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复习重点

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复习重点

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复习重点
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复习重点

美术理论复习重点

1、美术理论参考书目:

①《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北大出版社

③《西方美学史》,朱光潜,商务印书馆

④《中外美术交流教程》,袁宝林,浙江摄影出版社

⑤《当代西方美学》,朱狄,人民出版社

⑥《现代之后——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姚大志,东

方出版社

2、美术理论复习方法及重点:

美术理论试卷的基本题型分为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五类。试卷总分为100分,各类题型所占的分值比例在20XX年有所调整,其中的填空、选择和判断占总分的40%,名词解释20%,问答题40%。

美术理论试卷的命题内容一般涉及中、外艺术发展各个时期的美术理论,侧重点为主要的学说、人物、著述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范畴。由于美术理论的学科特殊性,应试者应理性地考虑到应试的目的,有针对性的理解试卷的命题和答案。从试题可以看出,近年来的命题范围相对稳定,应试准备的主要参考书应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艺术理论教研室编著的《美术概论》。在此基础上可兼及其它,如适当增加一些较规范的中、外美学史。艺术思想史和艺术思潮的评介性著述。试卷的填空和选择两部分,虽每空仅为1—2分,但往往是同为基础较好的考生拉开彼此分数差距的关键环节,题目要求考生知识的精准性,类如国籍、年代、人名、书名等等细节,构成制胜的微观要素。判断题在20XX年分值增加到20分,显然不容忽视,是非抉择殊需慎重,试卷题目并不偏,但应仔细留意陈述句的前后对应关系。名词解释题目多是重要的概念、范畴,或是思潮和学说,一般情况是一题中又具有若干重要的知识点,如时代、国籍、人物、观点、意义和影响之类,精要与全面是准备名词解释的要点。论述题的题目看来相对简单,但若深入也必须涉及多方面理论素质,论述题一般有能够使应试者充分展示自己知识结构、逻辑功力以及文字水平的更大空间,然而要在看似平实而又分值较高的论述题上脱颖而出,需要考生有更为广泛涉猎,也更有赖于长期的知识储备。

简评:远小近(中央美院人文学院理论部讲师)

《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

*最重要的章节*

上编美术的基本原理

①第一章本质论

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②第二章创作论

第三节创作成果——美术作品

③第三章接受论(整章都很重要)

下编美术的历史发展

①第一章发生论(整章都很重要)

②第二章发展论

第二节中国美术形态流变

第三节西方美术流变

只要永不放弃没有什么不可能!!!

中国美术史复习重点

1.中国美术史参考书目:

①《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央美院美术史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陕西美术出版社

③《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薛永年、邵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⑤《中国美术史》,张光福,知识出版社

⑥《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编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⑦《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洪再辛主编,上海美术出版社

⑧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⑨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⑩《辞海》(艺术分册)

2、中国美术史复习方法及重点:

中国美术史试题常用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其中填空、选择、判断约占总分的40%,名词解释20%,问答题40%,总分100分。

中国美术史命题范围广泛,涉及内容全面、考察详细具体,时代从史前到近现代乃至当代,领域从绘画、雕塑、建筑到工艺,真题均有涉猎。其中,填空、选择、判断除个别涉及1949年后的中国美术题目外,均可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获得正确答案。名词解释侧重对画家/作品、流派/社团、理论/技术专门术语进行命题,这类题目中有些可直接通过整合《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相关内容进行有效问答,有些则需要考生从其它书籍中补充(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等),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在《简史》的基础上扩充阅读范围、丰富知识储备。只有做好这一点,考生才能更有效地去面对问答题。从真题来看,问答题命题较多集中于唐至清的绘画,侧重于从形式分析、文化研究的角度考虑考生对具体绘画作品的了解程度和比较分析能力。在02——04年的6道问答题中,有5道属于这种类型。04年问答题命题范围突破古代,出现涉及近现代美术题目。在02——04年问答题中,不曾见雕塑、工艺、建筑方面的考题。

中国卷轴画:人物、山水、花鸟画

中国卷轴画,大致开始于魏晋。现存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摹本,就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卷轴画。中国卷轴画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人物、山水、花鸟这三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卷轴人物画,自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来,经唐和五代、两宋,达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高峰。元明清阶段,人物画相对衰落。

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是我国现在已发现的最早的独立的绘画。它们是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用作“铭旌”,主题是引魂升天。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号称画绝、才绝、痴绝“三绝”。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线条婉转流畅,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一般。提出绘画的最高要求是传神写照。提出迁得妙想的绘画思

想。《洛神赋图》取材三国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图》取材自西晋诗人张华的文章《女史箴》。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被誉为南朝绘画三杰。画龙点睛的故事与张僧繇有关。

魏晋时期的画论作品:顾恺之的《画评》《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续画品》等。

北朝著名画家有杨子华、曹仲达。曹仲达是来自中亚的画家,善画梵像。画的人物衣纹紧密贴住身体,号称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唐代著名画学吴道子所画的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劲画,被誉为吴带当风。

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完美的北齐壁画作品。

初唐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画风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西域画风为主。

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38.4x129.6;其作品还有《历代帝王图》《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等。

吴道子被誉为画圣。代表作品《天王送子图》。

六朝美学以秀骨清像为标准,唐代追求丰腴华贵。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是代表。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绢本设色,51.8x148

张萱《捣练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绢本设色 37x147 宋摹本

周昉画仕女具有“衣纹劲简,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故宫博物院藏,绢本设色 33.7x204.8

《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绢本设色 46x180

孙位的画风清逸,代表作《高逸图》,追求魏晋风度。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感。

李思训号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号称小李将军。他们父子堪称青绿山水的宗师。李思训的代表作《江帆楼阁图》;李昭道的作品《明皇幸蜀图》。李氏父子被誉为北宗之祖。王维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创始人。追求诗情画意。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被誉为南宗之祖。

盛唐的薛稷善于画鹤,中唐的边鸾善画花卉、蜂蝶蝉雀。韩滉善画牛,代表作《五牛图》。唐代画马名家包括曹霸、韩干。杜甫评价曹霸的马“一洗凡古万马空”。韩干的代表作《照夜白》《牧马图》。

唐代画论: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王维提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朱景玄《唐代名画录》提出“神、妙、能、逸”四品。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

唐代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墓前的浮雕作品。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南唐、西蜀美术成就较高。人物画涌现出周文矩、顾闳中两位杰出画家。周文矩代表作《重屏会棋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重点掌握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徐黄体异:即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指的是五代时期画家黄荃和徐熙的绘画风格。黄家富贵指的是五代西蜀画家黄荃父子的绘画风格,善画宫廷珍禽名花,造型写实、笔法精细典雅、色彩晕染柔和情态生动,充满富贵气息;徐熙野逸指的是南唐士大夫画家徐熙常游于田野园囿,观察花鸟禽虫果蔬之类的情态,用笔随意,不求精勾细描,略加色彩,

突破了唐代以来的细笔填色的表现方式。

宋代设立画院,文人画、风俗画兴起。掌握文人画的概念和代表画家。

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沿袭吴道子风采。

李公麟(1049-1106),安徽人,号龙眠居士。代表作《维摩诘图》、《西园雅集图》。

梁楷、法常等人采用减笔画法,创出新的风格。

梁楷代表作品:《太白行吟图》、《布袋和尚图》等。

法常:四川人,故宫博物院藏其《写生蔬果》《鹤图轴》。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古代风俗画的最杰出代表作。需要详细了解作品。

李嵩、苏汉臣等人画的风俗画亦是成就卓然。如李嵩的《货郎担图》、苏汉臣的《百子嬉春图》、《秋庭戏婴图》。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绘画。如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李唐的《采薇图》。

所谓:古今之画,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各随时代不同,然以元继宋,足称劲。——《宝绘录》

元代文人画成为主流,不设画院。山水画发展兴盛。花鸟画大发展,人物画稍逊。明清时期受到宋代朱程理学影响,进入文化总结时期。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明末产生启蒙思想,涌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学者。明清小说作品繁荣。美术方面,设立画院,文人画与院画交相呼应,出现很多画派。如浙派、吴派、松江派、新安派、娄东派、虞山派、金陵派、扬州画派(扬州八怪,重点掌握郑板桥,郑板桥即郑燮,善于画竹)、上海画派、岭南画派等。

民间美术兴起,形成三大年画中心: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等地。明代人物画家:

陈洪绶(1598-1652)为代表,字章侯,号“老莲”,浙江人。代表作《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归来图》等。

曾鲸(1568-1650),字波臣,善画肖像画,作品《顾与治像》、《王时敏像》等。采用西洋画法,画面具有凹凸感。

戴进(1388-1464),是明代开宗立派的人物,声誉卓著。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人,出身画工家庭。宣德年间,进宫廷画院,因作品《秋江独钓图》引起妒忌而离开画院。这幅作品时期晚年之作,细节交待精细,感染力强,钟馗形象威严,目光锐利,暗含忧愤不平之情。

唐寅的《王蜀宫伎图》描绘前蜀四个宫女,身着道衣,头戴莲花冠,姿容妍丽,笔墨精细严谨,人物面部做三白赋色,是唐寅人物画的代表作。

清代上海画派任颐,字伯年(1840-1895),生于萧山,早年受其父影响善画,曾当过太平军,后来到上海谋生,与吴昌硕、吴友如等交往。任颐学习过西洋技法,造型能力深厚。技法全面。花了很多民间题材、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等,作品思想明确,通俗平易,为市民喜爱。

山水画在先秦就出现。史载:“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那时的山水属于幼稚阶段。南北朝时期,山水有所发展,其特点是“人比山大,水不容泛”。没有解决人物和山水的比例关系。

隋唐时期基本独立发展,形成体系。追求诗情画意以及天人合一的精神,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代时期,宫廷开始设置画院,重视山水画的创作,山水画逐渐成熟,讲究意境。

五代战乱较多,绘画艺术总体不是很昌盛。但是荆浩和关仝(同)的山水画创作取得巨

大成就。荆浩的真迹《匡庐图》表现出北方大山大水的雄伟壮观,在景物取舍、构图处理和技法运用方面有新的突破。全景式构图,视觉空间感强,被后人称为“全景山水”。荆浩撰写《笔法记》,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等绘画六要。

他还将艺术家创造出意境格调的原因归结于“筋、肉、骨、气”,重视绘画的风骨。荆浩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他和弟子关同成为宋代画家的楷模。

关同的作品《山溪待渡图》继承荆浩的风格,并展示自己的艺术特色,更注重用笔,达到“笔愈减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的境界,号称关家山水。

南方以南唐的画家董源和巨然为代表,所画山水画具有秀丽华润的特点。董源画风平淡天真,“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代表作《潇湘图》。创披麻皴、点子皴。巨然,笔墨秀润。

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在宋元时期。经历了三个风格面貌。

(1)北宋前期山水绘画受到五代的荆浩关同的影响。画家李成、范宽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李成初学关同,后来自成一家,善于描绘北方山水,现在无真迹传世。范宽受到李成的影响,代表作《溪山行旅图》。画作者常年生活的西北关中一代的雄壮山景,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山腰一线飞瀑直泻而下,山下溪涧曲折,道路平阔,几乘马匹缓行。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藏于天津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是王希孟,英年早逝,留下作品《千里江山图卷》精细勾染,色彩运用入微。赵伯驹和赵伯骕也是青绿山水的代表画家。

米芾和其子米友仁创造了米点山水,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勾皴,形成含蓄空蒙的特点。

北宋的山水画在表现感情方面不是很明显直接,而是通过纯粹客观的描写自然景色来寄托思想情感,画家的主观色彩不是很强烈,这是北宋山水画的特点。

(2)南宋山水画

南松山水画于北宋明显不同。受到宫廷画院追求诗意的画风影响,含蓄表现意境成为所有山水画家的追求。南宋四家的作品为代表。南宋四家指的是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夏圭、刘松年、李唐。(李唐的《采薇图》要会分析)

马远号称“马一角”。作品《寒江独钓图》,计白当黑,简练的线条,淡廖的笔墨,突出了江面空旷渺茫、寒意萧疏的气氛。意境突出,引人神往。(其代表作还有《踏歌图》)南宋山水画特点:

1、根据主题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裁剪,选择最能表现画家情感和诗意的局部或者细节,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

2、画面留白,计白当黑,虚实相生。

夏圭号称“夏半边”。其最有名的作品《山水十二景》长卷仅剩四景流散海外,意境丰富。(3)元代山水画

元代前期画家的代表是赵孟詈颓U悦项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文人画正式确立,绘画审美趣味比以前有所不同。宋代苏轼、米芾等人已经倡导了文人画的诞生。元四家则是代表人物。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画家。文人画强调文人审美趣味与笔墨意趣。自元代开始,作品多由绢画改为纸画,更易于展示水墨的独特艺术魅力。

倪瓒(号云林,1301-1374),无锡人。一再强调“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1280-1354),浙江嘉兴人。说“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

余,适一时之兴趣”。

这种绘画美学思想是一种突破。元代绘画开始,画上题诗文配合画面,形成诗书画印结合的特点。水墨山水从此压倒青绿山水居于画坛主宰地位。

倪瓒作品《渔庄秋霁图》、《古木幽篁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吴镇《渔父图》等作品都具有代表性,风格萧疏淡雅。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本姓陆,幼年父母亡故,过继黄家,黄翁年近九十得子,故取名公望。黄公望博览群书,曾一度为官,后来当道士,晚年移居浙江富春山,与雅士往来。书画取法荆浩、董源、赵松雪等人,著有《写山水诀》。79-82岁时完成的《富春山居图》长达两丈(33/636.9厘米),描绘桐庐、富阳一代的山容水貌,以及富春江的风光,卷中江水平静,峰峦起伏,丛林亭舍点缀其间,笔法简练而精到。笔墨苍润浑厚,淡墨干皴,意境优美,别有特色。

赵孟?(1254-1322)字字昂,号松雪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绘画功底深厚,标榜古意,倡导书画同源。妻子管道升、子赵雍、赵麟也是画家。作品《秀林疏石图》题诗:“石如飞白木如镏,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明清两代继续流行水墨文人画,但是缺乏创新。

明代重要的山水画家,前期有王履、戴进、吴伟、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人,后期有龚贤、董其昌等。

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又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出身于苏州商人家庭,天资聪慧。30岁前风流倜傥,追逐功名,29岁高中乡试第一名解元,但是30岁赴京考试却卷入科场贿赂案蒙受牵连,失去做官的机会,于是游历山川后,在苏州靠书画度日。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董其昌(1555-1637)华亭(今上海松江)派代表,书画双绝,精于古董鉴赏,集各家之长,推崇董巨、二米、黄公望、倪瓒,追求秀雅含蓄的效果和笔墨趣味。主张以画为乐,以画为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推崇意境:隔帘看月,隔水看花,意在远近之间。提出南北宗论。

明代画家徐渭,号青藤道人。开创大写意画法。代表作《墨葡萄图》。与画家陈淳号称“青藤白阳”。陈洪绶与画家崔子忠号称“南陈北崔”善画人物。

清初有四王。指的是清代初期四位画家王原祁、王翚、王鉴、王时敏他们的风格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致力于摹古,崇拜元四家,表现安逸清闲的情感状态,审美趣味趋于精致,追求书卷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四王在清初取得画坛正统地位,追随者甚多。

擅长模仿古人,成为清朝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四僧:石涛、八大、髡残、弘仁,倡导“笔墨当随时代”。

石涛(1642-约1718)明朝皇族后裔,原名朱若极,法名原济,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广西全州人。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以造化为师,不圄古人。“我自为我,自有我在!”。提倡借古开今。石涛用大半生时间游历山川,其《苦瓜和尚画语录》倡导把山水画提高到哲学高度。提出“一画”概念,主张“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绘画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恣意,潇洒舒畅,激情昂扬,变化多端。

四王加上恽寿平、吴历,号称“清初六家”。

龚贤是南京“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

上海画派:清末在上海活动的画家形成的画派,追求金石,雅俗共赏。代表人物有任颐、吴昌硕、赵之谦、虚谷等。上海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任颐。

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这三人号称岭南三杰)以及居廉、居巢兄弟。

点石斋画报在1884年(光绪十年)在上海创办,这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中国画报。他的创始人是吴友如。

中国近代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美术界发生变化。蔡元培提出“美育救国”“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口号。出现了最早的留学画家:李铁夫、李叔同、李毅士等人。

李叔同(1880-1942),即弘一法师,是丰子恺、潘天寿等人的老师。丰子恺的作品《护生画集》就是为了纪念老师李叔同。姜丹书评价李叔同:法师早年才子,中年艺术家、名师,晚年一代高僧

徐悲鸿(1895 ~1953 )画家,美术教育家。青年时期留学日本,法国等地,旅游瑞士和意大利,饱览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名画,致力研究欧洲传统美术和中国民族绘画,作画提倡“尽精微,致广大”,擅长油画、国画,尤精素描,强调重视人物画,人物造型,注重写实和传神。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在表现技法上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一家。1927年留学回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开始后,又任教于重庆中央大学,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徐悲鸿对中国画创新的历史贡献:徐悲鸿先生是现代世界东方艺坛杰出多才的大师,卓越的艺术教育家.他的艺术成就和对美术教育的重大贡献,不仅名声远扬,而且门生四海.他功力深厚,才华横溢.他精于绘画、书法,还擅文藻,长于著述,同时又是一位高明而渊博的艺术鉴赏评论家.他严谨的治学态度,辉煌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画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徐悲鸿用西方写实观念与方法好改进中国画,而齐白石、黄宾虹则从传统的文人画范畴中异军突起,推陈出新,使传统焕发新的活力。

1910年后出国留学画成为中国美术界的潮流(林风眠、徐悲鸿、吴作人、吴冠中)留洋画家归国后大多执教于各地学校,使得油画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发展成为可以同国画相抗衡的画种。

1902年,我国最早的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在南京创立。这是我国师范艺术教育的开端。

我国最早的专业美术院校是1911年在上海创办的中西美术学校(后改名叫中华美术学校),创始人是周湘。

1912年11月,年仅17岁的刘海粟和丁悚、乌始光等人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1921年改名为上海美专),对现代艺术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培养一大批人才。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

1913年4月,我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成立。第一任校长是郑锦,解放后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

1956年11月,经过庞薰琹的努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世界美术史复习重点

1、世界美术史参考书目:

①《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剑桥艺术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③《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美术出版社

④《世界美术史》,弗莱明等,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⑤《外国美术史教程》,李春,陕西美术出版社

⑥《东方美术史教程》,邓惠伯,高等教育出版社

⑦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⑧《辞海》(艺术分册)

⑨1979—1995年《世界美术》杂志

1、世界美术史复习方法及重点:

世界美术史试题常用题型有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其中填空、选择、判断约占总分40%,名词解释或简答题20%,论述题20%,总分100分。

世界美术史命题大致以欧洲美术史为发展主线,涉及内容在时间和地域的跨度上都巨大,时间从原始社会、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到近代、现代,地域包括古代的埃及、中东、欧洲各国,内容涉及建筑、雕塑、工艺、抄本绘画、壁画、架上绘画等各个领域。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所涉内容均可通过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的《外国美术简史》获得正确答案。填空内容包括艺术史中著名的人名、地名、作品名和时代等知识点。选择涉及艺术家作品、艺术史常识。判断涉及艺术史中常识性的概念。名词解释包括艺术史中的特殊名词,专有名词、艺术团体、机构、艺术运动和事件等。简答

问题包括艺术运动、著名的艺术家及作品分析。这类题目均可通过熟读和理解《外国美术简史》和《剑桥艺术史》得到解答。论述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在掌握艺术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内容多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比较分析、一种艺术现象和艺术风格的成因、特征的研究,所以考生应在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阅读范围,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和史实分析。

简评:李建群(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外国美术教研室主任)

以下是复习外美史时首先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点:

两河流域:注意分期

古埃及:注意分期和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年代,特点);古埃及艺术和古希腊艺术的关系和区别(建筑,如神庙的比较)。

爱琴、希腊:注意爱琴与希腊两文明间的关系和时间的分割;希腊要注意不同的艺术种类和代表作品;希腊化与古典时期雕塑的差别

古罗马:注意时代分期;伊达拉里亚美术与罗马美术的关系;罗马美术与希腊美术的区别(特别是建筑和雕塑方面);庞贝古城绘画对古典主义风格有何影响

中世纪:中世纪美术的内容、来源是什么?(基督教、蛮族等多种风格的变化)

①基督教美术:注意巴西利卡式和希腊神庙的区别;圣彼得大教堂。

②拜占庭美术:注意艺术风格;圣索非亚教堂;圣维他尔教堂的镶嵌画。

③加洛林文艺复兴:弄清楚概念。

④罗马式美术:清楚罗马式的概念;建筑风格;代表技术及作品。

⑤哥特式美术:清楚概念;开始于巴黎及附近;代表作品;彩色玻璃画;雕塑的写实风格。文艺复兴:

①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年代,地点,概念;早期文艺复兴的时间及代表艺术家;佛罗伦

萨、翁布里亚、帕都亚3画派的代表人物;乔托的作用;美第奇家族的作用;波提切利;盛期文艺复兴3杰艺术的不同特点,活动的区域及代表作品的藏地;威尼斯画派出现的原因、背景、代表人物和作品

②尼德兰文艺复兴:凡埃克兄弟的油画改进;《根特祭坛画》的构图及内容;罗伯特?康宾的风格及作品;博斯的风格及作品;勃鲁盖尔的风格及作品

③德国文艺复兴:丢勒;克拉纳赫;荷尔拜因的风格及对英国肖像艺术的影响;格吕内瓦尔德;《伊森海姆祭坛画》

④西班牙文艺复兴:巴索的风格及作品;格列柯的风格及作品

⑤法国文艺复兴:枫丹白露画派的风格及产生的背景

17,18世纪:

17世纪:三种国家,三种制度,三种艺术。A、以意大利、西班牙为主的天主教国家,教权高于政权,流行巴洛克。B、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流行反映市民生活的现实主义。C、以法国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国家,皇权高于教权,流行古典主义。

①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波伦亚学院的地位和创建者;卡拉瓦乔的风格及作品;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威尼斯画派城市风景画;卡诺瓦;巴洛克风格的来源和特点;贝尼尼的风格及绘画和建筑的代表作品;

②17世纪的佛兰德斯美术:鲁本斯;约丹斯;凡?代克

③17世纪的荷兰美术:哈尔斯;伦勃朗;伦勃朗作品与荷兰画派;荷兰小画派;维米尔;雷斯达尔和霍贝玛的风景画;静物画的代表人物

④17世纪西班牙美术:黄金时期;三大代表;里韦拉、苏巴兰、委拉斯贵支的艺术风格及作品;穆立罗;戈雅的风格与作品;戈雅对浪漫主义的影响

⑤17、18世纪的法国美术:普桑;勒布伦;勒南兄弟;洛兰(欧洲早期风景画的创始者);古典学院主义(法兰西学院);古典主义的3标准(古代的标准,拉斐尔的标准,普桑的标准);洛可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华托、布歇、弗拉贡纳);洛可可雕刻的代表人物(普热、法尔科内);

19世纪:

欧洲艺术以法国为主,巴黎成为新的艺术中心,法国艺术的演变带动着整个欧洲艺术的演变。

①19世纪的法国美术:新古典主义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大卫;安格尔;格罗(浪漫主义倾向);浪漫主义的概念;戈雅;籍里柯;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和《路易士三的誓言》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现实主义的概念;库尔贝;库尔贝的现实主义与巡回画派的区别;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及产生原因;米勒;杜米埃;达鲁的雕刻;凯旋门;罗丹;罗丹雕塑与20世纪雕塑的关系;马约尔;3个印象主义产生的背景、代表、两种类型(德加的重素描和莫奈的重色彩);塞尚;凡高;高更;纳比派;象征主义

②19世纪德国美术:拿撒勒画派;弗里德里希

③19世纪英国美术:荷加斯的风格、作品及理论;雷诺兹;庚斯博罗;拉斐尔前派;拉斐尔前派与浪漫主义的联系;透纳和庚斯博罗风格异同;伦敦印象派

④19世纪俄罗斯美术:巡回画派的时间、两大阶段、地点、代表人物

⑤其他:印度美术的时间、分期、代表作品;日本美术中浮世绘的代表人物;画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