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国际财务管理(机工版)教案:第六章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财经类)财政事务)

最新整理、国际财务管理(机工版)教案:第六章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财经类)财政事务)

最新整理、国际财务管理(机工版)教案:第六章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财经类)财政事务)
最新整理、国际财务管理(机工版)教案:第六章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财经类)财政事务)

国际财务管理(ppt课件):第六章国际财务管理

Inte

rna

tion

al

F

ina

nc

ial

M

an

ag

em

en

t

第三篇

国际筹资管理

第六章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中国企

业筹资

吸收外商

直接投资

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建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

商独资筹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合作开发等

②通过协议或企业产权市场,外商购买中国现有

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

③外商通过股票市场购买中国公司股票,达到控

外商实

业投资

④外商通过股票市场购买中国公司股票,未达到

控股

⑤外商通过债券市场购买中国公司发行的债券

⑥中国企业从外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⑦中国企业从外国租赁公司租入设备等资产

⑧中国企业通过补偿贸易从外国企业进口设备、

技术

吸收外商

直接投资

外商证

券投资

外商其

他投资

外商

投资

图 6 - 1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基本情况我国加入 WTO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将发生很

多变化。

1.仍然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但吸收

外商间接投资的比重将上升。

2.遵循 WTO的规则,将逐步减少对外商直接

投资的优惠,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

3.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将从有限范围、有限

领域的对外开放,走向真正的全方位、宽领

域、多层次对外开放。

第二节吸收外商直接

投资的方式

(一)新建方式。

即吸引外商投资在我国建立新的企业

或项目。

(二)并购方式。

即吸引外商投资兼并或购买我国的现

有企业。

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分类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二)中外合作企业。

(三)外商独资企业。

(四)中外合作开发。

(五)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二、新建方式的各种具体方式

(六)外国公司、金融机构在我国设

立分支机构。

(七)外商投资性公司。

(八)向外商转让经营权。

(九) BOT项目融资。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的主要职能是, ( 1)进行投资管理,代表该跨国公司全面负

责在华投资事宜;

( 2)管理该跨国公司在华的企业;

( 3)为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提供服务;

( 4)监督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经营。

返回

第三节 BOT项目融资

方式

BOT是 Build(建设),Operate(经营)

和 Transfer(转让)英文单词的缩写。典型的 BOT方式是指:大型项目的发起人(项目所在国的政府或政府指定公司企业)在缺乏资金、技术的情况下,吸引外商来投资和经营(属于直接投资)。一,BOT项目融资方式的概念

二,BOT项目融资方式的基本程序

项目发起人

(某电力总公司)

项目的直接

投资者( A 国

A 公司)

( 2 )

贷款银团

商业银行

世界银行

地区性银行

政府出口信

贷机构

项目公司

建设项目电厂

( D 厂)

投资者

( A 公司)

经营 D 厂

设备供应商

工程承包

集团

最终用户

( 1 )

( 3 )

( 4 )

( 3 )

( 5 )

( 6 )

( 7 )

( 12 )

( 10 )

( 11 )

( 13 )

( 14 )

图 6 - 2 BOT 项目融资方式的基本程序( 8 )

( 9 )

(一)融资主体不同

(二)债务的追索形式不同

三、项目融资与公司融资的区别

第四节外资并购方式

外资并购是吸收外商投资兼并或收购本

国企业,属于跨国并购( transnational M&A)。

一、外资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看,

一是,本国企业到外国投资并购外国企业,称为对外直接投资;二是外国企业(外商)到我国来投资并购我国的企业,则是吸收和利用外资。

返回

外资并购是吸收外商投资兼并或收购本

国企业,属于跨国并购( transnational

M&A)。

二、跨国并购的产生和发展

(一)按并购对象的范围分类

1.整体并购。

2.部分并购。

三、外资并购方式

(二)按并购的市场和方法分类

1.协议并购。

2.进入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并购。

3.进入股票市场并购。

4.合资企业外方受让股权和增资扩

股并购。

(三)按外资是否直接参股、控股

分类

1.直接并购。

2.间接并购。

( 1)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票;

( 2)向外商定向增发股份;

( 3)协议收购;

( 4)要约收购。

返回

1.直接并购。

( 1)与上市公司合资,然后由该合资公司逐步控制上市公司。

( 2)收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或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

返回

2.间接并购。

1.现金支付方式。

2.股票替换方式。

3.债券支付方式。

4.其他方式。

四、并购价格与支付方式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第一章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分工的细化,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经济在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高增长之后也开始步入以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的转型时期。市场容量的扩大、需求的多层次性、工资差距的变动以及“消费断层”的存在促使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动机、投资方式还是在投资类型方面均呈现出新的特点。 1.1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现状 1.1.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规模看,2002年我国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171项,是1983年的54倍、1990年的约5倍;其次,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金额规模看,2002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外资金额达827.68亿美元,分别是1983年和1990年的约43倍和13倍;最后,从外商对华实际投资规模看,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527.43亿美元,是1983年的65倍、1990年的15倍。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和纳税分别已经占全国的30%和21%,占出口的比重高达55%,直接吸纳的就业人数达到4500万,在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在中国投资的达到480家。截至2009年5月底,中国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约9000亿美元。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增长速度持续稳定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无论在批准项目数、合同外资额,还是在实际利用外资额上都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1984-2002年全国批准外商

直接投资项目平均增长率为24.91%,其中,1984-1998年均增长率更高达59.4% 。合同外资额增长率总体上也保持着增长的态势,1984-2002年均增长率为21.47%。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999年出现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长,1983-2002 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3.5%。近几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也从过去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调整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07年,中国企业的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额达到190亿美元,是2004年的3.4倍,2008年又增长到410亿美元。由此可见,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仍持续稳定并且保持着快速增长的状态。 1.2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特点 1.2.1外商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外商在我国的投资过去主要集中于以轻纺为主的传统工业,近年来开始转向重工业方面投资,逐步投向石油化工、冶金、汽车和飞机等工业。另外,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高技术领域吸收外商投资持续大幅增长,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数量也迅速增加,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新增外商投资也得到了有效遏制,使得外商在华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最近几年外商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投资发生了重要变化,我国制造业正在从加工组装基地向全球制造基地转变。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水平的提高,中国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同时,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研发上的优势也开始形成。以往许多跨国公司不愿意向中国转移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但这种状况最近几年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量日本企业正在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转移到在华投资企业。例如东芝在华投资已由以往集中于家电、机电、能源领域转向信息技术及软件领域,并将在今后加大IT业方面的投资。阿尔卡特将其全球先进技术和产品向在华合资企业和中国市场全面开放,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将全面获得阿尔卡特开发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柯达公司已经将全球的Easyshare数码相机生产转移到上海。医药行业中的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生产其最新产品,将中国列入全世界其新药上市首批名单等等。 2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 从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 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增速惊人。在5月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透露,该年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为19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2.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拉美已经取代亚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说, 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 相比之下, 欧洲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 3.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责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过国有企业跃居对外投资主体首位,私营企业则位居对外投资主体的第三位。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境外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市场作为角逐的目标,对再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实行国际化安排。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 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甚至连国内的

最新整理、国际财务管理(机工版)教案:第六章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财经类)财政事务)

国际财务管理(ppt课件):第六章国际财务管理 Inte rna tion al F ina nc ial M an ag em en t 第三篇 国际筹资管理 第六章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中国企 业筹资 吸收外商 直接投资 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建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 商独资筹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合作开发等 ②通过协议或企业产权市场,外商购买中国现有 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 ③外商通过股票市场购买中国公司股票,达到控 股 外商实 业投资 ④外商通过股票市场购买中国公司股票,未达到 控股 ⑤外商通过债券市场购买中国公司发行的债券 ⑥中国企业从外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⑦中国企业从外国租赁公司租入设备等资产 ⑧中国企业通过补偿贸易从外国企业进口设备、 技术 吸收外商 直接投资 外商证 券投资

外商其 他投资 外商 投资 图 6 - 1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基本情况我国加入 WTO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将发生很 多变化。 1.仍然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但吸收 外商间接投资的比重将上升。 2.遵循 WTO的规则,将逐步减少对外商直接 投资的优惠,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 3.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将从有限范围、有限 领域的对外开放,走向真正的全方位、宽领 域、多层次对外开放。 第二节吸收外商直接 投资的方式 (一)新建方式。 即吸引外商投资在我国建立新的企业 或项目。 (二)并购方式。 即吸引外商投资兼并或购买我国的现 有企业。 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的分类 (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二)中外合作企业。 (三)外商独资企业。 (四)中外合作开发。 (五)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二、新建方式的各种具体方式 (六)外国公司、金融机构在我国设 立分支机构。 (七)外商投资性公司。 (八)向外商转让经营权。 (九) BOT项目融资。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的主要职能是, ( 1)进行投资管理,代表该跨国公司全面负 责在华投资事宜; ( 2)管理该跨国公司在华的企业; ( 3)为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提供服务; ( 4)监督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经营。 返回 第三节 BOT项目融资 方式 BOT是 Build(建设),Operate(经营)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效应风险述评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效应风险述评 内容提要: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提高国内企业业绩具有诸多正面效应和积极作用。但随着外资进程的加快,利用外商对华投资的风险问题也随即出现,亟待需要解决和深入研究。本文在问题提出的背景下,就近期相关中外资风险的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进而提出规避风险的政策建议,以期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FDI风险政策建议 一、问题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利用外资所取得的成绩令世人瞩目,但伴随引资战略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引进和利用外资中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国内被外资垄断的一些行业,排挤了我国民族企业,威胁到我国的产业安全,加大了国内市场风险。其次,外贸依存度虚高,外企出口占总出口的50%以上,反映了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企实现,我国对外资的依赖性过高,影响到我国的国际收支安全,加大了国际市场风险。第三,外资的技术外溢效果从总体上看不太明显,我国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绝对层次的现状并没改变,贸易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也没扭转,表明利用外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目标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第四,外企的技术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增强了我国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性,影响了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积极性,技术的相对落后使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偏低,加大了国际和国内市场风险。第五,外资对总体就业的贡献率很低,与其在我国获取的利益不成比例,同时,外资的区域选择偏好也加剧了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和个人收入差异。 尽管目前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此方面问题进行了有效的理论探讨,但绝大多数国内专家在从总体上论述了外资的正面效应后,只是略带论述了外资的负面效应,还不够深入;或从单个方面探讨外资的负面影响,如国内学者在技术外溢和技术安全方面,运用了大量的计量与实证的分析方法,但分析结果大相径庭,对统计计量标准与方法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作为国外学者则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整体进行分析,或以中国为例进行局部分析,直接对我国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客观分析的较少,并且国外专家分析也难免会从自身的角度和立足点出发来看待中国问题,不一定完全符合我国国情。虽然外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有专门阐述,但缺乏理论系统分析,因此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我国全面履行人世义务的过渡期即将过去。这意味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将加快,外资会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我国,国际投资的自由化趋势难以逆转。在积极参与了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多边投资自由化活动中,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存的现象使我国的政策出现了两难

近十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近十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摘要: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渗入的主要形式,我国也在近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本文利用理论与实证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协调策略 一、引言 外国直接投资作为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日益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也叫国际直接投资,它是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GDP指数逐年攀高,外国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来华投资。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决定了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储备资产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实际吸收的FDI存量已突破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FDI流入国。FDI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趋势 本表为2000—2011 年的年度数据,相关数据根据近十年《中国统计年鉴》经计算整体所得。

据外资快报统计,2011年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152家,同比增长8.6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03%。到2011年四月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逾1445.38亿美元,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2011年1-3月份,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196.87亿美元)、台湾省

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案例.doc

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案例五案例六案例七案例八案例九案例十 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Ranger供应公司国际经营的动机 强强合作的合资企业 美国公司的国际财务流动 沃尔玛(Wai—Mart)公司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用 戈勒出版公司预测汇率 BLACKHAWK公司汇率预测与套期保值决策Capital水晶公司利用货币期货与期权 Ryco化学公司运用相对贸易 河边(Riverside)公司的套期保值方案 利用期权套期保值 道氏化学公司的汇率风险 案例十二圣保罗(St. Paul)公司调整现金流的策略案例十三研发中心的设置策略 案例十四北星公司资本预算

案例一Ranger供应公司国际经营的动机 Ranger供应公司是一家办公用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它位于纽约,但向全美的公司提供办公用品。通过向那些公司定期大量邮寄产品1=1录占有了市场。它的客户可以通过电话订货,Ranger公司根据需求送货。过去,公司有着很高的生产效率,这部分地归功于其较低的雇员流动和高昂的士气,因为公司保证每个雇员终生被雇用直到退休。 在美国提供办公用品的市场中,Ranger公司早已占有很大的份额。它在美国的竞争者主要是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加拿大公司。一家英国公司有一小部分市场份额,但它由于距离遥远而处于不利地位。这家英国公司在美国的市场开发和运输成本比较高。 Ranger公司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与其他竞争者类似,因为它的生产效率很高,这样它提供给零售商的价格低,使它能够占领美国的大部分市场。它预计未来美国市场的办公用品总体需求会下降。然而,看来在今后儿年中加拿大和东欧对办公用品会有大的需求。Ranger 公司的经理们巳经开始考虑为弥补国内市场需求可能下降而出口其产品。 (1)Ranger公司计划通过出口进入加拿大或东欧市场。在决定应进入哪个市场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2)一位财务经理负责发展一项应急计划,以防哪个国家设置出口障碍。这位经理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应在所考虑的国家建立子公司。这是否是一项合理的策略?有没有这项策略行不通的明显原因? 案例二强强合作的合资企业 Anheuser—Busch是白威啤酒和其他啤酒的制造商。近期,它通过与日本最大的一?家酿酒厂Kirin合作开办合资企业打入口本市场。这个合资企业使Anheuser—Busch能通过Kirin 在口本销售网出售它的啤酒,同时它利用了Kirin的设备生产啤酒并在本地销售。作为回报, Allheuser—Busch给Kirin提供美国啤酒市场的信息。啤酒是日本最畅销的酒精饮料,Anheuser一Busch已经通过在口本发起促销活动配合它的企业发展。 (1)解释合资企业是怎样使Anheuser-Busch实现了其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2)解释合资企业怎样降低国际经营风险。 (3)很多国际合资企业开始考虑避开那些妨碍国外竞争的障碍。在开办合资企业后,Anheusei—Busch在日本回避了哪些障碍?在开办合资企业后,Kirin应回避哪些美国障碍? (4)解释由于建立了这个特定的合资企业,Anheuser—Busch会如何失去一些日本之外的市场份额。 案例三美国公司的国际财务流动 近年来,柯达、百事可乐公司和其他很多美国跨国公司都增加了它们对外国证券的投资。投资组合经理解释说这种趋势是作为一种增加机会的手段出现的。美国跨国公司看到- 种机会包括可以不受美国市场负面冲击的证券。其次,当跨国公司相信美国证券被高估的时候,它们能找到一个受不同市场推动的非美国证券。最后,在美国利率低迷时期,美国公司开始对外国证券投资。总的来说,当美国投资者预期美元坚挺时,流入外国的资金就会减少。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 经济效用研究 The Economic Utility of FDI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 April 2012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国际直接投资日益频繁,投资流量、规模迅速扩大,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吸引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数量逐年增加,引资额已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无疑已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已然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站在历史沿革角度,运用历史眼光正确看待外商直接投资的历史、现在及未来,对改革开放30年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发展历程的重点进行梳理。通过历史比较,对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作用得出综合评述,本文力求在每一章节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本论文拟分五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文献综述;课题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及特征。包括基于历史角度,回顾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五个阶段发展历程;在华直接投资来源地、投资方式、产业布局、区域分布四个方面的特征分析。 第三部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分析。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然后选取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市场化改革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第四部分: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结构风险,如外资进入与国家经济安全、不均衡分布扩大经济水平差距、产业结构失衡影响工业结构效益;日趋受到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 第五部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政策建议。分为三个具体部分进行评述。首先强调用国家发展战略眼光引导。其次政府立法规范在华外企的经营行为。最后提出寻求创新发展之路的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直接投资;历程;经济效用

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内容摘要:近年来,在世界范围上,中国被广泛地认为是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主流文献应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得出结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透过资本形成、出口扩张、技术转移和推动经济结构和制度转变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本文则从涵盖结构主义、激进政治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学派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和后进发展研究的一个多方位视角,来评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确实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妨碍了生产性效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综合而言,总的效应却应该是偏向于负面的。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相对生产率,比较优势,经济发展 一、现有文献概述与批评 现有的研究文献绝大多数遵循主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在不同程度上,它们接受这样的假定,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意义,是代表了接受体的资金和技术资源的一种“净增加”。这种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将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总量的主要指标的比率简单标示出来,然后“读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由此得出判断,按照国际标准,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和外商直接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之比,在1980年代相对较小,进入1990年代以后就开始大幅度上升。这些研究同时发现,在日益扩张的中国外贸出口中,外资所占份额也在急剧上升。这两项指标,对于迅猛发展的沿海地区省市表现得尤为显着(Chen et al. 1995; Kaiser et al. 1996; Lardy 1995; Whalley and Xin 20XX; Zhang and Song 20XX)。 第二种方法,可以说是第一种方法的补充,主要专注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各项指标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这种分析意在检测外商直接投资对可观测的指标,如GDP增长等的间接影响,这种影响在在第一种分析中不能够显示出来。另外也试图想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那些不可观测的指标,如全要素生产率等的影响。这些分析发现对于各种不同的回归模型结果各异,但总体结论是,相关性都表现为正,而且在统计上显着。其中最乐观的发现是,在1990年代,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年增长达%,加上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资本形成使GDP增长个百分点,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贡献在1990年代年平

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

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和其他投资方式。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和合作开发。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 中外合资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亦称股权式合营企业。它是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合营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按各自的出资比例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各方出资折算成一定的出资比例,外国合营者的出资比例一般不低于2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各种方式最早兴办和数量最多的一种。在吸收外资中占有相当比重。 中外合作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亦称契约式合营企业。它是由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或提供合作条件举办的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各方签订的合同中确定。举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一般由外国合作者提供全部或大部分资金,中方提供土地、厂房、可利用的设备、设施,有的也提供一定量的资金。 外商独资 外商独资企业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根据外资企业法的规定,设立外资企业必须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应至少符合下列一项条件,即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产品全部或者大部分出口的。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 合作开发 合作开发是海上和陆上石油合作勘探开发的简称。它是国际上在自然资源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其最大的特点虽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合作开发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勘探、开发和生产阶段。合作开发比较以上三种方式,所占比重很小。

(财务管理案例)《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案例一Ranger供应公司国际经营的动机 案例二强强合作的合资企业 案例三美国公司的国际财务流动 案例四沃尔玛(Wal—Mart)公司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用 案例五威勒出版公司预测汇率 案例六BLACKHAWK公司汇率预测与套期保值决策 案例七Capital水晶公司利用货币期货与期权 案例八Ryco化学公司——运用相对贸易 案例九河边(Riverside)公司的套期保值方案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102882508.html,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案例十利用期权套期保值 案例十一道氏化学公司的汇率风险 案例十二圣保罗(St.Paul)公司调整现金流的策略 案例十三研发中心的设置策略 案例十四北星公司资本预算

案例一Ranger供应公司国际经营的动机Ranger供应公司是一家办公用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它位于纽约,但向全美的公司提供办公用品。通过向那些公司定期大量邮寄产品目录占有了市场。它的客户可以通过电话订货,Ranger公司根据需求送货。过去,公司有着很高的生产效率,这部分地归功于其较低的雇员流动和高昂的士气,因为公司保证每个雇员终生被雇用直到退休。 在美国提供办公用品的市场中,Ranger公司早已占有很大的份额。它在美国的竞争者主要是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加拿大公司。一家英国公司有一小部分市场份额,但它由于距离遥远而处于不利地位。这家英国公司在美国的市场开发和运输成本比较高。 Ranger公司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与其他竞争者类似,因为它的生产效率很高,这样它提供给零售商的价格低,使它能够占领美国的大部分市场。它预计未来美国市场的办公用品总体需求会下降。然而,看来在今后几年中加拿大和东欧对办公用品会有大的需求。Ranger公司的经理们已经开始考虑为弥补国内市场需求可能下降而出口其产品。 (1)Ranger公司计划通过出口进入加拿大或东欧市场。在决定应进入哪个市场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来源于https://www.doczj.com/doc/102882508.html,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2)一位财务经理负责发展一项应急计划,以防哪个国家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退出机制探析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商在中国的投资逐年上升,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中国作为全球投资安全的“避风港”[1]和国际的投资热点[2],各国投资者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外资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479.66亿美元[3]。2002年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首次突破550.1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从而使中国第一次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4]。作为投资者,外商在决定对中国进行投资的时候,希望中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和具有畅通的退出机制。但在过去较长时间和当前,由于历史的原因、境外缺乏对中国的了解及国外一些媒体的误导,许多境外投资者认为,由于中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等原因,所以在中国的直接投资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或者退出机制不畅通,从而对到中国投资产生顾虑。为此,本文在全面考察中国国内法律和有关国际法律制度,并结合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重组实践的基础上,就许多外商所关心的在华直接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对外投资的退出机制概述在任何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方面有许多共性,参与对中国投资的外商也不例外,他们一方面追求投资回报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投资的安全。一些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它们会经常根据整体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投资环境的变化而适时修订其投资计划,因此,境外投资者(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和投资基金)在决定在中国投资的同时必然会考虑日后如何退出的问题,这就会涉及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退出机制问题。所谓的“投资退出机制”,是指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或特定时期,将所投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即变现的机制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考察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的投资退出机制,投资退出机制主要有四种方式:1.股份上市、2.股份转让、3.股份回购、4.公司清理。[5]投资者退出投资可以同时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些退出机制会因不同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法律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相比而言,由于股份上市方式比较便利且增值幅度较大,目前已经成为各国投资者首选的和主要的退出选择方式。[6]二、外商在华投资的退出机制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三部基本法及其实施条例(细则);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还须适用《公司法》的相关规定[7]。除此之外,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经营、重组、收购、投资、终止和清算等事宜,我国还相应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和办法等,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地保护了境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8][!--empirenews.page--]考察这些法律和法规,结合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重组、退出的实践和相关案例,外商在华投资的退出机制主要有如下几种:股份上市如前所述,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nitialPublicOffering,简称IPO)作为国际投资者首选的投资退出方式,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外商同样可以通过股份上市的方式退出在华投资,而且已为一些投资者所采用。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实践,就股份上市的退出机制而言可以采用境外控股公司上市、申请境外上市和申请国内上市三种途径。1.境外控股公司上市在国际投资的实践中,投资者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投资,而是首先在一些管制宽松的离岸法区如百慕达、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特拉华州和香港等地注册一家控股公司,作为一个项目公司进行对华投资,而投资者通过该控股公司间接持有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投资者设立一家控股公司进行投资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法人制度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是为日后该控股公司的上市和重组做好准备。以控股公司的形式申请上市是国际上通行的上市模式,为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和证券交易所所接受,如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均接受控股公司的上市。深圳金蝶软件公司在1998年引入了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G)的风险投资,为了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金蝶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了控股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9],作为金蝶上市的主体;金蝶国际软件集团(HK.08133)2001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时,

外商直接投资利弊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 (2009-04-09 11:29:19) 鲁月峰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综述 麦克杜格尔(Macdugall,1960)较早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做了理论研究,后经肯普(M.C.Kemp)等人对其分析的发展形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使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一致,从而可提高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福利。麦克杜格尔以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的明显扩大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西方学者采用宏观结构分析和微观行为分析的方法对国际直接投资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许多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其中有海默(Hymer1960)等人的垄断优势论,哈佛大学教授维弄(R.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巴克利(P.J.Buckley)等人的市场内部化理论,邓宁(J.H.Dunning1977)的国际生产折衷论,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等等。在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该模型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主要受三种因素约束:一是储蓄约束,即国内需求水平低,不足以支持国内投资需求的扩张,二是外汇约束,有限的外汇收入不足以支付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进口,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即由于缺乏必需的技术和管理,无法有效的使用外资和各种资源,这三种约束都将阻碍经济发展。实质上双缺口模型是在新古 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得出的,而以罗默(P.Romer)、卢卡斯(R.Lucas)等人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认为,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Spillover),加速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实证研究方面,西方学者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跨国比较分析来研究外国资本流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的做法是将经济增长率对外国投资水平和外国资本的积累进行回归分析;另一种做法是通过生产函数导出的增长方程研究外国资本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国际资本流入与国内经济增长特别是发展中的东道国的各种实证分析中,有的学者认为国际资本流入促进了接受国的经济增长,有的学者对国际资本流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持否定态度。其中,V.N.Balasubramanyam 和M.Salisu利用46个国家的样本数据检验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世界银行学者Husian和Jun应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东亚国家(不包括中国)1970-1988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如Raghuram G.Rajan,Eduardo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大纲(原创)

《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课程总计:64学时学分:4 实验学时:24 折合实际学时:12实验个数:4个实验学分:课程性质:必做适用专业:会计学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财务管理学》,作者:王化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第七版 参考书:《国际财务管理》,马度拉(Madur,J.),杨淑娥等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大纲执笔人:XXX大纲审定人: XXX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本课程通过财务管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并从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实验中,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各项活动的决策分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好实验课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掌握融资投资营运资金和股利分配决策的相关方法和应用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本实验指导采用案例及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资料,结合《财务管理学》教材中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完整在学习一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加深对企业各种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能够独立完成专项或综合财务决策。增强分工协作意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大公司的全面财务分析。 本课程教学由浅入深,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指定教材中的精典实例,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专项或综合财务管理分析演练。 2、借鉴外来的精典实例,引导学生解读财务管理基本思想、模仿进行类似财 务决策分析。 3、根据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披露数据,应用商用财务分析软件完成上市公司各种财务决策分析,编写财务决策报告。 课程实验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实验成果判定。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性研究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通过综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理论关系,发现大多数研究都以二者的总额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得出结论。本文选取1985—2008年作为研究时间段,首先定性分析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验证其结论,并利用E-G两步法进一步定量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最后深度考察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FDI企业贸易额、剥离出FDI企业贸易额后的对外贸易额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二者的相关性得出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结论。 关键词:FDI;对外贸易;相关性 一、理论基础 第一,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互补性。1978年,小岛清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失去比较优势的企业可以利用其标准化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和母国经济结构互补的前提下,这种来自于母国失去比较优势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流向东道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增强双方的贸易基础,因此具有“贸易创造”效应。 第二,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替代性。1957年,蒙代尔在《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一文中,假设在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技术下,通过一个模型,从静态角度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已经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分析了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当商品贸易存在障碍时,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弥补和调节各国间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达到世界均衡,并导致资本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均等化。而当生产要素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在国际间发生转移,且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只要资源禀赋有相对差异,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发生贸易,其结果是实现世界均衡和商品及要素价格均等。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间的替代与补充交织性。Markusen&Venable(1998)在解释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间的关系时,将投资分为国内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水平型投资3种方式。垂直型投资与国际贸易产生互补效应,水平型投资与国际贸易产生替代效应,而各国知识资本禀赋的差异使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互补性和替代性交织存在。Patrie(1994)根据投资的动机,将外商直接投资分为市场导向型、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3类,并提出市场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而生产导向型和贸易促进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完整word版)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 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等等,尽管提法不同,但它们的基本含义大致是相同的,简单的说都是指为了取得和拥有国外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并获得利润和其他利益为目的的投资。 根据OECD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投资者所在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企业(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建立长期关系、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活动。’其中的“持久利益”是指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一长期的关系,并且直接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重大的影响。OECD还建议直接投资企业应被定义为股份有限企业或无限企业,其中外国投资企业者拥有股份有限企业10%或更多普通股,或投票权,或在无限企业拥有与之等价的权力;该定义并不要求外国投资者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根据IMF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由一个居住在一个经济体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对居住在另一个经济体的实体(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子公司或国外分支机构)进行管理控制的投资,这种直接外资涉及到一种长期关系,这一关系是对一个投资者在某个外国的持久利益的反映。 在1973年发表的《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中跨国公司中心对跨国公司的定义为:“本草案中使用的跨国公司一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营所有制企业,不论这类企业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行,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策略;该企业中的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通常情况,跨国公司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体。同属于同一个主权国家,而不是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几个相对独立的投资体,也不是外国投资者与我国之间的国家间投资关系。由此可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外商”,既包括外国投资者,又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所以在本文中采用“外商直接投资”这个称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如果一个企业全部资本中25%或以上来自外国(包括港澳台)投资者,该企业就被称为外国(商)投资企业。我国一般将外国(商)投资企业划分成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合作开发四类,从1995年开始又增加一个种类: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前三类企业称为“三资企业”,当然现在有五种形式,但由于习惯在我国的统计中仍然沿用“三资企业”这个名称来代表外资企业。另外,由于政治的因素,在统计中为了将来自“港澳台”地区的直接投资与来自其他国家的投资区别开来,分别称之为“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为了便于数据统计计算和分析,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其统称为“外商投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作为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企业国际化的高级形式,在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种贸易壁垒,进行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根据联合国贸易组织的一项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广泛的正面外部性,可以为东道主国提供资本,扩大东道国的经济规模,产生广泛的新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促进劳动者的技能的提高和流动,同时还会产生放大效应,促使系列产业和企业的跨国私人投资。国际折衷理论也认为,对外投资的企业将其优势与东道主国本国的生产要素结合比本国有利,但同时会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丰厚的资本、管理技能、销售技巧、研发能力、组织形式及企业文化等,不管企业是自愿或是非自愿。

2020年(财务管理案例)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财务管理案例)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案例一Ranger供应公司国际经营的动机 案例二强强合作的合资企业 案例三美国公司的国际财务流动 案例四沃尔玛(Wal—Mart)公司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用案例五威勒出版公司预测汇率 案例六BLACKHAWK公司汇率预测与套期保值决策案例七Capital水晶公司利用货币期货与期权 案例八Ryco化学公司——运用相对贸易 案例九河边(Riverside)公司的套期保值方案 案例十利用期权套期保值 案例十一道氏化学公司的汇率风险 案例十二圣保罗(St.Paul)公司调整现金流的策略 案例十三研发中心的设置策略 案例十四北星公司资本预算

案例一Ranger供应公司国际经营的动机 Ranger供应公司是一家办公用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它位于纽约,但向全美的公司提供办公用品。通过向那些公司定期大量邮寄产品目录占有了市场。它的客户可以通过电话订货,Ranger公司根据需求送货。过去,公司有着很高的生产效率,这部分地归功于其较低的雇员流动和高昂的士气,因为公司保证每个雇员终生被雇用直到退休。 在美国提供办公用品的市场中,Ranger公司早已占有很大的份额。它在美国的竞争者主要是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加拿大公司。一家英国公司有一小部分市场份额,但它由于距离遥远而处于不利地位。这家英国公司在美国的市场开发和运输成本比较高。 Ranger公司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与其他竞争者类似,因为它的生产效率很高,这样它提供给零售商的价格低,使它能够占领美国的大部分市场。它预计未来美国市场的办公用品总体需求会下降。然而,看来在今后几年中加拿大和东欧对办公用品会有大的需求。Ranger公司的经理们已经开始考虑为弥补国内市场需求可能下降而出口其产品。 (1)Ranger公司计划通过出口进入加拿大或东欧市场。在决定应进入哪个市场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2)一位财务经理负责发展一项应急计划,以防哪个国家设置出口障碍。这位经理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应在所考虑的国家建立子公司。这是否是一项合理的策略?有没有这项策略行不通的明显原因? 案例二强强合作的合资企业 Anheuser—Busch是百威啤酒和其他啤酒的制造商。近期,它通过与日本最大的一家酿酒厂Kirin合作开办合资企业打入日本市场。这个合资企业使Anheuser—Busch能通过Kirin 在日本销售网出售它的啤酒,同时它利用了Kirin的设备生产啤酒并在本地销售。作为回报,Allheuser—Busch给Kirin提供美国啤酒市场的信息。啤酒是日本最畅销的酒精饮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