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书缝里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书缝里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书缝里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书缝里的知识点:

1、能复制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2、原核细胞转录与翻译出现在同一地点

3、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可遗传变异来原始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4、细菌的二分裂不属于有丝分裂,也不属于无私分裂

5、除细菌外,生物进行营养生殖往往要通过有丝分裂

6、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

7、分裂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较多

8、整个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目前难以得到验证

9、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纯合体的过程,才是单倍体育种,属于有丝分裂

10、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新的植物体必须有光照和无菌操作

11、高温使酶失去活性,低温时酶不失活,只是活性较低;再升高温度时,活性逐渐增大12、大型真菌(蘑菇,灵芝等)属于微生物13、病毒繁殖过程称为增值,它属于非细胞生物,他的一切生理活动必须在寄主细胞中才能进行;人工培养时,不能用普通培养基,要用活得胚体

14、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一种主要形式

15、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有性别之分

16、同一胚囊中的两个极核于其中的卵细胞基因型向同

17、囊胚是动物个体发育的一个阶段,胚囊是被子植物胚珠的重要部分

18、果实的口味、颜色、种皮的颜色只和母体的遗传物质之有关

19、真核细胞基因结构中外现子所含的碱基对=氨基酸×3

20、遗传信息是指DNA(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遗传密码又叫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中能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相邻的三个碱基

21、基因重组是指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得基因重新组合

22、家庭性疾病也不一定都是遗传病,这是因为同一家系的多个成员中,由于环境因素相同,也可能都患相同的疾病

23、在自然界,种群的基因频率迟早要发生变化,即种群的进化是必然的

24、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而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路线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25、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植物)减少,则该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点集锦

1、自交杂交侧交正交反交? 自交:同一植物体有性交配(包括自花传粉和同株的异花传粉)。 杂交:不同个体的有性交配 测交:F1或其他生物体与隐形个体交配,可用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或遗传方式。 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自由定义。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则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称为反交。可用正交和反交确定某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2 、为什么说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办法为正交和反交? 因为细胞质遗传基因全部来自母本,正反交的基因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的是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时来自父母的基因各一半,对于纯合亲本而言(教材默认的是纯合体),正反交的基因型相同,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的是细胞核遗传。 3 纯合子所有基因都含有相同遗传信息,这句话错在哪? 纯合子:所考察的一对或多对基因纯合,而生物体内的其他基因不考虑(可能杂合,也可能纯合)例:AABBDDEe考察AABBDD基因控制的性状时候,纯合;考察Ee的时候,杂合 4 准确描述一下等位基因;纯合子中有没有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a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称为相同基因。AA 5 1.什么实验需要人工去雄?2.是否当单独培养时,就不需要人工去雄了? 1.人工去雄可以避免试验不需要的授粉,排除非试验亲本的花粉授粉引起实验结果偏差。 2.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如果实验不需要自交就要去雄。 6 检验纯种的方法有几种? 有两种--测交或自交 1.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动物 2.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自花传粉的植物,操作起来很简单。 7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句话哪里错了?非等位基因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还有一种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遵循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这样讲: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 在2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孟德尔实验中F2中能稳定遗传和重组行个体所站比例依次为?谢谢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b和aaB_)所占比例为6/16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_和aabb)所占比例为10/16 9 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 1、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为ABO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只是分离定律。 2、如果包括其它血型,因血型有关的基因有几十对,所以可以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0 请问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否需要酶的催化?如需要,需哪种酶? 蛋白质合成过程需酶。主要有:解旋酶(转录),RNA聚合酶(转录),氨基酸缩合酶(翻译)等 11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答案1:3, 1:2:1和3:1 如果F2为9:7,则表示只有含有两个A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3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 瑞昌二中高三生物备课组李军 人教版新教材从2004年开始在很多省市试用,我们江西省2010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使用了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旧教材显然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一、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 旧教材强调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落实,既重视知识本身,也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等。这种能力要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 第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人教版旧教材必修部分以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为主体构架形成整体编写思路,按照这种方式依次呈现9个章节,表现出以知识发展过程为核心的呈现方式。而人教版新教材总体上打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方式,新教材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注重创新性,内容全面而丰富,体现了时代性与选择性。 第三、章、节编排结构的比较 人教版新旧教材体例比较 教材章编排结构节编排结构 旧教材章题名→引言→题图→第一节→第二节…引言→正文→练习→课 外读(或无) 新教材章题名→引言→题图→第一节→第二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 正文→练习 →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课外阅读资料可以看出,新教材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再是旧教材的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长远发展,因此,结论型的东西少了,探究型的东西多了,死记硬背的少了,独立思考的多了。 第四、新教材更注重了学科间的联系 如用数学模型画种群增长曲线利用了数学中指数函数的特征,以及用物理、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等。 总之,新教材的编写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帮助学生较好的落实三维学习目标,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使教学内容简洁流畅,从而更适合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必修二转录复制知识点总结

二、DNA复制中相关的数量计算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和嘧啶之间通过氢键配对,形成碱基对,且A只和T配对、C只和G配对,这种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因为 A=T,G=C 所以,A+G=T+C,即嘌呤数之和等于嘧啶数之和。 同理可得:A+C=T+G,即不互补的嘌呤数与嘧啶数之和相等。 (2)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第一条链的A与第二条链的T互补 配对,因此:A1=T2 同理:T1=A2 G1=C2 C1=G2 所以:A1+T1=A2+T2=1/2(A+T) G1+C1=G2+C2=1/2(G+C)因此:(A1+T1)/(G1+C1)=(T2+A2)/(C2+G2) (A1+G1)/(T1+C1)=(T2+C2)/(A2+G2)(A1+C1)/(G1+T1)=(T2+G2)/(C2+A2 (3)因为A=T ,G=C。所以A+G=T+C 所以(A+G)/(A+G+ T+C)=( T+C) / (A+G+ T+C)= 50% 也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A+G)/( T+C)=(A+C) /( T+G)= ( T+G) /( A+C)=1 规律概括: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相等,并为碱基总数的一半。DNA 分子的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旋酶),解开的两条单链作为复制的 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 规律1:亲代DNA复制n代后,DNA分子数为 2n ,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为 2个,不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为 2n-2 。 变通1:亲代母链与子代DNA链数之比为: 1/2n ,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与子代DNA分子数之比为: 2/ 2n。 规律2:亲代DNA分子经 n 次复制后,所需某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R =a(2n-1) 【其中,a表示亲代DNA含有的某种碱基数,n表示复制的次数】 规律3:碱基总数=失去H2O数+2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考点)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假说—演绎法 1、方法解释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2、典例分析 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孟德尔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 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3、其他实例 (1)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 (2)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 (3)遗传密码的破译;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5)摩尔根利用果蝇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 ★二、类比推理法 1、方法解释 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与归纳和演绎不同的是,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2、典例分析 美国科学家萨顿观察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过程和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非常相似。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也就是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过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也怀疑萨顿的假说,后来他做了大量的果蝇杂交实验,用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证实了萨顿的假说。 3、其他实例 类比是指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或相似方面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一致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将未知事物同已知事物的性质类比,依据其相似性,提出关于未知事物某些性质的假说——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有待观察及实验检验。 三、同位素标记法 1、方法解释 也叫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会改变。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科学家通过追踪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2、典例分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2C3→(CH2O)+H2O+ C5 3、其他实例 (1)探究DNA分子半保留复制 (2)分泌性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复制繁殖实验 (4)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中的氧 (5)研究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6)有氧呼吸的产物水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氧气中的氧 (7)分子杂交法――探针 四、对照实验法 1、方法解释 也叫平行组实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进行比较,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是实验组,是进行某种试验而采取的一些措施,通过一些实验步骤,然后观察其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得出这种措施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 不同于对比实验法①一般要设计对照组;②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是事先知道的;③实验结论是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照而得出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本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眩颊咭蚝粑δ芩ソ叨劳觥4送猓琒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高中生物必修二优质学案:4.1.1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1)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1课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对点强化] 强化点1RNA和DNA的比较 1.有3个核酸分子,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多核苷酸链,它们的组成是() A.一个DNA分子,两个RNA分子 B.两个DNA分子,一个RNA分子 C.三个DNA分子 D.三个RNA分子 解析3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这说明在这3个核酸分子当中,既有DNA 又有RNA,所以C和D错误;由题意可知3个核酸分子共有4条多核苷酸链,5种碱基,8种核苷酸,则最多只有一个DNA分子,A正确、B错误。 答案 A 2.下列关于细胞内RNA和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和ATP的元素组成相同 B.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C.tRNA上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1个反密码子 D.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解析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反密码子环上能与对应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的碱基,1个tRNA上仅含有1个反密码子,C错误。 答案 C 3.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功能

B.转运RNA上的碱基只有三个 C.mRNA与tRNA在核糖体上发生配对 D.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解析tRNA是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RNA中的一种,与其他种类RNA一样,是单链结构,属于生物大分子,并非只有三个碱基,tRNA在某些部位配对并扭曲成双螺旋状,它的平面形状如三叶草的叶形,其中有三个碱基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称为反密码子。 答案 B 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DNA,在正常情况下复制后形成两个相同的DNA B.②为tRNA,一种tRNA可携带不同的氨基酸 C.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 D.①和②共有的碱基是A、C、G、T 解析①为DNA,复制时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形成两个相同的DNA;②为tRNA,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遗传信息位于DNA上,密码子位于mRNA上;DNA和tRNA共有的碱基为A、C、G。 答案 A 强化点2遗传信息的转录 5.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细胞核基因进行转录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不同版本比较

胡庆、赵爱霞、刘桂婷: 1 针对生物必修一模块“分子与细胞”教材进行分析与比较。请分别分析人教版、苏教版、浙科版、河北少儿版和中图版五个版本教材的《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并对五个版本教材的必修一模块来比较。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五个版本教材研究报告一、国内高中生物必修一五个版本教科书简介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已于 2004 年 9 月起在全国四个省级实验区(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实施,与之配套的实验教科书也相继进入各实验区供学校使用,目前已经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 年初审通过的新教材有五个版本:朱正威、赵占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张时新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汪忠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刘植义主编,河北少儿出版社出版;刘相钰、刘恩山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赵占良老师指出人教版教材的特色主要表现如下: (1)人教版教材的素材选取重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介绍知识的发生或发现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家们的智慧思想与科学方法。包括研究问题的确立,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以及根据结果获取结论等。 (2)教材内容组织突出并再现了科学发展的逻辑,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而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及逻辑联系明显给予了强化,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科学知识发现和科学研究发展的真实历程及逻辑顺序。 (3)教材在知识引入上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通过分析及解决这些问题,进而获取或掌握这些新知识。人教版教材很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思考、想象、讨论与尝试解决,进而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并且更加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4)教材的活动设计突出探究及探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诸如“探究”、“实验”、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

大纲版《考试说明》对学生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四个方面。新课程标准的《考试大纲》(因为北京市《考试说明》还未制定出,现参考全国卷《考试大纲》)对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依然是这四个能力,但是四个能力中的都有一些微妙的变化。现列表比较如下(黑体表示改变的部分): 大纲版高考强调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

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等。这种能力要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 二、从内容的变化看新课程标准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 必修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选修本除选修1中的DNA分子的粗提取与鉴定,选修3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外,其余的基本是新增内容。 通过对比新课程标准和旧大纲教材的内容,找到新课标中新增加的知识点、新增加的实验、更加突出的重点等,以及新课标有而老教材没有的章节和知识点,便于指导教和学。 必修本中新增的具体内容如下表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与大纲版相比,新课程标准教程删减的部分: 三、从知识体系角度方面看新课程标准 必修1除新增内容外,其余基本是原大纲版教材必修1内容;必修2除新增内容外,其余基本是原大纲版教材必修2内容;必修3除新增内容外,其余基本是原大纲版教材必修1中生命活动的调节、必修2中生物与环境的内容。 新课程的知识体系与大纲版教材的知识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两者各有利弊。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图、树形图等各种形式,尽快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知识结构,使学生站在较高层次上认识生物学科的学习和探究过程。 四、我对新课程标准教学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1.新课程强调面向生活与社会,强调知识与实际相联系。面向生活与社会不等于完全按照生活与社会的直接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知识内容的“有用”与“无用”,不能仅看它是否能够在现实中直接应用,还应当看它在提高学生素质上的作用;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是手段,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目的。 2.高中学生,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没有生产实践经验,模拟实验和视频再现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3.新课程标准教程更加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应将两种学习方式完全地割裂和孤立,应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教材内容虽然有调整,知识点有顺序上的变化,但新课改高考在整体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上,没有根本性变化。广大考生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很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要求,进而赢得2010年的新课改高考。

[中美高中生物教材比较] 高中生物教材

[中美高中生物教材比较] 高中生物教材 论文 09级游莉莉 中美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部分的比较分析 摘要:通过对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与我国人教版高中 《生物》相同内容“分子与细胞”在编排上的比较,为我国教材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在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人教版的高中《生物》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从内容编排、栏目设置、教学效果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通过对两种教材的分析,得出可以得出结论:两种教材都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理念,在内容编排行上大体相同,美国教材更强调学科综合。美国教材栏目形式多种多样,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国的比较单一,以知识点的灌输为主。由于两种教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对于教学效果而言也存在差异,美国教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愉教于学。我国的教材过于刻板,除了知识点的学习外并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 关键词:中美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比较分析 目录

摘要·······························································1第1章······························································ 第一章绪论 论文选题的缘由 本论题是在查阅了大量有关中美教材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的。关于中美 教材比较的文献资料很多,有很多是单个方面的比较,如实验部分的比较,课后习题的比较,图片的比较等,也有整体的比较,比较有代表的的是于远远的《中美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研究》,他是对中美教材整体的一个比较,篇幅较长。于是决定比较中美教材中相同的一个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的就是“分子与细胞”内容。在指导老师悉心引导下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其中,吴举宏的《美国高中主流教材中“分子与细胞”部分的教材分析》,余远远的硕士论文《中美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研究》等文献资料对本论题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后经与指导教师讨论并确认了该论题的价值,最终形成了本文的论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作业27:4.1.2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及相关计算

第2课时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及相关计算 [对点强化] 强化点1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1.如图是人体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示转录 B.该过程表示翻译 C.该过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D.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该过程表示转录,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A 2.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B.GTA肯定不是密码子 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密码子GCA在人和猪细胞中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解析]密码子有64种,其中有3种终止密码子表示翻译终止的信号,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

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所以GTA不是密码子;所有的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 [答案] C 3.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解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氨基酸顺序,B正确;tRNA只将特定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参与肽链的合成,不决定氨基酸排列顺序,A错误;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没有差异,C错误;同一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是相同的,D错误。 [答案] B 4.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即转录还没有结束,翻译便启动,因此图示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内,翻译过程中,应是核糖体沿着mRNA 移动,C正确,A、B、D均错误。 [答案] C

对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和讨论

对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和讨论(3) 1.2 分析 从表 1 可以看出,两本教材的区别至少有以下几点:(1)同一概念不同名称。例 如,“免疫活性物质”和“免疫物质”,“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易地保护”和 “迁地保护”,等等。( 2)讲解重点不同。例如,苏教版用了较大篇幅讲解了人教版没有 做系统讲解的“昆虫的激素调节”,人教版用了较大篇幅讲解了苏教版未做明确 介绍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内容。(3)两本教材中的个别地方相互矛盾。 例如,赤霉素的作用,“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 4)对同一内容的设问角度不 同。例如,同样是极性运输方面的实验,人教版是强调“评价和修正”,而苏教版则 是“如何得出结论”。( 5)篇幅相差大。人教版比苏教版多出近 50% 的篇幅。( 6)对课标理解有差异。例如,对“活动建议部分”的尿糖检测实验,苏教版有,而人教版没有;对“探 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人教版有,苏教版却没有。 此外,两本教材在栏目设置、插图选用、习题安排、方法传授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显 示各自特色。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中所列的某一教材所特有的内容,并非都是另一教 材所没有的。例如,关于昆虫的激素调节,人教版在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也有 涉及,只是对昆虫的内激素方面的知识未提及。再如,苏教版P. 82 有“农药和《寂静的春天》”专题,人教版在 P.129 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卫有提及。 2 两本教材在遵循课标的同时体现粉创造性 从总体上看,两本教材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要求,积极引导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努力反映社会、经济、科技 的发展需求,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呈现形式体现了多样性和生动性的 特点;能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 性。下面举例说明: (1)在内容的编排顺序上,与课程标准不完全一致。例如,两本教材都将植物的 生命活动调节安排在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之后讲解。( 2)两本教材每章开头都采用彩色图 片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采取不同的形式对本章内容进行提示。例如,人教版在第

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比较-最新教育资料

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比较 2008年全国开始大面积推广新课程改革,江西省在这年也使用了新教材。新教材更加突出培养学生能力,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更加明显,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特别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在很多细节上进行了完善和更新,比如《生物》教材必修一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细胞呼吸。这节课程的设置总体变化较大,旧版教材是直接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种类,而新教材则通过酵母菌的实验来引入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种类。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究,同时根据旧版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进行适当的调整。 现在我就这一问题,对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些什么变化做些比较分析,以便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取得教与学的更好效果。 新课标教材的说法: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放能量。新课标教材第94页: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但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无论是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旧版教材的说法没有明确回答这一问题。旧版教材第72页

是这么说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虽然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同。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个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才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全过程释放较多的能量;在无氧的条件下,丙酮酸则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全过程释放较少的能量。 由于旧版教材没有完全说明白这个问题,以至于很多教辅参考资料认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能释放少量能量。这是存在严重的科学性错误的。现在作了明确的说明,不再含糊,从而避免了误读,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是教材科学性的体现。 那么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到底放不放能量?实际上,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过程,是在酵母菌和大多数植物组织里,是丙酮酸先脱羧生成乙醛,然后乙醛被第一阶段形成的NADH+H(在中学教材上简写成[H])还原形成了乙醇。在人体或动物组织中,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的过程则是丙酮酸被第一阶段形成的NADH+H(在中学教材上简写成[H])还原形成了乳酸。 大家知道,有机物氧化的过程中有能量释放,而有机物还原的过程中则储存能量。这样看来,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仅没有能量释放,而且储存了能量,这些能量就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出来的,是储存在NADH+H+(在中学教材上简写成[H])中的能量。 教辅资料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错误?如前所述,依据旧版教材

高中生物 必修二 基因的表达测试题及答案

基因的表达 一、选择题 1.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分别形成() A.DNA、RNA、蛋白质B.DNA、RNA、氨基酸 C.DNA、RNA、核糖体D.核苷酸、RNA、蛋白质 2.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是指遗传信息的传递从()A.蛋白质→RNA B.RNA→DNA C.DNA→RNA D.DNA→DNA 3.遗传密码是指() A.DNA分子决定蛋白质合成的有意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B.转运RNA分子一端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排列顺序 C.信使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D.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4.决定信使RNA中核苷酸顺序的是() A.转运RNA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B.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核糖体RNA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D.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5.在翻译过程中,不属于信使RNA与转运RNA的碱基配对的一组是() A.U-A B.A-U C.G-C D.A-T 6.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体现在() A.DNA的复制过程中B.转录过程中C.翻译过程中D.以上各种过程中 7.一个转运RNA的一端三个碱基是CGA,此转运RNA转运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密码子CGA)B.丙氨酸(密码子GCU) C.酪氨酸(密码子UAU)D.谷氨酸(密码子GAG) 8.下列对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人白细胞的DNA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②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③同种个体间的DNA是完全相同的④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许多性状 ⑤翻译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D.②③ 9.人的促黑色素细胞激素是一个22肽化合物,它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转运RNA最多有多少种()A.60种B.22种C.4种D.64种 10.在细胞核内从DNA中的……A-T―G―C ……转录成RNA中的……U―A―C―G ……这一具体

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比较

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比较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我国现行教科书包括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版本。我选取了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版本,从二者的内容框架、相同模块的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以及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内容框架特点 教材的内容框架都不仅仅是对课程标准的照搬,而是都融入了认真的编排,各章间层层递进相互联系,每小节又是对每大章主题的进一步分析与阐明,节与节间同样是层层递进,能相互联系起来共同呈现本章的内容。尽管两本教材各章的编排顺序不是完全相同但都是在围绕新课程标准构建知识体系。 (一)人教版 人教版教科书将“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以及“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这三个内容设置在了第一章,人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有: 生命系统的层次,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形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蓝藻细胞, 细胞骨架, 溶酶体,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活化能, 化能合成作用,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等。 (二)苏教版 苏教版教科书则是在一开始增加了“生物科学和我们”这一章的内容,包括“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和“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苏教版教材还将多个内容进行了归纳合并,比如将四种生物大分子合为“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一节,还有“细胞的类型与结构”一节,也是将多个内容合为一节。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有: 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挑战“自然发生说”, 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 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显微镜介绍, 酶促反应, 物体颜色的形成, 观察植物器官的切片, 坏死细胞与凋亡细胞的电泳比较等。 二、相同模块教学内容方面的异同 两种教材在相同的模块中除了都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外,各自选取了不同的教学素材,更进一步的体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必修二综合(同步练习-含答案)

必修二综合序号:24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能在细胞核中发生转录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②精原细胞③高度分化不再分裂的神经细胞④人体成熟的红细胞⑤效应T细胞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②③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2.白斑银狐是灰色银狐中的一个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斑点,十分漂亮。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1/3的灰色银狐,其余均为白斑银狐。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A.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B.后代灰色银狐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 C.白斑银狐后代出现灰色银狐是基因突变所致 D.白斑银狐与灰色银狐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约占1/2 3.已知一个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现有一细胞质粒,其周长为30个核苷酸链的长度,这个质粒的相对分子量为() A.3060 B.3078 C.6120 D.6156 4.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可以确定色氨酸的遗传密码是() A.ACC B.TCC C.TCG D.UGG 5.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⑥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 6.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 并分成①、②两组,在下列情况下:①组全部让其自交;②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 ①、②两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1/9;1/6 B.1/6;1/9 C.1/6;5/12 D.3/8;1/9 7.下图为蜜蜂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丝分裂只发生在Ⅰ、Ⅴ②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Ⅴ ③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Ⅰ、Ⅱ、Ⅲ、Ⅳ、Ⅴ④雄蜂体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 8.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A.R活菌B.人的凝血因子基因C.普通青霉菌D.初级卵母细胞 ↓+S死菌↓转入↓培育↓形成 S活菌羊的受精卵高产青霉菌次级卵母细胞9.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根据图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S、N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B.R、S、N、O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被转录 |

高中生物学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教育文档

高中生物学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高中生物学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矛盾,即课时少和教学任务重。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尝试比较与研究不同版本高中生物学教材,探索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新途径。 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学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沪科版、浙科版和中图版等六种版本。不同教材的内容呈现形式、章节排布不尽相同,实验项目类型、数目及排布也有差异,而插图、练习等许多细节更是大相径庭。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制订核心成员汪忠教授指出,虽然我国高中生物学现行多种版本教材,但每一个版本教材都是在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下制定的。国家之所以发行多版本教材,是因为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每一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特色,在科技与知识飞速更新的今天,一个教师抱着一种教材教终身,是不可能把书教好的。 本文主要比较研究高中生物学不同版本教材的细节,在比较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与思考,吸收借鉴其它教材有价值的东西,并用于优化课堂教学。例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1?分子与细胞》(下面简称《必修1》)与浙江科技版必修 1在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原理等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预测。但人教版增加了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浙江科技版在问题探讨中给

出的问题很详细,可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一、领会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才能真正全面认识事物。各版本教材虽源于同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但风格与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内容表述往往不尽相同。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领会课程标准,把握课堂教学重点。 例如“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其中关于细胞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人教版必修1教科书就用一句话,“请你分析下面的资料,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然后提供六张插图进行资料分析。人教版教科书这样的编排,很容易让师生误认为:正文内容结束了,重点知识学完了,分析插图“走走过场”就好了。而北师版必修1教科书专门有一小节介绍“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从细胞呼吸与作物栽培、细胞呼吸与粮食贮藏、细胞呼吸与果蔬贮藏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有利于教师明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这句话含义,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三、发现教材的不足,用好教材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各版本教材皆倾注了无数专家的心血与汗水,都有其优秀的一面,但也并非完美无缺。 关于酶的高效性实验,人教版教科书所用材料为新鲜猪肝的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分析授课时数分配建议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内容简介 本章分为两节:“身边的生物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回顾了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本章内容从前瞻性的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科学以及如何进行生物科学的学习等问题。本章主要的活动有:“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和“生命会自然发生吗”两个“积极思维”活动;“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诊断方法----基因诊断”的“放眼社会”活动;“观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的“边做边学”活动。 内容地位 “生物科学和我们”是本教科书第一章的内容。教科书首先通过对癌症发病率和病因分析以及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些传染病的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科学,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生物科学与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密切关系,着眼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本章第二节通过介绍科学家不断挑战“自然发生说”的生物学史实,强调了生物科学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强调了探究是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 教学特点 人类生存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发展迅猛,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列举生物科学发展中的某一方面,对其应用前景作出预测,并以辩证的思维对其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学的难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学生获取、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本章第二节安排了生物科学发展的精彩片段回放、点评,可以让学生思考、领悟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科学家是如何不断地深入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习他们坚持不懈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 本章内容的本质为“绪论”,因而两节均无“关键词”,即无知识目标要求,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和人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学的进展,关注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 本节地位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含答案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答到答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1—30题每题1.5分,31—35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碱基配对行为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组细胞结构中()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C.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D.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2、某夫妇所生4个孩子的基因型为RRLL、Rrll、RRll和rrLL。该夫妇基因型是()A.RrLl和RrLl B.RRLl和RRLl C.RrLL和Rrll D.rrll和rrLL 3、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是因为构成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若一个DNA 分子中有200个碱基,则碱基对的排列方式可能有() A.250种B.2100种C.4100种D.4200种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体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5、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①DNA ②RNA ③DNA和RNA ④DNA或RNA A.①②③B.④④④C.①③④D.①①④ 6、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所需的酶有解旋酶、RNA聚合酶 B.形成的子链和DNA任一模板链都完全相同 C.需要的基本条件中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D.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半保留复制方式 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只要是细胞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D.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8、下列对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