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

(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编制

二○○八年十月

填表说明

1、此表用于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

自行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选“√”,不满

足要求的项选“×”,不参评的项选“○”;

3、“实际提交材料”中逐条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证明材

料的全称,如有材料编号请一并注明;

4、在保存最终电子版本之前,请点击菜单选项中的“文件”

—“打印预览”,再按Esc键退出预览,之后再行保存,以便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内容链接。

目录

一、评价标准 (1)

二、自评总述 (2)

三、自评内容 (3)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3)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7)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1)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6)

5.5室内环境质量 (71)

5.6运营管理 (87)

四、附录 ........................................................................................................................................ I 附录一节能计算书要求................................................................................................................................... I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一、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应满足标准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按表1确定。

表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经自评估,本项目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项数达到一星级的标准。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总情况见表2:

表2 项目达标总情况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

√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

简要说明场地地形或资源概况(100字以内)。

若含有上款所列资源或地形,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

要求:

1.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

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

2.如场地内有以上资源或地形,应包括相应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

实际提交材料:

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可能的威胁或者危险源:

√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简要说明:(3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土地出让时规划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

要求:

1.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

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

2.应包括场址检测或评价报告;

3.如场地内包含可能的威胁或危险源,应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威胁或危险源的防护措施。

实际提交材料:

5.1.3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是否采用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是、√否。如是,简要说明采用何种措施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200字以内)

室外景观照明是否有直射光射入空中:√是、√否

周边是否有居住建筑:√是、√否

如周边有居住建筑,本项目是否影响其日照要求:√是、√否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竣工图、建筑效果图、建筑设计说明、建筑立面竣工图纸、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设计竣工文件、室外景观照明图纸和设计说明、玻璃幕墙相关专项报告,设计单位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日照分析报告1等。

要求:

1.总平面图中应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居住类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

2.幕墙设计竣工文件中需包含光污染分析说明;

3.日照分析报告须通过当地规委认可的计算软件对日照阴影及日照时间进行模拟计算,提供该地块

可能产生日照影响范围内的日照分析图及详细的计算说明书。

实际提交材料:

1模拟分析报告中应有对所使用软件类型、版本的简要说明,对模型简化方法、主要参数设置进行介绍,并提供模拟计算电子文件。下同。

5.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

√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

√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以上皆无

如有以上建筑或设施,简要说明避免排放超标的控制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竣工图、可体现各控制措施的图纸或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等。

要求:

如有以上提到的建筑或设施,应说明针对各污染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供相应的竣工设计图纸。实际提交材料:

5.1.5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主要可能产生以下污染及影响:

√扬尘及大气污染、√土壤侵蚀和污染、√污水、√噪声影响、√光污染、√人群、设施安全影响、√其他污染或影响(请填写)、√以上皆无

如有以上污染或影响,简要说明控制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项目的招投标文件、文明施工合同,实施单位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公布/公示的施工规程等,项目实施记录文件,项目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或建设等有关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等评价的达标证明、审查文件等,其它省部级以上奖项的相关证明材料。

要求:

1.招投标文件、文明施工合同、实施单位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公布/公示的施工规程等:涉及的

内容包括控制扬尘及大气污染、土壤侵蚀和污染、污水、噪声影响、光污染、现场围挡设置等;

2.实施记录文件包括实地照片、实时连续录像等;

3.可提供评审过相关内容的省部级以上奖项的相关证明材料(如詹天佑奖、鲁班奖、省级工程质量

奖、绿色施工奖、安全文明工地奖等材料中涉及本项评价的证明)作为佐证。

实际提交材料:

一般项

5.1.6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场地位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类型

如环境噪声值不达标,简要说明降噪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运行后的环境噪声现场测试报告、设计单位的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

要求:

1.应提供场地环境噪声测试结果;

2.若环境噪声测试值比标准规定值高,需提供降低噪声的措施说明。

实际提交材料:

5.1.7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室外风环境模拟得到的建筑周围人行区1.5m处风速是否小于5m/s:√是、√否

简要说明本项目室外风环境情况或改善风环境的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竣工图纸,由第三方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或运行后典型气候条件下的现场测试报告。

要求:

1.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中应提供建筑周围人行区1.5m处风速预测结果;

2.如采取措施改善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环境,应提供相应说明;

3.现场测试报告中所谓典型气候条件应与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过去几十年的风速、风向进行对比。实际提交材料清单:

5.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是否采用屋顶绿化:√是、√否

是否采用垂直绿化:√是、√否

屋顶可绿化面积:m2、屋顶绿化面积:m2

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比例:%

简要说明屋顶绿化或垂直绿化:(200字以内)

1.屋顶绿化或垂直绿化的位置、方式等

2.主要植物种类等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设计单位提供的屋顶总平面竣工图、屋顶绿化竣工图纸及说明、垂直绿化竣工图纸及说明、种植竣工图。

要求:

1.屋顶绿化竣工图纸中应提供屋顶可绿化面积、屋顶绿化的类型和面积;

2.垂直绿化竣工图纸中应提供垂直绿化的位置、面积。

实际提交材料:

5.1.9 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绿化物种是否主要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是、√否

是否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是、√否

请列举本项目中的主要绿化物种:(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竣工图纸和说明、种植竣工图、苗木表等。

要求:

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

实际提交材料:

5.1.10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交通组织是否人车分行:√是、√否

距离主要出入口500m内公交线路有条

公交线路名称为:

请对交通组织进行简要分析。(3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竣工图、交通分析图、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交通地图等。要求:

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上应标明项目所在位置。

实际提交材料:

5.1.1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是否有地下空间:√是、√否

地下建筑面积:m2

建筑占地面积:m2

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地下空间设计竣工图纸、说明。要求:

设计文档中应包括地下空间的功能、面积等。

实际提交材料:

优选项

5.1.12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是否利用废弃场地:√是、√否

所选废弃场地为:√不可建设用地、√仓库、√工厂弃置地、√其他

对原有场地是否进行检测或处理:√是、√否

简要说明该废弃场地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检测评估报告、处理方案等。

要求:

1.应包括原有废弃场地地形,并标明废弃场地区域;

2.说明对废弃场地采取的检测和处理措施,提供相应的检测、评估报告。

实际提交材料:

5.1.13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是否将尚可利用的旧建筑纳入规划项目:√是、√否

保留和利用的旧建筑部分为:√立面、√环境、√主体结构、√室内空间

简要说明以下内容:(300字以内)

1.原有旧建筑基本情况

2.对旧建筑如何进行再利用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图纸或照片,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竣工图纸、旧建筑改造方案(图纸和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等。

要求:

1.需在总平面中标出旧建筑位置;

2.说明原有旧建筑的功能、面积等基本情况,旧建筑的结构检测结果。

实际提交材料:

5.1.14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

1)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评价要点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m2(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室外地面面积:m2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

请简要说明室外各类透水地面面积等。(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竣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场地铺装图等。

要求:

需在场地铺装图中标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积、铺装材料等。

实际提交材料: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 (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编制 二○○八年十月

填表说明 1、此表用于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 自行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选“√”,不满 足要求的项选“×”,不参评的项选“○”; 3、“实际提交材料”中逐条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证明材 料的全称,如有材料编号请一并注明; 4、在保存最终电子版本之前,请点击菜单选项中的“文件” —“打印预览”,再按Esc键退出预览,之后再行保存,以便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内容链接。

目录 一、评价标准 (1) 二、自评总述 (2) 三、自评内容 (3)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3)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7)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1)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6) 5.5室内环境质量 (71) 5.6运营管理 (87) 四、附录 ........................................................................................................................................ I 附录一节能计算书要求................................................................................................................................... I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管理,加强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提 升主体结构的安全行和稳定性,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引言 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是传递、承担及接受建筑工程上部荷载,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稳定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筑工程最可靠、稳定、有效的载体。在各类施工过程中,由于建 筑质量引发的事故比比皆是,为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性以及使用价值。施工企业 需要对建筑的主体结构实行质量检测,探析主体结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特征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有四大基本特征:第一,合法性。国家针对建筑工程安 全质检工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因而,必须依法执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 确保每一步工作流程的合法性。第二,公正性。检测人员必须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出具 完整的检测报告。第三,真实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数据结果必须真实,不得造假。第四,准确性。检测人员必须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 2目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的主要问题 2.1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及技术标准不够健全 工程检测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及技术标准等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依据,但 是我国这方面的内容连续性不足,且变动范围较大,不利于质量检测工作展开。特别是当前 工程检测设备、技术不断更新,而相应的法律发挥、技术标准等却更新不及时 2.2现场检测创新不足 我国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相对于许多国家而言起步较晚,现代化的城市建 设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和理念方面的缺失,尤其是在当下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 中对于质量和技术设备水平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试验检测分析的准确性。然而相应的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工作却存在着资金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在设备的更新使用上 存在着困难,进而使得整体工作的创新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检验检测的实际要 求进行误差的缩小工作,但是目前的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限制使得其发展缓慢。 2.3不能准确的把握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重点 监督管理人员在查验工程质量过程时,事无巨细的查验,使得工程监督和监测的重点不 够明显,单一的管理方式,贫乏的技术手段,更有甚者暗箱操作,监督查验前,提前通风报信,查检成为应付一时的浮假工作。加之实地检验时,采取低级的技术手段,远远不能达到 目前社会生产力水平下建筑工程的监督和查验标准,上述种种情况,共同造成建筑工程主体 的结构质量未能达到标准的结果。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

GB/T50378-2014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方案

鹤山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方案备案表本单位已按要求组织编制完成梁汉光、梁其光、梁灿光、梁立光商住楼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方案,现报上,请予审核和备案。 附:商住楼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方案 项目工程质量检测见证人员授权书□ 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章) 监理单位意见 同意按方案实施检测,但工程实施中需严格按检测批实际情况检验检测。 附:项目工程质量检测见证人员授权书□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章) 施工单位 意见 同意按方案实施检测。 项目负责人:年月日(章) 质监机构备案意见 同意按方案实施检测。 监督组长:分管站长: 年月日(章) 注: 1、项目工程质量检测见证人员原则上由监理单位负责,但也可由建设单位负责,由谁负责则由谁出具授权书,并在该栏方框内打勾; 2、本表及方案一式五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质监站各

1份。 鹤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人员授权书鹤山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 现授权下列 2 位同志为作我公司承监(建设)的梁汉光、梁其光、梁灿光、梁立光商住楼工程的质量检测见证人,负责该工程建设工程材料、试块、试件和构配件的见证取样送检和施工现场地基基础、结构实体检测的见证工作。 具体见证人如下: 姓名:技术职称:职务: 签名识别:电话: 姓名:技术职称:职务: 签名识别:电话 姓名:技术职称:职务: 签名识别:电话: (备注:见证员最少为2人) 鹤山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年月日

本表及方案一式五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质监站各1份 商住楼(项目) 施工质量检测方案 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名):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名): 项目监理工程师(签名): 组织编制单位(盖章):鹤山市江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年月日

2019新版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模板共159页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 自评估报告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建筑类型: 自评星级,自评分数:0 自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制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填写说明(必读)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3.“自评得分”项的填写方式:在自评得分分类对应的表格中,填写符合项目情况的得分,不达标的条文,自评得分填写“0”;不参评条文的得分处理方式,已在条文中注明。 4.“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5.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6.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7.本报告中涉及数字的,统一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GB/T50378-2019CSUS-GBRC 目录 一、自评总述 (1) 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 (1) 三、自评内容 (2) 4.1 控制项 (3) 4.2 评分项 (8) Ⅰ土地利用 (8) Ⅱ室外环境 (14) 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20) 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28) 5.1 控制项 (36) 5.2 评分项 (42) Ⅰ建筑与围护结构 (42) Ⅱ供暖、通风、与空调 (48) Ⅲ照明与电气 (55) Ⅳ能量综合利用 (60)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68) 6.1 控制项 (70) 6.2 评分项 (73) Ⅰ节水系统 (73) Ⅱ节水器具与设备 (78) Ⅲ非传统水源利用 (82)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6) 7.1 控制项 (88) 7.2 评分项 (91) Ⅰ节材设计 (91) Ⅱ材料选用 (98) 8 室内环境质量 (108) 8.1 控制项 (110) 8.2 评分项 (119)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word文档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参考样式 (居住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二星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 二〇一〇年六月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居住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 4.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录 一、评价标准 (1) 二、自评总述 (2) 三、自评内容 (3)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3)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24)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4)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2) 4.5 室内环境质量 (64) 4.6 运营管理 (75) 四、附录.................................................................. I 附录一节能计算报告要求............................................................. I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 I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V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 自评估报告(模板)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制 二〇一五年五月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得分”的填写方式:对于控制项,满足要求的项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填写“×”;对于评分项,填写该条的实际得分。 3.“不参评”的填写方式:对于控制项,不参评的项填写“○”,对于评分项,若整个条文不参评或部分款项不参评,则在“不参评”栏中填写实际不参评的分值。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4.“折算后得分”=100×∑每条的实际得分/(100?∑不参评分)。 5.“实际提交材料”中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路径。 6.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二、自评总述 (2) 三、项目效果图 (2) 四、自评内容 (3) 4节地与室外环境 (4) 5节能与能源利用 (43)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84) 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08) 8室内环境质量 (134) 11提高与创新 (171)

一、项目概况 项目的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 2、项目地址: 3、项目建设单位: 4、项目建筑类型及数量: 建筑类型:□住宅、□办公、□酒店、□商场、□学校、□其它 数量:栋 5、建筑面积: 项目用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 6、建筑层数: 地上层数:(层),地下层数:(层) 7、项目描述: 简要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500字以内)

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 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这不但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对社会安定和国家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现状,讨论了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方法手段,还探讨了一下监督部门在抽查时的注意事项,从而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达标。 标签: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监督管理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越来越迅速地发展起来,所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就是代表政府机关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职能部门,其职能就是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地方业务部门的有关规定,运用检测技术手段,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体结构质量进行监督,用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就此,我们进行了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如下的讨论。 1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监督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职能的交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管理制度的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在还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1.1 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不作为和滥作为,监督管理职能功效不高,并且各个环节进行分割监督,不按照法定程序执行,不根据科学规律及技术标准规范施工,从而就会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盲目、抢工期、赶进度,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还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各部门工作都是各自为政、封闭管理,并且管理不严格,造成了工程质量隐患。 1.2 忽视工程质量的监督重点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人员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往往会走进无论巨细都检测的误区。这样就会导致监督重点不够突出的质量监督现状。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办法单一、技术手段低下,甚至担当了施工单位技术员的角色,运用划分区域或者定点定人的监督办法。还有的质量监督站主要是进行定点式监督管理,直接把抽查重点提前告诉施工单位,让他们对监督管理部门做好前提准备。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 (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编制 二○○八年十月

填表说明 1、此表用于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 自行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选“√”,不满 足要求的项选“×”,不参评的项选“○”,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逐条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证明材 料的全称,如有材料编号请一并注明; 4、在保存最终电子版本之前,请点击菜单选项中的“文件” —“打印预览”,再按Esc键退出预览,之后再行保存,以便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内容链接。

目录 一、评价标准 (1) 二、自评总述 (2) 三、自评内容 (3)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3)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7)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1)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5) 5.5室内环境质量 (70) 5.6运营管理 (86) 四、附录 ........................................................................................................................................ I 附录一节能计算书要求................................................................................................................................... I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新国标 GB50738-2014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四稿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修订建议稿) 二○一四年九月

3 基本规定 3.1.1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条文说明扩展】 对于建筑群或其中多栋建筑为评价对象的情况,要求参评建筑在位置上互相毗邻(不得出现孤岛现象),且功能、权属、技术体系上均一致。例如,住区中普通结构体系和PC 结构体系不能混报;某些双塔建筑中办公塔楼与酒店塔楼不宜混报。但在单栋建筑,还是允许其中有多种功能。 对于系统性、整体性指标,要进行总体评价,运行评价时单栋建筑内部分区域作为评价对象的情况也应照此执行。 3.2.2 【条文说明扩展】 《标准》中,允许在设计评价进行预评的条文共10条,第9章施工管理包括第9.1.4、 9.2.6、9.2.7、9.2.12、9.2.13条,第10章运营管理包括第10.1.2、10.1.5、10.2.7、10.2.8、 10.2.12条。 3.2.4~3.2.8 【条文说明扩展】 在确定所有控制项(设计评价不含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部分)的评定结果均为满足的前提之下,分值计算及分级步骤如下: 1、分别计算各类指标中适用于项目的评分项总分值和实际得分值。某类指标中适用于特定项目的评分项总分值,有可能就是100分;也有可能在扣除一些条文的不参评分数后,小于100分。而该项目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必然是小于或等于该类指标适用于本项目的评分项总分值。各类指标的评分项总分值和实际得分值均为不大于100分的自然数。 2、分别计算各类指标评分项得分Q i(不含加分项附加得分Q8)。分别将各类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该类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得到该类指标评分项得分Q i。对于各类指标评分项得分Q i,要求对小数部分四舍五入,简化为一个不大于100分的自然数。 3、判断各类指标评分项得分Q i(不含加分项附加得分Q8)是否达到40分。对于设计评价,不计算、判断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部分的评分项得分Q6和Q7。如不满足要求,则不必继续后续步骤。 4、计算加分项附加得分Q8。需要注意的是,不再考虑不参评情况。而且,根据《标准》第11.1.2条,当Q8超过10分时也取为10分。因此,Q8是一个不大于10分的自然数。 5、选取评分项权重值w i。按照项目评价阶段和建筑类型,查《标准》表3.2.7确定。对于同时具有居住和公共功能的单体建筑,权重值取值按《标准》表3.2.7注2计算;对于包含少量配套公建的住宅小区或居住区项目,权重值按居住建筑取值。 6、计算绿色建筑评价总得分∑Q。将分别计算得到的各类指标评分项得分Q i,及对应的权重值w i,按《标准》式3.2.7计算得到绿色建筑评价总得分∑Q。同样,∑Q也要对小数部分四舍五入,简化为一个不大于110分的自然数。如∑Q没有达到50分,则不必继续后续步骤。 7、确定绿色建筑等级。根据∑Q,对照《标准》第3.2.8条所列50分、60分、80分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方案草稿

1、检测标准 2、检测组织机构设置 成立检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组长和组员组成。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组员: 3、检测仪器设备 4、现场取样制度 建立现场取样制度,授权取样检测人员,委派检测人员配合施工单位取样员及监理单位见证员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建筑原材料、设备、构配件一句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取样,填写委托单,由施工单位取样人,检测单位取样人及监理单位见证人共同签字,此过程需全程录像并妥善保存影响资料,实施检测的人员禁制与取样人员为同一人。检测单位对试件取样的的规范性、真实性、有效性和检验批抽样的代表性负责,对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5、主要检测项目及内容 原材料检测 (1)水泥检测 水泥取样标准应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规定要求取样。 取样频次: 连续进料的同种水泥,散装不超过500t,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不足此量亦按一批计。 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组成混合样。取样数量:数量不少于12kg。 水泥检验项目: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比表面(有需要时) (2)建筑用砂

执行标准:《普通缓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JGJ52。 取样频次:同产地、同规格,每400m3或600t为一批,不足此数也按一批计。 取样方法:分别在砂堆上铲除表层后在8个不同部位取大致等量试样,混匀,再按四分法缩分提取。 取样数量:数量不少于15kg。 砂料的检验项目包括: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云母含量、颗粒级配。 (3)建筑用石 执行标准:《普通缓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JGJ52。 取样频次:同产地、同规格,每400ml或600t为一批,不足此数也按一批计。 取样方法:分别在石堆上铲除表层后在16个不同部位取大致等量试样,混匀,再按四分法缩分提取。 取样数量:常规检验取样数量不少于40kg,对于有压碎指标的颗粒检测应增加15kg。石子的检验项目包括:颗粒级配、压碎指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 (4)钢筋检测 钢筋取样标准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1、GB1499.2、《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中规定要求取样。 取样频次:热带肋、光圆钢筋:同一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每60t为一批,不足此数也按一批计:盘条、冷轧带肋钢筋: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外形,同一生产工艺和同一交货状态,每60t为一批,不足此数也按一批计。 取样方法: 去掉端头50cm后截取试样。 取样数量:力学试验:4支、

学校建筑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学校建筑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学校建筑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1 质量检测组织与程序 1.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消防、环保、规划单位共同对单位工程进行验收,并上报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备案。评选区级以上优质工程由区质监站负责推荐,专家组织评审。 2.公司质监部门负责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检验和验收,竣工交付。 3.公司质监部门、技术部门共同负责本工程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施工的检验、试验和验收管理。 4.项目经理部具体实施进场物资和分部分项工程(半成品)的检验和试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查工作。 5.现场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由项目部自检,再由业主和监理评定等级。 6.进场各类材料由现场监理验收并送检测中心试验。 2 检测方法 1.方法 1)过程检验: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全过程跟踪检查,特别是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检验; 2)节点检查: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检查; 3)抽样检查:对一般工序,有疑问的在施工中进行抽样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开具不合格报告,督促施工操作人员整改实施; 4)最终检验:即单位工程完工后,进行检验评定。 2.方式 1)班组自检:施工班组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工艺的要求,边操作边检查,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否则立即整改。 2)项目经理部专职检查:当分项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质量员组织有关人员对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评定。 分部工程完工后,由项目经理部质量员组织验收与检查,交项目主任工程师评定。 3)公司质监部门组织检验:单位工程完工后,在项目经理部检查与评定的基础上,由公司质监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验评定,并保持检验记录。 4)区质监站检查核定: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对单位工程验收评定质量等级后,报区质监站检验核定,经确认后方可申报竣工备案交付使用。 感谢您的阅读!

模板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模板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模板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提要:模板接缝宽度应不大于。★检查数量:按梁、柱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应少于3件,圈梁每30~50m检查1处 模板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一)保证项目 1.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撑部分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2.检查方法:对照模板设计,现场观察或尺量检查。 基本项目 1.模板接缝宽度应不大于。 ★检查数量:按梁、柱件数各抽查10%。但均不应少于3件,圈梁每30~50m检查1处(每处3~5m),但均不应少于3处;墙和板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墙每4m左右高为1个检查层,每面为1处,板每间为1处,但均不应少于3处。 ★检查方法: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 ★每件(处)墙、板的模板上粘浆和漏涂隔离剂累计面

积不应大于1000cm2。 ★每件(处)梁、柱的模板上粘浆和漏涂隔离剂累计面积不应大于400cm2。 ★检查数量: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 ★检查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3.胶合板面板的质量标准如下: 板面平整度(2m托线板检查)±2mm 边长误差±2mm 边长垂直度(用2m托线板检查)±2mm 对角线误差±3mm 相邻胶合板拼缝处高差± 4.大模板框架(竖肋和边框)中,竖肋用槽钢,边框用角钢。其质量标准如下: 边长误差±2mm 垂直度(用2m托线板检查)±2mm 对角线误差±3mm 平面挠曲(用2m托线板检查)±2mm 相邻型钢接缝处高差± 焊缝高度4~6m (三)允许偏差项目 模板安装和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如下规定。

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 15_83_2017)

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 自评估报告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盖章) 参与单位名称: 建筑类型: 自评星级:自评分数: 自评依据:《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7)

填写说明(必读)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 2、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应与《申报书》保持一致。 3、各类指标汇总表中,控制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填写,达标填写“√”;不参评填写“—”。 得分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填写实际得分;在“不参评分”列填写不参评分;其它空白格填写“0”。 4、条文中,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 5、“实际提交材料”文本框中填写实际提交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证明材料路径宜详细,定位到所需证明材料。 6、本报告样式在不删除技术容和要求前提下,可根据项目申报需要进行编辑性修改。 7、换算得分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自评总分按四舍五入简化为一个自然数。 8、本报告中涉及数字指标的,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目录 一、自评总述 (1) 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围) (1) 三、自评容 (3)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3) 4.1 控制项 (4) 4.2评分项 (11) Ⅰ土地利用 (11) Ⅱ室外环境 (17) Ⅲ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23) Ⅳ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30)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36) 5.1 控制项 (38) 5.2 评分项 (47) Ⅰ建筑与围护结构 (47) Ⅱ供暖、通风、与空调 (55) Ⅲ照明与电气 (62) Ⅳ能量综合利用 (68)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6) 6.1控制项 (77) 6.2评分项 (81) Ⅰ节水系统 (81) Ⅱ节水器具与设备 (86) Ⅲ非传统水源利用 (90)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94) 7.1 控制项 (95) 7.2 评分项 (98) Ⅰ节材设计 (98) Ⅱ材料选用 (106) 8 室环境质量 (116) 8.1 控制项 (118)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 党世杰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党世杰 发表时间:2019-06-21T17:11:34.41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5期作者:党世杰 [导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质量加以高度重视,由于建筑结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同时威胁着人们的自身利益,所以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科正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对建筑工程的结构质量加以高度重视,由于建筑结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同时威胁着人们的自身利益,所以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具有重要作用。为保证检测结构的准确性,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结构特点,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本文就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检测 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对建筑行业投资巨大,建筑行业也在快速发展中,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设单位对此类问题也是逐渐重视起来。质量检测,顾名思义就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监督并检查其存在的质量问题。由于一般工程施工时间都以年月计算,并且都在室外进行涉及因素多,包括施工现场地势,技术工艺,建筑材料等。所以为了保证最后的施工结果能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从另一个方面上讲,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代表国家执行工程质量监督职能的体现,主要内容就是监督部门用相关检测技术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验收后的工程达到国家标准,就以上问题,对检测工作作出以下讨论。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 对于建筑工程的结构检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新建工程的检测,另一类是对于已经建成的工程,针对于两类工程所要检测的内容各不相同。对于新建工程而言,主要是对施工过程进行的质量控制,比如对于施工材料的检测,在施工材料进场时,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根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对于工程中的分部工程要进行质量检验,只有各项指标都符合规定的要求,才能够进行下一道工序。对于工程结构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位置,要加强检测的力度,确保整体质量符合标准。对于已经建成的工程,检测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要进行常规检测,对于建筑结构中的主要受力部件,裂缝以及受到腐蚀的部件,要检测其现有的结构参数。其次要进行专项检测,主要是对于建筑结构中出现的倾斜、火灾以及与设计功能出现偏差的部位进行检验。再次对建筑主体结构的可靠性进行检测,对其在安全性以及耐久性等方面做出评估,以确定建筑现有的使用状况。 2、当前我国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制度与法规不完善 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一个国家、地方的法规与制度以及技术的标准。但是我国当前很多地方的法规与政策还不够完善,法规制度不仅仅缺乏有效的连续性,变动的范围也比较大,这就非常不好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的工作。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始引进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的技术,但是没有出台与这些新东西相对应的法规制度,这对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2.2忽视了质量监管工作的重点 相关的单位没有明确规定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工作的主要内容,这就很容易让工程质量的监管人员无法正确认识到工作的轻重缓急,在对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时很容易出现错误,这样不仅仅使质量检测工作效率降低,还使得质量检测的工作量增加。 2.3质量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来说,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是我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进行质量检测工作时无法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质量把关、无法将质量检测工作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没有规范性以及自身的责任意识低下。 3、加强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方法 3.1外观的检测 在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当中可以加强其外观和尺寸的检测,以此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具体检测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目测,实测等多种方式来测试混凝土构件能否达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且符合设计要求。在其检测过程当中,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外观和尺寸检测工作。首先要保障钢筋保护层厚度,能够达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要求,在实际检测过程当中还要加强层高的检测工作。在具体检测过程当中,一旦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部分,则需要做好标记和备案。如混凝土表面的蜂窝和裂缝,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主体结构的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建筑的整体外观。在测试的过程当中,一旦发现混凝土的外观和尺寸与检测标准出现较大差异,则需要重新测量且能够将相应的问题及时上报标记处理。 3.2砌筑砂浆检测 在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当中,还需要加强对砌筑砂浆的抗压强度检测工作。由于目前各地区还没有统一砌筑砂浆等检测方法和标准,因而在现有的砌筑砂浆检测过程当中,其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冲击法,推出法,回弹法以及筒压法。在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的检测过程当中,要求其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范围并且能够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在检测过程当中,则要求其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安全意识和工作意识,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建筑的结构性能和力学性能加强砂浆质量的检测工作。同时,在检测的过程当中,还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能够做好数据记录,为后期的工程验收做好准备。 4、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 4.1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检测 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我们在对其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技术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一般,我们在建筑工程的准确阶段,为了能够有效的对建筑结构主体质量进行检测,需要我们对施工方案、材料质量、人员技术、施工技术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工程建设施工开始前,必须要审查每一个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并且还要对相关的技术人员、施工设备进行审查,确保施工设备的完整,人员技术符合施工要求。此外,作为重要的一个检测核心就是对施工方案的检测,通过应用先进的BIM技术对其整体结构方案进行三维模型检验。通过对施工建筑结构进行反复的撞击试验,从而将建筑结构施工方案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查找,然后及时的进行解决,从而保证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

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行阶段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住宅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制 二〇一一年四月

填写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国家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运行阶段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由申报单位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在□中填写“×”;不参评的项在□中填写“○”,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 4. 本报告封面的“项目名称”和“申报单位”请务必认真、仔细填写,并与申报书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 5.若采用本报告参考样式,可进行编辑性修改,但不应自行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

目录 一、自评总述 (1) 二、自评内容 (2)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2)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21)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5)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48) 4.5 室内环境质量 (60) 4.6 运营管理 (73) 三、附录 ....................................................................................................................................... I 附录一节能计算报告要求........................................................................................................................... I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