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行星的运动

61行星的运动

61行星的运动
61行星的运动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自行阅读、展示、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

是,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

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跟它的的比值都相等,即=k,比值k是一个对于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3.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太阳处在。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或)不变,即行星做运动。

(3)所有行星跟它的的比值都相等,即=k。

(二)、自学检测

1.关于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行星的运动,早期有“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而“地心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之一是相对运动使得人们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

B.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可近似地看成圆轨道

C.开普勒第三定律=k,式中k的值仅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D.开普勒第三定律也适用于其他星系的行星运动

2.木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那么木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速度的大小是()

A.恒定不变的

B.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C.近日点小、远日点大

D.无法判定

3.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轨道半径的,则此

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d为“天”)()

A.1d~4d

B.4d~8d

C.8d~16d

D.16d~20d

(三)、巩固练习

1.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论点就目前来看存在缺陷的是()

A.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C.天穹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

D.与日地距离相比,其他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9 (四)、拓展延伸

3.有一个名叫谷神的小行星(质量为kg),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

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的2.77倍,求它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六、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的是开苦勒行星运动的三定律,其中第一定律反映了行星运动的轨迹是椭圆,第二定律描述了行星在近日点的速率最小,在远日点的速率最大,第三定律揭示了轨道半长轴与公转周期的定量关系.在近似计算中可以认为行星都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七、布置作业

1、教材:第六章第一节问题与练习1、

2、3题

2、完成导学案

八、板书设计

1.地心说和日心说

2.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4.开普勒第三定律:3.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运动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是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围绕这个中心内容,所展开的是人类对天体运动认识的艰难历程,这正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史、科学史教育的契机。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唯物注意观点,激发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条的创新精神,树立献身科学的决心和信心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激趣及展现科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推理方法是本设计的中心。

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不同观点和引力思想形成的历程。

2、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着引力作用,知道

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

3、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和表达式,知道牛顿定律在推导太阳与行

星间引力时的作用,领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追寻得出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中交流和独

创的意义;

2、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3、通过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

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蕴涵其中的规律之简洁,发展对科学的好奇

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培育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突出教学重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推导过程,关注学生推导细节并及时交流和反馈,总结推导步骤;教师呈现推导过程要层次分明,突出关键。

三、教学方法

展示、总结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都在_______轨道上绕

太阳运动,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________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每个行星来说,太阳和行星

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_______;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_________

的三次方跟公转______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

(二)、设问导读

A 、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探究

1.问题的提出: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后,人们开始更深入的

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呢?

2.猜想与假设:

(1)伽利略: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物体做圆

周运动。

(2)开普勒: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

(3)笛卡儿:在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以太)作用在行星上,

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4)胡克、哈雷等: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证明了

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其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

阳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但没法证明在椭圆轨道上也成

立。

(5)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证明了:如果太阳和

行星间的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轨迹是椭

圆.并且阐述了普遍意义下的万有引力定律。

3.简化模型:将行星轨道按照____来处理,所有行

星都在做匀速圆周运动。

4.演绎与推理: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推出太阳对行星

的引力2

r m F ∝ 推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出行星对太阳的引力2

r M F ∝' (3)得出结论:根据行星与太阳地位的“平等性”,得太阳与行星

之间的引力应满足∝F 2r Mm 。写成等式,即=F ________,G 为_______系数,与太阳、行星_______。

5.得出结论: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方向沿

二者的_________。

探究思考1:我们已经推得了2r

Mm G F =,这个规律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吗?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思考2:教材39页问题与练习2题

无法在实验室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__,它是怎么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

B 、行星的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向心加速度a 与轨道半径

r 的关系

根据2r

Mm G F =和r v m F 2=可得 =v _______,结论:轨道半径r 越大,________

根据2r

Mm G F =和2ωmr F =可得 =ω______,结论:轨道半径r 越大,________

同理,根据_______和______可得 =T ______,结论:轨道半径r

越大,___________

同理,根据_______和______可得 =a _______,结论:轨道半径r

越大,_________

可见,有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我们就可以从动力学的角度

研究行星的运动规律,比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更进了一步!!这就是学

习这节课的意义所在。

(三)、自学检测

1.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

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

A .1-4天之间

B .4-8天之间

C .8-16天之间

D .16-20天之间

2.两行星运行周期之比为1:2,其运行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 )

A .1/2

B . 22

C .3221

D .2

321 (四)、巩固训练

3.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水星到太阳距离的2.6倍,那么地球和水星绕

太阳运转的线速度之比是多少?(设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是圆

轨道)

4.关于日心说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是 ( )

A.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B.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的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

单了

C.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

D.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

(五)、拓展延伸

5.考察太阳M的卫星甲和地球m(m

离为r1,乙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为r2,若甲和乙的周期相同,则:

A.r1>r2B.r1

6.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则地球的同步卫星到地球中心的

距离r与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之比r/R为( ) A.1/3 B.1/9 C.1/27 D.1/18

六、课堂小结

书本上根据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为过于牵强附会,不符

合学科的认知规律,学生不易接受,学生感到很茫然,而用该方法思路

过程很严密,学生容易掌握。

七、布置作业

1、教材:第六章第二节问题与练习1、

2、3题

2、完成导学案

八、板书设计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探究1.行星饶太阳运动向心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

探究2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

结论:或(1)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结论:或(2)

(3)由(1)、(2)式得,设,则,令

(4)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是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都没有关系

方向: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适用范围: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八、课后反思

为了让学生掌握建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数学推导发现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为此,本节课采用“导探”式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一节,是为了更突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个科学过程。如果照搬教材的内容,教学时间显得太宽松,并且最后推导不太严密,学生不易接受,而且并不能让学生充分的体会牛顿的科学智慧。所以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中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推导过程做了改进并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这样不仅教学时间变得紧凑,更重要是让学生体验了:从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演绎与推理、结论的得出等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6.3 万有引力定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存在

2.能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

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4.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体会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体会推导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关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

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记住推导出的引力公式.

三、教学难点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开普勒三大定律

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与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

(二)、设问导读

1、月—地检验

1)月—地检验的目地是什么?

2)月—地检验的原理是什么?

3)如何进行验证?

2、万有引力定律:

1)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成正比,与它们之间成反比。

公式F= ,G是比例系数,叫做。

2)引力常量G= ,它是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里通

过测出的。

3)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

4)万有引力的特性:

(三)、自学检测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

B.只适用于球形物体,不适用于其他形状的物体

C.只适用于质点,不适用于实际物体

D.适用于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

2.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不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只有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才能用F =Gm 1m 2r 2计算

C .由F =Gm 1m 2

r

2知,两物体间距离r 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 D .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牛顿测出来的,且等于6.67×10-11 N ·m 2/kg 2

3.对于公式 2

21r m m G F 理解正确的是( ) A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B .m 1与m 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

C .当r 趋近于零时,F 趋向无穷大

D .当r 趋近于零时,公式不适用

(四)、巩固练习

1.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0,物体在距离地心4R(R 是地球的半径)处,由

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 ,则g/g 0为( )

A .1

B .1/9

C .1/4

D .1/16

2.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如果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它的直

径也 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是它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的( )

A .0.25倍

B .0.5倍

C .2.0倍

D .4.0

3.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分别为r 1=0.40m ,r 2=0.60m ,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球

质 量分别为m 1=4.0kg 、m 2=1.0kg ,两球间距离r 0=2.0m ,则两球间的相互引力的大小为 ( )

A .6.67×10-11 N

B .大于6.67×10-11 N

C .小于6.67×10-11 N

D .不

能确定

(五)、拓展延伸

1.宇航员站在某一星球距离表面h 高度处,以初速度v 0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

小球,经过时间t 后小球落到星球表面,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3)该星球的质量.

六、课堂小结:

1、万有引力定律提出的过程:大胆假设、严格求证相结合,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艰辛的过程。从中领略了牛顿的胆识,魄力,惊人的想像力。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3、万有引力定律的检验。

七、布置作业

1、教材:第六章第三节问题与练习1、

2、3题

2、完成导学案

八、课后反思

应该向学生明确指出,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两个质点间的相互作用。但是我们还要指出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万有引力,也可用公式计算,如计算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属于这类问题。

教材考虑到引力常量在物理学上的重要意义,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特别是卡文迪许实

验,不只测量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同时也是万有引力定律的直接验证,而且卡文迪许扭秤对理解以后有关的内容也有帮助,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体会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必修二《行星的运动》教案

★课题 6.1 行星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能用三大定律解决问题。 3.了解人类对行星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是来 之不易的。 (二)过程与方法: 4.体会精确的观察记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5.对过对开普勒三定律的学习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 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7.了解伽利略等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学习前人 对问题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 ★重难点: 掌握天体运动的演变过程; 熟记开普勒三定律. ★课时安排:1课时 ★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运动学\静力学及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并且用这些知识研究了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现在我们就放开视野,从今天开始我们来研究天空中的运动:天体运动。首先是太阳系行星的运动. 研究天体的运动是从古到今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关于行星的运动,历史上有两种对立的说法,这是历史上牺牲最大的科学争论。

★新课教学 一、地心说 1、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任何星球都围绕地球旋转。 2、代表人物:托勒密(公元90——168年) 3、存在条件:第一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第二人们多信奉宗教神学,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 但: 随着观测精度的不断提高,地心说算出的行星位置偏离观测位置越来越大 二、日心说 1、日心说: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2、代表人物:哥白尼(1473——1543) 3、存在条件:地心说解释天体运动不仅复杂,而且许多问题都不能解释。而用日心说,许多天体运动的问题不但能解决,而且还变得特别简单。 进入高中物理的第一节课就学了参考系的选择,我们知道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从表面上看,两学说只不过是参考系的改变.但大家要注意,这是一两千年前的争论,运动描述的相对性是物理学发展后,一非常现代的科学观点,它们所谓的静止是绝对静止,就像我们还没读书,没学物理时认为地面是绝对静止的,其它物体相对地面的在动叫做运动的物体,地心说的观点就是地球绝对静止,日心说的观点就是太阳绝对静止.现在看来古代的两种学说都不完善,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点:天体的运动都是匀速圆周运动。因为太阳、地球等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鉴于当时对自然科学的认识能力,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先进,在太阳系中我们认为太阳是静止的 师:“日心说”所以能够战胜“地心说”是因为好多“地心说”不能解析的现象“日心说”则能说明,也就是说,“日心说”比“地心说”更科学、更接近事实.例如:若地球不动,昼夜交替是太阳绕地球运动形成的.那么,每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

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及人口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小结: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意义 原因: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2)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 (3)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4)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意义: ①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②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图:计生政策的调整(PPT) 思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与全面二孩政策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的一样)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图片(PPT) 思考:这几幅图反映了我国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回答 标记要点巩固要点 标记要点巩固知识点

机? 3、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机? 图:我国资源现状及问题(PPT) 思考:上列资料、表格说明了我国资源现状的哪些特点? 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资料(PPT) 思考:我国在开发资源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归纳:4、我国的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1)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影响: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图:当前我国环境形势(PPT) 思考:我国当前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5、我国的环境现状及其危害 环境现状: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思考问题回答 教材中标注要点 欣赏课件看图片思考问题

61行星的运动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自行阅读、展示、总结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 是,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

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跟它的的比值都相等,即=k,比值k是一个对于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 3.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太阳处在。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或)不变,即行星做运动。 (3)所有行星跟它的的比值都相等,即=k。 (二)、自学检测 1.关于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关于行星的运动,早期有“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而“地心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之一是相对运动使得人们观察到“太阳东升西落” B.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可近似地看成圆轨道 C.开普勒第三定律=k,式中k的值仅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D.开普勒第三定律也适用于其他星系的行星运动 2.木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那么木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速度的大小是() A.恒定不变的 B.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C.近日点小、远日点大 D.无法判定 3.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轨道半径的,则此 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d为“天”)() A.1d~4d B.4d~8d C.8d~16d D.16d~20d (三)、巩固练习 1.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论点就目前来看存在缺陷的是() A.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B.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C.天穹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造成天体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 D.与日地距离相比,其他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9 (四)、拓展延伸 3.有一个名叫谷神的小行星(质量为kg),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

6.1行星的运动(教案)

6.1 行星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指示目标:了解人类对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知道开普勒三大定律 2、能力目标:会利用地球的公转周期与公转半径计算任意一个太阳系行星半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在追求真理时候的执着,研究问题的任性,培养学生 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过程 ●1、学生阅读书本两分钟,从书上获取信息 提问 1.古代人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 2.“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3.哪种学说统治时间更长?为什么? 板书:一、历史回顾 板书:1、地心说 资料: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让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 “地心说”。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000多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天层的运动。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地屹立在宇宙中心。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月亮以及其它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统治很长时间的原因: ①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 ②符合宗教地球是宇宙的 中心的说法。 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在公元前三世纪提出,后来经托勒密(90-168)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板书:代表人物:托勒密(90-168) 板书2、日心说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转动。

行星的运动-教案

行星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难点:用开普勒定律解决有关天体运动问题。 【教学过程】 对天体运动的认识存在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看法,通过人们长期的观察、置疑和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为人们解决行星的运动问题提供了依据,澄清了以前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天体力学的发展。 (一)地心说和日心说 1.在人类研究天体运动的漫长过程中,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两种对立的观点。由于地心说符合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所以地心说统治了人们很长时间。但是用地心说描述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而用日心说确能简单地描述天体的运动,而且更重要的是日心说更为科学,所以日心说最终战胜了地心说。 2.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及其他的行星都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3.必须认识到,每一种学说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阶段性的产物,都有其局限性。今天我们认识的太阳系也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星系,太阳系本身也在宇宙中不停地运动着。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动,太阳是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由于行星的椭圆轨道都很接近圆,例如地球绕太阳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1.495×108km,半短轴为1.4948×108km,所以中学阶段在分析和处理天体运动问题时,地球的椭圆轨道作为圆来处理。这是一种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

行星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 2、了解观察的方法在认识行星运动规律中的作用 3、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科学价值,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 中k值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4、体会科学家探求真理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开普勒三大定律内容的学习,并将三大定律的内容拓展到其他行星系统中 难点:准确认识开普勒第三定律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前面一章我们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那么这一章我们将运用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关于这一章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的是,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还有人造卫星与宇宙速度。看到这些,有些同学应该有些激动,因为在这一章我们将去认识那些遥远巨大的星球。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章的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新课:大家花30秒时间阅读一下本节第一段 …… 提问:古人关于天体的运动存在什么看法? …… 一种是托勒密的地心说,(ppt演示) 另一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ppt演示) 提问:相比之下谁的学说更加接近事实? 那么哥白尼的日心说到底是否描述了事实呢?天体的运动是否真的是完美和谐的圆周运动呢? 既然有同学提出来不是,那么你能不能拿出证据支持你的说法? ……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张表格,这是地球上四个节气的日期统计表,每个季节的天数是不是一样的?每一年的各个节气是不是发生在同一天? 如果地球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话,四个季节时间分布应该很均匀。 丹麦科学家第谷就对行星进行了观测记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做这件事所需要的智慧和执着。最后第谷还没有能完成这项任务,最后交给他的学生开普勒,他挑灯夜战了20年时间,发现并总结得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也就是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的内容。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我们可以怎样得到一个椭圆呢? 老师手中现在有一些器材,大家能不能利用这些东西给我画一个椭圆。(请同学操作) 利用所得到的椭圆来指明焦点,半长轴,半短轴,近日点,远日点。 (继续利用ppt演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状态),大家找找行星运动速度有什么特点? 这个特点被开普勒隐藏在了开普勒第二定律中,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他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强调)大家看PPT上这三块橘红色的面积,若果他们的面积大小相等,那么行星扫过他们时肯定花了相等的时间。 (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演示),大家可以看到中间这些行星的椭圆轨道有一些接近圆轨道。那么我们把这些星球的运动周期,轨道半长轴的数据观测整理出来后,得到一个表格。那么从这些看似混乱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呢?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和同步卫星的数据差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物理 61 行星的运动练习题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物理 61 行星的运动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绕地球转动 B.太阳足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C.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 D.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错误的 2.关于日心说被人们接受的原因是 ( ) A.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 B.若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C.若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对行星的描述也变得简单 D.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 3.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3 2R k T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量 B.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 ,周期为T ,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期为T',则 33 22 ''R R T T = C.T 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D.T 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 4.关于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越长 B.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越短 C.水星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最大 D.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冥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最长 5.有关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B.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C.所有的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 6.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 A.1~4天 B.4~8天 C.8~16天 D.16~20天

行星的运动练习题(含答案)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第1节 行星的运动 1.将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的运动都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是土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8倍。那么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A .2∶1 B .4∶1 C .8∶1 D .16∶1 【答案】B 【解析】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33122212R R T T =,已知1 2:8T T =得到3 13264R R =,整理得到12 4R R =,答案B 正确。 2.火星探测器沿火星近地圆轨道飞行,其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0和R 0,火星的一颗卫星在其圆轨道上的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00 3lg( )lg()2T R T R = B .00lg( )2lg()R T T R = C .003lg( )lg()2R T T R = D .00lg( )2lg()R T T R = 【答案】A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 3 0220 R R K T T == ,则:323200 R T R T =,所以它们的对数关系可以表达为: 00 32T R lg lg T R =( )().故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 3.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长 D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答案】D 【解析】A .所有行星都沿着不同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选项A 错误;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焦点处,选项B 错误; 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短,选项C 错误;

最新物理②必修6.1《行星的运动》教案汇编

6.1 行星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 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澄清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教学重点】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教学难点】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 1、“地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2、“日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 1、开普勒第一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 3、开普勒第三定律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多数行星运动的轨道能够按圆来处理。 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天体运动的图片浏览。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体,如月亮、地球、太阳、夜空中的星星……由这些天体组成的广袤无限的宇宙始终是我们渴望了解、不断探索的领域。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历史上有过不同的看法,科学家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将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行星的运动。

新课讲解 一、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 问1:.古人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 “地心说”和“日心说”. 问2.什么是“地心说”?什么是“日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大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日心说”则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托勒密(古希腊).“地心说’符合人们的直接经验,同时也符合势力强大的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认识,故地心说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问3:“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请阅读第《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找出“地心说”遭遇的尴尬和“日心说’的成功之处. 地心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如果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一个普通的、绕太阳运动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筒单了. “日心说”代表人物:哥白尼,“日心说”能更完美地解释天体的运动.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问1:古人认为天体做什么运动? 古人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十分神圣,他们认为天体的运动不同于地面物体的运动,天体做的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问2:开普勒认为行星做什么样的运动?他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开普勒认为行星做椭圆运动.他发现假设行星傲匀逮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观测数据不符,只有认为行星做椭圆运动,才能解释这一差别. 问3: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哪几个方面描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具体表述是什么?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从行星运动轨道,行星运动的线速度变化,轨道与周期的关系三个方面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多媒体播放行星绕椭圆轨道运动的课件)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

附件2: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情调查、情境导入 1.开普勒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普勒第二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K] 3.开普勒第三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 一、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 请阅读第33页《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找出“地心说”遭遇的尴尬和“日心说’的成功之处.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 是 ,太阳处在 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 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 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 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在远日点的速率与在近日点的速率谁大? 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 的三次方跟 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说明:开普勘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大阳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着地球转,K 是一 个与行星质量无关的常量,但不是恒量,在不同的星系中,K 值不相同。K 与中心天体有关。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A 1)古人认为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和谐的 运动,后来 仔细研究了 的观测资料发现,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 ,太阳处在 ________位置上。 (A 2)下列关于开普勒对于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 B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大 C 、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与行星的轨道的半径成正比 D 、冥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最长 (A 3).理论和实践证明,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而且对一切天体(包括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适用。下面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K T R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只适用于轨道是椭圆的运动

(完整版)《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陕西省洛南中学高一物理马英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 2、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基本内容; 3、学会利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不断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2、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理解行星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高中物理处理行星运动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家探索天体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由第谷和开普勒的探索和分析过程,建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有效的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教学难点: 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新课引入: 一、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图片:展示漫天繁星的天空图片,将学生引入到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当中。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33页,回答相关问题,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理论、其代表人物以及局限性。 1.托勒密所代表的观点是什么?他的观点的局限性体现在哪? “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认为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的、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然而开普勒对第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地心说”和“日心说”提出了质疑,并且发现了新的规律,这就是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2005 3/21 6/21 9/23 12/21 2006 3/21 6/21 9/23 12/21 周运动,经过分析地球绕着太阳的轨道是椭圆轨道。 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利用flash 动画展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轨道,启发学生思考图片隐 含的信息。 提示:不同的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 2、开普勒对第谷的大量的观察数据分析得到了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利用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定义来比较近日点的速度和远日点的速度。 提示:近日点的速度大于远日点的速度。 3、给出四种天体运动轨道的半长轴和周期,计算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的比值。然后根据结果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天体 半长轴610km 周期(天) 32()m k s 水星 57.91 87.97 183.3610? 金星 108.2 225 183.3610? 月球 0.3844 27.3 131.0210? 同步卫星 0.0424 1 131.0210? 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提示:这个比值的大小只和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 三、行星运动的处理方法: 学生仔细观察教材P33页的图片,用直尺测量一下海王星和天王星在轨道 天体 右点距离(cm ) 右点距离(cm ) 右点距离(cm ) 右点距离(cm ) 海王星 2.50 2.50 2.50 2.53 天王星 1.70 1.60 1.50 1.55 近圆周。因此,我们在高中物理中可以近似的用圆周轨道来描述行星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将开普勒三大定律改写一下。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1《正视发展挑战》练习题(含答案)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1.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势变化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多,我国渐渐进入老年社会 ②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政府“十三五”期间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③人口老龄化趋势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重要依据 ④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合我国的人口发展状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下面图表体现了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 ) A.老龄化加剧 B.人口增速趋缓 C.城乡分布不均衡 D.人口素质偏低 3.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对这一政策认识错误的是( ) A.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B.说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也要适时调整和完善 C.有利于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D.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4.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33%、28%。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37%,一些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雾霾现象凸显。这体现我国( ) A.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B.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C.面临非常严峻的资源形势和环境问题 D.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5.下表数据是我国主要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比例。它告诉我们( ) ②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 ③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率比较低 ④当前我们应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1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预计能完成能耗强度降低3.4%以上、能耗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年度目标。这说明( ) A.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 B.我国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短缺 C.我国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D.资源、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7.人民网2018年1月19日消息:“改善”成为去年全国空气质量的关键词。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这( ) ①说明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②是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成果 ③体现我国的环境质量在进一步改善 ④表明我国的环境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18年1月25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护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为什么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物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61行星的运动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6.1 行星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先民看到北极星常年不动,以及北斗七星等拱极星的回转,便以为星空是圆的,就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半球大锅,覆整在大地上,而北极则是这盖天的顶,又认为地是方的,就像一张围棋盘,此即“天圆地方”说.东汉时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浑天”说,认为天就像一个大鸡蛋,地球就是其中的蛋黄.

[新课教学]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一.“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 “日心说”代表人物:哥白尼,“日心说”能更完美地解释天体的运动. 二、开普勒行量运动定律 [做一做] 用图钉和细绳画椭圆 生: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从行星运动轨道,行墨运动的线速度变化,轨道与周期的关系三个方面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具体表述为: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师:这一定律说明了行星运动轨迹的形状,不同的行星绕大阳运行时椭圆轨道相同吗? 生:不同.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注:行星在远日点的速率与角速度最小,在近日点的速率与角速度最大. 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由于行星的椭圆轨

高中物理6.1行星的运动

6.1 行星的运动(课前学) 肥城三中高一物理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过程。 2、理解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及其简单应用,掌握在高中阶段处理行星运动的基本方法。 3、知道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4、学习科学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 一、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历史 1、“地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2、“日心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内容 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即: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多数行星运动的轨道能够按圆来处理。 三、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牛顿根据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得出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成正比,与成反比,即。然后,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知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为,最后,得出: 【课前演练】 1、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A.1-4天之间B.4-8天之间C.8-16天之间D.16-20天之间 2、两行星运行周期之比为1:2,其运行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 A.1/2 B. C. D. 3、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水星到太阳距离的2.6倍,那么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线速度之比是多少?(设地球和水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是圆轨道) 4.关于日心说被人们所接受的原因是() A.以地球为中心来研究天体的运动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B.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的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简单了 C.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D.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 5、考察太阳M的卫星甲和地球m(mr2 B、r1

公开课教案 行星的运动

行星的运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发展过程;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计算推理能力;以及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提出科学假设,再经过实验验证的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教育,建立科学的宇宙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求知热情。 【教学重点】“日心说”的建立过程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缺乏感性认识;开普勒如何确定行星运动规律的 【教学仪器】录像,课件,图钉,纸,线 【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引入: 宇宙中有无数星系,与我们最密切的星系就是太阳系,首先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看一下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这是我们早就获知的一个信息。然而,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因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天体而被“逐出”行星行列,编入“矮行星”。这样的话,太阳系就只有八大行星了,今后教材对这一点内容会做相应的修改。 行星重新定义一事,表明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开始进入探测太阳系的黄金时代。那么,在古时,人类是对太阳、月亮、地球等天体的运动有过什么样的看法? 新课教学 最早,人类从观察北极星常年不动,及北斗七星的回转现象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即天圆地方。直至公元二、三世纪才对宇宙中各天体的运动形成初步的理论——地心说。公元16世纪又提出了日心说。 一、地心说 首先请地心说小组展示自己的ppt,简要介绍地心说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 地心说的主要内容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静止不动,一切行星围绕地球做简单完美的圆周运动。 接下来有请日心说小组介绍其创立者和主要内容 二.日心说 日心说的内容:太阳是宇宙中心并且静止不动,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并且在自转,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过渡:我们现在知道地心说是错误的,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它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但日心说比地心说更接近真理。但日心说的传播必然危及教会的思想统治。罗马教廷对公开支持日心说的科学家加以迫害,把日心说视为“异端邪说”。可见,日心说最终战胜地心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三.日心说的发展过程 请日心说发展史小组介绍为日心说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参看殉道者哥白尼学说的弘扬。 过渡:虽然哥白尼、伽利略等人否定了地心说,但仍然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简单的完美的圆周运动。那么是谁纠正了这个观点,使“日心说”更彻底地否定地心说.开普勒。提到开普勒我们就有必要先了解留给开普勒大量精确观测资料的人——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1546-1601)。 有请第谷小组讲述其对天文学的贡献。参看第谷和开普勒的故事,两颗超新星——第谷和开普勒,建立万有引力的背景 过渡:第谷连续20年对750颗左右恒星进行观察并有准确记录,为开普勒革新行星运动理论,发展日心说奠定了基础,那么开普勒如何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呢?请开普勒小组介绍接下来,我们通过录像把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它们的理论以及建立的宇宙体系作个总结。 看了录像和先前同学们的介绍,请大家谈谈:从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第谷、开普勒这些科学家

《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必修(必修)2 §6.1《行星的运动》教学设计 班级备课人备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学习开普勒三大定律,能用三大定律解决问题。 3.了解人类对行星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是来之不易的。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精确的观察记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对过对开普勒三定律的学习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 2.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3.了解伽利略等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学习前人对问题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精神。【教学重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教学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课型】新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案(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

近日点 远日点 二、教学步骤 一、引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从今天开始我们来研究天空中的运动:天体运动。 师:自古以来,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天空中壮丽璀璨的现象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智慧的头脑开始探索星体运动的奥秘。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迅猛发展,人类终于能够飞出地球,登上月球。还能飞向万籁俱寂的茫茫太空,探索更遥远的星球。但你可知道:人类走到这一步经过了多少艰辛曲折?在对行星规律的认识过程里人们经历了地心说、日心说及到开普勒定律。 二、地心说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通过直接的感性认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等各星体都围绕地球做简单的完美的圆周运动。因为地心说符合人们的直接经验,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同时也符合强大的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认识,故地心说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古希腊的托勒密加以完善的 三、日心说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人们希望借助星星的位置为船队导航,因而对行星的运动观测越来越精确.再加上第谷等科学家经过长期观测及记录的大量的观测数据,用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很难得出完美的解答.当时,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航行已经使不少人相信地球并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球体,哥白尼就开始推测是不是地球每天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呢?他假设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与其他行星都是围绕着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这就是“日心说”的模型。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做简单而完美的圆周运动。 代表人物:波兰科学家哥白尼 四、地心说与日心说的碰撞 师:两种学说斗争的时间很长,虽然地心说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长,但最终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 视频文件:地球自转与白天黑夜 五、开普勒三大定律 师:德国的物理学家开普勒继承和总结了他的导师第谷的全部观测资料及观测数据,也是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和计算的,因为不管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把天体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但结果总是与第谷的观测数据有8′的角度误差.当时公认的第谷的观测误差不超过2′(第谷是一个观察天才,它通过对780颗左右的恒星持续观察,将观测结果从前人的10′偏差减小到2′)开普勒想,天体运动很可能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个大胆思路下,开普勒又经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先后否定了19种设想,最后终于计算出行星是绕太阳运动的,并且运动轨迹为椭圆,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并总结为行星运动三定律。 ①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椭圆定律) 课本“做一做”,了解椭圆的特点。观看动画:开普勒第一定律 【问题】:这一定律说明了行星运动轨迹的形状,那不同的行星绕大阳运行时椭圆轨道相同吗? 【解析】:不是。不同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不一样,但这些轨道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即太阳所处的位置。 【牢记】:不同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不一样,但这些 轨道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即太阳所处的位置。 近日点 远日点

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行星的运动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念 2.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提出科学假设,再经过实验检验的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教育、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顽强的执著精神,从他们身上所流露出来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学生自学、结合教师的讲解、介绍.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日心说”的建立过程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2.难点 学生对天体的运动缺乏感性认识. 3.疑点 开普勒是如何确定行星运动规律的.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用生动语言来介绍天体物体的发展历史,引起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2.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相关资料来提高认识. 五、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着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体,如太阳、地球、月亮、星星等等.这些天体是如何运动的呢?人类最初是通过直接的感性认识以及受宗教的影响,建立了“地心说”,但后来,第谷等科学家通过长期观测,记录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对地心说进行挑战,哥白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包括地球)都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日心说”虽在“地心说”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但“日心说”解释行星运动时与实际观测的结果仍有一定的误差,最终开普勒通过计算,确立了行星运动的正确图景: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引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浩瀚宇宙中无数星球中的一个,这些星球是如何运动的呢?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把我们研究的目光投向太空,来研究太空中行星的运动规律。让我们对太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出示2001年度“最酷最炫”的太空图片。 2、新课教学 (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发展过程 人类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就遇到了时间的测量,如季节的更替,旱季或雨季什么时候开始,如何辩别方向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通过对天体——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的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人类就这样开始对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研究。 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发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他们就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太阳、月亮、行星和星球都围绕着地球在太空做简单的完美的圆周运动,这就是“地心说”。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出示地心说的图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