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统计学数据分析

管理统计学数据分析

管理统计学数据分析
管理统计学数据分析

管理统计学数据分析

一、统计目的:1.农村电话使用情况

2.乡村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情况

3.农村电话的使用与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系

二、统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一 表二

注:1.计算的数据中不包括表一2015年10月的数据

2.计算的数据中不包括表一,表二2015年1月和2月的数据

三、统计分析内容:

Var00001: 农村电话年末用户数_当期值(万户)

V ar00002: 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_当期值(亿元)

1.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标准差,峰度

2.建立两组数据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1)自变量:var00001

因变量:var00002

(2)统计量:

回归系数:估计,置信区间(95%)残差:个案诊断(3)

模型拟合度

R方变化

Variables Entered/Removed b

Model Variables

Entered

Variables

Removed Method

1 VAR00001a. Enter

a. All requested variables entered.

b. Dependent Variable: VAR00002

管理统计学作业在线作业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 1.【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 A 信息职能; B 咨询职能; C 决策职能; D 监督职能; E 预测职能 正确答案:ABD 2.【第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A 描述统计; B 设计统计; C 推断统计; D 预测统计; E 统计分析 正确答案:ACE 4.【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的一种。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5.【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实无名”学派。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6.【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对 7.【第01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正确答案:D 8.【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 50名职工;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 每一名职工;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正确答案:C 9.【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正确答案:B 10.【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 D 标志值 正确答案:D 11.【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工人年龄;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1. 解:统计数据的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渠道,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之为原始 数据、第一手数据或直接数据;通过其他人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数据。 2. 解: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有:(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 周期性的;(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适用的对象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的特点有:(1)经济性;(2)时效性高;(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 3. 解:设计调查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1)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总体,调查单位就是个体。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解决的是“向谁调查,由谁提供所需数据的问题”。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简单来说,调查项目就是变量,所要回答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 (4)其他内容。调查方案中还应明确调查所采用方法、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细则。 4. 解: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个体),它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5. 解:

6. 解:数据汇总对统计分析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原始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数据汇总通过对原始数据 进行分类加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 解:数据汇总可分为五步完成:(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4) 绘制统计图;(5)分析。 8. 解:首先,确定组数。初步分为5组。 其次,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56-12)/5=8.8,取10。 第三,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第一组的下限为10,依次分组为10~20,20 ~30,30~40,40~50,50~60,可得到组数为5的频数分布表,如表1所示: 表1 某商品连续20日销量频数分布表 连续20日销售量频数频率 向上累 积频数向上累积频率 10~20(不足) 3 0.1500 3 0.1500 20~30(不足)7 0.3500 10 0.5000 30~40(不足)7 0.3500 17 0.8500 40~50(不足) 2 0.1000 19 0.9500 50~60(不足) 1 0.0500 20 1.0000 合计20 1.0000 ——第四,绘制统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某商品连续20日销量直方图 该产品20日最高销量为60(原始数据最高为56),最低为10(原始数据最低为12),全距为50(原始数据全距为44),其中销量在20~40之间共14日,约占70%;有3日销量不足20,约占15%,

管理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单选: ●一个统计总体(单项选择题)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对连续型变量值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一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 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1)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2)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3)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4)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这种调查方法是(B)。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 D、普查 ●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 )。A、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 ●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 行检验B、对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面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 ●某班级40名学生外语考试成绩如下(单位:分): 87 65 86 92 76 73 56 60 83 79 80 91 95 88 71 77 68 70 96 69 73 53 79 81 74 64 89 78 75 66 72 93 69 70 87 76 82 79 65 84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组距为10的分布数列, 绘制直方图(纵轴:频数) ●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整理编制次数分布表。 某工厂12名工人完成同一工件所需的时间(分钟)为: 3134 29 32 35 38 34 30 29 32 31 26 32 试计算这些数据的众数,极值,极差,平均数,中位数, 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答: Statistics VAR00001 N Valid 13 Missing 0 Mean 31.7692 Median 32.0000 Mode 32.00 Range 12.00 Minimum 26.00 Maximum 38.00 Percentiles 25 29.5000 50 32.0000 75 34.0000 VAR00001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 (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 *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 *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 (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 *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 (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 *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 (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 *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 (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 *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 (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 (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 *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 (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 *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 (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 *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 则 (B )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D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和统计 D.统计服务和 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 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 式是(B ) A.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 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 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 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 产情况()的企业。 (D )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A.性别 C.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 C.大于1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9 ?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A )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计算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时间序列: 1.某公司某年9月末有职工250人,10月上旬的人数变动情况是:10月4日新招聘12名大学生上岗,6日有4名老职工退休离岗,8日有3名青年工人应征入伍,同日又有3名职工辞职离 岗,9日招聘7名营销人员上岗。试计算该公司10月上旬的平均在岗人数。 解: 1.2562 12232 2591252225822623250=++++?+?+?+?+?= = ∑∑f af a (2)分别计算该银行2001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解: 2 .(1)这是个等间隔的时点序列 (2)n a a a a a a a n n 22 13210++++++=- 第一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第二季度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 答:该银行2001年第一季度平均现金库存额为480万元,第二季度平均现金库存额为万元,上半年的平均现金库存额为万元. 解: 第一季度平均人数: 上半年平均人数: 解: 解:产品总产量∑=+++++=)(210005000040003000400030002000件a

产品总成本∑=+++++=)(1.1480.346.279.214.286.216.14万元b 平均单位成本)/(52.70210001.148件元件 万元 总产量总成本= = ∑∑ ∑a b c 或:平均单位成本)(52.706 2100010000 61 .148万元=?= =a b c 答:该企业2001年上半年的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为70.52元/件。 (2)计算该地区1997—2001年间的平均国民生产总值。 (3)计算1998—2001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解: (1)计算表如下: (3)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10.91%—1=10.91% 答:该地区1996—2000年间的平均每年创造国民生产总值54.88亿元,1997—2000年期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0.91%,平均增长速度为10.91%。 平均在业人口数: 平均劳动力资源: 平均在业人口比重: 答:该地区第四季度在业人口数占劳动力资源人口的平均比重为40.94%。

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答案 1.【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正确答案:ABD A 信息职能; B 咨询职能; C 决策职能; D 监督职能; E 预测职能 2.【第01章】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在于前者简单,后者复杂。正确答案: 错 3.【第01章】经济管理统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正确答案:ACE A 描述统计; B 设计统计; C 推断统计; D 预测统计; E 统计分析 4.【第01章】西方统计学界常把概率论引入到统计学研究方法的凯特勒称为“近代统计学之父”。正确答案: 对 5.【第01章】国势学派代表人物是阿亨瓦尔,他代表了统计学中的“有实无名”学派。正确答案: 错 6.【第01章】任何统计数据都可以归结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中的一种。正确答案: 对 7.【第01章】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正确答案:D A 指标; B 标志; C 变量;D 标志值 8.【第01章】一个管理统计总体:正确答案: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9.【第01章】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正确答案:C A 50名职工; 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 每一名职工; 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10.【第01章】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正确答案:B 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B 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 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 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 11.【第01章】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正确答案:B A 工人年龄;B 工人性别;C 工人体重;D 工人工资 12.【第01章】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正确答案:AD A 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 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 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 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13.【第01章】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正确答案:ABC A.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 B.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 C.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 D.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 14.【第01章】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正确答案:CE A 性别;B 工种;C 工资;D 民族;E 年龄 15.【第01章】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正确答案:ACD A 劳动生产率; B 废品量; C 单位产品成本; D 资金利润率; E 上缴税利额 16.【第01章】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只能用数值来表示。正确答案: 错 17.【第02章】以下属于定比尺度的数据资料是:正确答案:C A 满意度;B 温度;C 工资;D 时间 18.【2】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正确答案:D A 普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重点调查 19.【第02章】按调查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正确答案:B A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D 普查和抽样调查 20.【第02章】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正确答案:B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21.【第02章】以下属于定距尺度的数据资料是:正确答案:A A 温度;B 受教育年限;C 职业技能等级;D ISBN号(书号) 22.【第02章】定序尺度可以:正确答案:AB A 对事物分类; B 对事物排序; C 计算事物之间差距大小; D 计算事物数值之间的比值 23.【第02章】以下属于连续变量的有:正确答案:ACD A 国土面积;B 人口总数;C 年龄;D 总产值

完整版上海交大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同时抛两枚不同的硬币,恰有一枚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单选) 选择一项: 炒a. 1 炒b. 1/8 O c. 1/4 同d. 1/2 2.对于连续型数据的分组()选择一项: a.水平法 b.累计法 c.推算法 d.直接法 )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值和等于(选择一 项: a.最小值 C b.取大值 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 d.零 ) 5.下列统计指数,不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选择一 项: a.零售价格指数

b. 产量指数 诃c?收购量指数 因d.工资总额指数 6.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 a.性别 □ b.年龄 "c.职业 d.月收入 门e.职称 7. 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9.1%,这个指标是() (单选)选择一项: U a.发展速度 拥b.增长速度 目c.发展水平 d.增长量 8. 统计指数区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是依据()(单选) 选择一项: 炒a.对比基期的不同 °b.对象范围的大小 ⑥c.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 d.同度量因素的固定与否 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炒a.发展水平 b.增长量

炒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平均数的代表性甲数列高于乙数列 同c.平均数的代表性乙数列高于甲数列 口d.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判断 11.全年12个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是()(单选) 选择一项: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 c.全距 * d.平均差

」a.是不同情况下同一指标对比的比率 □ b.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巫c. 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 門d.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e. 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 15.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单选)选择一项: a. 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口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口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16在实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发生,称这两个事件()(单选)选择一项: ⑥a.互斥事件 口b.必然事件 c. 独立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17. 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单选) 选择一项: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题目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选择一项: a. 个体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 题目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项: 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 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 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题目 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25 b. 1050 c. 1100 d. 1150 正确答案是:1050

题目 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选择一项: a. 109% b. 110% c. 103% d. 109.18% 正确答案是:109.18% 题目 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 选择一项: a. 平均单位成本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 题目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c. 指标名称 d. 计量单位 e. 计算公式 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题目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月收入 e. 职称 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 题目 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题目 我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 (1-4%)/(1-8%)*100%=96%/92%*100%=%结果表明:超额完成%(%-100%) )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元)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800-700)= 加下限:700+= 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元) 众数为(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 加下限:600+=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 (上年实际完成=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

《管理统计学》必做作业(离线)完整答案

《管理统计学》必做作业 1.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 (1)频数和频率; 以绝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亦可称为频数,用fi表示。 以相对数形式表现的次数,即各组次数占全部次数的比重,称为比率、频率或相对次数,用人fi/Σfi人表示。 (2)组距、组中值和全距; 组距,即各组上限与下限之差,通常以i表示。 组中值,即各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 全距是各组组距之和。 (3)以上累计与以下累计; 以上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以下累计是将各组次数和频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逐组累计。在组距数列中,说明各组上限以下总共包含的总体单位次数和比率有多少。 (4)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 单项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单项数列。它是指数列中每一组的变量值都只有一个,即一个变量值就代表一组。 组距式分组的变量数列,简称组距数列。即数列中每一组的值是由两个变量值所确定的一个数值范围来表示。 (5)以上开口组和以下开口组; 以上开口组是指有上限而缺下限或者有下限而缺上限的组。 以下开口组是指上限和下限都齐全的组。 (6)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各组组距都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等距数列。 各组组距不相等的组距数列,称作异距数列。 2.某地从1995年到2000年各年的7月1日零时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表所示。 则该地区 3.已知某商店上半年每月的商品库存额如下表:

如已知上年末的商品库存额24万元,试计算上半年该商品每月平均商品库存额。 答:30.17万元 4.某企业1月1日至1月12日的工人人数为210人,1月13日至1月20日为220人,1月21日至1月31日为230人。计算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 答:该企业1月份的平均工人人数约220人。 5.已知某企业1992年比1991年职工人数增加了2%,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7.3%,试计算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 答:117.3%=102%*X X=115%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 6.已知某市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8600万元,1991年增加至12890万元,零售价指数上涨了11.5%,试推算该市商品零售总额变动中零售量和零售价格两因素的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答:12890÷8600=149.9% 149.9=115.5%*X X=134.4% 再设 Y q p =∑0 1 则Y/8600=115% Y=9589 则12890/9589=111.5% 由于价格上涨引起零售额增加9589-8600=989 因12890/9589=134.4% 由于销售量增加引起零售额增加12890-9589=3301 两个因素综合引起销售额增加值为12890-8600=4290 两个因素综合引起销售额增加的程度为134.4%-1=34.4% 7.某产品生产费用1991年为12.9万元,比1990年多9000元,单位产品成本比1990年降低了3%,试确定生产费用总指数,产品物量指数和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绝对额。 答:90年总生产费用为12万元。生产费用总指数:12.9/12=107.5% 总增加0.9万元 总费用指数:12.9/12=107.5% 单位成本指数为97% 产品物量指数为107.5%÷97%=111% 12.9÷X=1.11 X=11.62 12.9÷11.6=111% 11.6÷12=97% 因此,由于单位成本的减低而节省的绝对值为12-11.6=0.4(万元) 8.某县报告期和基期三种农产品收购资料如下,试分析收购价格变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答:首先计算出物量指标。

2017年12月份统计学 ( 第2次 )

第2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 小于100% B. 大于100% C. 等于100% D. 小于或大于100% 2.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20元,比2000年增长(),年平均增长才能为8%。 A. 32% B. 36.05% C. 4 3.4% D. 52.0% 3. 已知 C=1, P(B)=0 ,则() A. A为必然事件,B 为不可能事件 B. A为必然事件,B 不是不可能事 C. A不是必然事件,B 为不可能事件 D. A不一定是必然事件,B 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4. ( ) A. A与B 独立 B. A与B 不独立 C. 不一定 D. 只有当A =ф,B =ф时,A ,B 才独立 5.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6. 某商店销售额2000年要比1995年增长50%,则1995-2000平均增长速度为() A. 8.45% B. 10% C. 3.125% D. 8.71% 7. 在使用基期价格作权数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时() A. 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B. 包含了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C. 消除了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D. 包含了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8. 某种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0%,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15%,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 A. 15%÷10% B. 150%÷110% C. (110%×150%)-1 D. (150%÷110%)-1 9. 在抽样调查中,可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抽样实际误差 B. 抽样标准误差 C. 非随机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10. 在回归直线中,回归系数 b 表示() A. 当 x=0 时y 的期望值 B. x 变动一个单位时 y 的变动总额 C. y 变动一个单位时 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变动一个单位时 y 的平均变动量 11. 某商店1992年与1991年相比,商品销售额上涨了16%,销售量增长了18%,则销售价格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1.7% B. -1.7% C. 3.7% D. -3.7% 12. 下列指标中属于比例相对数的指标是() A. 计划完成程度 B. 劳动生产率 C. 婴儿出生率 D. 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13. 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了15%,单位产品成本增长了10%,则总生产费用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4.8% B. 26.5% C. 1.5% D. 4.5% 14. 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A. 上限所在组 B. 下限所在组 C. 任意一组均可 D. 另设新组15. 我国1949年末总人口为54167万人,1994年末总人口为119850万人,1940—1994年人口年平均增长() A. 1.87% B. 1.74% C. 1.82% D. 1.78% 16. 最小二乘法基本要求是() A.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同原因标志实际值的离差总和最小 B.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同原因标志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C.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总和最小 D.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统计学习题集答案

统计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特点是(A) A. 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B.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C. 数量性、社会性、工具性 D. 数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2、某学校的所有学生为一总体时,则学生的平均年龄就是(D ) A. 数量标志 B. 质量指标 C. 品质标志 D. 数量指标 3、某商店有职工50人,把他们的工资加起来除以50,就是(B) A. 对50个变量求平均数 B. 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C. 对50个标志求平均数 D. 对50项指标数值求平均数 4、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75分,则其中的变量为(B ) A. 某学生 B. 某门课成绩 C. 75分 D. 某学生的成绩 5、连续型变量可以(A) A. 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 B. 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 C. 不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 D. 可以一一列举 6、统计指标(A ) A. 都是可量的 B. 不都是可量的 C. 不具有综合特征 D. 具有综合特征,但不可量 7、了解某地区职工情况时,统计指标是(C ) A. 该地区某个企业 B. 该地区每个职工 C. 该地区职工工资总额 D. 某企业人数1000人 8、对统计指标来说,(D) A. 其中的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而成 B. 其中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而成 C. 既有数量标志汇总而成的,也有品质标志汇总而成的 D. 是根据指标汇总而成的 9、某地区全部商品作为总体,每一商店为总体单位,则该地区全部商品零售额是(A ) A. 数量指标 B. 品质标志 C. 质量指标 D. 数量标志 10、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 现象的数量方面 B. 统计学的规律和方法 C. 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D. 现象的规律和方法 12、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性是指(C ) A. 统计指标体系内各具体指标不可分开使用 B. 统计指标体系内各具体指标分开无意义 C. 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大于其所属各指标的具体功能 D. 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功能要不小于其所属各指标的简单加总 13、统计指标体系内各指标之间相互关联,因此(D) A. 各指标之间一定存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 川大

我的作业列表 - 《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79.0 完成日期:2014年07月18日16点49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算术派产生于17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是() ( A ) A.《政治算术》 B.《国富论》 C..《统计学的研究》 D.《社会物理学》 2.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 ( B ) A.人口出生率 B.产值利润率 C.恩格尔系数 D.工农业产值比 3.设某地区有10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 位是( ) ( A ) A.每一件产品 B.1000家工业企业 C.全部工业企业 D.10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4.抽样平均误差说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 B ) A.实际误差 B.平均误差 C.实际误差的平方 D.允许误差 5.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 ( D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时点数 D.时期数 6.相关系数可以说明() ( B )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变量之间的因果数量关系 C.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函数对应关系 7.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 A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 8.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检,不合格率分别为6%和10%,则饮料不合 格品数量( ) ( D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 9.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 B ) A.-∞< <+∞ B. -1≤ ≤+1 C. -1< <+1 D.0≤ ≤+1 10.假设检验是检验( )的假设值是否成立 ( B ) A.样本单位 B.总体指标 C.样本方差 D.中位数 11.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 ( D ) 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度 12.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 C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13.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 ( C ) A.销售人员测验成绩与销售额大小的关系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 1、下表为某企业2005年~2009年5年中各季度计划完成和实际完成的产量(单位:万吨)数据资料,试建立SPSS数据文件并计算按季度、按年份汇总的计划和实际完成的总产量与平均产量。 2、某地区农科所为了研究该地区种植的两个小麦品种“中麦9号”、“豫展1号”产量的差异,从该地区的两个村庄各选5块田地,分

别种植两个品种小麦,使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后,测得各个地块生产的小麦的千粒重(g)数据资料如下表。分别按照“小麦品种”和“村”计算小麦的千粒重(g)的标准差和最大值。 3、某地20家企业的情况如下:

根据上述资料建立数据文件,并完成下列统计整理工作,并回答有关问题: (1)许多SPSS文件中都定义一个表示观

测量序号的变量,按照自己的体会指出这个变量的作用。 (2)分别对年产值、职工人数和年工资总额进行排序。先按年产值升序,同时按职工人数降序进行排序。 (3)按部门对年工作总额作汇总(均值、标准差、最大值)。 (4)首先调用拆分文件命令分别按所有制类型将文件分组,再重复(3)的操作,比较二者的差异。 4、调查100名健康女大学生的血清总蛋白含量(g %)如下表,试作频数分析。

5、下图为从某厂全部职工中随机抽出的31名职工的年工资(元)分布的茎叶图: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4.00 41 . 5566 5.00 42 . 23344 6.00 43 . 556668 8.00 44 . 02455688 4.00 45 . 1458 .00 46 . 3.00 47 . 356 1.00 Extremes (>=8850) Stem width: 100.00 Each leaf: 1 case(s)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

新疆财经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统计学 实验项目名称:平均与离散指标统计分析 姓名: 学号: 班级:工商管理2011-3班 指导教师:热合曼.阿斯力汗 2013年04月18日

新疆财经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统计学实验类型统计软件应用实验项目名称平均与离散指标统计分析实验时数 2 学生姓名专业工商管理 实验地点3号机房实验日期 2013年04月18日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软件)EXCEL软件 实验 目的 掌握数值型变量平均值与离散指标的分析, 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 实验内容和原理1、掌握EXCEL数据分析的”描述统计” 2、掌握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离散系数计算 3、比较两个总体的离散系数 4、加权平均的应用—股票指数计算 讨论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学会了数值型变量平均值与离散指标的分析,知道了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 让我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离散系数计算,以及利用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离散系数怎样分析数据。 成绩评定根据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做出写实性评价: 综合评分: 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附:实验数据。 1、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检验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5名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法组装。15名工人分别用三种方法在相同 的时间内组装的产品数量(单位:个)见下表 方法A 方法B 方法C 2

3 164 129 125 167 130 126 168 129 126 165 130 127 170 131 126 165 130 128 164 129 127 168 127 126 164 128 127 162 128 127 163 127 125 166 128 126 167 128 116 166 125 126 165 132 125 ①、 计算各方法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离散系数。 方法A 方法B 方法C 平均 165.6 平均 128.7333 平均 125.5333 中位数 165 中位数 129 中位数 126 标准差 2.131398 标准差 1.75119 标准差 2.774029 离散系数 0.012871 离散系数 0.013603 离散系 数 0.022098 ②、评价采用什么方法来组装较优?试说明理由。 答:选择方法A 来组装较优,因为平均数不相同的情况下,方法A 的离散程度较小, 组装过程较稳定因此采用方法A 。 2、 有三种工业类股票的价格和发行量数据见下表。 股票 名称 价格(元/股) 发行量 (万股)F 前收盘p0 本日收盘p1 A 6.42 6.02 12000 B 12.36 12.5 3500 C 14.55 15.6 2000 试计算股票价格指数,并对股价指数的变动原因作简要分析。 1100010000(/)(/)()p F p p P F P F I p p p F p F p F ===∑∑∑∑∑∑ 股票价格指数 I

统计学计算题(有答案)

1、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 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人)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5 80~90 14 90~100 2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2、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产 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3 月份 1 2 3 4 5 6 8 11 12

库存额60 55 48 43 40 50 45 60 68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4 品名单位销售额2002比2001销售量增长(%) 2001 2002 电视台5000 8880 23 自行车辆4500 4200 -7 合计9500 13080 (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5、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万元) 商品单位销售额1996比1995年销售价格提高(%) 1995 1996 甲米120 130 10 乙件40 36 12 要求:(1)计算两件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标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值(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变动消费者增加或减少的支出金额

6、某企业上半年产品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 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月份 产量(千克) 单位成本(元)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