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三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三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三年级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三年级语文教案

《她是我的朋友》一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二.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三.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当时阮恒的内心活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阮恒(学生齐说)。师:谁来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请拿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

3.师:同学们读书的姿势真整齐,读了课文,我们先来检查生字次的预习情况,请翻到字表,开火车认字组词。

生:一个一个的认字组词。

师:评价学生的读字和组词。

师:打开课文的词表,全班齐读词语。

生:读词语。

师:同学们不但词语读得好,也很会组词,真了不起!

4.师:会读书的同学,在读了课文之后,一定有话想说,比如说,你读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生:我知道了阮恒救了小姑娘。

生:我读懂了,阮恒救小姑娘,是因为是他的朋友。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课文中这么说: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有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为什么小手举了,又放下,有举了呢?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师:你读书读到心里去了,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5.指名分段读课文,生评价。重点指导血字的读音:血(xue xie )师正确

的知道学生读准字音

6.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主要内容吗?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

7.学习课文的1——4段

师:自由的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是谁给小姑娘献血的?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给小姑娘输血的?阮恒为什么要给小姑娘输血?

生:交流这些问题。

8,师: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事情到了眼前,形式非常的紧迫

师: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你看那一只只小手召唤着天上的“小白羊”好像在呼唤自己熟识的玩伴,害怕“小伙伴”在天上着了凉。“地上草儿肥,地上水儿美,地上才是你们的家乡”又像在夸耀自己的家而引来玩伴,学生稚嫩的童音赋予了这首儿歌更加动人的灵性。看着那一张张天真浪漫的笑脸,我不禁感动了,“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天上的云好吗?”孩子们一下子就欢呼雀跃起来,我们一起跑到操场,一个孩子立刻对我说:“老师,你看那朵白云多像一匹奔跑的骏马!”一个又指着天空说:“那朵可真相大狮子”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了起来。“那是一棵树,那是一条龙,那更像一个人……”还有的同学说:“那片云多像八仙过海呀!”看着他们向着太阳仰起的脸庞,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我不禁感慨:孩子们太可爱了,在他们的眼里,世界万物都是充满灵性的,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生活是多彩的,他们的心中有我们大人无法感受的快乐。 (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本课教学我我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分读等方式,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朗读中读懂诗文。孩子们也一遍一遍地读着,乐此不疲。孩子们那么喜欢读“三字经”,何不让他们自己也来编一编。 于是在让孩子说好怎么样才是有礼貌的孩子后,我让孩子们把内容编成三字经,有些孩子是这样编的: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爷爷早,奶奶好,父母走,说再见。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老师早,同学好,对不起,没关系。 在让孩子们说完你会做什么家务事后也让孩子们自编三字经: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自己事,自己做,洗手帕,穿鞋子。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擦桌子,倒垃圾,不叫苦,不叫累。 我还鼓励他们读读、背背自己编的三字经,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学懂了道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篇三)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一厘米》 作者及工作单位黄敏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基本信息: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是很快。 2.学生能够借助工具很好的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正确的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 3.学生教难理解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教难把握。 教学目标 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

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4、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5、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讨论陶影的形象意义 1、学生找出课文中集中表现陶影的段落。 2、学生讨论:从课文内容来看,陶影应该具有什么性格?找出相关内容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1)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相应段落、语句: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2)执著、认真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 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3)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 (执拗地)如果再设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二、学习品味写作特点: 1、以小见大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作者所写的实 在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 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 厘米。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 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 的大事。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 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 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5、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夸夸我的同学》。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他们从小受到家人宠爱,过分的夸奖,使得他们不懂得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他们自小都是家中的小太阳,是家庭的中心。因而,他们无法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点长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同时三年级的孩子的自我意识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分析现状,准确判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教学难点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关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我和他人,引导学生全方位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尊重别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夸夸我的同学”是本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说说我自己”的基础上延伸发展,通过让学生发现欣赏他人的优点长处,学会多角度的欣赏他人,尊重他人。为了突破重难点,在设计教学时,我以“生活——课堂——生活”为主线,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采取互动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使课堂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课前我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对自我和同学的评价,课内以游戏为凭借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能力,尽量多的让学生感受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的愉悦,从而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交流同学相处的小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知识与技能: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难点 学会发现欣赏他人优点的方法,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各个活动的要求,优点卡。 学生准备:收集同学的优点长处,回忆同学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3页内容,话题为“竖起大拇指”。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4页内容,话题为“她为什么受欢迎”。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分式复习(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化简及求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做中体会知识,再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分式的运算 学习难点:运用分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进行灵活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提问复习导入: 二、共同学习: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真题体验: 1.计算错误的是 ( ) A.0.2a +b 0.7a -b =2a +b 7a -b B.x 3y 2x 2y 3=x y C.a -b b -a =-1 D.1c +2c =3c 2.(1)计算:x x +1+1x +1= ; (2)化简:x 2 +4x +4x 2-4-x x -2 = . 3.先化简,再求值:? ????3x -2+2x +2÷5x 2+2x x 2-4 ,其中x =63. 考点剖析:考点一:分式的意义 1.形如A B (B ≠0,B 中含字母,A ,B 为整式)的代数式叫做分式. 2.当B ≠0时,分式A B 有意义;当B =0时,分式A B 无意义;当A =0且B ≠0时,分式A B 的值为0. 【精选考题1】 若分式x -3x +4 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 A .x =3 B .x =0 C .x =-3 D .x =-4 【预测演练1-1】使代数式x 2x -1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0 B .x ≠12 C .x ≥0且x ≠12 D .一切实数 【预测演练1-2】 若分式x 2-x -2x 2+2x +1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考点剖析 考点(二)分式的性质 1.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即A B =A ×C B ×C ,A B =A ÷C B ÷C ,其中B ≠0,C ≠0. 2.通分: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式化成分母相同的分式,叫做通分.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精选考题2】 化简m 2-163m -12,得 ;当m =-1时,原式的值为 . 【预测演练2-1】 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 A.a b =ac bc (c ≠0) B.-a -b a +b =-1 C.0.5a +b 0.2a -0.3b =5a +10b 2a -3b D.x -y x +y =y -x y +x 【预测演练2-2】 若分式2a a +b 中的a ,b 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此分式的值 ( ) A .扩大到原来的20倍 B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C .缩小到原来的110 倍 D .不变 考点剖析 考点(三)分式的运算 1.符号法则: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2.分式的加减法: (1)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即a c ±b c =a ±b c ; (2)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 母分式,然后再相加减.即b a ±d c =bc ±ad ac . 3.分式的乘除:A B ×C D =A ·C B ·D ;A B ÷C D =A B ×D C =A ·D B ·C . 4.分式的乘方:? ?? ??a b n =a n b n (n 为正整数).

202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

【篇一】 一个学期将要过去,本学期本人能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用心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已节课,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简单、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能做到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状况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下面主要说说我对新课程的体会。 1、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是主角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理解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忙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到达目标的途径;明白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潜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用心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用心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用心性。 2、采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联系生活,创设富有儿童趣味的语言和场景,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在识字量超多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场景,来开发孩子的潜在潜力效果能够大大增加。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角,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资料中去体验、感悟,把自己的主角定位成学习的主人。 3、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语言传递为主,结合听说读写,这样做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短时间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

说课反思总结

说课反思与总结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如今已遍及全国各个角落。按照学校要求,我在这次汇报课中采用了“说课”这种形式。实践表明,“说课”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颇佳。它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全面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我就我第一次的说课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2月22日得知今年汇报课将采用一种新的形式—“说课”,我很忐忑,更多的是困惑。困惑的是对于“说课”这一新的教学活动了解太少,不知从何处开始准备。幸运的是,高一年级部为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说课”不仅要说所教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怎样教和教法的理论依据。“说课”可以是一种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活动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课”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陈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教材说学生,说出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生情况;二是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说出适用于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方法,说出在本课或本单元中要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等;三是说教学过程,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板书等。 在与本组将上汇报课的同仁交流过后,我们按照活动要求选择了不同课型及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内容,我着手准备“说课”材料。首先是熟悉教材,仔细研究教参及课程标准,了解重难点,树立教学目标,充分备课。接着就开始写说课稿,初稿比较粗糙,我花了一些时间修改,之后在我指导老师汪晓菡老师和前指导老师程基本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又做了两次修改。他们对我的指导非常的细致,用心,让我受益颇丰。不仅给我指出了“说教学方法”这部分存在的问题,而且小到用词的准确性,都给我做出了纠正。我认为这个准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3月26日,我在本组说课,第一次“说课”有些紧张,存在着很多不足。课后集中评课,大家也给了我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意识到了不足所在。之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总结,主要有以下的缺点,有待改进。第一,语速偏快。应做到快慢结合,体现说课的特色。第二,在各个步骤的衔接上过渡不自然。应注意衔接、过渡。第三,说教法学法的不足。只侧重说教师教法,未体现学生学法。第四,说教学过程中,step5的活动设计过多,实际教学中很难达到预设目的。应该做出适当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分类与整理教案及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与整理 设计理念 本课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在学生理解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并且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 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是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游戏中的体会,了解分类的目的及好处并能够根据 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 数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及画法、好处。 3.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 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 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学画象形统计图。 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学具: 学具若干、课件、小黑板。 教学策略: 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件:“逛超市” 1、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有什么特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究出生活中有分类的存在。 2、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近一步的去尝试分类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在分类的过程中,物体的叠放带来的不便从而引出整理的重要性。板书课题:“整理”。让孩子们齐读课题:“分类与整理”3、将分好的物体进行点数并教孩子如何记载,可以用文字,数字,图形及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乌鸦喝水》,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设计理念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学情分析本篇是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又配有插图,它借助乌鸦喝水这件事,告诉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知理解课文,从而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 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测。读词卡。找1.2.朋友游戏──连字成词。【在“找朋友”的拍手游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一幅画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块和草叶的背景图及一只头可以活动的乌鸦(可用破硬纸板做)。有条件的可准备一个与插图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装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3.指名读1 -3 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4.4 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 2.分别抄录4 段课文的4 块小黑板。3.生字卡片。 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4.让学生留意观察或做一做:一只装满白开水或饮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会怎么样?

分子与原子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阅读:图3-6,图3-7。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那么,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什么特点呢? 二、分子的特征: 视频播放:分子的大小。(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一一分子的大小)。 小比喻:1滴水(以20滴为1ml计)中分子的个数,如果让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要数大约3万年。 总结: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师生合作[活动与探究]知识准备: ①向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 察溶液的颜色。 加油站:浓氨水能使酚酞 溶液变红色。 ②如图3-8所示进行实 验思考: ①为什么烧杯A变红色,而烧杯B不变 色? 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视频播放:分子的运动。(国家基础教育 资源网一一分子的运动)。 总结: 2、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分子运动的 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追问: ⑴、物体为什么存在热胀冷缩的现象?⑵、气体物质为什么容易被压缩? [补充实验] 把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小结: 3、分子之间有间隔 烧杯 A 烧杯 B 现象 分析 观看视频和图片,增加直 观感受,形成分子和原子 的观点。 思考: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人们却看不见分子? 2、为什么1滴水中含有这么多水分子? 分析原因,发表观点。 归纳总结,获得结论。 想一想: 分子的运动速度与何种因 素有关? 观看视频 小组探究,观察现象,

跟踪练习: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①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② 物质为何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变 化? 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 比在 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过渡: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 构成的,那么,分子与原子之间存在着什 么关系? 三、分子与原子的关系 观察下列分子模型图: H 氮分了 (HJ 1、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 分子并 没有变化,只是分 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所 以,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没 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 隔发生了改变。 2、 在水分子电解的过 程中,反 应前是水分子, 而反应后是氢分 子和氧分 子。 氢气和氯气反应时,反应 前是氢分子和氯分子,反 应后是氯化氢分子。所以,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变 了,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 子。 3、 在上述反应后,水 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氢 气和氯气的性质也不能保 持。 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 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猜想: “ 1 + 1等于不等于 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现 象? 积极发言,展示自我。 结论: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四、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和原子 解释:思考讨论: “分子与原子间有什么关系? 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观看水分解、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 的图片。 讨论: 1、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蒸发与水的分解 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2、 在水分解反应;氢气在氯气燃烧生成 氯化氢过程中,分子和原子发生变化 了吗? 水分子 氧分子

最新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说课讲解

《匆匆》教学设计 后柳小学代隆超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蒸融、游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突破方法: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读,议,体会。 难点: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突破方法:读读,议议,说说。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读、品、讨论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3篇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3篇 篇一: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3篇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3篇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下面是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 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 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由于这次培训的针对性很强,来的都是小学语文老师,培训主题是新课标的学习,新教材的教学的问题分析与课堂实践,培训目的是帮助老师深入理解新课标、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及新教材倡导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正确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提升老师的认识能力和纠 偏能力,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聆听领导的讲座,认真做笔记,与同行们讨论交流,使我对新课 标下的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是我参加培训后的几点感悟,愿与同行一起分享。 一、识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对学 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 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把这么大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 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 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 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二、写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写字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的问题是小问题。新课标要求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三、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 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

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一个在课前,一个在课后;一个是准备,一个是回顾。中心都是围绕着上课展开的。 一、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进行课前准备呢? 1、熟悉教材。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你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你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你反复阅读,要逐字逐句地读,要边读边问。 如一年级课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治病,三次说了同样的话:“你能帮我治病吗?”你在阅读时对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不妨问问自己:棉花姑娘在请三个朋友帮忙的时候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 还比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多次出现诸葛亮与人交谈的情节,但只有一处写的是“诸葛亮笑着说”,其他十处都是“诸葛亮

说”,对这种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你也应该问问自己:诸葛亮这时候为什么笑着说?他笑什么呢? 还有如四年级《看不见的爱》,文中的母亲面对我的不解,她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在这看似明白无疑之处,其实蕴涵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别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与盲童的玩肯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位母亲不会不知道,那么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打弹弓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追问,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或许不会仅仅停留在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肤浅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断自问、自悟的过程中,你会读透课文,读懂作者。 二读编写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拼音、识字、查字典、写话等语文知识、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选文之中。因此编辑在挑选文章、在给文章编排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中去,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这一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读学习者。学生是你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等。 1、你在读作者、读编者、读学者的过程中,你也就读出了你自己。 2、确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从知识与能力,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呈现的方式来看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进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

13《花钟》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13、《花钟》教案 授课班级:三年级1班 班级人数:45人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机能目标:(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语句的表达,会写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语言引入:鲜花是我们喜爱的,他装扮了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2、直观感受:老师收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图片,你们想观赏下吗?(展示多媒体2-11) 3、这些花儿漂亮吗?同学们知道关于他们在一天之中开放的时间吗? 4、接下来让课文带着我们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且看看课文还告诉了我们那

些奥秘。展示标题,幻灯片12。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一)朗读一段,理解一段 1、一起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幻灯片13 (1)讲了哪几种不同的花? (2)作者是怎样写花开的? (3)他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2、解决第一个问题“讲了哪几种不同的花?”。放幻灯片14。 学生回答,老师展示幻灯片14. 3、听录音思考第二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花开的?”展示幻灯片15 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16 4、解决第三个问题“他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学生回答,展示幻灯片17 5、“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这些花开放时的图片呢?”展示幻灯片18-26 6、观看了幻灯片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花儿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 (二)、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带着问题“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一起读课文第第二自然段。展示幻灯片27 2、下面听一下优美的朗读录音,在听的同时注意一下他是怎样读的,在仔细确认下我们找的答案是否准确。 学生探究回答,展示答案幻灯片28 3、这些花在24小时内陆续开放是不是很有趣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作者是怎样结束本课的。幻灯片29

教学设计及说课反思

《统计》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引发认知冲突 听说我们一(4)班今天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图形娃娃们也想来凑凑热闹。看,这是图形娃娃的家,里面就住着可爱的图形娃娃(多媒体出示),看着这个图形屋,你想知道些什么?(1)师:老师现在就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让我们去看一看,在这个美丽的图形屋里,都住着哪些图形娃娃呢?一共有多少个?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多媒体第一次播放,图形出来一个消失一个) 生观察,然后反馈。 (2)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每种图形娃娃各有多少个呢?(学生回答:没有)刚才没有注意?那好,我们再来数一数。(多媒体第二次播放)(3)师问:正方形有几个?(……个)那三角形呢?哦,你只来得及数正方形了。三角形有几个呢?(生答)那圆形呢?看来,你只顾数三角形了。有那没有哪个小朋友能说出三种图形各有多少个?为什么你们会数不清楚? 那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很清楚地数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留给思考的时间)想出来了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1、分工数。(师问:怎么分工?)我们一个小组4个人,每人数一样,一个同学统计下来,就可以了。(师:小组分工合作数图形,这倒是一个好主意。看来,你还真会合作学习。现在,我们就按照他的方法小组分工合作数图形。好,现在先准备一下。(多媒体第三次播放)学生数,反馈。 师问:如果让你一个人数,你有什么好办法把每种图形的个数都数出来呢? 生2、分一分、数一数。(师:可是这些图形娃娃都跑走了呀,要想把它们分一分,必须先留住它们,我们怎么样就可以留住它们了呢?) 生3、我们可以把图形画下来。(师:对呀,把图形画下来,这就是一种记录的方法。) 2、探究统计方法 (1)想一想,该怎么记呢?(留给思考的时间)想好了吗? (2)为了记得准确,我们请一位小朋友来当播音员,他报图形,其余的小朋友来记。谁愿意? (4)反馈交流。谁愿意把你记录的展示给大家看 3、整理、分析数据 (1)刚才我们记录了一些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统计了它们的个数,你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又想到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小结统计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统计出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的?(分类记录下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这种方法是怎样记录的呢? 二、实践操作,巩固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小朋友学得可真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来放松一下。(出示一个花片)老师这里有一个花片,我们把它像这样抛一抛,落在桌上的花片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有可能是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在领悟语文课堂教学真谛的前提下,只有善于总结反思,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才会走向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反思篇一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现将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性,使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进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作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 、较好的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适当选择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语文。 、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还需进一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借以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能使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加强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反思篇二大家好!做为一名青年教师,非常感谢学校和各位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能坐在这里发言,我很高兴。下面,我就将自已在这一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现在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 一、基础教学 平时的教学工作,可以说大家做的都一样,我不觉得自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科:语文年级:一年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口耳目) 设计者:侯威单位:南康十八塘红岭小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上课时候也不例外。画画的、玩弄文具的、转来转去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觉得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还是挺多的,最主要的有:1、借“礼仪规范”主题责任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小朋友的行为礼仪规范。特别是课后休息和排队。2、渗透班级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3、严格上课纪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重点与难点 1、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并认识一种新的笔画“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用具 生字卡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本课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文字,学生容易理解,通过游戏激发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之间的联系,结合字义了解,识记字形。 2.导入新课 (二)出示图片 1.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三)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把生字贴到哪一张图片下面。 2.全体认读生字。 3.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啊。 (四)学习书写生字 1.认识新笔画“丨”。 2.教师范写。

《假如》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doc

《假如》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课文中“快活、遥远”等关键词,学会语言的积累。 3.通过想象与朗读的方法,发展思维与想像,模仿课文写一?个自己美好的愿 望。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假如》,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生字,看看小朋友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谁来当当小老师? 2.这些是带着帽子的生字宝宝,如果他们脱掉了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小火车,谁来开? 3.小朋友们真棒!我们巳经知道了《神笔马良的故事》,那么谁愿意再给小朋友们说说这个故事呢?老师知道「13们班有不少的故事大王呢! 4.X xx,不愧是咱们班的故事大王,说的可真棒!你觉得马良的神笔有什么神奇之处? 5.是啊,马良的神笔画什么就有什么。画鸟,鸟儿会飞;画鱼,鱼儿能游;画牛,牛能下地耕种……马良用这枝神笔为贫苦的老百姓画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使他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笔?有位小朋友也想拥有一枝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是——《假如》,(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1.创设情景,朗读感悟 1.第一个假如 (1)多么善良的孩子呀!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小树怎么样了。 (2)(课件出示小树图片配风声)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课文里是怎么写小树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课件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你能演一演吗?学生起立表演,师生角色对话:小树小树,你为什么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20.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杨洪艳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节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逆命题的猜想,再利用图形验证,最后逻辑证明。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通过逆命题猜想、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解题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同时借助实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