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2017浙江11月选考,7)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

答案 F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2.(2018浙江11月选考,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

答案 F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3.“科学发展”和“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答案 F “科学发展”和“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4.(2015浙江10月选考,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 )

答案 F 不同的自然条件只能影响文化的区域特色。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

答案T

6.(2017浙江4月选考,6)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

答案 F 文化包容性包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也包括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

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二、选择题

7.以图画的形式解析汉字的起源、构造和演变,《画说汉字》一书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汉字的渊源和魅力。关于汉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②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

标志,③错误。①④是对汉字重要性的正确表述,B项正确。

8.拥有3 0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最早成熟文字系统的甲骨文,已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入选(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增进了各国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③证明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④对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D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证明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对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①③④符合题意;甲骨文的入选增进了

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而不是高度认同,②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9.(2018江苏单科,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本题考查认识论和文化的载体。材料强调赋予特定事物以文化内涵,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排除①。桑梓与祖先和故乡有联系,可见联系的普遍性,排除②。桑和梓原本只是树木的称呼,后来“桑梓”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可见认识的变化发展,故③正确。桑梓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可见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故④正确。

10.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材料说明( )

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说明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在异国他乡,汉字是人们心中的寄托,没有体现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不合题意。

11.地方志记述了某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专门成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统一领导全国的修志工作。我国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是因为它( )

①是中华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见证

②具有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

③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

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成果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从题干对地方志的解释看,它与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没有直接联系,②不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

12.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成立,其馆藏文物15万件,包括著名的长信宫灯、铜羊尊灯、错金博山炉、铁足大铜鼎、刘胜金缕玉衣等珍贵文物,再现了西汉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这些文物是( )

①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③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④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这些文物再现西汉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说明它们是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见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③正确切题。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物属于物质载体,①不选。汉字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④不选。

13.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连绵不断。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化( )

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因为基因单一,所以长存

③一直都是强大的,引领世界文化

④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中华文明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连绵不断,体现出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也说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①④正确。②中的“基因单一”说法错误。③中的“一直”和“引领”说法不合实际。

14.(2018浙江4月选考,24)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 )

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从“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可知,该节目可以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①②正确切题。③不合题意且说法错误,弘扬的应该是传统美德。④不合题意且与题干因果倒置。

1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①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6.(2016天津文综,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我国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③④观点错误。

17.(2015福建文综,30)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 B 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体现的是文化的独特性,A与题意无关。材料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故选B。

18.近年来,我国大力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共同发展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从题干中列举的我国不同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及我国对它们的大力保护等信息可知,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④正确切题。①不合题意。③中的“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有误。

19.走进徐家汇源,汇学长廊的琅琅书声、藏书楼的宁谧隽永、天主教堂的哥特风格,将“徐汇的记忆相册”全然呈现。在探访了徐汇的文脉之后,英国教育专家赞叹海派文化对待外来文化“食而能化、化而能食”的大气与谦和。海派文化“食而能化、化而能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彩绝伦

C.中华文化的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D.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答案 D 海派文化“食而能化、化而能食”指的是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正确切题。A、B不合题意。C“吸收为主”错误,应为“以我为主”。

20.(2017江苏单科,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材料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故选A。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故B和C不选。D夸大了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应排除。21.某班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到颐和园开展“中国园林文化”探究活动,面对这座经典的东方园林,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甲:既有北方山川雄浑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婉约的风韵

乙:既有帝王宫殿的宏大气魄,又有民居小院的精巧别致

丙:既有皇家园林的传统,又汲取了江南私家园林艺术

丁:既有古代建筑的痕迹,又有现代建筑的风格

从文化包容性的视角看,上述评价与颐和园的特点相符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答案 A 本题其实是在考查四个同学的观点是不是符合文化包容性的要求。文化包容性涉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不包括文化的历史继承,丁的观点不符合文化包容性的要求,排除,A项正确。

22.“欢乐春节”活动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级品牌。近年来,该活动逐渐成为全球共享的“大自然的节日”“家庭的节日”和“世界的节日”。这得益于( )

①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强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

③各国输出文化价值观念的“形势”

④文化包容下交流与发展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使其在国际上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文化包容下,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也是“欢乐春节”活动在国外受欢迎的原因,②④正确。①中的“强势”表述不恰当。我国不“输出文化价值观念”,不搞文化渗透,③错误。

23.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它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形成比京剧还要古老1000多年的中国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文化包容有利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皮影戏的发展历程可以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这得益于文化的包容性;这一过程也体现出在文化包容中不同形式的文化融合而形成新文化。②④正确切题。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①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三、综合题

24.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倡导“一带一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相关知识;然后依据此题所赋分值分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求同存异,二是兼收并蓄;最后结合材料与教材原理论述。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同步练习新 人教版必修3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在我国古代,对统一的民族文化起促进作用,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 A.秦的统一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 D.隋唐时期对外域文化的吸收 2.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③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④对其他文化全盘吸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字;②史学典籍;③邮票;④瓷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能看法正确的有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 2008年5月23日至6月8日,由中国文化部与意大利文化部门合作在罗马举办了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罗马当地时间5月23日21:00,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在罗马音乐中心开幕。由110人规模的上海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排演的中国歌剧《诗人李白》作为文化年开幕演出精彩上演。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 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和平事业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7. 中国希腊文化年于2007年9月开幕,至2008年9月结束,其主旨是在中国展示希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中国希腊文化年活动将包括戏剧演出、电影展映、舞蹈、考古及现代艺术展、歌剧、民间音乐会、现代及通俗音乐、会议及书展。此次文化年将把既现代又古典的希腊与希腊文化全面呈现给中国观众。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 ①希腊的文化要比中国先进得多;②希腊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源头;③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能够博采众长④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8.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情透析 指明方向 2019年T19单选 2019年T19单选 2019年T34(1)简析 2019年T21单选 2019年T24单选 2019年T21单选,趋势分析:根据近五年高考情况看,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作用。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备考指南:重点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及中华文化的力量。从中华文化的力量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作用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1____________。 ①2__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的时代。汉字

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我国的史书典籍记载传承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再创造3__________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独树一帜、4__________。 ①文学艺术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5__________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中华文华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文化带有明显的6____________特征,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7________融合,又保持8________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化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6____________; 2.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7__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8____________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中华文化 [系统知识—学扎实] 1.把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 (1)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区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4(1)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用图示法表示为: (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与包容性有关的三组关系 [应用分析—想明白] [热点] 2017年8月13日,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的《汉字》国际巡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汉字》以中国文字发展史为主线,囊括120余件珍贵文物,有卜骨、青铜器、陶器、竹简、拓片、玉石等丰富的文物史料,还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全面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和汉字相关的各种艺术形式。《汉字》带动观众在跟随书写的同时,亲近传统、体味文化,不仅带动了全民书写热情,也引发了学术界对汉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汉字的现状与未来走势为什么会引发学术界的思考? [分析] (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汉字是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 (2)汉字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书写有利于愉悦身心、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自主检测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主检测题 一.单选题: 1.[2012·合肥模拟]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 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2.[2012·南京质检] 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见图)。“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悠久古老的文明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4.[2012·泉州模拟] 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2·银川模拟]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2·珠海模拟]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以下特点( ) A.包容性和超前性 B.持久性和继承性 C.民族性和稳定性 D.实用性和整体性7.[2012·肇庆模拟] 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三单元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3).doc

第三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3)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程。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 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期,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解析: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动时期,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不是形成时期,故①错误。②③④⑤都是正确的。 答案:D 2.有一首歌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中华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④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民族从此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D 3.中华世纪坛序中“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 B.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 C.神秘莫测、至高无上的特征 D.一脉相承、求同存异的特征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B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A 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A. 统一的汉字 B. 相同的服饰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规范 D 5、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春秋》 C 6、中华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 A. 科学技术 B. 园林艺术 C. 文学艺术 D. 天文历法 B 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A. 多样性、复杂性 B. 实用性、整体性 C. 开放性、多样性 D. 多样性、实用性 D 8、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被称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的是 A. 灵渠 B. 大运河 C. 万里长城 D. 都江堰 A 9、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语言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处华东的是 A. 吴越文化 B. 中原文化 C. 荆楚文化 D. 滇黔文化 B 10、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 A. 《荷马史诗》 B. 《格萨尔王传》 C. 《江格尔》 D. 《玛纳斯》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王蒙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据此回答11--12题。 C 11、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及英语是对外开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②汉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④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引进的成分越少越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12、针对上述现象,王蒙之所以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这是因为 A.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B.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C.每个汉字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A 13、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政治(人教版)练习: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波澜壮阔,几千年绵延不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世界上其他古老文化有的早已灭绝,有的受到破坏或摧残,而中华文化虽然也几经跌宕,却始终相继不绝,从未中断,并且代有高峰,蔚为壮观,令人赞叹不已。据此完成第1~2题。 1.回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中华文化,我们会发现() ①早在殷周时期,“敬德保民”思想就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②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③隋唐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全盛时期④宋元明时期,中华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春秋时期,诸子峰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故①错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故④错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2.从明朝末年开始,西方先进哲学、科技、文学成果开始逐渐传入中国。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汲取西方文化思想的精华,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快车道。从中不难看出() ①中华文化一直具有先进性②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③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历经沧桑,源远流长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中华文化并非一直具有先进性,故①错误;③中“融合为一体”说法错误,故应排除;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3.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代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甲骨文是()

①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见证④中国古人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文字是文化中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应排除①;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应排除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4.2017年8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的传承人李爱珍、马静精心创作的“冰裂梅纹捧盒”“百子图铜胎大碗”“夔龙纹大茶盘”“关圣帝君摆件”等螺钿漆器作品,入选第三届山西文博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 ①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④是中华之瑰宝和民族之骄傲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特征,但不具有时代性特征,故②错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故应排除③;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5.《史记》明确记载了中华民族精神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很好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书典籍() ①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显示出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错误;《史记》很好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这说明史书典籍显示出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也从侧面说明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③正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④错误;故选C。 答案:C

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情透析 指明方向 , 2017年T19单选 2014年T19单选 2013年T34(1)简析 2015年T21单选 2014年T24单选 2015年T21单选,趋势分析:根据近五年高考情况看,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作用。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备考指南:重点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及中华文化的力量。从中华文化的力量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作用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1____________。 ①2__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的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我国的史书典籍记载传承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再创造3__________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独树一帜、4__________。 ①文学艺术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5__________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中华文华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文化带有明显的6____________特征,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7________融合,又保持8________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化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6____________; 2.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7__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8____________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9__________。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具有强烈10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清单)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汉字和史书典籍见证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文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4)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推进文化创新。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成因: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1)关系: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2)民族文化的地位: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中华文化的地位: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1 .把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史书典籍 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 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 汉字为书写中华 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标志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 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 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 人民所通用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 (1) 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 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 历史、地理等因素 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 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 区分一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区别 阐释 理知识体系 叩◎攵疋 N 专业文档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ftXA'k 半土他丄人贡购丄:业(SA 中鲂山起践壬力也白占出哪 fL K/iCtlMfl I A.it'-- +A1! Wjf tki (i+ ^Uh 址[覚K 翼鼻.息4¥宜111 JMti^WUtWMU : 卷巧性.H.M B. MJUW,^.:盘忸观世 也* W7tt (; l- 斥丄—*d -A*tt-克曲虹"岸和 frMKA rr, HKJktk ”屮?之■主.attzm*111甲桁启鐵群i ■椚畔丄粧静 亦,51伽仙烬时 'f^it 0WI. r 皆又.?申HffJ*和■也/I A r { 勺 f K tK* nx *I|| AM n inwttijri'tf 梅肿a 砒WK 杯比it 壬住旳申解 明目标学法 1. 结合具体事例,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 大精 深的基本特征,把握其具体表现。 2. 理解并能阐 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增强文化 自觉和文化自信。 3.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明确只有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 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考点中华文化 [系统知识一学扎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题】我们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 3.识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含义、意义。 【集体备课】使用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文化的内涵、作用,文化创新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都在讲世界文化的共同特征,文化的普遍性(共性)。后面两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华文化,侧重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突出文化的特殊性(个性)。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二)讲授新课 通过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历程,展示出中华文化的辉煌,(见PPT)。总结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1.汉字(个性) 文字(共性)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现代社会、国家、学校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热播。 2.史书典籍 《春秋》、《史记》、《资治通鉴》。 中华文化近代经历了衰微,需要重振,创造新的辉煌。 中华文化除了源远流长,还有另一个基本特征:博大精深。

其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文学艺术:四大名著、唐诗宋词。 (2)科学技术:四大发明。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各地区,各省的建筑、饮食、风俗。(较常考)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意义:有利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课堂练习见《会考说明》P39 88题。 【课后反思】 1.本框的内容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在对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尤其是对题目的记忆。 2.从情感上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繁荣,增强全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①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比较大,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②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老师要引领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②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巨大的凝聚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和材料: 材料经专家认定:六千多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就是汉字的雏形。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其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此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即草书和行书。 [思考] (1)以上图片和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试加以说明。 (2)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上溯殷周时期,、“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 天命神权思想 雏形 2.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的意义。汉代,确立了至尊地位。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宏的。宋元明时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的冲击。 划时代 儒家学说 全盛时代 宋明理学 西方工业文明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 与是很有说服力的见证。 2.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它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 3.,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文字 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 汉字 史书典籍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 密切相关。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的领导和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 3.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 相适应,与相协调,既保持,又体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