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1、全球变化:

是概述地球环境中与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有关的一系列全球问题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术语,其实质是指全球系统的演变,更多的是对人类活动使地球系统正常运转产生的偏离的关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全球变化指全球气候变化

2、中国应对全球变化的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正面影响的一面

(2)适应全球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3)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减缓气候变化

3、新国际劳动分工:

新的国际劳动分工,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的劳动空间分工的国际表现形式,它与若干发达国家中出现的国家内部的新的劳动分工相对应;新国际劳动分工本质上是跨国公司凭借资本优势将企业内部分工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尝试,跨国资本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和生产布局的主要手段

4、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提升了中国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加就业总量;推动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消极影响:形成对某些行业和市场的垄断,造成大量民族品牌流失;利用外资质量不高;通过不正当经营或转移定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加剧资源短缺,恶化生态环境;加剧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5、城市化:

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6、知识经济:

即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即主要依赖于脑力劳动的经济;知识经济实质上是“智力经济”

7、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

中国现有产业结构距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产业特征尚有差距;

对教育文化科技技术投入过低,知识经济基础薄弱;

缺乏成型的新兴主导产业群,支柱产业仍然薄弱;

中国知识经济省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显著

8、山地:

东西走向的山脉: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大致展布于40-43N;中间一列包括昆仑山——秦岭,大致位于32.5-35N;南列南岭位于24-25.5N,是一条隐伏的近东西向构造带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自北而南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北东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大致分为三列;西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中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最东一列是台湾山脉;这三列北东走向的山脉之间都有一系列北向东的相对沉降带相隔,在中国东部形成“三凹三隆”的构造形态

北西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西部,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等

9、寒潮:寒潮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天气过程,是冷空气强烈爆发过程中所引起的天气现象,它规模大,势力强,降温剧烈

10、梅雨:梅雨主要是由势均力敌的冷暖气团,长期在江淮流域交锋,导致“梅雨锋”而形成的。梅雨天气主要特征是雨量丰富,相对湿度大,风力较小,日照时间短,潮湿闷热,物品容易发霉,故又称“霉雨”。

11、长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从河源至宜昌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黄河在河口镇以上为上游,从河口镇到孟津为中游,孟津以下为下游

珠江:由西江、东江和北江三大支流组成;西江主源为南盘江,源出乌蒙山脉的马雄山,自石龙以上为上游,石龙以下至梧州为中游,梧州以下为下游;东江上源为寻乌水,发源于南岭山地,节点为龙川,惠阳,虎门;北江上源为浈水,发源于大庾岭南坡,节点为韶关,清远,洪奇沥

12、地下水的类型:

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岩溶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冻土孔隙裂隙水

13、人口结构特征:性别结构不均衡,年龄结构成年型,文化构成偏低性,职业结构过渡型,地域构成农村型

14、人口密度分布特征:

位置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少;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高原人口少;

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寒冷干燥地区人口少;

人口密度增加与耕地分布、城镇发展直接相关

15、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的原因

发达地区和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吸收区,经济落后的人口大省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输送区;

中国人口的流动轨迹与迁移的区域格局大致相同,主要由两个流向构成:一是以特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为引力中心,形成增长导向的大量迁移流;二是以某些地广人稀的省份为中心,形成资源导向的小量迁移流。

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占流动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6、产业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

产业结构由以农业为主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

农业结构由以粮为纲的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转变;

工业结构从门类简单到齐全,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服务业结构由传统服务业为主到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转变

17、中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粮食生产地区格局变化显著,粮食种植和生产结构变化较大,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18、影响中国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提供空间和场所,提供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经济与技术因素:经济与技术因素包括经济技术水平、协作条件、基础设施能力、市场条件以及金融环境等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集聚的因素之一

运输因素:运输是克服空间距离的活动,通过运输,将工业企业与原料地、燃料地和消费市场、修理基地等联系起来

地理区位因素:地理位置包括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位置两个范畴

19、第三产业:

又称第三次产业,它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

体现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0、国道:

国道是在全国公路网中具有政治、经济意义的主干线,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省会和直辖市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战略要地等的公路。按照国道的地理走向,分为按首都放射线、南北纵线、东西横线三种类型并按顺序编号。

首都放射线由“1”和两位路线序号组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南北纵线由“2”和两位路线序号组成,由东向西排列。东西横线由“3”和两位路线序号组成,自北向南排列。国道路面标准一般为二、三级,少量为一级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与高速公路

21、7918网(P284)

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纵线、18条横线共34条主线以及5条地区环线、2条并行线、37条联络线组成

主要内容:

一是路线名称使用路线起、终点县级以上行政区地名

二是国家高速公路的阿拉伯数字采用1位、2位和4位数,并与一般国道相区别

三是数字编号的特征有律可循

22、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类型多,分布广;地方特色鲜明,分布集中;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互相映衬;风景独特,历史悠久,观赏内容丰富;无限风光,开发前景广阔;

23、高新技术产业:

通常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

24、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特征: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平衡;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层次低,基础薄弱;

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效益低;

高新技术产业面临融资困境;

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任重道远

25、人地关系系统:

是指人与地在特定而区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因此人地关系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亦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26、PRED问题:

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与发展(development)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人地关系失调、人地系统内部主要过程失控的反映

27、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特征:

①经济发展速度快,省市间经济差异明显。

②全国性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基地和能源基地。

③强大的科技力量和人才优势,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④交通发达,大城市集中,发展潜力巨大。

28、东北地区自然条件:

山环水绕的地表结构:东北地区的地形从外向里略呈三个半环带,山环水绕,平原内育。最外一环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和渤海、黄海,形成水绕边界之形势。中环是山地,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地和千山山地,在这些山地环抱之中的是东北平原

冷湿的自然景观: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茂盛的植被与肥沃的土地;广泛分布的冻土;面积广大的沼泽

29、文化区的概念:

文化区是某种具有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类族群所占的地区,即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力区域。文化区有时也称为文化地域,或者与文化圈的概念互有交错。

地域文化特征的形成,有两类原因或者条件,自然的和人类的、环境的和主体的、环境的和主体的、外在的和内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基本不变的和不断变化的。特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实际上是两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文化区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地理学的概念,但本质上还是一个人类学现象;或者说文化区是一个带有地理特征的人类社会群体现象。

30、中国经济区划的原则:

一、经济原则:

①国家经济体系和地区优势相结合;

②地区经济专门化方向和综合效益相结合;

③经济区划和行政区划相结合;

④国内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化分工相结合;

⑤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相结合。

二、生态原则:必须坚持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人口发展、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原则:要坚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1、自然地理区划:

自然地理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部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最常见的是部门自然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

这里主要是指综合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指导,根据区域发展的统一性、区域空间的完整性和区域综合自然特征的一致性,逐级划分合并自然地域单位,并按这些地域单位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

32、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影响。

二、区位和开放政策差异。南方地区在区位方面较北方相比占有一定的优势,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南部沿海开始的。

三、经济结构的影响。首先,三次产业的比重存在南北差异。其次,我国轻重工业结构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最后,南北地区工业的所有制结构呈现明显的差异。四、投入要素分析。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南方的总量依旧大于北方。南北各区利用外资的梯度差异造成了经济增长的梯度差异,也扩大了工业结构的差异。

五、进出口要素的影响。北方的进出口总额远远小于南方。南方的外向型经济更加发达,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对外更频繁的信息交流,更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增长。

33、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水热、土壤等。

二、区位因素。东部处于太平洋西岸,沿海大小港口星罗棋布,海运发达,城市密布,基础产业发达,信息畅通,具有对外经济贸易与国内外合作交流的地缘优势,是发展经济的最佳区位。西部相反。

三、历史因素。我国东部自古就较为发达,也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沿海地区在近代一直主导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三线建设的推广,东西部差距有所减小。

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倾斜战略进一步扩大了差距。

四、经济因素。从经济体制方面,东部市场化进程快,西部慢。从产业结构方面,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高效益造成西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迅速流出,这种马太效应使地区差异越来越大。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加剧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五、文化因素。东部沿海地区较早接触了资本主义精神,比较早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商品意识上,东部地区也要先行一步。

34、罗开富与黄秉维方案P374-376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高二中国地理期末试题带答案

高二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70分)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叙述正确的是( ) ①跨南北半球 ②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③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没有热带 ④南北跨纬度 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⑤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有利于 对外交往和合作以及发展海洋事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 下列各组国家中,不是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A.俄罗斯、蒙古B ?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 C.韩国、日本 D.印度、尼泊尔 3. 我国回归线穿过的省区(简称)由东向西依次是是 () A 台粤桂云 B 云桂粤台 C 粤桂台云 D 桂粤台云 4. 关于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汉族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 B. 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北和东北 C.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北和西南 D.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5. 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被称为“紫色盆地”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6. 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集中在第三级阶梯 D.山区面积广大 7. 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8.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临渤海和黄海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0. 造成我国东部旱灾和洪涝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风强弱 B 冬季风的强弱 C 山脉的阻隔 D 海陆位置的影响 11.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是 _______ A 曾母暗沙、哈尔滨 B 吐鲁番盆地、青藏高原 C 西双版纳、黑河 D 武汉、漠河 12. 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以南年降水量大于 800毫米 C.以南一月平均温大于 0C D ?以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13. 关于界线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③为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14. 下列解决我国水资源空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①兴建水库 ②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雨④节约用水 9. 下述关于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冬季都吹西北风 C 夏季风使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D B 季风交替季节是我国主要降水季节 冬季风加剧了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增大 C.③为南方与北方界线 D.③为农牧业界线

2018年全国各地地理中考真题汇编:中国的交通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中国的交通 一、选择题 【2018·连云港】33.连云港的小希同学乘坐火车到位于甘肃省会的兰州大学报到,这条铁路线是 A.兰新线B.京沪线C.陇海线D.京广线 【答案】C 【2018·济宁】2018“丝路经济国际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外的31名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结合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13~15题。 13. A.陇海线、兰新线 B.京哈线、京广线 C.宝成线、陇海线 D. 京沪线、陇海线 【答案】D 14.会上,一位专家这样描述他的家乡:我的家乡四季如春,地形崎岖,长江咆哮而过,少数民族种类最多……这位专家的家乡在我国的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A 15.会后,专家们去距会场23千米的西安标志性雕塑——“丝绸之路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 空运输 【答案】C 【2018·德州】17.关于下图中我国铁路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线和③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B.②线和④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C.②线和⑥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D.①线和⑤线是同一条铁路干线 【答案】C 【2018·江西】读沪昆高铁主要站点示意图(图6),完成11~13题。 11.下列农业景观,在沪昆高铁列车上难于看到的是 A.牧场 B.水田 C.茶园 D.果园 12.上海一游客,乘高铁到赣北某历史名山旅游,其目的地最可能是 A.黄山 B.庐山 C.井冈山 D.南岭

13.沪昆高铁隧道最多的路段在 A.上海至杭州段 B.杭州至南昌段 C.南昌至长沙段 D.长沙至昆明段 【答案】11.A 12.B 13.D 【2018·滨州】为了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2017年12月6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通车,千年蜀道进入高铁新时代。结下图回答18~19题。 18.西成高铁穿越秦岭山脉。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一线 A.该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植被以暖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作物熟制一般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C.该线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 D.该线以南交通以水运为主,经济林木以柑橘、苹果、茶叶为主19.西成高铁的开通,加速了沿线地区地域文化与资源的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的陡峭与兵马俑的气势恢宏让人叹为观止 B.电力资源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加强了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系 D.降低沿线各站点城市的土地、房地产价格 【答案】18.B 19.C 【2018·苏州】图8为312国道(图中虚线所示),起点为上海市,终点为新疆的霍尔果斯市,全长4967千米,沿途经过八个省区。读图回答14~15题。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期末考试知识复习(本科)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的人口比重居 世界第一位。 2、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k㎡,次于俄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四至点:西至点,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73°22′E; 东至点,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03′E; 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53°31′N; 南至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51′N 4、位置: ○1地球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最大海洋太平洋西岸(介于地球上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与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东部东亚季风显著; 加上青藏高原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造就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2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5、新疆:与毗邻国家的陆地边界线最长和毗邻国家最多 6、山系:

7、国土:狭义的国土指主权国家管理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广义的国土还包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8、简述中国地形大势的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特点:①中国地势西高东底,呈三级阶梯; ②山地多,平原少; ③以山地为骨架,形成了网格状的地形格局。 分界线: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等。 ②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二章自然结构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阐述我国气候环境的特征。 答:我国气候的基本气候特征为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和水热同期。下面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来阐述: (1)地理位置角度 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 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本递减, 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深居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则大陆性气候强。 (2)地形角度:我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1).青藏高原的影响:阻挡高原两侧冷暖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高原季 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2).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 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2、试析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此特征的主要因素。 答:特点: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水热同期 因素:(1)地理因素 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

高二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各章节知识点

1、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 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区域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3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区域地理——中国的交通运输

第8课时中国的交通运输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合理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 2.能够在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上准确指出或填出铁路干线的名称。 3.能够按一定要求选择、组合运输线路。 4.能够结合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学会分析影响我国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因素。 提示:①京包—包兰②南疆③兰新④青藏⑤成昆⑥京哈⑦陇海⑧京沪⑨京九⑩京广?南昆 考点一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概述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水路(海运和河运)、航空、管道等。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合理选择

[特点提醒]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①货物的性质;②货物的数量;③运距;④运价;⑤时限等。 下图为中国省(区)际大宗铁路货流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箭头运输的主要货物和交通运输线对应正确的是() A.①小麦——京哈线 B.②大米——沪杭线 C.③天然气——陇海—兰新线 D.④煤炭——京包线 (2)据图可知() A.通过铁路向中东部地区运输的货物多于向西部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的铁路货流量多于北方地区 C.运出量最大的省份是四川省 D.运入量最大的省份是广东省 解析:第(1)题,从图中代码显示的货运方向可知,①为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小麦靠南北向铁路向内地运输; ②处于鄱阳湖平原,向东的铁路应为浙赣线;③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运输方式主要是西气东输管道;④是晋煤外运的大秦线。第(2)题,从箭头货运数量上判断,通过铁路向中东部地区运输的货物多于向西部地区运输的货物。 答案:(1)A(2)A 考点二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网密度差异 东部运输网稠密,西部稀疏。 2.铁路运输 (1)线路格局:以北京为中心,京广线和陇海—兰新线为主干,构成大致呈五纵、三横的基本框架。 (2)主要南北向铁路干线:A京沪线、B京九线、C京广线、D焦柳线、E宝成—成昆线、京哈—沈大线。 (3)主要东西向铁路干线: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4)主要铁路枢纽:a包头、b郑州、c武汉、d宝鸡、e徐州、f株洲、g成都。 【点拨】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是指横跨亚欧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联运的运输方式。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等港口,比北线缩短行程3 000 km,时间缩短一半。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 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 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 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 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 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 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 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以西云高原 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 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 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 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 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 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 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海拔高气温则低,冷空气背风坡气温较高 降水:西高东低有利于水流深入,暖湿空气,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题(1)

孙埠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末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奇松、怪石、______、_______被称为“黄山四绝”。 2. 着名的长江三峡是由 峡、巫峡和 峡组成。 3. 颐和园因当年慈禧每到夏季即来此避暑常住,并例行朝政,故有_________________之称。颐和园昆明湖北部的苏州河,有______________之称。 4. 秦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公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 、水帘洞之奇。 6. ________ 是我国唯一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 7. _______是苏州现存最古的塔,成为苏州城的象征,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福建的武夷山是典型的( )地貌。 A 、岩溶 B 、丹霞 C 、火山熔岩 D 、黄土 2. 天山天池是( )。 A 、火山堰塞湖 B 、火口湖 C 、冰碛湖 D 、断层湖 3、享有“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济南 D 南京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用来形容( )的瀑布 A 庐山 B 黄山 C 桂林 D 雁荡山 5、我国素有“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的说法,从地貌形态看,这三座名山均属于( ): A 、丹霞地貌 B 、岩溶地貌 C 、花岗岩地貌 D 、流纹岩地貌 6、我国海南省的天涯海角旅游区是典型的( ) . A .海岸堆积地貌 B.沙砾质海岸地貌 C.生物海岸地貌 D.海岸侵蚀地貌 7、. 我国以雾凇景观而着称于世的城市是( ): A,哈尔滨市 B,齐齐哈尔市 C,长春市 D,吉林市 8、.泰山和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的突出表现是( ): A.险、幽 B.雄、秀 C.险、奇 D.雄、奇 9、《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淹七军的故事发生在湖北的( )。 A 、随州 B 、襄樊 C 、十堰 D 、武汉 10、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说的是( )。 A 、爱晚亭 B 、岳麓书院 C 、橘子洲 D 、麓山寺 11、( ) 在庐山众多瀑布中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美,号称“庐山第一奇观”。 A 、三叠泉 B 、茅屋瀑布 C 、五龙潭瀑布 D 、黄龙潭瀑布 12、( )位于杭州市西南,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 A 、宋城 B 、瑶琳仙境 C 、清明上河园 D 、宏村 13、( )名胜古迹和山海胜景兼而有之,一向以“海天佛国”着称于世。 A 、普陀山 B 、九华山 C 、莫干山 D 、雁荡山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1.渤海海底的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属浅海大陆架。目前,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 2.我国冬季气温特点: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原因: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少,获得的热量少; ②北方邻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拉大了南北温差; ③我国多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冬季风具有阻挡作用。 3.我国夏季气温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原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此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4.夏季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 5.夏季最低气温处:青藏高原。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所以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6.华北“春旱”的原因: ①春季华北地区降水稀少;②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③此时,正是华北地区春播和小麦返青的季节,农业用水量较大,因而显得旱情更为严重。 7.长江流域7、8月份“伏旱”的原因 梅雨过后,7、8月份,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和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空气性质单一,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旱情严重。 8.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原因: ①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 ②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③正常年份,北方有春旱、夏涝;江淮地区有梅雨和伏旱。 9.黄河河口以上河段,水量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补充在课本P104) 特点:逐渐减少。 原因:①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 ②沿途土质疏松,下渗严重。 ③几乎无支流注入。 ④人文因素: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10.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原因: ①位于台湾山脉迎风坡;②夏季东南季风和冬季东北季风从海洋带来充足水汽③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11.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鲁番——托克逊,原因: 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高二期末中国地理试卷

高二期末中国地理试卷

中国地理期末练习1 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受地势的影响,我国的外流河全部从西向东流入 太平洋 B. 内流河多分布在非季风区,河流水量没有季节变化 C. 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多,无结冰期 D. 南方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 2.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位置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回答下题 当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时,雨带位于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读下图,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D. 只有秋汛 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4.图中甲河是() A. 渭河 B. 汉江 C. 西江 D. 闽江5.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相比较,南岸支流() A. 流程长,较稀疏 B. 水质清,无结冰 C. 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D. 流经地区多为红壤6.上图中虚线不可能是() A. 年800mm等降水量线 B. 一月均温0℃等温线 第2页共 12 页

C.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 D. 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 右图沿左图(相邻经线或纬线的间隔均为5°)某剖面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7.右图依据的剖面线是左图中的( ) A. L3 B. L4 C. L1 D. L2 8.右图所示剖面两侧大致上是我国的( ) A.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B.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C. 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D.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9.乙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我国其他地区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丙地形区阻挡冬季风 B. 甲地形区阻挡冬季风 C. 日照时间较长 D. 海拔较低 10.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下题。 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 (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11.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A. 珠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地区、干旱地区 B.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D. 非洲、南京市、湿润地区 12.从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吉林省属于() A. 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B. 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C. 暖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 D. 中温带、湿润 第3页共 12 页

中国历史地理期末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着名史学家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以西汉时期的孤域政区为主,分录其山川物产等内容。班固不仅在《汉书·地理志》中首创了政区地理志的模式,同时也完成了首例沿革地理着作。 是清朝初年所撰,共一百三十卷。详列山川险要战守利害。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为主的地理着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禹贡学会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积极倡导学习国外地理研究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的研究和的形成。 《禹贡》半月刊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顾颉刚先生创办的一份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刊物,其出版和“禹贡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建立。 谭其骧人,中国历史学家、家,中国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长期从事中国史和的教学和研究,他对中国历代疆域、政区、民族迁移和文化区域做了大量研究,对黄河、长江水系、湖泊、海岸变迁均有精辟见解,建树颇多。主要着作有《》《长水集续编》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一本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由主编。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包括了中国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和海岸线、岛屿;除中原王朝,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建立的大小边疆政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疆域、政区、城市、重要村镇和自然地理面貌。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着,共四十卷。作者是晚期的。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着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3960平方公里,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湖泊。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有70%水域在九江市境内,有20%水域在上饶市境内,有10%水域在南昌市境内。 云梦泽,又称大泽,中国湖北省上的古代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界。时这一湖群的范围周长约450公里。后因和带来的泥沙不断,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时期已缩小一半,时解体为的小湖群。此后有的小湖逐渐淤平,有的则有扩展,就是在中叶以后迅速扩展成的大湖。如今,云梦泽古代湖泊群,已消褪为一些相互分离的湖泊。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人。中期大臣,治理的专家,世界水利泰斗。着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等。潘季驯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吸取前人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发明“”,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皇木采办是专用于皇宫、藩王府、皇陵、皇家庙观的建筑用木,绝大部分使用原始大木,明清两代,采伐大木的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知识讲解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 图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一、中国区域概况 1、读图4-1-1,回答下列问 题。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____地区, 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 于____。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 _东部,____西岸,海 陆兼备。 (2)国土辽阔①疆域辽阔: 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 居世界____。 ②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 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 国家有6个。其中发达国 家:A____、B____;资源丰富国家:C____、D____;群岛国家:E____、F____。 (3)海域广袤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还有依次是:a____、b____、c____和d____。渤海和____为内海。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其次是____。主要的半岛:自北而南依次____半岛、____半岛和____半岛。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读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_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将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填注在图上。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纬40°线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简称) (4)东经110°线经过的省区简称是(自北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国大陆东部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省区有____个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7)重庆市的邻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政府所在地是___;邻省区最多的行政区是_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国区域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四大区域的划分,熟悉一些典型的中国地理界线; 2.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 3.掌握北方地区基本地理特征并能联系高中教材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分析。 【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己画图(中国轮廓图、区域界线、主要山脉河流等) 【教学过程】 一、中国地理分区 1.中国地理分区 ⑴界线、分区名称

⑵重点界线的地理意义总结 A.秦岭——淮河一线 ①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 ②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③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降水:大致与800mm等年降水量线吻合; ⑤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⑥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 ⑦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 ⑧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⑨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 ⑩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地形区: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 B.长城

①降水:400mm等年降水量线; ②温度带:暖温带(南)与中温带(北); ③地形:黄土高原(南)与内蒙古高原(北); ④粮食作物:冬小麦(南)与春小麦(北); ⑤农业:种植业(南)与畜牧业(北); ⑥民族:汉族(南)与游牧民族(北)。 C.大兴安岭 ①地势:地势二(西)、三(东)级阶梯分界线; ②地形:内蒙古高原(西)与东北平原(东)的分界线; ③气候:非季风区(西)与季风区(东)的分界线; ④降水:400mm等年降水量线; ⑤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西)与温带季风气候(东)的分界线; ⑥干湿地区:半干旱(西)与半湿润(东)地区的分界线; ⑦植被:温带草原(草原)(西)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东)的分界线; ⑧农业:畜牧区(西)与耕作区(东)的分界线; ⑨河流流域:内河流域(西)与外河流域(东)的分界线。 D.昆仑山 ①地势:地势一(南)、二(北)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地形区:青藏高原(南)与塔里木盆地(北)的分界线; ③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南)与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④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南)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的分界线; ⑤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南)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北)的分界线。

中国地理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地理定时练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在某电视台举行的一档“地理知识竞赛”节目中,观众对其中几道题目作出了以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B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 、中国领土最西端在曾母暗沙 D 、中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 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胡锦涛主席亲赴澳门参加了一系列庆祝活 动并发表重要讲话,祝愿澳门和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据此回答2—3题: 2、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指( )。 A 、省、市、县 B 、中央、省、县 C 、省、县、乡 D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与澳门行政级别相同的城市是( )。 A 、哈尔滨 B 、台北 C 、昆明 D 、香港 国家统计局09年2月26日发布的人口报告显示,2008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5.7℅,男性占总人口的51.5℅。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7.06‰。 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4—6题: 4、从以上资料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我国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 B 、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C 、我国的人口总数正逐渐减少 D 、我国的人口总数已达最高峰 5、人口数量过多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①资源紧缺 ②劳动力不足 ③环境破坏 ④就业压力大 ⑤住房困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6、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A 、秦岭——淮河 B 、黑河——腾冲 C 、长城沿线 D 、0℃等温线 7、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共有56个民族 B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C 、各民族均匀分布 D 、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 读我国沿“北纬30°地形剖面图”,回答8—10题: 2000 4000 海拔/m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 阶梯 第三级阶梯

2017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答案.

2017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关于东汉刺史制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0分) A、东汉时刺史没有固定的驻地 B、郡守不需通过刺史向皇帝汇报 C、东汉末年,朝廷给了刺史更大权力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C 2从()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1.0分) A、商朝 B、春秋战国 C、秦朝 D、汉朝 正确答案:C 3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现的遗骸证明两千多年前()到达过新疆地区。(1.0分) A、南亚人 B、中东人 C、欧洲白种人 D、非洲人 正确答案:C 4()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1.0分) A、徽州 B、山西

D、绍兴 正确答案:D 5清朝,()下令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并归福建省管辖。(1.0分) A、康熙 B、乾隆 C、雍正 D、咸丰 正确答案:A 6晚清时期,大臣()力排众议,毅然出兵,平定收复新疆。(1.0分) A、曾国藩 B、李鸿章 C、施琅 D、左宗棠 正确答案:D 7秦始皇时期实行()。(1.0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正确答案:B 8妇好墓玉器经鉴定,证明三千二百多年前()与河南地区存在贸易路线。(1.0分) A、新疆 B、宁夏 C、西藏

正确答案:A 9郡县制时期实行上计,其中上计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户口 B、赋税 C、兵力 D、刑狱 正确答案:C 10中国稳定的统一的疆域形成在()。(1.0分)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中华民国 正确答案:C 11“中国”二字,经过考古发现,最早出现在()的铭文上。(1.0分) A、四羊方尊 B、大克鼎 C、何尊 D、曾侯乙尊盘 正确答案:C 12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支流是()。(1.0分) A、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B、东西之间,由东而西 C、南北之间,由北而南 D、南北之间,由南而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