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_徐茂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_徐茂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_徐茂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_徐茂

第29卷 第2期2014年4月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Vol.29,No.2

Ap

r.,2014 收稿日期:2013-11-17;网络出版时间:2014-4-28 

14:21 基金项目:西甜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徐茂(1965-)

,男,推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菜产销管理工作,以及栽培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就职于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E-mail:xumaol@sina.com 通信作者:邓蓉,管理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研究,E-mail:ag

rirose@bua.edu.cn ①张真和.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和集约化育苗设施装备配置与结构性能设计.北京,2013全国第五届蔬菜规模化高校育苗技术经验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

徐茂1,邓蓉2*

(1.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北京101300;2.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

)摘 要:设施农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世界上设施农业第一大国,必须重视有关施设农业的科学研究,必须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对国内外设施农业的比较研究入手,剖析中国与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系统构成、特征以及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中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对策。关键词:设施农业;比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kcms/detail/11.2156.S.20140514.1223.001.html文章编号:1002-3186(2014)02-0074-0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73/j

.cnki.issn.1002-3186.2014.0039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t home and 

broadXU Mao1,DENG Rong2

(1.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lanting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1300,China;2.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Facility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griculture.China has had the largest scale facility 

agriculture inthe world.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of facilities,this paper analyze the differencestructure of facility agriculture,facil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developed country,supporting policies about facility 

agriculture,and the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China.Finally,this paper will give somesuggestion about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facility agriculture;comparative;studies 农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无不重视本国农业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作为现代农业主要形式之一的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各国农业发展重点。

中国是农业大国,

设施农业作为中国现阶段农业中最具特色和优势主导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设施农业包括设施蔬菜、花卉、畜牧等产业,以设施蔬菜为规模最大,设施蔬菜面积(扣除小拱棚面积计算)占

到79.4%[1]①,是中国设施农业的主导形式。2011年中国蔬

菜产值达到1.26万亿元,

首次超过粮食总产值,成为中国产值最大的农产品[2]

,其中设施蔬菜产值达到蔬菜总产值一半[

3]①,蔬菜生产对全国乡村人口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1 

500元①。重视中国设施农业尤其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确保中国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中国设施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

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结合文献法研究对比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希望以新的视角分析中国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策略。

1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比较

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设施下的农业生产(由于其生产成本高,一次性投入量大,因此,单位价值较高、且需周年多次重复生产、周年均衡供应,设施农业的主要产品是不耐储存的蔬菜),设施农业综合应用多种工程技术、环境改善技术、生物技术,构建最佳的人工环境,并按照动植物生长发

育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效生产[

4]

。设施农业是设施装备和现代农业的组合,具体包括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畜牧等产业,其中以设施蔬菜为规模最大。设施农业具有技术装备

2014年第2期徐茂等: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75

 

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的特点[1],设施农业在各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主要生产形式之一。

1.1 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简况及其特点

1.1.1 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简况 中国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就有在室内种植蔬菜的记载[5]。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设施蔬菜产业才真正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①,1978—2012年全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扩张了747.4倍(具体见表1)。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设施蔬菜面积就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设施蔬菜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90%[6]。中国设施农业发展已具规模,但生产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表1 1978—2012年全国设施园艺面积统计表/hm2①Tab.1 Facility agriculture area(1978—2012)

年度合计Total

小拱棚

Small arch shed

大中棚

Big shed

节能日光温室

Energy saving

sunlight greenhouse

普通日光温室

sunlight

greenhouse

加温温室

Heated

greenhouse

连栋温室

Multi span

greenhouse

1978 5 333.334 3 733.334 1 266.667----333.300--1986 7.920万5.393万1.367万600.000 8 466.67 2533.330--1994 43.460万22.307万10.673万6.287万3.633万5533.300--1998 138.867万54.66万52.260万20.713万8.707万2.520万666.7002006 274.153万107.620万109.067万45.380万9.547万1.773万7 733.32010 362.667万131.467万145.533万69.867万11.667万2.333万1.800万2012 386.467万108.467万178.200万76.133万16.800万3.467万3.400万

1.1.2 中国设施农业产业特点 (1)简易设施居多。2012年中国设施农业结构分类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设施农业简易设施所占比重超过74%。中国设施园艺呈现这样的分布,原因在于中国设施蔬菜价格偏低、波动大,投资简易棚(简易设施)显得比较经济,当然,这也与中国农户经营投资能力还普遍较低有关。简易设施比重过大带来的问题是,蔬菜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自然气候制约、最新的栽培技术成果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中国设施农业比较强调节能栽培。鉴于中国能源长期短缺因而导致经营成本较高的现实,中国设施农业只能走节能栽培的发展之路,力求做到低投入、高产出、高回报。近年来,全国设施农业规模扩张较快,设施农业原本具有“高产出、高回报”的预期已经开始受到一些制约。根据北京市1990—2012年产地蔬菜价格监测结果,大宗蔬菜产品价格20多年间增幅不超过20%,个别品种(西瓜)价格2.2~2.5元/kg,到2012年北京产地西瓜价格平均仅为1.6~1.8元/kg。 (3)中国设施农业分布地域广、经营规模大;但农户单位经营面积偏小。中国各省市设施农业发展普遍,并均具有一定规模,已经形成环渤海湾及黄淮海地区设施蔬菜产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设施蔬菜产区、西北设施蔬菜产区A等集中发展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布局区域化特点。根据各地抽样调查结果,中国农户经营设施农业规模一般在0.33~0.53hm2。 (4)设施农业茬口类型多样,形成周年生产、供应能力强的特色。中国设施农业类型多样,适应南北东西各地自然气候条件。北方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中棚保温增温为主的早春、秋冬季设施蔬菜生产,南方则发展以遮阳、避雨为主的大中棚生产,再与各地春夏秋季露地蔬菜生产相结合,实现了中国四季蔬菜生产、南北互补余缺的总量保障目标,有效解决了中国冬春蔬菜淡季(由于低温户外难以生产)、夏季蔬菜淡季(由于高温户外难以正常生产)的蔬菜供给不足问题。 (5)设施农业产出能力偏低、设施农业经营者科技素质总体偏低。以设施农业单产水平比较,中国设施蔬菜多为每年2~2.2茬,每茬平均产量为3.35t/667m2[7]。设施农业从业者以农民为主,他们受教育程度以小学、中学为主,科技素质总体偏低,设施农业的经营水平有限。

1.2 世界设施农业发展简况及其特点

1.2.1 世界设施农业发展简况 公元前4世纪已有原始设施农业的著述记载,在罗马时代,当时的人们就开始以透明云母片遮蔽黄瓜秧苗,以求实现黄瓜提前成熟;15—16世纪期间,法英等国也开始建造蔬菜温室,用于栽培蔬菜和种植水果;17—18世纪期间,法国和荷兰等国开始建造玻璃温室[8]。到了19世纪初,英法等国已经制造出了双屋面玻璃温室,用于栽培比较贵重的瓜果蔬菜;到19世纪末,温室栽培技术逐渐传入世界各地[9]。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无土栽培新技术率先在美国研制成功,由此开始了温室栽培的革命性变化。目前,世界设施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三大洲。2007年亚欧美三大洲有大型园艺设施209.899万hm2,其中塑料温室204.659万hm2、玻璃温室5.204万hm2。中国有大型园艺设施191.59万hm2,其中塑料温室190.90万hm2、玻璃温室0.69万hm2,分别占亚欧美三大洲的91.28%,93.28%,13.17%[10]。其中亚洲以日本、韩国设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由于国土资源限制,日本、韩国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与中国经营规模水平相近。世界设施农业以欧美国家设施农业综合现代化水平领先。

1.2.2 欧美国家设施农业的特点

1.2.2.1 经营主体为家庭农场主 农场主经营显著区别于个体农户经营。根据考察结果,欧美国家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一般在3~5hm2,最少也在1hm2,也有经营10hm2以上规模设施农业。

1.2.2.2 欧美设施农业以温室[7]、大棚为主 世界上拥有最先进玻璃温室的国家是荷兰,在设施农业中荷兰人将集成化工业技术应用其中。另外,荷兰拥有占世界1/4面积温室栽培,其鲜花和蔬菜温室栽培面积比重很大。美国温室多数为大型连栋温室,仅在北部地区才发展冬季不加温的塑料大

①张真和.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和集约化育苗设施装备配置与结构性能设计.北京,2013全国第五届蔬菜规模化高校育苗技术经验

76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第29卷

棚。西班牙阿尔梅里亚地区设施栽培总规模接近3万hm2,其中玻璃温室不足100hm2,其余全部为塑料钢架大棚[11]。1.2.2.3 栽培设施标准化,设施运行自动化水平高 欧美国家在温室建造上实现标准化、系列化,设施内部环境监控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上以无土栽培为主要栽培模式。其结果是使农业生产进入工厂化作业环境,生产者摆脱自然气候的影响,减轻传统农业劳动强度大的弱点。由于栽培设施标准化,设施运行自动化水平高,因而降低劳动力使用数量和使用成本。同时,设施农业产出能力高,设施农业从业者具较高经营素质。

1.2.2.4 设施栽培呈现出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12]趋势

围绕市场需求安排温室生产,如荷兰的番茄、玫瑰生产,西班牙的甜瓜、辣椒等生产,其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是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种苗采用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这使设施栽培逐步实现了多样化与特色化;设施农业规模庞大,成套技术普遍应用,技术设施更加完善;形成完善的设施蔬菜产品市场销售体系,使设施农业产品出口量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全球设施蔬菜出口量最大为西班牙,其后依次为荷兰、意大利、墨西哥、美国、中国。

2 国内外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支持2.1 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2.1.1 设施农业在中国发展的五阶段 初始阶段为新中国建国至1978年,设施农业类型以简易设施为主;1986—1994年为第二阶段,设施农业第一次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大中棚、小拱棚面积大幅度增长;1995—1998年为第三阶段,大棚、日光温室大幅度增加;1999—2006年为第四阶段,设施农业规模较前一阶段增加一倍以上;2007—2012年为第五阶段,全国设施农业规模扩大、设施水平提高、技术含量增加,设施农业经营规模占据世界设施农业总量的90%以上。

从第一阶段到第五阶段,全国设施农业规模增长700余倍。之所以有如此迅速的规模扩张,一方面是各地农民从发展设施农业中获得较高的收益,另一方面就是设施农业发展得到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2.1.2 各地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 在设施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均采取不同的支持政策[14],发展设施农业政策最初由县地政府制定,以后又转变成省市政府制定或由农业部制定,政策支持范围不断扩大、资金补贴力度不断加强。尤其是中国进入“十一五”、“十二五”时期以来,全国设施农业得到全面发展,农业部制定“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设施农业发展由地方各自发展上升为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定位,这促使各地政府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力度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根据各地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政策力度大小划分,中国设施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政府引导发展为主的支持政策,如辽宁省沈阳市制定的设施农业补贴政策,政府补助资金为奖励资金,投资主体仍为农民或社会投资人;另一类为政府直接支持发展设施农业政策,以北京、天津等市为代表,其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由政府与投资主体共同承担,政府对设施农业投资力度大,各级政府的综合补贴超过总投资的50%。市2010年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15]为代表,扶持设施农业以奖励引导发展,对于经济发展条件一般地区具有很大动力。突出特点是,扶持资金额度比照发达地区支持力度相对偏小。

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1)明确温室建设要求。要求当年新建、连片占地6.7hm2以上,设施使用面积3.3hm2以上,补贴金额采取差异化政策。对近郊区温室建设,每个小区市、区财政各补助6万元;在三县一市,每个小区市财政补助10万元;县(市)财政补助2万元。(2)明确冷棚建设要求。划定重点发展区域,对6.7hm2以上规模补助5万元。(3)鼓励设施农业区域化发展。对于占地面积超过133.3hm2、设施栽培面积超过66.7hm2的温室栽培,沈阳市给予120万元补助;对于乡镇年内新建温室如果占地面积超过666.7hm2,市财政会给予乡镇1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冷棚面积达到66.7hm2和666.7hm2的那些乡镇,分别给予5万元和30万元的扶植资金。

2.1.4 政府直接支持发展设施农业政策的特点 以北京市、天津市等大都市为主,对设施农业发展行政力度大,支持资金额度大,较快推进设施农业规模扩张,建设规格高于其他省市。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16],2010年末北京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8 320hm2,形成“两区、两带、多群落”的新布局,产值达40.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82.1%,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根据北京市农业局统计资料,截至到2011年底,北京市设施面积达到21 733.3hm2,设施蔬菜上市总量110.1万t,产值30.9亿元,占全市设施农业产值69%。

北京市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政策突出都市农业建设要求,建设设施农业标准高,并区分地区条件进行引导支持。

主要内容是:

(1)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百村万户一户一棚援助型设施农业建设,设施主体建设资金由市级财政资金给予80%扶持,日光温室每667m2最低扶持标准为4万元,大棚每667m2最低扶持标准为1.5万元。

(2)“两区两带多群落”规划区设施农业建设,对符合标准日光温室每667m2市级财政扶持1万元到2万元;钢架大棚每667m2扶持4 000元到6 000元;对新建符合要求的现代智能化温室,每平方米以奖代补扶持200元等。

(3)对于设施农业配套建设给予扶植。对于设施农业用地整理、灌溉设施购置、水电设施配备、秧苗场建设、产品储藏库建设等给予扶植。

(4)培训农技员、信息协调员和农产品经纪人。以政府购买相关服务的方式,大量选聘农技员、信息协调员及农产品经纪人,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5)安排奖励资金鼓励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对成效突出、带动、服务能力强的合作社给予扶持。

2.2 发达国家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支持

2.2.1 荷兰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政策

2.2.1.1在国内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需提供不同的支持政策从1983到1992年,荷兰政府通过补贴等政策,对农户

2014年第2期徐茂等: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77

 

支持资金[17],这样的政策推进了荷兰设施农业发展,也使从事设施农业经营的农户收入大幅度增加。

2.2.1.2营造设施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荷兰政府长期致力于改善农业宏观经营环境[17],首先通过补贴和信贷扶植政策,鼓励设施栽培产业快速增长,提高出口竞争力;其次是积极服务于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促使荷兰的农产品占领欧盟市场;第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利建设,为农业高效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最后,在强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同时为生产者进行义务宣传,扩大本国设施农业的国际影响力。

2.2.2 西班牙发展设施农业的支持政策

2.2.2.1 通过制定政策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土地供应问题西班牙是议会君主制国家,西班牙民法典规定,公共道路、河流、港口、广场、公共桥梁、海滩、海湾等具有公共使用目的的土地均为国家所有财产,除此之外的土地均为私人所有。发展设施农业需要集中土地,以保证设施农业项目的规划和建设。阿尔梅里亚地方政府通过统一赎买土地并建设设施农业,然后提供给农民经营[11]的方式,解决发展设施农业的土地供应问题。阿尔梅里亚地区政府的具体做法是购买私人土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统一规划后,将温室以低价(成本价)卖给农民,每个农户经营的温室面积约为2~3hm2。这一做法有效促进西班牙设施农业的发展,破解设施农业经营中的土地资源制约,极大推动西班牙设施农业的发展。2.2.2.2 重视农民培训,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阿尔梅里亚地区政府部门在培训农民上给予政策支持。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政府为40岁以下、注册在岗的农民进行相关培训(约为270学时),以使他们获得从农资格证书。只有获得证书,政府才为农民提供的各种补贴(包括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阿尔梅里亚地区政府部门投入资金培训农民,吸引年轻而具备专业化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12]。

2.2.2.3 重视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为设施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阿尔梅里亚地区建设有阿尔梅里亚大学,承担农业科研、示范和推广,这使得籽种农业、土壤改良、设施农业、植物营养、农业污染预防、生物防治等技术成果迅速推广开来,有效地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2.2.2.4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解决设施农业生产销售中的组织支持问题据马荣才考察结论,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建设119个生产合作社(相当于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个合作社包括大约有150户,60%以上的农户都属于生产合作社。在蔬菜和西甜瓜市场,生产合作社占到市场份额的65%~70%。

3 中国发展设施农业的主要问题

结合农业部设施农业建设调研结果[14]与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进展来看,中国有着日趋合理的设施农业区域布局,而且生产经营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3.1 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制约问题

3.1.1 中国设施农业发展设备水平低的问题 中国设施农业最大特点是简易、低成本设施居多。按照2012年全国设施农业统计数据分析,小拱棚、大中棚、日光温室等简易设施面积占总设施农业面积的98.22%A。同时,新增设施农业生产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经营成本高、获利能力差)。

中国设施农业技术研发更多关注对自然光、温等条件的利用,设备、农艺等研究也更多侧重环境适应创造。虽然近年来开发出不少新技术,诸如温室太阳能补温、暖气增温、电热增温,以及静电除雾、水肥一体化灌溉装备、精准施药装备等[18],但是在生产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3.1.2 中国设施蔬菜单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虽然中国政府和农民都重视设施蔬菜生产,但是中国设施蔬菜单产水平比发达国家同类作物产量差距仍然较大。

根据资料显示,世界设施农业生产中以温室为主要生产类型,中国塑料温室面积占到亚欧美三大洲的93.28%[10],其中中国温室蔬菜生产仅番茄的面积达到55~60万hm2[19]。以北京为例,设施番茄产量已达20 000kg/667m2左右,折合后单产为30kg/m2。国际上设施温室番茄生产水平以荷兰为最高,其温室番茄平均产出65~70kg/m2,比中国要高得多。

未来提高中国设施蔬菜单位产量,已经成为实现农民增收最直接的手段。相对于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以及不利气候来说,设施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提高,将成为中国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3.1.3 设施农业生产管理落后,精准农业技术推广慢 中国设施农业以简易设施生产为主,生产管理以经验为主。栽培设施内温、湿度调控以人工或简单机械开闭风口来调节,肥料营养、病虫害防治大多还处在凭经验决策时期。发达国家已进入信息技术成果运用阶段,中国设施农业水平与发达国家设施农业水平依然存在差距,直接表现就是工业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对于设施农业的发展支撑不够。

3.2 中国设施农业发展中的非技术问题

3.2.1 中国设施农业已经出现建设规模及产能过大的问题 全国设施园艺1978—2012年统计数据[6]①表明,1978年全国设施农业仅5 333hm2,到2012年发展到386.47万hm2。其中2008—2012年5年间,设施农业由334.7万hm2基础上增加了51.8万hm2,相当于荷兰设施农业总面积[14]的47倍。短时间内设施农业的过快发展会导致产能过剩,过多的设施农业会造成产品生产过剩,会影响到原有的正常产销格局,会导致产品积压、价格下降,影响经营者的实际收益。

目前全国各地仍然对设施农业规模扩张热情高涨,在中国北方、西北等省份[20]均提出建设6.67万hm2设施农业的项目建设目标,在某种程度看,这是不科学、不理性的决策,不利于设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部分地区大型连栋温室建设过多,但是由于能耗过大、环境适应性差,造成连栋温室投产率低而且与设计目标差距过大。

总之,对于设施农业发展要具体分析,只有在保障经营者能实现增收的前提下,发展设施农业才有现实意义。过度发展既浪费土地资源,又造成资金投入的效率低下。仅仅是以出政绩来定位设施农业发展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①张真和.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和集约化育苗设施装备配置与结构性能设计.北京,2013全国第五届蔬菜规模化高校育苗技术经验

78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第29卷

3.2.2 设施农业建设中的“重建轻管”问题 中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存在对于设施农业项目的“重建轻管”问题。发展设施农业的目的是繁荣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社会供给,但现实中各级政府对于设施农业往往是“重建轻管”,建设后的农民培训远远跟不上,结果使得大量的投资只获得形象收益,却没有获得实际的经营收益。

3.2.3 设施农业经营主体选择出现偏差 从中国目前市场消费状况以及蔬菜价格来看,经营过大规模的设施农业很难突破高投入、低回报的现实制约。事实上,农民才是设施农业经营与发展的主体。农民的投入水平、技术水平、经营水平决定中国设施农业能发挥多大的效益。

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必须重视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他们是设施农业经营的主体,只有当他们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获得实在的利益时,设施农业才会发展良好。3.2.4 中国设施农业现有服务技术体系支撑不足 现有的机制、体系过于僵化,科研、推广服务部门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同时,也有科技推广部门从业人员收入低、推广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相对于发达国家农业服务体系来看,中国的农业服务与推广体系还没有达到健全的程度。

3.2.5 发展和经营设施农业的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由于中国设施农业比较简陋,因而设施农业生产环境还比较恶劣,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高温和潮湿,使乡村的青年人不愿参与设施农业经营,结果就表现为发展和经营设施农业的人力资源短缺。

4 促进中国设施农业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设施农业统计监管制度

鼓励各省市人民政府对设施农业发展制定相关保护、督察政策。凡是设施农业基地(尤其新建设施农业基地),要逐个地块核实建账,列入政府监督管理范畴。这种做法主要目的是促使设施农业充分发挥生产和供应功能(避免设施闲置和资源浪费),并有效防止国家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没有发挥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

4.2 促进设施农业装备水平提高

首先要做好设施建造标准化工作,为未来设施农业经营中完善相关应用设备提供基础条件。其次,要大力推广设施农业经营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效低量与超低量喷药植保技术、CO2施肥技术、物理农业技术等[8],以适应农业设施化的要求。4.3 促进设施农业单产水平提升

以提高设施农业单产水平为突破,实现蔬菜供给总量平衡。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满足由于人口增长带来的食品需求增长需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现有蔬菜作物的产量水平,通过蔬菜单产水平的提高来增强总供给能力。

以中国现有设施蔬菜生产规模来看,如果每667m2能提高1 000kg产量,则总产可增加5 700万t。现阶段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单产增长,这样就可以保证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满足由于人口增长而带来的对蔬菜需求量的增长。

4.4 以“四化”同步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时期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各地要充分利用有利于农业上做到稳步发展、经营效率提高。

4.5 提高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效率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有效服务是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健全省、市、区、镇四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以满足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尤其要重视乡村村级农技推广人员队伍的建设,比如,北京市已经尝试选聘村级全科农技员,并将其纳入镇级政府管理系统,目前来看实施的效果良好。

4.6 重视设施农业产业链条延伸

在中国蔬菜需求呈现出刚性增长前提下,设施农业生产还要重视蔬菜产后贮存与加工环节的发展。根据北京蔬菜基地调查,产地采购蔬菜以鲜净菜上市为主,造成的损耗率一般在20%~25%;在终端销售上由于缺乏冷链设备,又形成不低于10%~15%的损耗,两者相加实际蔬菜利用率仅为蔬菜产量的55%~60%。未来只有加快对设施农业产品的贮藏、加工、销售的发展,才能很好实现增加有效市场供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zxqxb/2013-02-05/content_8222885.ht-

ml,2013-02-05

[2] 叶贞琴.蔬菜首次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产量产值均超粮食[EB/OL].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jryw/2012-

11-25/content_7591763.html,2012-11-25

[3] 中国设施蔬菜发展迅猛2008年产值占蔬菜总产值一半[EB/OL].松际农网,http://www.99sj.com/News/170036.htm,2009-05-14 10:43:00[4] 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97-101

[5]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6] 叶贞琴.在全国设施蔬菜生产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讲话[EB/OL].食品产业网,http://www.foodqs.cn/news/gnspzs01/200952014738677.htm,2009-05-20

[7] 郭世荣.设施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 何芬,马承伟.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7,23(3):462-465

[9] 安国民,徐世艳,赵化春.国外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04(12):34-36

[1 0]张真和.我国设施蔬菜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09(1):1-3[1 1]马荣才.西班牙阿尔梅里亚发展设施农业对我们的启示[J].北京农业,2012(11):1-4

[1 2]高峰,俞立,卢尚琼,等.国外设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2):279-285

[1 3]申茂向,何革华,张平.荷兰设施农业的考察与中国工厂化农业的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5):1-7

[1 4]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措施与对策[EB/OL].http://finance.aweb.com.cn/2008/6/16/22520080616092103330.html,2008-06-16-09:21[1 5]沈阳市2010年扶持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EB/OL].沈阳日报,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3/05/content_886388.htm,2010-03-05

[1 6]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EB/OL].密云县投资促进局,http://www.bjmy.gov.cn/company/favourable/8a317b3b25

ded41e0125f80db603003f.html,2010-01-04

[1 7]世界现代农业典范———荷兰现代设施农业[EB/OL].中国食品科技网,http://www.tech-food.com,2008-4-25-08:57:55

[1 8]李中华,王国占,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2(1):8-9

[1 9]李亚灵.番茄生产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9):205-207[2 0]辽宁朝阳推农业现代化百万亩设施农业助农增收[EB/OL].搜狐财经,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电气091 0912062010 钱进 一.公司简介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位于素有“江海明珠、风水宝地”美誉的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控股。 公司以壮大民族农业装备实力、加快中国农机化事业发展为目标,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设备供应商、区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旱地栽植机械制造商为己任,历经多年磨砺与发展,已拥有水稻种植机械、稻麦收获机械、旱地栽植机械三大系列十余种现代高效农机产品,拥有“富来威”、“浦田”两个迅速成长的民族农机品牌。 “富来威”2Z-455型手扶式机动插秧机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插秧机,被誉为“国产第一机”,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和部、省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荣获南通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产品自2005年起入选《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已在江苏、湖北、湖南、广西、江西等18个水稻产区推广使用,并出口海外,成为插秧机行业的知名国产品牌。

二.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工科院校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后,在专业课学习前进行的一项教学过程,它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加深对专业认识的一个良好机会。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实际生产知识,了解大型现代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性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习工人的艰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热爱祖国,培养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实习前准备工作: 为保证在农业生产参观实习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进行农业生产参观实习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农机具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方式的理论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收割机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插秧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移栽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玉米生产机械包括玉米播种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收获机械包括玉米、小麦、水稻大中型联合收割机、大中型割晒机等,插秧机械则主要介绍了水稻插秧机的相关结构及其插秧工作原理,粮食机械主要的介绍的是粮食干燥设备及技术、介绍了顺流干燥、逆流干燥、横流干燥、混流干燥循环干燥、连续干燥等主流干燥工艺,耕种机构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各类犁具、播种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结构。 四.实习过程: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首先在进行农业生产参观实习中我们参观了浦田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2

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胡建 (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修建的设施,通过可调控的技术手段,对室内环境因子进行全方位调控,形成摆脱自然条件约束的全新技术体系,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为此,从设施农业的内涵以及特征出发,分析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现代设施农业正朝着智能化、工厂化和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2)07-0245-04 0引言 传统农业也称为固定农业,是从铁器工具的使用到工业化以前的农业,经历了2000年多时间,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1]。其主要特点是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对外部自然环境的依耐性较强、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和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的分工等诸多方面。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市场化、商品化的农业。其内涵更加广泛,包含安全农业、无公害农业、机械化农业、企业化农业、技术化农业、知识化农业、商业化农业和资本化农业等方面[2]。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光辉的前景。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必要保证。 1设施农业内涵及特征 1.1设施农业内涵 设施农业是在不适宜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维护结构设施,把一定的空间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系统,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人为地创造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条件,实现高 收稿日期:2011-09-0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9ZA063) 作者简介:胡建(1979-),男,重庆人,讲师,硕士,(E-mail)hjsicau @126.com。产、高效和优质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从广义上讲可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种类型[3]:设施栽培主要是指蔬菜、花卉及瓜果类等作物的设施栽培,设施包含各类塑料棚、温室、人工气候室以及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养殖主要是指家畜、家禽、水产品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设施包含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的饲养畜禽舍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设施农业从狭义上讲主要包括塑料大棚、温室和植物工厂3种不同技术层次的设施类型,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其中,节能日光温室为我国独创,其节能栽培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在北纬32? 41?甚至43?地区的严寒冬季,能够在不用人工加温或者仅有少量加温条件下进行黄瓜等喜温性蔬果的生产。节能日光温室目前已发展到40万hm2,栽培种类也由蔬菜扩展到花卉、观赏木本植物及草莓、葡萄、桃等园艺植物。 1.2设施农业特征 设施农业是一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与传统农业相比较,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科技含量高,抗灾能力强。设施农业是先进的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机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高度集成,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通信、自动控制、环境、栽培、管理与经营等学科领域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与此同时,设施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人为的干预和控制,使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储藏不再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2)反季节生产成为可能。设施农业能够根据不同生物种类或者同一生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需求进行人为的控制,使其完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在分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对策分析 设施农业就是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人工建造的实用设施,该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以便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从而获得速生、优质、高产、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久远,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多种结构、多种功能的综合发展模式。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其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随着设施园艺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目标。我们已经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的园艺设施,同时在保护种植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应用与推广在生产实践中。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但超越以前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而且在大田作物、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林果生产等诸多领域也获得广泛应用。 2、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手段来发展工业化农业,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则是采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农业机械化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一、xx简介 考点1:1职位名称1:1职位所在考场所在考场面试平均分自治区农机鉴定站自治区农业机械鉴定站业务科室职位二(职位代码:02)自治区农机鉴定站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局 近年来xx县相继出台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加快了农机化发展。xx县农机部门围绕促进效益农业发展,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是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全县拥有拖拉机5397台、联合收割机203台,植保机械721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万千瓦,机械原值15760万元,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新机具、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围绕瓜菜、蘑菇、畜禽、花卉、水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配套装备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促进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拥有冷藏保鲜4745M3,多功能田园管理机15台,喷滴灌设施1935亩,大棚温控设施3套,果蔬分级机5台。三是公司投资农机成为新亮点。在农机项目的引导扶持下,先进适

用农业装备成为农业企业的投资热点。xx碧云花园有限公司先后投资万元,购置引进农产品冷藏保鲜库1230 M3、喷滴灌设施350亩、大棚温控设施3套、田园管理机3台、集雨设施2套、割草机3台、农用运输机4台,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较好地提升了产业层次和效益。xx县的专业乡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魏塘的“中国甜瓜之乡”、姚庄的“黄桃之乡”、西塘的“沼虾之乡”、丁栅的“甲鱼之乡”、惠民的“蜜梨之乡”相继涌现。农业区域特色经济加快了xx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县初步形成了南部设施农业栽培、北部名特优水产养殖、中部食用菌生产的区域布局,设施瓜菜种植面积万亩,淡水养殖万亩,粮经比例已调整为45∶55,前几年xx又启动了3万亩无公害大棚瓜菜基地。全县上下以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探索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结构优化增收之路,提高了农业竞争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据农经统计分析,今年粮食收入亿元,比去年增%,经济作物亿元,增长%,畜牧业亿元,增长%,林业亿元,增长25%,食用菌亿元,增长5%,预计全年农业总收入亿元,增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特色主导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今年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万亩,大米、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及农产品加工等几大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基地促龙头,龙头带基地,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新型产业在我国得到前所为有的发展,它是现代生物及时和工程技术的集合,是多领域,多学科的庞大系统程。结合我国设施农业的实际情况,简要的分析了我国的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设施农业今后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我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趋势;对策。 设施农业是运用现代话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认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条件,使光、热、水、土、气、肥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植物或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 质生产规模 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我国审视农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的创新产业,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现代农业带来了强大动力和发展前景。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相当规模和多种类型。设施农业装备与结构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 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 1.1我国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渐提高。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是简易的设施农业.技术含量低,经营规模小,经营粗放。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111。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并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得到发展,形成了以塑料大棚为主,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将我国传统的设施栽培提高到崭新阶段阁。尤其是高效节能型目光温室,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农村的经济技术水平.在黄河中下游的黄淮平原、辽东半岛、京津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在上述地区冬季寒冷条件下不用加温,可以生产出喜温的蔬菜和果菜,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园艺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我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生产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为主。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达到210万公顷。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达20万公顷阁。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5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年产值达到2 000

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_徐茂

第29卷 第2期2014年4月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Vol.29,No.2 Ap r.,2014 收稿日期:2013-11-17;网络出版时间:2014-4-28  14:21 基金项目:西甜瓜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徐茂(1965-) ,男,推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蔬菜产销管理工作,以及栽培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就职于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E-mail:xumaol@sina.com 通信作者:邓蓉,管理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研究,E-mail:ag rirose@bua.edu.cn ①张真和.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和集约化育苗设施装备配置与结构性能设计.北京,2013全国第五届蔬菜规模化高校育苗技术经验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的比较 徐茂1,邓蓉2* (1.北京市顺义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北京101300;2.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 )摘 要:设施农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世界上设施农业第一大国,必须重视有关施设农业的科学研究,必须促进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对国内外设施农业的比较研究入手,剖析中国与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系统构成、特征以及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区别,并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中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国发展设施农业的几点对策。关键词:设施农业;比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3 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kcms/detail/11.2156.S.20140514.1223.001.html文章编号:1002-3186(2014)02-0074-0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73/j .cnki.issn.1002-3186.2014.0039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at home and  broadXU Mao1,DENG Rong2 * (1.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lanting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1300,China;2.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Facility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griculture.China has had the largest scale facility  agriculture inthe world.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of facilities,this paper analyze the differencestructure of facility agriculture,facil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developed country,supporting policies about facility  agriculture,and the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China.Finally,this paper will give somesuggestion about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facility agriculture;comparative;studies 农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无不重视本国农业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农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作为现代农业主要形式之一的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各国农业发展重点。 中国是农业大国, 设施农业作为中国现阶段农业中最具特色和优势主导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设施农业包括设施蔬菜、花卉、畜牧等产业,以设施蔬菜为规模最大,设施蔬菜面积(扣除小拱棚面积计算)占 到79.4%[1]①,是中国设施农业的主导形式。2011年中国蔬 菜产值达到1.26万亿元, 首次超过粮食总产值,成为中国产值最大的农产品[2] ,其中设施蔬菜产值达到蔬菜总产值一半[ 3]①,蔬菜生产对全国乡村人口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1  500元①。重视中国设施农业尤其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确保中国食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中国设施蔬菜产业为研究对象, 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结合文献法研究对比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希望以新的视角分析中国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策略。 1 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比较 设施农业是在人为可控环境设施下的农业生产(由于其生产成本高,一次性投入量大,因此,单位价值较高、且需周年多次重复生产、周年均衡供应,设施农业的主要产品是不耐储存的蔬菜),设施农业综合应用多种工程技术、环境改善技术、生物技术,构建最佳的人工环境,并按照动植物生长发 育的具体要求实现高效生产[ 4] 。设施农业是设施装备和现代农业的组合,具体包括设施蔬菜、设施花卉、设施畜牧等产业,其中以设施蔬菜为规模最大。设施农业具有技术装备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设施农业的定义: 所谓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通过人工调控,改变自然环境,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微生物(食用菌)、水产生物以及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以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的新型农作方式。 设施农业按主体不同, 可以分为2 种类型: (1)设施栽培--目前主要是蔬菜、花卉及瓜果类的设施栽培, 其主要设施有各类温室、塑料棚和人工气候室及其配套设备等。 (2)设施养殖--目前主要是畜禽、水产品及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 其主要设施有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饲养畜禽舍及配套的设施设备。 2、设施农业的特点 (1)高投入、高产出,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设施农业产业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以日光温室为例,最简易的竹木结构日光温室,每亩造价在2.2万元以上,尚不包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日光温室的成本甚至已达到300元/平方米,如此计算建设一亩地的现代日光温室成本就得20万元以上。同时,设施农业也是高附加值、高产出的现代化产业。根据抽样调查分析显示,设施农业生产的年综合平均产值1.3万元/亩,年净产值1万元/平方米,比露地生产高3~5倍。经济效益高的行业,比如花卉,每亩产值能够达到10万元以上。 (2)人工创造适宜小气候,反地域、反季节进行农业生产 设施农业中的温度、光照、湿度、水肥、土壤条件、植物营养以及综合环境条件都可以调控,因此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地理、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自主选择设施类型、栽培作物、设施设备和技术,进行实时实地的农业生产,从而可以创造植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种植对气候条件的依赖。 (3)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导论结课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2013.11.11

怀着新奇走进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感到一切都很新鲜。由于我知识的欠缺,我单纯的认为我的专业就是开发拖拉机,设计拖拉机和制造拖拉机。我仅仅把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拖拉机挂钩,使我对其失去了兴趣,在上了学科导论之后,我才正确的认识了它。 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郭康权老师和朱瑞祥老师讲解。一.课堂回顾 学科导论的第一节课是郭老师讲得,郭老师主要讲了学科和专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内容: (1)什么是学科?学科有两个含义: 学科的第一种含义:学科就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的第二种含义: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我们所知道的学科就是属于这一种。 (2)学科的分类:高校本科教育学科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12大学科门类,72个一级学科,249个专业。我们的专业便是属于二级学科农业工程。 (3)专业:专业,一般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我们所学便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4)后面过老师介绍了有关大学生科创的有关内容,并在课堂上让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并为我们展示了许多

大学生科创的成果。大学生的科创活动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后来几节课郭老师介绍了科创的几种方法,并鼓励我们进行积极的科技创新。 另一部分课程是朱老师讲的,他为我们讲了好多东西,他在上课时讲了课堂要求,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他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是我们学校就业最好专业之一,我们对此感到很惊讶。朱老师讲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机械。首先“学什么”主要讲了学科导论是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些的专业学“学什么、怎么学”,引领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主要有: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主干学科等 培养目标:技术及经营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构造原理、经营决策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农业机械装备设计制造、自动控制、农业工程相关科学研究及本专业采取分型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农业机械、自动控制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从事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系统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或现代装备开发的研究型人才。 基本要求:我们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机械学、自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2.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试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掌握机械装备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

文章编号:1004-3888(2002)04-0373-04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 Ξ 秦巧燕1,贾陈忠1,曲 东2,同延安2,王荣堂1 (1.湖北农学院农学系,湖北荆州434025;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概述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指出了不合理施肥导致的设施农业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硝态氮累积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并提出了积极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硝态氮;中国中图分类号:S316;S62 文献标识码:A 设施农业是当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它是 利用设施及配套技术进行的农作物集约化生产,是工厂化农业的一种模式,也是中国高效农业发展的方向[1]。近年来,设施农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且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的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在设施农业中占有很大比重。 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比较大型的保护措施,使农作物的生育全过程都在适宜的人工调控的环境下进行的一类保护地栽培。它主要以现代科技和设施(包括地膜)为依托,能够为作物提供较长生育期和更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多分布在城郊和农村,用于高经济价值的植物(或作物)如蔬菜、花卉等的生产。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生产设施多样,包括大、中、小型塑料棚、遮阳网、温室以及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等多种形式,但北方地区主要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发展最快[1,2]。 设施农业(设施园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欧洲宫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及欧美各国就已经开始塑料大棚的试验研究,并且不断地推广应用。在欧洲,荷兰的设施农业“一枝独秀”,其玻璃温室面积占整个欧洲的1/2,并创造了当今世界最高的产量和效益水平。日本、意大利、罗马、匈牙利等国家的设施农业也很发达[3]。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蔬菜的设施 栽培技术,并进行试验研究。70年代中期,塑料大棚发展到0.53万hm 2,1981年发展为0.72万hm 2;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完全统计,1996 年全国的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69.8万hm 2,较1981年增长了95.9倍;而1999年度全国的设施栽培面积已达133万hm 2,是1996年的1.91倍。预计到2011年度,全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将超过166万hm 2,2031年度可增至200万hm 2以上。 其中北方地区主要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最快,南方地区主要是遮阳网。据统计资料分析,1982年度中小拱棚占69%,薄膜温室(包括普通日光温室和加温温室)和塑料大、中棚占31%;到1999年度薄膜温室和塑料大、中棚的比例达到59%,上升了28个百分点;而中小拱棚的比重则 由69%下降到41%[4]。 2 我国设施农业的施肥特点 在设施栽培中,设施内局部小环境与大田耕作环境存在明显差异,蔬菜的生长环境、施肥技术等发生根本性变化,决定了其施肥管理上与露地有着很大的区别。而我国目前在设施农业的配套技术方面仍很落后,普遍存在将露地施肥习惯直接转移于设施农业中的现象,设施连作障碍严重,随着设施应用年限的延长,其内部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营养平衡遭致破坏,从而导致蔬菜各种生理病害及土传病害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 Ξ 收稿日期:2002-03-05 第一作者简介:秦巧燕(1972-),女,山西绛县人,湖北农学院农学系教师. 第22卷 第4期Vol.22No.4 湖 北 农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bei Agricultural College 2002年8月Aug.2002

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农村的社会和谐对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研究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现状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机械制造和自动化在农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农业生产机械的出现使得粮食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有效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这样就使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快速、稳定和持续的发展。然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对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以及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业机械自动化必须要不断地提升劳动的舒适性以及生产效率,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农业生产朝着高效率以及高精度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1农业机械概述以及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优势 1.1农业机械概述 动力机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各种农机具就是所谓的农业机械,动力机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各种农机具主要是通过半悬挂、悬挂或者牵引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将其制作成为一个整体,如玉米联合收割机以及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如果离开了农机具,拖拉机无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同样,离开拖拉机等动力机,农具也不能够将自己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农业的具体生产要求为根据设计和制作农业机具。农机具和备用动力机具有十分繁多的种类,通常都会将其称作农业机械,其主要包括加工及冷藏运输机械、装卸运输机械、畜牧和饲养机械、农产品精加工机械、收获、脱粒、精选机械,播种施肥机械以及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1]. 1.2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优势 1.2.1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农业机械化自动产品通常都具备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报警及自动监视的功能,因此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短路、过压或者过载的情况能够迅速的进入到自我保护的模式,这样就可以使操作者以及设备自身的安全得到有效的保护[1]. 1.2.2使劳动强度得以降低 机械和自动化产品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因此其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机械和自动化产品能够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将农民解放出来,并且可以确保农业自动化实现。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还能够使劳动强度得以降低,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

设施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设施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玻璃温室、塑料棚 温室、塑料日光温室、活动屋面温室形式为主。我国温室未来的发展呈现出现代化、精准化、多元化、都市型的特点。 玻璃温室是以透明玻璃为覆盖材料的温室,透光率一般为60%-70%。这类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玻璃温室在设施栽培中,是使用寿命最长的一种结构类型,但从引进温室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在我国气候适应性较差,成本较高,安装维护不方便,大部分经营亏损,经济效益差。在我国通常只有在晚秋和冬春季节用来栽培花卉、蔬菜育苗及农业科研上的作物种植和观赏示范,因此,玻璃温室在我国发展得很慢。玻璃温室包括单坡面玻璃温室、双坡面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又称塑料棚温室,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园艺设施类型。塑料大棚是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以竹、木、水泥与钢筋混合柱(近年来又发展了镀锌钢管支架和金属线材焊接支架)为骨架材料的不加温单跨拱屋面温室。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冬季保温、夏季遮阳,用于冬季茄果类、瓜类等喜温性蔬菜育苗和蔬菜的秋延后、春早熟栽培。由于塑料大棚光照强度较弱,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目前为一种季节性栽培设施而被利用。 塑料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温室,近年来发展迅速。与 玻璃温室相比,其重量轻、骨架材料用量少、造价低、结构件遮光率小、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益好、环境调控能力基本上可达到玻璃温室的同等水平,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用户接受能力远远高出玻璃温室,几乎成

了现代温室发展的主流。但是由于塑料薄膜透光性低于玻璃,这种温室存在春冬季采光不足,室内空气污染,夏季后墙挡风,温度过高的缺点,与现代化温室相比,环境调控能力和土地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 活动屋面温室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设施,在气候温和、无雪的地区使用较多。这种温室屋面采用高强度塑料薄膜或遮阳网,配自动控制拉幕系统,能根据室外条件的变化适时启动拉幕系统,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活动屋面温室包括单层活动屋面遮荫棚、单层活动屋面温室和两者兼顾的双层活动屋面温室。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世界塑料大棚和温室面积约36.576万公顷,而我国面积最大,我国塑料大棚和温室的建设面积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多公顷发展到现在近15.67万公顷,占世界42.8%。设施农业同普通农业相比,产业化程度高,效益好,接

大学专业介绍之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建设与装备、农业水利工程)

大学专业介绍之农业工程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交通建设 与装备、农业水利工程) 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掌握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作业工艺设计、机械装备设计、使用、维修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技术及经营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过程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性能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等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

化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从事机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的设计制造、试验、维修、鉴定和推广工作。 2.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电力系统需要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力、电子与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电力与自动化工程规划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调试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村(地方)电力系统及农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有关的工程设计、科研开发及实验 主要课程:电路学、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电力工程、供电技术、用电技术、电网规划、配电网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控制技术、地方电力经营管理等,学生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地方电力系统和大型企业供电系统从事有关的科研、设计、建设、运行、供电及用电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同时,针对我国地方电力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而设置的专门综合培养方案,将使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成为我国地方电力系统的当代高级经营管理者的较全面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

国内外农业设施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农业设施的发展现状 设施栽培是指在外界自然条件不适宜作物生长的季节,采用地膜覆盖、塑料中小棚、塑料大棚、温室或连栋温室等人工设施及相关联的加温保温、降温降湿、通风遮光等设备装置,为作物生育创造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环境条件,达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系属设施园艺的范畴 ; 是当今世界各国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是向人们提供大量无污染新鲜洁净农产品最为有效的栽培或养殖方式, 能大幅度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并改进提高质量。 自 20世纪 5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设施农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目前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有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它们基本上已实现了技术配套、设备完善、生产规范化和系统化,质量的优质,可靠和保证性强,自动化、智能化等高科技的全新技术体系的设施农业。其中以色列的灌溉技术, 特别是滴灌技术和设备发展很快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 日本的被称为第 4高技术农业的“植物工厂”,已在日本普及, 其通过计算机将温度、湿度、 CO:浓度和肥料控制在最适合蔬菜生长发育的水平 ; 美国设施专用品种选育研究及其开发的高压雾化降温、加温系统和夏季降温用的湿帘降温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荷兰的设施环境条件自动控制技术与规范化、定量化栽培技术水平均处于世界的前列 ; 韩国这几年来, 设施栽培综合环境控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中暖房、换气、灌水、 CO:浓度、窗帘的开闭等设施发展很快,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我国设施栽培历史悠久,但现代设施栽培起步较晚。 20世纪 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塑料棚和日光温室 , 对解决中国北方冬、春季的蔬菜供应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我国第一栋现代化连栋加温温室是 1977年在北京卤玉渊潭公社建成的。到了80年代后期, 特别是 90年代初,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设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 20世纪末设施栽培面积已达 133.31万hrnZ , 占世界设施栽培面积的 50%,居世界之首。 2010~2011年度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将超过1“ .710万腼 2, 2030~2031年度可望达到 200, 10万 hmZ 川。但与发达国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设施农业是外来词汇,在我国也称“工厂化农业”,目前学术界和经济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定义。一般来说,所谓设施农业是具有一定的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具体地说,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通过调节和控制局部范围内环境、气象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环境条件,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之趋势日趋明显,设施农业被赋予新的内涵。与“设施农业”相比,“设施园艺"的范畴较小。 设施园艺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工程化生产方式为植物创造合理的生长环境,以期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但在园艺学家看来,设施农业中用于植物生产的比重较大,故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又被称为“设施园艺"。 “日光温室”产业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近20年来已成为农业种植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人、节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就业、避免温室效应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等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2.1我国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我国温室发展历史。我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设施农业始终徘徊在小规模、低水平、发展速度缓慢的状态,70 年代初期地膜覆盖技术引入中国,对保温保墒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70?80年代,相继出现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90年代开始,中国设施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在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的设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设施面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近代温室的发展经历了改良型日光温室、大型玻璃温室和现代化温室三个阶段,但由于各地区生产状况、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