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4

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4

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4
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4

5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讲读课文)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竺可桢勤奋工作、严谨治学的两个片段,表现了科学家竺可桢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本课以竺可桢在北海公园细心观察物候和到野外工作为标志,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1-5自然段)详写竺可桢持之以恒,观察北海公园的物候。第二段(第6-7自然段)讲竺可桢深入实际,不畏艰苦,到野外工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仿照课文句子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了解科学家竺可桢,学习他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3、进一步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积累作文材料。

4、正确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五至七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地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4 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竺可桢,学习他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第三课时: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课时:查漏补缺,完成课后练习。

前置作业:

一、查字典。

二、查字典,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卓越、住宅、绘制、翔实、记录、依据、测量、关系、途径、崭新

三、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竺可桢为什么宁愿每天步行穿过北海公园上下班?

2、竺可桢通过在北海岸边观察和情人帮助了解,记载了哪些自然现象?

3、竺可桢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仿照课文句子造句。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分层目标:

A档:完全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能仿照课文句子造句。

B档: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能仿照课文句子造句。

C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基本理解词语的意思,口型到位。

D档: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随句理解生字词语,仿照课文句子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题目是……(揭示课题,并板书)

2、解题意。(结合图片,了解竺可桢)

①读音节。“zhuóyuè”、“zhúkězhēn”区分“卓”与“桌”

②理解“卓越”的意思。高超出众

③介绍竺可桢。(引导学生说句子“竺可桢是我们卓越的科学家”。)二、新授:

(一)找出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师领读,聋生跟读)

2、一生上台找出生字,并打指语

(二)学习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住宅: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区分“它”与“宅”

2、理解词义。住房。

◆拆换: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区分“拆”与“折”

2、理解词义。这里指拆下旧的换上新的。

◆绘制: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画(图表)。

◆依据: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了解词义。根据。

◆测量: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范写“酬”字

2、理解词义。用仪器确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等的有关数值。

◆途径: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

2、理解词义。路径。

◆崭新:

1、出示词语卡片,齐读词语。区别“冶”和“治”

2、理解词义。非常新。

(三)学习自己不懂得词语。

1、聋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得词语。

2、聋生上台写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师预设不懂得词语:面容清瘦、物候、翔实、初融、编制、限于、罗盘、高度表、潜力、开辟

面容清瘦:容貌很瘦

物候: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如植物开花、结果;动物蛰眠、迁徙以及始霜、解冻等。

翔实:详尽确实

初融:刚刚融化

编制:根据资料做出(规程、方案、计划等)。

限于: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结合课文句子理解。

罗盘、高度表:结合图片认识

潜力:潜在的能力和力量

开辟:打通;开拓

(四)仿写句子。

1、出示句子。

竺可桢走北海公园,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不是。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2、认识设问句。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自问自答,这样的句子叫设问句。

3、根据范句,仿写句子。

任老师那么严厉地对待学生,是为她自己吗?不是,是为了让学生成长得更好。

三、巩固:

1、再读词语卡片。

四、布置作业:

生字3行、词语5遍、意思3遍或1遍

反思:

Z这节课的生字词语教学,说实话,是比较抽象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很多词语,我也是查字典或百度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结合文本,让学生在语句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些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再跟他们讲讲用途。由

于课前有一部分时间用在思想教育上了,再被一些事情打搅后,进度没有赶上,如仿写句子要放在下节课中完成。(2013-3-1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竺可桢取得的成就。

2、学习竺可桢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科学家竺可桢,学习他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进入新课:

1、读词语卡片。

2、仿写句子。

二、理解文本。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竺可桢是怎样上下班的?

②理解“他这样来来去去,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春天。”

(说明竺可桢步行穿过北海公园上下班,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坚持了很多年,引出持之以恒)

(二)理解第二而自然段的内容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竺可桢是为了观赏景色吗?不是。那为什么?

(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他研究物候的目的,是要掌握自然现象变化的规律,了解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以便为社会主义生产服务。)(三)理解第三而自然段的内容

1、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竺可桢在北海岸边观察到什么?

哪天桃花开了,哪天柳絮飞了,哪天布谷鸟叫了,什么时候燕子飞来,什么时候北海的冰初融,哪天杏花开了

②作者用“哪天……,哪天……,哪天……”。突出了什么?(竺可桢的可敬形象。)

(四)理解第四而自然段的内容

1、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小口袋的盖布总是先磨坏了”突出了什么?

(竺可桢观察井然有序,长期如此,持之以恒,小口袋布就是证明。)(五)理解第五而自然段的内容

1、齐读第五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通过努力,他绘制了什么?(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曲线图。)

(六)理解第六而自然段的内容

1、齐读第六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不限于在北海观察”说明了什么?(说明竺可桢的观察拓宽了实业。)

②他出去观察的时候,总带着什么?(罗盘,高度表,温度表,照相机。)

③各有什么用处?(用罗盘定方向,用高度表测量海拔,用温度表测量气温,用照相机把一些景观照下来,作为科学研究的资料。)

(七)理解第七而自然段的内容

1、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思考:

①他写出了什么?(《关于我国气候苦干特点与粮食作物生产关系》)

②其中有哪些内容:

(综合地分析了光、温度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认为我国农业生产还有很大潜力,指出发挥这些潜力应采取的若干途径,给气候工作和农业生产开辟了崭

新的前景。)

三、巩固练习

1、竺可桢为什么宁愿每天步行穿过北海公园上下班?

2、竺可桢通过在北海岸边观察和情人帮助了解,记载了哪些自然现象?

3、竺可桢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四、布置作业:

1、课文第5-7自然段抄写2遍

2、完成课后1题

勤奋工作

5、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严谨治学

反思:z这节课主要是疏通课文,让学生知道竺可桢的两方面事情:一是“勤奋工作,二是严谨治学。教学中,主要把1、竺可桢为什么宁愿每天步行穿过北海公园上下班?2、竺可桢通过在北海岸边观察和情人帮助了解,记载了哪些自然现象?3、竺可桢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三个问题贯穿整节课,在最后的巩固环节,学生基本上能回答出。效果还是满理想的。(2013-3-19)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学习竺可桢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分层目标:

A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B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基本能给课文分段。

C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给课文分段。

D档:在老师、同学的引导、提示下,能参与到课堂中。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地给课文分段,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检查掌握情况。

1、竺可桢为什么宁愿每天步行穿过北海公园上下班?

2、竺可桢通过在北海岸边观察和情人帮助了解,记载了哪些自然现象?

3、竺可桢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二、学习新知,给课文分段。

(一)快速读课文,尝试分段。

1、出示提示,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分段。

2、小组讨论,如何分段。

3、代表发言结果。

4、师生讲评,师总结。

(二)读文本,归纳段意。

1、读第一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归纳段意,小组讨论。

③代表发言,师讲评。

2、读第二段内容,归纳段意。

①齐读内容,思考。

②代表发言,师讲评。

(三)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总结,讲评(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总结

师:作者通过竺可桢勤奋工作、严谨治学的两个片段,表现了科学家竺可桢勤奋工作的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段(第1-5自然段)详写竺可桢持之以恒,观察北海公园的物候。

第二段(第6-7自然段)讲竺可桢到野外调查和实践,写出了《关于我国气候若干特点与粮食作物生产关系》的论文。

反思:分段一直以来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虽然在前节课中已经渗透了,并通过板书已经把脉络理出来,但是很可惜,学生还是答错了,后来,我让学生观察上节课的笔记,再思考可以分几段,怎么分?学生们学乖了,知道分两段,但怎样分,还是有些分错了,哎!(2013-3-20)

第四课时

1、读课文,回答问题。

(1)竺可桢为什么宁愿每天步行穿过北海公园上下班?他通过在北海岸边观察和请人帮助了解,记载了哪些自然现象?

(2)竺可桢在调查研究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要求AB档能不借助文本,说出答案。C、D档能在文本中找出答案。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3、作者是通过哪些事来讲竺可桢勤勤恳恳进行科学研究的?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默读课文,回答。

③鼓励学生上台写出答案。

④读答案。

4、比较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再仿照第一句写一个句子。

(1)竺可桢走北海公园,是为了观赏景色吗?不是,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2)竺可桢走北海公园,是来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学生回答。第一句是设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

③鼓励学生上台仿写句子。

④读学生写好的句子。

我们天天打扫食堂,是为了我们自己吗?不是。我们是为了给同学们创设一个整洁的用餐环境。

5、读读写写。

卓越、住宅、绘制、翔实、记录、依据、测量、关系、途径、崭新

教学过程:

①审题。读题目,理清题意。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

③给带点的词语造句。

布置作业:

1、语文一课一练。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日记一则

反思:课后练习基本上都会写了,除了D档学生还需要老师的帮助。(2013-3-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