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4章 波动学基础

第14章 波动学基础

分析化学第14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1.色谱法的起源(了解)、基本原理(掌握)、仪器基本框图(掌握)、分类、特点及应用(了解) 2.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基线:可用于判断仪器稳定性及计算检出限(掌握)峰面积(峰高):定量基础(掌握) 保留值:定性基础(掌握);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选择性因子)等(掌握) 峰宽的各种表示及换算(掌握) 3.色谱基本原理: 热力学(掌握):分配系数K ,仅与两相和温度有关,温度增加K 减小 分配比k,k 除与两相和温度有关外(温度增加k 减小)还与相比有关(相比的概念)k=t r /t0;k=K/ ;=K2/K 1=k2/k1 分离对热力学的基本要求:两组份的>1 或K 、k 不相等;越大或K 、k 相差越大越容易实现分离 动力学:塔板理论:理论(或有效)塔板数(柱效)及理论(有效板高)的计算公式及有关说明(掌握);塔板理论的贡献及不足(了解) 速率理论:H=A+B/u+Cu 中H、A、B、C、u的含义(掌握);减小A 、B、C的手段(掌握);u 对H 的影响及最佳流速和最低板高的计算公式(掌握);填充物粒径对板高的影响(掌握) 4.分离度分离度的计算公式;R=1.5 时,完全分离;R=1 时基本分离(掌握) 5.基本色谱分离方程两种表达形式要熟练掌握;改善分离度的手段:增加柱效n(适当增加柱长的前提下减小板高)、增加选择性因子(GC:改变固定相和柱温)和控制适当的容量因子k (GC:改变温度及固定相用量)(掌握) 分离度与柱效、柱长、分析时间(即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掌握);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了解);相关例题(熟练掌握) 6. 定性分析常规检测器用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也可以)定性,但该法存在的不足要知道,双柱或多柱可提高保留时间定性的可靠性;质谱或红外等检测器有很强的定性能力(了解) 7. 定量分析 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的概念(掌握);归一化法各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掌握);内标法定 量的计算公式(掌握相关作业)归一化法和内标法不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外标法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 (了解) 气相色谱法 1.气相色谱法流程和适用对象;气固和气液色谱的适用对象(掌握) 2.气相色谱法的仪器: 气路系统:通常采用N2、H2、Ar、He 等惰性气体做载气(高压钢瓶提供),载气纯度、流速的大小及稳定性对色谱柱柱效、仪器灵敏度及整机稳定影响很大,因此载气纯度要高、流速要适当而且稳定。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 执行给药原则中,下列首要的是 A.遵医嘱给药 B.给药途径要准确 C.给药时间要准确 D.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E.给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 2. 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 A.与内服药分别放置 B.放阴凉处 C.装密封瓶中保存 D.应加锁并专人保管,认真交班 E.应有明显标签 3. 剧毒药瓶上的标签颜色是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4.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是 A.氨茶喊 B.苯巴比妥钠 C.泼尼松(强的松) D.胎盘球蛋白 E.青霉素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 B.外敷C吸入 D.皮下注射 E.静脉注射 6.股静脉的穿刺部位为 A.股动脉内侧0.5cm B.股动脉外侧0.5cm C.股神经内侧0.5cm D.股神经外侧0.5cm E.股神经和股动脉之间 7.在超声波雾化器工作原理中,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的装置是 A.超声波发生器 B.雾化罐透声膜C雾化罐过滤器

D.晶体换能器 E.电子管 8.超声波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超过多少时应及时调换冷蒸馏水A. 30℃B. 40℃ C. 50℃ D. 60℃ E. 0℃ 9.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 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3处 10.肌肉小剂量注射选用上臂三角肌时,其注射区是 A.三角肌下缘2~3横指处 B.三角肌上缘2-3横指处 C.上臂内侧,肩峰下2 ~3横指处 D.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E.肱二头肌下缘2~3横指处 11.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肿胀、疼痛、试抽有回血,可能的原因是 A.静脉痉挛 B.针头刺人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D.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 E.针头刺入皮下 12.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应调至 A.0.5L/min B.1-2L/min C.2-4L/min D.6-8L/min E.8~10L/min 13.臀大肌注射时,应避免损伤 A.臀部动脉 B.臀部静脉 C.坐骨神经 D.臀部淋巴 E.骨膜 14.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应除外的是 A.贵要静脉 B.耳后静脉 C.额静脉 D.枕静脉 E.颞浅静脉 15.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苜选药物是 A.盐酸异丙嗪 B.去氧肾上腺素C盐酸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16.青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是、20~50U

经济学基础第14章

第十四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 一、失业的影响 (一)失业的经济损失 1、失业的最大损失就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 ●失业率上升所引起的产量损失不可能在失业率下降的时候得到补偿,本期可利用的劳动力不 可能移至下期使用,失去的将永远失去。 2、失业的另一个损失就是人力资本的损失。 ●人力资本是人受到的教育和获得的技能的价值。 ●失业对人力资本的损失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失业者已有人力资本得不到运用。另一方面, 失业者无法通过工作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 ●长期失业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本的价值,因为人力资本闲置不用同样会折旧,即技能失去其原 有的价值。 (二)失业的社会影响 1、失业不但会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而且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 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2、高失业时期,往往伴随着高犯罪率、高离婚率和其他各种社会骚乱,并使更多的人早衰早亡。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 ●所有那此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 业者。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一)失业的类型 1、摩擦性失业:指那些具有某种熟练技术的工人的短期失业,是指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 作的过程中处于的失业状态,或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状态。 2、结构性失业:指由于某个行业的衰落或某种技术的废弃而产生的失业。这种人所掌握的技术 已经被废弃,要重新就业就必须经过再学习和新的技术培训。 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阶段性的波动造成的失业。在经济繁荣时周期性失业下降而在经济 衰退时周期性失业上升。其造成的失业比例大,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学家和政府最为关注。

第四章波动学基础

第十章波动学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机械波形成和传播的条件。 2、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表达式的方法。 3、了解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 4、掌握两波干涉时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5、理解波的干涉、了解行波和驻波。 本章教学内容 §10-1波动的基本概念 §10-2平面简谐波波函数 §10-3波的能量 §10-4波的叠加 §10-1机械波的形成波长周期波速 一、机械波 1、机械波的定义 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机械振动称为波源,参与振动传播的物质为介质。水波,绳形成的波,弹簧形成的波,声波等 2、产生机械波的必要因素: (1)首先要有一个振动的物体,即波的激发源,称为波源。 (2)波源的外面,还得有能够随波源而振动的介质,称为弹性介质,故机械波又称为弹性波。 形成机械波必须要求介质有弹性,没有弹性或完全刚性的介质内是不能形成机械波的。在弹性介质中,各质点间是以弹性力互相联系的。已经开始振动的质点要依靠这种弹性力的作用来维持振动,还没有开始振动的质点也要依靠这种弹

性力的作用而陆续介入振动,使振动的状态传播出去,形成波动。由此可见,波源和弹性介质是机械波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3、波的分类 按照波速和质点振动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波分为横波和纵波两个类型。 (1)横波 我们来分析一个简单的、理想的模型,看机械波是如何由波源产生并在介质中传播的。如下图所示,一根绳子沿x轴放置,绳子的左端o点有一个波源,它在进行简谐振动。波源带动绳子,就有波不断从o点生成,并沿x轴向前传播。波的图形称为波形,对于机械波来说,波的传播过程也就是波形推进的过程。波的传播速度称为波速,观察表明,波在绳子上是匀速传播的。随着时间的延续,可以看到,波源随时间的余弦振动在空间被匀速地展开,也生成一条余弦曲线,曲线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不断向前平移。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在图中我们只作出了从t=0开始从o点发出的波形(实际上波形应该是一直向前伸延的)。 在什么讨论中,有一点应该注意,就是要把波的传播速度和质点的振动速度区分开来。在图中可以看出,波速是振动状态传播的速度,它是匀速率的,波一直向前传播;而波动中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是质点的运动速度,是往复变化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运动而并不随波逐流。 下面我们定量地讨论这个模型。我们用x表示波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用y表示它们振动的位移。于是,图中o点的振动方程为 0cos() 2 y A t π ω =- t=0时(见最上面一个图),o点的相位是-π/2,它的位置在平衡位置,且在向正方向运动。到t=T/4时,o点的相位变为0, 它的位移为正最大。此时o点的下一个考察点 a点的位置在平衡位置,且在向正方向运动, 即相位为-π/2,这正是t=0时o点的相位。到

第7章 热力学基础

第7章 热力学基础 7.16 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从270C 开始加热至770C (1)容积保持不变;(2)压强保持不变; 问这两过程中各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对外做了多少功?(摩尔热容 11,11,78.20,46.12----?=?=K mol J C K mol J C m P m V ) 解(1)是等体过程,对外做功A =0。J T C U Q m V 623)2777(46.12,=-?=?=?= (2)是等压过程,吸收的热量J T C Q m p 1039)2777(78.20,=-?=?= J T C U m V 623)2777(46.12,=-?=?=? J U Q A 4166231039=-=?-= 7.17 一系统由如图所示的a 状态沿acb 到达状态b ,有334J 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做功126J 。 (1)若沿adb 时系统做功42J ,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 (2)当系统由状态b 沿曲线ba 返回态a 时,外界对系统做功84J , 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是多少? (3)若态d 与态a 内能之差为167J ,试问沿ad 及db 各自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已知J A J Q acb acb 126.334== 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内能 增量为 J A Q U acb acb ab 208126334=-=-=? (1) 沿曲线adb 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 J A U Q adb ab adb 25042208=+=+?= (2) 沿曲线ba J A U A U Q ba ab ba ba ba 292)84(208-=-+-=+?-=+?=, 即系统放热292J (3) J A A A adb ad db 420 === J A U Q ad ad ad 20942167=+=+?= J U U A U Q ad ab db db db 41167208=-=?-?=+?=,即在db 过程中吸热41J. 7.18 8g 氧在温度为270C 时体积为34101.4m -?,试计算下列各情形中气体所做的功。 (1)气体绝热地膨胀到33101.4m -?; (2)气体等温地膨胀到33101.4m -?; 再等容地冷却到温度等于绝热膨胀最后所达到的温 7.17题示图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什么是竞争市场 1.竞争的含义 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的市场。 竞争市场的三个特征或条件: (1)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2)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2.竞争企业的收益 (1)厂商的总收益是指企业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即() TR Q为总收益,P为既定的市场价格,Q为销售总量。 =。式中,() TR Q PQ (2)平均收益指企业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即()()/ =。 AR Q TR Q Q 对所有企业而言,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3)边际收益指企业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时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即()()/ =??。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MR Q TR Q Q (4)竞争企业的收益曲线具有两个特征: ①竞争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这三条线是重叠的,即有AR MR P ==。 ②竞争企业的总收益曲线TR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因为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而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且始终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 二、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1.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决策 (1)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图14-1中的成本曲线有三个可以描述大多数企业的特征:边际成本曲线(MC)向右上方倾斜;平均总成本曲线(ATC)是U形的;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图14-1还显示了市场价格(P)是一条水平线。价格线是一条水

第5章热力学基础

第5章热力学基础 5-1 (1) P V 图上用一条曲线表示的过程是否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2)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后, 状态由(p,V 1)变至(P 2,V 2),这一过程能否在 P V 图上用一条曲线表示, (3)是否有PV : PV ;成立 答:(1)是; (2) 不能; (3) 成立,但中间过程的状态不满足该关系式。 5-2 (1)有可能对物体加热而不升高物体的温度吗 系统的 温度发生变化吗 答:(1)可能,如等温膨胀过程; (2)可能,如绝热压缩过程,与外界没有热交换但温度升高。 5-3 (1)气体的内能与哪些因数有关(2)为什么说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答:(1)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及气体量有关; (2)理想气体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也就没有势能,所以内能与分子间距离无关, 也就与体 积无关,因而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内能的变化: E 2 100 J; 对外做的功:A 200J 5-5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有何不同,下面两种说法是否正确( 热量愈 多;(2)物体的温度愈高,则内能愈大。 答: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 (1) 物体的温度愈高,7则热量愈多。错。 (2) 物体的温度愈高,则内能愈大。对。 (2 )有可能不作任何热交换,而使 5-4如图所示,系统沿过程曲线 热量500J ,同时对外做功 400J , 并向外放热300J 。系统沿过程曲线 的变化及对外做的功。 解: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 abc 从a 态变化到c 态共吸收 后沿过程曲线 cda 回到a 态, cda 从c 态变化到a 态时内能 a7 b7 c : Q 1 500 J, A i 400 J, 巳 100J C7 d7 a : Q 2 300 J, E 2 100 J, A 200 J 临 I 系统沿过程曲线 cda 从c 态变化到a 态时 物体的温度愈高,7则

基础护理学第12章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11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药瓶上贴有明显标签:内服药标签为(蓝色边)、外用药为(红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为(黑色边)。 2、在执行药疗时,护士应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3、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吸入)、(皮肤黏膜用药)、(直肠给药)以及(注射)等。 4、根据皮内注射的目的选择部位:如药物过敏试验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局部麻醉则选择(麻醉处)。 5、皮内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o)刺入皮内。 6、皮下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o~40o),快速此入皮下。注射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也可选用(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7、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8、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有两种:即(十字法)、(连线法)。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9、药物过敏试验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注入剂量为(20~50U),破伤风为(15U),链霉素为(250U)。

10、局部给药的方法有(滴药法)、(插入法)、(皮肤给药)、(舌下用药)。 二、名词解释。 1、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用、方便、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2、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3、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止于股骨上部。 4、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 5、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习题解答上课讲义

§13.1~13. 2 13.1 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C 】 (A) 是准静态过程,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B) 不是准静态过程,但它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 不是准静态过程,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D) 是准静态过程,但它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分析: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所经过的每一中间状态均可近似当作平衡态(无限缓慢)的过程叫做准静态过程,此过程在p-V 图上表示一条曲线。题目中活塞迅速移动,变换时间非常短,系统来不及恢复平衡,因此不是准静态过程,自然不能用p -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13.2 设单原子理想气体由平衡状态A ,经一平衡过程变化到状态B ,如果变化过程不知道,但A 、B 两状态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知,那么就可以求出:【B 】 (A ) 体膨胀所做的功; (B ) 气体内能的变化; (C ) 气体传递的热量; (D ) 气体的总质量。 分析:功、热量都是过程量,除了与系统的始末状态有关外,还跟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有关;而内能是状态量,只与始末状态有关,且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在只知道始末两个状态的情况下,只能求出内能的变化。对于答案D 而言,由物态方程RT PV ν=可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但是由于不知道气体的种类,所以无法计算气体总质量。 13.3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P 1、V 1、T 1,后为P 2、V 2、T 2, 已知V 2>V 1, T 2V 1, T 2。 13.4 在某一过程中,系统对外放出热量1100J ,同时对外所做的功是190J ,则该系统内能的增量是_-1290J _。 分析: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E Q +?=,Q =-1100J ,W =190J 。很容易计算内能增量。 13.5 1mol 氧气由初态A(p 1,V 1)沿如图所示的直线路径变到末态B(p 2,V 2),试求上述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变化量,对外界所作的功及从外界吸收的热量(设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C V ,m =5R/2) 。

基础护理学第12章 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习题】一、选择题型题(-)A1下列首要的是1. 执行给药原则中,C.给药时间要准确 B.给药途径要准确遵医嘱给药A. 给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 E. D.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2. C.装密封瓶中保存 A.与内服药分别放置 B.放阴凉处 E.应有明显标签 D.应加锁并专人保管,认真交班 3. 剧毒药瓶上的标签颜色是黄色E. C.黑色 D.绿色 A.蓝色 B.红色 ℃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是应放在44.) C.泼尼松(强的松 B.苯巴比妥钠氨茶喊A. E.青霉素 D.胎盘球蛋白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吸入 C A. 口服 B.外敷 静脉注射D.皮下注射E.股静脉的穿刺部位为6.0.5cm B.股动脉外侧股动脉内侧0.5cm A.0.5cm D.股神经外侧0.5cm C.股神经内侧 股神经和股动脉之间E.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的装置是7.在超声波雾化器工作原理中,C雾化罐过滤器 B. 雾化罐透声膜超声波发生器A. 电子管 E. D.晶体换能器 超声波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超过多少时应及时调换冷蒸馏水8.℃E. 0 ℃D. 60 ℃C. 50 ℃B. 40 ℃A. 30. 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9.处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 1/31/3处 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处

1/3处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0.肌肉小剂量注射选用上臂三角肌时,其注射区是横指处B.三角肌上缘2-3 A.三角肌下缘2~3横指处 横指处,肩峰下2-3 D.上臂外侧C.上臂内侧,肩峰下2 ~3横指处 横指处E.肱二头肌下缘2~3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肿胀、疼痛、试抽有回血,可能的原因是11. B.针头刺人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 A.静脉痉挛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D.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针头刺入皮下E.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应调至12.E.8~10L/min C.2-4L/min D.6-8L/min B.1-2L/min A.0.5L/min 臀大肌注射时,应避免损伤13. E.骨膜臀部淋巴 B.臀部静脉 C.坐骨神经 D. A.臀部动脉 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应除外的是14.E.颞浅静脉 D.枕静脉 A.贵要静脉 B.耳后静脉 C.额静脉15.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苜选药物是C盐酸肾上腺素 B.去氧肾上腺素 A.盐酸异丙嗪E.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20~50U16.青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是、 E.150U D.1OOU C.80U A.10U B.40U 17.链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是A.0.25U B. 2.5U C. 25U D. 250U E.2500U 18.接受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患者出现轻微反应时,护士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立即停止注射,迅速给予抢救处理A. B.立即报告医生 C.重新开始脱敏注射 D.停止注射,待反应消退后,减少剂量增加次数注射 E.注射苯海拉明抗过敏19.过敏性休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原因是 C.脑组织缺氧 A.肺水肿 B.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通透性增加E.肾衰竭D. 毛细血管扩张, 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的剂量是每毫升含20.C. 150U D. 200U B. 20U

经济学基础第4章思考与练习答案

A .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 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 B. 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 D .以上都是。 ) 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 30%的劳动力; B. 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 、选择题 第四章 思考与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B )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C ?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 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 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 其中边 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B. 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C.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D .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3.对于生产函数 Q=f ( L , K )成本方程 C=RL+F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 )。 A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 . MRTS.K =P L /P K C. MP L /P L = MP K /P K D .以上说法都对 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 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 .产出增加10% B .产出减少10% C.产出的增加大于 10% D .产出的增加小于 10% 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 A.生产要素Y 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 的价格下降了; 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B.生产要素X 的价格上升了; D.生产要素Y 的价格下降了。 D )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7、生产函数衡量了( )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 模。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在下列给药途径中,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 B.皮下注射 C.吸入疗法 D.肌内注射 E.静脉注射 2.皮内注射进行药物皮肤试验时,选择前臂掌侧下段是因为该处 A.皮肤较薄、肤色较淡 B.无大血管 C.离大神经远 D.皮下脂肪薄 E.操作较方便 3.服磺胺药物需多饮水的目的是 A.避免结晶析出堵塞肾小管 B.避免损害造血系统 C.减轻服药引起的恶心 D.避免影响血液酸碱度 E.增加药物疗效 4.无痛注射方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B.进针要快 C.拔针要快 D.推药液慢 E.先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再注射刺激性弱的药液 5.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时最好选用 A.臀大肌 B.前臂外侧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臀中肌、臀小肌 6.皮内试验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无菌操作 B.针尖与皮肤呈5°角刺入 C.严格核对 D.拔针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 E.用70%乙醇消毒皮肤 7.以联线法取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法是 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外上1/3处 8.灭菌注射器及针头哪部份手可接触 A.针尖 B.针梗 C.活塞 D.针栓 E.乳头 9.皮下注射时,针头与皮肤的角度为 A.15°~20° B.50°~60° C.20°~25° D.90° E.30°~40° 10.肌内注射时,为使臀部肌肉放松,应采取的姿势为

A.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稍弯曲 B.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C.俯卧位,足尖分开,足跟相对 D.坐位,腰背前倾 E.站立位,身体需挺直 1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时,首选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 B.盐酸异丙嗪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E.盐酸麻黄素 12.表示饭后的外文缩写的正确写法是 A.hs B.ac C.pc D.sos E.Co 13.同时服用下列药物,最后服用的是 A.维生素B1 B.复方阿司匹林 C.麦迪霉素 D.硫酸亚铁片 E.止咳糖浆 14.下列哪种病人给药时须将药研碎溶解后用 A.鼻饲病人 B.发热病人 C.禁食病人 D.腹泻病人 E.呕吐病人 15.药物保管原则中,下列哪一项不妥 A.药柜宜放在光线充足处 B.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查 C.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别保管 D.麻醉药应加锁 E.瓶签模糊的药物应认真核对 16.不妥的药瓶标签是 A. 内服药用蓝色边 B.外用药用红色边 C. 剧毒药用黑色边 D. 瓶签—药名应用中文,不可用外文 E.瓶签上可涂蜡保护 17. 剧毒药品必须 A. 放在柜子里 B. 与普通药统一领取 C. 专柜加锁,专人保管 D. 随便放置 E. 医生保管 18.王先生,因外伤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局部皮丘红肿,硬结1.7cm,痒感。其处理是A. 禁用破伤风抗毒素 B.将全量分三次肌内注射 C. 将全量平均分成四次注射 D. 将全量分四次注射,剂量递增 E.将全量分四次注射,剂量递减 19. 易氧化的药物是 A. 红霉素片 B. 硫酸亚铁 C. 维生素C D. 乙醚 E.TAT

经济学原理第十四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经济学原理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在本章中你将—— 了解使一个市场具有竞争性的特点是什么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生产多少产量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什么时候暂时停产 考察竞争企业如何决定进入还是退出一个市场 说明企业行为如何决定市场短期与长期供给曲线 如果你们当地的加油站把它收取的汽油价格提高20%,它就会发现它的销售量大量下降。它的顾客会很快转而去买其他加油站的汽油。与此相比,如果你们当地的自来水公司提高水价20%,它就会发现水的销售量只有微不足道的减少。人们会比往常少用一些水浇他们的草地,并买一个节水的喷头,但他们很难让用水量大幅度减少。汽油市场和自来水市场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有许多企业卖汽油,但只有一家企业卖水。正如你可以预见到的,这种市场结构的差别影响了在这些市场经营的企业的定价与生产决策。 在本章中我们将考察竞争企业的行为,例如你们当地的加油站。你也许还记得,如果每个买者和卖者与市场规模相比微不足道,因而没有什么能力影响市场价格,那么市场就是竞争性的。与此相比,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影响它出售的物品的市场价格,就是说该企业有市场势力。在这一章以后的三章中,我们考察有市场势力的企业行为,例如,你们当地的自来水公司。 我们在本章中对竞争性企业的分析将说明竞争市场上供给曲线背后的决策。毫不奇怪,我们将发现,市场供给曲线与企业的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实际上,这种~般见解正是你从第七章分析中所熟悉的。)但是企业的各种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中——哪一些与企业关于供给量的决策最相关?我们将看到,所有这些成本衡量都起了重要而相关的作用。 什么是竞争市场? 本章中我们的目标是考察在竞争市场上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决策。作为这种分析的背景,我们从考虑什么是竞争市场开始。 竞争的含义 虽然我们已经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竞争的含义,但我们再简单复习一下那一课。竞争市场、有时称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的市场。有两个特点: ◎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许多卖者。 ◎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由于这些条件,市场上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给药试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给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药瓶上贴有明显标签:内服药标签为(蓝色边)、外用药为(红色边)、剧毒药和麻醉药为(黑色边)。 2、在执行药疗时,护士应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3、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含服)、(吸入)、(皮肤黏膜用药)、(直肠给药)以及(注射)等。 4、根据皮内注射的目的选择部位:如药物过敏试验常选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局部麻醉则选择(麻醉处)。 5、皮内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o)刺入皮内。 6、皮下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o~40o),快速此入皮下。注射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也可选用(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7、肌内注射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8、臀大肌注射的定位方法有两种:即(十字法)、(连线法)。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9、药物过敏试验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法注入剂量为(20~50U),

破伤风为(15U),链霉素为(250U)。 10、局部给药的方法有(滴药法)、(插入法)、(皮肤给药)、(舌下用药)。 二、名词解释。 1、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用、方便、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2、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3、臀大肌注射定位法:臀大肌起自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肌纤维平行向外下方止于股骨上部。 4、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区。 5、雾化吸入法: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法。

第一章热力学基础

第一章热力学基础 1.1mol 的理想气体,初态体积为25L,温度为100℃。计算分别通过下列四个不同过程,恒温膨胀到体积为100L时,物系所做的功。 (1)可逆膨胀; (2)向真空膨胀; (3)先在外压等于体积为50L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使气体膨胀到50L,然后再在外压等于体积为100L时气体的平衡压力下进行膨胀; (4)在外压等于终态压力下进行膨胀。 计算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①4299.07J ②0 ③3101162J ④2325.84J )2.1 mol理想气体由202650Pa、10L时恒容升温,使压力升到2026500Pa。 再恒压压缩至体积为1L。求整个过程的W、Q、ΔU及ΔH。 3.已知1molCaCO3 ( s )在900℃、101325Pa下分解为CaO(s)和CO2(g)时吸热178KJ,计算此过程的Q、W、ΔU及ΔH。 4.已知水蒸气的平均恒压摩尔热容C p,m=34.1J·K-1?mol-1,现将1 Kg100℃的水蒸气在101325Pa下,升温至400℃,求过程的W、Q及水蒸气的ΔU 和ΔH。 5.1Kg空气由25℃经绝热膨胀到-55℃。设空气为理想气体,相对分子质量近似取29,C v,m为20.92 J·K-1?mol-1。求过程的Q、W、ΔU及ΔH。6.在容积为200L的容器中放有20℃、253313Pa的某理想气体,已知其C p,m=1.4C v,m,求其C v,m值。若该气体的热容近似为常数,试求恒容下加热该

气体至80℃时所需的热是多少。 7.2 mol理想气体,分别经下列三个过程由298K、202650Pa变到298K、101325Pa,分别计算W、Q、ΔU和ΔH的值。 (1)自由膨胀; (2)始终对抗恒外压101325Pa膨胀; (3)可逆膨胀。 8.计算下列相变过程的W、Q、ΔU及ΔH。 (1)1g水在101325Pa、100℃下蒸发为蒸汽(设为理想气体)。 (2)1g水在100℃、当外界压力恒为50662.5Pa时,恒温蒸发,然后,将蒸气慢慢加压到100℃、101325Pa。 (3)将1g、100℃、101325Pa的水突然移放到恒温100℃的真空箱中,水气即充满整个真空箱,测其压力为101325Pa。(正常沸点时,水的摩尔汽化热为40662 J?mol-1)。 比较三个过程的计算结果,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9.计算在298K、101325Pa时下列反应的ΔrH°。 Fe2O3 ( s )+3CO( g ) →2Fe(s)++3CO2 ( g ) 有关热力学数据如下: 物质Fe2O3 ( s ) CO( g ) Fe(s) CO2 ( g )

大物B课后题10-第十章 波动学基础(1)

习题 10-5 在平面简谐波的波射线上,A,B,C,D 各点离波源的距离分别是3 ,,,424 λλλλ。 设振源的振动方程为cos 2y A t πω?? =+ ?? ? ,振动周期为T.(1)这4点与振源的振动相位差各为多少?(2)这4点的初相位各为多少?(3)这4点开始运动的时刻比振源落后多少? 解 (1) 122,2,2x x π ?π ?π πλ λ???== ?== 3432,222x x π?π?ππλλ ???==?== (2) 112233440,, 2 2 2 3 ,222 π π π ????ππ ??π??π = -?== -?=- =-?=-=-?=- (3) 1212343411 ,2422 3,242t T T t T T t T T t T T ??ππ??ππ ???= =?==???==?== 10-6 波源做谐振动,周期为0.01s ,振幅为2 1.010m -?,经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时,作为计时起点,设此振动以1 400u m s -=?的速度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试写出波动方程。 解 根据题意可知,波源振动的相位为3 2 ?π= 2122200, 1.010,4000.01 A m u m s T ππωπ--====?=? 波动方程 2 31.010cos 2004002x y t m ππ-??? ?=?- + ???? ?? ? 10-7 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0.05cos 410y x t m ππ=-,求(1)此波的频率、周期、波长、波速和振幅;(2)求x 轴上各质元振动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 解 (1)比较系数法

第8章 波动学基础

第八章波动学基础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波的基本概念; 2.掌握最基本的波动——平面间谐波的波动方程及运动规律; 3.掌握波的能量特点; 4.掌握波具有的基本现象——反射、折射、干涉和驻波; 5.了解多普勒效应; 6.了解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 ◆本章教学内容 1.机械波的产生及间谐波; 2.波速、波长、周期和频率; 3.波动方程; 4.波的能量和能流; 5.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和折射; 6.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 7.驻波; 8.多普勒效应; 9.声波、超声波、次声波 ◆本章教学重点 1.间谐波方程及运动规律; 2.波的叠加及驻波。 ◆本章教学难点 1.波方程的建立及其意义; 2.驻波的运动特点; 3.多普勒效应。

§8.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简谐波 振动和波动是密切关联又相互区别的两种运动形式。任何波动都是有振动引起的,激发波动的振动系统称为波源。波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称机械波。另一类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一、机械波的产生 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机械波。就每一质点来说,只是做振动,就全部媒质来说,振动传播形成机械波。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具有波源和弹性媒质。 二、横波和纵波 在波动中,如果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如果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这种波称为纵波。各种复杂的波都可分解为横波和纵波。在波动中真正传播的是振动、波形和能量;波形传播是现象,振动传播是实质,能量传播是波动的量度。 如果产生波动的波源作简谐振动,在振动传播过程中,从波源所在位置开始,媒质中各质点相继开始做简谐振动,如果媒质是各向同性均匀且完全弹性的(即媒质不消耗能量),则媒质中各质点的振动频率和波源相同,且各质点具有相同的振幅。这种波称为简谐波。 三、波振面和波射线 把波振面为球面的波动称为球面波,点波源在均匀媒质中产生的波就是球面波。把波振面为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波的传播方向称为波射线。显然,在波振面上每一点,波射线总是和波阵面正交。图8-1所示,画出了这两种典型波的波阵面和波射线。 图8-1波阵面和波射线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第六章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零定律:系统A 、B 、C ,设A 与B 热平衡,且A 与C 热平衡,则B 与C 热平衡,即存在一个态函数:T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 内能、热量、功 1. 内能:所有分子运动动能及所有分子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对理气: RT i E ν2 = 2. 改变内能的方法:传热和作功 ① 热量: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系统与外界以非功的形式传递的能量,是热力学中第二类相互作用。 ② 功A (此处讨论准静态过程中的膨胀压缩功)第一类相互作用 pdV pSdl l d f dA ==?= ??==2 1 V V pdV dA A 对应于 V ~p 图曲线下的面积 等容过程:02 1 ==?V V pdV A 等压过程:)V V (p pdV A V V 122 1 -== ? 等温过程:1 2 02 1 V V ln RT pdV A V V ν==? A 、Q 都是过程量,量值与过程有关 二.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部分用于增加系统的内能,部分用于克服外力对外作功。即: A E Q +?= pdV dE dQ += 2. 适用条件 惯性系 初、终态是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膨胀压缩功 3. 符号规定 Q :吸热为正; A :对外作功为正 第一类永动机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6-2 气体的摩尔热容 一. 摩尔热容(量) 1. 比热:T m Q c ??= 2. 热容量:T Q mc C ??= = 3. 摩尔热容量:1摩尔某物质的热容量 mol m )T Q (c C 1??==μ dT C dQ m ν= 二. 定容摩尔热容: R i dT dE dT )dQ (C V V 2 === T C E V ν= ? T C E V ?=?ν 三. 定压摩尔热容 R R i )dT pdV (dT dE dT )dQ (C p p p +=+= = 2 R C R R i C V p +=+= 2 R 的物理意义:mol 1理气,温升K 1,等压过程比等容过程多吸收的热量。 四. 比热容比(绝热指数γ) i C C V p 2 1+==γ 12-=γi 注意:γ,C ,C p V 值要记! 若要搞研究,必须对γ及p V C ,C 值修正P289表6-1,表6-2 例1. 如图:沿b a →的等容和沿c a →的等压过程,试求在这两个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内能的增量和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P.296)质量g .23、压强atm 1、温度C o 27 的氧气,先等体升压 到atm 3,再等温膨胀降压到atm 1,然后又等压压缩使体积缩小一半;试求氧气在全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并将氧气的状态变化过程表示在V p -图中。 §6-3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等值过程的应用 1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