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成因

分布: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成因、特点: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对流旺盛,终年高温多雨。

特例: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 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

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4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成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完整版)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及特点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以及分布地区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以及分 布地区 1热带雨林气候简介 热带雨林气候又称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显著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温差大。 2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但日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日最低气温很少低于20℃。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逊河下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达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达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麦隆火山山麓代本贾的年降水量达9470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仍有显著差异。如非洲刚果河流域比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更显示了大陆性,有的地方雨量较少,如加蓬的利伯

维尔从10月至次年5月期间,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仅5毫米。另外,在大洋上也会出现干旱少雨地区,如太平洋上的莫尔登岛(南纬4°,西经155°),年降水量仅730毫米。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高山地区,气温较低,但其年变化仍很小。这些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出现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的气候,呈现出类似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最为丰富多彩。分旱雨两季。 天气单调。全年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风力微弱,季相无变化,基本每日上午闷热晴朗,接着积云越积越厚,午后则暴雨倾盆,雨后天气稍凉,第二天又复如此。 3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附近地区。具体说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中美东部,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北岸,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南部,伊里安岛,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部分。 代表城市 亚洲 吉隆坡(马来西亚)、新加坡(新加坡)、斯里巴加湾市(文莱)、雅加达(印尼)、万隆(印尼)、泗水(印尼)、宿务(菲律宾)、达沃(菲律宾)。 非洲

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解析汇报版)

2017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9: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 一、单选题 1、图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全年由信风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D、由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2、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题。 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下图是根据a、b、c三地各月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所作的统计图(每个区间有12个点,表示12个月),据此图判断a、b、c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B、a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为热带雨林气候,c地为地中海气候 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a地为地中海气候,b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4、该图为以北半球为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 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西风带控制下 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

5、读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 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6、图1是“40°N的地形剖面图”,图2是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 (1)若图乙是图甲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则图乙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四地中最符合图乙所示气候特点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下列不属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受东南信风影响 B、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C、位于大陆西岸 D、沿岸有暖流经过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分析

世界气候 一、气候形成因子 (一)、气温影响因素 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 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1、纬度 2、海陆分布 3、地形 4、洋流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及成因分析

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及成因分析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气候知识一直作为重点考查内容。而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更是使不少同学费思不解,现就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 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 (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

微专题8: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成因【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沿海和中美洲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些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出现在南北纬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东侧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形成地形雨,因而发育成热带海洋性雨林气候。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不超过1 000毫米,仅在山地高原迎风坡和维多利亚湖区等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为1 000毫米~1 500毫米。形成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虽然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降水量最多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北部平原东西两侧,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为75毫米~150毫米。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纬度西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主要原因是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规律揭秘] 判读气候类型的方法 1.根据气候特征判断 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世界各地区气候成因 (已排版)

世界各地区气候分析 1.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2.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3.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4.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6.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 7.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 8.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表现? 9.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 10.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 11.塔尔沙漠的成因? 12.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 13.撒哈拉沙漠的成因? 14.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15.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16.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 17.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18.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 19.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 20.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 21.刚果盆地雨林气候的成因和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22.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 23.马达加斯加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成因? 24.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25.巴西高原东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 26.与同纬度的印度半岛相比,为什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 27.东部非洲赤道地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28.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29.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而在其他洲分布面积狭小的原因?30.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 31.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 32.爪哇岛冬夏季风向的差异和原因? 33.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原因? 34.蒙古和哈萨克形成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表现? 35.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36.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37.伊比利亚半岛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38.沿北纬60度从北欧——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原因? 39.中国南方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 40.奥伊米亚康—维尔霍扬斯克地区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 41.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的原因? 42.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狭长的原因? 43.南、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 44.摩尔曼斯克港冬季成为不冻港的原因? 45.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 46.德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和原因? 47.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 48.欧洲气候总是温和湿润的原因? 49.冰岛气候南北差异的原因? 50.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到挪威北极圈内的原因? 51.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52.澳大利亚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53.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54.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55.澳大利亚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56.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57.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原因? 58.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西高东低的原因?59.古巴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特点、分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介绍 热带雨林气候 地区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度之间。具体说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亚洲的印度半岛西南沿海、孟加拉湾沿岸、马来半岛南部、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部分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C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C,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C。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C。但日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C,日最低气温很少低于20°C。 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孙河下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达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达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麦隆火山山麓代本贾的年降水量达9470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仍有显著差异。如非洲刚果河流域比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更显示了大陆性,有的地方雨量较少,如加蓬的利伯维尔从10月至次年5月期间,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仅5毫米。 另外,在大洋上也会出现干旱少雨地区,如太平洋上的莫尔登岛(北纬4,西经155),年降水量仅730毫米。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高山地区,气温较低,但其年变化仍很小。这些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出现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的气候,呈现出类似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最为丰富多彩。 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C之间变化,年较差一般不超过5C,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C。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C。但日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C,日最低气温很少低于20C。 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孙河下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达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达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麦隆火山山麓代本贾的年降水量达9470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仍有显著差异。如非洲刚果河流域比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更显示了大陆性,有的地方雨量较少,如加蓬的利伯维尔从10月至次年5月期间,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仅5毫米。另外,在大洋上也会出现干旱少雨地区,如太平洋上的莫尔登岛(北纬4,西经155),年降水量仅730毫米。 天气单调。全年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风力微弱,季相无变化,基本每日上午闷热晴朗,接着积云越积越厚,午后则暴雨倾盆,雨后天气稍凉,第二天又复如此。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热带雨林气候总结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度之间。具体说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亚洲的印度半岛西南沿海、孟加拉湾沿岸、马来半岛南部、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洲的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澳大利亚的东北部部分。 编辑本段 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并由于太阳在一年内的春分、秋分前后两次通过天顶,所以气象要素的年变化都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C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C,尤其是大洋上,通常不超过1°C。气温日变化比年变化大,日较差可达10~15°C。但日最高气温很少超过35°C,日最低气温很少低于20°C。全年湿度较高,就亚马孙河下游而言,相对湿度年平均达90%以上。降水充沛,多伴有雷雨,年降水量达1500~3000毫米,山地最多达6000毫米以上,如非洲喀麦隆火山山麓代本贾的年降水量达9470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但个别地区仍有显著差异。如非洲刚果河流域比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更显示了大陆性,有的地方雨量较少,如加蓬的利伯维尔从10月至次年5月期间,月雨量200~300毫米,而6、7月每月仅5毫米。另外,在大洋上也会出现干旱少雨地区,如太平洋上的莫尔登岛(北纬4,西经155),年降水量仅730毫米。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高山地区,气温较低,但其年变化仍很小。这些地区,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出现热带雨林到终年积雪的气候,呈现出类似从赤道到极地的各种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最为丰富多彩。 成因 热带雨林在成因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导因素还是有区别的。在赤道地区南北纬10度的范围内,总的趋势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的太阳辐射量一般在10至180千卡平方厘米)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气候变化单调,全年皆夏。一般早晨晴朗,午前炎热,午后下雨,黄昏雨歇,天气稍凉。但在世界同类型地区中,亚马孙平原的热带常绿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这是由于亚马孙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是赤道横穿其间,地形结构上北有圭亚那高原,南有巴西高原、西有安第斯山脉,呈围椅状东低西高的地势,敞开着怀抱接纳由东北东南信风和南北赤道暖流带来的丰沛的暖湿气流。使它具有特别有利于该类型发育的现代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也与它发育历史悠久、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地理条件相对比较稳定有关。亚马孙河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它由西向东贯穿整个南美洲,流域面积广达600万平方千米,上面布满浓密的丛林。亚马孙河的主流有时候会泛滥成灾,淹没广达数千平方千米的林地,是世界上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成因上的综合性特征非常显著。非洲的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受地形、洋流和季风的影响,仅局限在非洲刚果盆地的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沿岸地区,在成因上主要原因在于赤道通过(赤道通过中非刚果盆地及东非,由于东非为高原地形,故气候上属热带高地)。受西南季风和几内亚暖流的影响,湿润的水气将从河口深入到盆地内部,

美国气候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

回复:请问田纳西河为什么降水冬春多、夏秋少? 下面的引述材料详细解释了北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注意黑体部分文字,其中有 一些正与我的观点相符合。 北美洲的地形结构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要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北纬40°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成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另一方面,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动于大陆的中、东部。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也是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东、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样,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占优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以及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区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比率增高。斯波坎和蒙特利尔的气候资料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然,造成这种差异同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也有关系。 落基山以东为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无东西向山脉阻隔,向南北开敞,并有哈得孙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湾等水域相互贯通。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南北秉性不同的气团畅行无阻。冬季,干冷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可径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气,使当地气温骤降;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温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得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高度和宽度都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上的显著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很大影响。例如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经过五大湖地区并略有变性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往往形成大雪;山地南部因高度较大,对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成为北美洲多雨区之一。 253.北美大陆的气压配置图式与亚欧大陆相似,为什么北美洲东岸不具备亚洲东 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就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风。所谓显著改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意见是:(1)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变移至少有120°;(2)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乎均频率超过40%;(3)至少在一月与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世界气候分布常用图表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各气候因子相互关联,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 3、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口诀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第一步:根据最热(冷)月气温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月均温定所属热量带—以“温”定“带”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的分配定雨型—以“水”定“型”

说明:根据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判定气候类型时,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各本书的划分也会有一些差异,对于一些难于判定的气候类型应综合气温、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综合考虑。 4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如下表所示:

温带温带季 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冬季寒冷 干燥,夏 季高温多 雨 南北纬 35°~50° 之间的大 陆东岸 我国华 北、东 北,日本 和朝鲜 半岛 温带大 陆 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 气团控制 冬寒夏 热,干旱 少雨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 陆内部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内陆 地区 温带海 洋 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 带控制 全年温和 多雨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 陆西岸 西欧 寒带苔原 气候 纬度高,太阳 辐射弱,受极 地气团或冰 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 寒,降水 少 北半球极 地附近的 沿海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北冰 洋沿岸 冰原 气候 纬度最高,太 阳辐射弱,受 冰洋气团控 制 全年酷 寒,降水 少 南北半球 极地附近 内陆 南极大 陆、格陵 兰岛 高原和高山气 候地势高,地形 起伏大 全年低 温,降水 少 高大的山 地、高原 青藏高 原、南美 安第斯 山脉 5、6、

澳大利亚气候成因分析

澳大利亚气候成因分析 1.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夏半年,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冬半年,因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故澳大利亚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2.澳大利亚东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成因? 地处25°S~35°S的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东南季风,降水较多,冬季吹西北季风,降水少。太平洋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水较多。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澳大利亚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地处中纬地区,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4.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地处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5.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①夏半年,受南移的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且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北季风,风从海洋上吹来,带来降水。 ②冬半年,受北移的东南信风带的控制,降水少。 6.澳大利亚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属森林和草原过度) ①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②位于大分水岭西侧背风坡,降水较少。 ③东南信风越过大分水岭后下沉,形成焚风效应。 7.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①冬半年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②夏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8.澳大利亚中西部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①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少; ②西岸有寒流流经,降水少,沙漠直逼海岸,所以中西部成为干热的热带沙漠气候。 9.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原因? 西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东部:受季风、东南信风以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冷门考点】以热带雨林为例讲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冷门考点】以热带雨林为例讲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气候知识一直作为重点考查内容。而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更是使不少同学百思不解,现就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 仔细观察,其实在我国藏南地区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主要是印度洋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形成的湿舌形成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长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同时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其中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三分之一,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热带雨林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保证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序进行。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水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000毫米以上,过万的极少数。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过每年的蒸发量。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左右,夜间约20℃。 地理位置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丛林地区,大多数热带雨林(T r o p i c a l z o n e r a i n f o r e s t)都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即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热带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上面还有高达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树木像帐篷一样支盖着。下面几层植被的密度取决于阳光穿透上层树木的程度,照进来的阳光越多,密度就越大。 地形地貌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在森林中,静静的池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迷宫。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简版)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40°S—52°S)。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气候分布中应注意的几个地区 气候分布及成因一直是学习的难点、考试的热点。现在考试中考查常规的分布规律已很少见,而一些非常规的分布在各类资料、各类试题中已开始凸现,笔者总结如下。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所以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知识点一、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二、气候类型分析判断: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三步法: 一: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二: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所在的温度带。(以温定带)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三: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图例: 三、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四、我国某些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1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农作物一年两熟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5、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7、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8、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10、区域: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13、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有结冰期、含沙量大,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四、热带沙漠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上南北纬30度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海陆位置:非洲北部的撒哈啦大沙漠,南部的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北美的亚利桑那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2、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全年炎热干燥)。 3、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荒漠带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啊?0爸 洹V漳旮呶露嘤辏 髟缕骄 略?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癈。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 洹6源搜 岵 晌剩骸俺嗟赖推 勾 囊贫 段 窃谀媳蔽?0耙阅冢 窃趺纯刂迫却 菰 虻哪?”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癗至20癗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癝至20癝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