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期羁押

超期羁押

超期羁押
超期羁押

超期羁押

超期羁押是指依法被刑事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的羁押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羁押时限的一种违法行为。超期羁押不仅严重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违背法制理念,亵读法律尊严,严重损害了公安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超期羁押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实际意义上的超期羁押主要有:

1.未及时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导致超期羁押。

2.在刑事拘留后转报劳动教养期间未改变强制措施而导致超期羁押。

3.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迟迟不能宣判而导致超期羁押。

4.案件在刑事诉讼流程的交接过程中导致超期羁押。

5.在案件上报请示或审批阶段出现超期羁押。

(二)变相的超期羁押(“虚超”,实际未超期)主要有:

1.不认真执行有关换押制度容易出现超期羁押。

2.办案单位所认定的有别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姓名与关押的不一致,由于未及时沟通信息而出现超期羁押。

3.由于办案单位与羁押场所在相互衔接工作上出现脱节而导致超期羁押。

还有办案人员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价值取向错误,“重实体、轻程序”,只要所收集的证据足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不受时间所限制,随意延长羁押期限。例如:侦查羁押时间。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不得超过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对上述四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名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若超过上述那些时间限制就属于超期羁押。再如拘留不能超过14天,刑事拘留不能超过37天。这些也超过限制时间属于超期羁押。

而我们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超期羁押现象予以坚决的纠正和根除我们要充分认识超期羁押问题的危害性,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实现各项执法工作的制度化、正规化。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执法临督力度。加强公、检、法部门的协调配合。

刑事案件处理流程

刑事案件从立案到判决,快则半年长则两年。 一、刑事拘留阶段----10至37天 首先,公安机关会视情况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请检察院批捕,可以延长一至四日,检察院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窜作案、结伙作案或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捕的时候可以延长至一个月,也就是说刑事拘留一般是十多天,最长是三十七天。 二、批准逮捕阶段-----两个月至五个月 逮捕后的侦查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如果是交通不便地区、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等可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再延长二个月。对于可能判十年以下刑罚的嫌疑人,经省级检察院批准再延长二个月。 也就是说,在公安阶段的时间一般是二个半月到三个月左右,最长是八个月。 三、审查起诉阶段----30至45天 然后,案件由公安机关的办案人员写出起诉意见书及案卷、证据移送到检察院,即审查起诉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一个月,重大复杂的可延长半个月。 四、补充侦查-----30天 检察院审查后认可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应当在一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以两次为限。补充侦查后,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的期限。 五、提起公诉-----一至五个月 检察院的公诉科审查完成后,写出公诉书,向对应的法院提起公诉。 即:一般是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最长会达到五个月。 六、审判------一审-----30至45天 最后是到法院。审理是二审终审制,一审是在法院受理后一个月内开庭审判并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如果是边远地区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流窜作案的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七、上诉或抗诉-----二审-----30至45天 如果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上诉;如果检察院认为一审判决确有错误的,也可向上一级法院提出抗诉,案件进入二审程序。 二审的审判时限跟一审的审限是一样的,也是一个月,不超过一个半月,如果是边远地区案件、重大犯罪集团、流窜作案的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上诉、抗诉,一般是一个月至一个半月,最长是二个半月 如果有二审,一般是二至三个月,最长五个月。 如果有法院认为证据不足退回检察院的情况,时间还会延长。

(考纲全景透析)高考生物 5.3 人类遗传病基础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人类遗传病 【高考新动向】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4、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考纲全景透析】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1、人类遗传病的概念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1)单基因遗传病 含义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分类显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遗传伴X遗传常染色体遗传伴X遗传 举例并指、多指、软骨 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 酮尿症、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 性肌营养不良 (2)多基因遗传病 ①概念: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②特点: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容易受环境影响。 ③类型: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①概念:指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②分类:染色体结构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 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二、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主要手段 (1)遗传咨询:调查家庭遗传史→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断后代的再发风险率→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终止妊娠、产前诊断等。

(2)产前诊断:羊水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提示: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故而不能用基因诊断。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意义: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可以清晰的认识到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难点全析】 一、常见人类遗传病的分类特点 提倡适龄生育 2、主要优生措施 严禁近亲结婚 分类 遗传特点 单基因遗传病 常染色体 隐性 (1)无性别差异 (2)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显性 (1)无性别差异 (2)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性染色体 伴X 染色体隐性 (1)与性别有关,隐性纯合女性或含治病基因的男性患 病,男性患者较多 (2)有交叉遗传现象 伴X 染色体显性 (1)与性别有关,含致病基因就患病,女性患者较多 (2)无交叉遗传现象 伴Y 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没有女性患者 多基因遗传病 (1)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2)易受环境影响 (3)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甚至胚胎期就引起自然流产

工作心得:超期羁押存在原因及对策

工作心得:超期羁押存在原因及对策 超期羁押是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而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现实问题。它的存在严重地侵犯了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刑事诉讼法中的公平和效率,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破坏了正常的司法程序,它的存在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绊脚石。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对超期羁押多次进行专项检察,取得明显成效,超期羁押现象已明显减少,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超期羁押的案件长达数年之久,从我县来讲也时有发生超期羁押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从维护司法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上对超期羁押加以认识和重视。本县一些实际情况,就我县超期羁押现象及应采取对策,作一粗浅分析。 超审查起诉期限 从我们近年对超期羁押专项检察来看,在审查起诉环节时有发生超审查起诉期限。从客观上讲原因有: 一、这些超期案件大部分属疑难复杂案件,经过延长,退查后,又不能及时作出起诉决定,犯罪嫌疑人又系外地人,采取取保候审又不能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二、是我县近年来刑事案件数量激增,但办案人员仍然是那么几个人,干警超负荷工作。人手少,案件多,矛盾日益突出,这是超审查期限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市院办理的审查起诉案件亦时有发生超期现象。 超审判期限 法院超审判期限,原因除了基本同超审查起诉期限相同外,还有不同之处。根据《刑诉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法院一审案件,有《刑诉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但往往案件已经超期了再报延长,或延长批复后又超期。目前,存在严重超期羁押案件,是上诉案件。根据《刑诉法》规定,上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审结,至迟不能超过一个半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 但事实上有些上诉案件,远远超过二个半月未审结。如郏杨斌侵犯商业秘、诈骗一案,一审法院在201X年10月以侵犯商业秘密罪与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被告人郏杨斌不服提出上诉,中级法院至今未审结,已远远超审判期限。中级人民法院亦有难言之隐,该案有关鉴定需要重新鉴定,在法律上这类鉴定不能计算羁押期限。此类问题在一定程度存在,有待于立法部门进一步解决。 假象超期羁押 假象超期羁押就是办案单位未及时办理换押手续,从表面来看已经超期羁押,但实质没有超期的案件。从多年从事监所检察工作实践来看,我县大部分超期羁

隐性超期羁押现象透析

隐性超期羁押现象透析 内容摘要:隐性超期与超期羁押同类不同种,同样给被羁押人员造成人身、心理上伤害,执法人员在努力避免被贴上超期羁押的标签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窥避法律,使隐性超期现象广泛存在,只有深刻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隐性超期,自审自批,互借期限,有罪推定,同态复仇,立法技巧,取保候审 当保护人权与超期羁押这一矛盾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调和之时,当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在超期羁押现象面前痛苦挣扎之际,高检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超期羁押专项活动,使大多数实务界人士认为人权保护和司法公正曙光再现。但笔者认为虽然表面上超期羁押现象已得到有效的遏制,但隐性的超期现象则依然存在且不容忽视。笔者拟就该现象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略陈管见,求教大方。 一、隐性超期羁押面面观 所谓“隐性超期羁押现象”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超过法定的一般规定而未突破规定的上限,但羁押延期的审批不合理、操作程序不规范,或者羁押期限规定模糊的现象。笔者经过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审自批型,即羁押期限的延长及重新计算均由侦查部门自行决定,无需其他单位批准。 (1)“三类人员”的刑拘扩大化。《刑诉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犯,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刑事拘留延长至三十日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实践中公安机关凭借此规定使刑拘达三十日之久的占80%以上,而刑诉法规定拘留时间有一个递进过程即一般嫌疑人三日→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一至四日即共七日→三类重大嫌疑人可延至三十日。而最后一种应当是例外情况而非普通现象。但实践的作法恰恰相反。 (2)“另有重要罪行”用语不明,《刑诉法》第128条规定,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计算侦查期限,针对此条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2条进一步明确,重新计算羁押期限的由公安机关决定。在实践中却走向极端;一方面对“重要罪行”随意解释,侦查机关往往将同种犯罪中的新的事实理解为“重要罪行”。如盗窃嫌疑人逮捕时查明

超期羁押28年—谢洪武案

超期羁押28年——谢洪武案 “无卷宗、无罪名、无判决、无期限被公安局非法超期羁押第一人” https://www.doczj.com/doc/0c19035559.html, 2003年05月24日09:5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二十八年前:谢洪武被公安部门拘留二十八年后:案件撤销被释放时已六十二岁 本案人物:谢洪武,男,62岁。1974年6月24日被公安部门羁押,在人民法院未对其作出有罪判决的情况下,被羁押28年。2002年10月30日释放。 2002年10月,广西玉林市公安局签发了一份释放证明书,被释放人为62岁的谢洪武。公安部门签发的释放证上注明,谢洪武从1974年被拘留,2002年10月被释放。 谢洪武在未经人民法院判决有罪的情况下,总共被公安部门非法羁押28年。 据谢洪武亲属回忆:1974年,出身地主的谢洪武被当地民兵组织认为其私藏反动传单,并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在之后的28年里,公、检、法三家谁也不知道谢洪武犯了什么罪,甚至连案卷也没有,他被“拘留”后仿佛从人间“蒸发”。 1996年,检查机关在调查新《刑诉法》落实情况时发现谢洪武的冤情,后经六年查证,终将事实查清。 28年后,当谢洪武走出拘留所时,10348天与世隔绝的日子使他从一个中青年人变成了一个不会说话、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 律师认为:“拘留”不仅剥夺了谢洪武10348天人身自由,还使其各项权利丧失殆尽,如果索赔,一千万元也不多,因为生命和自由无价。广西法律援助中心于2003年5月上旬为他申请国家赔偿金56.9万元。 他被非法关了28年 “当我们见到谢洪武时都惊呆了!”2003年5月9日,广西区检察院一名检察官在接受笔者采访,回忆7年前发现这名被“历史遗忘的人”时,至今仍唏嘘不已。 1996年3月,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取消了收容审查制度。当年5月,广西区检察院派员到各市、县检查新《刑事诉讼法》落实情况。当检查团来到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公安局水均塘看守所时,一名白发苍苍名叫谢洪武的“犯人”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 谢洪武当时被单独关押在一间几平方米狭窄、阴暗、没有窗户的“号子”里,面无血色,目光呆滞,弯腰驼背。检察官问“你叫什么名字”?其几乎没有任何意识反应。 “他犯了什么罪?”检察官问看守所值班民警。 “不知道。” “何时被关押?” “不知道。” 检察官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被超期关押的“犯人”,马上着手调查谢洪武的案子。 在看守所的档案里,检察官仅发现了一张1974年6月24日由当时的公安局长签署的对谢洪武实行强制措施的《刑拘证》,除此之外,没有判决书,没有相关卷宗。而谢洪武就凭那张发黄的《刑拘证》,竟在看守所被羁押了28年! 广西玉林市公安局负责人接到上级指示后,立即派出调查组对此案复查。签署《刑拘证》的公安局长、其他当年负责谢洪武一案的办案人员都已不在人世。当初羁押谢洪武的高峰派出所的历任所长也都无人知道谢洪武案件的具体情况。 “你们关押他,该知道他的事吧?”当调查组询问看守所有关人员时,看守所的历任所长均表示“不知道谢洪武犯了啥法”。 调查组还了解到,在谢洪武被羁押看守所的28年里,也有人对他的来历产生过疑问,曾到他所居住的高峰乡“追根求源”。但村子里的人们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被抓,甚至已经记不起他的名字,谢洪武成了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

刑事司法制度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刑事司法制度

刑事司法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1996年3月16日,中国立法机构对颁行于“文革”后的第一部刑事诉讼法作出了大规模的修改。伴随着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的施行,一场影响深远的刑事司法改革在中国发生了。作为这次改革的主要成果,无罪推定、审判公开、辩护等基本诉讼原则得到了一定的贯彻,被告人、被害人、辩护人的诉讼权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人们几乎普遍对这次改革作出了积极的评价,并将其视为中国在刑事法律中加强法治原则的重要标志。[1] 如果对1996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作一简要回顾的话,那么,中国立法机构为推进刑事司法改革所作的努力之大还是令人赞叹的。 例如,为防止法官在审判前对案件形成先入为主的预断,避免法庭审判流于形式,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控辩双方在证据调查和事实发现方面的作用,立法机构对刑事审判方式作出了大幅度的改革,引入了源于英美的对抗式审判模式。[2]又如,为增强被告人的防御能力,立法机构改革了刑事辩护制度,使辩护律师有机会在侦查阶段为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并且使那些无力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获得法律援助的范围得到了扩大。再如,为维护嫌疑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任意侵犯,有效地约束检警机构的强制性侦查权力,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拘留、逮捕的条件作出了改革,建立了财产保释制度,使得“收容审查”措施得到废止。当然,新的刑事诉讼法还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对一审法院严重违反诉 第 2 页共 20 页

讼程序的行为规定了消极的法律后果…… 然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不久,由于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即通过法律解释的形式,对该法律作出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此后,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相继对刑事诉讼法作出了独立的解释,制定了各自的执行规则。于是,一些旨在应对刑事司法改革的“变通之策”大行其道,大量体现刑事法治理念的制度在不同程度上被架空和闲置。刑事诉讼法的施行逐渐出现了危机,刑事司法改革也开始陷入困境。199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刑事诉讼法的实施情况组织了一次“执法大检查”,就社会各界非议颇多的刑讯逼供、超期羁押、辩护律师权益保障以及刑罚执行中的实体变更等重要问题,展开了全面的调研活动。在这次“执法大检查”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相继以“通知”、“批复”等方式,对纠正和制止超期羁押、刑讯逼供问题提出一些行政化的要求。与此同时,鉴于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证据规则极为简单,根本不足以发挥维持控辩双方公平游戏的作用,而法官在证据适用上又存在着普遍的混乱现象,因此,中国立法机构在法学界的支持下,开始了制定刑事证据法的努力。一时间,诸如沉默权、证据展示、证人出庭作证、非法证据排除之类规则的确立,又成为人们所致力实现的改革目标。 毫无疑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整体上并没有达到立法机构和法学者所预期的目标。中国司法实践的现状表明,立法机构在审判方式、辩护制度、强制措施制度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相对于整个刑事司法制 第 3 页共 20 页

程序正义如何才能实现_佘祥林案的个案分析及其启示

第24卷第5期河北法学 Vol .24,No.52006年5月 H ebei Law Science May ,2006 程序正义如何才能实现 )))佘祥林案的个案分析及其启示 刘潇潇 收稿日期:200620121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5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弱势群体人权法律制度研究6(04C416)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刘潇潇(19622),男,湖南安化人,法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权法治的理论与实践。 (湖南文理学院法学系,湖南常德415000) 摘 要:佘祥林案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中国司法活动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即程序的非正义性。要实现程序正义,有赖 于司法主体摒弃/有罪推定0的传统思维定势,坚持/无罪推定0的司性理性;有赖于司法者坚持司法自治原则,排除外力干扰,依法独立办案;同时也有赖于司法者坚持法律至上性,依法保障诉权的实现。这三个问题也是限制当前中国司法秩序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一个良好的司法秩序只能靠法治,有法律规制的程序正义才是司法秩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程序正义;司法理性;司法自治;诉权 中图分类号:DF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33(2006)0520095206 On How to Realize the Justice of Procedures )))She Xiang 2lin case study and its enlightenment LIU Xiao 2xiao (Law Departm ent,Hunan U 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415000China) Ab st r act:Sh e Xiang 2lin Case reflects what is most characteristic in Chinese judici al processes:th e injustice of procedures.In order to reali ze the justice of procedures,first of all,the judicial branch will have to abolish the traditional -guil t hypothesis .an d adhere to -i nnocen ce rationale .;secondly it will have to sti ck to i ts self 2reliance principle,resist interferences and reach verdicts independently;lastly it will have to pursue the superiority of law and guarantee the ri ght of appellation.T hese are the three key factors determ i n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judicial s https://www.doczj.com/doc/0c19035559.html,w government is essential to a good judici al system.A lawful procedure justice is a requisit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j udicial order. Key words :procedure justice;j udicial rationale;judicial self 2reliance;th e right of appellation 一、佘祥林冤案:呼唤程序正义 2005年4月,湖北省京山县一个/被杀害011年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张在玉突然出现在父老乡亲面前,揭露了一个令人愤慨、心酸、痛惜的冤案。如果没有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办案法官的谨慎,11年前两次被判死刑的故意杀人被告人佘祥林早已成为屈死的冤魂。(当然,如果不是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谨慎发回重审,也许就没有11年的冤狱。这是后话。)5月,当年佘祥林/故意杀人案0的办案干警之一潘某自缢身亡,佘祥林案件再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现在,虽然蒙冤的佘祥林已重获自由,家破人亡的佘家已提起国家赔偿,政法机关、办案干警已经或者正在为不堪回首的往事付出代价,让中国司法倍感耻辱的一页成为过去。 但是透析这桩弥天冤案,有四个方面的事实不得不引起法界关注和深思:其一是公安机关利用刑讯逼供手段为犯罪找证据。佘祥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1年前我被带到看守所时,看守所都不敢收,因为我身体到处是伤。因为腿肿,裤子穿不进去,一根手指头有一节丢在监狱里,一脚趾到现在都还没有长齐。,,0[1]其二是法院实行/有罪推理0,导致冤案终于铸成。荆门市中级法院院长陈华说:/过去,法院在审理涉及人命关天的重大案件时,往往担心-疑罪从无.会放纵罪犯,法官在确认证据的真实性时,过于相信侦查部门的侦查结论,对可能存在的刑讯逼供、诱供的证 ) 95)

羁押必要性审查

逮捕是刑事诉讼中不可缺少的措施,逮捕又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刑事诉讼法》既要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又要保障人权。 重庆打黑中一夜抓捕几千人,去年获释的九百多名警察披露,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关押了,根本没有检察院的批准逮捕手续,他们对被关押不服没有地方申诉。 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一条,作为第九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一、立法目的 增设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保障人权。具体的说就是防止超期羁押和不必要的羁押。尽量减少羁押,大幅度降低羁押率。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建立后,就不会再出现一夜抓

捕几千人的重庆模式。 二、主体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是人大设立的代表人民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察的机关。政府(包括公安机关)必须接受检察院的监督。检察院职责不仅是监督政府,而且监督法院是否公正审判,监督检察院的部是否依法办案。 三、审查对象 看守所关押人是否合法关押,是否有超期关押,是否有不必要的关押。 即包括公安局提请的逮捕,也包括检察院、法院决定的逮捕。 多数逮捕是由公安局呈报检察院批准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包括审查公安局报批材料是否真实和检察院批准逮捕是否得当。 四、审查的启动 《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对每一个被逮捕的人进行审查。公安局是根据检察院的批准逮捕人的,逮捕后检察

院再来审查一遍羁押是否必要,其结果必然是羁押正确。这种审查浪费人力,没有什么意义。 羁押必要性审查应当是有重点的审查。包括被动性审查和主动性审查。 被动性审查,被羁押人、辩护律师对羁押的必要性提出异议的,检察院必须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 主动性审查,即检察机关既可以依职权主动审查。鉴于检察院的人力、物力,主动审查羁押必要性的案件宜限制在一定范围。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的做法是: (1)案情重大敏感、社会关注度高或者特殊主体(如70周岁以上老年人、未成年人或在校生)犯罪; (2)案件有后续补充侦查空间,检察机关在作出逮捕决定的同时引导侦查取证的; (3)具有刑事和解空间的轻伤害案件、交通肇事等过失犯罪案件; (4)案件定性存在争议,或者法律、司法解释、刑事政策等发生变化,导致不应继续羁押的;

关于集中开展清理超期羁押专项行动的方案

关于集中开展清理超期羁押专项行动的方案 关于集中开展清理超期羁押专项行动的方案 关于集中开展清理超期羁押专项行动的方案 中共××市委政法委员会 关于集中开展清理超期羁押专项行动的方案 近年来,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法律全面准确实施的一个难点问题,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增下发通知,要求坚决清理超期问题,省委领导也相继作过指示,市委政法委对清理超期羁押工作十分重视,针对这一难点问题,经市委政法委决定从20xx年4月至10月中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超期羁押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此次清理超期羁押工作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确保实体法、程序法的正确实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公正执法树形象、执法为民作功臣”为核心,增强政法干警严格执法意识,提高政法干警执法水平,切实推动我市政法工作全面发展。 二、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3日至4月30日)。各部门组织干警要认真学习《全市清理超期羁押人员工作实施方

案》,搞好思想发动、明确清理超期羁押工作意义、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不同诉讼阶段有关时限的具体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建立健全清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机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二)摸底排查阶段(5月2日至6月10日)。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本部门超期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摸清底数,逐人登记,统计截至时间为20xx年6月10日,6月12日前各部门要把统计结果填入《全市超期羁押案件登记表》报市委政法委。市委政法委将组织专门力量,对市公安局看守所逐号逐人清理登记,对各部门上报情况进行核查,如发现有瞒报、漏报、迟报问题,将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责任。 (三)案件协调和集中清理阶段(6月11日至10月15日)。各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自行解决本部门的超期羁押问题,如有疑难复杂案件,可向市委政法委提交,并说明情况,各部门将本部门清理情况填入于10月10日前上报市委政法委。 三、要求 为了确保此次清理超期羁押工作实现预期工作目标,市委政法委特作如下要求: 1、要充分认识此次清理超期羁押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对犯罪嫌疑人超期羁押的严重危害,各

关于审前羁押标准解

审前羁押标准解读 【摘要】基于对刑事诉讼目的、价值认识的差异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对其审前羁押标准的界定亦有所区别。笔者于文中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审前羁押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完善设想,以期对我国的审前羁押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在当今社会,绝对禁止对人身自由的剥夺是不可能的。然人身自由毕竟是各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权利,为保障公民该项权利,各国有义务制定法律,清晰而具体地规定在何种条件下,以何种程序对公民的该项权利进行剥夺。在刑事诉讼中,剥夺人身自由的举措主要有两种即审前羁押与监禁。对于监禁刑,各国立法均规定必须通过合法的司法程序,在证明被告人有罪的条件下才能采用。作为预防性措施,审前羁押的适用程序,并不像监禁程序那样严格,其适用标准各国规定亦各具特色。在我国,审前羁押并非法定的刑事强制措施,而是作为剥夺人身自由强制措施—拘留与逮捕的必然结果而存在。鉴于我国审前羁押制度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于文中仅集中探讨审前羁押的标准问题,以期有益于遏止实务当中错误羁押及超期羁押现象之发生。 一、确立审前羁押标准的理论基础 (一)确立审前羁押标准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由权利的尊重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自由是自然法为人类规定的基本权利,是不可剥夺或转让的自然权利,根据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政治社会的法律就是用来保护人的自由的。”{1}同时,英国另一位哲学家霍布斯在其《利维坦》一书中亦认为:“天赋的自然权利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生命的自由。因此,这种自由就是用自己的判断和理性使用他认为最合适的手段去做任何事情的自由。”{2}我国学者张文显

检察对刑事侦查明的监督

浅议检察对刑事侦查的监督xxxxxx侦查权是指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专门调查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它虽然只直接关涉到少数人(嫌疑人)的利益但它有着极强的力度,极易造成严重后果,给当事人造成巨大损害。侦查是重要的审判前程序,在整个诉讼活动中处于靠前位置,侦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以后各个环节阶段的质量,合理合法的侦查才能带来公正的审判结果。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会带来腐败,侦查权也不例外。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防止权力异化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监督立案,侦查、审判、执行整个诉讼过程的重任。如何建立高效的监督将是消除现存弊端的关键,本文将对检察院在侦查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当前侦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肯定我国各级侦查机关对刑诉法中有关侦查的制度和规范的执行情况,总的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侦查权缺少制约,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进而影响案情的切实查证。1.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这种情况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都有,主要发生在某些案情较为复杂的案件的侦查过程中。一是有的案件罪与非罪的界限难以划清,担心把人放掉会放纵罪犯;二是侦查工作出现“反复”,比如犯罪嫌疑人串供、翻供等,侦查陷入僵局,羁押期满而未能结案;三是少数案情确实复杂,虽经批准延长羁押期,仍然未能查清全案;四是共同犯罪的同案犯在逃,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不按有关规定处理。五是由于鉴定的原因等等。2、对犯罪嫌疑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以逼取口供,以及诱供、套供、骗供等问题时有发生。3、侦查活动同刑事政策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在严打斗争中,侦查手段的选择缺乏合理性,倾向于选择最严厉的方法,从而使严打的概括性精神转向具体化,往往使嫌疑人受到不应有的伤害。4、其他不按刑诉法办事的情况。例如,不允许犯罪嫌疑人对询问笔录中遗漏或差错提出实事求是的补充或改正意见;实施勘验,检查,扣押物证,书证,侦查实验等侦查行为不邀请见证人到场见证,等等。二、检察对刑事侦查监督的途径、方法及其不足。我国检察院目前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的途径主要有:(1)通过审查逮捕、起诉工作进行监督。(2)通过派员参加侦查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进行监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和第一百零七条的有关侦查机关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的,可以要求侦查机关复验复查,并且可以派检察人员参加。(3)通过受理有关控告进行监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因此,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机关或者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并及时审查,发现侦查活动中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处理。(4)通过审查侦查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的情况以及释放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三条、第一百三十条中有相应规定。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侦查活动监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口头通知纠正违法行为。这种监督方法适用于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2)书面通知纠正违法行为。这种监督方法适用于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即对于侦查活动中情节较重的违法行为,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侦查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3)追究有关侦查人员的刑事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侦查人员在采取侦查措施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立案侦查。目前侦查监督机制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我国警检关系的基本模式: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侦查,检察机关主要负责起诉。检察机关无权指挥公安机关。侦查和起诉在程序上被明显分开,侦查是独立的诉讼阶段。侦查机关独立进行侦查,除逮捕外可自行采取任何强制措施。检察机关主要通过批捕和审查起诉进行监督。这种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检察机关实施监督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往往导致难以有效预防和及时纠正违法,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及其他有关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的大量工作都是书面审查侦查机关报送的材料,而侦查活动违法的情况很难想像能够反映在案卷中,即使犯罪嫌疑

试论超期羁押

论文摘要近年来,公安、司法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环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期羁押的现象仍很实出。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违背了宪法原则,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该条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剥夺或限制。有此可见,超期羁押的行为违背了宪法原则,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是不尊重基本人权的表现,其本质就是司法不公。它的存在不仅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刑事诉讼法中的公平和效率,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破坏了正常的司法诉讼程序,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绊脚石。它早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并曾多次明令禁止超期羁押,但是却屡禁不止,原因何在?因此,全面了解分析超期羁押及其产生的原因,科学合理的提出解决的方案,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在诉讼方面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标志。本文正是本着这一宗旨,试就对超期羁押的性质、危害、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等有关问题作以探讨。关键词:超期羁押性质危害原因对策一、超期羁押概述(一)超期羁押的概念。超期羁押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被剥夺人身自由的人,在超过了法定的关押期限以后,仍然被司法机关或者侦查机关关在羁押场所拒不释放的行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羁押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而是刑事拘留①和逮捕②的附带性后果。因此,羁押的期限从属于拘留和逮捕的法定期限。在实践中,凡超过刑事诉讼法关于拘留、逮捕和逮捕后侦查羁押的期限,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都可以界定为超期羁押。(二)笔者认为界定超期羁押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超期羁押的前提是合法羁押,如果不是按照法定程序由有权羁押的机关实施,那么其从一开始就是非法拘禁,并不存在超期不超期的问题。 2、超期羁押是一种组织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这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 3、超期羁押包括绝对超期羁押和相对超期羁押两种。前者是指有关机关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长期限,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羁押。后者是指有关机关本应延长羁押期限,但未依法办理延长期限手续使羁押超过基本羁押期限。二者都属违法羁押。 4、超期羁押与非法拘禁在本质上的区别:(1)超期羁押本身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基础,而非法拘禁行为从一开始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就没有任何合法性。超期羁押的违法性表现在限制人身自由的超时上,而非法拘禁的违法性表现在限制人身自由的本身上。(2)非法拘禁是一种以积极主动的作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而超期羁押通常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有时表现为故意),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通常要求有具体的物质性危害结果,而超期羁押本身并不具有这种物质性危害结果。[!--empirenews.page--] 二、超期羁押的性质及危害公安、司法机关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这是解决超期羁押这一顽症首先必须弄清的问题。如果没有对超期羁押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超期羁押问题的。笔者认为超期羁押具有以下性质及危害:(一)违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予以释放、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该条规定是强制性规范,是司法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时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如果司法机关或者公安机关不履行这一法定义务,就构成了违法。因此,司法机关或者公安机关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明显的违法性。(二)侵权性。超期羁押的必然结果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被非法剥夺。人身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将来被人民法院宣告有罪,但是在其未被宣告有罪之前,无论以什么理由对其超期羁押,都是对一个公民人身权的严重侵犯。因此,它具有侵权性。(三)渎职性。

超期羁押责任的追究探析

【内容摘要】超期羁押是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而又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现实问题。它的存在严重的侵犯了被羁押人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刑事诉讼法中的公平和效率,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破坏了正常的司法诉讼程序,它的存在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绊脚石。将超期羁押责任的追究落到实处,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举措。应根据超期羁押责任者的主观过错和客观造成的超期羁押后果的不同情况分别追究不同的行政、纪律和刑事责任。同时,超期羁押的单位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和相应程序后果。我国应建立相应的超期羁押责任的追究体制。 【关键词】超期羁押责任表现形式意义内容国家赔偿 一、超期羁押的界定 (一)超期羁押的概念 超期羁押,是指司法机关或者侦查机关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超过法定期限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被剥夺人身自由的人的违法行为。羁押,是指法定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在特定期限内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禁于一定场所的强制措施。 超期羁押是建立在合法羁押的基础之上的。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传、拘留、逮捕、取保侯审和监视居住五种强制措施,其中与羁押有关的强制措施,只有拘留和逮捕。根据我国《刑诉法》第61条、第60条及有关规定,拘留是指公安、检察机关在下列情况下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采取的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该嫌疑人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而逮捕是指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对那些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其他强制措施不足以防止

逮捕数量分析

逮捕功能的异化及其矫正——逮捕数量与逮捕率的 理性解读 来源:考试吧(https://www.doczj.com/doc/0c19035559.html,)2009-10-17 11:46:0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论文大全 百度推广 摘要:我国实行逮捕与羁押一体化,实践中极高的逮捕率导致羁押普遍化,超期羁押问题长期存在,对被逮捕人和政府而言,都有损害。逮捕措施的滥用根源于逮捕功能被异化。改革逮捕制度,不仅要解决超期羁押问题,走出“前清后超”、“边清边超”的怪圈,更要着眼于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的宪法条款,减少逮捕数量,降低批捕率。根本之道在于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矫正异化了的逮捕功能,改进逮捕审查决定程序,完善逮捕的替代性措施。 关键词:逮捕数量逮捕率理性解读功能异化 阅读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有这样一段话似乎令人“振奋”:“面对刑事犯罪多发、治安形势严峻的状况,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批准逮捕、提起公诉职能,……依法快捕快诉,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犯罪,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全年共对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侦查的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811102人,提起公诉86718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8.3%和9.3% 。”类似的语句在历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中都可找到,可谓司空见惯,似乎不足为奇。从报告中的语气来看,检察机关无疑是把不断攀升的逮捕数字和与政府公布的GDP增长率相当的逮捕增长率作为一项巨大的工作成绩来总结的,而且也获得了社会较为广泛的认可。然而,在法治和****成为普适价值的今天,这样的观念与保障****的现代法治理念显然格格不入。殊不知,正是在这种追求逮捕数量和逮捕率的观念主导下,逮捕功能被严重异化,普遍羁押的局面才得以形成,超期羁押这一颗毒瘤才难以清除。在“国家尊重和保障****”已经写入宪法的情势下,我们必须理性地解读逮捕数量与逮捕率,矫正被异化的逮捕功能,完善逮捕程序。本文将指出我国逮捕措施适用的现状及其特点,陈明其弊害,分析逮捕功能异化的表现,提出矫正之策,为我国逮捕制度的现代化提供理念支持。 一、我国适用逮捕的现状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逮捕措施的适用具有三个特点。第一,逮捕数量巨大,逮捕率高。近年来,每年逮捕的人数约在80万左右。由于我国实行逮捕与羁押一体化,这就意味着每年新增大约80万人遭受持续时间长短不等的未决羁押。如果加上往年积累下来的未决羁押人数,那么看守场所的实际羁押人数要多出许多。历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逮捕率即检察机关批准(决定)逮捕的人数与提起公诉人数之比,也相当之高。如1998年—20 02年五年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3601357人,提起公诉366614 2人,比前五年分别上升24.5%和30.6%,逮捕率为98.23%。其中,2001年,全国检察机

人文科学系法律经济学浅析超期羁押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A 毕业设计(论文) 浅析超期羁押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Analysis of extended custody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系名: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职称: 2011 年 12月

目录 引言2 第一章超期羁押的概念2 1.1超期羁押的含义2 1.2超期羁押的种类形式2 第二章超期羁押产生的原因3 2.1超期羁押产生的在因素3 2.2超期羁押产生的外在因素4 第三章解决超期羁押的预防对策5 3.1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建设。5 3.2全面提高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个人职业素质。6 3.3 改变看守所的隶属地位,使其保持中立性6 3.4 强化和改善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7 3.5 加强公、检、法、司等有关执法机关的监督7 结论7 致8 参考文献9

浅析超期羁押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 专业班级:学生: 指导教师:职称: 摘要我国刑事诉讼中超期羁押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已经出台了的有关纠防超期羁押的制度也未得到真正落实。为此,本文在阐述了超期羁押的概念,危害性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一些解决超期羁押的对策: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填补现行法律漏洞,完善羁押立法规定;完善对超期羁押的监督机制和救济程序;建立羁押的替代措施。 关键词超期羁押有罪推定司法救济预防机制 Analysis of extended custody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of our country the phenomenon of extended detention has long been unable to obtain the effective containment, Has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for correcting and preventing overtime detainment system also did not get be fulfillinged truly.so,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extended custody, harmfulness and its long-term existence reason found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extended custody: Changes in the law enforcement concep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w enforcement officers; Fill the existing loopholes in the law, perfect current law; Improvement of extended custody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remedy procedur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bstitutive measure of detention. Key words Extended custodyThe presumption of guiltJudicial remedyPrevention mechanis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