大,焊后在焊缝中经常发现裂纹。今在靠近焊缝处开两圈缓和槽,降低了接头处的局部刚度,使焊接应力大为降低,有效地防止了裂纹。 5、利用预热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构件本体上温差越大,焊接残余应力也越大。焊前对构件进行预热,能减小温差和减慢冷却速度,两者均能减小焊接残余应力。预热法经常用于减小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除外)、厚板、刚度大的构件焊接时产生的应力。若构件整体预热有困难时,可采用局部预热,即在焊缝及其两侧不少于80mm处进行加热。因为加热区太窄,会造成新的温差应力。 6、利用高温回火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由于构件残余应力的最大值通常可达到该种材料的屈服点,而金属在高温下屈服点将降低。所以将构件的温度升高至某一定数值时,应力的最大值也应该减少到该温度下的屈服点数值。如果要完全消除结构中的残余应力,则必须将构件加热到其屈服点等于零的温度,所以一般所取的回火温度接近于这个温度。 (1)整体高温回火 将整个构件放在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再冷却。通过整体高温

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焊接工艺】

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 焊接残余应力是焊接技术带来的一个几乎无法避免的缺陷,其危害众所周知。当焊接造成的残余应力会影响结构安全运行时,还需设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改善焊接接头的塑性和韧性,以提高焊件结构性能。 一、焊接的应力与应变: 在接过程中,由于焊接件产生温度梯度,接头组织和性能的不均匀,就会在焊件内产生应力和应变。焊后残留在焊件内的焊接应力就是焊接残余应力,它是没有外载荷作用时就存在的应力。 二、焊接残余应力的危害: 焊接残余应力与外载荷产生的应力叠加,局部区域应力过高,使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引起裂纹和变形,使焊件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需要进行矫形。变形过大会因无法矫形而报废甚至导致结构失效。 三、减少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措施: ①设计 ②焊接工艺 如: ?尽量减少焊接接头数量 ?相邻焊缝间应保持足够的间距 1

?尽可能避免交叉,避免出现十字焊缝 ?焊缝不要布置在高应力区 ?焊前预热等等 四、焊后残余应力的消除方法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有:热处理、锤击、振动法和预载法等。 1、热处理消除法 焊后热处理是一种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常用的方法。工程上我们主要用退火处理,退火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效果就越好。但是温度过高,使工件表面氧化比较严重,组织可能发生转变,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存在弊端。蠕变应力松弛理论为热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工件在较低温度时会发生蠕变,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会因应力松弛而得到释放,只要保温时间足够长,理论上残余应力可完全消除。在低温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时,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甚微,几乎不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而且低温处理材料表面的氧化和脱碳也比较小,这就可以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达到降低材料焊接残余应力的目的。 2、锤击消除法 2

关于焊接应力

焊接应力 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分类 1.根据应力性质划分:拉应力、压应力 2.根据引起应力的原因划分:热应力、组织应力、拘束应力 3.根据应力作用方向划分:纵向应力、横向应力、厚度方向应力 4.根据应力在焊接结构中的存在情况划分:单向应力、两向应力、三向应力5.根据内应力的发生和分布范围划分:第一类应力、第二类应力、第三类应力减小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 一般来说,可以从设计和工艺两方面着手: 1.设计措施 ①尽可能减少焊缝数量; ②合理布置焊缝; ③采用刚性较小的接头形式。 2.工艺措施 (1)采用合理的装配和焊接顺序及方向 ①钢板拼接焊缝的焊接; ②同时存在收缩量大和收缩量小的焊缝时,应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 ③对工作时受力较大的焊缝应先焊; ④平面交叉焊缝的焊接。 (2)缩小焊接区与结构整体之间的温差(预热法、冷焊法) (3)加热“减应区”法 (4)降低接头局部的拘束度

(5)锤击焊缝 五、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1.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是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点下降和蠕变现象来达到松驰焊接残余应力的目的,同时热处理还可以改善接头的性能。 (1)整体热处理整体炉内热处理、整体腔内热处理 整体加热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取决于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加热和冷却速度、加热方法和加热范围。保温时间根据板厚确定,一般按每毫米板厚1~2 min计算,但最短不小于30 min,最长不超过3h。 碳钢及中、低合金钢:加热温度为580~680℃; 铸铁:加热温度为600~650℃。 (2)局部热处理 局部热处理只能降低残余应力峰值,不能完全消除残余应力。加热方法有电阻炉加热、火焰加热、感应加热、远红外加热等,消除应力效果与加热区的范围、温度分布有关。 2.加载法 加载法就是通过不同方式在构件上施加一定的拉伸应力,使焊缝及其附近产生拉伸塑性变形,与焊接时在焊缝及其附近所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相互抵消一部分,达到松驰应力的目的。 (1)机械拉伸法 (2)温差拉伸法 (3)振动法 六、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目前,测定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主要可归结为两类,即机械方法和物理方法。 1.机械方法 利用机械加工将试件切开或切去一部分,测定由此而释放的弹性应变来推算构件中原有的残余应力。包括切条法、钻孔法和套孔法。 2.物理方法 是非破坏性测定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常用的有磁性法、超声波法和X射线衍射法。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 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分类 1.按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分类 (1)温度应力(又称热应力):它是由于金属受热不均匀,各处变形不一致且相互约束而产生的应力。焊接过程中温度的应力是不断变化的,且峰值一般都达到屈服强度,因此产生塑性变形,焊接结束并冷却后产生残余应力保存下来。(2)组织应力:焊接过程中,引起局部金属组织发生转变,随着金属组织的转变,其体积发生变化,而局部体积的变化受到皱纹金属的约束,同时,由于焊接过和中是不均匀的加热与冷却,因此组织的转变也是不均匀的,结果产生了应力。(3)拘束应力:焊件结构往往是在拘束条件下焊接的,造成拘束状态的因素有结构的刚度、自重、焊缝的位置以及夹持卡具的松紧程度等。这种在拘束条件下的焊接,由于受到外界或自身刚度的限制,不能自由变形就产生了拘束应力。(4)氢致应力:焊缝局部产生显微缺陷,扩散氢向显微缺陷处聚集,局部氢的压力增大,产生氢致应力。氢致应力是导致焊接冷裂纹的重要原因。 2.按照焊接残余应力在结构中的作用方向分类 (1)单向应力:应力在焊件中只沿一个方向产生的应力。

(2)双向应力:焊接应力存在于焊件中的一个平面不同方向上(也称平面应力)。 3.体积应力:焊接应力在焊件中沿空间三个方向上发生。 二、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措施 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应从设计和工艺两个方面考虑。(1)设计方面: 在保证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选择合理的接头形式,将焊缝布置在构件最大应力区之外。 (2)工艺方面: 1)选择合理的组焊顺序 施焊时,要考虑焊缝尽可能的收缩,以减小结构的拘束

度,从面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其原则是:减小拘束,尽量使每条焊缝能自由的收缩;多种焊缝焊接时,应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长焊缝宜从中间向两头施焊,避免从两头向中间施焊。 2)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 需要严格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构件,焊接时尽可能地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速度,减小焊接热输入,以减少焊接的受热范围。对于多道施焊焊缝,采用小的焊接参数进行多层多道施焊,并控制道间温度。 3)采用反变形法 就是通过预先留出焊缝能够自由收缩的余量,使焊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收缩,从面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1)采用加热“减应区”法 焊接前,选择构件的适当部位加热,使其伸长,在焊后冷却时,加热区的收缩与焊缝的收缩方向相同时,使焊缝能自由收缩,从而降低内应力。 2)采用锤击方法 每焊完一道焊缝,在焊缝冷却时同时锤击焊缝,使焊缝得到一定的延伸,可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3)减小氢的措施及消氢处理 尽量选择氢型碱性焊接材料,焊接材料洪干后使用,同时,对焊接区域及其采取预热、打磨、等措施,去除水分、

焊接残余应力与消除方法

建筑钢结构的焊接残余应力与消除方法探索 陈立功1,倪纯珍1,卢立香2,张 敏3 (1.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 2. 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1900; 3. 上海耐莱斯?詹姆斯伯雷阀门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 要:本文介绍了建筑钢结构的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结果及控制残余应力的意义,以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几种可能采用的消应力方法,提出了在建筑钢结构制造中采用振动时效与振动焊接工艺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时效 前言 0建筑钢结构是否需要和能否进行时效工艺,除热时效外还有什么合适的消应力工艺可用于建筑钢结构,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随“奥运”和“世博”工程的推展,我国建筑钢结构制造量近年迅猛上升。出现用钢量达十万吨的单体结构,结构钢强度级别由235Mpa、345Mpa 上升到390Mpa乃至460Mpa,结构件板厚达到80-120mm,或更高。因此,目前的建筑钢结构制造形势对开展建筑钢结构消应力技术应用研究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标准是个难得的机会。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介绍几个大型钢结构及建筑钢结构工程的焊接残余应力测量及应力消除的结果;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建筑钢结构制造中采用振动时效与振动焊接工艺的建议。 1 建筑钢结构的残余应力 建筑焊接钢结构与一般的焊接构一样,同样存在焊接残余应力。以上海安亭蕴藻浜大桥为例,钢号为Q345B ,σs=345MPa。其先在工厂进行箱型分段焊接,然后在现场进行拼焊。采用盲孔法对拼焊残余应力进行测量,结果如表1: 表1 蕴藻浜大桥现场焊后残余应力 位置 应力Mpa 最大主应力 最小主应力 剪应力 纵向应力 横向应力 上表面埋弧焊纵缝 极值 315 -95 133 77 287 平均值 157 2 78 64 94 下表面手工焊纵缝 极值 81 -74 79 48 -34 平均值 62 -46 54 31 -15 人孔封板手工焊缝 极值 261 94 79 232 133 平均值 184 103 41 173 114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试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ASM1.0全自动应力、应变监测记录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应力释放法的测试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应力释放法、物性变化法(X 射线法、磁性法)等,应力释放法又可分为小孔法(即盲孔法)、套孔法与梳状切条法(及全释法)。本实验采用小孔法进行测量。 对板钻小孔可以评价释放的径向应变。在应力场中去一直径为d 的圆环,并在圆环上粘贴应变片,在圆环的中心处钻一直接为d 0的小孔(图1),由于钻孔使应力的平衡受到破坏,测出孔周围的应力变化,就可以用弹性力学的理论来推算出小孔处的应力。设应变片中心与圆环中的连线与x 轴的夹角为α,其释放的径向应变r ε和钻孔释放的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可按照带孔无线板的弹性理论,同时承受双轴薄膜应力x σ和y σ(理解为主应力)的条件求解。 ()()y x r B A B A σασαεcos cos +++= 2 021? ? ? ??+-=d d E A μ ??? ??? ????? ??-??? ??++-=4 02031421d d d d E B μμ 图1 小孔法所用的应变花示意图 为了完全确定未知的双轴残余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σ1和σ2,以及主应力方向β),必须至少在圆环上的三个不同测量方向评价释放的径向应变r ε(如采用三个应变片组成的应变花)。常用的应变花布置是?=0α、?=45α和?=90α(对应00ε、45ε和90ε)。 ()()20090452009000 902,1--2-B 41 A 4εεεεεεε σ+±+=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 1. ASM1.0全自动应力、应变检测仪一台 2. 残余应力打孔装置一台 3. 焊接铝板一块 4. 应变片、瞬干胶水若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将待测部位用砂纸磨至表面光亮,用酒精进行清洗,清除待测部位表面的杂志和氧化物,直到准备粘贴应变片的部位干净为止。 2.将502速干胶均匀涂于应变片背面,迅速把应变片粘在所测位置,轻压使其与工件表面紧密结合,应变片与金属之间无气泡无脱胶现象。 3.将应变片末端引线与应变仪连接的导线焊接。注意应使所有应变片的导线长度保持一致,以免产生电阻值的差异导致测量不准。将应变仪调零,用万用表检查应变片与工件绝缘程度和阻值变化情况。 4.设置残余应力相应参数,用直径为2.0mm的砖头在应变片中心处打出深2.0mm的盲孔,记录残余应力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 六、实验结果整理及分析 1. 焊接残余应力测试过程中哪些因素容易引起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 1、应变片的粘贴质量。应变片粘贴不好会引起数据漂移和精度下降。

焊接与焊接应力

焊接与焊接应力 在建筑钢结构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形式各异的焊接机械、焊接方法日新月异,焊接技术成了一个关键的课题。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焊接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安装进度和结构承载力(即使用功能),因而,急需采用合理的方法予以控制。 钢结构的焊接过程实际上是在焊件局部区域加热后又冷却凝固的热过程,但由于不均匀温度场,导致焊件不均匀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焊件内部产生焊接应力而引起焊接变形。常见的焊接应力有:1)纵向应力;2)横向应力;3)厚度方向应力。常见的焊接变形有:1)纵向收缩变形;2)横向收缩变形;3)角变形;4)弯曲变形;5)扭曲变形;6)波浪变形。针对这些不同种类的焊接变形和应力分布,追溯根源,具体进行研究控制。 1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 全面分析各因素对焊接变形的影响,掌握其影响规律,即可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 1.1焊缝截面积的影响 焊缝截面积是指熔合线范围内的金属面积。焊缝面积越大,冷却时收缩引起的塑性变形量越大,焊缝面积对纵向、横向及角变形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而且是起主要的影响,因此,在板厚相同时,坡口尺寸越大,收缩变形越大。 1.2焊接热输入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热输入大时,加热的高温区范围大,冷却速度慢,使接头塑性变形区增大。 1.3焊接方法的影响 多种焊接方法的热输入差别较大,在建筑钢结构焊接常用的几种焊接方法中,除电渣以外,埋弧焊热输入最大,在其他条件如焊缝断面积等相同情况下,收缩变形最大,手工电弧焊居中,CO2气体保护焊最小。 1.4接头形式的影响 在焊接热输入、焊缝截面积、焊接方面等因素条件相同时,不同的接头形式对纵向、横向、角变形量有不同的影响。常用的焊缝形式有堆焊、角焊、对接焊。 1)表面堆焊时,焊缝金属的横向变形不但受到纵横向母材的约束,而且加热只限于工件表面一定深度而使焊缝的收缩同时受到板厚、深度、母材方面的约束,因此,变形相对较小。 2)T形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时,其焊缝横向收缩情况与堆焊相似,其横向收缩值与角焊缝面积成正比,与板厚成反比。 3)对接接头在单道(层)焊的情况下,其焊缝横向收缩比堆焊和角焊大,在单面焊时坡口角度大,板厚上、下收缩量差别大,因而角变形较大。 双面焊时情况有所不同,随着坡口角度和间隙的减小,横向收缩减小,同时角变形也减小。 1.5焊接层数的影响 1)横向收缩:在对接接头多层焊接时,第一层焊缝的横向收缩符合对接焊的一般条件和变形规律,第一层以后相当于无间隙对接焊,接近于盖面焊道时与堆焊的条件和变形规律相似,因此,收缩变形相对较小。 2)纵向收缩:多层焊接时,每层焊缝的热输入比一次完成的单层焊时的热输入小得多,加热范围窄,冷却快,产生的收缩变形小得多,而且前层焊缝焊成后都对下层焊缝形成约束,因此,多层焊时的纵向收缩变形比单层焊时小得多,而且焊的层数越多,纵向变形越小。 在工程焊接实践中,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综合作用,焊接残余变形的规律比较复杂,了解各因素单独作用的影响便于对工程具体情况做具体的综合分析。所以,了解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则可以采取以下控制变形的措施: 1)减小焊缝截面积,在得到完整、无超标缺陷焊缝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坡口尺寸(角度和间隙)。 2)对屈服强度345MPA以下,淬硬性不强的钢材采用较小的热输入,尽可能不预热或适

焊接残余应力讲义

焊接残余应力讲义 张思功 0317 焊接应力:钢材焊接时在焊件上产生局部高温的不均匀温度场,焊接中心处可达1600o C以上,高温部分钢材要求较大的膨胀伸长但受到邻近钢材的约束,从而在焊件内引起较高的温度应力,并在焊接过程中随时间和温度而不断变化,称为焊接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应力较高的部位将达到钢材屈服强度而发生塑性变形,因而钢材冷却后将有残存于焊件内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 当局部受热温度较低时,温度应力和变形将在弹性范围以内,并随温度的升降而按比例增减。钢板完全冷却后,应力和变形恢复到零,不产生残余应力(假定原始钢板无残余应力)或残余变形。当局部受热温度较高,达到100~150o C(Q235钢)或150~200o C(低合金结构钢)时,钢板中央部分热胀受抑制引起的温度压应力将达到钢材屈服强度;温度再升高 时则进入塑性受压状态,即继续压缩时钢材只发生压缩变形(塑性变形)而应力保持受压 不变。(屈服时,应力不增加但应变会继续增加。) 在厚度不大的焊接结构中,残余应力基本上是双轴的,即只有纵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如图1所示的和,而厚度方向温度大致均匀,残余应力很小。只在厚度大的焊接结构 中,厚度方向的应力才达到较高的数值。 图1 焊接残余应力 1.纵向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结构中的焊缝(求其是组合构件中的纵向焊缝)沿纵向(焊缝长度方向)收缩时,将产生纵向焊接残余应力。 2.横向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结构的横向(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焊接残余应力是由焊缝及其附近 塑性变形区纵向收缩所引起的,以及因焊缝全长的不同时(有先后顺序)焊 接引起的横向收缩不同时性所引起的合成的。 以钢板对接焊缝为例,焊缝纵向收缩使两侧钢板趋向于形成相反方向的弯曲变形,但实际上焊缝将两侧钢板连成整体不能分开,因而就产生中部受拉两端受 压的自相平衡的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如图2(b)所示.横向收缩不同时性引起的 横向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方向和顺序有关。每一段焊缝冷却时的横向收缩使

焊接残余应力

第二节焊接残余应力 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分类 1. 按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分类 (1)温度应力(又称热应力):它是由于金属受热不均匀,各处变形不一致且相互约束而产生的应力。焊接过程中温度的应力是不断变化的,且峰值一般都达到屈服强度,因此产生塑性变形,焊接结束并冷却后产生残余应力保存下来。 (2)组织应力:焊接过程中,引起局部金属组织发生转变,随着金属组织的转变,其体积发生变化,而局部体积的变化受到皱纹金属的约束,同时,由于焊接过和中是不均匀的加热与冷却,因此组织的转变也是不均匀的,结果产生了应力 (3)拘束应力:焊件结构往往是在拘束条件下焊接的,造成拘束状态的因素有结构的刚度、自重、焊缝的位置以及夹持卡具的松紧程度等。这种在拘束条件下的焊接,由于受到外界或自身刚度的限制,不能自由变形就产生了拘束应力。 (4)氢致应力:焊缝局部产生显微缺陷,扩散氢向显微缺陷处聚集,局部氢的压力增大,产生氢致应力。氢致应力是导致焊接冷裂纹的重要原因。 2. 按照焊接残余应力在结构中的作用方向分类 (1)单向应力:应力在焊件中只沿一个方向产生的应力。

牌槻对接 焊拣单冋应力 (2)双向应力:焊接应力存在于焊件中的一个平面不同方向上(也 称平面应力)。 3. 体积应力:焊接应力在焊件中沿空间三个方向上发生。 二、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措施 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应从设计和工艺两个方面考虑。 (1)设计方面: 在保证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 选择合理的接头形式,将焊缝布置在构件最大应力区之外。 (2)工艺方面: 1) 选择合理的组焊顺序 施焊时,要考虑焊缝尽可能的收缩,以减小结构的拘束度,从面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其原则是:减小拘束,尽量使每条焊缝能自由的收缩;多种焊缝焊接时,应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长焊缝宜从中间向两头施焊,避免从两头向中间施焊。 2)选择合理的焊接参数

焊接残余应力

怎样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利用锤击焊缝区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焊后用小锤轻敲焊缝及其邻近区域,使金属展开,能有效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据 利用预热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构件本体上温差越大,焊接残余应力也越大。焊前对构件进行预热,能减小温差和减慢冷却速度,两者均能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利用“加热减应区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时,加热那些阻碍焊接区自由伸缩的部位,使之与焊接区同时膨胀和同时收缩,就能减小焊接应力,这种方法称为“加热减应区法”,加热的部位就称之为“减应区”。 利 利用高温回火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由于构件残余应力的最大值通常可达到该种材料的屈服点,而金属在高温下屈服点将降低。所以将构件的温度升高至某一定数值时,应力的最大值也应该减少到该温度下的屈服点数值。如果要完全消除结构中的残余应力,则必须将构件加热到其屈服点等于零的温度,所以一般所取的回火温度接近于这个温度。 1、整体高温回火将整个构件放在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再冷却。通过整体高温回火可以将构件中80%~90%的残余应力消除掉,这是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回火时间随构件厚度而定,钢按每毫米壁厚l~2min计算,但不宜低于30min,不必高于3h,因为残余应力的消除效果随时间迅速降低,所以过长的处理时间是不必要的。 2、局部高温回火只对焊缝及其局部区域进行加热消除残余应力。消除应力的效果不如整体高温回火,此方法设备简单,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刚度较小的构件,如长筒形容器、管道接头、长构件的对接接头等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 利用温差拉伸法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温差拉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与机械拉伸法相同,主要差别是利用局部加热的温差来拉伸焊缝区。 温差拉伸法是在焊缝两侧各用一个宽度适当的氧乙炔焰焊炬进行加热,在焊炬后面一定距离,用一根带有排孔的水管进行喷水冷却。氧乙炔焰和喷水管以相同速度向前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两侧温度高(峰值约为200℃)、焊接区温度低(约为

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危害

焊接残余应力对构件的危害是 1、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当外载产生的应力与结构中某区域的残余应力叠加之和达到屈服点时,这一区域的材料就会产生局部塑性变形,丧失了进一步承受外载的能力,造成结构的有效截面积减小,结构的刚度也随之降低。 2、对受压杆件稳定性的影响当外载引起的压应力与残余应力中的压应力叠加之和达到屈服点口。,这一部分截面就丧失进一步承受外载的能力。这就削弱了构件的有效截面积,并改变了有效截面积的分布,降低了受压杆件的稳定性。 3、对静载强度的影响没有严重应力集中的焊接结构,只要材料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残余应力不影响结构的静载强度。反之,如材料处于脆性状态,则拉伸残余应力和外载应力叠加有可能使局部区域的应力首先达到断裂强度,导致结构早期破坏。 4、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残余应力的存在使变载荷的应力循环发生偏移。这种偏移,只改变其平均值,不改变其幅值。结构的疲劳强度与应力循环的特征有关,当应力循环的平均值增加时,其极限幅值就降低,反之则提高。因此,如应力集中处存在着拉伸残余应力,疲劳强度将降低。 5、对焊件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机械加工把一部分材料从焊件上切除时,此处的残余应力也被释放。残余应力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焊件发生变形,加工精度受影响。 6、对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应力腐蚀开裂是拉伸残余应力和化学腐蚀共同作用下产生裂纹的现象,在一定材料和介质的组合下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所需的时间与残余应力大小有关,拉伸残余应力越大,应力腐蚀开裂的时间越短。 焊接残余应力消除方法有: 利用锤击焊缝区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焊后用小锤轻敲焊缝及其邻近区域,使金属展开,能有效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 利用预热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构件本体上温差越大,焊接残余应力也越大。焊前对构件进行预热,能减小温差和减慢冷却速度,两者均能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利用“加热减应区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时,加热那些阻碍焊接区自由伸缩的部位,使之与焊接区同时膨胀和同时收缩,就能减小焊接应力,这种方法称为“加热减应区法”,加热的部位就称之为“减应区”。 利用高温回火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由于构件残余应力的最大值通常可达到该种材料的屈服点,而金属在高温下屈服点将降低。所以将构件的温度升高至某一定数值时,应力的最大值也应该减少到该温度下的屈服点数值。如果要完全消除结构中的残余应力,则必须将构件加热到其屈服点等于零的温度,所以一般所取的回火温度接近于这个温度。

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对钢结构的影响以及消除和调整的措施

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对钢结构的影响以及消除和调整的措施 摘要: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是钢结构产生变形和开裂的主要原因。本文以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为对象,分别讨论了残余应力对钢结构刚度、静力强度、疲劳强度、应力腐蚀等的影响,促使结构发生脆性断裂、疲劳断裂、应力腐蚀开裂、低温变脆等以及造成的焊接变形的种类。应采取措施对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加以消除和调整。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变形 钢结构是钢材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做成构件,构件再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连接成的整体结构承力体系或传力体系。连接方式及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钢结构的工作性能。 焊接连接是目前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式。但在焊接过程中,在焊缝附近的热影响区内,钢材的金相组织发生改变,导致局部材质变脆;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使受压构件承载力降低;焊接结构对裂纹很敏感,局部的裂缝一旦发生,就容易扩展到整体。 一、焊接残余应力 钢材的焊接是一个不均匀的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在施焊时,焊缝及其附近区域的温度很高,而临近区域温度则急剧的下降,导致不均匀的温度场。不均匀的温度场产生不均匀的膨胀,温度低的区域膨胀量小限制了高温度区域钢材的膨胀。当焊接温度场消失后,构件内部产生应力,这种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 (一)焊接残余应力对钢结构的影响 1.对钢结构刚度的影响 焊接残余应力使构件的有效截面减小,丧失进一步承受外载的能力。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还会增大结构的变形,降低结构的刚度。 2.对静力强度的影响 由于焊接应力的自相平衡,使受压区和受拉区的面积相等。构件全截面达到屈服强度所承受的外力与无焊接应力的轴心受拉构件全截面达到屈服强度时的应力相等,因此不影响静力强度。 3.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四种方法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四种方法 杨延功焦启林 【摘要】:正1.高温回火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高温回火分整体和局部两种方式。(1)整体高温回火。将整个焊件放在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再冷却。同一种材料,回火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残余应力消除得越彻底。通过整体高温回火可消除80%~ 【关键词】:消除焊接残余应力高温回火温差拉伸消除残余应力消除应力回火温度液压试验机械拉伸法焊接结构具体方法 【分类号】:TG407 【正文快照】: 1.高温回火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高温回火分整体和局部两种方式。川整体高温回火。将整个焊件放在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再冷却。同一种材料,回火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残余应力消除得越彻底。通过整体高温回火可消除80%- 90%的残余应力,这是生产中应用最广

1、自然时效 2、热时效 3、振动时效(目前用的最多的一种)振动时效的实质是以共振的形式给工件施加附加动应力,当附加动应力 与残余应力叠加后,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工件发生微观或宏观塑性变形,从而降低和均化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并使其尺寸精度达到稳定。 残余应力产生及消除方法 残余应力产生: 工件经机械加工后,其表面层都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压应力可提高工件表面的耐磨性和受拉应力时的疲劳强度, 残余拉应力的作用正好相反。若拉应力值超过工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时,则使工件表面产生裂纹,加速工件的损坏。 引起残余应力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 一)冷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在切削力作用下,已加工表面受到强烈的冷塑性变形,其中以刀具后刀面对已加工表面的挤压和摩擦产生的塑性变 形最为突出,此时基体金属受到影响而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切削力除去后,基体金属趋向恢复,但受到已产生塑性变 形的表面层的限制,恢复不到原状,因而在表面层产生残余压应力。 ( 二)热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热作用下产生热膨胀,此时基体金属温度较低,因此表层金属产生热压应力。当切削过程结束 时,表面温度下降较快,故收缩变形大于里层,由于表层变形受到基体金属的限制,故而产生残余拉应力。切削温度 越高,热塑性变形越大,残余拉应力也越大,有时甚至产生裂纹。磨削时产生的热塑性变形比较明显。 ( 三)金相组织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三)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四)应力测量原理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应力释放法,x射线法与磁性法等.其中以应力释放法应用较为普遍.而应力释放法又...: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1学习采用应力释放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的原理,初步掌握测定接头中焊接残余应力的 操作技能;2、加深对于焊接接头中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规律性的理解;3、了解焊接法对于残余应力的峰值 及分布的影响。 实验原理: (一)钢板中间加热温度达塑性变形温度范围 弹塑性炙形 加热厘度虚室也隻形葩S!內 菊遑旻拉应力中间凳压应力的妾际伸长 (二)钢板中间加热温度在弹性变形温度范围 弹更性麦形 加榆谨度在更柱麦刑临禹内 弹塑性支形 加热爼皮扈更性支形范禹由

暉性变形 禅性吏形 如热锻度盛弹桂龙形范囲内 弾桂仲氐 炽热显曼虚弹性复形葩S!内 两直炎ik血力中同受圧应力驗娈际伸收 (三)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

波浪变形弯曲变形

波浪变形 弯曲变形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方法,按其原理可分为应力释放法,x射线法与磁性法等。其中以应力释放法应用较为普 遍。而应力释放法又可分为小孔法(盲孔法)、套孔法与梳状切条法,其中又以小孔法对于接头的破坏性最 小。本实验采用小孔法测定在钢板上敷焊后的焊接残余应力。

下图表示一块钻有小孔的钢板,在钢板的应力场中钻出一个小孔(盲孔)以后,应力场原来的平衡 状态将受到破坏,使小孔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应力场产生新的平衡。若测得钻孔前后小孔附近应变量的差值,就可以根据弹性力学理论推算出小孔处的内应力。为了测得这种应变量的变化,在离小孔中心一定部位处贴上应变片,且诸应变片间保持一定角度。分别测出钻孔前后各应变片的应变值。便可按下式算出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其中: 2或彳应2(1 +円亠斥+代尸二+尸2:苻 ~~ r r- 2mm r 2= 4 mm R二1 ? 5 mm 分别为钉J拙方向应变量建值: H为梢松I;匕职0.25 ;E为材料鹅性模量取210 X 10 9 Pa 实验器材: 1交流电焊机:用于钢板的敷焊

浅谈焊接残余应力

浅谈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钢材焊接时在焊件上产生局部高温的不均匀温度场,焊接中心处可达到1600℃以上。高温部分钢材要求较大的膨胀伸长但受到邻近钢材的约束,从而在焊件内引起较高的温度应力,并在焊接过程中随时间和温度而不断变化,称为焊接应力。焊接应力较高的部位将达到钢材屈服强度而发生塑性变形,因而钢材冷却后将有残存于焊件内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在焊接和冷却过程中由于焊件受热和冷却都不均匀,除产生内应力外,还会产生变形(如焊件弯曲或扭转等)。焊接和冷却过程中焊件产生的变形称为焊接(热)变形,冷却后残存于焊件的变形称为焊接残余变形。焊接残余应力和残存变形将影响构件的受力和使用,并且是形成各种焊接裂纹的因素之一,应在焊接、制造和设计时加以控制和重视。 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结构构件通常是承受纵向应力为主,故构件纵向残余应力对受力有较大的影响。横向和厚度方向残余应力引起构件的双轴或三轴复杂应力状态、以及焊接时焊缝和钢材热影响区对机械性能的不利影响,也会使钢变脆和对受力不利。 1.对结构构件静力强度的影响 没有严重应力集中的焊接结构,只要钢材具有一定的塑性变形能力(没有低温、动力荷载等使钢材变脆的不利因素),残余应力将不影响结构的静力强度。 2.对结构构件变形和刚度的影响 当焊接残余应力或残余应力和外荷载应力的合成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后,截面的一部分将进入塑性受力状态而丧失继续承受荷载的能力;此后继续受力的有效截面将只是弹性区部分。 3.对结构构件稳定性的影响 轴心受压、受弯和弯压等构件可能在荷载引起的压应力作用下丧失整体稳定(构件发生屈曲)。这些构件中外荷载引起的压应力与截面残余压应力叠加时,

焊后热处理(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

焊后热处理(PWHT)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区别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后热处理(PWHT)工艺是指焊接工作完成后,将焊件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使焊件缓慢冷却下来,以改善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和性能或消除残余应力的一种焊接热处理工艺。焊后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这些过程相互衔接,不可间断。广义的焊后热处理包括下列各类热处理:消除应力;完全退火;固溶强化热处理;正火;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回火;低温消除应力;析出热处理等;另外,在避免焊接区急速冷却或者是去氢的处理方法中,采取后热处理也是焊后热处理的一种。 焊后热处理可采取炉内热处理,整体炉外热处理或局部热处理的方法进行。 焊后热处理 1、焊接残余应力是由于焊接引起焊件不均匀的温度分布,焊缝金属的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的,所以伴随焊接施工必然会产生残余应力。 消除残余应力的最通用的方法是高温回火,即将焊件放在热处理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和保温一定时间,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极限的降低,使内应力高的地方产生塑性流动,弹性变形逐渐减少,塑性变形逐渐增加而使应力降低。焊后热处理对金属抗拉强度、蠕变极限的影响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焊后热

处理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随钢种不同而不同。 2、热处理方法的选择焊后热处理一般选用单一高温回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处理。对于气焊焊口采用正火加高温回火热处理。这是因为气焊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需要细化晶粒,故采用正火处理。然而单一的正火不能消除残余应力,故需再加高温回火以消除应力。单一的中温回火只适用于工地拼装的大型普通低碳钢容器的组装焊接,其目的是为了达到部分消除残余应力和去氢。绝大多数场合是选用单一的高温回火。热处理的加热和冷却不宜过快,力求内外壁均匀。 3、焊后热处理的加热方法⑴感应加热。钢材在交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势,因涡流和磁滞的作用使钢材发热,即感应加热。现在工程上多采用设备简单的工频感应加热。 ⑵辐射加热。辐射加热由热源把热量辐射到金属表面,再由金属表面把热量向其他方向传导。所以,辐射加热时金属内外壁温度差别大,其加热效果较感应加热为差。辐射加热常用火焰加热法、电阻炉加热法、红外线加热法。 焊后消除应力处理: 1、整体热处理:消除应力的程度主要决定于材质的成分、组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低碳钢及部分低合金钢焊接构件在650度,保温20~40h,可基本消除全部残余应力。另外还有爆炸消除应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