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板形控制

13板形控制

13板形控制
13板形控制

一、填空题

13.1板形是指成品带钢断面形状和平直度两项指标。

13.1带钢断面形状对于不同用途的成品有着不同要求,作为冷轧原料的热带卷,要求有一定凸度,而成品热带卷则希望断面接近矩形。

13.3影响轧辊磨损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期内实际磨耗量以及磨损的分布特点。

13.3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有:热辊型、轧制力使辊系弯曲和剪切变形、磨损辊型、原始辊型、CVC或PC辊对辊型的调节、弯辊装置对辊型的调节。

二、判断题

13.1理论上残余压应力将使带钢产生翘曲(浪形),实际上,由于带钢自身的刚性,只有当内部残余应力大于某一临界值后,才会失去稳定性,使带钢产生翘曲(浪形)。此临界值与带钢厚度、宽度有关。(√)

13.2在来料平直度良好时,入口和出口相对凸度相等,这是轧出平直度良好的带钢的基本条件。(√)

13.2为了保证操作稳定,轧制过程中的辊缝必须是凸形的。(√)

13.2违背了“板凸度一定”原则,一定会出现浪形或瓢曲。(×)

13.2板带愈薄,保持良好板形的困难也就愈大。(√)

13.2 12rnm以上厚度时相对凸度的改变受到限制较小,即不会因为适量的相对凸度改变而破坏平直度。因此将会允许各小条有一定的不均匀延伸而不会产生翘曲。(√)

13.2厚度6~12mm时不存在横向流动,因此应严格遵守相对凸度恒定条件以保持良好平直度。(×)

13.3支承辊的弹性弯曲以及支承辊与工作辊间的相互弹性压扁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工作辊的弯曲挠度。(√)

三、单选题

13.1作为冷轧原料的热带卷要求带钢断面形状呈()。

A、接近矩形;

B、矩形;

C、凸形;

D、凹形

答案:C

13.1作为成品热带卷要求带钢断面形状呈()。

A、接近矩形;

B、矩形;

C、凸形;

D、凹形

答案:A

13.1 带钢边部厚度测量时一般取()。

A、离实际带边10mm处;

B、离实际带边20mm处;

C、离实际带边30mm处;

D、离实际带边40mm处

答案:D

13.1带钢边部减薄形成的原因是()。

A、弯曲挠度;

B、磨损;

C、弹性压扁;

D、热凸度

答案:C

13.1一个I单位相当于相对长度差为()。

A、10-6;

B、10-5;

C、105;

D、106

答案:B

13.1以I为单位表示的板形数量值为相对长度差的倍数为()。

A、10-6;

B、10-5;

C、105;

D、106

答案:C

13.2应严格遵守相对凸度恒定条件以保持良好平直度的厚度条件是()。

A、小于6mm;

B、6~12mm;

C、12~18mm;

D、大于18mm

答案:A

四、多选题

五、名词解释题

13.1平直度:平直度一般是指浪形、瓢曲或旁弯的有无及存在程度。

13.3轧辊的挠度:在轧制压力的作用下,轧辊要发生弹性变形,自轧辊水平轴线中点至辊身边缘L/2处轴线的弹性位移,称为轧辊的挠度。

13.3轧辊的实际凸度:轧制过程中轧辊的实际凸度,系指轧辊的原始(磨削)凸度,热凸度及磨损量的代数和。上下工作辊与上下支承辊的实际凸度,共同构成了轧辊的实际总凸度。

13.3轧辊凸度的磨损率:轧辊凸度的磨损率即轧制每张或每吨钢板轧辊凸度的磨损量。

13.3原始凸度:轧辊磨削加工时所预留的凸度为磨削凸度,又称原始凸度。

六、简答题

13.1列举带钢断面形状的表示方法。

答:1)断面形状可用一多项式加以逼近。

2)为了简单,往往以其特征量——凸度为控制对象。

3)还可以采用相对凸度CR=δ/h作为特征量。

13.1断面形状用一多项式表示为h(x)=he+ax+bx2+cx3+dx4,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答:he为带钢边部厚度,一次项实际为楔形的反映,二次项(抛物线)为对称断面形状,对于宽而薄的热带亦可能存在三次和四次项,边部减薄一般可用正弦或余弦函数表示。

13.1列举带钢平直度的表示方法。

答:(1)波形表示法(翘曲度、板形单位I、不平度)

(2)残余应力表示法

13.1热带生产时,冷轧原料和成品热带卷对厚度和板形有那些不同要求。

答:(1)带钢断面形状对于不同用途的成品有着不同要求,作为冷轧原料的热带卷,要求有一定凸度,而成品热带卷则希望断面接近矩形。

(2)对厚度要求,冷轧原料采用相对AGC,成品热带卷采用绝对AGC。

13.2为什么说断面形状和平直度是两项独立指标,但相互存在着密切关系。

答:断面形状是指带钢横断面的厚度分布情况,常用凸度(Δ或δ)或相对凸度(δ/h或Δ/h)表示。平直度一般是指浪形、瓢曲或旁弯的有无及存在程度。从理论上讲带钢只有沿宽度上各点的压不率相等,从而使各小条的延伸率相等时,才能获得良好的平直度。根据上述条件和体积不变定律,可以推得在来料板形良好的情况下,保证带钢轧后平直的条件为:,即遵循板相对凸度一定原则。

13.3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有:

(1)热辊型;

(2)轧制力使辊系弯曲和剪切变形;

(3)磨损辊型;

(4)原始辊型;

(5)CVC或PC辊对辊型的调节;

(6)弯辊装置对辊型的调节。

13.4热带轧制时粗轧、精轧机组板形控制有什么不同。

根据板形良好判断条件,粗轧一般不用考虑板形。

对精轧,后三架保证板相对凸度一定,即用来控制平直度;前几架用来控制相对凸度,保证

在F3得到成品相对凸度。

13.4如何同时保证成品要求凸度及带钢平直度?

答:相对凸度恒定,是获得平直带钢的理想条件,实际上,允许有一定的偏差。为此,板形设定模型应充分利用头两个机架限制条件较宽的条件来设定F1、F2机架,使F2机架出口凸度达到要求凸度,然后后面各机架设定成保持相对凸度恒定而达到要求,从而同时达到了成品凸度和平直度。由此可见,在设计轧机时,应使F2机架具有较强的改变辊缝形状的能力13.4热连轧薄规格带钢时,平直度良好,成品凸度大,如何调整?

答:应充分利用头两个机架限制条件较宽的条件来设定F1、F2机架,使F2机架出口凸度达到成品要求的凸度,然后后面各机架设定时保持相对凸度恒定(即成品要求的凸度),从而同时达到了成品凸度和平直度要求。

13.4普通轧机和特殊轧机靠什么完成板形设定,靠什么完成板形控制?

答:对设置有HCW、CVC或PC机构的现代轧机,板形设定(或称为断面凸度设定)主要靠这些装置,而对老的轧机,则只能靠合理负荷分配(轧制力分配)来保证带钢头部板形(凸度和平直度)。

对热轧来说,在轧制状态下能够调整有载辊缝形状,主要是靠弯辊装置(轧制时轧制力对板形来说已成为扰动量),因此希望设定时不过多利用弯辊。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制详解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制详解 近年来,我国空调器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2000年我国空调行业的生产规模便已经发展到1800万台左右,2003年度我国家用空调器行业的总生产能力已超过4000万台,2004年度这一数据已经扩大到了5500万台。目前,中国的空调器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3/5左右,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调器制造大国,也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空调器生产基地。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空调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都经历了持续的增长,其中2001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的增长尤为显著。 此外,近年来,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的空调器拥有量每年都有显著提高。空调拥有量在各地区差异较大。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 中国的空调器出口也在连年迅速增长,空调器出口额占家电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2002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我国空调产品的出口保持了十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2003年度国内空调企业的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万台大关,超过了1400台。2004年度国内空调器企业的出口量更是超过了2300万台,与国内销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格局。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大力推动SPMC65系列芯片的应用,并根据国家标准验证其性能,走进国内各家电生产厂家。 1 空调工作原理 (1)制冷原理 图 1-1空调制冷原理 空调制冷原理如图 1?1所示,空调工作时,制冷系统内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为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室外侧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节流毛细管降压降温流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热量;同时室内侧风扇使室内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的变冷的气体送向室内。如此,室内外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2)制热原理

铸轧板型控制

一、铸轧产品的板形控制 1 常见铸轧板形 2 评价铸轧坯料板形的主要指标 两边厚差:每块样板距两边部50mm所测厚度的差值,即h1-h2; 中凸度:(中间厚度减去两边厚度的平均值/中点厚度)×100%,即[h0-(h1+h2)/2]/h0×100% 其中: h0为板样中部的厚度值; h1、h2分别为距带材两边50mm处的厚度值。 例如:WS侧边部厚度值为7.206mm,DS侧边部厚度值为7.234mm,中部厚度值为7.258mm,则根据公式,计算其中凸度为0.52% 纵向厚差:在一个轧辊周长沿长度方向上测得的任意两点厚度的最大差值,即沿板材轧制线方向,板材厚度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同板差:沿宽度方向对称两点差值的最大值的绝对值/中间点厚度值×100%;例如,某板样测量值如下7.206、7.208、7.228、7.236、7.248、7.258、7.246、7.242、7.240、7.238、7.234,则其同板差为(7.238-7.208)/7.258×100%=0.41% 3 板形的测量方法 每块板样从中点向两侧每隔100mm取一点,距两边部50mm各取一点作为测量点,边部第一、二点之间距离小于100mm。

4 板形调整 调整方法如下: 1、在线调整两侧预载力,适合于微调(<0.03mm),大约10T=0.01mm左右; 2、调整楔块:适合于两边厚差>0.03mm的调整。调整前适当降低预载力(不能太低,否则漏铝),然后调整牌坊架两侧的楔块摇杆,每调摇杆一个行程厚度变化约0.01 mm,辊缝减小可使板厚减小,板的中凸度增大;反之可增大板的厚度及减小中凸度。 3、调整铸轧区长度:铸嘴后撤加大铸轧区长度,铸轧区长度加大,中凸度增大;反之中凸度减小。操作时需防止铸嘴与辊的间隙太大造成漏铝。 4、调整速度:速度增大,中凸度减小,同时板的厚度减小;调整速度应点动(提速时,应略提高前箱液面;降速时,应略降低前箱液面),防止粘辊或热带的产生。

冷轧产品板型控制技术浅析

冷轧产品板型控制技术浅析 文中就冷轧产品板型控制技术,分析了影响带钢板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冷轧板型控制的主要方法,并对轧制过程中板型控制进行了讨论。 关健词:冷轧;板型控制 板型是冷轧产品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近年来,用户对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饱和的钢材市场更加促使了各大钢厂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在冷轧板生产过程中,板型控制是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带钢平直度、凸度等指标的决定性因素。 1 影响板型的主要因素 1.1 原材料 来料为热轧卷,其主要缺陷多为带钢边部波浪和镰刀弯。无论是边浪还是镰刀弯,经过冷轧工艺成型后,均会影响后续产品质量。 1.2 轧制壓下量 压下量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到带钢经轧制后沿纵向延伸量的均匀程度,若带钢中部压下量高于两边部,就会在产品中部生成鼓浪,当两边部压下量高于中部时,又会在带钢两边部产生边浪。 1.3 轧辊变形量 在较高的轧制力作用下,轧辊会产生径向弹性变形,同时由于轧制过程产生的摩擦热和变形热,使得轧辊产生热变形,这两种变形量均会使得辊缝不匀,造成产品横向厚度分成不匀。此外,轧辊本身质量问题(如辊面压痕、软点等)、轧辊磨损不匀等也会影响产品板型。 1.4 压扁量与金属横流动因素 在轧制过程中,带钢两边部金属比中部更容易产生横向流动,使轧辊与边部带钢压扁量及带钢边部轧制力明显减小,增加了两边部的减薄量。因此,部分带钢的边部厚度会实然变薄,即边部减薄现象。为保产品质量,这种现象会使得切边量增加,成才率降低。 2 板型控制的主要方法 之前,人们只重视冷轧产品板型在冷轧过程中的控制,主要包括轧制过程中轧辊磨损、设备的弹性变形、轧辊的轴向位移、乳化液辅助轧制效果、热凸度等

13板形控制

一、填空题 13.1板形是指成品带钢断面形状和平直度两项指标。 13.1带钢断面形状对于不同用途的成品有着不同要求,作为冷轧原料的热带卷,要求有一定凸度,而成品热带卷则希望断面接近矩形。 13.3影响轧辊磨损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期内实际磨耗量以及磨损的分布特点。 13.3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有:热辊型、轧制力使辊系弯曲和剪切变形、磨损辊型、原始辊型、CVC或PC辊对辊型的调节、弯辊装置对辊型的调节。 二、判断题 13.1理论上残余压应力将使带钢产生翘曲(浪形),实际上,由于带钢自身的刚性,只有当内部残余应力大于某一临界值后,才会失去稳定性,使带钢产生翘曲(浪形)。此临界值与带钢厚度、宽度有关。(√) 13.2在来料平直度良好时,入口和出口相对凸度相等,这是轧出平直度良好的带钢的基本条件。(√) 13.2为了保证操作稳定,轧制过程中的辊缝必须是凸形的。(√) 13.2违背了“板凸度一定”原则,一定会出现浪形或瓢曲。(×) 13.2板带愈薄,保持良好板形的困难也就愈大。(√) 13.2 12rnm以上厚度时相对凸度的改变受到限制较小,即不会因为适量的相对凸度改变而破坏平直度。因此将会允许各小条有一定的不均匀延伸而不会产生翘曲。(√) 13.2厚度6~12mm时不存在横向流动,因此应严格遵守相对凸度恒定条件以保持良好平直度。(×) 13.3支承辊的弹性弯曲以及支承辊与工作辊间的相互弹性压扁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工作辊的弯曲挠度。(√) 三、单选题 13.1作为冷轧原料的热带卷要求带钢断面形状呈()。 A、接近矩形; B、矩形; C、凸形; D、凹形 答案:C 13.1作为成品热带卷要求带钢断面形状呈()。 A、接近矩形; B、矩形; C、凸形; D、凹形 答案:A 13.1 带钢边部厚度测量时一般取()。 A、离实际带边10mm处; B、离实际带边20mm处; C、离实际带边30mm处; D、离实际带边40mm处 答案:D 13.1带钢边部减薄形成的原因是()。 A、弯曲挠度; B、磨损; C、弹性压扁; D、热凸度 答案:C 13.1一个I单位相当于相对长度差为()。 A、10-6; B、10-5; C、105; D、106 答案:B 13.1以I为单位表示的板形数量值为相对长度差的倍数为()。 A、10-6; B、10-5; C、105; D、106 答案:C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哪些 精品

作业一 1、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下面几项:主频、字长、存储容量、存取周期和运算速度等。 (1)主频:主频即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的CPU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脉冲数。 (2)字长:字长是指计算机的运算部件能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它与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关系。字长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字长长,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就高。字长也影响机器的运算速度,字长越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快。 (3)存储容量:计算机能存储的信息总字节量称为该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的单位还有MB(兆字节)、GB(吉字节)和TB(太字节)。 (4)存取周期:把信息代码存入存储器,称为“写”;把信息代码从存储器中取出,称为“读”。存储器进行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而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如连续的两次“读”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取周期(或存储周期)。 (5)运算速度:运算速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性能指标。衡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单位是MIPS(百万条指令/秒)。因为每种指令的类型不同,执行不同指令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过去以执行定点加法指令作标准来计算运算速度,现在用一种等效速度或平均速度来衡量。等效速度由各种指令平均执行时间以及相对应的指令运行比例计算得出来,即用加权平均法求得。 2、说明常见的计算机分类方法及其类型。 [参考答案]: 计算机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处理的信息形式分。可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用脉冲编码表示数字,处理的是数字信息,这类计算机是数字计算机;处理长度、电压、电流等模拟量的计算机称为模拟计算机。本书介绍的是数字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2)按字长分。可分为 8 位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等。 (3)按结构分。可分为单片机、单板机、多芯片机与多板机。 (4)按用途分。可分为工业控制机与数据处理机等。 (5)按规模分。可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工作站和微型机(PC 机)六类。 作业二 1、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数码?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运算速度: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 (2)主频: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 MHz,Pentium 4 1.5G的主频为1.5 GHz。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3)字长。一般说来,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精度越高。 (4)内存储器的容量。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5)外存储器的容量。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盘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 (6)存取周期:把信息代码存入存储器,称为“写”,把信息代码从存储器中取出,称为“读”。存储器进行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而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如连续的两次“读”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取周期。 (7) I/O的速度:主机I/O的速度,取决于I/O总线的设计。这对于慢速设备(例如键盘、打印机)关系不大,但对于高速设备则效果十分明显。 (8) 性价比:性价比=性能/价格。商品品质好、性价比高。

VC轧机板形控制技术的发展

VC轧机板形控制技术的发展 本文详细阐述了VC轧机的结构原理和设计特点,并分析了该轧辊系统板形控制的基本原理。 标签:VC轧机结构特点板形控制 随着国内外冶金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的板带材生产中已经广泛应用四辊板带轧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轧制成材率,一方面采用合理的轧制工艺,通过将轧机工作辊、支承辊与原始磨削辊型进行配合;另一方面轧机还应具备一定的辊型调整手段。由于工作辊面所形成的有载辊缝形状决定了实际轧件的截面形状,而这又受到轧制时轧制力、轧辊配置、弯辊力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约。因此,在板带轧制中如何根据产品的平直度原则进行四辊板带轧机的辊型的辊型设计及辊型调整越发重要。 1 冷轧板形缺陷与控制 所谓板形,就是轧制后带材所产生的波浪和瓢曲。实际上就是指板带材的翘曲程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带材在辊缝中的纵向延伸方向往往是不均匀的。通过对板形进行检测进而实现板形自动控制,只有连续不断地、准确地将板形状况及时地反馈给控制系统,板形控制系统才能以此为依据向执行机构发出正确的调节指令,实现板形闭环自动控制。 2 控制板形问题的基本方法 2.1 HC轧机 在普通四辊冷轧机的基础上对HC轧机进行处理,通过在工作辊和支承辊之间设置可以进行轴向移动的中间辊,采用更小的直径的工作辊。主要特点是:①中间辊的位置可根据板宽调整,可以减小工作辊的弯曲挠度和工作辊与支撑辊的弹性压扁,因此可以显著地减小带钢边缘减薄现象;②中间辊的轴向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工作辊与支承辊的有害接触区,使有害接触区不再阻碍液压弯辊,液压弯辊的板形控制功能得到明显改善;③采用了较小的工作辊直径,减小了轧制力和轧制力矩。 2.2 CVC轧机 CVC轧制采用S型轧辊,上下轧辊的辊型相反布置,调节轧辊的轴向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的辊缝形状,以满足轧制带钢的板凸度和板形要求。CVC轧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多组原始辊型不同的轧辊可以通过一组S型曲线轧辊进行代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轧辊的备用数量;②通过调整无级辊缝进而适应不同产品规格的变化;③辊缝调节范围大。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制详解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 制详解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空调工作原理及电路控制详解 近年来,我国空调器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2000年我国空调行业的生产规模便已经发展到1800万台左右,2003年度我国家用空调器行业的总生产能力已超过4000万台,2004年度这一数据已经扩大到了5500万台。目前,中国的空调器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3/5左右,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调器制造大国,也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空调器生产基地。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空调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都经历了持续的增长,其中2001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的增长尤为显着。 此外,近年来,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的空调器拥有量每年都有显着提高。空调拥有量在各地区差异较大。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 中国的空调器出口也在连年迅速增长,空调器出口额占家电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也在不断提高。2002年度、2003年度和2004年度我国空调产品的出口保持了十分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2003年度国内空调企业的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万台大关,超过了1400台。2004年度国内空调器企业的出口量更是超过了2300万台,与国内销量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格局。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大力推动SPMC65系列芯片的应用,并根据国家标准验证其性能,走进国内各家电生产厂家。 1 空调工作原理 (1)制冷原理 图 1-1空调制冷原理 空调制冷原理如图 1?1所示,空调工作时,制冷系统内的低压、低温制冷剂蒸汽被压缩机吸入,经压缩为高压、高温的过热蒸汽后排至冷凝器;同时室外侧风扇吸入的室外空气流经冷凝器,带走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蒸汽凝结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节流毛细管降压降温流入蒸发器,并在相应的低压下蒸发,吸取周围热量;同时室内侧风扇使室内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的肋片间进行热交换,并将放热后的变冷的气体送向室内。如此,室内外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2)制热原理

2250mm带钢热连轧机板形调控性能改善与提高(精)

第42卷第4期2007年4月 钢铁 Iron and Steel Vol. 42, No. 4 April 2007 2250mm 带钢热连轧机板形调控性能改善与提高 魏钢城, 张清东, 陈先霖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摘要:以2250mm 热连轧精轧机为对象, 通过有限元仿真, 针对末机架在轧制薄带钢时因出现工作辊端部压靠而引起的整机板形控制性能劣化问题, 进行了多种工况的定量研究, 得出轧件规格和轧制力对工作辊端部压靠的产生及压靠程度的影响, 揭示了工作辊端部压靠对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严重负面影响。通过比较研究轧机抵抗工作辊端部压靠的能力, 提出了采用基于变接触轧制策略的变接触支承辊初始辊形设计的技术对策, 并在投入实际生产使用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轧辊压靠; 板形调控性能; 有限元; 热连轧机 中图分类号:T G335. 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92749X (2007 0420046204 Improvement on Shape Control Perform ance on Finishing T rain of 2250mm H ot Steel Strip Mill WEI Gang 2cheng , ZHAN G Qing 2dong , CH EN Xian 2(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 100083, China Abstract :For

2250mm hot continuous rolling mill ,the to study on the work roll end contact during rolling at last stand using Finite contact deteriorates shape controling performance. The influence of strip on roll contact was obtained by calculation , and negative effect of performance was also revealed. By comparative study , varying contact 2length ( a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 was proposed and , good effect was obtained in pro 2duction. K ey w ords :roll contact ; flatness control performace ; FEM ; hot continuous rolling mill 作者简介:魏钢城(19642 , 男, 博士生, 高级工程师; E 2m ail :zhang_qd@https://www.doczj.com/doc/10866641.html,tb. edu. cn ; 修订日期:2006210210 2250热连轧机是国内最宽的热带钢连轧机, 工作辊因可以使用CVC 技术使辊身长度达2550mm , 可轧带钢宽度最大为2100mm 。投产后发现, 轧制薄规格带钢时, 工作辊弯辊的板形调控作用明显减弱, 浪形趋向复合浪, 板形控制变得困难, 导致实物板形质量下降。而且带钢越薄, 问题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发现轧机在轧制薄规格带钢时上下工作辊端部发生压靠接触是主要原因。 在宽带钢轧制过程中, 轧辊的挠曲变形和表面接触压扁变形[1]使轧机上下工作辊围成的辊缝开度不均匀, 越靠近端部辊缝开度越小。随着带钢厚度的减小或轧辊挠度的增大, 轧机上下工作辊可能相互接触。这一接触首先发生在端部并随着压靠程度的加重不断向中部区域扩展。轧辊压靠造成的辊间接触力作为无效轧制力既会改变总轧制力和辊系的受力状态, 也会改变辊系的变形[2]。在铝箔轧制中, 辊端压靠可以是一种稳定轧制的手段[3], 但在薄宽带钢轧制中辊端压靠是板形控制的消极影响因素。 1工作辊端部压靠过程有限元仿真 1. 1辊端压靠的描述 采用压靠区域和压靠力2个指标来描述工作辊端部压靠的程度, 压靠区域为轧机上下工作辊发生相互接触区域的轴向长度; 压靠力为轧机上下工作辊相互接触区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山若「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亦即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相互依籁、不可分俐.其中硬件系统是山电子部件和机电装牲所组成的计算机实体.丛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并在程序的控制下完成数据愉人、数据处理和愉出结果等任务.软件系统是指为计算机运行工作服务的全部技术资料和齐种程序.从本功能足保证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为川户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i l'算饥的硬件和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否U不能正常工作。 二、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技术性能指标标志打计算机的性能优劣和应川范l祠的广度.在实际应川中,比较常见的计算机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川位,宇竹、字及字长①位:.位,指一个二进制位,是计算机中所表示的址从本的、址小的效据单元.灿计算机中信息存储的从小单位。O字节:.字节“衍相邻的8个二进制位.址计算机中通用的从本单元。 (1)字和字长:是计算机内部进行数据传递处理的鉴本单位.通常它与计算机内部的寄存器、运算装代、总线宽度相一致“字长”适衍计算机在交换、加工和存放信息时的鼓从本的长度。 (2)速度:计算机中的速度折标可以川主叔及运算速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主孩也称 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中时钟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倾华,常以兆赫兹(MHz)为单位.址决定计算机速度的T(要衍标之一。主孩越高,计算机速度越快。运算速度常以征秒百万折令数为单位.这个指标较主预更能直观地反映计界机的速度。 (3)存储系统容员:是指所能访问的存储单元数。存储系统主要包括主存(也称内存》和辅存(也称外存》。存储容址通常以字节(I”为单位.由于存储容址一般都很大.所以实用单位常川T.叮笋节(KB)、兆字节(MB)或占字j5((;13)表示。I KB=1024B.I MB=1024KB.I(;B=1024M1B. (4)可轶性:指计算机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正常I:作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常以平均无故WII.fPi1(MTBF)表示。MTBF烤大.系统性能越好。 (5)兼容性:指计葬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可川于其他多种系统的性能。 (6)性能/价格比:是衡峨计算机产品优劣的综合性指标。性能代表系统的使用价fl,包括计算机的速度、内存容胜、输人愉出设备的配祝及叮铭性等。价格则是衍计算机的冉价。性价比越高.则表明计算机系统越好。 三、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御L作为一种高速、枯确进行信息处理的机器-it有共他机器所无法比拟的诸多特点.梦1纳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达并迷度诀 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运算。现在普通的微R4计算机侮秒可执行几十万条指令.而巨ki机则达到III秒儿!·亿次战至儿(ri亿次的运算速度。随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汁芥机的运算速度还在提高。例如天气预报.山于需要分析大址的

板材理论重量及相关基础知识

板材理论重量计算 1、钢板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厚度(单位mm)×宽度(单位mm)×长度(单位mm)×7.85(国标密度)÷1000000000壹后面九个零=重量(单位吨)钢板四切边是理论计算重量,毛边或者两切是过磅计重。压力容器用钢板理论计算重量附加值请点击这里参阅。 2、方钢每米重量=0.00786×边宽×边宽 3、六角钢每米重量=0.0068×对边直径×对边直径 4、八角钢每米重量=0.0065×直径×直径 5、螺纹钢每米重量=0.00617×直径×直径 6、等边角钢每米重量=边宽×边厚×0.015 7、扁钢每米重量=0.00785×厚度×宽度 8、无缝钢管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9、电焊钢每米重量=无缝钢管 10、圆钢每米重量=0.00617×直径×直径11、黄铜管:每米重量=0.02670*壁厚*(外径-壁厚) 12、紫铜管:每米重量=0.02796*壁厚*(外径-壁厚)13、铝花纹板:每平方米重量=2.96*厚度 14、有色金属比重:紫铜板8.9黄铜板8.5锌板7.2铅板11.3715、有色金属板材的计算公式为:每平方米重量=比重*厚度 16、方管: 每米重量=(边长+边长)×2×厚×0.0078517、不等边角钢每米重量=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18、工字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19、槽钢每米重量=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专业术语: 1、两切 2、四切 3、两毛 4、四切三探正火(容器板) 5、热轧卷 6、开平理计 基础知识: 1、按厚度分类:薄板4mm、中板4—20mm、厚板20—60mm、特厚板60mm以上 2、按生产分类:热轧钢板、冷轧钢板 3、表面特性分类:(1)、镀锌板(热镀锌板、电镀锌板)(2)、镀锡板(3)、复合钢板、(4)、 彩色涂层钢板 4、用途分类:桥梁钢板、锅炉钢板、造船钢板、装甲钢板、汽车钢板、屋面钢板、结构钢 板、电工钢板(电工板)、弹簧钢板 钢板材质 普板Q235B、锰板Q345B、Q345C、Q345D、SM490A、Q390GJD—Z25、Q420GJC—Z15、容器板Q345R、碳结板S50C、碳结板45#、 Q345D钢板

板形自动控制

板形自动控制系统 1板形 1.1板形 板形是板带的重要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板带的平直度,横截面凸度(板凸度)、和边部减薄量三项内容。 1.1.1板形平直度是指板带纵向形状平直度,即板带纵向有无波浪形。其实质是板带内部产生了不均匀的残余应力。例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边波,主要是由于在轧制过程中板带纵向延伸量的不均匀造成的。当板带两边压下量大于中部时,板带两边延伸量较大,就产生了边波,如图1.1。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当边波出现,通常采用用加大张力的方法来消除边波。冷轧带钢平直设备设计指标如表1.1。 图1.1 表1.1冷轧带钢平直度设备设计指标。 带钢厚度范围(mm)带钢宽度(mm)1000~1500 0.2~0.6 9Unit 0.5~1.0 8Unit 1.0~1.5 6Unit 1.1.2板凸度 板凸度分为绝对板凸度和相对板凸度。绝对板凸度是带板沿厚度方向中心处厚度与边部厚度的厚度差。我们生产中的来料钢卷中高在五丝以内。相对板凸度是将绝对板凸度除以板带的平均厚度。带板在轧制过程中能够均匀延伸时,轧后板带绝对板凸度较轧前板带绝对凸度缩小一个延伸率,就能够获得良好的平直度。 1.1.3边部减薄量 边部减薄是在板带轧制时发生在轧件边部的一种特殊现象。考虑这一现象后的板带横断面在接近板带边部处,其厚度突然减小,这种现象称为边部减薄。故严格来说,实际的板凸度是针对除去边部减薄区以外的部分来说的。

边部减薄量也是板形的一个重要指标。边部减薄量直接影响板带边部切损的大小,与成材率有密切关系。我们生产的钢卷边部10~30公分为板型做松区,也就是边部减薄区。 发生边部减薄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轧件与轧辊的压扁量,在轧件边部明显减小。 2)轧件边部金属的横向流动要比内部金属容易,这进一步降低了轧件边部的轧制力与其轧辊的压扁量,使轧件边部减薄量增加。 2板形控制 2.1板形控制目的 板形调控的目的是要轧制出横向厚差均匀和外形平直的板带材。 2.2板形控制分类 板形控制系统分为闭环板形控制系统、开环板形控制系统和复合板形控制系统。 我公司采用的的是闭环板形控制系统。 2.3闭环控制 2.3.1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是控制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作为被控的输出以一定方式返回到作为控制的输入端,并对输入端施加控制影响的一种控制关系。在控制论中,闭环通常指输出端通过“旁链”方式回馈到输入,所谓闭环控制。输出端回馈到输入端并参与对输出端再控制,这才是闭环控制的目的,这种目的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 2.3.2闭环控制原理 闭环控制系统控制原理:通过板形仪及其信号处理装置获取实际板形信号,计算实际板形与目标板形的偏差,经板形控制计算机处理后,将调节信号送到板形调节机构,由板形调节机构对带钢进行在线调节,使带钢板形得以纠正。 2.3.1闭环控制系统简介 板形闭环反馈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板形实测值与板形目标曲线之间的偏差。该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即板形检测装置、控制系统和板形调节系统(执行机构)。投入闭环反馈控制的前提条件是有准确的板形实测信号,而控制器是板形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控制精度,直接影响到实物板形的质量。 板形检测装置 我们的板形检测装置是板形仪(板形辊)。 我们用板形仪自动测量钢带平直度,这种板形仪,在轧制过程中能连续不断进行板型检测,并将带钢平直度状态直接描绘出来。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发展 板形控制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先后开发出了许多先进的控制手段和相关的轧机形式。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控制技术和先进轧机小结如下: (1) 垂直平面(VP)工作辊弯辊系统 垂直平面(Vertical Panel)弯辊系统是最早的轧机控制带材板形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包括单缸工作辊正弯,双缸工作辊正弯,单缸工作辊负弯,以及支撑辊正弯。到目前为止,垂直平面弯辊系统仍然是板形调整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轧机中[21]。 (2) 连续可变凸度(CVC)系统 基于连续可变凸度(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系统的CVC轧机主要是由两个可移动的瓶形辊身组成。瓶形辊的辊径差和普通辊的凸度值大小相似,安装相反,互补成对称辊缝,辊缝略微呈S形。通过特殊S形工作辊的轴向窜动,来达到连续变化空辊缝正、负凸度(等效于工作辊正、负凸度)的目的。缺点是辊型复杂,磨削精度高而且困难,辊型互换性差,辊耗增加,轧辊接触压力大。在一个轧制单位过程中,如工作辊出现较大的磨损和变形,则将影响其调控性能偏离设定的要求,并且由于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接触压力的分布呈S形,使磨损后的支撑辊也成S形,如不及时换辊,将影响其设定的调控性能,为此,CVC支撑辊需采用较短的换辊周期[22]。但由于CVC轧机控制板凸度的能力极强,操作方便且易改造,所以发展较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宝钢在2050热连轧精轧机组七个机架上均采用了此项技术[23]。 (3) HC控制轧机 HC(High Crown)轧机是为了克服阶梯支撑辊不能随板宽变化而改变其支撑辊与工作辊接触长度的缺点以及提高工作辊弯辊效果而开发的。HC轧机是中间辊横移的六辊轧机,通过中间辊的相反方向横移来改变中间辊与工作辊的接触长度,以适应其板宽的变化。HC轧机具有工作辊直径小、板形控制稳定、改善边部减薄、同宽度轧制数量多以及可实现自由程序轧制的优点。但HC轧机也具有结构复杂、机架高、设备投资大、轧辊易剥离、操作维修难的缺点。尽管这样,HC轧机仍旧属于高精度板形,板凸度控制的轧机,不失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轧机。所以HC轧机发展迅速,世界各国均广泛采用。我国也研制成功了HC冷轧机[23]。

空调控制电路原理图

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电路原理分析 单元电路原理简析 美的变频空调主要包括“数智星”、“数智星S”、“数智星R”挂机系列:“数智星R”、“数智星M”、“数智星F”柜机系列等。美的KFR-26/33GW/CBPY型变频空调。属“数智星”变频系列。其主要机型包括:KFR-26/33GW/CBPY、KFR-26/33GW/I1BPY等。它们的电路原理基本相似。结合图1~图6电路原理图,对整机单元电路作简要分析。 1.室内机主电源电路 电路见上图,由电源捅头L、N两端输入AC220V交流电压,经保险管FS1、压敏电阻ZNR1、电容 C1和C2、T2过流保护和高频滤波后。一路经接线柱L、N两端送到室外机主电源电路的输入端。其中N 端与通讯电路的S端组成室内、室外机的通讯传输线路;另一路经A、B两端送到电源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三路送到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2.室内机辅助电源电路 电路见中图,由电源变压器T1次级线圈输出的两路低压交流电,一路经捕件CN5(3)、(4)脚送到整流桥堆IC6(1)、(2)脚,经IC6、C8和C35整流、滤波后,输m+13V电压,给换气风机(M2)供电;另一路经插件CN5(1)、(2)脚送到整流桥堆IC7(1)、(2)脚,经整流桥堆IC7、三端稳压块IC4(7812)和IC5(7805)、C9~C11和C32~C34整流、滤波、稳压后。输出稳定的+12V和+5V 电压,分别给继电器控制、室内风机控制、步进电机控制、蜂鸣器、主控芯片、复位、过零检测、驱动、温度传感器、通讯、存储器、按键和显示等电路供电。 3.室内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上图、下图。在主控芯片IC3(UPD780021)内部程序的控制下,由(1)脚输出室内风机控制信号,并由三极管04和双向可控硅光耦IC11(3526)进行控制,可实现室内风机(FAN)的运转、停转及无级调速等功能。当IC3(1)脚输出高电平时,Q4导通,IC11内部发光管导通。其发光强度控制内部双向可控硅的导通程度。从而进一步控制室内风机(FAN)的工作状态和运转速度。同时室内风机(FAN)的转速还受反馈电路控制,当风机转速信号通过R23、C20反馈到IC3(53)脚后,其内部风机转速检测电路则按照风机运转状况来确定风机转速。从而准确控制风机(FAN)的转速。 4.换气风机控制电路 电路见下图,为了让用户室内保持新鲜的空气,该空调设计了换气功能。由IC3(2)脚输出换气风机控制信号,当输出高电平时,经R10送到Q1的b极,Q1导通,驱动换气风机(M2)运转。从而实现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 5.过零检测电路 电路见中图、下图,该电路一是检测供电电压是否正常;二是为双向可控硅提供同步触发信号。南电源变压器T1次级输出低压交流电,经D7和D8整流,输出频率约为100Hz脉动电压,经R43~R45 分压后的正弦交流信号,送到三极管Q3的b极,当b极电压大于0.7V时,Q3导通,C31通过Q3进行放电,主控芯片IC3(UPD780021)(51)脚便得到一个低电平;当b极电压小于0.7V时,Q3截止,+5V 电压通过R7对C31进行充电,于是IC3(51)脚便得到周期为10ms的(高电平)过零触发信号。 6.室内机晶振电路 电路见下图,由主控芯片IC3(48)、(49)脚内部电路与晶体XT1组成晶振电路,产生4.19MHz 主振荡频率信号。

板形控制性能指标

板形控制性能指标 轧钢设备板形控制是大型宽带薄板热、冷连轧机的关键技术和高难度技术。近年来,随着工业用户自身自动化水平和节能要求不断提高,板形精度难以满足市场日趋严苛的质量要求,如严格控制带钢轧制中的边降ie象,实现带钢横截面形状的“矩形化”,是近年来板带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工钢、造币钢、DI材等高端产品的质量要求,冶金备件也是板形研究和实践的方向、前沿及难点之一。板形质量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轧钢设备高速轧制条件下的平坦度质量要求日趋严格;板形控制综合指标逐步提出并日趋严苛,如原来只要求平坦度,目前则还有边降、凸度、同板差、局部高点和楔形等指标,并要求实现节能降耗的低成本但综合功能强大的板形控制技术与轧机机型等;对极限规格、电工钢和高强钢等专有品种,冶金备件自由轧制条件下的板形控制综合能力和边部板形、高次或局部板形质最要求逐步提高。总之,随着轧制速度和对板带材质量要求的日趋严苛,板形控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板形质量的挑战和生产顺行的需要推动着板形控制和轧机机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持续成为国际轧钢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宽带钢热、轧钢设备冷连轧机作为大型宽带薄板生产的关键设备,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和高速化等特点,如现代化大型宽带钢热连轧机精轧机组末架最高轧制速度接近20量/s,最大的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冶金备件现代化冷连轧机末架最大轧制速度超过20量/s甚至高达46量/s,最大的年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这样的重型装备的板形控制精度要求非常高,如冷轧薄板的厚度范围在0.32?6.0量量左右,宽度通常为1000?2030量量,冶金备件在宽厚比达到1000以上的条件下,高速轧制的冷轧薄板的板形平坦度精度控制在儿个IU,边降和凸度精度控制在几个微米以内。冶金备件大型热、轧钢设备冷连轧机的高速轧制过程是一种超大规模制造精品的流程工业生产过程。

板形控制

板形控制作业实现板形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李艳威机电研一班s2*******

实现板形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李艳威1, (1. 太原科技大学研1201班太原) 摘要:介绍了六种类型的实现板形控制方法,包括热轧过程中对板形的控制;采用液压AGC系统控制板厚及板形;通过轧辊有载辊缝的控制,进行板形控制;通过选择机型实现板形控制;采用板形控制新技术以及控制策略和控制系统的结构对板形控制的影响。每个类型的方法中列举了具体实现的技术,并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板形控制方法原理 The Method of Achieving Plate-shaped Control and Principle LI Yanwei1 (1.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graduate class of 1201,Taiyuan) Abstract:Introduced six types of shape control method , Including the plate-shaped control in the hot rolling process;Adopt Hydraulic AGC System to control the shape of plate;Through the roll-load roll gap control the shape of plate;By selecting models to achieve plate-shaped control;Adopt new technologies plate-shaped control. Listed for each type of method to achieve technical,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technology. Keyword: plate-shaped control method principles 0 前言 为了说明金属纵向变形不均的程度,引入了板形(Shape)这个概念。板形是板带的重要指标,包括板带的平直度、横截面凸度(板凸度)、边部减薄三项内容。直观说来,所谓板形是指板材的翘曲程度;就其实质而言,是指带钢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作为带材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板形已越来越受到生产厂商与用户的重视,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带材对市场的占有率。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板形控制技术及其简单原理。 热轧过程中带钢的板形及带钢性能在 宽度方向上和轧制方向上的控制、酸洗的拉矫过程、冷轧过程的板形控制、连续退火时温度和张力的控制、乎整机的板形控制及涂层前的拉矫等构成了一个全过程的复杂的 冷轧板形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前一个工序的出口板形影响后一个工序的板形.所以,带钢的最终板形不可能单独由系统中的某一个工序或某一设备所决定,而由整个系统决定。 1 热轧过程中对板形的控制 热轧过程中,根据钢种不同,设定热轧目标终轧温度.必要时还要提高钢坯的出炉温度,确保热轧带钢的边部终轧温度控制晶粒均匀成长,尽量消除硬度沟的影响,为冷轧提供较为合适的板形.尤其是热轧后部设立平整机,通过在热状态下,平整机的拉伸矫平,消化板形缺陷。 2 采用液压AGC系统 为了实现轧件的自动测厚控制(简称AGC),使得纵向板形得以实现平直度,在现代板带轧机上一般装有液压压下装置.采用液压压下的自动厚度控制系统,通常称为液压AGC.AGC系统包括:(1)测厚部分,

板形讲义(一稿杨荃)

图1.1板带的横截面轮廓 h c h ed h eo 宽带钢生产线板形质量控制理论和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5.08 1板形基础知识 板带材做为基础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现代化工业部门如建筑、能源、交通、汽车、电子、机械、石油、化工、轻工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不仅对板带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且对其内在性能质量、外部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诸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板带的横向和纵向厚度精度越来越高,也推动着轧机机型和板形控制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于热轧、冷轧板的尺寸精度问题,有相对成熟的专门研究方法和解决手段。对于板形问题,无论是研究领域或技术应用领域的工作,都具有更大的难度。有关板形的基础知识是解决板形问题所必需掌握的。 1.1板形的概念 板形(Shape )所含的内涵很广泛,从外观表征来看,包括带钢整体形状(横向、纵向)以及局部缺陷;从表现形式看,有明显板形及潜在板形之分。 板带的横截面轮廓(Profile )和平坦度(Flatness )是目前用以描述板形的两个重要方面。横截面外形反映的是带钢沿板宽方向的几何外形,而平坦度反映的是带钢沿长度方向的平坦形状。这两方面的指标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决定了带钢的板形质量,是板形控制中必须兼顾的两个方面。 1.1.1横截面轮廓 横截面外形的主要指标有凸度(Crown )、边部减薄(Edge Drop )和楔形(Wedge )。 1.1.1.1 凸度 凸度C h 是反映带钢横截面外形最主要的指标,是指带钢中部标志点厚度h c 与两侧标志点h eo 和h ed 平均厚度之差:

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1.2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微机系统和一般计算机系统一样,衡量其性能好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 字长 字长是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一般一台计算机的字长决定于它的通用寄存器、内存储器、ALU的位数和数据总线的宽度。字长越长,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数据精度就越高;因此在完成同样精度的运算时,则数据处理速度越高。然而,字长越长,计算机的硬件代价相应也增大。为了兼顾精度/速度与硬件成本两方面,有些计算机允许采用变字长运算。 一般情况下,CPU的内、外数据总线宽度是一致的。但有的CPU为了改进运算性能,加宽了CPU的内部总线宽度,致使内部字长和对外数据总线宽度不一致。如Intel 8088/80188的内部数据总线宽度为16位,外部为8位。对这类芯片,称之为“准××位”CPU,因此Intel 8088/80188被称为“准16位”CPU。 2. 存储器容量 存储器容量是衡量计算机存储二进制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存储二进制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位(b,bit)。一般把8个二进制位组成的通用基本单元叫做字节(B,Byte)。微机中通常以字节为单位表示存储容量,并且将1024B简称为1KB,1024KB简称为1MB(兆字节),1024MB 简称为1GB(吉字节),1024GB简称为1TB(太字节)。 存储器容量包括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内存容量又分最大容量和实际装机容量。最大容量由CPU的地址总线位数决定,如8位CPU的地址总线为16位,其最大内存容量为64KB;Pentium处理器的地址总线为32位,其最大内存容量为4GB。而装机容量则由所用软件环境决定,如现行PC系列机,采用Windows环境,内存必须在4MB以上;采用Windows 95,内存必须在8MB以上;而采用Windows 98,内存必须在32MB以上等。 外存容量是指硬盘、软盘、磁带和光盘等的容量,通常主要指硬盘容量,其大小应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来配置。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Pentium系列微机大多具有几十至几百MB内存装机容量和几十、上百GB外存容量。 3. 运算速度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般用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来表示。由于不同类型的指令所需时间长度不同,因而运算速度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常用计算方法有: (1) 根据不同类型的指令出现的频度,乘上不同的系数,求得统计平均值,得到平均运算速度。这时常用MIPS (Millions of Instruction Per Second,即百万条指令/秒)作单位。 (2) 以执行时间最短的指令(如加法指令)为标准来估算速度。 (3) 直接给出CPU的主频和每条指令的执行所需的时钟周期。主频一般以MHz为单位。 4. 外设扩展能力 这主要指计算机系统配接各种外部设备的可能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一台计算机允许配接多少外部设备,对于系统接口和软件研制都有重大影响。在微机系统中,打印机型号、显示屏幕分辨率、外存储器容量等,都是外设配置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5. 软件配置情况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配置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计算机性能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例如是否有功能很强、能满足应用要求的操作系统和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是否有丰富的、可供选用的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等,都是在购置计算机系统时需要考虑的。 平均指令周期=1/平均指令执行速度 =1/(100*10^8) =0.01 u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