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光学简明教程PPT

物理光学简明教程PPT

中科大物理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及名称培养单位代码招生类专业代码及名称培养单位代码招生类别 070121★数学物理001 硕,博3 623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中国科大出版社数学分析:极限、连续、微分、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4 802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李炯生中国科大出版社《空间解析几何简明教程》吴光磊高等教育出版社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二次型与内积;解析几何:向量代数,平面与直线,常见曲面 070201理论物理004 硕、博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4 811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第一卷曾谨言科学出版社第三版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波函数和波动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算符与表象变换,对称性及守恒定律、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定态微扰论、量子越迁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04 硕、博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4 811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第一卷曾谨言科学出版社第三版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波函数和波动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算符与表象变换,对称性及守恒定律、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定态微扰论、量子越迁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004 硕、博 234 硕、博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4 83 5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学》徐克尊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子物理学》杨福家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原子物理学》褚圣麟高等教育出版社《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子结构和光谱、分子结构和光谱、量子力学概论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004 硕、博 4 808 电动力学A 《电动力学》郭硕鸿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包括低速和高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狭义相对论 4 872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等离子体物理导论》F. F. Chen科学出版社1980《等离子体物理原理》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中国科大出版社1988 单粒子理论、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波动、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070205凝聚态物理002 博 203 硕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

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

力学和热学 (1)与(2) Mecha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1) and (2) 课程编号:22189936、22189937 总学时:28、72 学分:2、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由力学和热学两大部分组成。力学和热学都是大学物理的基础部分,是物理学各门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在牛顿力学方面, 主要学习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 刚体定轴转动方面,主要学习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在振动和波方面,主要学 习简谐振动和平面简谐波。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主要学习 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机效率及熵增加;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 方法,气体压强公式,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能量均 分定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 参考书目:《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热学教程》(第二版),黄淑清、聂宜如、申先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课程编号:22189903 总学时:7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电流,恒定磁场,磁介质,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及电磁学与当代高新技术等内容。通 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如何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建立理论及实验检 验这一过程,为学生在将来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打下一定的基础。本 课程是后续课程比如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等的基础;电磁作用是一种基本的相互 作用,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广,而且也与当代高科技密切相关,本课程 是学生将来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 参考书目:《电磁学》贾瑞皋,薛庆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电磁学》《电磁学》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Physics 课程编号:22189906 总学时:72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数学是物理学的表述语言。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是学习理论物理课程的重要的数学基础。该课程包括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两部分。复变函数论部分 介绍复变函数的微积分,级数展开,留数及其应用以及积分变换等内容。数学物 理方程部分包括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入、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分 离变量法、作为勒让德方程的解的勒让德多项式和作为贝塞尔方程的解的贝塞尔 函数及其性质以及格林函数的基本知识。该课程有着逻辑推理抽象严谨的特点, 同时与物理以及工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我 们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能学习数学本 身,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参考书目:《数学物理方法》(陆全康、赵蕙芬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力学和热学 (1)与(2) Mecha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1) and (2) 课程编号:22189936、22189937 总学时:28、72 学分:2、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由力学和热学两大部分组成。力学和热学都是大学物理的基础部分,是物理学各门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在牛顿力学方面, 主要学习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 刚体定轴转动方面,主要学习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在振动和波方面,主要学 习简谐振动和平面简谐波。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主要学习 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机效率及熵增加;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 方法,气体压强公式,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能量均 分定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 参考书目:《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热学教程》(第二版),黄淑清、聂宜如、申先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高中历史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4课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讲义 人民版必修3

第4课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课标要求] 1.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2.欣赏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3.列举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和音乐流派,理解这些影视作品和音乐流派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一、反映时代主题的文学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朝着□01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战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和世界。 (3)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影响着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2.特点 (1)最主要的特征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02融合交流和□03与时俱进。世界文化更积极地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众多文学流派。 (3)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文学创作越来越体现出与科技及人类发展的紧密结合。 3.概况 派别时间地区特点代表作 荒诞派戏 剧 20世纪50 年代 欧洲 手法怪诞语言风格背离传 统 贝克特《等待戈多》“愤怒青 年” 20世纪50 年代 英国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垮掉的 一代” 20世纪50 年代 美国内心思想的解放— “黑色幽 默” 20世纪60 年代 美国 用□04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 的结果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 二条军规》 魔幻现实 主义 20世纪60 年代 拉美 拉美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 相结合;魔幻般的效果 马尔克斯的《□ 05百年孤独》“解冻文 学” 20世纪50 年代后 苏联 小说的主旋律是爱情和追 求个人幸福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 《□06日瓦戈医生》 4.文学对社会的反作用

07寂静的春天》,使人们意识到“人类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森出版了《□ 也是生态平衡的一部分”,从而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 思维点拨 1.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1)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2)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3)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是从世界向人、从客观向主观、从外向内的转变,人、主体、自我、内心世界成为现代文学的中心,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反传统上更加极端与荒诞、强调自我,更多地表现了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2.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的表现 (1)从表现形式上看:20世纪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都得到了发展。 (2)从表现内容上看:不仅有资本主义文学表现形式,而且社会主义文学和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也相继出现并且成就很高。 (3)20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说是全面繁荣,表现手法各异,反映的思想内容也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二、形形色色的当代美术 1.行动绘画 (1)出现:20世纪50年代在□01美国纽约开始风行,也称“滴画”。 (2)特点:把自身行动和绘画创作相结合,有极大的随意性,追求画面和色彩的偶然效果。 (3)代表:杰克逊·波洛克的《3》和《□02第十号》。 2.后现代主义美术 (1)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欧洲兴起。 (2)概况 03光学的感觉加强绘画效果,装饰效果较好,有很好的商业效应。 ①欧普艺术:利用□ ②波普艺术:接近大众生活,表现形式多样,充满活力。 ③其他艺术:大地艺术和观念艺术等。 思维点拨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 (1)企图打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2)对主流美术思潮的质疑和对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关注,主张多元和承认多中心。 (3)从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4)从表达主观感情转向客观世界,对个性和风格漠视或敌视。

光纤通信简明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1-1 用光导纤维进行通信最早在哪一年由谁提出 答:1966年7月英籍华人高锟提出用光导纤维可进行通信。 1-2 光纤通信有哪些优点 光纤通信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他们是: 1. 频带宽、传输容量大; 2. 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3. 重量轻、体积小; 4.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5. 泄漏小、保密性好; 6.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1-3 简述光纤通信系统的分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用光纤传输信息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在发送端,把用户要传送的信号(如声音)变为电信号,然后使光源发出的光强随电信号变化,这个过程称为调制,它把电信号变为光信号,最后用光纤把该光信号传送到远方; 在接收端,用光电探测器接收光信号,并把光信号还原为携带用户信息(如声音)的电信号,这个过程称为解调,最后再变成用户能理解的信息(如声音)。 1-4光纤通信系统结构分类 a) 点对点b) 一点对多点c) 网络 1-5 光纤通信网络分类 依据网径的大小可分为宽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 光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相位差? 光是一种电磁波,即由密切相关的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形成的一种偏振横波,它是电波

和磁波的结合。它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不断地变化,分别用E x 和H y 表示,在空间沿着z 方向并与z 方向垂直向前传播,这种波称为行波 假如波沿着z 方向依波矢量k 传播,如式(1.5.1)所示,被 z ?分开的两点间的相位差 φ?可用k z ?简单表示,因为对于每一点t ω是相同的。假如相位差是0或2 的整数倍,则两个点是同相位,于是相位差φ?可表示为 k z φ?=? 或 2z φλπ??= 2-1简述光纤的结构 光纤由玻璃(石英SiO2)制成的纤芯和包层组成,为了保护光纤,包层外面还增加尼龙外层。纤芯材料主要成分为掺杂的二氧化硅(SiO2),纯度达99.999 %,其余成分为极少量的掺杂剂如二氧化锗(GeO2)等,以提高纤芯的折射率。 2-2 由折射率的径向分布分为阶跃和渐变 2-3实用的单模和多模 2-4 多模光纤有哪两种?单模光纤又有哪几种 答:多模光纤有折射率阶跃光纤和渐变光纤。单模光纤有G.652、G .653、G .654、G.655、G .656、G.657光纤和色散补偿光纤。 2-5 光纤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以不同的入射角进入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会出现哪三种不同的情况? i k r k t k i r t 入入入入入入入入入入入入入入i k r k t k t c c i k r k c i 2 1 n 2 n 1n n

广西大学857物理化学(专)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广西大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专)(857)》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考试性质 初试自命题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 考试内容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并能综合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间根据国家考试时间,准许使用计算器。 二、 考试的内容 1.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焓、功和热,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函数,Clausius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熵变的计算, 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变化的方向与平衡条件。 2. 多组分系统 偏摩尔量,化学势,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理想液态混合物,理想稀溶液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稀溶液的依数性,活度与活度因子。 3. 相平衡 相律,克拉贝龙方程,单组分系统相图分析,二组分系统相图分析,步冷曲线。 4.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平衡常数的计算,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 电化学 电解质溶液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离子迁移数,离子强度,离子独立移动定律,电导及应用;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电池电动势的测定,Nernst方程计算,可逆电池的热力学,电池电动势的应用;极化作用及种类,超电势。 6. 化学动力学基础 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典型的复杂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rrhenius 经验式),活化能,链反应的特点,会用稳态近似;催化剂的本质。 7. 界面现象及胶体化学 表面张力及表面Gibbs自由能,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新相生成过程,吸附现象,润湿、铺展现象,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固体表面的吸附,胶体的分类和制备,胶团结构的书写,胶体的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备注

300份物理类专业课程习题答案电子版合集

300份物理类课程习题答案电子版合集 (共16页,myth920) 理论力学第六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932&fromuid=9 理论力学第六版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khdaw】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461&fromuid=9 《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第三版)高教出版社 (手抄版)习题答案【khdaw】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84&fromuid=9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版课后答案【khdaw】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368&fromuid=9 《物理学教程》 (马文蔚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khdaw】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2782&fromuid=9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与部分范例陈金太厦门大学【khdaw】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2350&fromuid=9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 (梁昆淼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khdaw_lxywyl】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2600&fromuid=9 《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高等教育出版社完整版课后答案【khdawlxywyl】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676&fromuid=9 固体物理 (黄昆版) 课后习题答案【khdaw】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339&fromuid=9 《光学》姚启钧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khdaw】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178&fromuid=9 《固体物理教程》王矜奉山东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khdaw】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1645&fromuid=9 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课后答案【khdaw】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289&fromuid=9 《量子力学教程》周习勋课后习题答案【khdaw】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388&fromuid=9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版部分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khdaw】 https://www.doczj.com/doc/1111667914.html,/bbs/viewthread.php?tid=1065&fromuid=9

物理光学教学大纲

物理光学 Physical optics 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实践学时: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1.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理解光的波动本性,为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几何光学中的基本概念、近轴成像的规律和作图成像法,熟悉典型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有关光的传播及其本性,包括干涉、衍射、偏振等基本现象、原理和规律,为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了解它们在科研、生产和实践上的应用。 2.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作图方法。熟悉典型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习题课及课外作业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主要使用教材 梁铨廷编著.物理光学.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2.主要参考书 [1] 刘翠红编著.物理光学学习指导与题解.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2] 梁铨廷,刘翠红编著.物理光学简明教程.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3] 张洪欣,高宁,车树良编著.物理光学.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4] 刘晨主编.物理光学.第3版.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主要内容:光学的发展史。 重点和难点:光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光学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第一章光的电磁理论 主要内容:光的电磁波性质、平面电磁波、球面波和柱面波、光源和光的辐射、电磁场的边值关系、光在两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全反射、 重点和难点:光波在金属表面的透射和反射、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第二章光波的叠加与分析 主要内容: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的叠加、驻波、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光波的叠加、不同频率的两个单色光波的叠加、光波的分析 重点和难点: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的叠加、光波的分析

物理光学梁铨廷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光的电磁理 论 1.1在真空中传播的平面电磁波,其电场表示为Ex=0,Ey=0,Ez= ,(各量均用国际单位),求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周期和初相位。 解:由Ex=0,Ey=0,Ez= ,则频率υ = = =0.5×1014Hz,周期T=1/υ=2×10-14s,初相位φ0=+π/2(z=0,t=0),振幅A=100V/m, 波长λ=cT=3×108×2×10-14=6×10-6m。1.2.一个平面电磁波可以表示为Ex=0, Ey= ,Ez=0,求:(1)该电磁波的振幅,频率,波长和原点的初相位是多少?(2)波的传播和电矢量的振动取哪个方向?(3)与电场相联系的磁场B的表达式如何写?解:(1)振幅A=2V/m,频率υ = Hz,波长λ = = ,原点的初相位φ0=+π/2;(2)传播沿z轴,振动方向沿y 轴;(3)由B =,可得By=Bz=0,Bx=

1.3.一个线偏振光在玻璃中传播时可以表示为Ey=0,Ez=0,Ex= ,试求:(1)光的频率;(2)波长;(3)玻璃的折射率。 解:(1)υ===5×1014Hz; (2)λ= ; (3)相速度v=0.65c,所 以折射率 n= 1.4写出:(1)在yoz平面 内沿与y 轴成θ角的方 向传播的平面波的复振 幅;(2)发散球面波和汇 聚球面波的复振幅。 解:(1) 由 , 可得; (2 )同理:发散球面波 , 汇聚球面波 。 1.5一平面简谐电磁波在 真空中沿正x方向传播。 其频率为Hz,电 场振幅为14.14V/m,如果 该电磁波的振动面与xy

平面呈45o,试写出E,B 表达式。 解:,其中 = = = , 同理: 。 ,其中 =。 1.6一个沿k方向传播的 平面波表示为 E= ,试求k 方向的单位矢。 解: , 又, ∴ = 。 1.9证明当入射角=45o 时,光波在任何两种介质 分界面上的反射都有 。 证明: =

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

物理化学印永嘉版答案 【篇一:2、《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xt>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化学(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三)课程代码:15030100 15030101 (四)课程属性 及模块:专业必修课(五)授课学院:理学院(六)开课学院:理 学院(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5年《物理化学》(第五版)下册,傅献彩,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2009 年《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等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年《物理化学核心教程学习指导》,沈文霞等编,科学 出版社,2009年《化学热力学基础》,李大珍编,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1982年《物理化学》,朱文涛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年 《物理化学教程》(修订版),姚允斌,朱志昂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八)课程定位及课程简介 《物理化学》是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化工、冶金、材料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主干基础课之一。它是从化学现象与 物理现象的联系入手,借助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 供的实验手段,来探求化学变化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先行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适规律的理论 归纳和定量探讨,是后续专业知识深造和科研工作的理论基础,也 是连接化学与其它学科的桥梁。(九)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一些先行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 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的基础上, 对化学运动作理论和定量探讨。(2)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 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3)使学生 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