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智联招聘日期: 2005-07-13

由于业务的扩大,需要通过增加人手和工作分工来提供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支撑,为了使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和高质量地展开,组织开始着手制定各种流程规定、管理制度。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组织能以更强的能力完成更大的业务量,但在企业实务中,却常常出现,制度很完整,装订得很美观,但放在抽屉里或仅仅挂在墙上给人欣赏,工作人员依然按照各自的习惯开展工作;制度完美有序,工作混乱无序。

ISO9000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目前通过ISO9000的中型以上企业可能已经超过了总量的80%,小企业也有大量的已过或正在通过,但这些企业里有多少能执行到80%呢?在进行质量文件编写过程中,企业把内部60%左右的流程、规定都重新审核了多遍,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系统方案,为迎接外审,企业也不遗余力地展开培训和贯标,花了大量的精力,就为了那一纸证书?

而当绝大部分企业已获得ISO9000 证书时,证书本身也就像营业执照一样,仅仅是一张基本的文件,不再是品质的象征和竞争力的象征了。

竞争力体现在ISO9000的执行情况,体现在企业流程、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细节和执行力,细节体现质量,执行力体现效率。

制度为什么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呢?

在《从基层员工需求看执行力改善实务》一文中,笔者曾经探讨过基层员工的需求成因,其他成因可以列举如下:

1、制度不合理(包括不公平、不流畅、太复杂、太难、漏洞多等)

2、固有文化与新制度差异很大(如宽松的习惯和过于严格的新制度,引起大范围抵触)

3、未培训就执行后的反复(被执行者说不知道,收回执行或减轻执行都会对后期工作埋下阴影)

4、缺少监督执行人(没人愿意做恶人,执行时一再迁就,制度逐渐弱化)

5、领导不执行(领导的例外原则和企业政治交易,抵消或抹杀制度)

首先必须具备小事处理能力,才能谈到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解决。

比如工卡的佩戴,除了操作工在工作时间外,进出厂、其他员工的上班时间,必须挂工卡,未挂者一律罚款10元/次,专人执行,检查人应该发现而未发现或未处理的,处检查人双倍罚金,首先讲明佩带工卡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强力推进,每周公布,形成执行习惯,也就会形成行为习惯;

再比如办公环境的维护,某企业曾制定一个规定,离座超过15分钟的,必须将椅子靠在桌子指定划线位

置,否则,每次处罚10元,连续执行3个月,处罚了10多人次后,习惯产生了,连新人进来几天也受氛围影响,很快养成习惯。

一、制度不合理

制度不合理引起的抵触,进而产生的过于频繁的修改-执行-修改,使企业的制度逐渐失去权威性,员工的无所适从产生的困惑,会导致企业文化形成应付和无所谓的态度,一个好的制度应该在制定者离开组织后3

到5年,还能健康地运行,后期的改变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少量地调整,这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的深刻理解和对企业发展的前瞻性把握。

二、文化与新制度差异冲突大

流程是合理的,制度也是科学的,但不能适应企业或行业现状,行业有自身的业务组织和运营特点,行业的运营特点决定了企业对资源组织的方法和对资源管理的手段,如软件开发业与流水线生产制造也业就差别很大。

而企业固有的行事风格、价值观等对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起着范围介定的作用,新制度太过超越原有文化,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员工离职、企业权利斗争、消极怠工等,延伸到客户,空降兵将被逼宫、老板威信会降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三、准备不足的执行反复

即使制度考虑了原有文化,但新制度执行前的宣贯依然重要,新制度的宣贯必须由企业的实际影响力人员带头,不然后遗症影响深远。

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可以在宣贯文件中附带一笔,如:由部门主管负责将文件内容传达到每个人(会议签名),如未通知到,员工违反规定,并认为未接到通知,主管又不能拿出明确证据证明该员工已获知的,由主管承担责任。

严格避免执行制度后,收回处罚令或减轻处罚,会引起后期不断的讨价还价。

四、缺少执行人

监督执行人缺位,是很多企业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制度监督执行人的挑选和任用支持,是企业制度能否贯彻的关键。

监督执行人特征:顽强的意志,原则性强,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超越一般的正直人品,无亲属在企业,熟悉企业所有业务环节。

执行人必须被公开授予权力,并公开制约其行为的措施(如有意遗漏的双倍处罚),执行人必须获得企业最高长官的支持。

五、领导不执行

即使企业设置了制度监督执行人,但与其平级或上级领导人违反制度后,如何处理,特别是当该领导人为元老或实力派时,除了要考验监督执行人的协调手段外,企业政治在此种情况下会毫不掩饰地体现出来,

该有效地利用企业政治还是规避企业政治,其实最后将考验企业最高长官的管理能力倾向。

强化制度执行力保障转型落实

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三分在战略七分在执行。中国电信转型的战略目标及实施举措已经确定,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执行的问题。保障执行落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执行制度体系,或者说,建立完善的管理执行制度体系并予以精确地贯彻执行,是提高战略目标执行效率和效益的根本所在。客观来讲,中国电信自重组上市以来,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公司化法人治理结构及科学管理体系,也不断出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但执行落地过程中,各级企业仍或多或少存在着制度执行力的缺失,存在着执行效果方面的某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执行意识不强。在制度执行力方面,各级电信企业存在着“虚与浮”、“散与软”现象,令行不止的情况时有发生。从综合管理方面看,以“文山会海”虚与浮的问题为例,各级企业虽然年年喊紧缩,但仍然会议不断、繁文频发。许多制度要求提高管理效率,但很多专业性会议、一般性工作安排却不太善于利用我们自己的会易通、新视通等网络系统,实行点对点的布置安排、端到端的沟通交流,而非要频繁地集中开会当面布置。可见,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意识不强,制度执行力的硬度与刚性不够。要提高制度执行意识,不妨从会议制度改革开始“破题”,可以借鉴日本太阳工业公司的会议成本分析制度,以降低会议成本、提高会议效率。从内部运营看,制度执行力的“散和软”问题也不罕见。以前后端联动协调为例,虽然业务流程重组(BPR)已经明晰了前后端服务支撑流程,签订了内部SLA水平服务协议,但执行起来却常常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后端怪前端A类加急工单多,前端怨后端响应市场不及时,等等。水平服务协议执行力被分散,执行意识被弱化,执行效果趋向软化。

第二,执行制度不规范。管理、业务制度滞后于业务、技术的发展,且缺乏规范的执行流程与管控措施。以商务领航等转型业务为例,这些综合信息化的集成项目涉及企业前端业务、后端技术、管控支撑各个部门,延伸到内部价值链各个环节,并且关系到社会信息、设备供应、系统集成等合作商,亟须建立一条管理制度链与作业流程链来规范实施。然而,商务领航类业务的制度链与流程链至今还没有形成,更谈不上规范执行。而传统的业务产品如固话、互联网、小灵通等业务也没有建立规范的制度流程链,存在着营销政策交叉多、套餐组合协议不严密、变化调整快等问题,政策连续性不强,执行制度刚性不足。内部制度执行不规范可能带来市场营销执行力的缺失,也容易使用户对电信产品信誉产生认识偏差,导致社会对电信服务形象不良的“晕轮效应”。

第三,执行沟通不畅。电信企业导入BPR实施组织架构重组后,内部管理链条基本实现扁平化,业务流程管理效率也有一定提高。但新流程执行起来并不通畅,业务流程统一平台尚未真正形成,客响中心的“窗口”权威还没有完全树立,前后端之间仍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彼此信任度不高致使整体合力减弱。从信息化建设来看,内部信息孤岛多,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滞后;管理制度流程仍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信息反馈不畅。此外,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多层面的有效沟通,言路不畅通等等。不仅造成企业资源浪费,执行效果也大打折扣。

第四,执行督查不够。电信企业这几年重组、上市、转型,改革力度大、变化快,基层工作头绪多,针对执行实施过程的具体督促、检查和考核频率却不够,工作布置多过程检查少,检查前松后紧、督促前紧后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对既定目标重点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和持续跟踪考核;有的工作抓落实停留在照本宣科,督察缺乏力度,以致工作执行力难以到位。

第五,执行素质不齐。各端、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对制度执行的认知与态度有偏差,执行水平、能力有高低,执行素质参差不齐。有的部门能以大局为重,执行任务雷厉风行;有的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多一点,执行起来瞻前顾后;有些员工对制度执行缺乏敏感,对计划任务的认识不统一,流程作业行为也不尽规范,

制度执行难以收到预期效果;有的员工主观能动性不够,反复请示汇报影响了执行的进度和质量;等等。

通过上述分析,提高制度执行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着力优化内部运营制度执行流程。内部运营流程通畅与否是提升执行力的基础。优化内部运营构面制度体系,可导入现代管理的平衡记分卡(BSC)管理方法。BSC方法构建了完整的企业执行体系,由财务、内部运营、客户、学习成长四个构面组成。据悉,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已有80%运用了这个方法。将BSC

这一科学方法有机运用到电信企业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能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用BSC方法分析,电信企业内部运营构面的执行流程不畅,是当前最薄弱的管理短板之一,因此优化企业内部运营制度流程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各级企业要在战略转型目标的牵引下,不断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架构,规范业务流程制度体系。原则上管理制度体系要服务、融合于业务体系,如融合传统业务固话(小灵通)业务体系、融合商务领航等转型业务体系等等。在每个制度体系里,明晰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与执行时限、质量与数量等指标,形成完整的指标制度链及流程体系链。工作流程链要精确细化无边际,管理制度链则必须简单明了,便于操作执行。要善于把复杂的流程简单化,用流程制度化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流程链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从而提高内部运营执行效率。

其次,全面提升企业员工整体执行技能。员工技能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前提,构建员工学习成长构面也是BSC的主要内涵之一,它着重强化人的创新力与行动力。首先要抓好企业管理层建设,培养职业化经理,提升管理层执行意识与技能。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企业各级领导者,在执行过程中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要提高中层以上人员的执行力,关键要做到任人唯贤、量才适用,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环境。同时要加强职业化经理培训,提高职业化执行意识,搭建职业化经理阶梯队伍,夯实企业持续执行力的组织基础。其次,抓好普通员工队伍执行力建设,培养职业化员工,提高员工队伍的执行意识与技能。职业化员工最基本的技能,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各级企业要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员工队伍结构,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各类人才发展有机会、干事有舞台,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工作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执行落地,促进企业转型稳健有序推进。

再次,不断完善企业奖惩机制与监督机制。管理大师西蒙指出,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刺激-反应”型习惯模式,一种是“犹豫-抉择”型逻辑模式。他认为,人们的大部分行为是由习惯模式支配的,是被条件限制的适应性行动,也就是说,人们需要机制、制度约束的“刺激”,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企业各项活动都要实现制度化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行为有据可依,从而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使之遵循既定的规则操作执行。奖惩机制建设要以完善岗位竞争、薪酬改革、绩效考核、培训提高、职业发展五项机制为内核,重点以绩效考核为轴心,有机融合各项机制,理顺其内在关系,继而转换成制度,清晰地描述各项工作奖惩考核标准,形成企业奖惩机制管理闭环系统。监督机制建设要做到民主监督与行政监察结合,形成执行力保障体系。首先要强化集体合同执行结果监督,强化职代会的民主监督与大力推行司务公开,同时要强化企业依法经营搞好法制监督,使企业目标制度的执行合法有序。行政监督检查方面,不但要对工作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对执行过程也要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偏差并予以纠正。总之,在目标清晰权责明确的情况下,要不断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把员工待遇与其执行过程、执行效果挂钩,实行人员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形成监督保障企业目标执行效果的长效机制。

最后,注重强化责任感与有效沟通。企业要加强员工价值观责任心的教育培训,使企业价值责任与员工价值责任趋同、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升,凝聚成企业成长的合力。通过学习型组织制度的建立与企业执行文化的牵引,引导员工自觉树立责任意识,担负起企业和员工荣辱与共的使命,不折不扣执行企业各项制度办法,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沟通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法宝,各级职代会、职工座谈会、总经理接待日、博客交流等都是有效的沟通渠道。例如湖南电信办公信息网最近开通了员工论坛网页和员工电子信箱,员工可以通过网络畅所欲言。通过交流,实现了各级管理者与广大员工的直接沟通,达到言路畅通、集思广益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从而不断扩张企业制度整体执行合力,使集团战略目标执行落地更加畅通无阻。(欧阳伟人民邮电报)

编者按:曹操在自己坐骑践踏麦田时,想到了“割发代首”的“变通妙计”,既保全了自己的脑袋,最终也达到了“杀鸡给猴看”的目的。

先说说两个“三国”小故事。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下了一道命令,各位将士经过麦田时,不得践踏庄稼,否则一率斩首。一日曹操正在骑马行军途中,忽然一只班鸠受惊从田中飞出,曹操坐骑因此受惊蹿入麦田,踏坏一大片麦子。

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要求军法处置,主簿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下达的禁令,现在自己违反了,如果不处罚,怎能服众呢?当即抽出随身所佩之剑要自刎,左右随从急忙解救,这时谋士郭嘉急引《春秋》“法不加于尊”为其开脱。此时曹操便顺水推舟,说一句“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但还是拿起剑割下自己一束头发,掷在地上对部下说:“割发权代首”,叫手下将头发传示三军,将士们看后,更加敬畏自己统帅,没有出现不遵守命令的现象。这就是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更加广为人知。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诸葛亮命马谡镇守街亭,马谡妄自尊大,刚愎自用,街亭失守。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马谡被斩后,诸葛亮大哭不已,宛惜痛失智囊好友,并上表后主自贬三级。

细细思量,两个小故事对现代管理者也有不少启示。

启示一:好制度“贵”在执行

管理制度本身是由人来制定和执行的,管理制度制定应尽量做到科学全面;在制度执行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谁都必须遵守;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管理员工必须模范执行。不然的话,管理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成为粉饰自己的“花瓶”。

可以说,曹操“割发代首”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都是军中制度执行的楷模。想像一下,如果曹操的“禁令”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当曹操自己违反时,却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又如何叫下属做到令行禁止呢?诸葛亮把马谡的“军令状”停留在纸上,当马谡违反军令时,却饶人不死,网开一面,其后又如何统帅三军,攻城克敌呢?

启示二:制度变通也有“度”

由于受事物发展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凭借以往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制定出的制度,必然有一个完善过程,加之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管理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克服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不断适应管理环境发展变化,这就要求管理者能随机应变,但又在不违背科学管理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变通”某些具体管理实施措施。这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和管理方法操作基本原则。但领导者在实施管理“变通”过程中,必须掌握好一个“度”,在不违背管理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则前提下,尽情展示自己管理艺术才能。

曹操在自己坐骑践踏麦田时,想到了“割发代首”的“变通妙计”,这样既保全了自己的脑袋,又迎合了《春秋》“法不加于尊”的“微言大义”,最终也达到了“杀鸡给猴看”的目的。

启示三:“严法”也有“柔情”面

在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领导者是否就一定要以“铁面”、“狰狞”的形象出现呢?回答当然也是否定的。制度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制度本身必须体现“人性化”。要使人们在接受制度管理时,能够乐于接受,心甘情愿,管理者必须掌握好“执法”的技巧。当一项制度严重不符合实际情况时,管理者就应考虑修改其具体条款内容;对违反制度的人进行处罚时,必先晓之以礼,动之以情,使每个被处罚者内心受到震动。

在执行处罚时,一个“挥泪”把诸葛亮斩马谡时复杂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使得诸葛亮与马谡“义同兄弟”之情,惋惜“智谋之臣”之心,“深恨已之不明”之意,全部得到真情流露,自然释放。马谡被斩后,诸葛亮大哭不已,亲自临祭;将马谡家小加以抚恤,按月给与禄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寓情于法形象被作者描述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在执行时代再好的制度不执行等于零

再好的制度也须在执行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一堆废话。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再好的制

度,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不到位也是没有用的。

管理上切忌只喊口号不做事。有的公司制度制定得比较完善,并把制度编制成册,或经常把制度性的标语贴

在外面,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就变了样,不知道这样做是给公司内部人员工时时提醒以求入人心,还是摆个样子

给外人看看而已,因此,制度制定后并不等于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实现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

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员工会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标,以强化

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安德鲁·罗文奉总统的命令将信送给加西亚,安德鲁·罗文顺利完成了这个使命,如果安德鲁·罗文不能完成

任务,这个任务的价值就等于零。因此,制度的制订同样如此,如果不去执行,同样分文不值。制度本身要不折不

扣地被执行,是公司正常运作的前提。制度是用来规范约束公司员工行为的工具,只有有效的制度才能保证公司的

正常运行。

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杀人的权力在他手上,当然,他可以选择不斩。但是马谡还是被斩了,因为

计诸葛亮认识到:马谡被斩虽然让蜀国失去一员干将,但是军法一旦被视同儿戏,所造成的后果将更恶劣。公司的

制度如同诸葛亮的军法,必须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的制度一旦不被重视,很可能会一步步走向失控的边缘。执行力也日渐衰微。

可以认为,公司制度能否被不折不扣地执行是公司执行力强弱的表现,反过来,公司的执行力越强公司的制度就越能被贯彻。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其首恶,找一个能够引起他人警觉的人,杀鸡吓猴;二是树立正面的典型,通过范例告诉大家公司的意图,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等等,以期改变执行者的意识。

例如:

纽约有家大型国有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日本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在翘首盼望日本人带来什么先进的管理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日本只派了几个人来,除了财务、管理、技术等要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外,其他的根本没动。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的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公司就扭亏为盈了。

毋庸置疑,制度的制订必须科、合理,然后在去大力执行。通常,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一定要严谨,要经过认真地论证。一个不严禁的制度朝令夕改,会让员工无所适从,最后导致真有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有个非常有名的的理论:在引进新管理体系时,要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这个思想用他在一次公司干部会上所讲的话作为解释最合适不过了:5年之内不允许你们进行幼稚创新,即使认为它不合理,也不允许你们动。5年以后,把系统用好了,我可以授权你们进行最局部的改动,至于进行结构性改动,那是10年之后的事,正是因为这种对制度的尊重和始终如一的贯彻,才创造了华为的春天。

一般地,关于制度执行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执行,另一种就是不执行。毋庸置疑,制度本身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简单明了利于执行。一些公司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来达到改善公司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公司每下一个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一个金箍咒,也进一步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公司的规定流于形式,说不定连有些本来很好的规定也受到了牵连。

所以,公司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不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

制度的制订必须依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不能照搬照抄,这样会影响执行效果的。经常看到有些公司把所谓先进管理制度全盘照搬,生搬硬套,结果导致了水土不服。什么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是制定制度时必须考虑的两个原则。

·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如果制度对员工来说是一种负担,那必然受到员工某种程度的抵制,最后影响到公司的执行力。

·科学、合理的制度不仅能够推动执行的力度,而且能够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在笼子上面的小洞里放下一串香蕉,一只猴子立刻冲上去,就在它快拿到香蕉的时候,预设机关喷出的热水把这只猴子给烫伤了,其他三只猴子也被烫了一次。

结果可想而知,每只猴子去取香蕉,四只猴子都要被烫一次。后来,实验者用一只新猴子取代了上一只“老”猴子,当新猴子想去拿香蕉时,其他三只猴子就会把它暴打一顿。

当所有的猴子都换成新的以后,尽管没有猴子被烫过,但每当有猴子去取香蕉时,其他三只猴子就会把它暴

打一顿。

任何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机制,同时任何公司制度也都有一定的强制性,因为制度要维护的是整个公司的利益,整个集体的利益。一旦制度被长期地执行,它就会变成公司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变成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经济时报:为啥制度执行难?

一个国家,法律为大;一个企业,制度为先。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制度面前也没有特殊员工。

制度就是企业的“法”。企业要搞好内部管理,就必须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执行制度必

严,违反制度必究”。国有企业改革20多年来,新旧体制变换,它们既忙于“脱胎换骨”,从企业

制转为公司制;又要应对市场挑战,做大做强。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普遍比较重视市场开

拓和经济效益,而对制度建设重视不够,出现了制度执行难的问题。

制度执行,难在哪里?

一曰难在无制度可依。“无制度”不是绝对地没有制度,而是没有适合企业新体制的制度。有的

企业虽然已经改了制,换了装,但制度还是老面孔;换汤未换药,此药不对症也。表面上看这些制度、

办法、措施足有几大本,但到用时方知适合的少。具体操作中只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二曰难在有制度不依。企业如果与时俱进,按照新体制的要求健全了管理制度,就该不会有执行

难的问题了吧?当然,有制度总比没有强,有制度起码会考验一下想违背它的人的胆量。但有制度不

等于人们就会自动地依制度办事。一些企业资金管理混乱,其总经理个人置财务管理制度于罔闻,擅

自调动资金盲目进入期货、股票、外汇炒卖等高风险领域;或是将专项资金不入大账,而立小账,供

少数人或既得利益者“专管专用”,等等。由此可见,制度虽大,却大不过人的胆量;制度虽有,不

执行也等于无。

三曰难在执行制度不严。为啥制度不如人的胆量大呢?关键在于执行制度不严,即制度执行缺乏

监督。制度是定了,怎么去执行呢?两种方式:强制执行和自觉执行。强制执行就必须有监督,不愿

执行也得执行,不理解那就在理解中执行;自觉执行嘛,那就看个人的觉悟了。我们国家的企业文化

总是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把每个人都假设为觉悟很高的人,所以往往把制度执行有意无意地看作道德

范畴的事:党员嘛,老同志嘛,干部嘛,带头人嘛,团员嘛,新同志嘛,等等等等,他们都应该会自

觉遵守制度的嘛。如果一个员工不遵守制度,那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思想有问题,道德有问题,觉悟

有问题,工作作风有问题,而不是首先从体制安排的角度去考虑如何进一步健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就只对老实巴交遵守它的人管用,而对不遵守它的人就失去了效力。还有一种情况是,制度执行有监督,且执行较严,但只对员工有效,而对企业领导人无效,特别是对“一把手”无效,让人颇有“刑不上大夫”之感。何也?原因有二:一是出资人缺位时,经理层自己给自己定制度,难免会有“趋利避害”之嫌。往往是激励多一些,约束少一些;权利明确点,责任模糊点。二是出资人到位后,企业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与经理层之间交叉任职过多,利益纠缠在一起,没有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监督也就失去了效力,制度的执行也就大打了折扣。

四曰难在违反制度不究。违反制度当然该究,但具体怎么究,认真起来还真有一定难度。一是只有行为准则,没有奖惩标准,只能“定罪”,无法“量刑”,制度缺乏操作性。二是集体违反制度该究谁?特别涉及到风险投资方面,往往利益巨大,诱惑极强,明明有制度规范,但仍不惜一试。决策时集体讨论,一旦失误则“法不责众”。即使主要领导人承担主要责任,但由于责任被大家分解,落实到领导人身上也就轻多了。三是“法外有情”,而且似乎还合理。一个人违反了制度,理所当然要追究。但考虑到他毕竟是初犯,要“治病救人”嘛;他已经是老领导了,毕竟为企业做过贡献嘛;他已经是老同志了,把半辈子都交给了企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他还是党员,党内教育为主嘛;他还年轻,人生的路还很漫长嘛;事情都已过去一两年了,不要翻旧帐嘛……我们总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辩护,而且听起来还合情合理。四是缺乏责任追究的主体。违反了制度谁来追究?这看起来是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在国有企业中并非如此。大家都愿意唱“红脸”而不唱“黑脸”,表扬和奖励时出面,追究责任时缩头。

制度执行如此难,那该咋办?

其实很简单,就照制度办。一是认真清理、修订、补充、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与时俱进,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机制。规章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规范,是企业运行各个环节畅通无阻的保证,是企业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企业作为生产经营单位,遵循的是生产经营规律和市场法则,分离企业办社会的目的就是要突出其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只要企业“板起脸来”,只要出资人“板起脸来”,制度执行自然不难。(钟成)

在增强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

现实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是各种新的制度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是新制度出台

后往往是热闹一阵就归于沉寂。

制度是靠人来执行的,如果执行总是打折扣,再健全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墙上画虎,成为摆设。

相对而言,我们不缺乏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能力,但缺乏制度的贯彻与落实的本领。大致来看,原因有三。其一是利益的驱使,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推三阻四。其二是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潜规则”,常使违反制度者得益,执行制度者受损。其三是讲关系、遵旧俗的习惯,难免使那些讲规则、讲公平、讲公正的制度,遭遇各种麻烦。

迈向现代化,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创新不行,而制度执行不力更不行。制度执行与制度创新都不可偏废。在某种意义上说,制度的执行力,同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软实力,它是一种对规则、制度的高度认同、忠诚与敬畏,是制度文化的核心。有了制度执行力的强大,才会有制度创新生命力的强大。

对制度的遵从,往往是从慎重进行制度建设开始。草率地建与废,常常导致人们对制度的不敬畏与不尊重。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问题和矛盾,应该通过制度建设加以规范。有的地方出台的法规和规定,未能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前因后果,结果往往是朝令夕改,这本身就是对制度的不尊重,削弱的是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制度建设的相对较长的过程,恰恰是倡导人们放弃旧思想、接受新观念的过程,也是让人们在制度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的过程。制度建设的慎重,受其本身所必须遵从的程序、规则的制约。比如,制度不能“闭门造车”,而应当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公共制度建

设要有公共决策的机制,制度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做到科学化、民主

化,最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意见,允许充分讨论。制度建立生效前还必

须有一个缓冲期,这正是让新制度成为普适价值的重要时期。实践证

明,这样建立起来的制度,执行的效果会好得多。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而,无论是某一行业、

领域,还是某一单位、部门,我们都应当充分遵从制度建设的特点和

规律,既要建立和健全完善制度,又要在培育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

这样,制度才会产生真正的威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久远的影响。(陈

家兴)

有一段时间对制度与执行力间的关系思考得比较多,同时在诸项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喜欢制定出明面上的制度,用来推动与维系计划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团队成员执行力的强化培养与持续维持。

但到后来,又经历了许多事情,最近选取了一家处于创业成长阶段的新经济技术企业觅法网络做为样本,同其中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进行了多次对话,并这家公司的信息三部做了持续的尝试,对制度与执行力之间的几个问题产生了不少思考点:

比如,在一个微型事业部或公司里如何通过计划、管理协调、制度等三项因素确保执行力细节化,以及确保执行力不因高强度而受到折损,这个问题不是理论可以解决的,通过理论可以演化出太多的结论,而这么多结论会因为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而丧失其本来的意义。

微型,一般是二十个人以下,初创阶段的公司,这样的实体如果谈及文化,恐怕有点夸大,况且文化的约束力能产生有效作用的环境并不是多,所以一直不敢太过相信,除非有一种江湖文化的存在。要说能够发挥大的作用,恐怕也是执行力文化,而这个名词有点牵强了。此前在带领主航道电子商务团队时做过了不少这方面的尝试,收效尚可,但囿于成员在商战与心智上的不成熟,导致在关键时刻也未能帮上大忙,也即缺乏独当一面者,而独当一面的人才并不是随处都能“拾”到。

文化未成,能在软约束上发挥作用的一般以自发的信任、权威与制度加以保障。这时又会引起一种悖论,过于刚性会造成人员流失,微型实体对人员流失的成本承担起来也是痛苦的。过于柔性,一般又难以塑造一种执行力文化,难以保证

高强度的执行力,在刚性与柔性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如何准确的寻找到,也是不易的。不偏左、不偏右,往往总是难以快速推动一件事情的,尤其是从零组合起来的团队。

上面的思维来源于这个信息三部,信息三部是从事一种叫“企管通”的企业管理软件研发的,组成成员都比较年轻,多数处于80年代左右。

又比如严谨、刚性的制度与管理风格对造就高度执行力的作用是正的,还是反的?一般而言,狼性经理人都比较喜欢严谨的制度,相对刚性的管理。而这种严谨是缺乏普适性的,好象华为喜欢用练兵的方法带企业员工,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走通华为这条道路。而华为能否继续将这条道路走下去,也未为可知。但作为一种很时髦或者说很有影响力的管理性存在,一方面造就了诸多狼性经理人的诞生,也促成了执行力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被众多企业视为“九阳真经”;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一些后遗症的产生,比如员工的高流失率、归属感缺乏、压抑、个性难以张扬、缺乏活力等,但无庸置疑的一个问题是,由于某些业务模式的特殊性,却不能不构建一个严谨的体系出来,以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

再如执行力来源于组织与个人性格的契合,还是来源于制度的问题。这也是说某个人愿意跟一个组织、某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那么,这种组织性格与个人性格就达到了契合,在执行力方面往往都由这个带头人决定了,而制度的影响力在成长期显得很脆弱。

最后提出一点的是执行力是否就只是执行,不关注战略与策略问题。从《致加西亚的一封信》到《赢在执行》等书风縻各类企业,不难看出高层要的是中层无条件执行某一个命令与决策,中层要促成的是基层员工一往无前地执行经过分解的任务与使命。实际上是否由更多基层、中层也参与到某个项目、某个目标的讨论决定中,是一个不容易采取的策略。因为这里面存在几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一是谁是精英,二是只有精英提供的方案才是最佳的?三是基层员工看不到全局,无法提供有价值的方案等等。但让更多人参与某一项决策的建议过程,已经有不少企业愿意开放地一试。

关于加强制度学习、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通知

关于加强制度学习、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通知 各分支机构: **银行成立以来,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管理,在制度建设、强化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分支机构、部分员工对制度重视不足,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执行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强化内控管理,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有效性,现对制度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统一认识 各项制度是我行有效运转、顺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各分支机构对此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合规意识教育,让每位员工充分认识到合规经营、合规管理、合规操作的重要性。要不断提高制度落实的监督约束力,确保制度最大限度地得到执行;要大力营造用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以及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环境,努力建立制度的公信力和威慑力,使制度能够发挥应有的实效。 二、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各分支机构要切实加强合规方面的全员培训,形成人人学制度、人人懂制度、人人守制度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制度培训学习,提高员工对所从事岗位规章制度的认知能力,使员工及时、全面掌握所从事岗位的业务及规章制度。对于制度规定不明确的条款,要及时向总行相关部门咨询,确保准确理解,从而是制度得到正确、有效

地执行。 三、多策并举,重在落实 制度建设,重在落实,要切实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加强制度落实,有效提高制度执行力。 一是要努力发挥领导示范带头作用。各级管理者要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同时,要抓好分管条线和管辖经营机构的制度落实。 二是要强调制度执行过程中信息收集、反馈作用。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注重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及时总结、分析、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及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给予惩处,真正使制度执行力得以有效提升。 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保障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做到责任层级清晰化,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制度执行监督到位。 四是要建立制度执行的考核、问责机制。要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同时,对制度执行不力者进行责任追究,坚决遏止失职不究、违规不罚的现象。

结合工作实践谈提高执行力学习体会

如何提高执行力?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要不断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作为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和工会工作者,如何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余世维教授在《赢在执行》一书中用精辟的语言,从细微处着手,宏观上把握,利用典型鲜明的案例,为我们诠释了执行力的真正内涵和实践宝典,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作保证的,提高执行力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只有那些建立了执行力文化的企业才可能长久发展,企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执行力抓得好,职工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执行力抓得不好,干部职工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事业就会受到挫折。 企业面临着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最终体现在执行力上。真正把企业做精做强,提高执行力是关键。面对我矿资源不足和黄金市场放开,我们深刻分析了严峻形势和任务,工会提出了: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大力开展技术比武、劳动竟赛,提高企业竟争力,增强凝聚力,努力开拓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要求。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阅读/zl/转载请保留 目前,执行力不强是不少企业的通病。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政策上、理论上,而是出在执行力上:执行走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二是计划在执行过程当中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计划的执行。三是力度。制定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成效不大。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责任心。有少数干部职工缺乏责任心,存在着浮、散、粗、虚等方面问题,工作部署了下去了仍旧拖拖拉拉,无所作为。 二是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不能自觉地贯彻上级要求,而是各取所需,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还有的爱找借口推卸责任。有问题,怪客观原因,唯独不主观上找原因。 三是制度不完善。某些制度与实际脱节,又不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在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掺杂较多的人为因素,随意性比较强。 四是机制不健全。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导致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作效率不高,对既定目标缺乏有效的监督,抓落实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致使工作力度小。 提高执行力的具体措施:唯有提高执行力,用心去做事,才能实现上下认识一致、行动一致。要提高执行力,首先,增强责任心是前提,执行力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它需要激情和动力,需要用心去做事。作为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有没有这种责任心,是衡量其合格不合格、称职不称职的首要标准。 用心去做好本职工作,不但是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同样也是对自己、对家庭、对事业负责的表现。反过来,只有对自已、对家庭、对事业负责了,才能对企业、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智联招聘日期: 2005-07-13 由于业务的扩大,需要通过增加人手和工作分工来提供效率和作业质量的支撑,为了使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和高质量地展开,组织开始着手制定各种流程规定、管理制度。 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组织能以更强的能力完成更大的业务量,但在企业实务中,却常常出现,制度很完整,装订得很美观,但放在抽屉里或仅仅挂在墙上给人欣赏,工作人员依然按照各自的习惯开展工作;制度完美有序,工作混乱无序。 ISO9000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国目前通过ISO9000的中型以上企业可能已经超过了总量的80%,小企业也有大量的已过或正在通过,但这些企业里有多少能执行到80%呢?在进行质量文件编写过程中,企业把内部60%左右的流程、规定都重新审核了多遍,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系统方案,为迎接外审,企业也不遗余力地展开培训和贯标,花了大量的精力,就为了那一纸证书? 而当绝大部分企业已获得ISO9000 证书时,证书本身也就像营业执照一样,仅仅是一张基本的文件,不再是品质的象征和竞争力的象征了。 竞争力体现在ISO9000的执行情况,体现在企业流程、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细节和执行力,细节体现质量,执行力体现效率。 制度为什么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呢? 在《从基层员工需求看执行力改善实务》一文中,笔者曾经探讨过基层员工的需求成因,其他成因可以列举如下: 1、制度不合理(包括不公平、不流畅、太复杂、太难、漏洞多等) 2、固有文化与新制度差异很大(如宽松的习惯和过于严格的新制度,引起大范围抵触) 3、未培训就执行后的反复(被执行者说不知道,收回执行或减轻执行都会对后期工作埋下阴影) 4、缺少监督执行人(没人愿意做恶人,执行时一再迁就,制度逐渐弱化) 5、领导不执行(领导的例外原则和企业政治交易,抵消或抹杀制度) 首先必须具备小事处理能力,才能谈到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解决。 比如工卡的佩戴,除了操作工在工作时间外,进出厂、其他员工的上班时间,必须挂工卡,未挂者一律罚款10元/次,专人执行,检查人应该发现而未发现或未处理的,处检查人双倍罚金,首先讲明佩带工卡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强力推进,每周公布,形成执行习惯,也就会形成行为习惯; 再比如办公环境的维护,某企业曾制定一个规定,离座超过15分钟的,必须将椅子靠在桌子指定划线位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 --徐少农纪检组长在"学习《廉政规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上的讲话 (2010年6月23日) 受汪局长的委托,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廉政规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以及纪念建党89周年,我就"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这一主题,谈一谈个人的认识与体会,与大家共勉。 所谓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如工作制度、税收制度等;同时,还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国税廉政文化等。可见,制度一词说起来很抽象,但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时时处处离不开它。不仅人类社会活动需要制度、规则,强调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是一种制度,现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一种制度。试想,如果我们离开了制度,社会将会怎样?自然界又将会怎样?而制度建设是一个制订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因此,制度建设对于国家、社会,包括我们国税部门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工作风险,坚持勤政廉政,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度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制度如渠,行为如水。渠道怎么设,水就怎么流。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梳理好制度建设这道渠,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有一则"分粥"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有七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且能力大体相当。他们想通过制定一项"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试用了几种方法都不灵,后来选择了这样一个"制度":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值日的那个人要最后取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因为主持分粥的人都意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一样多,他确定无疑将享受那份最少的。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制度建设至关重要。 第一,制度建设体现了时代变化的新要求。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形势的最新需要都会在制度建设上最先体现出来。历史上王朝的更替,新王朝取代旧王朝,就是新王朝提出的政治主张、革新思想、社会制度等,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旧的社会制度。制度建设不仅如此,还体现在要符合当地的实情。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自己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正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以后,正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才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当前,我们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在制度建设层面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二,制度建设是我们党建总布局的核心。我们党中央领导集体历来非常重视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的第三代、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这种制度建设思想,尤其是在反腐败工作中提出要进一步"法制化"。2000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反腐倡廉工作要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2010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30多次提到"制度"一词,其中"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力"等概念都反复被提及。可见,作

提高执行力的几个关键点

提高执行力的几个关键点: 1、重视领导和管理者的作用。员工执行力的强与弱往往跟直接领导和部门领导有着直接关系,所以作为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建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领导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既定的目标前进! 2、树典型,抓标杆。一个人执行力的强弱跟他平时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在一个企业或单位要想提高执行力,应根据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选择几个态度积极向上、激情四射、做起事来干脆利索的人。这些人通常的表现都是积极主动,执行力比较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应发挥榜样和标杆作用,让执行力相对较强的人来影响和促进其他的员工,以此来推动执行力的提升。 3、紧跟目标、常抓不懈。管理人员依据工作目标,制定合理制度与方案,充分发挥检查、监督与激励作用。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到常抓不懈或缺乏检查、监督和激励措施,容易使得员工感觉没有紧迫感,或者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等,进而引起员工在工作时会出现懒散甚至捣乱怠工的现象。 4、制定工作流程、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目标,界定工作范围,构建合理的工作流程,做到职责清晰,并提供工作方式方法。如果缺乏合理的工作流程,容易让员工工作起来不顺畅;如果缺

乏工作目标,容易让员工工作起来很茫然;如果缺乏明确分工,容易让员工工作时出现扯皮现象;如果工作方式方法不得当,容易让员工工作起来事倍而功半。 5、建立执行力培训体系、提高工作意愿。结合员工的观念、心态和工作实际,建立行之有效的执行力培训体系,提升员工工作能力与意愿。因为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重存在不清楚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何时何地做等问题,所以这就需要结合工作实际与员工的观念心态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包括理论培训、现场培训等),进而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与意愿。 6、重视企业文化,构建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收集并反馈信息,协调内部资源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员工执行力的提升。因为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得沟通起来方便快捷,避免传递信息不到位或传达错误引发工作出现被动;同时通过及时收集并反馈信息,进而协调内部资源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纠正出现的偏差和错误,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开展。 7、启用“实强执行管家”。”执行管家”是一款提高企业执行力管理软件,它是利用管理工具,把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贯穿到日常工作中,让每个人把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通过它的使用会让在企业执行力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并进而大幅度提高。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 制度管人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要取得工作成效,必须在制度执行力方面加以提高。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抓好制度执行,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这些年来,消防部队在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不断探索,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但在制度执行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只有针对制度执行力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才能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一、当前存在问题: 一是制度本身的不完善。针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初步开展,反腐倡廉制度的各方面还存在问题。第一,制度的可行性的不强。制度的设置必须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对制度执行力的各个方面提出根本的、实质性的要求,而不是空洞化的要求,看似健全,却无从执行。 这不但使制度的执行难以进行,而且制度的权威也受到藐视。第二,制度的设置没有从全局性、长期性进行考虑。制度在执行时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制度的执行。因此,制度的设置不但要从当前的问题出发,还要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标准来反馈制度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从各个方面使制度得以完善。第三,制度的责任主体缺位。制度对制度执行者的问题往往集中于制度执行者这一方面,忽略了对制度的制定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等各个方面的考虑,从而使其他各方不能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第四,制度责任的追究不到位。制度在对责任的追究往往存在一定的“弹性”,不能很好的体现制度的威信,使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二是制度执行者的力度不强。制度的执行者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执行制度不到位的现象。第一,是由于一些干部的“特权”思想在作怪。他们认为对制度的执行是对自己权利的削弱,只是在正式场合下表现自己对制度的执行和拥护,然而在平时却对自己执行的制度视而不见,自行其是。第二,是一些干部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责任,不必理睬。他们认为制度的执

完善制度建设--促执行力提高

完善制度建设促执行力提高 新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一个单位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度建设是单位促进经济发展,强化管理职能,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方面,制度建设本身不仅仅要健全完善各种制度,而要更加注重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再好的规章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将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执行制度是关键,完善制度也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上级领导为了加强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及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好的规章制度,然而执行情况却还不尽如人意,有些单位仅仅满足于办事流程、工作制度、各种承诺写成文、挂上墙,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真正执行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强化制度管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克服工作上随意性和短视行为。 一、执行制度领导班子做表率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实,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榜样是无穷的力量。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特别是一把手是关键的因素。一人正则正一方,一人斜则歪一片。因为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职工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要引导大家遵纪守法和调动职工积极性,领导干部先做遵守制度表率,非常重要,一定能会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干部,激励职工,使制度的约束作用得到明显。近年来,很多单位都执行了工作日午间禁酒令,有的单位时间不长就坚持下来了,究其原因,认为与单位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有很大关系,在其它工作上也有可能如此不外。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做到三点:一是领导要做到精诚团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领导一班人要拧成一股绳,大家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二

是领导要做到吃苦前,针对单位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中心,早计划、早准备、早落实。领导成员要深入一线职工靠前指挥,“心”入职工,争做“领头羊”莫学“牧羊人”,与职工同命运、共甘苦。三是领导要做到勤政廉洁。每办一件事、每花一笔钱,都要掰掰手指算一算,头脑想一想,该不该花、该不该办,手中项目抓住了没有,充分珍惜职工辛苦而得来的劳动成果,当好掌权人,持好“大家庭”。要以人民给予的权力,为职工服务造福,切不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搞以权谋私、捞取钱财、挥霍公物,走向职工群众的反面。所以,领导重视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做好制度执行的表率。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能否发挥表率作用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带头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另一方面要做制度执行的有力推动者。除了做好表率作用,主要领导还要把推进制度有效执行和落实摆上重要日程,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在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敢于批评,切实纠正和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行为,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二、加强制度的完善与落实 加强制度完善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基础工作。每一项制度的出台落实,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合实际,是否能够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切实解决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是衡量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标尺,也是衡量制度执行力的重要标准。按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对行之有效的要坚持和完善。虽然单位过去也定了若干类的制度,但是为什么有的制度执行下来效果不好呢?除了落实不到位的因素外,还有一点就是制度缺乏针对性,根本原因在于制定时调研工作不够到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方法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方法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方法。我们不仅个人需要执行力,团队也需要执行力。优秀的执行力是公司的竞争优势所在,那么该如何提高团队的执行力呢?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方法 制定清晰的责任体制 让员工清楚明白企业对他们的期望,制定清晰的考核标准,奖惩分明,员工责任要讲的清楚具体,这样,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执行力必然会提高。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要种在合适的“坑”里。让合适的人做适合他个人能力的工作,能极大减少开支,提高效率,还能帮助他们不断成长。让员工和企业一同成长,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监督工作到位 每个人都有惰性,工作中总有想偷懒的时候,适当的监督可以令它们不懈怠,发奋努力工作。除了这些内部的监督和观察,外部的监督工作也不能少,包括客户的集中地、对竞争对手新产品新技术的分析等。 团队协作 如果没有协作,任何一个企业产品的开发是不可能实现的。领导者要注意那些在工作中非常擅长和强调协作的人,也要对他们进行奖励和表彰。 发现和培养人才 领导者必须要知道员工中哪些人具有什么才能,看到员工

在背后做的努力,多发现和培养人才,打造一个优秀人才聚集的团队,执行力会相当的快。 留住优秀人才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本身没有参加竞争,参加竞争的是企业的人。把员工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并给他们充足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 提升团队执行力的方法 一、提高执行力,各级领导要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领导”的职责无非两条,一个是“领”,一个是“导”。所谓“领”,就是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搞特权,充分发挥领导的模范和带头作用。所谓“导”,就是要在“领”的基础上,把握方向和大局,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纠正出现的偏差和错误,积极引导广大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提高执行力,各级中层干部要切实发挥“桥梁”作用 中层干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下级负责;既要吃透上级精神,把领导的意图 完完整整地向职工传达,又要结合实际,把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全面地向领导汇报。好的主管人才要能独立思考及独立行动,只要最少的指示,就能去执行工作。一位主管的主要责任是,指导他手下员工的活动——他们的工作。指导就是指示领导,因此好的主管人才,一定要像领导者一样能统御及思考。 三、提高执行力,普通员工要充分发扬“蜜蜂”精神 普通员工的本职就是落实,就是执行。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学习意识,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扬“蜜蜂”那种兢兢业业、任劳任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干部执行力

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 制度建设不难,难的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并在执行中完善;执行中谁是关键, 干部是关键,只有干部以身作则并在工作中有力有效地贯彻落实,那么,学校的制度是能有效的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的,形成良好的教风和校风是可期的。近几年,我们努力提升干部执行力、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注重执行文化建设,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文化。所有“办公室政治”、各种勾心斗角坚决杜绝,然后逐渐让教职工从意识深处习惯并认同学校倡导的执行观念和执行方式。最终,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 学校注重文化建设,其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要明确;管理制度明晰,且具操作性;学校规划科学,并一以贯之;学校管理民主,氛围和谐,遵循线性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等。学校应在规范干部相同执行习惯上下功夫。 例如:近几年,我们形成以下执行方式:⑴常规工作(以规划、计划、制度形式体现):提出要求或发现问题一个别酝酿T形成草案一考虑利弊、沟通协调、群策完善一定稿试行(或教代会通过实行)-再完善再实行。⑵临时性、突击性工作:提出设想一个别酝酿一形成草案一考虑利弊、沟通协调、群策完善一统一认识、明确要求一定案实施(各就各位、齐心协力、服从指挥)一点评、总结、反思、集齐资料。在执行中,我们强调干部的责任意识,体现分工不分家,避免了各扫自己门前雪;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不允许干部把自己置身与制度之外。 努力提高思想业务水平,领导的个人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执行力的高低,这是在教师中建立威信的基础条件,也是个人魅力的折射。这就要求领导比教师更能严以律己,对工作更加精益求精。 以我校教导主任为例,她主管教育教学工作以外,潜心上好一门英语课;主抓英语教研组。在上好每节课的同时,认真抓差补缺,所教的班级的英语成绩:平均分一直保持在九十分以上,没有一个学生的成绩在八十分以下。在她带领下,英语学科成为我校的特长学科,在各级比赛中英语组获得诸多奖项,同时成为区文明组室。她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师德以及出色的成绩受到全体教师的称赞,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大家一致评定她为优秀,得到了教育局的记功奖励。标杆竖起、以身示范,产生的“涟漪效应”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导处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沟通协调常态化,一项调查表明,学校内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 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 我们学校坚持的例会制度(校务会、条线工作例会、部门内的例会等),说白了就是沟通协调会,每位与会人员首先要明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需要别人怎样配合或别人需要自己如何配合?其次从各自角度提出完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兼容,求得多赢。另外我们要求干部,在平时应该从自己做起,多看别人的优点,接纳或善意提醒别人的不足,相互尊重,相互激励。在实施计划或方案中,各部门之间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沟通,形成合力,并把进展情况主动向校长回报、沟通,赢得支持。沟通使学校上下同心,协调使工作有序开展。 主动积极做表率,中层干部的工作忌讳办事拖拉,“雷声大,雨点小”,而要主动积极、雷厉风行。

提高执行力的5个法则

提高执行力的5个法则 A.沟通 沟通是前提 这里有一个很俗的概念,既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即是: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有好的理解力,才会有好的执行力。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沟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可以在执行中分清战略的条条框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通过自上而下的合力达使企业执行更顺畅 B.协调 协调是手段。 协调内部资源。好的执行往往需要一个公司至少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投入;而那些执行效率不高的公司资源投入甚至不到百分之二十。中间的百分之六十就是差距。这些不仅仅只是在书面上显示的。一块石头在平地上只是一个死物,而从悬崖上掉下时,可以爆发强大的能力。这就是集势,把资源协调调动在战略上,从上到下一个方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反馈 反馈是保障。执行的好坏要经过反馈来得知。市场被动反馈或者市场主动调研。而反馈得来的效用可以用具体而细致的数据来展示。同时我们又从数据形成的曲线中了解产品销售走势或者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以趋利避害! D.责任 责任是关键。 企业的战略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而不仅仅只是从单纯的道德上来约束。从客观上形成一种阳光下进行的奖惩制度,才能不会使执行作无用功。HR中目标协议书利用KPI关键绩效指标来管理执行力。该协议书以法律依据明白当事人责任。从主要业绩,行为态度,能力等主客观方面来评价个体执行能力。 具体奖惩措施: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选优秀,储备人才培养等,同时实行一定比率淘汰制。用大棒加胡萝卜来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来更好的管理执行力。 E.决心 决心是基石。 狐疑犹豫,终必有悔,顾小忘大,后必有害!专注,坚持这种人生信条同样也适用于管理执行这个方面! 成功就象一扇门,如果战略这把合适钥匙我们已经找到,那么现在需要的只是我们把钥匙插进去并朝正确的方向旋转把门打开。 成功者善于模仿 要成功必须向成功者学习 要成功必须跟成功者在一起 模仿成功者的精神 拷贝成功者的心序 ●模仿能使人快速成功 安东尼:别人能够做到的,你就同样也能够做到。这跟你的意愿无关,而涉 及到你使用的方法,也就是参照那人是怎么去做的。有些人之能达成目标,乃是 穷多年之功,历经无数的失败,才找出一套特别之道。但是你可别走他们的老路, 只要走进使他们成功的经验中,不需要花费像他们那样多的时间,也许不多久就 可以达到像他们那样的成就。 【案例】成功模仿创造射击奇迹。 安东尼与美国陆军签定协议,帮助陆军进行射击训练。他找来两名神射手, 并找出他们在心理及生理上的异人之处,建立正确的射击要领。随之对新手进行 一天半的课程训练。课后进行测试,所有人都及格,而列为最优等级的人数竟是 以往平均达到人数的三倍多。

企业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企业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 上海海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冯思佳 企业制度是企业运作过程中赖以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基础管理能力。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促使企业不仅能使企业处于协调、稳定、和谐的状态,还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加强企业制度建设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课题,现在的企业虽然明白制度建设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难题。制度建设工作之所以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到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制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制订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的可操作性差。一是对制度的执行没有规定相应的保障条款。比如在公司管理条例中列明禁止事项,但是对于出现禁止行为后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制度表述不够明确。比如“表现优秀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违反规定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等条文,没有明确具体是怎样的奖励或者处罚,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落实。三是对制度的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约束。比如规定对在施工场所不配戴安全帽者,发现一次罚款5元。如果管理者发现员工不戴安全帽却不进行处罚,就会导致这条规定形同虚设。然而规定并没有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就会很大程度地削弱制度的实际操作性。 2、制度的制订者过于单一。企业制度的制订者往往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管理者在制订制度时容易过于强调机构的利益,希望员工规范言行,服从指挥,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立场和个体利益,这样的制度很难被大多数员工认同和接受。 3、制度更新速度过慢。制度建设的速度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许多制度存在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但制度却依然照旧,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企业制度需要配合企业的发展不断修订,只有符合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的制度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制度长期没有得到更新,很多制度早已不实行了却依然存在,这些过期的制度会影响到企业制度整体的权威,从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起到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制度的制订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进行定期修订,才能始发挥长期作用。 二、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制度本身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制度的实施行为是主观能动的,制度难以执行除了客观的因素外,也有其人为的主观原因。

提升公司执行力方案

提升公司执行力方案 一、制订及完善公司制度 制订及完善公司制度,规范工作程流。制订公司档案管理制度,制订公司文件审批制度,制订公司着装管理规定,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完善薪酬管理办法,修订公司仓库管理制 二、制订公司激励机制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收集高层及各部门意见,制订公司激励机制,形成规范性文件,通过此途径,激发员工士气。如评选优秀部门、评选优秀员工、淘汰不合格员工、实行季度奖等等。 三、加强公司培训工作 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加强公司培训工作。一个月至少组织一次公司培训活动,培训的主讲人员有:1.公司高层或总监;2.外聘的专家; 3.合作伙伴的高级人员; 4.公司普通员工。 四、实现管理者的示范效应 管理者起者带头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感染下属。 五、理顺和优化流程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理顺和优化流程,按照“能简就简”的原则。 六、强化公司沟通机制 每月召开经营班子会议、总裁办公会议、总监会议,各部门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及解决问题。 七、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工作

强化程序意识,不能打破制度,形成铁的纪律,严格按照制订的流程,做到合规工作。 八、提升公司专业水平 公司是一个能承担8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公司,做任何事情都要专业化,否则很难说服客户。 九、提升事项的审批速度 包括部门审批事项和高层审批事项,为了更好推进事项的进展,部门及高层审批时间不超过一天。 十、加强公司团队建设 以打造“责任”团队、“活力”团队、“高效”团队、“修养” 团队、“家”团队为目标而开展工作,定期开展各类团队建设活动。十一、加强公司形象建设 建立公司门户网站,印刷公司笔记本,完善公司宣传简介,办好公司宣传栏,提升公司环境,提升公司人员精神面貌,落实公司着装管理规定,把公司的档次跃上一个新台阶。 十二、强化部门工作计划 各部门制订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月度计划须在每月召开经营班子会议前完成。 十三、执行绩效考核工作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按制度落实考核工作。 十四、强化监督力度 每部门的分管领导严格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做到按质按时完成工作。

公司工作执行力心得总结

公司工作执行力心得总结 职责重于泰山,执行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工作职责和组织的厚望,并且要敢于对工作失误承担职责,善于从工作失误中吸取教训,这样执行力才能提高。以下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公司工作执行力心得总结(1): 执行力是需要培养的,是能够从每一件小事中慢慢养成自觉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惰性。观念决定行为,行为构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工作中常有的状况就是:应对某项工作,反正也不着急要,我先拖着再说,等到了非做不可甚至是领导追要的地步才去做。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就变成了一种拖拉办事的工作风格,这其实是一种执行力差的表现。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我们改变心态,构成习惯,把等待被动的心态转变为主动的心态,应对任何工作把执行变为自发自觉的行动。举一个我中心的例子,我中心主要负责学校花草树木的养护及花卉的培育,用老话“靠天吃饭”是说的下去的,因为要按照季节时令来做不一样的工作,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拖拖拉拉就会错失最佳时间,不但这一时期的工作造成损失并且还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工作,造成工作堆积,工作效率会大大减退。认识到此的严重性,部门设立绿化干事及督查干事不断跟进工作,写工作计划、工作目标,详细到每日、每周,并且切实有效的执行。执行需要加强过程控制,要跟进、跟进、再跟进。有时一个任务的完成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景,这主要是工作过程未管控所造成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每项工作都制定进度安排,明确到哪天需要完成什么工作,在什么时间 会有阶段性或突破性的工作成果,同时要自我检查计划实施的进度,久而久之,执行力也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大家都听过三个和尚喝水的故事:当庙里有一个和尚时,他一切自我做主,挑水喝;当庙里有两个和尚时,他们经过协商能够自觉地进行分工合作,抬水喝;可当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时,问题就出现了,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干,其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水喝。这则寓言使我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缺乏团

提高执行力 用心去做事

提高执行力用心去做事 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执行力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组织、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作保证的。如果没有出色的执行力,那么即使企业有再好的发展战略目标、再高的经营利润率、再好的管理机制、再细的管理制度,也只能是沙盘上的宏伟蓝图、贴在墙壁上的标语,挂在口边的伟大口号,永远不会实现。 提高执行力是落实“两个至上”的具体体现和根本保证。一方面,行业的各项决策部署都是在“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作出的,一切经营管理行为都必须符合“两个至上”的要求。把这些决策贯彻好、执行好,就是从实践和行动上体现“两个至上”,就是实实在在地贯彻“两个至上”。另一方面,“两个至上”是贯穿行业发展始终的“魂”,是行业上下共同遵守的精神准则。让精神落地,让灵魂扎根,使“两个至上”的价值观真正灌输并渗透到各级、各部门及每一个工作岗位,实现入脑入心,需要从上到下不折不扣地执行做保证。否则,践行“两个至上”就成了空谈。 提高执行力是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综观国内外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企业,都具有一流的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只有那些建立了执行力文化的企业才可能长久发展,基业长青。 行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执行力抓得好,职工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执行力抓得不好,干部职工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事业就会受到挫折。可以说,执行力关乎烟草事业的兴衰成败。一方面,执行力影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烟草巨头对国内烟草市场虎视眈眈,行业面临着资金、技术、产品、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最终体现在执行力上。如何迎接和应对国际竞争,“与狼共舞”,真正把中国烟草事业做大做精做强,提高执行力是关键。另一方面,执行力检验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成效。国家局立足长远,从战略高度对行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进行了规划,明确了“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公司)党组也深刻分析了山东烟草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适时提出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既快又好的新发展”的工作要求。这些事关行业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能否实现,最终还要取决于各级、各部门执行得坚决不坚决、落实得到位不到位。对此,我们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多少理念口号、规划多少宏伟目标、制定多少政策措施上,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强化执行力,以坚决的态度、快速的行动和卓越的效果来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公司)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目前,执行力不强是不少企业的通病。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政策上、理论上,而是出在执行力上:执行走偏,执行力从上至下的逐层递减。具体表现在三个“度”上。一是高度。决策方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二是速度。计划在执行过程当中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计划的执行。

浅谈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浅谈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随着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制度建设的成效不断显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更要透过问题抓根本抓关键;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既要重他律,更要重自律。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我认为是: 一、根本在于增强原动力。 为政之要,重在执行,贵在自觉如果广大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思想根基不牢固,再多再好的制度最终也是摆设。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从源头抓起。制度是党的意志的体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执行制度自觉与否,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对党的事业忠诚度。因此,需要深入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引导大家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切实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制度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强烈的责任感是执行力的前提,也是执行力的内在动力;而责任感源于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事业观。对党员干部来说,贯彻执行党的制度既是政治纪律,也是组织纪律,必须从讲政治守纪律的高度来认识执行党的制度,

重视搞好党纪法规学习教育,增强制度意识,真正把制度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二、关键在于增强示范力 领导干部的示范力具有鲜明的引领、导向作用,必须坚持从领导机关抓起,从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主管严起。制度中蕴含着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体现了立党为公、以人为本和依法行政、依法治军等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内在规律。领导干部应带头学习制度,切实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自觉做制度规定的“明白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领导干部应带头执行制度,在执行制度上率先垂范,行动先于群众,标准高于群众,要求严于群众,模范带动和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执行力离不开能力素质作支撑,能力素质高低决定制度执行质量好坏。领导干部要带头提高依法决策和指导的能力,提高创造性贯彻落实的能力,提高协调化解矛盾的能力,尤其要提高解决复杂棘手问题的能力,确保各方力量协调一致贯彻落实好制度规定。良好的作风是制度执行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作风,尤其要坚持言行一致、说做合一;坚持首尾一致,不能虎头蛇尾;坚持雷厉风行,防止推诿扯皮;坚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扎实的作风推动制度有效落实。

制度执行企业制度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庆市涪陵区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同样,企业之事,不难于立制,而难于制之必行。“行”就是执行。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健康、和谐发展。企业管理其实就是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的过程,制度的建立、修订、完善是阶段性工作,也是与时俱进的,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而制度的贯彻、执行、落实是长期的,艰巨的,是企业管理的难点。下面就监理公司制度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粗浅的剖析。 一、操作性不强,难执行 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公司制度在操作性上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体系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习惯于开“应急药方。一些制度之间缺乏相互照应、相互配套,有些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不衔接的问题;二是重点不突出。有的把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日常管理上,削弱了重点制度,如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工作方面的制度反而成为空白;三是有些制度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有些滞后,有些制度本身条款模糊,不够严密。如长期不作修改、梳理和完善,制度成为一种摆设,将束缚企业的发展;四是有的制度颁发过于原则,没有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有的光有规范性制度,缺乏程序性制度支撑;五是一些制度草率地建与废,也导致人们对制度的不尊不畏。 解决办法及措施:制定制度要系统配套,言简意赅,具体明确,合理管用,能够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因此,要从以下三“点”入手加强制度建设的力度,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使所建制度切实可行。第一、制度建设的着眼点要立足于在出台有关制度时,广泛开展民意调查,征求职工意见,科学制定制度,使制度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和针对性。诸如在哪些方面需要建立什么制度,要用制度约束、规范什么行为,某项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怎样等问题,都要深入调查分析,充分征求职工意见,负责制度建设的领导同志既要善于把职工中好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到制度中来。使制度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系统、具体明确。第二、制度建设创新的立足点要与时俱进。要树立制度的改革精神,丰富、完善和发展制度,实现制度与时俱进。要用制度规范权力运作,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在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上创新,在适应新形势上进行制度创新。第三、制度建设的操作点要把握在制度的执行上。制度不是时尚,是规范、约束干部职工行为的一种刚性手段,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失去制度的严肃性,势必影响制度的执行力。要关注制度的实施情况,执行不了或难以执行的要找出原因,从根本上着力解决问题。 二、监督力不够,软执行 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企业往往是制度定了,上了墙、发了文,成了册就大功告成。对制度出台后如何执行,不执行怎么办,措施、惩戒、督察等都跟不上;制度落实督查往往分工不明,职责不清,部门和部门之间好象都管、又好象都不管。有时制度有明确要求,但操作起来有脱节或不严肃的现象,就是不按规定做也无大碍,对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缺少督查和惩戒办法。 企业中职能部门对制度执行监督不到位,主要有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和领导不支持监督的客观因素;也有职能部门本身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都不说我说了也没用,批评人总归要得罪人,还不如多种花少栽刺”等思想上种种影响监督作用发挥的主观因素,造成了责任性不强,监督不积极主动,对本应负的监督之责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态。监督的形式单一,办法较少,监督缺乏力度,往往是事后监督,被动监督。由于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有的监督仅停留在理论上,实践中收效甚微,如对一把手的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也较少,掌握情况也不甚多,有的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纪检监察部门主动掌握情况,主动监督也不够,热点工作过程监督参与较多,但在制定程序、考虑方案时参与较少。有的专项监督活动(如巡视督察)也是大而滑之,不具体不实际,没有促进作用。有些单位聘请的各种各样作风监督员几乎不开展活动,没有发挥其监督作用。有的监督部门人员不到位或兼职过多,造成监督缺位。还有目前体制设置不太科学,让单薄的监督部门站在风口浪尖上去监督领导班子、监督党员干部,而监督部门人员的人事、福利待遇,使用考核评议还都在被监督单位,监督难以开展,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