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文科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学高考复习(基础知识、常见结论)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 ,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lg(,,{xy xy x A =,}|,|,0{y x B ,求A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

}12|),{(2++==x x y y x C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12|{2x

y

z x x y z G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如:}012|{2

=--=x ax x A ,如果φ=+

R A ,求a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 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B A ___;A B B A ___;B A B A ___; ②?=A B A ;?=A B A ;

?=U B A C U ;?=φB A C U ;

③=B C A C U U ; )(B A C U =;

(4)①若n 为偶数,则=n ;若n 为奇数,则=n ;

②若n 被3除余0,则=n ;若n 被3除余1,则=n ;若n 被3除余2,则=n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

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B A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B A Card ; 四、x x A |{=满足条件}p ,x x B |{=满足条件}q ,

若 ;则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B A _____?; 若 ;则p 是q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B A _____?; 若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B A _____?;

若 ;则p 是q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___________?; 五、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注意:“若q p ???,则q p ?”在解题中的运用,

如:“βαsin sin ≠”是“βα≠”的 条件。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二、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如:若}4,3,2,1{=A ,},,{c b a B =;问:A 到B 的映射有 个,B 到A 的映射有 个;A 到B 的函数有 个,若}3,2,1{=A ,则A 到B 的一一映射有 个。

函数)(x y ?=的图象与直线a x =交点的个数为 个。 二、函数的三要素: , ,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 ;②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方程组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

()

(x g x f y =

,则 ; ②)()(*2N n x f y n ∈=则 ; ③0)]([x f y =,则 ; ④如:)(l o g )(x g y x f =,则 ; ⑤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如:已知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是]1,0[,求)()()(a x f a x f x -++=?的定义域。

⑥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如:已知扇形的周长为20,半径为r ,扇形面积为S ,则==)(r f S ;定义域为 。 (3)函数值域的求法:

1.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2

n m x c bx ax x f ∈++=的形式;

2.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3.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4.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0(>+

=k x

k

x y ,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5.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6.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1,1[,,0,0(-∈>>>-+=

x b a b a bx

a bx

a y (2种方法); ②)0,(,32-∞∈+-=x x x x y (2种方法);③)0,(,1

3

2-∞∈-+-=x x x x y (2种方法); 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1.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导数法(适用于复杂函数);复合函数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2.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

f(x) -f(-x)=0? f(x) =f(-x)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3.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满足:f(x+T)=f(x),则T 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1)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满足:f(x+a)=f(x -a),则T=2a 为函数f(x)的周期. (2)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满足:f(x+a)=-f(x), 则T=2a 为函数f(x)的周期. (3) 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满足:f(x+a)=)

(1

x f - ,则T=2a 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1.平移变换 y=f(x)→y=f(x+a), 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2.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x f ,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x f 把y轴左侧部分去掉,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3.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 -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 如:)(x f y =的图象如图,作出下列函数图象: (1))(x f y -=;(2))(x f y -=;(3)|)(|x f y =; (4)|)(|x f y =;(5))2(x f y =;(6))1(+=x f y ; (7)1)(+=x f y ;(8))(x f y --=;

五、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一次函数:)0(≠+=a b ax y ,当0>a 时,是增函数;当0

b=0时为奇函数; (2)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0(2

≠++=a c bx ax y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21x x x x a y --=;对称轴方程是 ;与x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h k x a y +-=2)(;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 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当0>a 时: 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当0

b=0时为偶函数

◆ 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化为h k x a y +-=2)(的形式,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内,则

0>a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0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外,则

0>a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0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如:]1,1[,12-∈++=x x x y

(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1,[,12

+∈++=a a x x x y

◆ 二次方程实数根的分布问题: 设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x f 的两根为21,x x ;则:

注意:若在闭区间],[n m 讨论方程0)(=x f 有实数解的情况,可先利用在开区间),(n m 上实根分布的

情况,得出结果,在令n x =和m x =检查端点的情况。

(3)反比例函数:)0(≠=

x x a y ?b

x c

a y -+=(一般的一次比一次的分式函数分离常数后的结果)

(4)指数函数:)1,0(≠>=a a a y x

指数运算法则: ; ; 。 指数函数:y=x

a 重点是 图像及性质:(列表)

(5)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对数运算法则: ; ; ;

换底公式: ;重要恒等式: ; ; ; 对数函数:y=x a log (a>o,a≠1)的 图象及性质:(列表) 注意:

(1)x

a y =与x y a log =的图象关系是 ;

(2)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3)已知函数)2(log )(2

2

1++=kx x x f 的定义域为R ,求k 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2(log )(2

2

1++=kx x x f 的值域为R ,求k 的取值范围。

六、)0(>+

=k x

k

x y 的图象: ◆ 定义域: ;值域: ; 奇偶性: ; 单调性: 是

增函数; 是减函数。 ◆

)0(<+

=k x

k

x y 定义域: ;单调性: ; 七、补充内容: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①)()()(2121x f x f x x f +=+?正比例函数)0()(≠=k kx x f

②)()()(2121x f x f x x f ?=+;)()()(2121x f x f x x f ÷=-? ; ③)()()(2121x f x f x x f +=?;)()()(

212

1

x f x f x x f -=? ; 三、导 数

1.求导公式及法则: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和差积商的导数法则: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

(1)k =f /(x 0)表示过曲线y=f(x)上的点P(x 0,f(x 0))的切线的斜率。

(2)V =s /(t) 表示即时速度。a=v /(t) 表示加速度。 3.导数的应用: ①求切线的斜率。

②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关系

㈠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

0)(>'x f 能推出)(x f 为增函数,但反之不一定。如函数3)(x x f =在),(+∞-∞上单调递增,但0)(≥'x f ,∴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㈡0)(≠'x f 时,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

若将0)(='x f 的根作为分界点,因为规定0)(≠'x f ,即抠去了分界点,此时)(x f 为增函数,就一定有0)(>'x f 。∴当0)(≠'x f 时,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

㈢0)(≥'x f 与)(x f 为增函数的关系。

)(x f 为增函数,一定可以推出0)(≥'x f ,但反之不一定,因为0)(≥'x f ,即为0)(>'x f 或0)(='x f 。当函数在某个区间内恒有0)(='x f ,则)(x f 为常数,函数不具有单调性。∴0)(≥'x f 是)(x f 为增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一条重要性质,也是高中阶段研究的重点,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以上三个关系,用

导数判断好函数的单调性。因此新教材为解决单调区间的端点问题,都一律用开区间作为单调区间,避免讨论以上问题,也简化了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会遇到端点的讨论问题,要谨慎处理。

㈣单调区间的求解过程,已知)(x f y = (1)分析 )(x f y =的定义域;(2)求导数 )(x f y '='(3)解不等式0)(>'x f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增区间(4)解不等式0)(<'x f ,解集在定义域内的部分为减区间。

我们在应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时一定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下以增函数为例作简单的分析,前提条件都是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③求极值、求最值。

注意:极值≠最值。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最大值为极大值和f(a) 、f(b)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值为极小值和f(a) 、f(b)中最小的一个。 f /(x 0)=0不能得到当x=x 0时,函数有极值。 但是,当x=x 0时,函数有极值? f /(x 0)=0 判断极值,还需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说明。 4.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

(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

(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n 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四、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

b

a 1

1>。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若0,>b a ,则

ab b

a ≥+2

(当且仅当b a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b a ;≥+2

)2

(

b a ; ②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

22)2

(2b a b a +≥+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当p ab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当S b a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如:①函数)2

1

(4294>--

=x x x y 的最小值 。

②若正数y x ,满足12=+y x ,则

y

x 1

1+的最小值 。 三、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设R b a ∈,,则0)(,022≥-≥b a a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a a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a a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b a ab b a 110,

>>;?

a 1

1 ; 四、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B A B A ≤?≤-0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五、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Ⅰ、)0(≠>a b ax :⑴若0>a ,则 ;⑵若0a ,则 ;⑵若0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意考虑的顺序为:

A. 二次项系数的符号

B. 判别式?的符号

C. 根的大小

(3)绝对值不等式:若0>a ,则?a x || ;

注意:(1).几何意义:||x : ;||m x -: ;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①讨论绝对值内的符号。

②.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③.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4)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0)()(x g x f ;⑵?<0)()

(x g x f ; ⑶

?≥0)()(x g x f ;⑷?≤0)

()

(x g x f ; (5)不等式组的解法:

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

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6)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21,x x (或更多)但含参数,要分21x x >、21x x =、21x x <讨论。

五、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

(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n S ,则其通项为??

?

∈≥-==-).

,2(),

1(11N n n S S n S a n n n 若11S a =满足,121S S a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1--=n n n S S a .

(2)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

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①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n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②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1(1)

1(1≠--=q q

q a S n n 及)1(1==q na S n ;已知n S 求

n a 时,也要进行分类;

③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一、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6、 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

7、 等差数列、公差d 、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 、等比数列的结构: 二、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a n =???≥-=-)2()1(11n S S n S n 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1)d a n =a k +(n-k)d (其中a 1为首项、a k 为已知的第k 项) 当d ≠0时,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式;当d=0时,a n 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d n n na 2)1(1-+

S n =2

)(1n a a n + S n =d n n na n 2)1(-- 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 1≠0),S n =na 1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 a 1 q n-1 a n = a k q n-k (其中a 1为首项、a k 为已知的第k 项,a n ≠0) 1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当q=1时,S n =n a 1 (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 n =q

q a n --1)

1(1 S n =q q a a n --11

三、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 n }中: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4m - S 3m 、……仍为等差数列。 15、等差数列{a n }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16、等比数列{a n }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17、等比数列{a n }中,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4m - S 3m 、……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a n }与{b n }的和差的数列{a n+b n }、{a n -b n }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a n }与{b n }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 n ?b n }、?????

?n n b a 、?

??

???n b 1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a n }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a n }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 ;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 3,a/q,aq,aq 3 (为什么?) 24、{a n }为等差数列,则{}n

a c

(c>0)是等比数列。

25、{b n }(b n >0)是等比数列,则{log c b n }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26. 在等差数列{}n a 中:

(1)若项数为n 2,则 nd S S =-奇偶

n

n a a S S 1

+=

奇偶 (2)若数为12+n 则,1+=-n a S S 偶奇 n

n S S 1

+=

奇, )12(112+?=++n a S n n 27. 在等比数列{}n a 中: (1) 若项数为n 2,则

q S S =奇

偶 (2)若数为12+n 则,

q S a S =-偶

奇1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 n =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 n =(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 n =1/n(n+1) 31、求数列{a n }的最大、最小项的方法:

① a n+1-a n =……??

?

??<=>000 如a n = -2n 2+29n-3

??

?

??<=>=+1

11

1 n

n a a (a n >0) 如a n =n

n n 10)1(9+ ③ a n =f(n) 研究函数f(n)的增减性 如a n =

156

2+n n

32、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 使得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 使得取最小值。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六、平面向量

1.基本概念:

向量的定义、向量的模、零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相等向量。 2.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n n n A A A A A A A A 113221=+++- .

(2)若a=(11,y x ),b=(22,y x )则a ±b=(2121,y y x x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两条对角线的向量=+,=-

,=-

且有︱a ︱-︱b ︱≤︱a ±b ︱≤︱a ︱+︱b ︱.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交换律); +(+c)=(+ )+c (结合律); +0= +(-)=0.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 (1)︱λ︱=︱λ︱·︱︱;

(2) 当λ>0时,λ与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与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0. (3)若=(11,y x ),则λ·=(11,y x λλ)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 . (2) 若=(11,y x ),b=(22,y x )则∥b 01221=-?y x y x .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得=1λe 1+

2λe 2.

4.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作OA =a , OB =b,则∠AOB=θ (0

01800≤≤θ)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则·b=︱︱·︱b ︱cos θ. 其中︱b ︱cos θ称为向量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 (3)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若a =(11,y x ),b=(22,y x )则e·a =a ·

e=︱a ︱cos θ (e 为单位向量); ⊥b ?·b=0?02121=+y y x x (,b 为非零向量);︱︱=2

12

1y x a a +=?; cos θ=

b a b

a ??=22

2221212121y x y x y y x x +?++.

(4)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a ·b=b·a ;(λa )·

b=λ(a ·b)=a ·(λb);(a +b)·c=a ·c+b·c . 5.主要思想与方法:

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

七、立体几何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00.900}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

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体积法

直接法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5.棱柱

(1)掌握棱柱的定义、分类,理解直棱柱、正棱柱的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对角线的性质。

(3)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这些几何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它

们的特有性质。

(4)S 侧=各侧面的面积和。思考:对于特殊的棱柱,又如何计算? (5)V=Sh 特殊的棱柱的体积如何计算? 6.棱锥

1. 棱锥的定义、正棱锥的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2. 相关计算:S 侧=各侧面的面积和 ,V=

3

1

Sh 7.球的相关概念:S 球=4πR 2 V 球=

3

4

πR 3 球面距离的概念 8.正多面体:掌握定义和正多面体的种数(是哪几个?) 。 主要思想与方法:

1.求点到平面的距离:(1)直接法,即直接由点作垂线,求垂线段的长.(2)转移法,转化成求另一点到该平面

的距离.(3)体积法.

2.平面图形的翻折,要注意翻折..

前后的长度、角度、位置的变化,翻折前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角度、长度不变

3.在解答立体几何的有关问题时,应注意使用转化的思想:

①利用构造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将有关棱柱、棱锥的问题转化成平面图形去解决.

②将空间图形展开是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为平面图形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③补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把复杂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 ④利用三棱锥体积的自等性,将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等问题转化成求三棱锥的高. ⑤平行转化

⑥垂直转化

八、平面解析几何

(一)直线与圆知识要点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k=tg α,直线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范围是[0,π],但斜率不一定存在。牢记下

列图像。

斜率的求法:依据直线方程 依据倾斜角 依据两点的坐标

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重点是点斜式 能根据条件,合理的写出直线的方程;能够根据方程,说出几

何意义。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的条件: 垂直的条件: 4.两条直线的夹角: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6.会用一元不等式表示区域。能够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7.圆的标准方程:(x -a)2+(y -b)2=r 2

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Ey+F=0 注意表示圆的条件。

圆的参数方程:??

?+=+=θ

θ

sin cos r b y r a x

掌握圆的几何性质,会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会求圆的相交弦、切线问题。 (二)圆锥曲线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

??==为三角函数问题。点的坐标,把问题转化 可用参数方程设

在椭圆上时,当点椭圆的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哪个轴上)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

定义P b y a x e c b a ,sin ,cos )(θθ

2.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

???)(的几何意义,渐近线、、、: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哪个轴上)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比)定义(注意与椭圆相类e c b a 3.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

??

?

?)(与焦点有关的结论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几何意义)四种形式哪个轴上,开口方向,标准方程(注意焦点在

化为到准线的距离。)焦点的距离问题经常转 (抛物线上的点到

中的灵活应用定义,以及定义在解题p 直线与圆锥曲线:

??

?

??面积。注意合理分析决弦长。运用韦达定理解

程的解的情况。位置关系,经常抓为方

注意点:

(1)注意防止由于“零截距”和“无斜率”造成丢解 (2)要学会变形使用两点间距离公式212212)()(y y x x d -+-=

,当已知直线l 的斜率k 时,公式变

形为122

1x x k d -+=或1221

1y y k

d -+= (3)会在任何条件下求出直线方程.

(4)注重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 解析几何中的一些常用结论: 1. 直线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0,π)

2.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当倾斜角是锐角是,斜率k 随着倾斜角α的增大而增大。当α

是钝角时,k 与α同增减。 3. 截距不是距离,截距相等时不要忘了过原点的特殊情形。

4. 两直线:L 1 A 1x+B 1y+C 1=0 L 2: A 2x+B 2y+C 2=0 L 1⊥L 2?A 1A 2+B 1B 2=0 5.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平行直线间距离的求法。 6.

有关对称的一些结论

① 点(a,b)关于x轴、y轴、原点、直线y=x 的对称点分别是 (a,-b),(-a,b),(-a,-b),(b,a)

② 如何求点(a,b)关于直线Ax+By+C=0的对称点

③ 直线Ax+By+C=0关于x轴、y轴、原点、直线y=x 的对称的直线方程分别是什么,关于点(a,b)

对称的直线方程有时什么? ④ 如何处理与光的入射与反射问题?

8.曲线f(x,y)=0关于下列点和线对称的曲线方程为: (1)点(a.b)

(2)x轴 (3)y轴 (4)原点 (5)直线y=x (6)直线y=-x (7)直线x =a 9.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别转化为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点P(x 0,y 0),圆的方程:(x -a)2+(y -b)2=r 2. 如果(x 0-a)2+(y 0-b)2>r 2?点P(x 0,y 0)在圆外; 如果 (x 0-a)2+(y 0-b)2

10.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点P(x 0,y 0)在圆x 2+y 2=r 2上,那么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x 0x+y 0y=r 2. 11.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x轴垂直的直线。 1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d>r ?相离 d=r ?相切 d

1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经常转化为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

d>r+R ?两圆相离, d =r+R ?两圆相外切 , |R -r|

圆C 1的方程为:x 2+y 2+D 1x+E 1y+C 1=0.圆C 2的方程为:x 2+y 2+D 2x+E 2y+C 2=0. 把两式相减得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为:(D 1-D 2)x+(E 1-E 2)y+(C 1-C 2)=0 15.圆上一定到某点或者某条直线的距离的最大、最小值的求法。

16.在椭圆22

22b

y a x +=1中,F 1、F 2分别左右焦点,P(x 0,y 0)是椭圆是一点,则: 三角形PF 1F 2的面积

如何计算

17.直线y=kx+b 和圆锥曲线f(x,y)=0交于两点P 1(x 1,y 1) ,P 2(x 2,y 2)

则弦长P 1P 2=||1212x x k -+

18.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求法(注意焦点的位置)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如何设双曲线的方程。 19.抛物线中与焦点有关的一些结论:(要记忆) 解题思路与方法:

高考试题中的解析几何的分布特点是除在客观题中有4个题目外,就是在解答题中有一个压轴题.也就是解析几何没有中档题.且解析几何压轴题所考查的内容是求轨迹问题、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关于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在解答有关圆锥曲线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圆锥曲线焦点的位置,对于抛物线还应同时注意开口方向,

这是减少或避免错误的一个关键.

(2)在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或两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利用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二次方

程,用判别式进行判断.但对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不能使用判别式,为避免繁琐运算并准确判断特殊情况,此时要注意用好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画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通过图形求解. 当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涉及弦长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法”设而不求计算弦长(即应用弦长公式);涉及弦长的中点问题,常用“差分法”设而不求,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同时还应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寻找量与量间的关系灵活转化,往往就能事半功倍.

(3)求圆锥曲线方程通常使用待定系数法,若能据条件发现符合圆锥曲线定义时,则用定义求圆锥曲线

方程非常简捷.在处理与圆锥曲线的焦点、准线有关问题,也可反用圆锥曲线定义简化运算或证明过程. 一般求已知曲线类型的曲线方程问题,可采用“先定形,后定式,再定量”的步骤. 定形——指的是二次曲线的焦点位置与对称轴的位置.

定式——根据“形”设方程的形式,注意曲线系方程的应用,如当椭圆的焦点不确定在哪个坐标轴上

时,可设方程为mx 2+ny 2=1(m >0,n >0).

定量——由题设中的条件找到“式”中特定系数的等量关系,通过解方程得到量的大小.

(4)在解与焦点三角形(椭圆、双曲线上任一点与两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有关的命题时,

一般需使用正余弦定理、和圆锥曲线定义.

(5)要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在求弦长、中点弦、定比分点弦、弦对定点张直角

等方面的应用.

(6)求动点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求动

点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曲线”化成“方程”,将“形”化成“数”,使我们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 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几何法、代入转移法、参数法、交轨法等,解题时,注意求轨迹的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确定点的范围. (7)参数方程,请大家熟练掌握公式,后用化归的思想转化到普通方程即可求解.

十、概率统计

1.必然事件 P(A)=1,不可能事件 P(A)=0,随机事件的定义 0

n

m

理解这里m 、n的意义。 互斥事件(A 、B 互斥,即事件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这时P(A ?B)=0)P(A+B)=P (A )+ P(B) 对立事件(A 、B 对立,即事件A 、B 不可能同时发生,但A 、B 中必然有一个发生。这时P(A ?B)=0)P (A )+ P(B)=1 3. 几何概型:

注意:计算古典概型事件的概率可分三步:①算出基本事件的总个数n ;②求出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③代入公式求出概率P . 这一部分难度不大但其中必要的文字描述和规范解答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4.统计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个体、样本容量的定义;

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包括随机数表法,标签法;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样本平均数:∑==+?+++=n

i i n x n x x x x n x 1

3211)(1

样本方差:S 2 =

n

1

[(x 1-x )2+(x 2-x )2+ (x 3-x )2+…+(x n -x )2] 样本标准差:s=2S 作用:估计总体的稳定程度

理解频率直方图的意义,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期望值和方差,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分布。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 1539252 2∈--

2020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篇

2020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5 篇 高一数学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 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

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 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和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文科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文科高中化学重要知 识点详细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 CaSO4.2H2O 熟石

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

FaSO4?7H2O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 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

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

璃的主要成分: 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 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 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史上最全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归纳

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与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省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黄石市初中是率先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县市之一,经过两届学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显得有些不足。加上我市高中教材未与课改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1. 绝对值型方程和不等式,初中没有讲,高中没有专门的内容却在使用 2.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3.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5.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6.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7.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8.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9.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10. 圆中四点共圆的性质和判定初中没有学习,高中则在使用。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二、“脱节”知识点掌握情况调查 高一新生入学不久,在已进行“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讲授后,我们对学生初高中“脱节”知识点作了全面调查,统计情况如下: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 它有2 2n -非空真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 交集A B {|, x x A ∈且 } x B ∈ (1)A A A = (2)A?=? (3)A B A ? A B B ? B A 并集A B {|, x x A ∈或 } x B ∈ (1)A A A = (2)A A ?= (3)A B A ? A B B ? B A 补集 U A{|,} x x U x A ∈? 且 1() U A A=?2() U A A U =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不等式解集 ||(0) x a a <>{|} x a x a -<< ||(0) x a a >>|x x a <-或} x a > ||,||(0) ax b c ax b c c +<+>> 把ax b+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 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 判别式 24 b ac ?=- ?>0 ?=0 ?<二次函数 2(0) y ax bx c a =++> 的图象O 一元二次方程 20(0) ax bx c a ++=> 的根 2 1,2 4 2 b b ac x a -±- = (其中 12 ) x x < 122 b x x a ==-无实根 ()()() U U U A B A B = ()()() U U U A B A B =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 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互为逆否 互 逆否互 为逆 否否 互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 2 (三)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函数 知识回顾: (一)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4.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 212221212 2 2 22121) ()()(b x b x x x x x b x b x x f x f x ++++-= +- += -)(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高中文科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文科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科化学知识点总结(一) 1.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2.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3.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冷凝管中冷凝水下进上出,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4.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常用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5.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上倒下放。 6.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8.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9.酒精等液体有机物着火时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活泼金属(如钠、钾等)、白磷等失火宜用沙土盖灭。 10.玻璃棒的用途: ①搅拌;②引流;③引发反应:Fe浴S粉的混合物放在石棉网上,用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的玻璃棒引发二者反应;④转移固体; ⑤醼取溶液;⑥粘取试纸。 11.由于空气中CO2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生石灰、NaOH、Ca(OH)2溶液、Ba(OH)2溶液、NaAlO2溶液、水玻璃、碱石灰、漂白粉、苯酚钠溶液、Na2O、Na2O2; 12.由于空气中H2O的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浓H2SO4、P2O5、硅胶、CaCl2、碱石灰等干燥剂、浓H3PO4、无水硫酸铜、CaC2、面碱、NaOH固体、生石灰; 13.由于空气中O2的氧化作用而变质的物质: 钠、钾、白磷和红磷、NO、天然橡胶、苯酚、-2价硫(氢硫酸或硫化物水溶液)、+4价硫(SO2水溶液或亚硫酸盐)、亚铁盐溶液、Fe(OH)2。 14.由于挥发或自身分解作用而变质的: AgNO3、浓HNO3、液溴、浓氨水、浓HCl、Cu(OH)2。 15.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16.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17.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18.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19.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20.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2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 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R| x-3>2} ,{x| 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注意:B ?/B或B?/A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首先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要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请问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 555 5015392522 ∈--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 y x x x = --432 lg ()()() (答:,,,)022334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 义域是_____________。 []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 +≥10 ∴x t =-2 1 ∴f t e t t ()=+--2 1 21 ()∴f x e x x x ()=+-≥-2 1 210

高中数学文科选修1-2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文科选修1-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最小二乘法) 其中,1 22 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1 2 21 )()()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1.(2011·山东)某产品的广告费用x 与销售额y 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广告费用x /万元 4 2 3 5 销售额y /万元 49 26 39 54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y =b x +a 中的b 为9.4,据此模型预报广告费用为6万元时销售额为 ( ). A .63.6万元 B .65.5万元 C .67.7万元 D .72.0万元 解析 ∵x -=4+2+3+54=72,y -=49+26+39+54 4=42, 又y ^=b ^x +a ^必过(x -,y -),∴42=72×9.4+a ^,∴a ^ =9.1. ∴线性回归方程为y ^ =9.4x +9.1.

∴当x =6时,y ^ =9.4×6+9.1=65.5(万元). 答案 B 2.(2011·江西)为了解儿子身高与其父亲身高的关系,随机抽取5对父子的身高数据如下: 父亲身高x /cm 174 176 176 176 178 儿子身高y /cm 175 175 176 177 177 则A.y ^=x -1 B.y ^ =x +1 C.y ^=88+12 x D.y ^ =176 解析 因为x -=174+176+176+176+178 5=176, y -=175+175+176+177+1775 =176, 又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表示的直线恒过点(x -,y - ), 所以将(176,176)代入A 、B 、C 、D 中检验知选C. 答案 C 3.(2011·陕西)设(x 1,y 1),(x 2,y 2),…,(x n ,y n )是变量x 和y 的n 个 样本点,直线l 是由这些样本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回归直线(如图),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x 和y 的相关系数为直线l 的斜率 B .x 和y 的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 C .当n 为偶数时,分布在l 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一定相同 D .直线l 过点(x -,y -) 解析 因为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一个值,它的 绝对值越接近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所以A 、B 错误.C 中n 为偶数时,分布在l 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可以不相同,所以C 错误.根据回 归直线方程一定经过样本中心点可知D 正确,所以选D.

人教版高中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 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 A 框或 B 框。无论P 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 框或B 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 框和B 框,也不可能A 框、B 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 成立时,执行A 框,A 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 框,如此反复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 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 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 是否成立,如果P 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 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 框,离开循环结构。

文科高考数学必背公式

文科高考数学必背公式

文科高考数学必背公式 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全集: 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k∈Z) cos(2kπ+α)=cosα (k∈Z) tan(2kπ+α)=tanα (k∈Z) cot(2kπ+α)=cotα (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总结

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地位不容置疑,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很多数学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目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二次根式 1.1.4分式 1.2 分解因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0,||0,0,,0.a a a a a 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