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建典型经验-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党建典型经验-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4+3”工作法打造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中共兰州市红古区矿区街道工作委员会

矿区街道是根据甘政办纪〔2005〕54号文件精神,由滩子、下街、山根、下窑四村整体移交我区后于2005年11月成立的。党工委辖机关等5个支部,有中共正式党员129名。全街道现有1973户,7180人,99.9%为居民户口,有汉、回、满、东乡等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近一半,仅有土地215亩,人均0.03亩,绝大多数群众无地可耕、无业可就,生活困难,主要靠享受城市低保维持生活,大部分劳动力在辖区小煤矿打零工。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以平稳、顺利移交接为中心工作,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首要任务,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工作受到市区表彰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街道党工委始终不渝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尤其是针对四村在企业管理期间党建工作涣散、组织建设薄弱的情况,健全完善了“4+3”工作法,不断加强和深化党工委与社区党支部的互联共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构建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四个一”工作制度着力打造学习型、务实型党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有效提高

作为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特定的管理对象成立起来的机构,各项工作面广量大、困难重重。如何在复杂的局势和纷繁的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是党工委经常探讨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党工委从学习教育抓起抓好,把思想政治工作抓牢抓实,探索建立了一周参加一次街道集中学习、半月调研一次社区工作、一月听取一次重点工作

汇报、半年检查考核一次工作进展等“四个一”工作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社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切实转变。通过这一制度,全街道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更加完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理论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第一道防线和与广大群众的联系纽带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群众由起初对街道的质疑逐渐变为理解,进而积极参与和支持,风正气顺、干事创业的氛围逐渐形成,想发展、要发展、快发展的意识逐渐凸显,稳定、和谐、发展的氛围逐渐浓厚。

(二)街道社区各项工作得到有序高效运转。通过这一制度,街道和社区领导干部定期面对面沟通,全面了解街情、社情,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社区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打算汇报上来,街道及时将工作安排部署下去,对于重大事项征询社区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反复酝酿沟通,形成了定期汇报沟通、随时交流探讨的运转协调机制。岗位目标管理、不合格社区党支部书记调整、社区“两委”班子年度述职述廉、“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四签两审”等制度得到落实,街道和社区上下和谐、信息畅通、运转协调。

(三)“三有一化”的要求得到较好落实。通过这一制度,检验考察了社区“一把手”和干部队伍,为配强队伍抓龙头奠定了坚实基础。2008年根据发展形势积极稳妥地对社区党支部进行了改选,配齐了妇女委员、支部委员、主任助理,实现了“有人管事”。为解决原四村办公阵地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状况,积极争取市星光计划资金40万元,并多方筹资100余万元,建成4个社区办公阵地,面积都在280平方米以上,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实现了“有地方议事”。从2010年开始,党工委决定为社区每年各补助5000元,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干部干

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各社区积极引资引项,争取优惠政策和资金,基本实现了“有钱办事”。

二、“三个机制”着力打造创新性、服务型党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街道党工委始终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坚定不移维护稳定,坚持不懈改善民生,不断推进移接交工作,维护了社区群众的基本利益,维护了矿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做出了贡献,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一)党委、政府、企业、社区联席会议机制有力助推移接交工作。在四村移交接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党委、政府、企业、社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问题。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思路,精心谋划,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同时,主要领导进京赴省、跑厅进局,围绕省政府〔2005〕54号纪要精神抓协调、促落实。四年多来,主动和窑煤公司沟通30余次,向省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和省国土、煤管、财政、教育等部门汇报沟通20余次,有力推动了移接交工作,已与窑煤公司签署移接交协议五份。省政府关于移交接工作“两个纪要”中有关彻底理顺管理体制、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计划生育等七个方面的工作已经得到了落实。红大板坪1500亩山旱地改造工程、沉陷区2200亩土地复垦项目、群众就业等三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落实。乐山坪农场土地已确权待交接,居民养老保险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待批,小煤矿整顿管理和移交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与各有关方面达成了共识,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资金正在协调解决。

(二)领导干部分工包干重点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党工委每年都专题研究经济社会建设重点工作,

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将移交接工作、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分解到领导,落实到科室、社区,明确完成期限和工作要求,并采取定期督查、考核等方式,确保了重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实效。沉陷区农业综合开发复垦、红大板坪山旱地改造、新型建材环保砖等工程和项目进展良好;协调窑煤公司完成沉陷区909户危房搬迁户赔付工作,迁入地问题已基本落实;争取资金600万元,硬化道路小巷1.2万米、4万多平方米,敷设改造上下水管网1.6万多米,道路小巷硬化和上下水改造已基本完成;电网改造工程已完成主干线路和两个社区入户线路并通电使用,年内可全部完成;每年坚持为民兴办一批实事,今年初确定为民兴办的8件实事已有5件取得积极进展。同时,通过规范低保发放、提高医保参保率、结对帮扶零就业家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廉租住房、开展救济救助等工作,保证了低收入家庭和居民的基本生活。创建成市区级两级“平安街道”、“文明街道”,四个社区均创建成平安社区,两个社区创建成文明社区,综治、禁毒、计生等工作多次受到表彰奖励。目前,矿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生得到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三)机关帮扶社区和互动机制使区域化党建格局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是思想工作联做。通过开展各类集中整治活动,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进社区入户宣传,坚持突发事件思想政治工作先行和经常性教育常抓不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实行重大信访案件包案、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和投诉处理等制度,明确提出“两有三心四个一”的信访接待要求,即有记录、有答复,耐心、细心、热心,进门问一声好、让一个座、倒一杯茶、给一个满意的答复。四年来累计疏导劝解上访人员800多人次,依法处理群体性事件5次,实现了矛盾纠纷全排查全调处。二是基础设施联建。争取市上城中村改造、星光计划专项资金640万元,已全部用于社区阵地建设、道路硬化、上下水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辖区党员联管。针对社区党

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僵化、文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培养考察工作,四年累计发展新党员27名,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社区党支部都保持了入党积极分子至少5个的常数。开展了“党员亮身份”活动,把党员的一言一行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党员意识和自律意识。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流出党员实行跟踪管理,做到底子清、去向明。四是民生服务联办。努力构建民意互动、民情问责、民事联动、民生服务、民权保障、民困帮扶“六民”民情服务体系,努力提高“一站式”服务水平,推行“一线工作法”,全体干部包社区入户,通过走访慰问和帮扶,了解社区情民意,传递致富信息,帮助解决困难,广开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了党员服务和联系群众的渠道和载体,实施了一名党员帮扶一个贫困户、一个支部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等党员“八个一”工程,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搭建平台。五是文体活动联谊。积极建设完善了下窑、滩子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和图书室。积极参加并组织机关干部、社区群众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国庆60周年、运动会等节会活动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成功举办了由社区干部群众参与的“文体活动周”和纪念抗战胜利63周年等文艺演出。六是坚持“三帮扶”。在向社区选派党建指导员、结对帮扶零就业家庭等工作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三帮扶”,即机关党组织帮扶社区党组织、机关党政领导帮扶社区困难党员、机关党员帮扶社区困难群众。从指导和帮助社区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等“五个基本建设”入手,着眼帮助社区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机关干部定期下社区,与社区干部一起研究社区工作。每年都专门安排包社区和帮扶工作,结成帮扶对子29个。要求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深入社区、深入住户了解民情、调查民意,开展活动240余人次。今年起,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开始实行民情日记制度,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党工委决策部署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