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赋的构成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赋的构成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赋的构成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赋的构成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

赋的构成

(一)赋与诗骚的区别

赋是文体的一种。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於诗人,拓宇於楚辞也。”这是说,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的。《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古人把赋与诗(《诗经》)骚(《楚辞》)分开,主要是从思想内容来看的。譬如骚之所以有别於诗,是因为骚没有诗那样纯正,而有诡异谲怪等类的内容(刘勰《文心雕龙·辩骚》);赋之所以异於骚,是因为赋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而“骚则长於言幽怨之情”(清程廷祚《骚赋论上》)。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这是说赋的主要特点在於铺陈事物。王逸、陆机、刘勰、程廷祚等都曾指出这一点。从汉赋到唐宋的赋都是如此,可以说这特点贯串了整个赋史。例如扬雄《解嘲》就是铺陈许多故事来为自己的“为官之拓落”辩解,江淹《别赋》就是用许多典故来铺陈各种离愁别绪。铺陈事物最典型的作品是汉代那些描写京殿和苑囿的赋。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其内容就是细腻夸张地描写上林苑的水势、山形、虫鱼、鸟兽、草木、珠玉、宫馆等景物和皇帝在苑中进行田猎、宴乐等情况,可以说极尽其铺陈夸张之能事。试举其中一小段:

於是乎蛟龙赤螭,(gèng) (měng)渐离,鰅(rǒng)鰫 (qián)魠(tuō),禺禺魼(qū)鳎(t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鱼鳖欢声,万物众夥。明月珠子,的皪江靡,蜀石黄碝(ruǎn),水玉磊呵,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鷫鹄鸨,驾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鵁卢,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为了夸张上林苑水中东西多,不论什么虫鱼、珠玉和水禽,只要想得到的,都把它铺陈出来。我们读汉赋,不要把这种夸张的描写都看成实有其事。刘勰在《文心雕龙·夸饰》中批评说:“相如凭风,诡滥愈甚。”实际上这并不是司马相如个人的缺点,而是汉赋的共同特色。这种描写苑囿和京殿(如班固《两都赋》)的赋,与诗骚不同是很明显的。

从形式上看,诗骚和赋都是押韵的,这是三者的共同点。但是一般的说:诗以四言为主;骚一般是六言,或加兮字成为七言;赋则字数不拘,但多数以四言六言为主。典型的汉赋多夹杂散文句式,诗、骚则基本上没有散句。诗、骚在句与句之间,特别是段与段之间,偏重内在的联系,极少用连结的词语。例如上册文选《诗经》中的《关雎》《桃夭》《七月》,《楚辞》中的《山鬼》《国殇》《哀郢》等都没有用连结的词语。而赋则与散文一致,多用连结的词语。例如扬雄《解嘲》,很多地方用“故”“是故”“是以”“然而”“然则”“若

夫”“且”“虽”“遂”等词语来连结上下文;江淹《别赋》用“况”“复”“故”“至若”“乃有”“又有”“傥有”“是以”“虽”等连结的词语;苏轼《前赤壁赋》用“於是”“况”“盖将”“则”“且夫”“苟”“虽”等连结的词语。总的来说,赋与骚的差别是不大的。至於所谓骚体赋(如贾谊《吊屈原赋》),

形式上更与楚辞没有分别。如果专从形式上看,赋与骚甚至可以认为同一类文体。

因此赋与诗、骚的分别,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察。赋比骚抒情的成分少,咏物说理的成分多,诗的成分少,散文的成分多。赋的性质在诗和散文之间。

(二)赋体的演变

赋的形式有几次大的演变。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把赋分为古赋、俳(pái)赋、律赋和文赋四种,比较概括地说明了赋体演变的结果。

汉代的赋是古赋(注:从此以下,讲到汉赋,一般只指典型的汉赋,即古赋或辞赋,不包括骚体赋。)。古赋又叫辞赋。汉赋的篇幅一般比较长,多采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夹杂散文。例如扬雄《解嘲》就是用主客的两次问答组成,全篇基本上押韵,但也有不押韵的地方。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是用子虚与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的对话组成,两篇赋的首尾部分都是不押韵的散文,《上林赋》中间主要部分还有一些不押韵的地方。

汉赋的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这是继承了《诗经》《楚辞》的句式,但又有所变革,不仅有三言、五言、七言等句式,还有许多长句。例如扬雄《解嘲》:

故有造萧何之律於唐虞之世,则悂矣。有作叔孙通仪於夏殷之时,则惑矣。有建娄敬之策於成周之世,则乖矣。有谈范蔡之说於金张许史之间,则狂矣。这种长句在《诗经》《楚辞》中是没有的,汉赋中却不少。

在用词方面,汉赋喜欢用许多僻字。上面所举《上林赋》的一段,就可以作为例证。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中所批评的“瓌怪”“字林”,正是汉代赋家用词的风尚。因此曹植说:“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傅不能析其词,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岂直才悬,抑亦字隐。”(注: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这是当时的风尚,不能算汉赋的语言特点。

六朝赋是俳赋。俳赋又叫骈赋。孙梅《四六丛话》说:“左陆以下,渐趋整炼,益事妍华,古赋一变而为骈赋。”六朝的赋与汉赋有很大的差别。这时期的赋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像左思三都赋那样的长篇大赋是很少的。六朝赋除用韵与汉赋相同外,骈偶、用典是它与汉赋显然不同的地方。由此看来,所谓骈赋实际上是押韵的骈体文。

骈偶的来源很远,汉赋中就有一些对句。例如扬雄《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但是汉赋往往是用多句排比,而很少是双句对偶;汉赋往往不避免同字相对,又不限於四字对和六字对。到了六朝赋,则篇中的骈偶变得非常突出,往往全篇都是四字对和六字对,而且尽可能避免同字相对。例如江淹《别赋》: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於水滨,车逶迟於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恍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这一段都是四字对和六字对,除“而”“於”“之”等虚词外,都是异字相对,而且许多地方对得很工整。这是六朝赋的典型,与汉赋在形式上

有显著的不同。

用典是六朝赋不同於汉赋的又一特色。因为汉赋或者是很少用典,如贾谊《吊屈原赋》,或者是明显地堆砌一些历史故事,如扬雄《解嘲》,并不像江淹的《别赋》和庾信的《春赋》那样,把典故融化在句子里。

六朝赋到了后期,有明显的诗歌化的趋势,多夹用五七言诗句。例如庾信的《春赋》,前以七言诗起,后以七言诗结,中间也杂有七言诗句。这种赋到唐初更盛,可说是骈赋的变体。

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宋代王銍《四六话序》说:“唐天宝十二载,始诏举人策问,外试诗赋各一首,於是八韵律赋始盛。”律赋比骈赋更追求对仗工整,并注意平仄谐和。其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於押韵有严格的限制。一般是由考官命题,并出八个韵字(注:律赋也有由皇帝亲自命题限韵的。律赋虽以八韵为通例,但也有三、四、五、六、七韵的。详见(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三。),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例如,唐代李昂《旗赋》以“风日云野军国清肃”为韵,宋代范仲淹《金在熔赋》以“金在良冶求铸成器”为韵,除韵字有规定外,甚至押韵的次序,韵脚的平仄也有规定。李调元《赋话》说:“唐人赋韵,有云次用韵者,始依次递用,否则任以己意行之。晚唐作者,取音节之谐畅,往往以一平一仄相间而出。(按,上文所举李昂《旗赋》和 仲淹《金在熔赋》即一平一仄相间。)宋人则篇篇顺叙,鲜有颠倒错综者矣。”(注:(清)李调元《赋话》卷二,十二页。瀹雅斋校刊本。)律赋的字数,也有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四百字(注:李调元说:“唐时律赋,字有定限,鲜有过四百者。”见《赋话》卷四,四页。)。科举考试,特别讲究程式,因此律赋近乎一种文字游戏。我们只要知道这种赋体的梗概,没有必要去多加研究。

文赋是受古文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中唐以后,古文家所作的赋,逐渐以散代骈,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随便。形式与六朝赋差别很大,与汉赋倒很接近。因此有人把唐宋以后的赋和汉赋合在一起,也叫古赋。其实唐宋时代的文赋和汉赋无论在内容上或是在形式上,都是有区别的。在形式上,文赋不像汉赋那样一味重视铺排和藻饰,而是用写散文的方法写赋,通篇贯串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已开文赋的先声,苏轼的《前赤壁赋》则是文赋的典型作品。当然,文赋的句子结构也颇有与散文不同的,例如苏轼《前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寄蜉蝣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是,从整个内容安排上说,文赋的确是十分接近散文了。

(三)赋的押韵

上文说过,赋是韵文的一种。赋的押韵与诗歌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下面我们着重谈一谈赋的押韵方式。试以扬雄《解嘲》、江淹《别赋》和苏轼《前赤壁赋》为例:

扬雄《解嘲》:士纪已母│爵禄轂│卿光横当│文言泉天间门│白落‖轂族│结逸七国│君臣贫存遁│资师‖搜禺涂候鈇书庐区陶吾渠夫│岛少‖霸惧举│安患‖傅渔遇侯驱│笔诎│师眉│辟迹‖灭绝实热室│存全│默极│静庭;漠宅│殊如│皇龙│白鹊‖髂索橐│沬气位│定平│敝烈制律│随奇隤为│从凶‖山连君玄‖

江淹《别赋》:矣里起│恻色侧息轼│亡光霜凉扬‖族轴谷│陈人春鳞神‖士市里视起里死‖军云薰文煴裙‖期辞滋悲时湄‖阳香芳黄光长伤‖山传坚天年然‖謌娥波何│圭来徊‖名盈惊精英声情‖

苏轼《前赤壁赋》:间天然仙│桨光方│慕诉缕妇‖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酌藉白‖从上面三篇赋,关於赋的用韵,可以归纳出下列五点:

(一)由於赋的篇幅较长,往往需要换韵,一韵到底的赋极少。有的赋换韵比较快,像扬雄《解嘲》很多地方只用了两三个韵脚就换韵。贾谊《吊屈原赋》换韵更快,每两句一换韵,每一个韵只用了两个韵脚。江淹《别赋》换韵较慢,至少三个韵脚,多数是五个韵脚以上才换韵。六朝赋换韵往往比较慢,这是时代的风尚。

(二)赋的换韵,往往与内容段落是一致的。例语扬雄《解嘲》每段用一至八类韵,没有任何一类韵是跨段相押的(注:有人认为“世治则庸夫高枕而有余”的“余”与“或释褐而傅”的“傅”押韵,但是“傅”字与下文“渔”等字押韵,“余”字不必认为入韵。)。每段所用的几类韵,换韵的地方在内容方面也有转变。这一点在六朝以后的赋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江淹《别赋》许多段都是一韵到底,换韵就是另一个段落。这样,赋的作者可以用换韵来表示赋的段落。直到宋代的文赋,例如苏轼《前赤壁赋》,以及更后的赋,情况莫不如此。

(三)赋的押韵,有的句句押,如扬雄《解嘲》中的:

是故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惟寂惟漠,守德之宅。有的隔句相押,如江淹《别赋》,除了“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以外,都是隔句相押。隔句相押是最常见的押韵方法,这与《诗经》《楚辞》的押韵方法相同。但如上面所说的,古赋和文赋常夹有散句,押与不押,比较自由。例如扬雄《解嘲》:

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胁摺髂,免於徽索,翕肩蹈背,扶服入橐。激卬万乘之主,介泾阳,抵穰侯而代之,当也。蔡泽,山东之匹夫也。顩颐折頞,涕唾流沬,西揖强秦之相,扼其咽而亢其气,捬其背而夺其位,时也。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於洛阳;娄敬委辂脱挽,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举中国徙之长安,适也。五帝垂典,三王传礼,百世不易;叔孙通起於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吕刑靡敝,秦法酷烈,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注:这里既可认为“敝”“烈”“制”“律”四字通押,也可认为“敝”与“制”押,“烈”与“律”押。),宜也。这一段押韵很不规则,有句句押,有隔句押,也有六七句到十多句不押的。文赋如苏轼的《前赤壁赋》除句句押和隔句押外,也有三句或四句才押的。这种作法是赋体诗的成分减少、散文成分加多的表现之一。

(四)所谓韵脚,不一定在句末。如果句末是虚词,往往在虚词的前面押韵。这是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作法。例如:

意者玄得无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

客徒欲朱丹吾轂,不知一跌将赤吾族也!

是以士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窒隙蹈瑕,而无所诎也。

(以上扬雄解嘲)

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以上江淹别赋)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以上苏轼前赤壁赋)这种押韵方式古赋和文赋中用得较多,六朝骈赋一般不用,《别赋》中只有一个例子。

句末的虚词,一般不用作韵脚,但也有用来押韵的。例如: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五)韵脚以不重复为原则,例如上面所举的三篇赋和本单元文选中其他几篇赋都没有同字重押的。有时候看来好像是重韵,实际上这两个韵字的字形虽然相同,意义却迥然有别,那只能认为用了同形词或同音词,而不是重韵。试以庾信《哀江南赋》为例:

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设重云之讲,开七林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辩常星之夜落。地平鱼齿,城危兽角。卧刁斗於荣阳,绊龙媒於平乐。

尔乃桀黠(xiá)构扇,冯陵畿甸。拥狼望於黄图,填卢山於赤县。......陶偘(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例一,“礼乐”的“乐”(yuè)和“平乐”的“乐”(lè)不但不同义,而且不同音,只能算同形词。例二,“桀黠构扇”的意思是叛臣捏造事实,煽动君主。“构扇”的“扇”与“煽”同义,和“羽扇”的“扇”不同义,只能算同音词。即使是这样,同形词或同音词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规矩,直到唐诗宋词中还是适用的(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共用三个“卒”字押韵,它们是既不同义,又不同音。参看本册1414页注〔16〕。)。

(四)赋的结构

赋可以有三个部分:前面有序,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等。刘勰《文心

雕龙·诠赋》说:“既履端於倡序,亦归余於总乱。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序是说明作赋的原因,“乱”或“讯”大多概括全篇的大意。但序和“乱”等不是赋一定要具备的。

西汉以前的赋是没有序的,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和扬雄的《解嘲》等。后人把《汉书》的话抄来作序,那并不是作者的原序。从东汉开始,作者才自己写赋序(注:清代王 孙《读赋卮言·序例》说:“自序之作,始于东京。”),例如班固的两都赋。赋序与赋本身在形式上的差别,是赋用韵而序不用韵。汉代赋序和一般散文没有分别,六朝赋序有用骈体文写的,例如庾信《哀江南赋序》。

“乱”或“讯”在汉赋中多有这一部分。例如贾谊《吊屈原赋》有“讯”,扬雄《甘泉赋》有“乱”。这是骚体形式的沿用。六朝以后的赋很少运用这种形式的。

有的汉赋假设宾主对答,开始和结尾都多用散文,赋本身就分成三个部分。开始部分有点近似序;结尾部分往往发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近似“乱”或“讯”。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如此。唐宋时代有些赋还沿用这种作法。例如韩愈《进学解》开始有几句散文,作用是为下文作张本(注:《古文辞类》以《进学解》归入辞赋类,我们认为是对的。);杜牧《阿房宫赋》从“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起,是一段发议论的散文,这就是寄托讽谕的结尾部分。苏轼的《前赤壁赋》,开始和结尾虽然不是散文,但是结构仍可分成三部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这是略等於序的开始部分。“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以下,是发议论的结尾部分。

常用德语连词、介词知识分享

常用德语连词、介词

常用德语连词 一、并列: 1.连和;und, und auch, und zwar, aoch, bloss, d.h., bzw., z,B., namentlich, als, nicht nur…sondern auch, sowohl...als auch, ausserdem, bald...bald, einerseits...andererseits, teils...teils. 2.选择;entweder…oder 3.对立;aber, allein, jedoch, doch, nicht…sondern, dagegen, allerdings, dennoch 4.条件;sonst 5.理由;denn, n?mlich 6.时间;dann, indessen, manchmal, 7.结果;also, daher, so, deshalb, deswegen, folglich, 8.目的;darum, dazu 9.让步;zwar…aber, trotzdem, 10.比较;ebenso 11.限制;nur, 12.否定;weder…noch, nicht…noch, 二、从属: 1.对立;w?hrend 2.条件;wenn, falls, nur wenn, vorausgesetzt,dass; unter Bedingung,dass; 3.理由;weil, da 4.时间;als, wenn, nachdem, w?hrend, sooft, bis, bevor, ehe, seit, sobald, solange, sowie, kaum dass 5.结果;so dass, zu…,als dass 6.目的;damit, um…zu, auf dass, damit dass 7.让步;obgleich, obwohl, obzwar, wenn auch 8.情况; indem 9.比较;wie, als, als ob, als wenn, wie wenn 10.比例;je…desto, je…umso, je nachdem 11.限制;nur dass, ausgenommen dass, ausser dass, soviel, soweit 12.手段;dadurch dass, indem 13.否定;ohne dass, ohne …zu, (an)statt dass, (an)statt… zu 14.引入;dass, ob 德语常用介词 1.mit Akkusativ: bis; für; durch; gegen; ohne; um; entlang; wider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汉字的构造 教案

教案: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教师:国际学院张艳梅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课程类型及性质:基础必修课 教授对象:对外汉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所需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汉字构造的基本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各自的特点。 2、掌握形声字的结构方式,能辨别归类。 3、通过学习汉字的构造,加强对汉字音形义关系的认识,提高认识汉字、运用汉字、教学汉字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演示(●)练习()讨论(●)其它(演出练习) 是否使用多媒体(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悠悠中华五千年,汉民族自古至今一直用汉字记录汉语,表达思想。 它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它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以独特的构造,独特的字形结构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事物的特定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留学生汉字,传播汉字文化,首先教师自己必须了解汉字。 二、六书说(1’)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方法);转注、假借(用字方法)。 三、造字法(16’) (一)象形 象形字可分两类: 1、独体象形:用整个字去描摹物体的外形,让人一看便知道它代表的物体。如:日、 月、山、水、川、泉、石、木、竹、禾、雨、人、女、子、目、耳、口、刀、舟、门、户、车、牛、羊、虫等。

(女) 2、合体象形:用一个符号去描摹物体的外形,用另一个符号作陪衬,以示它所代表的 物体,把两个符号合成一个字。如眉、胃、页、须、瓜、果、州等。 讨论: (人)(羊) (燕)(目) (二)指事 指事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抽象符号构成的,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构成的。 1、抽象符号:如上、中、下、纠、缀、一、二、三、四等。 2、象形字变更:在象形字上加抽象符号,或减符号,或把字翻转,用来表示抽象概 念或比较复杂的意思。如亦(腋)、本、末、朱、刃、母、亦、曰、甘、血、乌、片、叵、司等。 (女、母)画一个跪坐交手的妇女,这是“女”(象形);“女”字加两点,表示这是哺乳婴儿的妇女,是一个母亲的形象,“母”(指事)。 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 讨论: 乌、叵、司 (三)会意

德语语法总结·整理

德语句子的语序 初学德语的人往往对德语句子的语序感到迷茫,为什么一会动词在前,一会动词在后,一会谓语在主语前,一会谓语又在主语后. 这就是德语学习中的语序问题. 语序是指一个句子中各个句子成分的次序关系,而不是各个单词的次序关系. 德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有三种:正语序,反语序和尾语序. 正语序是指: 句子以主语部分开始,接着是谓语或谓语的变化部分,再其次是其他的句子成分. 大部分陈述句是正语序.对主语提问的特殊疑问句也是正语序. z.B. Ich komme aus China . 我来自中国. Wir lernen Deutsch . 我们学习德语. Das sch?ne Bild geh?rt zu mir . 这张美丽的图片是我的. 【geh?ren | geh?rend | geh?rt | er / sie / es geh?rt | ich / er / sie / es geh?rte | er / sie / es hat / hatte geh?rt 1 geh?ren (zu) ? to belong (to) geh?rend ? belonging geh?rt ? belonged er / sie / es geh?rt ? he / she / it belongs ich / er / sie / es geh?rte ? I / he / she / it belonged er / sie / es hat / hatte geh?rt ? he / she has / had it belonged 】 Wer lesen den Text ? 谁读课文? 反语序是指: 谓语或谓语的变化部分位于主语之前. 一般疑问句,祈使句一般为反语序.部分叙述句,特殊疑问句为反语序. z.B. Studierst du Germanistik ? 你学德语语言文学吗? Sprechen Sie bitte laut ! 请您说大声点! Um sechs Uhr stehe ich auf . 我6点钟起床. Heute fahre ich nach Berlin . 今天我去柏林. Wann frühstücken Sie ?您什么时候吃早餐? Was machst du in Bonn ? 你在波恩做什么? Den Lehre (宾语) kenne ich überhaupt nicht .我根本不认识这位老师. 尾语序是指: 从句的语序都是尾语序,即从句中的谓语和谓语的变化部分位于句子的末尾. z.B. Ich wei? nicht , ob sie morgen hier kommt . 我不知道她(或他们)明天来不来这里。 Sobald es klingelt , beginnt der Unterricht . 铃一响就上课 Wenn ich Zeit h?tte , k?me ich gern mit .

小学二年级语文连词成句专项练习题大全(附答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连词成句专项练习题大全 班级姓名 1、书包去明明上学背着 2、妈妈篮子去提着菜买 3、保护庄稼益鸟猫头鹰是的 4、应该之间关心同学互相 5、干干净净把我教室得大家扫和 6、是不是一支丢你了铅笔 7、台湾一家是大陆和 8、叶子一把把像银杏树小扇子的 9、跑去他向公共汽车停在站台的 10、四周立交桥的绿毯似的草坪有 11、得意地她在微风里跳起舞来 12、马儿草原上在奔跑 13、快乐节日祝我妈妈 14、要青菜吃多小朋友 15、小河我家前门一条有 16、小小的弯弯的像船一只月儿 17、爸爸字把写好的我交给 18、英勇的大门守卫着日夜祖国的解放军战士

19、会唱你这首吗歌曲 20、恐龙庞大的消失呢为什么了会 21、一位有画家戴嵩唐朝著名的叫 22、年轻变得的故宫古老了 23、叔叔雷锋是战士解放军一位的优秀 24、鱼各种各样大海的里有 25、祖国欢庆妈妈人民的生日 26、态度的非常王老师对和蔼我 27、邮票正式英国发行首次 28、笑容满面地中间来到周总理人群 29、笋芽儿嗓音呼唤着雷公公粗重的用 30、准时傍晚把玲玲盲人小桥接过 31、你昨天过什么吗东西捡到 32、在转来转去他田边焦急地 33、蓝天上洁白的在鸽子飞翔 34、飞舞蜜蜂花丛中多一群群在快乐呀 答案: 1、明明背着书包上学去。 2、妈妈提着篮子去买菜。 3、猫头鹰是保护庄稼的益鸟。 4、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 5、我和大家把教师扫得干干净净。 6、你是不是丢了一支铅笔?

7、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8、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9、他向停在站台的公共汽车跑去。 10、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 11、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 12、马儿在草原上奔跑。 13、我祝妈妈节日快乐。 14、小朋友要多吃青菜。 15、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河。 16、弯弯的月儿像一只小小的船。 17、我把写好的字交给爸爸。 18、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大门。 19、你会唱这首歌曲吗? 20、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21、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 22、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23、叔叔雷锋是一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24、大海里有各种各样的鱼。 25、人民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26、王老师对我的态度非常和蔼。 27、英国首次正式发行邮票。 28、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间。 29、笋芽儿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雷公公。 30、玲玲傍晚准时把盲人接过小桥。 31、你昨天捡到过什么东西吗? 32、他焦急在田边地转来转去。 33、洁白的鸽子在蓝天上飞翔。 34、一群群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多快乐呀!

德语中表原因的连词

德语中表原因的连词、介词总结 并列连词 ①denn因为z.B Wir blieben gestern zu Hause, denn das Wetter war zu schlecht. ②doch (雅)因为z.B Er ging weg, sah er doch, dass ich sehr beschl?ftigt war. ③i nsofern…..als 在…范围里;由于,因为 z.B Der Fall lag insofern günstiger, als die Planung rechtzeitig eingesetzt wurde. ④ja doch (雅)因为z.B”Das h?tte ich alles laut gesagt,”fuhr Geschenk fort, “ Ich habe er nicht laut gesagt, damit ich euch nicht ins Unglück bringe. Der Junge, gerade der, f?ngt ja doch sein Leben Ernst an.” ④n?hmlich因为;由于z.B Er sah den Film nicht , er war n?hmlich sehr müde. 介词 ①angesichts(G)鉴于;面对 ②angesichts von 鉴于 ③auf(A)鉴于 ④auf Grund(G)根据;由于 ⑤auf Grund von (D)根据;由于 ⑥aufgrund (G)根据;由于 ⑦aufgrund von(D)根据;由于 ⑧aus (D)出于;由于 ⑨bei(D)由于,因为;鉴于 ⑩dank (G、D)由于;多亏;借助于 ?Durch (A)由于 ?Halber (G)(渐旧)由于;为了 ?Infolge(G)由于 ?Infolge von(D)由于 ?Mit (D)由于;因 ?Von (D)由…而来;由于 ?Vor (D)(不加冠词)由于,因为;由于…而z.B Vor Angst zittert er. ?Wegen (G) 由于;为了

一年级语文连词成句的方法和技巧(附练习)

连词成句的方法和技巧 1、连词成句:我们学过的主要的句式有 (1)谁(什么)是什么。关键:看到是就要想到这个句式。 (2)什么像什么. (3)谁(什么)怎么样。看到“多么”“真”这样的词语,就要引起注意,标点符号用感叹号 (4)谁干什么。这类句子可以引申出多种句子: 谁在哪里干什么。 在哪里,谁干什么。 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 什么时候,怎么样的谁在哪里干什么。 什么时候,谁在哪里怎么样地干什么。 什么时候,怎么样的谁在哪里怎么样地干什么。 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间、地点放在句首,要在后面加逗号 2、“的”的后面加物品,比如小鸟,草地,云朵,小朋友等,“地”的后面加动作,比如打,叫,唱歌等。 3、句末的标点符号不要忘记,尤其是问句和感叹句。 4、词语不要漏掉,写完后读一读。 一、基本句型 1、谁干什么 ①往南②飞③燕子④一群⑤排着队 2、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马②池塘边③在④喝水⑤清清的 4、谁为谁干什么 ①为②买了③皮球④妈妈⑤一个⑥我 5、谁带谁干什么 ①带②秋游③我们④老师⑤去

6、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兔②草地上③在④和⑤赛跑⑥小马 7、什么地方有什么 ①美丽的②有③池塘④一朵⑤荷花⑥里 8、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 ①树林里②啄木鸟③在④为大树⑤有⑥治病⑦一只 9、什么时候,谁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秋天②一群③往南飞④小燕子⑤排着队 二、较复杂的句型 10、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④快乐地 11、什么样的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开开心心地②小海星③玩④可爱的⑤在⑥沙滩上 一、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加上标点.. 1、春雨纺出的春姑娘线是 2、有趣的正在一群一个争论小鸟问题 3、是个日子1985年的令人难忘的植树节 4、邓小平亲手栽种的已经长大了柏树爷爷 5、全家人兰兰这张画都喜欢看

古代汉语_所字结构_再认识

语 言应用研究 odern chinese M 21 XIANDAI YUWEN 2008.08 “所”在文言文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用法又十分复杂,甚至连其词性的归属也众说纷纭。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所,伐木声,从斤户声。诗曰:伐木所所。”可见“所”字的本义应该是一个象声词,指伐木的声音,只是作为这种词性的“所”我们接触的比较少,大家并不熟悉。语法学家对于“所”字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其作为虚词的使用上,在起结构作用时,该如何认定。在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中,马建忠认为“所”是一个“接读代字”并指出“接读代字者乃所以为读之记也”[1];杨树达先生认为“所”应是“被动助词”[2];杨伯峻先生则将其解释为“小品词”[3];王力先生曾将“所”字定为“动词前附号”后来又修改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它应是“指示代词的一种”[4]。这种说法后来被广泛采用,郭锡良先生在这种说法的基础上将“所”表述为“辅助性指示代词”[5]。综合来看,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各自侧重的语言事实不同,有的甚至是仅限于语言中的个别用例。虽然在“所”的词性表述上有着一定的分歧,但是有一点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那就是“所”字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必须和其它的词或词组相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也就是说充当句子成分的,不是“所”字本身,而是以它为中心的整个结构。 “所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时,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不能将其拆分,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可以承担名词所承担的一切语法功能。“所字结构”根据与“所”字结合的核心词的词类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别:“所+动”结构和“所+介”结构。每一种类别中又有着不同的类型变化,每一种类型中“所”的作用和体现的意义又是各不相同的,它们在一起共同组成了“所字结构”的语法功能。可见,“所字结构”的用法和意义十分灵活。 一、“所+动”结构 “所+动”结构是“所字结构”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它的基本形式是“所”字加在动词(多为及物动词)、动词词组或活用作动词的形容词和名词前面。其中的“所”字是指示代词,指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或宾语。具体来说,这种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变化:(一)所+名+动 这是“所+动”结构中的最基本类型,在这种类型中,“所”将其后的动宾词组转换为了一个名词性的偏正词组,并强调、指示了中心词。例如: (1)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史记·项羽本纪》)其中的“所佩玉玦”就是一个“所+名+动”形式的“所字结构”,动宾词组“佩玉玦”与“所”结合后变为了一个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佩戴的玉玦”。这里的偏正词组已经不同于一般的名词性偏正词组,因为“所”在其中起了强调指示的作用,强调并指示了这个中心词,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一般的偏正词组没有这样的作用。有时候为了使这种偏正关系更加明确,还可以在动词和名词之间加上连词“之”,在译为现代汉语时就相当于加入了一个助词“的”。例如: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所居之官”就是在“所居官”的基础上加入“之”使关系更为明确,在翻译时我们可以译为“担任的官职”。 (二)所+动 这种结构类型可以看作是第一种类型的省略式,动词所修饰的中心词没有出现,“所”直接加在动词的前面,形成了一个名词性短语,充当主语或宾语,用来指代人、事、物等,相当于“(所)……的(人、事、物),我们在翻译时应补充出所指代的内容。例如: (3)婉贞挥刀直斫,所当无不披靡。(《清稗类钞·冯婉贞》) (4)皇上有所询问。(梁启超《谭嗣同》) 例(3)中的“所当”和例(4)中的“所询问”后面都没有出现动词所修饰的中心词,但在理解时要补充出省略的内容,“所当”就是“抵挡的(人)”,而“所询问”则是“询问的(事情)”。这样理解,我们就能知道例(3)中的“所字结构”充当的是主语,而例(4)中的“所字结构”则作为了句子的宾语。 (三)所+形容词 当一个形容词与“所”字结合之后。这个形容词就临时活用为一个及物动词,整个结构仍然作为一个名词性词组出现,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指代的是人、事、物等。例如: (5)凡御者之所贵,马体安于身,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尽速致远。(韩非子《喻老》) (6)辨明礼仪,人之所长,而猱猿之所短也。(《管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再认识 □张 杨 摘 要:“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用法较为复杂的指示性代词,作为虚词,它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通常情况下用在动词、介词或是短语之前,组成“所字结构”,通过这个结构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或定语。 关键词:古代汉语 所字结构 结构类型

德语从句总结

期中复习 一,从句部分 1,用wenn作连词的条件从句和时间从句(如果,当···时) 命令式:Komm doch mit,wenn du nichts Wichtiges vorhast. 陈述句:Ich rufe dich gleich an,wenn ich zu Hause angekommen bin. Wenn ich zu Hause angekommem bin,rufe ich dich an. 疑问句:Willst du mitkommen,wenn wir morgen Abend ins Kino gehen? 2,dass ,ob,疑问词 Der Polizist fragt sie,wie sie hei?t,wo sie wohnt und was los war.Er m?chte,dass sie alles Ruhe erz?hlt.Dann fragt er sie noch,ob sie den Einbrecher gesehen hat und wie er aussieht.Er sagt,dass er gleich kommt und dass alles in der Wohnung bleiben muss,wie es ist. Hast du gesehen,dass er durchs fenster gekommen ist? Wei?t du,ob er einen Bart hat? (ja nein Frage) K?nnen Sie uns sagen,wo der Zeuge gestanden hat?

(完整版)小学语文连词成句

连词成句 一、基本句型 1、谁干什么 ①往南②飞③燕子④一群⑤排队 一群燕子排队往南飞。 2、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 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马②池塘边③在④喝水⑤清清的 小马在清清的池塘边喝水。 4、谁为谁干什么 ①为②买了③皮球④妈妈⑤一个⑥我 妈妈为我买了一个皮球。 5、谁带谁干什么 ①带②秋游③我们④老师⑤去 老师带我们去秋游。 6、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兔②草地上③在④和⑤赛跑⑥小马 小兔和小马在草地上赛跑。 7、什么地方有什么 ①美丽的②有③池塘④一朵⑤荷花⑥里 池塘里有一朵美丽的荷花。 8、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 ①树林里②啄木鸟③在④为大树⑤有⑥治病⑦一只树林里有一只啄木鸟在为大树治病 9、什么时候,谁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秋天②一群③往南飞④小燕子⑤排着队 秋天,一群小燕子排着队往南飞。 二、较复杂的句型 10、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④快乐地 小朋友在操场上快乐地做游戏 11、什么样的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开开心心地②小海星③玩④可爱的⑤在⑥沙滩上可爱的小海星在沙滩上开开心心地玩

小学语文连词成句练习题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加上标点。 1、①小兔②白菜③兔妈妈④带着⑤在菜园里⑥收 2、①高兴地②燕子妈妈③笑了④为什么 3、①公园里②秋天③菊花④开满了⑤各种颜色的 4、①可爱的②在天空中③小鸟④飞来飞去⑤快活地 5、①聪明的②锯③的④鲁班⑤发明⑥是 6、①世界②这么③原来④美丽⑤呀 7、①你②吃③喜欢④水果⑤吗 8、①一年四季②吃到③蔬菜④人们⑤新鲜的⑥都可以 9、①公园里②春天③桃花④开满了⑤迎春花⑥和 10、①清清的②划船③他们④小河里⑤在⑥星期天 11、在果园里阿姨苹果摘秋天 12、做游戏小朋友操场上快乐地在 13、一箱送给奶奶把早上爸爸草莓新鲜的 14、花朵天黑了夜来香张开了美丽的 15、出来了开了太阳牵牛花漂亮的火红的 16、一条长出了啦新尾巴终于小壁虎 17、提了个你为什么问题叔叔错误的 18、夜空中星星晚上珍珠满天的像无数撒在 19、诸葛亮架人桥士兵江里让站在三国时 20、有十来枝真美湖里荷花亭亭玉立的啊 21、①的②小猴③翻跟头④在⑤皮球上⑥。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一、汉字的性质 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多。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例甲骨文: 指事字:上下刃亦朱 会意字:莫吹啓祝折 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这就是汉字中的形声字。 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二、汉字的结构 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 (一)象形 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 例: 人大女又目耳口齒 日月草木水戈户門 牛羊犬豕馬鹿弓矢 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 (二)指事 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三)会意 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两种类型: 1、形合会意字:通过部件的象物性的组合来表示新意构成新字。字中构件摆放的位置往往也成为区别构意的手段,不能随意摆放。例:从,牧,莫,舂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通论(九) 1、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2、上古汉语里,“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最正常的结构,不是“倒装”。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不能将代词宾语前置的否定句: A、“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 B、宾语不是代词的。“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也大多不用此结构。如“若不许君”、“吾不能早用子”。 4、“不”“弗”:词汇意义相同,都表示一般的否定。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a、“不”后的动词可以是及物也可以是不及物;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如:勇者不惧。老妇不闻也。 b、“弗”后的动词一般是及物,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带宾语的非常少见)。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都不能否定名词。因此: 1)“不”后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 2)“弗”后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 5、“毋”“勿”:词汇意义相同,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古书上“毋”常写作“無”。语法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a、“毋”和“不”相当,“毋”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 b、“勿”和“弗”相当,“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少见)。 c、“毋”“勿”后面的名词都用如动词。如:毋友不如己者。王無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有时候,“勿”字用于陈述句,意义和“不”差不多。如:齐侯欲勿许。 6、“未”: “未”和“未尝”的区别: a、“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 b、“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 c、“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 d、“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 e、“未”有时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意义和“不”差不多。如:是未可知也。 7、“否”: a、“否”和作为应答之词的“然”是对立的。常用于单词句,等于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 b、“否”又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它表示否定的一面。如: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8、“非”: a、“非”用于判断句里,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注意:这种“非”虽可译为“不是”,但语法意义完全不同。“不是”是系词“是”前面加否定词“不”;“非”在上古汉语里不是系词,而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否定的是整个谓语。如:是非君子之言也。

一年级语文连词成句专项练习(有答案)

一年级语文连词成句专项练习(有答案) 要求: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 1、天天上课我们在教室里 2、明明的是和方方好学生爱学习 3一包小白兔菜子送给老山羊 4、司马光被小朋友缸里的掉在救出来了 5、常常我和公园玩去小丽 6、种年年地瓜我们村很多 7、树上从小松鼠下来跳 8、江上大桥有一座

9、山洞小熊住在一家里 10、学习的孩子小明是爱个好 11、一车送给老山羊把小白兔白菜 12、爷爷种了地里许多在花生 13、听过你故事这个吗 14、听讲专心我们都要上课时 15、关心老师成长多么我们啊 16、好事做的这件谁是

17、马路种在两旁树少先队员 18、在做工工人工厂里 19、跟一块儿毛主席小朋友看戏 20、妈妈奶奶吃请苹果 21、山水画毛小波太美了的 22小蝌蚪游来游去湖水里在清清的快活地 23、小朋友喜欢各国大熊猫都 24、小牛小羊拔河和草地上在比

25、高兴地鸽子妈妈笑了为什么 26、敌人放牛在山坡上王二小就叫他看见带路 27、一个他是勇敢的小八路爱学习的 28、花儿的花园里真好看开得啊 29、送给做了王冬一朵我大红花 30、今天星期是几兰兰我问 31、许许多多不同的画了达芬奇鸡蛋 32、为什么那里不动啊你站在

33、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34、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我 35、小海好朋友我的是 36、常常明明给小树浇水 37、华佗古代是医生有名我国的 38、校园里小朋友跑步在 39、在家帮我奶奶常常干活 40、知道你尾巴燕子什么有吗的用 41、我要好消息把告诉这个大家

42、上课铃我们教室走进一响 43、小东好孩子是个爱劳动的 44、一起我们小花好吗玩 45、游玩天鹅和一起高兴地同伴们 46、家里一位抱回好心丑小鸭农夫的把 47、地方人们不用很远的再去也挑水了 48、割草在山坡上小白兔 49、说话蚂蚁正在小白兔跟

(完整word版)【强烈推荐】德语语法总结

德语句子的语序初学德语的人往往对德语句子的语序感到迷茫,为什么一会动词在前,一会动词在后,一会谓语在主语前,一会谓语又在 主语后.这就是德语学习中的语序问题. 语序是指一个句子中各个句子成分的次序关系,而不是各个单词的次序关系. 德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有三种:正语序,反语序和尾语序. 正语序是指: 句子以主语部分开始,接着是谓语或谓语的变化部分,再其次是其他的句子成分. 大部分陈述句是正语序.对主语提问的特殊疑问句也是正语序. z.B. Ich komme aus China . 我来自中国.Wir lernen Deutsch . 我们学习德语. Das sch?ne Bild geh?rt zu mir . 这张美丽的图片是我的. Wer lesen den Text ? 谁读课文? 反语序是指: 谓语或谓语的变化部分位于主语之前. 一般疑问句,祈使句一般为反语序.部分叙述句,特殊疑问句为反语序. z.B. Studierst du Germanistik ? 你学德语语言文学吗? Sprechen Sie bitte laut ! 请您说大声点! Um sechs Uhr stehe ich auf . 我6点钟起床. Heute fahre ich nach Berlin . 今天我去柏林. Wann frühstücken Sie ? 您什么时候吃早餐? Was machst du in Bonn ? 你在波恩做什么? Den Lehre (宾语) kenne ich überhaupt nicht . 我根本不认识这位老师. 尾语序是指: 从句的语序都是尾语序,即从句中的谓语和谓语的变化部分位于句子的末尾. z.B. Ich wei? nicht , ob sie morgen hier kommt . Sobald es klingelt , beginnt der Unterricht . Wenn ich Zeit h?tte , k?me ich gern mit . Er tut so , als ob er nichts geh?rt h?tte . 特殊情况: 1. 位于主句之前,不带连词wenn 的条件从句,用反语序.即谓语或谓语的变化部分在主语之前,位于句子的开头位置.z.B. H?tte ich Zeit , k?me ich gern mit .2. 在非真实的比喻从句中,只用连词als,而不是用als ob 或 als wenn , 这是从句也是反 语序.z.B. Er sah so aus , als w?re er krank .3. 由连词wenn …… auch 引导的让步从句,如果连词中的wenn 省略,从句 也是反语序.z.B. Ist die Arbeit auch schwer , sie muss geschafft werden .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说明:按照该提纲复习,基本通论知识点与词句部分可以熟练掌握,内部资料,请勿外传此版本教材是商务出版社的三册套教材,与现在的两册套教材可以通用,页数稍有出入,请 使用者自行注意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 《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 《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臵、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连词成句的方法和技巧(附练习)

【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连词成句的方法和技巧(附练 习)的方法和技巧 1、连词成句:我们学过的主要的句式有 (1)谁(什么)是什么。关键:看到是就要想到这个句式。(2)什么像什么. (3)谁(什么)怎么样。看到“多么”“真”这样的词语;就要引起注意;标点符号用感叹号 (4)谁干什么。这类句子可以引申出多种句子:谁在哪里干什么。 在哪里;谁干什么。 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 什么时候;怎么样的谁在哪里干什么。 什么时候;谁在哪里怎么样地干什么。 什么时候;怎么样的谁在哪里怎么样地干什么。 关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间、地点放在句首;要在后面加逗号 2、“的”的后面加物品;比如小鸟;草地;云朵;小朋友等;“地”的后面加动作;比如打;叫;唱歌等。 3、句末的标点符号不要忘记;尤其是问句和感叹句。 4、词语不要漏掉;写完后读一读。 一、基本句型 1、谁干什么 ①往南②飞③燕子④一群⑤排着队 2、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马②池塘边③在④喝水⑤清清的 4、谁为谁干什么 ①为②买了③皮球④妈妈⑤一个⑥我 5、谁带谁干什么

①带②秋游③我们④老师⑤去 6、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①小兔②草地上③在④和⑤赛跑⑥小马 7、什么地方有什么 ①美丽的②有③池塘④一朵⑤荷花⑥里 8、什么地方有什么在干什么 ①树林里②啄木鸟③在④为大树⑤有⑥治病⑦一只 9、什么时候; 谁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秋天②一群③往南飞④小燕子⑤排着队 二、较复杂的句型 10、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做游戏②小朋友③在操场上④快乐地 11、什么样的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地干什么 ①开开心心地②小海星③玩④可爱的⑤在⑥沙滩上 一、把下列词语连成句子;并加上标点。 1、春雨纺出的春姑娘线是 2、有趣的正在一群一个争论小鸟问题 3、是个日子 1985年的令人难忘的植树节 4、邓小平亲手栽种的已经长大了柏树爷爷

常用德语连词、介词

常用德语连词 一、并列: 1.连和;und, und auch, und zwar, aoch, bloss, d.h., bzw., z,B., namentlich, als, nicht nur…sondern auch, sowohl...als auch, ausserdem, bald...bald, einerseits...andererseits, teils...teils. 2.选择;entweder…oder 3.对立;aber, allein, jedoch, doch, nicht…sonde rn, dagegen, allerdings, dennoch 4.条件;sonst 5.理由;denn, n?mlich 6.时间;dann, indessen, manchmal, 7.结果;also, daher, so, deshalb, deswegen, folglich, 8.目的;darum, dazu 9.让步;zwar…aber, trotzdem, 10.比较;ebenso 11.限制;nur, 12.否定;weder…noch, nicht…noch, 二、从属: 1.对立;w?hrend 2.条件;wenn, falls, nur wenn, vorausgesetzt,dass; unter Bedingung,dass; 3.理由;weil, da 4.时间;als, wenn, nachdem, w?hrend, sooft, bis, bevor, ehe, seit, sobald, solange, sowie, kaum dass 5.结果;so dass, zu…,als dass 6.目的;damit, um…zu, auf dass, damit dass 7.让步;obgleich, obwohl, obzwar, wenn auch 8.情况;indem 9.比较;wie, als, als ob, als wenn, wie wenn 10.比例;je…desto, je…umso, je nachdem 11.限制;nur dass, ausgenommen dass, ausser dass, soviel, soweit 12.手段;dadurch dass, indem 13.否定;ohne dass, ohne …zu, (an)statt dass, (an)statt… zu 14.引入;dass, ob 德语常用介词 1.mit Akkusativ: bis; für; durch; gegen; ohne; um; entlang; wider 2.mit Dativ: aus; ausser; bei; gegenüber; mit; nach; von; zu; seit; ab; dank; entgegen; 3.mit Genitiv: (an)statt; trotz; w?hrend; wegen; ausserhalb; innerhalb; kraft; infolge; um…willen; mittels/vermittels; ungeachtet; zwecks 4.mit Dativ oder Akkusativ: an; auf; hinter; in; neben; über; unter; vor; zwische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