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339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03339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03339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03339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化理论概述

了解:

1.按其技术特征不同,现代信息技术包含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等。

2.具有内容丰富、数量大、传送速度快、可跨国界流动等特点的信息资源是网络型信息资源。

3.属于金融信息化的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等。

4.一切能使信息跨越空间而流动的技术称为信息传输技术

5.新研制的产品模型、样品等属于实物型信息资源

6.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G2C 等

7.使零散、无序的信息实现有机联系和序化的技术称为信息组织技术

8.信息资源的特点:分布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无限性与稀缺性共存,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共存

9.CAPP是指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10.在已建立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中查找所需要的技术成为信息检索技术11.信息资源按其内容性质划分:政治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法律信息资源

12.属于生产制造信息化的是:虚拟制造,快速成型制造,分布式控制系统

识记:

13.CAPP是指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它是工业信息化内容的一个方面。

14.社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企业信息化

15.电子商务包括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在线销售、物流配送等交易活动。

16.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三网一库”是指内网、专网、外网和资源数据库。

17.经济信息化: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包括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商务信息化等。

18.管理信息化:是指在管理活动,即在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等活动中广泛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19.社会信息化:就是在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20.教育信息化:是指教育与教学领域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掌握:

21.信息资源的特点:

1)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共存

2)分布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

3)无限性与稀缺性的共存

4)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并存

5)可共享性与可选择性并存

22.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1)信息化战略规划

2)信息化组织实施

3)信息化工程监理

4)信息化应用控制

5)信息化管理创新

6)信息化绩效评价

23.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优化投入结构,减少投资浪费

2)加强协调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3)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质量

4)充分有效应用,保证正常运行

5)促进流程重组,推动管理创新

熟练掌握:

24.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

1)信息化战略规划

2)信息化组织实施

3)信息化工程监理和应用控制

4)信息化管理创新

5)信息化绩效评价

作用:

1)优化投入结构,减少投资浪费

2)加强协调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3)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质量

4)充分有效应用,保证正常运行

5)促进流程重组,推动管理创新

25.试述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2

1).目标性原则

2).可持续发展原则

3).可拓展性原则

4).战略匹配原则

5).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6).需效互动、强调应用原则

7).重点突破原则

8).有效性实施原则

9).全面参与原则

10).循序渐进原则

26.社会信息化的推进规律:

1.企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第一步

1)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信息的需求高于其他社会组织

2)信息技术能提高企业信息处理能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2.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中间环节

1)政府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政府信息化是提高政府自身工作效率,改进公共服务的客观需要

3.社会全面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最高阶段

1)企业信息化对社会全面信息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政府信息化对社会全面信息化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社会信息化表现出由企业信息化到政府信息化,再到社会全面信息化的推进规律。

第二章信息化战略规划

了解:

1.公布“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计划,并提出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国家是美国2.著写“战略三部曲”,奠定竞争战略理论基础的是波特

3.我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4.Ward认为,应使其成本减少的社会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的是支持型

5.关键成功因素法的优点在于分析的数据比较少

6.为应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20世纪60年代起现代战略规划理论被创立

7.曾发展“后发优势”理论的是追赶假说,蛙跳模式,均衡模式

8.提出战略规划的经典分析工具SWOT分析矩阵的是伦德

9.Ward认为,应保证其高增值性的社会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的是战略型

识记:

10.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达到高效、实效和经济的最佳效果,也称3E原则。

11.综合集成理论主张建立一个由专家体系、工具体系和知识体系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

12.关键价值链方法的核心就是对关键环节的辨识。2

13.战略栅格法确定出四种不同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条件:战略、转变、工程和支持。

14.詹姆斯·马丁认为,战略数据规划是信息系统规划的核心。

15.战略集合转移法是将组织的总战略看作一个信息集合

16.战略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包含业务系统规划、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和数据战略规划

17.战略规划:是对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判断发展的趋势,寻找对组织发展构成的威胁和新的发展机会,寻求外部环境和组织的最佳组合,它的侧重点是制定组织的战略或规划组织的行动方案。

18.战略栅格法:是一种了解社会组织中信息系统作用的诊断工具。它利用战略栅格图,依据现有信息系统的战略影响和即将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战略影响,确定出四种不同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条件,即战略、转变、工程、支持。

19.信息化战略规划:是在分析一定范围内发展战略或一个组织经营管理战略的基础上,以国家、地区、行业或社会组织的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采用科学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对区域信息化或行业信息化或组织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愿景、使命、目标、战略、原则、架构和进程等进行的筹划与设计。

20.价值链分析法:它将一个组织视为一系列的输入、转换与输出的活动集合,而每一个活动都有可能相对于最终服务或产品产生增值行为,为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做出贡献。

掌握:

21.战略规划包括哪些方面的决策

1)规定组织的使命

2)制定出指导组织去建立目标、选择和实施战略的方针

3)建立实现组织使命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4)决定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

22.信息化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信息化背景

2)信息化现状

3)信息化差距

4)信息化指导思想

5)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6)信息化行动计划

熟练掌握:

23.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作用

1.顺应时代需求,支撑和完善总体战略规划体系

2.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合理、有序、协调发展

3.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为信息化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南

4.形成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共识,为变革创造有利条件

5.识别关键因素,确立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条件和制约整体发展的瓶颈因素,识别这些关键因素,为信息化建设寻求突破口,是信息化战略规划的重要任务和功能。

6.设计整体架构,优化整合信息化建设全局

信息化战略规划能为参与各方人员如各级领导、各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描绘出一个未来信息化中业务、信息、技术应用三者互动的蓝图。

7.措施明确,保证信息化建设的低成本、高效率

信息化战略规划能够自顶向下的进行系统建设的统筹考虑,并提出明确的保障措施。

第三章信息化组织实施

了解:

1.信息系统需求调查方法一般包含实地观察,面谈,发放调查表

2.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工作组织一般形式有:科研单位技术专家,单位中层管理干部,相关工作人员

3.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优点包含: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质量保证措施完整,信息系统实现阶段

4.信息设备采购的基本要求包含: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选择最佳的供应商,争取最优惠的价格

5.信息系统需求分析要领的是:从含糊的需求中抽象出对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对各种需求确定定量的要求,对于罗列出来的各种问题及需求,应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信息系统的验收过程包括验收测试,验收评审,验收的后续管理

7.设备招标的主要形式包含内部招标,有限招标,分开招标

8.原型法的主要缺点是开发工具要求高,解决复杂和大型系统问题困难,对用户的管理水平要求高

9.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包含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靠性原则

10.有一定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能力,但能力不强的社会组织可采用信息系统开发选择性外包

11.结构化开发方法的缺点包含文档编写工作量大,预定义先需求的方法,适用于一些组织相对稳定的系统开发

12.能够较全面地支持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方法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3.信息设备的采购方式一般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邀请招标采购

14.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一般包含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分析

识记:

15.三角度因素分析法是从经济角度、战略角度和技术角度分析信息系统开发外包或自行开发的条件,以辅助外包决策。

16.信息设备招标主要由三种形式:内部招标、有限招标和分开招标。

17.信息设备的验收工作是质量监测第一关,也是检验合同执行情况的关键。

18.外包的SWOT分析法包含外包优势、外包劣势、外包机会和外包威胁

19.信息系统开发外包决策分析方法有外包的SWOT分析法和三角度因素分析法20.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就是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国家、地区、行业或社会组织需要开发什么样的信息系统,列出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的各种功能,并提出系统开发的实现条件。

21.信息系统可行性分: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从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研究并且论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能够解决,即能否找到一个信息化建设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2.信息系统立项管理: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信息系统设计目标和项目范围、功能、运行环境、投资预算和竣工时间等,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

23.信息系统开发外包:是指社会组织根据市场与自身资源的评估,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社会组织内外的资源、控制成本、转移风险而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交给组织外的独立方完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开发方式。

掌握:

24.信息系统需求调查方法有哪几种:

1)网络调研

2)查阅书面资料

3)实地观察

4)面谈

5)发放调查表

6)业务专题报告

25.信息化合同监理的重点:

1)参与合同的制定

2)参与合同的谈判

3)理解合同的各个条款

4)促进合同双方履行各自的义务及行使自身的权力

5)拟定合同时要注意提高各项条款的可操作性,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6)拟订合同条款时,要注意风险的合理分担和转移

26.信息系统立项审批的基本原则:

1)分级审批原则

2)简单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完整性原则

5)可靠性原则

6)经济性原则

27.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内容:

1)功能和性能需求

2)资源和环境需求

3)可靠性需求

4)安全保密要求

5)用户界面需求

6)可扩展性需求

熟练掌握:

28.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内容和要领:

内容:

1)功能需求

2)性能需求

3)资源和环境需求

4)可靠性需求

5)安全保密要求

6)用户界面需求

7)可扩展性需求

要领:

1)从含糊的需求中抽象出对信息和信息处理的需求

2)对各种需求确定定量的标准

3)对于罗列出来的各种问题和需求,应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其中的实质需求

29.信息系统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代码要统一,设计标准要规范,传递语言要一致,实现数据或信息全局共享,提高数据重用性。

2)灵活性原则。为了维持较长的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要求系统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

3)可靠性原则。是指信息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4)经济性原则。是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第四章信息化工程监理

了解:

1.监理人员在项目现场对某些关键部位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称为旁站

2.信息化工程合同监理应该遵循的原则包含及时纠偏原则

3.信息化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评审须进行 2 次申请

4.我国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工程监理认证权威机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

5.信息化工程设计阶段进度监理任务的有协助建设单位确定合理的设计时限要求6.信息系统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信息系统启动前的资料准备,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7.信息化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证书有效期为4年

8.信息化工程组织协调的原则包括统揽全局原则,灵活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9.我国信息化工程监理教育体系中还缺少博士研究生教育

10.信息化工程成本监理方法包括合同方法,技术方法,经济方法

识记:

11.信息化工程监理工程师登记的有效期为三年。

12.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成本管理尽量使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的一项监理工作称为信息化工程成本监理。

13.信息系统安全的内容包括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部分。

14.信息化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评审需进行二次申请:评审申请和审批申请。

15.信息化工程监理:是指信息化工程监理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对信息化工程建设单位及承建单位进行督查、监控和评价,并采取各项管理措施,协助有关人员达到预期目标。

16.信息工程进度监理:是指对工程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程序和持续时间进行检查、调整等的一系列活动的总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竣工、交付使用。

17.信息化工程成本监理: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成本管理尽量使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的一项监理工作。成本监理的方法包括组织方法、技术方法、经济方法和合同方法。

18.信息化工程合同监理:是指监理单位站在公正、严肃的立场,依照法律规定,对信息化工程有关的各类合同的拟定、协商、签署、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监督等工作,以达到通过双方签署的合同实现信息化工程的目标和任务,维护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及其他相关联方的正当权益。

掌握:

19.信息化工程合同监理的任务

1)首先应该进行合同分析,发现承建合同中存在的缺陷和弱点,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和预防合同争议。

2)其次,应该密切跟踪承建合同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承建单位和建设单位存在违反承建合同条款的行为或倾向,应及时予以制止或警告,保证承建合同的履约率。

3)再次,公正地调节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合同争议,在确保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各项合同条款得到有效的履行。

20.信息化工程监理对信息系统市场的意义

1)在信息化项目设计开发之前引进监理方,加强了建设单位对信息系统开发商的甄别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

2)在信息化项目开发合同执行过程中引入监理方,利用监理单位的专业知识和项目管理经验,对信息化项目进行跟踪和控制,可以降低道德风险。

熟练掌握:

21.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意义

1.对信息系统市场的意义

1)在信息化项目设计开发之前引进监理方,加强了建设单位对信息系统开发商的甄别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

2)在信息化项目开发合同执行过程中引入监理方,利用监理单位的专业知识和项目管理经验,对信息化项目进行跟踪和控制,可以降低道德风险。

2.对信息化建设单位的意义

1)实现有效沟通和协调

2)增强管理

3)降低风险

3.对信息系统开发商的意义

1)需求管理规范化

2)协调信息系统开发商与建设单位的关系

3)规范信息化项目款的支付

22.信息化工程监理的任务和原则

任务:

1)首先应该进行合同分析,发现承建合同中存在的缺陷和弱点,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避免和预防合同争议。

2)其次,应该密切跟踪承建合同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承建单位和建设单位存在违反承建合同条款的行为或倾向,应及时予以制止或警告,保证承建合同的履约率。

3)再次,公正地调节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合同争议,在确保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各项合同条款得到有效的履行。

原则:

1)事前预控原则

2)及时纠偏原则

3)充分协商原则

4)公正处理原则

第五章信息化应用调控

了解:

1.信息化应用调控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启动与推广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人文措施包括加强信息系统安全行政管理,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监察体制,引入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机制

3.信息系统试运行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对信息系统进行初始化,记录信息系统运行的数据和状况,误操作保护

4.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包含软件的维护,.数据的维护,设备的维护

5.对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经济效益评价,适应性、安全性评价

6.信息系统转换的基本方式包含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

7.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必须做好的工作包括成立机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规范管理,抓好试点,稳步推进

识记:

8.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日常运行的管理、运行情况的记录和对系统运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

9.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认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定义为信息系统安全

10.信息系统转换的基本方式有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三种

11.信息化应用调控:是指信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为保证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充分、有效和安全利用,而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进行调节和控制。

掌握:

12.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内容有那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应用意识培养

2)信息技术知识培训

3)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4)信息系统应用培训

5)信息系统管理与利用能力的培训

6)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的整合能力的培养

13.信息系统外部资料的收集途径:

1)训练和鼓励公司的销售、服务人员甚至是全体员工发现和报告最新的情报

2)从专业的管理和信息咨询公司购买商业情报

3)与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和顾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从他们那里获得有价值的外部情报

第六章信息化管理创新

了解:

1.一个好的管理理念的衡量标准应该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能够体现组织的业务特征,让全体组织成员理解并愿意遵循

2.决定业务流程的主要因素包含技术工艺特征,组织的理念或价值观,组织结构模式3.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理念有精益生产理念,学习型组织理念,“知本管理”理念

4.鉴定业务流程有效性的基本标准是有利于信息技术发挥作用,有明确的时间性和阶段性,有利于分工一体化

5.扁平化组织的主要特点是纵向管理层次简化

6.属于传统组织结构类型的是职能式组织

7.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是增加了管理层次,组织结构松散

8.业务流程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活动,活动的承担者,完成活动的方式

识记:

9.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称为精益生产

10.业务流程的基本要素有活动、活动之间的连接方式、活动的承担者、完成活动的方式。

11.确定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程序为:确定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目标、对原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设计新的业务流程。

12.学习型组织构建的五项基本修炼为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13.管理者在实施组织管理的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称为管理理念

14.管理理念创新:就是根据管理实践活动所处的政治、经济、科技及社会文化环境,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组织的业务特征,运用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新的方法和新的形势改变陈旧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并形成组织管理所应遵循的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掌握:

15.如何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

1)自我超越

2)改变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体学习

5)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也是五项修炼的核心。

16.传统组织结构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弊端:

1)分工造成组织条块分割,限制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组织层级过多,造成信息传递困难,信息传递失真

3)对快速变化的环境的应变能力较差

4)管理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引起官本位现象

5)效率低下

第七章信息化绩效评价

了解:

1.绩效必须具有实际的效果,无效劳动的结果不能称之为绩效

2.属于中国企业信息化测评基本指标的是基础建设,人力资源,安全

3.根据评价范围和层次的不同,可以把信息化绩效评价划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4.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用于解决多目标、多准则复杂系统问题的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是层次分析法

5.利用少数几个彼此不相关的新指标代替原来为数较多且彼此有一定关联的指标的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

6.建构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殊原则有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7.属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的是确定评价等级集合,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建立综合模糊评价模型

8.我国于2001年公布《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包含20 个评价指标

9.借助数学规划将决策单元投影到DEA前沿面上的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

10.信息化绩效的基本特征包括间接性,长期性,互补性

识记:

11.衡量、评价企业的综合积分指标体系称为平衡计分卡,它是绩效衡量指标的综合体。

12.在一定范围内信息化运行过程的状况及运行结果称为信息化绩效。

13.政府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37 个二级指标。

14.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对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评价的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是模糊综合评价法

15.2003年推出的《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包括六大指标,共21 个具体指标。

16.信息化管理体制:是指与在一定范围内对信息化管理活动进行管理的管理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配置及保证信息化管理顺利进行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的总成。

掌握:

17.构造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5)简洁性原则

6)导向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18.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意义

1)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推动信息化进程

3)促进信息化战略的制定

4)促进信息化战略的实施

5)规范信息化管理

6)规范信息化控制

第八章信息化管理体制

了解:

1.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属于微观层次

2.属于社会组织信息化管理机构的级别模式的是三级机构式

3.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功能包括领导和指挥功能,分工协作功能,提高效率功能4.我国信息化宏观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

5.属于社会组织信息化管理机构与信息中心的隶属模式的是直属式

6.英国国家信息化管理体制主要采用电子大臣委员会制度

7.属于社会组织信息化管理机构的级别模式二级机构式

8.我国国家信息化管理体制主要采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度9.完善社会组织信息化管理体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社会组织的性质和智能,社会组织的级别,社会组织的规模

识记:

10.信息化管理体制的载体或组织形式是信息化管理机构

11.目前我国大部分地方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行业信息化管理体制还是沿用国家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即实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体制。

12.CIO是信息化领导职位

13.高层领导下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主任负责制有“一把手”领导、高层领导副职领导和CIO领导三种形式。

14.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办公室信息化管理模式。

15.社会组织内、外信息化管理机构的分合模式有分设式和合一式两种。

16.平衡计分卡:是一个衡量、评价企业的综合积分指标体系,是一系列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与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综合体,它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其注意力主要放在企业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方法。

掌握:

17.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层次:

1)第一个层次是宏观信息化管理体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2)第二个层次是中观信息化管理体制,包括地方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行业信息化管理体制

3)第三个层次是微观信息化管理体制,指一个社会组织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18.CIO(首席信息官)的具体职责:

1)参与高层决策,制定信息化战略

2)主持或参与制定信息化政策和信息化制度

3)负责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协调

4)管理信息化团队,提升团队信息化管理和应用能力

19.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含义:

1)信息化管理机构是信息化管理体制的载体或组织形式

2)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信息化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

3)一定的规章制度是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及内容

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及内容 一、现代设备管理 现代设备管理是以研究设备一生为对象,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为目标,动员全员参加,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能,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动,开展的设备综合管理。 它是一门把技术、经济和管理等综合起来对设备进行全面研究的新兴学料。包括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方法、手段、组织、人才等内容。 二、目标管理 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济总目标,再据以确定企业内部单位,各部门的分目标,使企业上下都按规定的目标进行管理,完成目标规定的任务,最终达到总目标。 设备工作的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制订管理维修工作目标、使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设备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系及确定计算方式;制订设备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并组织实施,以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三、重点设备管理 企业根据自已的生产性质和要求,确定在生产中占重要地性,起

重要作用的设备,并要进行重点检查、重点维修、重点管理和重点预防。 重点设备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1)确立重点设备的划分原则和评价标准。 (2)明确重点设备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3)制订重点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方式。 (4)建立重点设备的维修保证体系。(包括定期点检、备件供应、操作与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等) 四、前期管理 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是设备一生管理中的前半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是:(1)建立与完善设备的前期管理体制。 (2)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对设备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自制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外购。 设备的采购、订购;设备安装、调试、效益分析、评价、信息反馈等展开工作,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设备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 设备的状态监测是运用人工或专门的仪器工具,按规定的监测点,进行间断或连续的监测,掌握设备异常的征状和劣化程度。 设备的诊断技术简称MEDT,其含义是对设备状态参数定量地检测和诊断,预测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如果存在异常,则对其原因、部位、危险程度等进行识别和评价,

03339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化理论概述 了解: 1.按其技术特征不同,现代信息技术包含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等。 2.具有内容丰富、数量大、传送速度快、可跨国界流动等特点的信息资源是网络型信息资源。 3.属于金融信息化的是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等。 4.一切能使信息跨越空间而流动的技术称为信息传输技术 5.新研制的产品模型、样品等属于实物型信息资源 6.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G2C 等 7.使零散、无序的信息实现有机联系和序化的技术称为信息组织技术 8.信息资源的特点:分布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无限性与稀缺性共存,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共存 9.CAPP是指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10.在已建立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中查找所需要的技术成为信息检索技术11.信息资源按其内容性质划分:政治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法律信息资源 12.属于生产制造信息化的是:虚拟制造,快速成型制造,分布式控制系统 识记: 13.CAPP是指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它是工业信息化内容的一个方面。 14.社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企业信息化 15.电子商务包括网络营销、网上支付、在线销售、物流配送等交易活动。 16.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三网一库”是指内网、专网、外网和资源数据库。 17.经济信息化: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包括工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商务信息化等。 18.管理信息化:是指在管理活动,即在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等活动中广泛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19.社会信息化:就是在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20.教育信息化:是指教育与教学领域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掌握: 21.信息资源的特点: 1)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共存 2)分布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 3)无限性与稀缺性的共存 4)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并存 5)可共享性与可选择性并存 22.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1)信息化战略规划 2)信息化组织实施 3)信息化工程监理 4)信息化应用控制 5)信息化管理创新 6)信息化绩效评价 23.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1)优化投入结构,减少投资浪费 2)加强协调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3)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质量 4)充分有效应用,保证正常运行 5)促进流程重组,推动管理创新 熟练掌握: 24.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 1)信息化战略规划 2)信息化组织实施 3)信息化工程监理和应用控制 4)信息化管理创新 5)信息化绩效评价 作用: 1)优化投入结构,减少投资浪费 2)加强协调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3)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质量

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

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 试卷提交时间:2014-08-04 10:43:30.143 试卷得分:100.0 1、题型:判断题分值:2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2 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2 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2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2 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2

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2 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2 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从内容上划分,网上档案展览(陈列)主要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程序主要由工作启动程序和具体鉴定程序两个具体操作程序组成。 正确 错误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复习提纲 (包过) 判断题 (√)1、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2、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 X )3、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4、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5、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 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6、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7、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8、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9、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 X )10、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11、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上网档案信息鉴定的组织、原则、方式、程序等。 (√)12、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13、从内容上划分,网上档案展览(陈列)主要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14、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程序主要由工作启动程序和具体鉴定程序两个具体操作程序组成。 (√)15、根据形式的不同,上网档案信息可分为档案内容上网、档案目录上网以及档案参考信息上网等。 多选题 16、档案信息安全涉及到()、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要素。 选项1: 硬件选项2: 软件选项3: 数据选项4: 人员 17、参考ISO 23081《信息和文献.记录管理过程.记录用元数据.第1部分:原则》,将通用电子 文件元数据从概念层次上区分为: 选项1: 文件实体元数据选项2: 机构人员实体元数据 选项3: 业务实体元数据选项4: 授权实体元数据选项5: 实体关系元数据 18、根据著录对象的不同,档案目录数据库分为()三大类。 选项1: 文件级目录数据库选项2: 案卷级目录数据库

管理学理论与实践

什么是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各种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数学(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等),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新兴科学(系统论、信息科学、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以及领导学、决策科学、未来学、预测学、创造学、战略学、科学学等。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编辑] 管理学概念的发展[1] 早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引言中,泰罗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这篇论文的宗旨之一是“论证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并进一步表明,科学管理的根本原理适用于人的行为——从人们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我们大公司的业务运行”。他还深信:“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我们的家庭管理上,在我们的农场管理上,在我们的大小商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慈善机构、我们的大学和我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 在大西洋彼岸,与泰罗同时代的法国工业企业家法约尔创立了一般管理学理论。1916年,他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从工业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及企业经营职能(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和会计五大职能)中分离出独立的管理活动,提出了经过经验检验的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理论,定义管理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此确定了管理活动的5种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他认为,这种一般管理理论与方法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而且适用于政府、军事部门与社会团体。法约尔由此基本上构建了关于管理活动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的知识体系,因此,也可以说法约尔奠立了一般管理学的理论基石。法约尔把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意味着管理学是不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内容的狭义管理学,而同时又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一般管理学。

浅谈设备精益化管理的方法与实践

浅谈设备精益化管理的方法与实践 设备管理是保证设备发挥应有效能、提高设备经济性的有效手段。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理论本没有太大差异。但不同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是否把各项管理举措做精、做细、做实。设备精益化管理是指控制设备的每个细节,使设备运行时每个环节都能相互配合、让生产水平能尽可能的提高。 为提高我厂的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工厂启动了精益TPM管理体系的导入工作,按照“统筹兼顾,重点突破、试点推进”的工作思路,从基础导入、框架搭建、试点实践等方面,循序渐进推进设备精益管理工作,围绕“消除浪费、持续改善”的精益理念,深入推进设备精益管理,实现管理增值,管理创效,为后续工厂全面推进精益设备管理积累了经验。为我们今后的设备精细管理指明了方向,结合自己多年的设备管理与维修经验,我谈几点设备精益化管理的方法与实践。 一、正确认识全面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通过认真分析近年来的设备管理现状,我们已经看到,全面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近年来,由于设备使用不断老化,各生产装置已经陆续进入设备故障的高发期。如何使有限的费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全面加强设备精细化管理,做足“用”和“管”两篇文章。作为全面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部门领导经常强调:“设备系统要把功夫下在提升保障能力上,努力为生产系统实现平稳操作,优化运行创造有利条件;生产管理块要把长周期和优化稳定放在首位,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减少物料中断次数和故障停机,为设备运行的平稳奠定基础。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高度重视设备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设备精细化管理,是我们保持生产装置稳定长周期优化运行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打破管理界限,着力构建“大设备管理”的格局,切实从生产管理、工艺操作、安全保障、制度执行、技术攻关等各个方面,为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创造有利条件,真正通过规范操作和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最大限度的延长装置运行周期,彻底扭转被动救火的状态。近几年,部门先后建立了“班组设备兼管制度”、“设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测试96分

试卷提交时间:2016-06-04 10:17:08.233 试卷得分:96.0 1、题型:判断题分值:2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2 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2 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2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2 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2 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正确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测试最新带答案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测试 试卷提交时间:2020-03-25 10:41:33.787 试卷得分:94.0 窗体顶端 1、题型:判断题分值:2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2 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2 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2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

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2 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2 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2 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2 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设备管理实训课程标准

《设备管理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20015 课程类别:实训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总学时:52 学分:2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设备管理实训》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实践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在理论学习《现代设备管理》课程后,通过具体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把设备的资产管理、前期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技术状态管理、修理管理、动力设备管理等知识应用到生产现场的设备管理中,能对机电设备进行分类与建档,会编制维修计划,会建库存台账,能对设备进行故障与事故管理。 (二)设计思路 1.本课程与《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学》、《机修实训》等课程内容衔接,讲解时要注意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补充; 2.在学习现代管理方法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项目时,应结合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软件讲解软件的功能与使用; 3.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训课程,岗位针对性较强,建议在各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教学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设备管理竞赛,在全院教学仪器设备范围内进行模拟动态管理,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使从未接触设备管理的学生能够尽快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技能。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设备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基本技能,初步成为能胜任设备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创新能力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增 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常用机电设备的管理模式,会根据实际情况,从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两方面进行设备规划,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机电设备组织生产,具备机电设备管理的初步能力; 2.了解企业生产一线设备管理制度和设备保养规范,具备相关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的能力;具备计划、组织、实施常用机电设备的初步能力; 3.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会正确处理生产中出现的突发事故。 (二)能力目标 1.能对机电设备进行分类、建档、保管; 2.会建库存台账;

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1、信息是经过采集、记录、处理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 2、信息的本质属性:可识别性、可出理性、可检索性、可存储性。 3、信息、只是、数据的关系:信息不同于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也不同于知识(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的信息结构,是个官世界规律性的总结)。所以,信息比数据重要,知识又比信息更重要。 4、信息的基本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转换型、可伪性、寄载性、价值性、等级性、不完全性。 5、按信息加工深度分为一次文献信息、二次文献信息、三次文献信息 6、按信息来源可分为: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7、按信息记录内容可分为:经济信息、政务信息、文教信息、科技信息、管理信息、军事信息... 8、一次文献是指一切原始的信息:心得、记录、经验、消息 9、二次文献信息是指对原始文献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目录、索引,易于存储、检索、传递、使用,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10、三次文献信息,通过二次文献信息提供的线索,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而加工生成的第三层次的文献信息: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百科全书,是人类的结晶 11、信息的表示形式主要有四种:数据、文本、声音、图像 信息的功能 12、信息的主要功能:信息是认识事物的媒介,信息是交流工具,信息是人类社会的粘合剂,信息署决策的基础,信息是控制的灵魂【简答】 13、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信息、唔知、能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信息是物质的普遍性而不是物质本身,它可以脱离唔知而独立存在,物质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信息不同于能量。信息是物质的运动状态与方式,为能量则是物质做功的本领;能量转换遵循守恒定律,而信息转换不存在守衡现象;能量不能共享,而信息可以共享;能量为人类提供动力,而信息为人类提供知识与智慧。 联系:信息与物质、能量之间的联系集中体现在三者都统一于物质,唔知是第一性的,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首先,物质是信息的资源,其次,信息与能量密不可分,最后,信息与物质、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总之,信息、物质和能量共同构成现代人类社会资源体系的三大支柱。物质向人类提供材料,能量向人类提供动力,信息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 只有三者结合,才能使系统真正发挥其功能,朝着进步的方向演化 14、信息的度量方法:基于数据量的信息度量方法、基于概率的信息度量方法。1)根据英文字符的ASCII码编码原理,每个字符占用1个字节,因此该书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为500*50*80=2*10^B~=2MB;2)P13 信息资源的概念 15、广义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由三部分构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冰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狭义信息资源);为某种母的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人/生产者);加工、处理的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16、信息资源主要具有:潜在性、可塑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不均衡性、驾驭性、整体性等特征 17、信息资源可划分为:广义信息资源、狭义信息资源、新型信息资源 18、信息资源的度量方法:基于丰裕度的信息资源度量方法,基于信息能力指数的信息资源度量方法 19、丰裕度是一种反映某区域(或某地区)信息资源的生产储备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度量指标。摄R为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信息资源丰裕度,R1为该地区或国家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R2为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则:R=R1+R2【名】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 20、信息资源组织包括两层含义:信息资源内容组织;信息资源人力组织 21、信息资源组织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现代化原则 22、信息资源组织的作用:减少社会信息流的混乱程度;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建立信息产品与用户的联系;节省社会信息活动的总成本。

设备管理之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一.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装备,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设备高效率、长周期、安全、经济地运行,来保证企业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企业中,设备管理搞好了,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秩序正常,才能做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成本,预防各类事故,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 加强设备管理,有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加强设备管理,还可对老、旧设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合理地做好设备更新工作,加速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规模日趋大型化、现代化;机器设备的结构、技术更加复杂,设备管理工作也就愈重要。要想做好设备管理,就得不断地开动脑筋,不断地学习进取、不断地加强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培训,寻找更好的对策及方法,来达到设备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 二.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设备的运行效率是恒定企业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的根本。它对保证企业提高产量、确保产品质量、发展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和降低成本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好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 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的内容,主要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企业设备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是指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到报废;对企业的自制设备还包括设备的调研、设计、制造等全过程的管理。不管是自制还是外购设备,企业有责任把设备后半生管理的信息反馈给设计制造部门。同时,设计制造部门也应及时向使用部门提供各种改进资料,做到对设备实现从无到有到应用于生产的一生的管理。企业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是指从设备的投资决策、自制费、维护费、修理费、折旧费、占用税、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到支出,实行企业设备的经济管理,使其设备一生总费用最经济。前者一般叫做设备的技术管理,由设备主管部门承担;后者叫做设备的经济管理,由财务部门承担。将这两种形态的管理结合起来,贯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即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全

试卷提交时间:2014-07-08 16:33: 试卷得分: 1、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 2、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正确 3、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错误 4、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正确 5、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 6、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正确 7、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正确 8、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 9、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正确 10、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错误 11、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上网档案信息鉴定的组织、原则、方式、程序等。 正确 12、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正确 13、从内容上划分,网上档案展览(陈列)主要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正确 14、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程序主要由工作启动程序和具体鉴定程序两个具体操作程序组成。 正确 15、根据形式的不同,上网档案信息可分为档案内容上网、档案目录上网以及档案参考信息上网等。 正确 16、档案信息安全涉及到()、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要素。 选项1: 硬件 选项2: 软件 选项3: 数据

2015年广东财经大学考研复试真题之F521-管理学理论与实践2015年考研真题

(第 1 页共 2 页) 广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年度:2015年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F521-管理学理论与实践 适用专业:120202企业管理 [友情提醒:请在考点提供的专用答题纸上答题,答在本卷或草稿纸上无效!](1)概念理解(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路径-目标模型: 2.人本管理: 3.管理幅度: (2)理论述评(1题,共20分) 1.试比较分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思潮中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的异同。 (3)短篇论文(1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论述一个组织是如何运行的。 要求:①观点明确,中心突出。②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较强。③能灵活运用管理学理论来分析问题。 (4)案例分析(1题,共20分) 甲公司是一家处于西部地区的中外合资网站,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其时正值网络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在当时,这家网站的规模属于中下水平,资金实力较其他网站明显偏弱,不可能为所需人才付出发达地区同等高水平的薪酬;同时,由于处于内陆地区,地域较为偏僻和闭塞,工作与生活条件远不及沿海发达地区。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该网站在人才竞争领域明显处于劣势,本地人才严重不足,又难以吸引外地高手加盟,尤其在优秀内容编辑这一项上,该网站与竞争对手有很大差距。在网站投资建成几年内,网站内容的深刻度、创新度、吸引力方面都差强人意。2000年,网站引入了一名新的内容部门负责人z先生,他为激励员工独创了“明星激励法”,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一激励法是这样操作的:一方面,为调动众编辑的创造力和工作激情,同时使其得到有效的业务锻炼,z 先生为每位编辑“量身定做”地选择了一位或几位业界有名的“明星”,先通过各种方式向编辑们传达有关“明星”的名气、声誉、身价、收入、生活方式等信息,使编辑对他们产生向往心理,然后z先生本人和编辑一起,研究“明星”的成长历程,分析、讨论该“明星”在写作、编辑和其它工作方面的风格、长处、短处,并且用心理暗示、创造条件让编辑与这些“明星”认识、对话和商榷问题等方式,让员工明白,这些“明星”不是天生的,也是普通的编辑、记者锻炼成长起来的,只要自己努力,也一定能够成为业界“名人”。另一方面,在公司的制度上,工作安排上,为编辑创造成名的条件,例如设立以编辑个人名字命名的栏目,尽可能安排他们在各种“出头露面”的活动上亮相等等。这种“明星激励法”并未增加企业任何成本,只是给员工制定了具体的、具有美好前景和诱惑力,同时又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这样的激励作用迅速收到了成效,短短的半年时间,该网站众编辑在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明显提高,内容质量大大提升,访问量快速增 1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关于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1、设备 设备一般指生产或生产上所常的机械和装置,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工业企业中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的总称。 在机械系统,设备通常指机械和动力两大类生产设施。 2、设备管理 目前我国采用并逐步推行的设备管理是指对设备的一生实行综合管理,即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规划、购置(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及更新。调拨,直至报废各个过程的活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 3、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设备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设备主要包括成套设备,系统、单台机械,装置等有形资产。生产设备需要通过在生产成本中提取折旧,以补偿在长期使用中受到的物质和技术上的损耗。 4、设备规划 设备规划包括设备管理工作和新设备设置规划两个方面,设备管理工作规划是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中、长期(三年或五年)和年度计划。新设备设置规划是指新设备设置、更新和改过规划、设备规划是企业开发和生产经营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设备综合工程学 设备综合工程学是指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是管理、财务、工程技术和其它应用于有形资产的实际活动的综合,其目标为追求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活动内容包括:制定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要求和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各项资产的安装、试运转、维修、改造和更新,并进行有关的信息反馈。 6、全员生产维修(TPM) TPM是日求现代设备管理维修制度,它是以达到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全系统,涉及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员参加,依靠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来推行的生产维修,概括为:T----全员、全系统、全效率,PM---生产维修(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 7、设备经济寿命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94分)

1、题型:判断题分值:2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2 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2 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2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2 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2 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2 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正确

03339_信息化理论与实践

E 时代财务管理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是( ) A .财务管理 B .网络技术 C .信息技术 D .信息产业 2下列不属于流程设计基础的是() A ?组织结构设计 B ?职能的分解 C ?岗位设置 D ?计算机网络构建 3资金集中管理系统需要配置的分析与评价组件不包括 ()A .资金流量与存量分析 B .资 金结算分析C .内外部融资分析与评价 D .资金预算分析 4兼有智能型和事业部型两种组织结构的优点的最具弹性的组织结构是() A ?矩阵式组织 B .系统式组织 C .双重领导式组织 D ?直线式组织 5下列不属于企业流程主要类型的是() A .管理流程B 会计流程C 系统流程D .业务流程 6 一般来讲,流程再造应用 ESIA 的方法,即清除、简化、整合和 A .验收B .转换C .计量 D .自动化 10企业本年末所有者权益扣除客观增减因素后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 () A .资本保值增值率 B .不良资产率 C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D .资本积累率 11.以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为依据,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等, 从而创造 价值的流程是()A .业务流程B .会计流程C .预算流程 D .管理流程 12构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组织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价值链是 A .外部价值链设计 B .内部价值链设计 C .全球价值链设计 13平衡计分卡主要用于()A .技术评价B .供应商评价C .绩效评价 D .系统评价 14建立并修改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使信息的使用者能按照管理需要获取数据,体现了数据 库哪方面的作用() A .存储数据的作用 B .定义数据结构的作用 C .处理数据的作用 D .管理数据的作用 15会计流程再造的工具()A ?流程图B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C ?编制调表D ?数据源 16企业集团财 务战略执行的核心是 ()A ?分析与评价软件资源规划 B ?核算与报告的软件 资源规划C ?资金集中管理的软件资源规划 D ?流程管理进展分析 17 一般来讲,按照项目管理实施周期可以将信息系统的实施划分为项目准备、项目管理和 ()A ? 项目监控 B .项目计划C .项目调度 D ?项目验收 18企业经营环境的变迁体现在从大规模生产到 () 7 CFO 应承担的双重职能包括管家职能和 A .企业家职能 B .战略家职能 () C .冒险家职能 D .银行家职能 8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 A .价值链分析 B .资金链分析 9下列不属于财务软件三个层次的是 ( C .利益链分析 D .权利链分析 ) C .审计层 D .决策支持层 D .虚拟价值链设计

泰州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满分试卷

试卷提交时间:2015-11-02 15:01:36.78 试卷得分:100.0 1、题型:判断题分值:2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2 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2 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2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2 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2 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2 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正确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测试以及答案汇编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测试 试卷得分:100.0 1、题型:判断题分值:2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2 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2 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2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2 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2 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上网档案信息鉴定的组织、原则、方式、程序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2 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从内容上划分,网上档案展览(陈列)主要有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工作程序主要由工作启动程序和具体鉴定程序两个具体操作程序组成。 正确

【免费下载】管理学原理与实践

目录 第一篇导论 (1) 第1章管理者与管理 (1) 1.1谁是管理者,他们在哪里工作 (1) 1.1.1所有组织必备的三个共性 (2) 1.1.2管理者与非管理类员工的区别 (2) 1.1.3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称谓 (2) 1.2管理 (2) 1.3管理者做什么 (2) 1.3.1按职能来分 (2) 1.3.2按角色 (2) 1.3.3按技能/能力 (2) 1.3.4管理者的工作具有普遍性 (3) 第2章管理环境 (3) 第3章综合性管理问题 (4) 第二篇计划 (4) 第4章决策基础 (4) 第5章计划工作的基础 (4) 第三篇组织 (4) 第6章组织结构与设计 (4) 第7章人力资源管理 (4) 第8章变革与创新管理 (4) 第四篇领导 (4) 第9章个体行为基础 (4) 第10章认识群体和管理工作团队 (4) 第11章激励和奖励员工 (4) 第12章领导与信任 (4) 第13章沟通与信息管理 (4) 第五篇控制 (4) 第14章控制的基础 (4) 第15章动作管理 (4) 管理学原理与实践 第一篇导论 第1章管理者与管理 1.1谁是管理者,他们在哪里工作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 组织:将一些人系统地安排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 1.1.1所有组织必备的三个共性

第一,目标: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经常表现为一个“目标”或一组目标。 第二,人员:组织的目标和目的只能靠人才能完成。 第三,结构:所有组织都需要构建一个考虑周全的系统化结构来规范和限制其成员的行为。在结构中,通过规章制度,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一些人将管理另外一些人,或许会形成工作团队,或许会设计职务描述,这样组织 成员就知道组织要求他们做什么。 1.1.2管理者与非管理类员工的区别 非管理类员工: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必负有责任去监督他人工作的哪些员工。 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直接督导他人工作的那群人。当然,并不意味着这些管理者可以不去承担具体任务。 1.1.3管理者在组织中的称谓 高层管理者:位居组织顶层,或接近顶层,参与制定组织发展方向、决策、政策。 中层管理者:把高层制定的目标落实到具体事务中让基层管理者监督执行。 基层管理者:直接负责非管理类员工日常活动的那些人。 1.2管理 管理:通过与他人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事情做好的过程。 效率:用最小的投入获得一定的产出,正确完成一项任务。 效果:正确地做事,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而帮助组织达到既定目标。 有效的管理常常要兼顾达到目标(效果)并尽可能地提高效率。 1.3管理者做什么 按照:职能角色技能/能力来划分 1.3.1按职能来分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工作:目标战略计划 组织工作:结构安排结构设计 领导工作:激励员工指挥他人活动选择有效的沟通解决员工之间的冲突 控制工作:监督比较执行过程,纠偏 1.3.2按角色 人际关系信息转换决策角色 人际关系:代表人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转换:收集人传达人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组织者谈判者 1.3.3按技能/能力 理念人际关系技术政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