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1.提高国际战略统筹能力:提升这种能力的目的在于减少实现富

国强军的国际摩擦成本,中国崛起不可避免地要引发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

2.一方面应从国家核心利益出发,维护国家发展大局,潜心打造

我国的物质技术基础。

3.提升军民融合发展力量:要使军民融合式发展获得不竭动力,

必须健全有利于军地统筹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

4.健全军事需求牵引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有利于全局利

益的军民融合发展,转化为各部门、各单位的利益驱动。

5.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是国防和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新时期新阶段指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6.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同时,还要利用军队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

的优势,主动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实现“富国梦”与“强军梦”的统一

实现“富国梦”与“强军梦”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法规建设的重大课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军民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新时期军民融合的认识 辩证看待军民融合。看尽大国兴衰事,唯有融合是正道。历史上,不少国家因为没有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吃尽苦头:有?犁?无?剑?,犹如泥足巨人;而有?剑?无?犁?,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当今时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实质上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谁能在战争需要时迅速把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转变成军队作战能力,谁就能保持强盛。环顾世界,启示颇多。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硅谷有600家公司与美国国防部签订了服务合同,硅谷俨然成为一个?武器库?。军民融合是国家的战略选择,中央决策层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长远的布局。正是深刻洞悉了?犁?与?剑?之间的辩证关系,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式发展郑重写入党的行动纲领。 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进程中,可以大有作为,发挥更大的作用。军民融合是富国之策、强军之本、发展之要。军民融合就是逐步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的融合模式转变,更有利于构建和形成国防与经济社会建设均衡、有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的融合与互促。大融合大发展,早融合早得益。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之一。从内在关联上看,国防科技工业既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却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西方军事学家约米尼曾警示过世人:?富有黄金的大国,其国防并不一定会强大。?一个国家的国防要想真正强大,必须拥有先进高效的国防科技力量做支撑。2012年9月底,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列编。虽说航空母舰形成实际作战能力尚需时日,但背后的战略语境却足以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引用俄罗斯著名军事评论家利托夫金的话说:?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完成一艘5万吨级以上航母的自主设计建造,那么它的综合国力已经迈进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将几近空壳的‘瓦良格’号改造成军舰?,无疑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能力的一次重要跃升和完美展示。这种展示,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讲,就是一个无声的威慑和长效的安全保障。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工程,需要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筹划,狠抓落实。一是精心制定推进融合式发展的规划计划。军民融合式发展,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必须树立体系建设的观念,加强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制定完善配套的规划计划,努力构建以需求牵引建设、以计划规范进程、以标准控制质量的科学管理模式,推动军民融合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不断完善有利于融合式发展的工作机制。即要完善需求提报论证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对接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三是健全完善促进融合式发展的配套法规政策。即要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军民通用标准,完善相关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了协调两大建设,实现富国强军统一的极端重要性。这些重要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维护富国统一,增兵增兵,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在当代中国,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地位,制约和制约。丰富国家和强大军队统一的深刻内涵,走富国强兵的中国特色道路。 论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安全与发展是该国的两个基本战略目标。在国家战略大局中,它们是共生与共同繁荣,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按照我们党的理解和实践,协调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协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战略目标是实现富国壮军的统一。在当代中国,为了深刻理解维护一个富裕国家和一支强大军队的统一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必须将其纳入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的复兴处于什么历史地位?由于涉及太多的因素,并且变量之间的权重关系太复杂,因此很难获得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准确的“复兴指数”。相反,粗略估计位置是合理可行的。运用相对发展水平的方法,从单一到全面测度,可以建立三个视角来观察民族复兴的方向。首先,中国的GDP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根据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麦迪逊的购买力平价法,从公元第一年到18世纪,

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以上卷。进入近代后,这一比例迅速下降,到1950年降至4.5%。在改革开放的33年中,中国以每年平均世界增速近7个百分点的速度赶超世界。平均。目前,按照麦迪逊的方法,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份额已超过18%。如果按汇率计算,2012年已达到8.2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11.5%。第二,从“全面经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人均经济总量,科技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指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人均GDP 而言,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发布的世界排名中排名第89位,仅是美国的1/11。中国经济总量丰富,人均贫困。第三,从整体现代化的角度,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处于中间位置。例如,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中国在178个国家中排名第101位。依次看待这三个视角,我们可以从高到低得到不同的发展水平评估。但是,从“全面复兴”的角度,我们仍然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艰巨的努力。 在民族复兴的方向上,中国的安全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制约因素: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应对外来势力对中国战略发展空间的压制和排斥。作为一个尚未完成统一的国家,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任重道远。周边安全环境动荡不安作为社会主义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它一直面临着来自西方世界的“西方化”,“分化”和“妖魔化”等各种挑战。作为一个战略利益不断扩大的国家,它面临着国际既定利益和权力格局的障碍与制约。作为自然灾害,它必须面对来自西方的“西方化”,“分化”和“妖魔化”的挑战。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重要论述 □孙科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表明我们党对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指南。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高度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富国与强军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标志,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安全与发

展的战略全局和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筹划。国防建设对小康社会不仅起“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建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常来看,“协调”讲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筹”讲的是一个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关系。从“协调”演进为“统筹”,既是我们党对富国与强军统一体的认识深化和升华,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客观依据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由国防和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功能所决定的。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单纯是中国军事领域自身的任务,而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系统要求。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变化,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变化,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

从大国的崛起谈谈富国为什么必须强军

国家的富强必须以军事力量的强大为前提,从近代八个大国的崛起之路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脉络。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纪录片《大国之路》,从13世纪的荷兰,到14世纪的西班牙,再到后来的英国垄断全球贸易,然后18世纪拿破仑率军横扫欧洲,沙皇俄国为首的联军击败拿破仑称雄欧洲,再到20世纪初的德国、日本崛起,最后是美国战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每个大国的富强无不以军事力量的强大为前提,而绚烂一时的大国的衰落也与军事力量的落后有直接关系。这些在军事上称霸过的国家,政治、经济上也一度成为世界的中心,美国至今仍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这与其无可匹敌的强大军事力量更是密不可分。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若想成为世界上有话语权有影响力的大国富国强国,必须以军事力量的强大为前提。 只有军事力量强大了,才有可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会,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独立自主发展。例如冷兵器时代鹿特丹、马德里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是因为荷兰、西班牙海军在当时凭借强大的海军实现了对全球最重要的海洋贸易的控制,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海军力量呈现出同起同落的现象,它们实现国家富裕几乎完全是通过强军这条道路。 只有军事力量强大,才能在国际舞台推行自己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进而影响世界成为大国。英国法国在文艺复兴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均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政府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在各自称霸的年代均是首屈一指,军事的强大不仅为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带来经济的跃起,更引领了全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这至今仍是世界政治制度的模板。 只有军事力量强大,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才能专注于经济的建设和国内各项制度的改进,才能保证国家建设按制定的计划有序进行。这一点在美国的崛起及后来的飞速发展远远甩开世界其他国家的进程中尤为突出。美国的军事实力无可匹敌,二战后美军参加的历次战争中,即便是被舆论渲染为失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其战损比也从未高于1:15,而美国在二战后凭借军事力量推行的霸权主义为其经济的腾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稳定的经济环境是经济的高速平稳发展强大推动力。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必须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依托;要想实现大国的梦想,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上课讲义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 一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重要论述 □孙科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表明我们党对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指南。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高度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定位。富国与强军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标志,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全局和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筹划。国防建设对小康社会不仅起“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建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常来看,“协调”讲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筹”讲的是一个

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关系。从“协调”演进为“统筹”,既是我们党对富国与强军统一体的认识深化和升华,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客观依据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由国防和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功能所决定的。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单纯是中国军事领域自身的任务,而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系统要求。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变化,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变化,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拓展。总体看,中国和平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现实安全威胁与潜在安全威胁交织、军事安全形式与其他安全形式交织、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交织,共同构成中国安全的总体态势。在这种复杂的安全态势中,军事安全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中国在世界战略格局演变中的地位,直接关系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直接关系小康社会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直接关系党、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 三、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最需要正视和解决的战略性课题 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涉及诸多问题,而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解决

以苏联和科威特为例,漫谈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苏联在早期,即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并没有注重强兵措施,红军扩张是三十年代中期的事情了。就这样到了苏德战争爆发时各项准备工作还没完成,开战初期面对德国闪电战一度搞得非常被动。 二战结束时苏联是个什么形式? 经历了苏德战争流血流泪,经济社会遭受重创 但盟友美国在二战结束前,国内舆论已经开始造势抹黑苏联,甚至把苏联和纳粹都归为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就是邪恶的,美国及所有资本主义正义的世界要反对社会主义 二战结束后另一个盟友的前首相发表了铁幕演说 然后就是乔治凯南电报,遏制政策出炉 在苏联人看来,美国佬和你对抗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那时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威胁 苏联人不强军能行吗,不强军被人再一轮突击打到莫斯科吗? 卫国战争是用几乎一代人的牺牲换来的胜利,而且卫国战争的创伤又用了一代人来治疗。 难道还需要再牺牲一代人吗

所以苏联必然会加强国防军队建设,强化国防重工业部门。 苏联后来在玉米帝/勋章帝时代,采取重点发展导弹/核弹/常规武器的不同策略,但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苏联的国家安全。斯大林扶持东欧卫星国也是为了扩大苏联的战略纵深。 至于科威特,科威特作为一个酋长国。不适合作为论证富强的例子。 其政权的现代性含量恐怕还不如出身阿拉伯社会主义右翼(其实已经和左派关系不大了)的萨达姆政权。 而且其国家财富主要来自石油+主权基金投资,工农业都不发达。简直大号肥羊。 当然不是刚经历两伊战争,军队规模远远超越其国力(两千万人口七十万军队,简直是中东普鲁士了)的伊拉克军队的对手。 而强大的富国有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二战后的美帝,它们如果能够在自己架构的国际体系里惬意的吸血,是可以富国同时强兵的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国防建设指导方针,是人民战争”军民融合”要体现在国家整体战略上,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使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战略相适应,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布局与进程,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军民融合”要体现在资源合理配置上,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人才、军队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兼容发展,提高国防资源的使用效益。”军民融合”要体现在协调运行机制上,要在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军事教育、军事人才军队保障等方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保证。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强军才有可靠的支撑。强军兴军是富国强国的战略支撑。 同时,经济社会愈发展,安全需求也就愈旺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不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家利益发展就没有安全保障,实现祖国统一就没有力量。所以,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扩展资料 自有国家以来,为了实现和维护其利益,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家都要履行两大基本任务:一是发展,二是安全。两者如同一个国家的双翼,统一于国家的整体利益。

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因为无论富国还是强军,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而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二者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因此,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通常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富国和强军关系的探求就没有停止过。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重要论述 □孙科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这一重要论述在新的高度 和新的起点上科学确立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 布局中的战略定位,表明我们党对包括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国家总体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国家安全 与发展战略全局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科学指南。 一、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重大理论 突破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是在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高度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战略定位。富国与强军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两大基本标志,

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置于国家安全与发. 展的战略全局和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进行筹划。国防建设对小康社会不仅起“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建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通常来看,“协调”讲的是 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筹”讲的是一个事物内部两个方 面的关系。从“协调”演进为“统筹”,既是我们党对富国 与强军统一体的认识深化和升华,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的创新点之一,更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 二、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定位的客观依据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由国防和军队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和功能 所决定的。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已不单纯是中国军事领域自身的任务,而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系统要求。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从“国家主权安全”向“国家利益安全”变化,从“三维空间安全”向“多维空间安全”变化,从传统安全领域向政治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 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形态

如何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学习贯彻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必须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加快推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一战略任务。 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之本;强大的军队,是民族复兴之盾。越全面深化改革,越接近复兴梦想,越需要强军兴军。没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繁荣兴盛就没有根基,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进程就可能被打断。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被打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有国无防、强敌入侵。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因为我们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剑,才顶住了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和安全威胁,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历史经验证明,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有赖于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必须加快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高度评价了人民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充分肯定了人民军队建立的丰功伟绩、取得的丰硕成果。4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使命任务,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加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显著增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得到充分展现,成为保卫人民幸福生活、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全面

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重振政治纲纪、重塑组织形态、重整斗争格局、重构建设布局、重树作风形象,实现了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强军兴军是富国强国的战略支撑。国家现代化进程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也必须加快。党的十九大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新时代我国安全的内涵外延、时空领域、内外因素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军事手段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保底手段。全军必须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加快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努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四个战略支撑”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要求我军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始终聚焦备战打仗,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后盾。 坚持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1.提高国际战略统筹能力:提升这种能力的目的在于减少实现富国强军的国际摩擦成本,中国崛起不可避免地要引发世界力量格局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