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腥草质量标准

鱼腥草质量标准

鱼腥草质量标准
鱼腥草质量标准

鱼腥草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全年均可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鲜鱼腥草茎呈圆柱形,长20~45cm,直径0.25~0.45cm;上部绿色或紫红色,下部白色,节明显,下部节上生有须根,无毛或被疏毛。叶互生,叶片心形,长3~lOcm,宽3~ll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绿色,密生腺点,下表面常紫红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具鱼腥气,味涩。

干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扭曲,表面黄棕色,具纵棱数条;质脆,易折断。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

【鉴别】(1)取干鱼腥草粉末适量,置小试管中,用玻棒压紧,滴加品红亚硫酸试液少量至上层粉末湿润,放置片刻,自侧壁观察,湿粉末显粉红色或红紫色。

(2)取于鱼腥草25g(鲜鱼腥草125g)剪碎,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加乙酸乙酯1ml,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4小时,放置半小时,取乙酸乙酯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甲基正壬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0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检查】水分(干鱼腥草)不得过15.0%(附录Ⅸ H第一法)。

酸不溶性灰分(干鱼腥草)不得过2.5%(附录Ⅸ K)。

【浸出物】干鱼腥草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0.0%。

饮片

【炮制】鲜鱼腥草除去杂质。

干鱼腥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干燥。

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淡红棕色至黄棕色,有纵棱。叶片多破碎,黄棕色至暗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搓碎具鱼腥气,味涩。

【鉴别】【检查】【浸出物】同药材(干鱼腥草)。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贮藏】干鱼腥草置干燥处;鲜鱼腥草置阴凉潮湿处。

鱼腥草营养价值鱼腥草营养成份

鱼腥草营养价值鱼腥草营养成份 【导读】鱼腥草属三白草科植物。名见《名医别录》。唐苏颂说:"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乔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 鱼腥草营养分析:鱼腥草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因其所含的鱼腥草素、月桂醛等挥发油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作用较强。 实验表明,鱼腥草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会有所减低。同时鱼腥草素和鱼腥草煎剂均能明显促进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进机体免疫功能。另外鱼腥草所含槲甙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有效扩张肾血管,所含大量钾盐有增强利尿的作用。最后鱼腥草还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促进组织再生,有镇痛、止血、止咳的功效,但无祛痰平喘的作用。 鱼腥草的营养成份介绍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

(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鱼腥草除了药用价值外,也具食用价值,南方的不少高档饭店在盛筵上用它来凉拌、炒烹、做汤,成为开胃爽口、风味独特的野蔬。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孙成、李峰、李炎平、周明军指导老师:杨勇勋 年级专业:(2009级应用化工技术) 摘要: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马鞭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作一介绍和说明;最后一部分是马鞭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为了寻找具有抗肿瘤等生理活性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我们对马鞭草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现通过硅胶柱色谱等方法,从马鞭草中分离得一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光谱,鉴定化合物为马鞭草苷,此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为下一步的新药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环烯醚萜苷马鞭草苷 Abstract:This paper includes two chapters: part 1 is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y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the last part is the study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To find the iridoid glucosides constituents which have many bioactivities such as anticancer from Verbena officinalis L., w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erbena officinalis L.. Now, one compound was isolated From the Verbena officinalis L. by the various chromatography such as silica gel column.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evidences and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1was elucidated as verbenalin.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y of compound 1provide a basis of exploitation a new drug. Key words:Verbena officinalis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iridoid glucosides verbenalin

鱼腥草药用研究

鱼腥草药用研究 鱼腥草又名蕺菜、臭猪菜、侧耳根、猪鼻孔等,为三百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原产我国,以长江流域以南分布最广。由于它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和营养成分,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利用鱼腥草防病。中医药学对鱼腥草的认识源于汉代。《吴越春秋》称岑草,南北朝的《别录》、唐朝《唐草本》、明朝《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指出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鱼腥草还具有很多全新的用途。在当今返本求真,回归自然的国际食品潮流中,野蔬鱼腥草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药用价值 鱼腥草性寒、味辛、微温、苦,为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可治肺炎、急性气管炎、痢疾、疟疾、淋病、白带、水肿、湿疹、痛肿等病症。对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抵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亦有抑制作用;还可作为服毒急救的催化剂。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抗非典及禽流感主要药物之一。 2.医疗保健作用 鱼腥草的药用价值在历代药书和文献中都有记载, 《本草纲目》认为鱼腥草具有“散热毒痈肿, 断疾解毒”的作用。在我国民间也流行许多利用鱼腥草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单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鱼腥草具有如下的药理作用。 3.抗菌作用 鱼腥草中的癸酰乙醛是抗菌的有效成分, 对卡他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孢子丝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4.抗病毒作用 鱼腥草对多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 鱼腥草对亚洲型病毒、流感病毒和出血热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鱼腥草能明显促进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体外试验表明, 鱼腥草煎剂能促进正常人和慢性支气管病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 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6.抗炎镇痛作用 鱼腥草素对多种炎症渗出和组织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能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程度, 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对于呼吸道感染(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和盆腔炎、附件炎、慢性宫颈炎等妇科各类炎症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7.镇痛、止血和利尿作用 有学者认为, 鱼腥草利尿的机理是由于其提取物中含有的槲皮甙水溶液, 因此具有强力的利尿和防止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鱼腥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 槲皮素) 有较好的祛痰、止咳, 以及一定的平喘作用。2003 年我国发生“非典”期间, 鱼腥草作为很重要的一种防治药材被使用。 在医药领域, 以鱼腥草为主要原料, 已经陆续开发出了大量的鱼腥草药品, 比如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口服液、鱼腥草素钠片和鱼腥草泡腾片等药物。 8.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发现, 鱼腥草素和新鱼腥草素对小鼠艾氏腹水癌也有明

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2014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院-系:理学院化学系 专业:化学 年级: 2011级 学生姓名:何宣鹏 学号: 201101020132 导师及职称:王泽锋 2014年4月

2014 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grimonia pilosa Department:Dpartment of Chemistry, School of Science Major: Chemistry Grade: 2011 Student’s Name: He Xuanpeng Student No.: 201101020132 Tutor: Wang Zefeng April, 2014

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何宣鹏 红河学院理学院化学系2011级蒙自661100 摘要 本人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对仙鹤草中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化学成分分为十二类概述,其成分主要为酚类、黄酮类、糖苷类、三萜类及皂苷类、有机酸、酯类、挥发油、甾体类、鞣质类、多糖、微量元素成分等化合物以及新发现的化合物。 关键词:仙鹤草;化学成分;研究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grimonia pilosa He Xuanpeng Dpartment of Chemistry 2011, School of Science,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00 ABSTRACT I'm reading a lot of literatur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in Agrimonia pilosa were summariz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divided into twelve categories, the main component of phenols, flavonoids, glycosides,three terpenoids and saponins, organic acids, esters, volatile oil, steroidal,tannins, multi sugar, trace elements and other compounds as well as newly discovered compounds. Keywords: Hairyvein agrimony,Chemical composition,Research

合成鱼腥草素的研究进展

合成鱼腥草素的研究进展 许忠柏1,郑庆德2 1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2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E-mail:xuzhongbai@https://www.doczj.com/doc/1114697328.html, 摘要:应用中药预防和治疗疾病,是中药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对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结论鱼腥草生物活性较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对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鱼腥草的基础研究,研制新型现代中药。 关键词:鱼腥草,挥发油,癸酰乙醛,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鱼腥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鱼腥草素,其化学名称为癸酰乙醛。1921年国外报道鱼腥草中含癸醛(Capric 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及甲壬酮( Methyl-n-nonylketone )等成分,但这些化合物都没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1952年,在水蒸汽蒸馏法所得鱼腥草精油中发现了一种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后被确定为癸酰乙醛[1]。由于癸酰乙醛不仅不溶于水,而且不稳定;常常转化为既有一定水溶性又稳定,而且抗菌活性不变的“癸酰乙醛亚硫酸盐”使用,又称合成鱼腥草素;合成鱼腥草素的生物活性与鱼腥草素完全相同。合成鱼腥草素(CH3(CH2)8COCH)CH(OH)SO3Na, MW 302.36,英文名称Sodium Houttuyfonate,简称HOU)是自色鳞片状或针状结品粉末,能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有特殊鱼腥臭。合成鱼腥草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中被称作鱼腥草素钠,主要当作抗生素治疗各种感染[2]。 癸酰乙醛在鱼腥草中的含量很低,70年代实现了癸酰乙醛亚硫酸钠的人工合成,随后实现了新鱼腥草素的合成。新鱼腥草素与鱼腥草素的功能类似。 1. 鱼腥草素的抗菌作用 鱼腥草素(癸酰乙醛)是由于有抗菌活性被发现的,其亚硫酸氢钠加成物(合成鱼腥草素)也在医药临床上当成抗生素广泛应用。但对鱼腥草素抗菌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抗菌活性试验上,涉及其抗菌机理的研究甚少。原因可能是由于鱼腥草素本身的抗菌活性不像传统抗生素那样强,迫使研究的中心转移到免疫调节特别是抗菌免疫的研究上,以此来寻求鱼腥草素在体内抗菌的机理。 鱼腥草素是鱼腥草中的抗菌成分.体外实验表明[3-5],鱼腥草素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枯草芽抱杆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h)、变形杆菌、白喉杆菌、分枝杆菌伤寒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鱼腥草素和TMP配合,抑菌效果显著增强;与抗生素合用没发现有拮抗现象[6]。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为[7-8]:抑制DNA和影响RNA的合成;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的代谢。鱼腥草以及鱼腥草素的抗菌机制少有文献报道,尚需深入研究。 2. 鱼腥草素的免疫增强作用 合成鱼腥草素作为一种抗感染的药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有效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临床治疗效果很难用体外抑菌试验的数据来解释,一些学者研究了鱼腥草素对机

鱼腥草加工技术

鱼腥草加工技术 {.干制.将鱼腥草去除杂质,烂叶和老 叶,选粗细相同,成熟度一致的洗净,沥干, 也可直接晒干或烘干.需热烫的,可在夹层 锅内放水加热,每200L水加入25g食用苏打 参 食用苏打1次,一锅水连续烫5次后必须换水.将热烫后的鱼腥草迅速在竹筛子上摊 开,趁其体软时理顺,再晾晒,晾晒过程要经 常翻动.若是人工烘烤干燥,一般逐步加温, 维持55~60℃,干燥后再逐步降温.烘干过 程中火力要均匀,并将上,下,前,后调换竹 筛,定时通风排湿几次.充分干燥后,将干成 品放入木箱中或堆成堆,用薄膜覆盖,经1~ 3天回软后将合格产品包扎成小把,或截成 3~4cm的小段,密闭包装.成品以淡红褐 色,茎叶完整,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品. 2.腌制.将鲜嫩,粗壮的鱼腥草去掉杂 质和老叶,按大小分堆,分批清洗并捆把.采

集时一定要用筐篓,下垫青草,鱼腥草上面 再盖一层青草,防止挤坏,压伤和揉条,避免 日光照晒.当日盐渍,为减少老化变质,可先 放进2%~2.5%浓盐水里浸泡,再入缸盐渍. 2010.06 贮存6个月以上的采用2次盐渍法.第1次盐渍,用盐量为鱼腥草量的20%~3o%,先在容器里放一层底盐,摊放一层鱼腥草撒一层盐,投盐量要逐层增加,放满后再在最上面 撒一层盐,然后用竹板或木板盖好,压上石块.再用10%盐溶液灌满容器,使鱼腥草完全泡在盐水内.经过lO天盐渍后倒缸,进行第2 次盐渍.把缸内上层的鱼腥草倒在第2次盐渍缸的下层,按用盐量为鱼腥草量的1O%~15Yo投放盐,一层鱼腥草一层盐,在最上层多放一些盐,再把35%~37%饱和盐水灌满后, 盖上木盖,压上石块,腌渍1O~15天即可. 经过2次盐腌制脱水后,为了保色,保 脆,应封坛或装桶.贮存期不很长,又不需要 长途运输的就地销售产品,可用带水槽的坛子装料与盐卤,加盖后槽内注水封坛,封存 期内要加水换水用于较长期贮藏,远距离

鱼腥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江西中医药大学 毕业论文 鱼腥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学位申请人xxx 申请人班级xx 申请人学号xxxxxxxxxxx 导师姓名及职称xx 专业名称xx 论文答辩日期2014年5月

目录 鱼腥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0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2) 1药理作用 (2) 1.1 抗菌作用 (2) 1.2 抗病毒作用 (2) 1.3 抗炎作用 (3) 1.4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 1.5 抗过敏 (3) 1.6 平喘、镇咳作用 (3) 1.7 利尿作用 (3) 1.8毒副作用 (3) 2临床应用 (5) 2.1 泌尿科 (5) 2.2皮肤科 (5) 2.3 耳鼻喉科: (5) 2.4 急性感染科 (6) 2.5 妇科 (6) 2.6 眼科 (6) 2.7口腔科 (7) 2.8咽喉科 (7) 2.9治疗乙型肝炎 (7) 2.10 治疗肺结核 (7) 2.11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7) 2.12 治疗肿瘤 (7) 2.13 治疗尿布性皮炎 (8) 3临床新应用 (8) 3.1 典型疾病案例及应用 (8) 3.2 鱼腥草片 (8) 3.3 鱼腥草滴眼液 (8) 4.小结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 (14)

鱼腥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对传统中药鱼腥草的药理作用及其剂型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查阅己发表的文献可知。传统中药鱼腥草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抗病毒、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过敏、平喘及镇咳等作用;鱼腥草可以制作出多种形式的药剂,复方鱼腥草片、鱼腥草滴眼液和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己取得满意效果。鱼腥草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其有效成分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鱼腥草;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本文的目的主要是研究鱼腥草的药理作用和以往临床研究及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近些年人们对鱼腥草进行了不少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鱼腥草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表明表明其生物活性高,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已制成鱼腥草的各种剂型,但由于产品质量控制和提取工艺的不完善,鱼腥草注射液目前被禁用于静脉注射,而关于鲜鱼腥草的研究资料尚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展。1921年国外开始报道鱼腥草的研究, 1952年从鱼腥草提取的挥发油中提取出抗菌活性成分,并明确了化学结构,命名为癸酰乙醛,即鱼腥 草素[1]。鱼腥草在游离状态下易于聚合失效,必须与加成物形式性质才能稳定,而不会在游离状态下聚合失效。1971年我国用人工合成了癸酰乙醛的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羟磺酸钠盐,称为合成鱼腥草素[2],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新鱼腥草素。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又名侧耳根、紫蕺、猪鼻孔、九节莲等,它的新鲜植株碾碎后有刺鼻的腥臭味,在我国中部、东南及西南各省区分布很广泛,尤以湖南、湖北、四川、江苏等省居多。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等为鱼腥草主要的营养成分且含量很高,营养价值也很高,是常用的野生蔬菜之一,同时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在中医方面,鱼腥草应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病症,因此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资源之一。 鱼腥草含有多种成分,如挥发油、阿福豆甙(afzerin)、金丝桃甙(hyperin)及蕺菜碱(cordarine)等[3]。挥发油为其主要有效成分。鱼腥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癸

鱼腥草

【药名】:鱼腥草 【拼音】:YUXINGCAO 【英文名】:Heartleaf Houttuymia Herb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性味归经】:辛,寒。①《别录》“味辛,微温。”②《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③《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④《纲目》:“辛,微温,有小毒。”⑤《医林纂要》:“甘辛咸。” ①《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②《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用药忌宜】: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①《别录》:“多食令人气喘。”②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药物配伍】:配野菊花,疏风散邪、清热解毒;配桔梗,宣肺祛痰; 配车前子,清热利湿、利尿消肿;配蒲公英,清热解毒;配黄连,清热解毒、化湿。 【别名】: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菹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菹子(《纲目》)、臭猪巢(《医林纂要》)、侧耳根(《遵义府志》)、

猪鼻孔(《天宝本草》)、九节莲(《岭南采药录》)、重药、鸡虱草(《现代实用中药》)、狗贴耳(《广州植物志》)、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福建民间草药)、秋打尾(《浙江中药手册》)、狗子耳、臭草、野花麦(《江西民间草药》)、臭菜(《中药志》)、热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质草(《浙江民间草药》)、臭腥草(《泉州本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湖南药物志》)、草摄、红桔朝、臭蕺(《闽东本草》) 【处方名】:鱼星草、鱼腥草 【商品名】:鱼腥草、蕺菜,以茎叶完整、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药材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湖南、贵州、陕西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采收,将全草连根拔起,洗净晒干。【拉丁名】:药材Herba Houttuyniae原植物蕺菜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炮制方法】:去净杂质,除去残根,洗净切段,晒干。 【考证】:出自《履巉岩本草》①陶弘景:“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 ②《纲目》:“蕺字,段公路《北户录》作蕊,音戢,秦人谓之菹子,菹、蕺音相近也。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按赵叔文医方云,鱼腥草即紫蕺,叶似荇,其

马鞭草中提取黄酮

马鞭草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 一、关于马鞭草 药名:马鞭草 拉丁学名:Herba Verbenae Officinalis 科: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别称:紫顶龙芽草、野荆芥、龙芽草、 凤颈草、蜻蜓草、退血草、燕尾 草、铁马鞭、狗芽草、鹤膝风、 苦练草、顺捋草、铁马莲、田鸟 草、铁扫手、疟马鞭、土荆芥、 野荆芥、红藤草 分布区域:西南、山西、陕西、甘肃、 新疆、江苏、安徽、浙江、 江西、福建 生长状况: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 米;茎四方形,上部方形, 老后下部近圆形,棱和节上 被短硬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2~8厘米,宽1.5~5厘米, 3~5深裂,裂片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粗齿,两面被硬毛, 下面脉上的毛尤密。花夏秋开放,蓝紫色,无柄,排成细长、顶生或 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萼膜质,筒状,顶端5裂;花冠长约4 毫米, 微呈二唇形,5裂;雄蕊4枚,着生于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无 毛,花柱短,顶端浅2裂。果包藏于萼内,长约2毫米,成熟时裂开 成4个小坚果。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 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 宜种植。

图2 成簇的柳叶马鞭草 图3 新鲜马鞭草与干马鞭草叶子

图4 路边的马鞭草 图5 马鞭草整株放大图

药用情况:马鞭草体内富含糖、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黄酮、类胡萝卜素等许多活性成分,药用部分为其全草或带根全草,在中国 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通经等功效,广泛用于 治疗伤风感冒、水肿、痢疾、黄疸等病症; 现代研究还发现马鞭草具有抗癌、抗乙肝、抗早孕以及免疫调节作 用。 另外临床还有如下报道: 1、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症用马鞭草(最好为鲜品)200~300 g, 洗 净切碎,加水煎至50~150 ml,1剂/d,分次内服及含漱,婴儿用 小勺喂入后或咽或吐均可,用至症状、体征消失。头2一3d板蓝根 针剂2 ml,肌肉注射,2次/d。31例病例在6d内全部治愈,未发生 并发症。刘学平应用马鞭草单味煎剂治疗牙龄肿痛及口腔黏膜溃 疡百余例获效颇佳。 2、治疗急性扭挫伤刘建武等报道用马鞭草l00g,鲜桃树叶50 g, 捣烂,加香白芷粉15 g,并入米酒适量,调为糊状,先用冷盐水 擦洗患部,干后均匀涂马鞭草膏,并外敷以塑料薄膜,再用纱布 绷带简单包扎。早晚各换药1次/d。用药60例痊愈达75%。 3、治疗乳痈马鞭草100 g或干品50 g,放入带壳鸡蛋2~3 个,加 水适量煮至蛋熟。吃蛋喝汤,1剂/d。15例中11例I剂而愈,4例2 剂获愈。本法应在发病3d内应用;若病程过长,则疗效不佳。 4、治疗面神经瘫痪用马鞭草、节节草、扶芳藤等组成的汤剂,治 疗58例面神经瘫痪患者,完全纠正35例,占55.7%;基本纠正 19 例,占21%;无效4例,占6.8%;总有效率为93.2%。 5、治疗尿血及其它马鞭草30~60 g,大黄10 g,上药为1日量,煎汁 分服。10 d为1个疗程。治疗尿血35例,痊愈23例,好转9例,无 效3例,总有效率91.4%。 化学成分:对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展开, 至2000年已经发现其全草中主要含有马鞭草苷(verbenalin) 、5- 二氢马鞭草 (hastatoside) 、桃叶珊瑚苷(aucubin) 、熊果酸(ursolicacid) 、3 α ,24- 二羟基齐墩果酸(3 α ,24-dihydroxyolean-12-en-28-oicacid) 、十六酸(Hexodecanoic acid) 、β- 谷甾醇(β-sitosterol) 、羽扇豆醇(lupeol) 、蒿黄素 (artemetin) 、β- 胡萝卜素(β-sitostero) 等化学成分。但其研究 并不深入,近年来,由于其在临床上的独特疗效,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趋活跃,已从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有配糖体、黄酮类、三萜类、甾 体类、糖类等。

鱼腥草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鱼腥草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补体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之一。补体系统的正常激活在消灭外来微生物、清除机体内损伤或死亡的细胞和组织、维持机体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该系统过度激活会造成人体自身正常组织的损伤,导致炎症性疾病,引起血 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使局部或全身发生水肿,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清热解毒药的抗炎特点恰恰就是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水肿等。清热解毒类药物在防治重症非典型肺炎(SARS)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报道,补体系统激活的超敏反应也参与了SARS的发病机制。 因此,可以推论,清热解毒药的作用之一很可能就是通过抑制补体的过度激 活来缓解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炎症和发热症状。本文从具有体外抗补体活性的传统清热解毒中药鱼腥草入手,确定了鱼腥草的抗补体活性部位,明确了鱼腥草的小 分子抗补体活性成分及部分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并以体内模型验证了活性部位鱼腥草总多糖和另一清热解毒中药新疆紫草总多糖对补体相关疾病的防治作用,同时对抗补体活性测定方法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进行了探讨。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鱼腥草抗补体活性部位的确定通过评价各批次补体的效价,确定临界补体浓度,采用体外细胞溶血法考察了中药鱼腥草不同部位的抗 补体活性。结果发现鱼腥草总多糖(CH50=0.092±0.020 mg/ml, AP50=0.221±0.017 mg/ml)和乙酸乙酯萃取物(CH50=0.378±0.029 mg/ml, AP50=0.571± 0.061 mg/ml)抗补体活性较好(n=3);强于石油醚萃取物(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高浓度促进溶血),和正丁醇部位(CH50=1.324±0.102 mg/ml, AP50=2.084±0.147 mg/ml) (n= 3)。 2.鱼腥草乙酸乙酯部位抗补体活性成分从鱼腥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化

马鞭草的研究概况

马鞭草的研究概况 摘要:介绍近年来对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讨论马鞭草在药物研究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前言 马鞭草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地上部分,又名紫顶龙芽、铁马鞭、鹤膝风、土荆芥、红藤草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广泛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山西、甘肃、新疆、江苏和浙江等地。本品味苦性凉,入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及利水消肿的功能。用于瘢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从文献调查来看,人们对马鞭草药理作用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和发展期:初期以1943年Kurt Breitwieser发现马鞭草有驱虫性质和对老鼠有利尿作用和驱虫性质为标志开始至1984年为止,这一阶段研究较少;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后才逐 渐发展了起来,这一时期的研究论文基本都是我国科研人员报道的。临床用于治疗外感发热,湿热黄疽,急性扁桃体炎、小儿急性肾炎、急性乳腺炎、流行性感冒、牙周炎、细菌性痢疾、前列腺炎【1】。在我国,马鞭草有汉族、彝族、藏族等25个民族药用,治疗范围非常广泛,达数十种,治疗范围主要集中在疟疾、肝炎、痢疾、口腔感染及妇科疾病等方面【2】。近年来,人们对马鞭草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将有关马鞭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 1.1黄酮类化合物 从马鞭草中分离得到1种新二聚物二羟查尔酮和2种已知黄酮类化合物,即4’-羟基汉黄芩素(B),8,3’-二甲氧基-5,7,4’-三羟黄酮(C)。A不影响PC12D细胞形态,但显著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的轴突细胞比例,其活性强于从该植物中分离出的马鞭草查尔酮的活性,但化合物B、C无此活性【3】。陈改敏等【4】研究了马鞭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将马鞭草用95%工业乙醇温浸,过滤,浓缩,所得浸膏以蒸馏水分分散后再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乙酸乙酯相经处理后上硅胶柱依次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合并相同组成的洗脱液并浓缩,从而将其粗分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等三段;再以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将上述乙酸乙酯段反复过硅胶柱,以薄层色谱检测,并将所得到的纯组分进行重结晶后,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鉴定和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结果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和4’-羟基汉黄芩素,其中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山奈酚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通过超声波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也均能提到黄酮类化合物【5,6】。 1.2 有机酸和甾醇类化合物 为了探索马鞭草兴奋子宫的有效成分,张涛等【7】经反复硅胶柱层析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得到6种化合物单体,鉴定了其中3种化合物分别为十六酸、乌索酸和β-谷甾醇;并从马鞭草的乙醇提

鱼腥草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鱼腥草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摘要】对近年来有关鱼腥草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概述了鱼腥草的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鱼腥草;药理研究;临床应用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应用于肿痛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现代药理研究确定其全草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月桂醛、丁香烯、芳樟醇等,尚含有绿原酸、亚油酸、油酸、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等。现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综上如下: 1 药理作用 1.1抗菌作用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鱼腥草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作用不明显[1]。鱼腥草注射液还对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2]。动物实验证实:鱼腥草能延缓小鼠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小鼠寿命;另外,鱼腥草素与TMP配伍还有协同作用,抑菌效果显著增强;鱼腥草注射液同抗生素合用,未发现有拮抗作用。 1.2 抗病毒作用鱼腥草对多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鱼腥草的水蒸馏物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流感病毒、人体免疫缺乏病毒(HIV-1)有直接抑制活性的作用,且无细胞毒性[3];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煎剂(l:10)对流感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致细胞病变作用[4];鱼腥草所含的槲皮甙也有抗流感病毒、水疱性口疮病毒的作用[5] 1.3抗炎作用用合成鱼腥草素ig给药,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灌胃给药可以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延长镇痛反应潜伏期,拮抗甲醛致痛作用[6]。鱼腥草所含槲皮素、槲皮甙及异槲皮甙等黄酮类化合物亦有显著抗炎作用, 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亢进。 1.4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鱼腥草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比例,促进lgm的生成,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雾化吸入鱼腥草提取液,可使试验鼠肺泡吞噬率、肺泡冲洗液和外周血中ANAE 阳性细胞的比例显著提高,而外周血白细胞移性指数明显降低[7]。王潮临[8]用化学发光法研究鱼腥草,发现其可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化学发光值,而对单核细胞无显著影响,表明鱼腥草可能参与调整中性粒细胞氧化过程(呼吸爆发)并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合成鱼腥草液对X线照射和环磷酰胺致小鼠的白细胞

鱼腥草的利用价值与开发状况.

第一章鱼腥草的利用价值与开发状况 鱼腥草的利用价值 鱼腥草 (HouttuyniacordataThunb, 学名蕺菜, 各地名称不一, 俗称有侧耳根、猪鼻孔、臭草、芩草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是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茎叶搓 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及云、贵、川等地,野生在田埂和路沟旁。鱼腥草主要以嫩茎叶和地下茎供作蔬菜食用, 全株可鲜用或晒干入药。鱼腥草已经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鱼腥草历来为野生植物。上世纪 40年代初, 开始进行人工栽培。近年来, 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加, 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商品性蔬菜。第一章鱼腥草的利用价值与开发状况鱼腥草的利用价值鱼腥草 (HouttuyniacordataThunb, 学名蕺菜, 各地名称不一, 俗称有侧耳根、猪鼻孔、臭草、芩草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是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及云、贵、川等地,野生在田埂和路沟旁。鱼腥草主要以嫩茎叶和地下茎供作蔬菜食用, 全株可鲜用或晒干入药。鱼腥草已经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鱼腥草历来为野生植物。上世纪 40年代初,开始进行 人工栽培。近年来,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加,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商品性蔬菜。 (一鱼腥草的食用价值 1.营养物质丰富鱼腥草是药食一体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研究表明,在鱼 腥草的化学成分中:每 100克干品中含蛋白质 5. 26克、脂肪 2. 41克,碳水化合物 67. 5克,还含有钙、磷、铁元素,以及维生素 C 、维生素 B 。、维生素 E 和多种氨基酸。此外,鱼腥草还含有鱼腥草素 (一种挥发油等物质。 · 1’鱼腥草营养好,全株可以食用。其食用的方法很多,可凉拌、炒食、做汤或腌渍,能制作多种具有独特风味的菜肴。

鱼腥草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综述中药鱼腥草的研究近况。方法采用文献追踪的方法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鱼腥草生物活性较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由于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严重,已被国家停止生产和使用。结论鱼腥草的研发需要有新的思路,鱼腥草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鱼腥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为重要传统的食药两用植物。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始载于《名医别录》[1]。本文就近几年来鱼腥草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概述。 1 化学成分、分离提取与质量控制 1.1 化学成分每100 g鱼腥草可食部分(干品)含蛋白质5.26 g,脂肪 2.41 g,碳水化合物67.5 g,钙7 530.9 mg,磷43 mg,铁12.6 mg,以及维生素a,b ,c,e等以及天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2]。鱼腥草鲜草含挥发油约0.004 9%,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甲基正壬酮、癸醛、月桂醛等[3];黄酮类成分有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芦丁等[4];有机酸类成分棕榈酸、亚油酸、天门冬氨酸、马兜铃酸等[5]。其中的鱼腥草素(癸酰乙醛)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其特殊气味与其挥发油有关[6]。有研究表明,10月中旬和7月中旬为鱼腥草的最佳采收期,同时野生鱼腥草挥发油中的甲基正壬酮含量略高于栽培鱼腥草[7]。不同产地对鱼腥草中的挥发油[8]及甲基正任酮[9]的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1.2 分离提取戴伟锋等[10]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鱼腥草总黄酮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热温度90~100℃,以1∶40 的固液比,提取3 次,提取45 min/次。在曾虹燕[11]所选的实验条件范围内,当原料粒度40目、萃取压力20 mpa,温度35℃,co2流量40 kg/h 和萃取时间为80 min时,鱼腥草挥发油的总萃取率较高(1.76%),其多数组分都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可用于工业化生产。陈根洪等[12]先采用微波预处理,其技术参数为料水比1∶25、微波小火处理 2.0 min;然后进行热水浸提。其技术参数为温度70℃、时间2 h、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鱼腥草黄酮和多糖复合提取的得率分别为1.606%和5.274%,总量达到6.880%。 1.3 质量控制于健东等[13]率先采用气相色谱法对鱼腥草中甲基正壬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高静等[14]则采用填充色谱,程序升温;fid检测器,外标标准曲线法的色谱条件,建立了鱼腥草挥发油中有效成分甲基正壬酮分析测定方法。张辉等[15]以2 溴 3,3 二甲基 4 羟基 5,5 二羧基羟基品红酮为cu2+的显色剂,分光光度法间接地测定了鱼腥草中有效成分之一癸酰乙醛的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快捷。苏流坤等[16]采用ods柱,甲醇 水(45∶55),磷酸调节ph 值至 2.5作流动相,用外标法测定了鱼腥草及其制剂中槲皮苷的含量。郑一敏等[17]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腥草中金丝桃苷与槲皮苷的含量。赖闻玲等[18]采用萃取鱼腥草注射液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 ms)的方法鉴定其化学成分。以上均为鱼腥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李晓蒙等[19]采用梯度洗脱法,对鱼腥草药材进行hplc测定。李秀珍等[20]及陈硕等[21]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腥草注射液挥发性成分。应军等[22]应用rp-hplc方法对鱼腥草药材进行了测定。提示了进行鱼腥草及其制剂的指纹图谱研究的方法。吴卫等[23]用rapd对鱼腥草进行了标记,可作为构建鱼腥草dna指纹图谱的有效工具。 2 药理作用 2.1 传统药理作用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主要与其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相关[6]。 2.1.1 抗病原微生物鱼腥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熊大胜等[24]研究证实,鱼腥草提取物对多种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马鞭草抗乙肝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与天然药物 马鞭草抗乙肝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陈丽花1,李志军1,王定勇2 (1.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十字会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510530;2.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目的研究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抗乙肝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三方法采用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马鞭草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用IR二ESI?MS二1H?NMR二13C?NMR 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二槲皮素(2)二杨梅素(3)二熊果酸(4)二马鞭草苷(5)和杨梅苷(6)三 结论首次报道马鞭草抗乙肝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化合物3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三关键词:马鞭草;杨梅素;抗乙肝作用 中图分类号:R 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83(2009)03-0242-03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anti?HBV active fraction of Verbena officinalis CHEN Li?Hua 1,LI Zhi?jun 1,WANG Ding?yong 2(1.Department of Pharmacy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District ,Guangzhou 510530,China ;2.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 Guangzhou ,Gunagdong 510006,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anti?HBV active fraction of Verbena officinalis.Methods The constituents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IR,MS,1H?NMR and 13 C?NMR.Results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effective fraction of Verbena officinalis :kaempferol (1),quercetin (2),myricetin (3),ursolic acid (4),verbenalin (5)and myricetrin (6).Conclusions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anti?HBV active fraction of Verbena officinalis were first https://www.doczj.com/doc/1114697328.html,pounds 3and 6were obtain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Verbena officinalis ;chemical constituents;myricetin;anti?hepatitis B virus 收稿日期:2009-03-02;修回日期:2009-05-19 基金项目: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2008A81) 作者简介:陈丽花(1962-),女,广东广州人,主管药师;通讯 作者:王定勇(1967-),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Tel:020?39352140,Email:wdingyong@https://www.doczj.com/doc/1114697328.html,三 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名医别录“, 民间以其全草或带根全草入药三马鞭草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二消肿利尿二活血通经等功效,广泛 用于治疗伤风感冒二水肿二痢疾二黄疸等证[1]三现代研究表明,马鞭草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和HBsAg,并能抗乙肝纤维化[2-3]三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技术[4],作者筛选到马鞭草抗乙肝活性的有效部位三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本文对该有效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二槲皮素(2)二杨梅素(3)二熊果酸(4)二马鞭草苷(5)和杨梅苷(6),其中化合物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三 1 仪器与材料 熔点用XRC?1显微熔点仪(四川大学科仪厂制 2 42广东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 Jun.2009,25(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