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插本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专插本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专插本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专插本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1.管理学的性质就是管理的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1)管理的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2)管理的艺术是指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技巧达到某种效果。

(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性:

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

B 、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艺术性:在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4.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管理的五种职能、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一般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管理的五种职能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是指: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是指: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5**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

(2)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3)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

(4)传统组织的主要担心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担心是不学习不适应

(5)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

(6)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职责是控制别人;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6**企业的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需要满足5 个条件:

(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2)不是物理性资产;

(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

(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

(5)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7.道德管理的特征;

(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

(7)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8.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征

(3)组织结构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9.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挑选高道德素质员工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10.企业的价值观;全体成员对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的高度认同。

11.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12.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1)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2)政治与法律环境

(3)经济和技术环境

(4)文化环境

13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1)供应商

(2)销售商

(3)顾客

(4)竞争对手

(5)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13.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1)国际商务知识

(2)文化适应能力

(3)视角转换能力

(4)创新能力

14.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

①进口

②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15.信息管理工作过程:

①信息的采集、

②信息的加工、

③信息的存储、

④信息的传播、

⑤信息的利用、

⑥信息的反馈

16.信息的采集:

①明确采集的目的

②界定采集的范围

③选择信息源

17.根据信息的载体不同,划分为:

a、文献信息源

b、口头信息源

c、电子信息源

d、实物性信息源

18.信息的加工:

(1)鉴别

(2)筛选

(3)排序

(4)初步激活

(5)编写

19.信息的存储:

(1)准确性问题

(2)安全性问题

(3)费用问题

(4)方便性问题

20.信息的传播:

(1)目的更加具体

(2)控制更加严密

(3)时效更加显著

21.*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

(1)传播主体的干扰

(2)传播渠道的干扰

(3)传播的客观障碍的存在

22.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努力做到:

(2)为信息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3)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的价值。

23.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管理者应尽力避免以下现象:

(1)信息孤岛(2)信息过载

24.信息的反馈:

(1)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2)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3)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25.信息系统的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26.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7.古典决策理论内容:

(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8.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

西蒙的著作是《管理行为》,在书中他提出了“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西蒙的行为决策理论要点:

(1)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2)决策者在识别和发现问题中易受知觉上偏差影响.

(3)决策者即使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也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种备选方案的情况.

(4)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对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5)决策者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去寻求最佳方案。

29.从决策的重要性程度来分类: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

30.从决策的主体分类: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31.从决策影响的时间分类:长期决策、短期决策

32.决策的过程:

(l)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2)明确目标、

(3)拟定方案、

(4)筛选方案、

(5)执行方案、

(6)评估效果。

33.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2)组织自身的因素

(3)决策问题的性质

(4)决策主体

34.决策的基本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中的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的方法)

35.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2 )大中取大法

(3 )后悔最小: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36.风险型决策方法——常用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是决策树法。

37.确定型决策方法:线性规划、量本利分析法

38.定性决策方法:集体决策法、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39.集体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菲法

40.有关活动方向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阵图、swot矩阵

41.计划的类型:

(1)按时间期限分类: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按职能空间分类:财务计划、人事计划、业务计划

(3)按综合程度分类: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4)按明确性分类:指导性计划和具体性计划

(5)按程序化程度分类: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42.孔茨和韦里克按计划的形式分类的计划的类型:

①目的或使命

②目标

③战略

④政策

⑤程序

⑥规则

⑦方案⑧预算

43.计划编制过程:

(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

(7)制定派生计划

**拟定和选择行动计划包括:

a.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

b.评估计划;

c.选定计划

**评价行动计划,要注意以下几点:

a.认真考察每一个计划的制约因素和隐患;

b.要用总体效益的观点来评估计划;

c.既要考虑到每一计划的许多有形的可以用数量表示的因素,又要考虑许多无形的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因素;

d.要动态地考察计划的效果,不仅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利益,还要考虑计划执行所带来的损失,特别是注意那些潜在的、间接的损失。)

44.计划工作内容:

what —做什么?目标与内容

why —为什么做?原因

who —谁去做?人员

Where—何地做?地点

When——何时做?时间

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45.成本领先、特色优势、目标集聚战略的定义:

(1)成本领先:企业强调以低单位成本价格为用户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目标是要成为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

(2)特色优势:企业力求就顾客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

(3)目标集聚: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46.目标管理的定义: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做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47.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竞争作用力:

①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研究

②入侵者研究

③替代品生产商研究

④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⑤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48.wot综合分析法—主要用于对企业环境和资源进行分析:

S(strengths)强项w(weaknesses)弱项

O(opportunities)机会t(threats)威胁

S0 战略一一用组织的强项去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机会。

W0 战略一用外部环境的机会去克服企业内部的弱项。

ST 战略--一用企业的强项去克服或避开环境的威胁。

WT 战略-一把弱项和威胁都减至最小,意味着紧缩开支、实行清理等

49.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定义: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过程。它使组织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MBO)是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 年提出的。

(2)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

①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们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奉献。

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分目标。

50.目标的性质:

(1)目标的层次性

(2)目标网络

(3)目标的多样性

(4)目标的可考核性

(5)目标的可接受性

(6)目标的挑战性

(7)伴随信息反馈性

51.目标管理的过程:

(1)制定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

(3)执行目标

(4)评价成果

(5)实行奖惩

(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52.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是让所有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方式

(2)以个人为导向,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促使权力下放,强调责权利三者统一。

(4)注重成果第一。

53.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

(1)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2)滚动计划法的基本思想: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滚动计划法具体做法是,使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在计划期的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根据该阶段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外部与内部有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并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每次修订都使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

54.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通过五项体验:

①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②不是物理性资产

③用户价值

④独特性

⑤延展性

55.组织设计的任务:

①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

②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

③确定组织中的职能职权

④参谋职权和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

⑤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56.组织结构可以用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三种特征来描述

57.组织设计的原则:

①专业化分工的原则

②统一指挥原则

③控制幅度原则

④权责对等原则

⑤柔性经济原则

58.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环境,战略,技术,规模和生命周期

59.组织设计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原则性方法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性:

①对传统的职位和职能部门进行相应的调整

②根据外部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设计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

③根据组织的差别性、整合性程度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

④通过加强计划和对环境的预测减少不确定性

⑤通过组织间合作尽量减小组织自身要素资源对环境的过度依赖性。

60.战略发展有四个阶段:

①数量扩大阶段

②地区开拓阶段

③纵向联合发展阶段

④产品多样化阶段

61.大小型组织在组织结构上区别主要体现在:

①规范化程度

②集权化程度

③复杂化程度

④人员结构比率

62.根据工作的多变性与可分析两项维度标准,技术分为:

①常规型技术

②工艺型技术

③工程型技术

④非常规型技术

63.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2)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3)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64.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

(1)工作能力

(2)工作内容和性质

(3)工作条件

(4)工作环境

65.职权的形式: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

66.影响分权的主要因素:

①组织规模的大小

②政策的统一性

③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

④组织的可控

⑤组织所处在的成长阶段。

67.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四个标准:

①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数量越多,说明分权程度越大

②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重要性越大,说明分权程度越大

③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影响面越大,说明分权程度越大

④较低的管理层次作出的决策审核越少,说明分权程度越大

68.有效授权的要素:

①信息共享。

②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和技能。

③充分放权。

④奖励绩效。

69.授权原则:

①重要性原则

②适度原则

③权责一致原则

④级差授权原则

70.员工招聘的概念:是指组织及时寻找、吸引并鼓励符合要求的人到本组织中任职和工作的过程。

71.绩效评估的概念: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小组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

72.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1)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

(2)选配合适的人员

(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73.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l)编制人力资源计划

(2)招聘员工

(3)选用员工

(4)确定有能力的员工

(5)职前引导

(6)培调员工

(7)职业生涯发展

(8)留用人才

74.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可细分为三个步骤:

①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

②评估未来人力资源状况

③制定一套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计划

75.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的原则:

(1)既要保证企业短期自下而上的需要,也要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2)既要促进员工现有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又要能为员工的长期发展提供机会。76.管理人员招聘的标准:

(1)要有管理的愿望

(2)良好的品德

(3)勇于创新的精神

(4)较高的决策能力。

77.外部招聘的

优点是:

①具备难得的“外部争竞优势”,被聘者没有太多顾虑,可以放手工作。

②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③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缺点是:

①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②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

③外聘对内部员工积极性造成打击。

内部提升的

优点是:

①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②有利于吸引外部的人才。

③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④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缺点是:

①可能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的现象发生。从内部提升的人员往往喜欢模仿上级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创新。

②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78.员工招聘的作用、程序与方法:

(1)制定并落实招聘计划、

(2)对应聘者进行初选、

(3)对初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

(4)选定录用员工、

(5)评价和反馈招聘效果

79.员工的解聘的方式:解雇、临时解雇、自然减员、调换岗位、缩短工作周、提前退休。

80.员工培训目标:

(1)补充知识、

(2)发展能力、

(3)转变观念、

(4)交流信息。

81.员工培训方法:

(1)导入培训

(2)在职培训

(3)离职培动

82.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1)工作轮换。

(2)设置助理职务。

(3)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

83.绩效评估程序:

(1)确定特定的绩效评估目标。

(2)确定考评责任者。

(3)评价业绩。

(4)公布考评结果,交流考评意见。

(5)根据考评结论,将绩效评估结果备案。

84.绩效评估方法:个人自我评价法小组评议法、工作标准法、业绩表评估法、排列评估法、平行对比评估法。

85.员工招聘的来源:

(1)广告应聘者

(2)员工或关联人员推荐

(3)职业介绍机构推荐

(4)其他来源

86.企业在招聘方式时注意以下因素:

(1)所需选聘人才的层次

(2)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

(3)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4)企业战略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文化调整的需要

87.绩效评估的作用:

(1)绩效评估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绩效评估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绩效评估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4)绩效评估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5)绩效评估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88.组织变革的动因:

①外部环境因素

a 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b 科技进步的影响

c 资源变化的影响

d 竞争观念的改变

②内部环境因素

a 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

b 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

c 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

d 快速决策的要求、

e 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89.组织变革的类型:战略性变革、结构性变革、流程主导性变革、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90.组织变革的目标: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91.组织变革的内容:

(1)对人员的变革、

(2)对结构的变革、

(3)对技术与任务的变革

92.组织变革的过程

(1)解冻阶段,这是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

(2)变革阶段,这是变革过程中的行为转换阶段

(3)再冻结阶段,这是变革后的行为强化阶段

93.组织变革的程序

(1)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

(2)分析变革因素,制订改革方案。

(3)选择正确的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94.组织变革的阻力

(1)个人阻力(包括:利益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影响)

(2)团体阻力(包括: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和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95.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1)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 2 )创新组织文化

( 3 )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96.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

竞争是导致团体内部或团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最直接因素。

97.组织冲突的类型: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2)直线与参谋之间的冲突

(3)委员会成员之间的冲突

98.组织冲突的管理对策(避免方法):

( 1)强调组织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 2)制定更高的行动目标

( 3)加强沟通

( 4)注意信息反馈

99.组织文化的特征:

(1)超个体的独特性

(2)相对稳定性

(3)融合继承性

(4)发展性

100.组织文化的结构:

①潜层次——是精神层、

②表层——是制度层、

③显现层——是组织文化载体

101.组织文化的内容:

(1)组织的价值观、

(2)组织精神、

(3)伦理规范

102.组织文化的功能:

(1)整合功能、

(2)适应功能、

(3)导向功能

103.组织文化的形成:

(1)管理者的倡导(2)组织成员的接受

104.为了达到组织设计的理想效果,组织设计者需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职能与职务的分析与设计

(2)部门设计

(3)层级设计

105.领导的含义: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106.领导权力的概念:就是影响他人的能力,在组织中就是指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组织目标的能力。

107.领导必须具备:

(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108.领导权力的来源:(专惩法感奖)

①法定性权力、

②奖赏性权力、

③惩罚性权力、

④感召性权力、

⑤专长性权力。

109.领导的作用:

①指挥作用、

②协调作用、

③激励作用

110.领导风格划分的依据及其类型:

( 1)按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分类: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

( 2)按创新方式分类:魅力型领导者、变革性领导者

( 3)按思维方式分类:事务型领导者、战略型领导者

111.领导特性论①有效的领导者具有共同的特性:

a努力进取,渴望成功

b有强烈的权力欲望

c正直诚信,言行一致

d充满自信

e追求知识和信息

112.领导行为论

领导行为论研究行为与绩效的关系,以寻求最有效的领导风格。

①密执安大学的研究:

a.密执安大学李克特1947 年发现两种领导行为:工作导向型领导行为、员工导向性领导行为

②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

a.俄亥俄州立大学弗莱西从两个维度研究领导方式:关怀维度、定规维度

③管理方格论

113.领导情景论:情景论认为: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领导特性和领导行为,应随所处的情景随机应变。有三种代表性的理论: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114.菲德勒将领导者所处的环境因素综合归类为三个大的方面:上下级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

115.路径一目标理论:路径目标理论是罗伯特一豪斯发展的一种领导权变理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上作主要是为下属指明实现目标的路径,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一致

116.豪斯把领导方式分成4 类:

①指示型(指导型)领导方式——领导者给予下属具体指导,管理较严较细。

②支持型领导方式——领导者比较友善,关心下属,注重上下级人际关系。

③参与型领导方式——领导者邀请下属参与进来,共同协商做决策。

④成就导向型领导方式——领导者给下属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成就和目标,激励下属,给以充分信任。豪斯认为,要确定哪种领导方式最有效,需要依据两个变量:下属的个性和环境因素。

117.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赫塞和布兰查德把下属的成熟度(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作为关键的情景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

该理论把领导方式分成4 类:

a、指导型(高任务低关系)——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何时何地做。(指导型领导方式适合于下属的低成熟度时一期)

b、推销型(高任务高关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和支持。(随着下属逐步走向成熟,进入选拔培养期)

c、参与型(低任务高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和沟通。(进入激励时期)

d、授权型(低任务低关系)——领导者提供不多的指导和支持。(下属已经到达高成熟度,下属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完成任务)

118.激励:鼓励人朝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119.激励力=效价X 期望值(M = V * E )

120.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121.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122.激励的需要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论、X理论和Y理论

1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①生理需要

②安全需要

③社交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124.双因素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

①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监督、与监督者的关系、工作条件、工资、个人生活、同事关系、地位、保障、与下属的关系

②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激励因素处理得好可以使人们产生满意情绪,处理不当也不会导致不满。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

125.成就需要论:

①成就是需要:是指渴望完成困难的工作,获取比较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技能,以及超过别人。

②依附的需要:是指渴望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建立亲密的友谊。

③权力的需要:渴望影响他人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权威。

126.X 理论和Y 理论

由美国的麦格雷戈提出

①X 理论(对人性的假设)认为:

A 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

B 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

C 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D 不喜欢工作,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其实现组织目标。

②Y 理论(对人性的假设)认为:

A 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

B 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执行完成任务的承诺;

C 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D 绝大多数人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127.激励的过程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激励的强化理论

128.公平理论:

( l)横向的,与其他人的报酬比较

( 2)纵向的,与员工自己的过去的报酬比较。

129.期望理论由美国弗鲁姆提出的,根据期望理论的研究,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以下三种联系的判断:

( l )努力与绩效的联系——即通过努力能否达到绩效。

( 2 )绩效与奖酬的联系——即实现了绩效后能否得到预期的奖酬。

( 3 )奖酬与个人目标的联系——即获得的奖酬在多大程度上能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或实现自己的需要

130.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领导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领导者的奖酬。131.激励的强化理论由美国斯金纳提出。

132.激励实务:传统的常用的激励方式有4 种: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新颖的激励计划:

( l )薪酬管理、

(2 )员工持股计划、

(3 )灵活的工作日程、

(4 )目标管理。

133.团队沟通:是指组织中以工作团队为基础单位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方式。

134.沟通的作用:

(1)沟通是协调各个、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135.沟通的类别:

(1)按照行为主体来划分:分为个体间沟通、群体间沟通

(2)按照所借助的中介或手段划分: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电子媒介沟通。

(3)按照组织系统分: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4)按照方向分: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5)按照是否反馈分类: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6)按照功能划分:工具式沟通、情感式沟通

136.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包括:(技结个人)

①个人因素、

②人际因素、

③结构因素、

④技术因素

137.结构因素包括:

①地位差别、

②信息传递链、

③团体规模、

④空间约束

138.有效沟通的实现(克服沟通障碍)的准则:

①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②培养“听“的艺术③创造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④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⑤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⑥组成非管理工作组

⑦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139.冲突的原因:

①沟通差异

②结构差异

③个体差异

140.谈判有两种基本方法:零和谈判、双赢谈判。

141.要实现有效的谈判,一般要遵循如下的原则:

①理性分析谈判的事件、

②理解你的谈判对手、

③抱着诚意开始谈判、

④坚定与灵活相结合。

142.优秀管理者按以下方式管理冲突:

①谨慎的选择想处理的冲突

②仔细研究冲突双方的代表人物

③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源

④妥善的选择处理方法(处理方法有:回避、迁就、强制、妥协、合作)

143.反馈控制:也称事后控制或成果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144.控制的必要性(作用):

(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的差异。

145.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将控制过程分类:(跟自程最)

①程序控制

②跟踪控制

③自适应控制

④最佳控制

146.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将控制分类:

①前馈控制

②同期控制

③反馈控制

147.按组织系统分类:正式组织控制、非正式组织控制、自我控制

148.**控制过程的主要环节及其工作内容:

( 1 )确立标准(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的重点、制定标准的方法)

( 2 )衡量绩效(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 3 )纠正偏差(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实施的对象、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149.衡量绩效

①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②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150.纠正偏差

①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②确定纠偏措施实施的对象

③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151.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

a、使纠偏方案双重优化

b、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c、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152.有效控制的特征:(适适客弹)

(1)适时控制

(2)适度控制

(3)客观控制

(4)弹性控制

153.恰到好处的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②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③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效益。

154.预算的种类:

( 1)收入预算。

( 2)支出预算

( 3)现金预算

(4)资金支出预算

(5)资产负债预算

155.预算的作用及缺点:

作用:大题重点

(1)由于预算的实质是用统一的货币单位为企业各部门的各项活动编制计划,因此预算使得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方向,和组织中的优势部门和问题部门,从而为协调企业活动指明了方向。(2)通过为不同的职能部门和职能活动编制预算,也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更重要的是,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始终是与控制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编制预算是为企业的各项活动确立财务标准。

(3)用数量形式的预算标准来对照企业活动的实际效果,大大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工作,也使之更加客观可靠。

(4)很容易测量出实际活动对预期效果的偏离程度,从而为采取纠正措施奠定了基础

缺点是:

( l )只能帮助企业控制那些可以计量的、特别是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业务活动,而不能促使企业对那些不能计量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活力的改善等予足够的重视。( 2 )编制预算时通常参照上期的预算项目和标准,从而会忽视本期活动的实际需要,因此会导致这样的错误:上期有的而本期不需要的项目仍然沿用,而本期必需的上期没有的项目会因缺乏先例而不能增设。

( 3 )企业活动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会改变企业获取资源的支出或销售产品

实现的收入,从而使预算变得不和时宜。

( 4 )预算,特别是项目预算或部门预算,不仅对有关负责人提出了希望他们实现的结果,而且也为他们得到这些成果而有效开支的费用规定了限度。这种规定可能使得主管们在活动中精打细算,小心翼翼的遵守不得超过支出预算的准则,而忽视了部门活动的本来目的。( 5 )费用预算总是具有按先例递增的习惯,如果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仔细地复查相应的标准和程序,那么,预算可能成为低效的管理部门的保护伞。

156.生产控制的内容:

( l)对供应商的控制、

(2)库存控制、

(3)质量控制

157.财务比率:

a.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它反映了企业偿还现金债务的能力。

b.速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存货之差与流动负债之比。

c.负债比率:是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

d.盈利比率:利润与销售额或全部资产等相关因素之比。158.经营比率包括:

a.库存周转率

b.固定资产周转率

c.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

159.经营审计包括:

①外部审计、

②内部审计、

③管理审计。

160.综合控制的方法(标杆控制、平衡积分卡控制)

①标杆控制——是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②平衡积分卡由诺顿和卡普兰于1992 年提出。:是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衡量企业、部门和人员的卡片,之所以取名“平衡积分卡”是因为它的目的在于平衡,兼顾战略与战术、长期和短期目标、财务和非财务衡量方法、滞后和先行指标。

161.标杆控制

①标杆控制的内涵

②标杆控制的步骤:

a确定标杆控制的项目

b确定标杆控制的对象和对比点

c组成工作小组,确定工作计划

d资料收集和调查

e分析比较,找出差距,确定最佳纠偏做法

f明确改进方向,制定实施方案

g沟通与修正方案

h实施与监督

i总结经验

j进行再标杆循环

③标杆控制的作用和缺陷

缺陷:

a标杆管理和控制容易导致企业的竞争战略趋同

b标杆控制容易使企业陷入“落后—标杆—又落后—再标杆”的“标杆管理陷阱”之中。(2)平衡积分卡控制

①平衡积分卡由: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

②采用平衡积分卡作为控制工具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平衡积分卡将企业的战略置于核心地位。

b平衡积分卡使战略在企业上下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与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

c平衡积分卡使战略目标在各个经营层面达成一致

d平衡积分卡有助于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协同和统一

③平衡积分卡的控制指标

a财务方面

b客户方面

c内部经营过程

d学习和成长

162.平衡积分卡的优点:

( l)将企业战略置于核心地位。

( 2)使企业战略在企业上下进行交流和学习,并与各部门和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3)使战略目标在各个经营层面达成一致。

(4)有助于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协调和统一。

163.平衡积分卡的控制作用:

成功的平衡积分卡控制制度是把企业的战略和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性评估手段联系在一起的手段。

( 1)平衡积分卡可以阐明战略并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

( 2)在整个组织中传播战略。

( 3)把部门和个人目标与这一战略相联系。

( 4)把战略目标与战术安排衔接起来。

( 5)对战略进行定期和有序的总结。

( 6)用反馈的信息改进战略。

因此,平衡积分卡不仅仅是一种控制方法和业绩评价手段,也是一种战略管理方法。

专插本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1.管理学的性质就是管理的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1)管理的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2)管理的艺术是指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技巧达到某种效果。 (3)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性: A 、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 B 、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 艺术性:在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3.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工作定额。 (2)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差别计件工资制。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4.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理论要点:管理的五种职能、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一般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1)管理的五种职能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是指: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是指: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5**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 (2)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3)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 (4)传统组织的主要担心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担心是不学习不适应 (5)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 (6)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职责是控制别人;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6**企业的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需要满足5 个条件: (1)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2)不是物理性资产; (3)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 (4)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 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 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 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 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 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 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禁

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市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由与依赖;利润与支出等。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核心,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所以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往往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1.5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 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问题 5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0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11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2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第2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2.3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性技能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教育学原理重点梳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 关理论 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 一、教育独立论 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论》一文,提出教育要独立于政党和宗教,应该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证独立的地位。 教育独立包括: 1?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做教育经费,不能移用。 2?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财政部门之下,要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 3?思想独立,不能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 4?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 5?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二、教育万能论 英国著名的哲学、教育思想家洛克在全面系统地批驳了当时广泛流行的“天赋观念论” 后,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完整的、系统的“教育万能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尔维修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生来是平等的,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巨大差别,这主要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之故。 三、人力资本论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人力资本论。他主张: 1?劳动者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技能和知识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同物质资本一样是可 以通过投资生产出来的。 2?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3?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是现代经济最基本的特征。 4?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力。 5?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受市场供需规律的作用。 四、筛选假设理论 创始人是迈克尔史潘斯和罗伯特索洛, 五、社会化理论 社会化理论是美国的布斯和根特斯在《美国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中提出的。 观点:1?批评了早期人力资本论。2?教育的作用反映在经济效益和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关系两个方面。 六、劳动力市场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奥利、多林格、哥顿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 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

管理学专升本试卷与答案

管理学考前密押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 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管理的目的是() A. 获得信息 B.协调多种关系 C.寻求市场机会 D. 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人员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关于高层人员的技能,按其重要程度从低到高排序, 正确的是 () A. 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B.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3.1961 年《管理理论丛林》的发表,标志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其作者是() A. 巴纳德 B.西蒙 C.孔茨 D. 德鲁克 4.管理应随机而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该观点属于() A. 权变学派 B.经验学派 C.社会系统学派 D. 管理科学学派 5.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 项的决策和监督权,这是泰罗所提倡的() A. 职能工长制 B.工作定额原理 C.例外原则 D. 心理革命 6.机床加工车间刚刚换了车床,新车床比原车床工作效率可提高20% ,车间技术组提出: 是否应该提高其工时定额?车工不同意,理由是:对新车床还不熟悉,很难达到额定效率。 车间主任和副主任商量出以下四种解决方案,请你选择一项最合理的解决办法() A.由全体车工开会讨论,决定新车床的工作定额 B.由车间主任决定,是否采取新定额,定额是多少 C.由车间的职工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新车床定额 D.报工厂劳动科,由他们会同设备科,经过严格的测评来确定新车床的工作定额 7.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 A. 日常程序决策 B. 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 短期操作性决策 8.企业某产品本期实际销售量为300 件,本期预测销售量为300 件,若平滑指数为0.6,那么下期预测销售量为() A.280 件 B.300 件 C.310 件 D.320 件 9.某家电生产企业原是以生产销售大家电而成为名牌的,后开始进入小家电领域。由于 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生产的小家电也颇受欢迎。2008 年比 2007年的销售增长率为 11.8%,2009年比 2008 年的销售增长率为13.6%。但市场占有率与其他竞争对手 相比则较低。该企业的小家电业务应当属于下面哪一类() A. 金牛类业务 B.明星类业务 C.幼童类业务 D. 瘦狗类业务 10. “ 5W1H”描述的是所()职能的内容。 A. 计划 B.组织 C.领导 D. 控制 11.企业成长的基础是 () A. 核心能力 B. 规模 C.顾客 D. 战略 12.()是一种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A .目标管理 B. 网络计划技术 C.滚动计划法 D.名义小组技术 13.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由纵横两条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 事业部制 B. 多维立体型 C.直线职能型 D. 矩阵型 14.某公司有员工36 人,假设管理幅度为 6 人,则该公司的管理人员、管理层次有() A.7 人,3层 B.6人,3层 C.7人,2层 D.6 人,2层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补贴:是政府基于某些特殊的需要将部分财政收入直接分配给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无偿补助.是政府调节微观经济的重要财政杠杆之一,也是发挥公共财政分配机制作用的特殊手段. 2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政务工作信息化.P248 3风险型决策P134 风险型决策是介于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之间的一种决策,即决策时存在一个确定目标,掌握了部分决策必备的信息,面对两种以上的环境和条件,有可供选择的方案,而且每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但可预测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对决策结果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 4改变航道原理: 计划是面向的未来的,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情况预期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在必要时改变实现目标的进程,以保证公共计划的航向一直对准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灵活性原理使公共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不同,改变航道原理是使公共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 5公共财政:是国家暖和政府为满足公共利益和需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公共财政既是国家财政的一种类型或模式,同时也是政府处理与市场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常常将公共财政等同于公共财政管理.P198 6公共管理P8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追求公共利益,动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有效地施行与监督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7公共管理监督P159 公共管理监督指贪污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和监察和督导活动。 8公共管理人格: 是指公共管理者与其他职业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公共管理者的伦理尊严,伦理品质,伦理境界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社会伦理价值的总和,它是公共管理者在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地位与作用的统一,是其长期的习惯性的伦理行为的升华. 9公共管理协调P152 公共管理协调指协商、调整公共组织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和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使之权责清晰,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1 公共决策P132 公共决策是指公共组织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事务过程中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做出决定的过程。 1 1公共伦理P97 公共伦理是指用以实现共同价值和利益,规范全体社会公众(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各种道德规范、规 章制度等。 1 2公共选择理论:又称理性选择论,即美国经济雪茄布坎南创立的公共经济理论,主张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 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把政治决策分析与经济理论结合起来,为公共管理改革提供全心的理论平台。它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认为人是理性的,都想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受自我利益支配的。 1 3公共组织P8: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依法成立的具有公共利 益、运用公共权利来管理公共事物及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1 4公务员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根据本人的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或部分解除其与国家行政机关权利义务关 系即职务关系的一种行为.

第1-14章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练习题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 1.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3.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度引起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然而,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出现,反映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那种说法( )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 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 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4.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 A.计划 B.决策 C.组织 D.协调 5.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管理的实践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变动性 6.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这就是管理的()职能。

A、领导 B、决策 C、计划 D.组织 7.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的实现。 A、管理目标 B、组织决策 C、管理决策 D.组织目标 8.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二、判断正误 1.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2.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做出决策,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3.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4.经济环境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关系,是组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2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项选择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泰罗 D.大卫.李嘉图

《教育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 一、填空题 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 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___智育__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这种课程就是______学科课程____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___素质_____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__因材施教___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___教学模式___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_教学评价_____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__卫生___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____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___教育。 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_班级__教学。 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__教学方法__。 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_信度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 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 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

一、单顶选择题 1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的古典管理学家是()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2根据罗伯特卡茨的观点,基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领导技能 3有关研究表明,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 A.原则层次 B.惯例层次 C. 前惯例层次 D.后惯例层次 4下列因素中,不属于全球化任务环境的是() A.政治体制 B.供应商 C.顾客 D.竞争对手 5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认为不同国家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质性差别而采用的全球化组织模式是() A.多国组织模式 B.国际组织模式 C.跨国组织模式 D.全球组织模式 6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中,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MRPH指的是() A.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B.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C.制造资源计划 D.企业资源计划 7在决策的影响因素中,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属于() A.环境因素 B.组织自身的因素 C.决策问题的性质 D.决策主体的因素 8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属于() A.定性快策方法 B.确定性快策方法 C.风险型决策方法 D.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9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 A.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0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是() A.程序 B.规则 c.方案D.预算 11制定战略类型的划分,属于成长战略范畴的是() A.收缩战略 B.剥离战略

C.市场开发 D.清算战略 12伍德沃德等人根据制造技术的复杂程序将技术划分成若干类,其中定制产品 采用的技术是() A.单件小批量生产技术 B.大批量生产技术 C.流程生产技术 D.连续生产技术 13按照工作的过程标准划分的组织部门化形式是() A.职能部门化和流程部门化 B.流程部门化和顾客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和地域部门化 D.职能部门化和地域部门化 14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但主管对下属的监管和协调控制难度较大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矩阵型结构 B.动态网络型结构 C.扁平式组织结构 D.锥形式组织结构 15为了发挥专家的核心作用,减轻直线主管的任务负荷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而 设立的职权是() A.直线职权 B.职能权限 C.参谋权限 D.管理权限 16组织变革的基本目标是() A.提高组织的效能 B.提高组织的效率 C.提高组织的获利能力 D.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 17与行政职位高低无关的权力是() A.奖赏性权力和惩罚性权力 B.感召性权场和春图生辅导 C.奖赏性权力和感召性权力 D.专长性权力和惩罚性权力 18根据权力运用方式不同,领导者可以划分为() A.集权式领导者和民主式领导 B.魅力型领导者和变革型领导者 C.事务型领导者和战略型领导者 D.激进型领导者和保守型领导者 1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参与型领导在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两个领导维度方 面表现为() A.高任务一低关系 B.高任务一高关系 C.低任务一高关系 D.低任务一低关系 20激励力、效价和期望值之间相互关系的表达式是() A.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B.激励力=效价X期望值 C.期望值=效价+激励力 D.期望值=效价x激励力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要点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要点 一、何谓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异同?你认为私部门管理可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吗?为什么?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作为本质上属于国家的一种活动,公共管理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它的主体是政府,其权威的行使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而私人管理虽然也有权威,但其权威是经济的权威或市场的权威,其权威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政府部门虽然较重视层级节制的权威,但仍常常处于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其自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私人部门的管理则具有相对充分的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公共管理: 政府有责任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政府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 私人管理: 私人物品;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润。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环境:由宪法规定的权力分立与联邦制为美国的公共行政营造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 运作过程:参与公共政策的指定和执行,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并以政府的强制权力为后盾;公共行政管理者参与政策制定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要争取不同的政治力量的支持。为了保证公共管理者的公共性,公共行政实践应遵守公共价值,即代表性和透明性,并遵守正当程序。 5、政府与市场

垄断与市场;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自由与依赖; 利润与支持。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部门处于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中心,公共行政事实上也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在一个变革的、多元发展的社会中,社会利益是多元的,社会的价值也是多元的,而且利益和价值之间往往也是冲突的,政府需要在多元的、甚至是冲突的利益和价值之间作出平衡和抉择。因此,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非单一的考虑。 价值观: 宪法也确立了公共部门特有的价值观,如其对效率的追求就受到代表性、责任、透明性以及正当程序 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区别 ?萨缪尔逊:“与来自于私有物品的效益不同,来自于公共物品的效益牵涉到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消费效果。相比之下,如果一个物品能够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够分别按竞争价格卖给不同的个人,而且对其他人没有产生外部效果的话,那么,这种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常常要求集体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提供出来。” ?斯蒂格利茨:“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 ?世界银行:“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货物。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这些特性使得对公共物品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 四、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与行政改革 经济的一体化对各国都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推动了各国的行政改革。 1、行政体制的国际接轨与各国的行政改革

(完整版)教育原理-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与教育》复习大纲 题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p10: 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确切地说,是一门文理交叉的学科。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16: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冯特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因素或条件有哪些?p68 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无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直接兴趣,有意注意主要依赖人的间接兴趣) 3、注意活动的组织。 4、内外刺激的干扰。 5、个体的意志力。 第三章: 感觉适应p99-101: 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厨师做菜越来越咸,渐渐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刚下泳池觉得冷,后来逐渐适应) 感觉对比: 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样重的铁和棉花感到铁比较重;吃糖之后吃苹果,觉得苹果酸;吃中药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有甜味)感觉相互作用: (通感、连觉)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暖色调、冷色调) 感觉补偿: 指由于某种感觉缺失或机能不全,会促进其他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作用。(盲人的听觉和触觉、嗅觉特别灵敏) 第四章: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定义p119; 聚合思维: 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分析、整合,最终得出一

个正确或最好的答案。 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扩展,不受已知或现在方式、规则等的约束,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多种办法的思维。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132-134; 1、情绪状态。高度紧张和焦虑会抑制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愉快—兴趣状态则为问 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2、动机强度。适中的动机强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3、思维定势。 4、功能固着。 5、迁移影响。 正迁移/负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阻碍或干扰的影响。 6、原型启发。 7、个性特点。 第五章: 影响记忆保持的因素,举例说明如何组织复习p163; 1、识记的程度。 2、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3、记忆材料的性质。 4、识记后的休息。 5、识记后的复习。 过度学习: 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叫过度识记,也叫过度学习。 遗忘的规律: 遗忘是先快后慢进行的。 如何复习: 1、复习的及时性。 2、复习的经常性。 3、复习的合理性。 第六章: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p214;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p207: 创造力较高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较高;创造力较低组,其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则较低。智力与知识的关系p204-205:

管理学专插本真题

管理学 Ⅰ.考试性质 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又称专插本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总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与管理学 l.管理的定义;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3.管理学的特性; 4.管理的性质; 5.管理的职能; 6.管理者的角色; 7.管理者的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管理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三)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 1.管理与伦理道德; 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3.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全球化与管理 l.全球化内涵; 2.全球化与管理者; 3.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五)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信息及其特征; 2.信息管理工作; 3.信息化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管理与管理学 1.识记: (1)管理的概念; (2)管理的基本职能。 2.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2)管理学的特性; (3)管理的二重性; (4)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5)管理者的角色; (6)管理者的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识记: (l)霍桑试(实)验; (2)学习型组织; (3)核心资源; (4)核心能力。 2.领会: (l)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 (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1.识记: (1)伦理道德的概念; (2)功利主义、权利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推己及人等道德观的含义; (3)社会责任的概念; 2.领会: (1)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2)道德管理的特征; (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企业的价值观; (6)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3.应用: 能运用道德观与社会责任观分析问题。 (四)全球化与管理 1.识记:

公共管理学基础的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专插本专升本《管理学》必背知识点(领导)

广东省专插本《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必背知识点(四)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本科目使用答题卡。 二、试卷内容比例: 总论部分占23%,决策与计划部分占20%,组织部分占20%,领导部分占25%,控制部分占12%。 三、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占45%,非选择题占55%。 单选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多选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共15分;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论述题1题,10分2-3小题;案例分析题1题,10分,2小题;四、试题难度比例:容易题占30%,中等难度题占50%,难题占20%。 注:以蓝红色标注的是必背的名称解释。例:信息的定义: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 以粉红色标注的人名可能会出单选题。例:泰罗 纯红色分小点考简答、论述和案例的概率较高。例: 以上大纲笔记皆为本人在2020年参照指定书籍(管理学.周三多.第四版)、参考书以及收集资料按大纲整理的知识点,虽经多次修订但仍需不断完善。由于个人水平有限,时间紧迫,笔记可能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考生们批评指正。

第四部分领导 (一)领导概论 1.领导的内涵领导:是管理的一项职能。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领导和管理 管理者的本质是依赖被上级任命而拥有某种职务所赋予的合法权力而进行管理,被管理者往往因追求奖励或害怕处罚而服从管理。领导者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而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职务与合法权益。 (2)领导权力的来源 领导的核心在权力。领导权力:通常就是指影响他人的能力,在组织中就是指排除各种障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1法定性权力:由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决定2奖赏性权力:个人控制着对方所重视的资源而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3惩罚性权力:通过强制性的处罚或剥夺而影响他人的能力4感召性权力:由于领导者拥有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人们自愿地追随服从5专长性权力:知识的权力,因为人在某一领域所特有的专长而影响他人 (3)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1组织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自我内聚功能)2)适应功能(自我改造功能)3)导向功能(自我调控功能)4)发展功能5)持续功能2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组织价值观是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观是塑造组织

广东专插本《管理学》真题及答案(2001-2011)

目录 广东省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2)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5) 广东省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7)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1) 广东省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13)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6) 广东省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18)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2) 广东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24)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8) 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31)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35) 广东省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37)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41) 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43)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47)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49) 管理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53)

2001年本科插班考试 《管理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D 5.A 6.D 7.B 8.A 9.C 10.B 11.D 12.A 13.C 14.A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6.ABCDE 17.ACBE 18.ACD 19.ABE 20.ABCDE 21.CDE 22.CDE 23.BCDE 24.AB 25.ABCD 26.ABCE 27.BDE 28.ABC 29.ABD 30.ACDE 三、名词解释 31.霍桑试验是1924年到1932年间,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 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工厂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等等,得出了职 工是社会人、非正式组织等结论。 32.管理运动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生的人们对管理重要性 认识的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过程,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科学 管理,为提高科学管理,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框架。33.管理宽度也叫管理跨度和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能够有效监督、管 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它与管理层次成反比。 34.管理愿望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欲望,是指人们从事管理工作的主管要求,一 个主管人员的工作成效与其是否有强烈的愿望有密切是关系,有着强烈的管理 愿望,才会积极学习管理实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发挥他的才干。 35.管理审核是指系统地评价鉴定全部管理工作的一种控制方法,它侧重于管 理决策方面的审核,包括对组织中关于计划、工程技术、生产、营销、人事、 会计以及财务方面的审核。 四、简答题 36.(1)目标性:任何决策都包含着目标的确定性,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 的结果。 (2)可行性:方案的实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不仅考虑采取某种 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3)选择性:决策是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4)满意性: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5)过程性:组织的决策不是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6)动态性: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能循环的过程。 37.部门划分遵循分工的原理,具体的原则有: (1)力求维持最少,组织机构要求精简,必须力求最少。 (2)组织机构应具有弹性,应随业务需要而增减。 (3)确定目标的实现。 (4)各职能部门的指派应达到平衡,避免忙闲不均。 (5)检查部门与业务部门分设。考核、检查业务部门人员不应隶属于其检 查的部门。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完整版)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2019考研《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下) 1、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遗传、环境和 教育。 3、人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又有质的,既有连续性,又有 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前进的运动。 4、人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持续的变化过程。简要地说,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 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 5、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个方面。 6、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的发展。 7、“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8、“一般发展”的理论是由前苏联又一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的。 9、“心理发生论可以分为三个学派:个性发生学派、认识发生 学派、活动心理学派即心理动力学派。 10、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 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 条件。 11、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水准上受遗 传因素的影响 1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 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3、环境,即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人的发展中,社会环境起着 更为指导的作用。 14、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 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 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水准 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15、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不是主动进行的。 16、因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 17、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 人之所以具有可教育性,主要在于人具有可塑性,而人的可塑性表现 为人的感觉器官和心理机能是“未特定化”的。 18、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塑性的前提,而可塑性又是人的 可教育性的前提。 19、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拥有文化,文 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人类心身能力的延伸。 2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但这种作用于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教育的影响只不过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外因。 2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是指社会或教育提出的 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 阶段性、不均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差异性。 23、青少年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