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与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与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与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与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俄罗斯经济的困境与前景

田春生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从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致使出口、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锐减。2008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为5.6%,低于2007年的8.1%。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触底尚不确定,俄罗斯政府对于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不断调低,俄罗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经济稳定的信心产生置疑。

从经济增长的因素看,(1)国际市场油价和资源品价格暴跌。过去的10年,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得益于俄罗斯原油及资源品出口价格不断攀高所致。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147美元的最高点跌至2009年年初大约40美元一桶,导致俄罗斯石油美元收入急剧减少。(2)国内投资减少,资本外流严重。2007年,俄罗斯的外国投资净流人约在?5亿至80亿美元间,而2008年,资本外流总量大约为1 100多亿美元。(3)消费需求下降。以房地产业为例,2008年9月前,俄罗斯房地产业如日中天,房价大幅攀升带动了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金融危机后,仅莫斯科楼价跌幅高达25%。

从资本市场的情况看,(1)股市率先下跌。从2008年5月至10月俄罗斯股票市场蒸发了2/3的市值,跌幅约为70%。(2)卢布贬值。2009年1月,卢布对美元开始贬值。据俄罗斯官方统计,2009年起卢布已经贬值大约30%。俄罗斯央行宣布,誓将美元兑卢布汇率控制在1美元兑换26卢布~41卢布之间。(3)外汇储备缩水。因欧元贬值、央行抛售美元等原因,导致俄罗斯的国际储备数额从2008年8月时近6 000亿美元缩减了2 000多亿美元。(4)银行资产缩水,小

型银行破产。卢布和外汇储备贬值,造成现金短缺和资金紧张,这是俄罗斯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困境。

从实体经济的状况看,(1)工业主要部门的生产萎缩。2008年11月起,俄工业企业生产迅速萎缩,当月国内工业增加值与10月相比下降了10.8%,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8.7%。这种下降几乎涵盖了其所有工业生产领域。(2)企业外债严重。俄罗斯很多企业是靠贷款从事经营,2009年年底企业和银行需偿还外债2 950亿美元,利息390亿美元。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其市场销售量在下降。(3)通货膨胀居于高位。卢布贬值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通货膨胀率上升。据俄联邦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俄罗斯通胀率为13.3%,预计2009年俄罗斯通胀率不会低于13%。(4)失业人数攀升。俄罗斯约有100~150万人在劳动就业部门做失业登记。

二俄罗斯能否度过金融危机的决定因素

由于这次危机是美国将危机向全球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传导,是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不断蔓延的扩散,这对于未曾经历过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俄罗斯是一大挑战。俄罗斯能否控制经济恶化、稳度金融危机,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

第一,俄罗斯的反危机措施能否奏效。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俄罗斯制定了包括清理银行债务、保障金融机构流动性等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向银行注资。随着危机的加深,俄罗斯政府几次下调石油出口关税;优先救助如军工、能源业巨头以及电力、铁路等基础设施公司;允许外国公司向俄罗斯战略性企业注入资金;大幅削减在重点投资项目和政府开支;冲销企业贷款中的坏账;降低税收;控制财政赤字的急剧减少;对失业公民和还贷困难(例如房贷)人群给予援助等。

第二,俄罗斯的经济实力能否抵御危机。俄罗斯依靠国际市场的高油价积累了比较厚实的“家底”。数据表明,俄国家外汇储备由2008年1月1日的4 778.9亿美元增至2008年8月1日5 959.02亿美元。尽管俄政府预计到,国际油价不会始终保持100美元以上的高价位,且早在2004年就设立了主权基金一稳定基金。但是自2008年8月以来,俄罗斯已斥资大约2 000亿美元,用于减缓卢布汇率下滑和反危机之用,此举已消耗其外汇储备约1/3。截止2009年1月30日,俄联邦国际储备额共计3 881亿美元。按照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所所长伊戈尔·尤尔根斯(该所理事会由梅德维杰夫总统亲自领导)的说法,“俄领导人对危机早有预言,2008年春俄罗斯总统就已经知道,现实的衰退已经开始,它将是极不寻常的。”但是看来,俄罗斯没能预料到本次危机如此之深、影响之广。

第三,国际经济危机何时明朗。(1)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触底反弹。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2009年世界经济将“非常暗淡”。这就是说,迄今一些人士看来,危机还没有到底,全球经济更不会很快反弹,至少在2009年看不到复苏的可能。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时期应该在2010年之后。(2)全球各国能否加强合作。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空前发展的时代,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克服危机逐渐被认同,但是实施过程则是国家利益的博弈。(3)各国政府能否积极“救市”,抑制衰退和危机的措施。由于各国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各国政府的救市计划在较短时期难见成效。

三俄罗斯经济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俄罗斯经济增速和增幅放缓,2009年是俄罗斯经济恢复10年来最为艰难的年份。按照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的说法,2009年俄罗斯经济形势“相当严峻”。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在2008年年底预测,2009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2.4%,2009年1月该部预测下调为:2009年

经济为负增长0.2%。按照俄罗斯副总理兼财长库德林2009年1月30日预测,2009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将为零。俄总统助理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认为,我们还将经历几个月的经济困难时期,此后将出现能让某些经济领域回升的机会,其中一些领域的经济将在2009年中期开始回升;悲观的预计是,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大约要2~3年时间,这也包括对俄罗斯经济的估计;还有人已提出,俄罗斯经济已经“硬着陆”。

我们认为,这次俄罗斯经济下滑和衰退主要是因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所致,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难以独自摆脱经济困境和金融危机。总的看,俄罗斯经历过转型时期经济大衰退,有过普京执政以来良好经济业绩,整体经济不会失控。一旦世界经济形势转好,俄罗斯经济状况则也会改善。但是,2008金融危机对于俄罗斯今后经济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由于俄罗斯经济增速将会放缓,俄原定10年内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将会延迟,相应,俄罗斯经济崛起的步伐有可能被延缓。

(责任编辑常玢)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2期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俄罗斯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7---1698年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703年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21年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起义。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 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 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 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出现了布尔什 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日俄战争 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 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由三次金融大风波构成的金融危机。三次金融大风波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长期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导致生产萎缩,经济虚弱,财政拮据,一直靠出卖资源、举借内外债支撑。但具体诱因,则有所不同。第一次大波动主要是外来的,由东亚金融危机波及之故,第二、三次则主要是俄政府的政策失误,引起对政府的不信任所致,国际金融炒家染指俄金融市场也是产生全球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并推迟所有外债偿还期,不仅导致大量投资俄罗斯政府国债的投机资本损失惨重,而且致使国际商业银行的大量金融债权难以收回,引发俄罗斯债务危机。俄罗斯在制度和结构方面的薄弱性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的深层矛盾,主要表现在政府不能制定和实施一个连贯的经济政策;公共管理如同虚设;制度框架要么不存在,要么无法实施;一些法律和制度基础几乎完全缺位,这些都造成俄罗斯经济的动荡和脆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金融秩序混乱,不良资产比重过高,本币信誉低下。 危机原因 1)俄罗斯金融业并不发达,但金融机构却林立丛生。目前俄罗斯约有商业银行1800家,其中半数以上其资产总额在15万美元以下。这些商业银行主要从事高息揽存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现在俄罗斯商业银行的呆帐约占其资产总额比例的50%,尽管商业银行的资产有保险机制保护,但保险公司的实际保付能力估计也只能达到应付资产的50%左右。 2)俄罗斯中央银行作为唯一货币发行机关,不具有超然独立地位,不能有效履行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干预下靠大量增发货币来维持财政开支和救助商业银行。二是调控方式不灵活。三是具有明显的盈利倾向。 3)俄罗斯企业和居民对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币不信任。据估计,1994-1997年俄罗斯吸引外资共计580亿美元,但同期企业和居民流出国内的资金却高达670亿美元;现在俄罗斯居民手持外汇资金高达400-500亿美元,根本不往本国银行里存。 4)企业相互之间的拖欠款。拖欠资金已成为俄罗斯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政府和银行对此束手无策。同时,由于俄罗斯金融市场,特别是短期债券和拆借市场的收益率水平太高,一般为50%-200%,致使企业根本不进行实物资产的投资,有钱就购买短期债券或委托拆借投资。1996年俄罗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下降了18%,1997年又下降了5%,1998年上半年则更进一步下降了10%。 5)金融犯罪活动猖獗,尤其是企业和银行相互勾结,违法违规操作,形成影子经济和地下经济,使投融资活动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加大。 应对方式 解决债务危机的两大手段,一是以货抵债,俄罗斯首先用这种方式成功解决了对捷克的债务。俄罗斯对捷克的债务绝大部分是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共计36亿美元,至2002年初还有11亿美元尚未还清。自1994年起,俄罗斯主要用商品偿还债务利息,2002年开始偿还债务本金。同年2月,俄罗斯捷签署了俄罗斯用商品偿还捷债务的初步协定,俄用价值2.1亿美元的商品偿还所欠捷克的部分债务。用以还债的商品主要是用于核检测的专门设备、核燃料、冶金产品、电力、零部件及军用器材。 在俄罗斯偿还所欠哈萨克斯坦债务时,这种债务转换方式也得到了有益的尝试2002年11月,俄哈就俄用航空设备向哈支付6500万美元债务达成协议。 二是债务互换。2000年2月14日,经过长达18个月的谈判,俄罗斯政府终于与伦敦俱乐部的国际商业银行们达成债务重新结构化协议,该协议是债务重组和债务互换的混合体。协议规定,西方国际商业银行将免去从前苏联以来的俄罗斯政府所累计欠下的320亿美元债务中的36.5%,余下的债务将进行两次转换,一是将承债主体由部分国有的银行转换为俄联邦政府,二是将债务本身转换成30年期的欧元债券,并有7年的宽限期。 迪拜债务危机 1、地缘政治是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迪拜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迪拜全球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掣肘于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迪拜的前途取决于能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但迪拜却做不了瑞士。在中东破碎的地缘政治裂片中,迪拜无法起到欧洲一体化前瑞士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中转结算需求不足,中东难以摆脱资源魔,宗教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迪拜对自身战略定位的认识和制度准备不足。此外,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迪拜不可避免地成为欧美操纵的棋盘对象,也就成为欧洲与美国敏感的政治博弈之地。 2、房地产过度开发引起资金链条断裂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由于迪拜人口较少,房地产市场需求并不旺盛。从2002年起,迪拜允许外国人持有房地产,掀起房地产投机热潮,大型写字楼、高档住宅等项目纷纷开工。在此带动下,建筑业GDP比重从2001年的7%上升为2008年的10%,;银行信贷也随之大幅扩张,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快速增加的建筑成本和高涨的通胀水平助长了对房地产的投机,导致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供求不平衡。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大量房地产项目无人问津,建筑承包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房地产市场被迫进入调整期,导致一些个人贷款占比较高、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的小银行面临较大的压力。 3、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脱离实体经济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迪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但其自身的金融市场并不发达。为了吸引外国资本,迪拜完全放开外汇管制。于是大量的资本涌入迪拜。过度的外资流入导致资产泡沫日益膨胀,通货膨胀程度加深。与此同时,迪拜政府不但没有考虑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反而大举借入外债,使得政府的信用危机不断地酝酿着。虽然迪拜政府多次发行债券弥补流动性不足,但只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加重了偿债压力。结果才愈演愈烈,以致宣布延期偿债,从而引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经济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金砖国家”的之一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今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14769亿美元。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各国GDP排名中,俄罗斯排名第十,而相对于其亿的人口来说,其10521美元的平均GDP就比像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实力雄厚但人口也相对较多的其他发展中大国要有优势,排名世界第54位。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俄罗斯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能源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俄罗斯一波三折的经济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叶利钦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引进了“休克疗法”,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休克疗法的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似乎有了转机,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沉重的打击了俄罗斯刚刚复苏的经济形势。 普京接掌政权后,俄罗斯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朝着国富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进,其发展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为期10年的春天。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2007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俄罗斯业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水准,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俄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 2万卢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对比一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姓名:孙浩 学号:914113590125 成绩: 任课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良时金融事业部:杨小强 文章摘要: 时间主要股市表现 第一次 90至92 年道琼斯:经历二次较大的调整: 第一次:1987年8月至10月,指数由最高的2722点跌至最低的1616点,跌幅38.98%。 第二次:1990年8月至10月,指数由2934.65下探到2365.1,跌幅17.4%。 日经:持续时间较长,跌幅较大 从1990年开年的最高的38915点跌至1992年8月18日的14309点,跌幅63.23%。 此后日经长期维持在22000与14000之间走箱体运动,直到1997年 第二次 97年6 月至98 年底恒生指数: 从1997年8月的最高16820点,到1998年8月6544点,下跌过程维持一年,跌幅达到61.1%。 日经指数: 从1997年6月的20879点至1998年10月的12788点,跌幅38.75%。 第三次 2000至 2002年道琼斯指数: 从2000年1月的11749.9跌倒2002年10月的7197点,跌幅达到38.74%。 日经指数 2000年4月从最高20327点开始,到2002年6月的7604点,跌幅62.59% 恒生指数 在2000年3月摸高18397点后,4月出现大跌,到03年4月份最低到达8338点,跌幅54.68%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第一次、1990年到1992年经济衰退 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战争发生在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 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着菲律宾也与美国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南海问题又现紧张局势。 二、当前国内形势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目录 一.摘要 二.引言 三.正文 (一).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1)对俄罗斯本国的影响 (2)对中国的影响 (3).对本国以及中国以外国家的影响(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 四.参考文献

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案例分析 一.摘要:2014年,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受到强烈冲击,卢布在短期内快速贬值,爆发金融危机。这场似曾相识的危机,与1997年—1998年发生于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对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危机后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合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进行阐述,对于我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相似经济危机时的建议与应对举措。 关键词:俄罗斯金融危机原因影响措施 二.引言 2014年,俄罗斯的莫斯科的冬天尤其寒冷。持续的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使得俄罗斯经济运行前景不明,其国内也正处于货币汇率下跌、财政收入减少、资本大量外流、经济放缓的煎熬中。事实上,仅今年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对俄造成的损失就超过了去年GDP的6%,更令人担忧的是,俄央行最新预测显示,2014年俄GDP增长率仅为0.3%,卢布越来越不值钱了,卢布持续贬值,是现在俄罗斯经济困境中最为显着的一个特点。当年12月15日,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13%,创下199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自年初以来,俄罗斯6次加息,投入超过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都未能阻止卢布贬值49%。 三.正文 长期以来,外资对弥补俄罗斯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和促进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俄罗斯之所以能跨入新兴经济体行列,外国投资功不可没。很多西方投资者因担心俄罗斯经济前景而大量撤资是该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巨大挑战。 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的爆发让人不由得想起发生于1997年的一场金融大风波。苏联解体后,受政局状况影响,经济秩序混乱,开始实行“休克疗法”,进行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改革后的生产连续下降。1996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一、案情 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 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5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婴幼时期”的银行系统,其总资本、存款和贷款均减少了1/3。1998年第三季度,俄1500家银行中有590家亏损。在即将开始的银行系统重组中,近一半银行将被迫宣布破产。 3.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70%,失业人数大幅上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年初的1/5增至年底的1/3,90%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借鉴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让世界惊叹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0年南非也加入进来,成为“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看法接近,近几年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重要影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9.7%,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4%,在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金砖国家经济状况经济增长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年均增长近10%的历史奇迹;印度经济近几年也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巴西近年也摆脱经济停滞逐步走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而俄罗斯被称为正在崛起的大国。2009年在全球经济出现近2%负增长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仍然实现了9.1%和7.7%的高速增长。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那么作为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金砖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又有哪些借鉴呢? 我们知道,伴随着休克疗法、经融危机、债务经济和寡头集团以及而后的宏观调控加强、能源出口扩大、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等,俄罗斯经济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复苏发展阶段。俄罗斯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在国际反恐斗争激烈之际,全球经济一片低落之时,俄罗斯经济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呈现出一些值得世人关注的新特点:农轻重比例失衡现象依然存在,但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大企业逐步得到改造,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国家科技实力得到巩固,应用技术开发不断加强;能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力争掌握世界经济命脉;对外贸易仍有瓶颈,但融入世界市场步伐正在加快;投资环境逐步好转,有利于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

俄罗斯2008年和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

俄罗斯2008年和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 不同 陈新民 2008年对于俄罗斯太具戏剧性变化,可以说从经济奇迹陷入经济危机。上半年还是欣欣向荣,经济形势看好;下半年就从经济增长的高峰跌落,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俄罗斯在10年之内遭遇两次金融危机,但这两次金融危机却不尽相同。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一些经济学家来说未必出乎意料,有人不止一次提醒金融危机将会到来。关于危机根源的流行观点认为,这是外部困难所致,可是事实上,本次危机具有系统性再生产障碍之特性,只是全球金融危机把俄经济体的弱点暴露出来而已。通过分析2008年与199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九大不同,我们可以判定,2008年危机并不是10年前危机的简单重复,其中有些是过去问题的加重,有些却是新问题的出现。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可以缓解危机程度,但是解决深层次问题则需要长期努力。 一工业整体状况恶化 2008年,俄罗斯工业整体状况,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生产能力持续下降。该行业许多部门一直持续着萧条景象,虽然最近几年出现明显改进,但是考虑到某些类型机械制造产品生产下降的事实,很难认同工业生产年增长5%—6%的说法。个别部门,如交通运输设备、通讯和国防工业的确发展较快,但工业整体状况却比1998年有所恶化。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命运证明了这一点,这些企业现已变成音乐广场或贸易集市。 1998年以来,整个工业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不仅没有缓解,而且还有恶化趋势,许多生产活动要么停止运转,要么恢复极其缓慢。

固定资产磨损程度从1998年的42.2%上升到2007年的46.3%[1]。而且最赢利行业的固定资产(地下开采业上升到53.3%)磨损程度最严重,固定资产恢复更新速度最近几年每年不到2%。实际情况可能会更糟,因为许多企业进人2000年以来只是为了降低纳税基数在形式上提高折旧率,实际上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投入很少。这个时期固定资产的增长几乎都是依靠建设众多的商场和写字楼取得的。 二宏观经济对于出口行业依赖性更大 工业整体状况不佳,直接后果就是投资活动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在萎缩,低附加值能源原材料出口行业则欣欣向荣,并成为经济体基础。俄国内商界对经济发展前景看好,出口收入很大一部分返回国内。由于俄出口商品国际价格大幅上涨,出口企业开始大量投资相关行业,首先是那些用于开采和加工碳氢化合物的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轧材和大口径管材的生产部门。与此同时,与出口行业相关的服务业也相应繁荣起来。最近几年已经有超过2/3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服务业。 近些年,俄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仰仗出口业务:政府预算盈余持续增加、国家开支增加(包括国家订货)、国有部门和私人部门工资增加。 2005年预算收入增长50%,2006年增长22.5%,2007年增长24%。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年平均增加20%-25%。这大大刺激了居民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2005—2007年出口及服务业和个人消费增速远远超过GDP的增速,达到每年20%-30%。不仅在首都,而且在省会城市都有数量众多的音乐厅、沙龙、俱乐部、咖啡馆和餐厅开业,这说明居民收入在大幅增加的同时消费也在相应增加。例如,国有经济部门的工资增加数据是:2005年增长39%,2006年——23%,2007年——26%,其中,工业领域2005年增长23%,2006年——21%,2007

俄罗斯政治经济前景分析

俄罗斯政治经济前景分析 陆南泉 【内容提要】 2008年普京总统第二任期行将结束。在普京任期结束之后,俄罗斯政治与经济前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的基本看法是,2008年之后的相当一个时期,不论谁上台,俄罗斯发展总趋势是:坚持以“俄罗斯思想”为治国思想,实现强国的政治理想;中央权力继续强化,政局仍将保持稳定;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基本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上的崛起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关键词】俄罗斯普京政治经济俄罗斯GDP 【作者简介】陆南泉,1933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 100007) 2008年普京总统行将结束第二任期。在其任期结束之后,俄罗斯的政局与经济发展呈何态势,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供讨论参考。 一政局的走势:中央权力继续强化,政局仍将保持稳定普京执政6年以来,一直坚持以“俄罗斯思想”为其治国方略。“俄罗斯思想”实质上是带有浓厚俄罗斯民族主义色彩的爱国主义,其核心是“国家”的观念,即突出国家的地位与作用,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和强国地位。关于这一点,普京说:“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1]他认为,为了使俄罗斯成为强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2]。

通过普京执政6年多来对一些重要问题发表的言论,再通过他执政以来推行的政策,可以看出,普京的所作所为,体现了他提出的、作为治国思想的“俄罗斯思想”。把俄罗斯建设成为一个“强国”,是普京步入政坛以来最为重要的政治理想。这也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首先要做的是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反映其强权治国的思想,以此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团结与和睦;其次是把经济搞上去,在此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强国的基础;第三,在对外政策方面,一切都要服从俄罗斯国家利益,并积极争取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一)普京为实现其政治理想采取的主要措施 普京第一任期的主要政策措施有以下几点。 强化了中央权力,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成立了7个大联邦区,由总统任命联邦区的全权代表。建立了国家权力垂直体系,叶利钦时期联邦主体通过的法规中有3 500多项法规不符合俄罗斯宪法和联邦法律,到2001年有4/5已得到修正[3]。90%以上的总统令地方政府根本不执行。普京执政以来,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打击车臣分裂主义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推动政党制度建设,通过政党法,使“统一俄罗斯”党成为政权党。2003年12月7日的杜马选举,“统一俄罗斯”一党独大,在杜马中超过半数。这些加强了普京总统的执政基础,形成了议会上院、下院和地方政府中亲总统力量的核心。 打击寡头势力。普京从2000年起,先后打击了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既赢得民心,也提高了普京个人的威望。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doc

? 1 1637年郁金香狂热 ? 2 1720年南海泡沫 ? 3 1837年恐慌 ? 4 1907年银行危机 ? 5 1929年大崩溃 ? 6 1987年黑色星期一 ?7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8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9 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10 2009年的次贷危机 ?11 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 ?12 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 ?13 1990-2003年日本银行危机 ?14 历次危机处理方式比较 ?15 1907年经济危机 ?16 1929年危机 ?17 1973年“石油危机” ?18 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 ?19 1987年金融地震 ?20 日本经济泡沫 ?21 亚洲四小龙告急 ?22 历次金融危机概览 ?23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

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措 施 胡仁霞 一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金融系统的冲击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全球金融危机,于2007年8月蔓延至欧洲,9月俄罗斯也掀起了提高抵押贷款利率、从严审批贷款的风潮,一些银行纷纷退出了抵押贷款市场。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行情恶化,俄罗斯的股市、汇市陆续受到了冲击。 2008年年初,此前一直走高的俄罗斯股市开始出现下跌。到2008年9月16日,受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等因素影响,俄罗斯股市大幅下挫,俄罗斯主要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俄罗斯交易系统(RTS)指数下跌9.06%。由于降幅过大,被迫宣布暂停交易。 2008年10月6日,当全球主要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时,俄罗斯交易系统(RTS)指数也再遭重创,下跌19.1%,跌至866.39点,这是该指数3年来首次收于900点心理关口之下。自RTS指数在2008年5月份突破2 400点历史高位后,目前下跌已超过60%。 同样,俄罗斯的汇市也受到冲击。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很多外商开始把手中的卢布大量转换成美元或者欧元;另一方面,由于担心卢布贬值,俄罗斯本国居民对外汇的需求也增加。俄罗斯银行间外汇交易所(MICEX)在2008年10月17日这一天的交易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94.6亿美元,其中105亿是外汇交易,美元交易超过了60亿。 俄罗斯央行为了对抗资金外逃与捍卫卢布汇价,曾抛售美元干预市场,结果造成国家外汇储备损失严重。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外汇储备最高峰时接近6 000亿美元,但11月14日就剩下4 850亿美元,短短三个月就损失1 120亿美元。由于外汇储备锐减,加之央行的干预收效甚微,俄罗斯央行决定放弃干预行动,于是2008年11月11日宣布将卢布汇率交易区间放宽1%,暗示政府已允许卢布贬值。 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实体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了俄罗斯金融体系,而且随着危机的深化,对俄罗斯的实体经济也产生了明显影响,危机已经渗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 1.通货膨胀率出现上升趋势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俄罗斯的通货膨胀出现上升趋势,2008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为13.3%,而2007年俄罗斯通货膨胀率为11.9%。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