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

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

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
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

四、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

1.行政体制概述

(1)行政体制的含义和内容。行政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制度。在公共行政中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一个国家的行政体制是否合理、健全,对公共行政的效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行政体制通常与国家的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相对应。行政体制包括广泛的内容,例如,政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等,其核心是政府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以及运行机制等。

1)政府组织机构是行政体制的载体。任何一种行政体制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组织形态之上。政府组织机构通常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纵向政府机构设置和各级政府内部的横向机构设置等多种类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行政体制的运转会产生重要影响。

2)行政权力结构是行政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体制得以正常运转的动力。行政权力结构不仅规定行政权力的来源、行使的方向、方式等,而且还要规定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及群众团体之间的权力配置关系,其核心内容是国家行政机关在政治体制中所拥有的职权范围、权力地位以及行政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等。一般来说,科学合理的行政权力结构配置,对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转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对行政体制产生负面影响。

3)行政区划体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域单位,并建立相应的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实施管理的制度。行政区划在不同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例如,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域、市级行政区域、地级行政区域、县级行政区域、乡级行政区域等。行政区划的划定要充分考虑其领土大小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一个国家的行政区划是否合理,也同样会对该国的行政体制产生重要影响。

4)行政规范是指建立在一定宪政基础之上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公共权力、实施公共事务管理的行为规则。任何行政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授权,所有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的权力、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等也必须通过一定法律加以限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政法律规范不仅影响行政体制的运行,而且也规定着各类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内容、范围和形式等。

(2)政治制度对行政体制的影响。行政体制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统治所确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相关的制度。它是政治统治性质和政治统治形式的总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国体与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国体(即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行政体制的性质。政体(即政治统治形式)影响着行政体制的组织形式。政治统治性质是根据国家的阶级属性来划分的;政治统治形式,是由国家的管理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及社会团体与公民参政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构成的。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它决定行政体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行政体制是为一定的政治统治服务的。

国务院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是在1954年正式确立起来的。其主要特点是:国务院是全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实行总理负责制,总理对国务院的工作有完全决定权;由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上述特点决定国务院制是一种建立在合议制基础之上的个人负责制的行政体制。它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法制以及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的原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

-----------------------------------------------

2.行政组织(机构)概述

(1)行政组织的含义和特征。行政组织是指在国家机构中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的行政机构系统,即各级行政机关。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手段,来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代表国家管理各种公共事务。行政组织具有政治性、强制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特征。

1)行政组织的政治性决定行政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组织所拥有的权力、职能、责任均来自国家。它所从事的活动,也不单纯是社会管理活动,而是具有一定政治目的和政治意义的活动。行政组织的活动,不仅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且代表国家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和统治。

2)行政组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或者来自特定的权力或权威,或者来自特定的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的强制性是与它具有的法制性密不可分的。行政组织要依法设立,并按照法定职权行使权力、承担责任。这就使行政组织的强制性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行政组织是社会组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特征:另一方面,行政组织又是具有公共权威的社会管理系统,这一社会管理系统作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来自法律授予它的国家权力。

3)行政组织还具有社会性、服务性的特征。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行政组织对社会所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为此,当代国家在政府中设置了许多行政组织,以便加强对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交通及环境、人口、社会保障、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管理。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实现行政组织的社会职能,在当今世界行政改革的实践中有了新的发展。近20年来,世界许多国家为了满足民众的需求,在公共领域不断扩大政府提供服务的范围,提高服务的质量,甚至提出“顾客至上”的口号,使行政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2)行政组织的结构和类型。

1)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各要素诸如组织目标、行政职位、层级制度等的

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依法确定的。所有的单位、部门乃至整个政府,都是由一定的组织目标、一个个行政职位以及一定的层级制度组合起来的。

组织目标就是行政组织争取达到的未来状况。包括任务、目标、指标以及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规定。组织目标是一个行政组织设置的基本依据,行政目标的确定是以行政组织的职能为依据的。组织目标也是协调行政组织活动的重要保证,由不同层级、部门组成的行政体系,各自的具体目标不同,必然会引起种种冲突和矛盾,需要协调,而组织的整体目标在协调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组织目标也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标准,通过组织目标来规范各相关机构或组织成员的行动。

在行政组织结构中,行政职位是按照行政分工的原则确定的,它是组成一个部门、单位的基础。按照职位组建起来的行政组织,可以划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部分。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表现为一种层级化结构形态。具体来说,行政组织的层级化,是行政组织内部各级政府上下级之间、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所确立的一种权力关系模式,并具体表现为机构、职位、人员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权力、责任、工作程序等。

在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中,关键要处理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所谓管理层次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等级结构的层次数目。例如,我国的管理层次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在中央政府内部,划分为部、司、处等。管理幅度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直接指挥监督的部属的数目。在行政组织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现出一种反比例的形态:即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则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因此,追求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中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合理比例,是公共行政的一个重要内容。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是指一级政府按照行政目标、工作性质以及权责区分等,划分成若干个平行的职能部门,共同实现本级政府的职能。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尽管其部门分工的具体形式不同,但分工本身则是共同的。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的行政事务日益繁忙,政府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复杂,这就使政府管理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从而造成了行政机构的扩张。

2)行政组织类型。行政组织的类型,可以有多种划分标准。例如,按照公共行政的程序,可以将行政组织划分为决策部门、职能部门、咨询信息部门、监督部门等;按照公共管理对象的业务性质,可以将行政组织划分为政务管理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社会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等。不过多数情况下,主要是按照行政组织的职能来区分的。按照这一标准,可以将行政组织划分为领导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和派出机关等。目前,我国的各级行政组织,基本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划分的。

领导机关。是指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首脑机关,它是各级政府的决策指挥中心,

是行政组织系统的中枢。其主要任务是,在规定的领导职权范围内,综合决策、规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统一行政组织系统的活动。

执行机关。是指各级政府中在领导机关的直接领导下,负责管理某一方面的行政事务的具体部门,故又称职能机关。执行机关是具体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其职能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执行机关的设置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也与一个国家的政府管理体制、方式等有密切的联系。执行机关的负责人,往往要参与一级政府的决策与领导活动,但对于上级的决策指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并对所属的下级机关负有业务上的指导职责。

辅助机关。属于行政组织系统的内部机关。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领导机关或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办理领导机关交办的各项行政事务,或负责行政机关某方面的综合性工作或专业性工作。辅助机关的上述职能,决定其一般不具备对外的职权,也不直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在中国现行的行政组织体系中,辅助机关主要包括办公机关、参谋咨询机关、情报信息机关、后勤机关或机关事务管理机关等。

派出机关。是指一级政府根据公共行政的需要,按法律规定或经上级批准,在职权或所辖区域内设立的代表机关。派出机关的设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需要专门负责和特殊处理某一方面事务或某一区域的行政事务;二是由于下一级管理层次的管理幅度太宽,而难以适应公共管理的需求,从而需要设立派出机关。

3.我国的行政体制建设和改革方向

(1)我国行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2)我国行政体制的特点。

(3)我国行政体制和行政机构建设和改革的方向。

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2)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五、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1.行政权力

(1)行政权力的含义及其特征。

行政权力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解决一系列行政问题的强制力量与影响力。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力属于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共同构成国家权力的主要内容。

行政权力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征。政府是整个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国家

对各种公共事务实行管理,这就决定行政权力的公共性。由于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进行的,因此,行政权力具有较高的强制性。在一定的行政权力管辖范围之内,所有的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地服从,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政权力的权威性。尽管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强制性,但是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它又必须受到一定的制约,接受来自包括广大民众在内的各种力量的监督,以便保证行政权力行使的公正与公平以及防止行政权力的变异。

(2)行政权力的内容。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行政权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立法参与权。指政府参与立法过程的相关权力。在我国或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政府拥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在一些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通过运用法律公布的权力,达到延缓或否决法律的目的。

2)委任立法权。指立法机关制定一些法律原则,委托行政机关制定具体条文的法律制度。在此原则下,政府可以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制定法规、条例,作出决定、命令、指示等。

3)行政管理权。政府的基本职责,就是代表国家管理各种公共事务,行使行政管理权。首先,制定和执行政策权,这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实施对公共事务管理的一项主要职能。其次,掌管军队和外交权即管理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的权力,以及任命外交使节、接受外国来访、对外宣战、媾和以及缔结条约、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等外交事务的权力。再次,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权,这是政府干预和调节国家经济事务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权力要受立法机关的制约,因为不管是编制预算,还是决算,都要经过立法机关的批准才能生效。最后,管理行政机构内部各种重要事务的权力,例如,任免行政官员、管理行政机构以及与行政人员相关的日常事务等。此外,政府还拥有管理国家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等各种公共事务的权力。

4)司法行政权。指政府依据法律所拥有的司法行政方面的权力,如决定赦免,对行政活动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调解、复议和仲裁等。行政机关在行使司法行政权时,必须按照相关的原则办事。

(3)行政责任与行政职能、职责和职权的关系。

行政责任常常是与行政权力、行政职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职、权、责的关系问题。任何行政组织都必须保持职、权、责的平衡和一致,这是公共行政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保持职、权、责的平衡和一致,首先,要明确划分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能以及相应的职责范围,并依据其承担的职能和职责,授予相应的行政职权。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明确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责任关系,建立完善的权责体系。其次,要把行政机构的权责体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公务人员身上。使公务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各行其权,各负其责,才能使权责一致的原则落到实处。第三,要建立有关权责一致、平衡的制度保障体系。这些制度主要包括监督、考核、奖惩、升降等。通过

这些制度体系,加强对行政机关以及行政人员职、权、责实际状态的考核和监督,保证其尽职、尽责,正确地运用和行使权力。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与行政权力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行政责任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法律上的行政责任,一是指普通的行政责任。

(1)法律上的行政责任。法律上的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工作人员除了遵守一般公民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外,还必须遵守有关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在履行公务中如果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后果。其行政责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执行公共管理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二是行政责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之上发生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行政法律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引起法律后果时,才会出现行政责任问题,没有行政法律义务,也就不会有行政责任。三是作为一种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人员一旦违反行政法律义务,并有主观过错,将由有关的国家机关予以追究,从而使行政责任成为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的救济。因此,完善行政责任制度,是加强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各个国家的具体做法也有较大差别。一般包括惩戒、承认错误、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恢复原状、停止违法行为、履行职务、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以及行政赔偿、行政处分等。

(2)普通的行政责任。普通行政责任,则不涉及法律问题,主要包括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等。分述如下:

1)政治责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行使公共管理权力时,所有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不仅要保证行政管理政令的畅通,国家各项法令、政策的贯彻和实施,而且首先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要从维护国家的政治利益、国家主权以及国家安全等政治问题出发,处理和解决各种公共问题。

2)社会责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解决各类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的社会问题,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

3)道德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承担的道义上的职责。政府在行使公共权力时,要始终代表社会公众利益,代表正义和公平,这就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仅要洁身自好,弘扬正义,而且要承担起引导社会成员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使社会在一种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的责任。

第二节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问题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本质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凡是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具体地说,政府可以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实现、满足和发展大部分人的利益需求,抑制、削弱甚至打击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通过政策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因此,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整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由利益选择到利益整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态过程。

(1)利益选择。政府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是有目的的。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政府把利益分配给谁,首先依据政治统治的目的。在阶级社会里,任何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都必须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政府向谁分配利益,其选择自然要与政府的价值偏好一致。

(2)利益整合。政府在向各社会成员分配利益时,除了考虑到社会的整体利益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为解决由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所产生的矛盾,政府要综合考虑各个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政策,向有关组织和个人提供一种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规范人们在追求利益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的行为。

(3)利益分配。政策是一种资源,谁得到了政策,谁就拥有一定的资源。公共政策实施后能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足,这意味着公共政策具有向社会有关成员分配利益的功能。公共政策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能够保护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多数人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根本利益。

(4)利益落实。相关的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府预定的目标真正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他们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政府处于政策主体地位,应当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使分配的利益到位。如果政策不能有效地落实,就意味着政策对象没有从政策中获得利益。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是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分配,是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分配;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分配。因此,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整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1.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

那些有广泛影响,迫使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称为社会公共问题。一般的说,社会问题均具有公共特征,但它们并不都是公共政策问题。政府要解决的问题显然都是社会公共问题,但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解决一切社会公共问题。政府关心并付诸行动解决的那些问题,是属于政府管理范围、政府有能力解决且列人工作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现实社会始终存在着三个基本现象,即社会现状(实际现象)、社会期望(应有现象)、社会问题。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偏差总是存在的。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所谓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去实现和解决的问题。任何公共政策问题都包含五个基本条件:

(1)社会客观现象。社会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尽管社会期望具有强烈的主观性,但社会现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大多数人对社会问题有所察觉并受其影响。受社会问题影响的人越多,察觉到社会问题的人越多,该社会问题越有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3)利益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不同的人在特定社会现象的影响下必然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念,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造成彼此间的冲突。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使某些问题变为社会公共问题,直至公共政策问题,必然要直接或间接借助于团体的力量,以此影响公共权威部门。

(5)政府的必要行动。政府认同社会问题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属于政府应该管辖的事务;二是属于政府能够管辖的事务,政府是社会公共权威,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理应是社会整体利益。

2.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基本程序

在认定政策问题时,不少人十分注意“问题是什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的原因往往分析不够。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首先要解决那些由紧迫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引发的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的产生往往是政策对象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引起的。问题的分析程序如下:

(1)认定问题。找出实际现象与应有现象,经过比较发现偏差。

(2)说明偏差。用“何种”、“何处”、“何时”、“何种程度”分别讨论偏差,即明确判断“是”与“不是”,在何种事物、何地发生了偏差,偏差的程度大小及数量多少。

(3)确定原因。寻找原因会有两种结果:找到原因,进而对原因进行论证;找不到原因,通过反馈重新调查。

(4)问题表述。确切地表述问题是较复杂的,它实质上是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目标与方案规划的前期基础性准备。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公共政策具有导向、调控和分配等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提出的。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具体地讲,政策为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动确定方向,把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五目的的活动状态,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照既定目标有序前进。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公共政策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倡导人们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这必然会对社会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尤其在体制变革的年代或制度创新时期,这种影响会更大。

2.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起的作用。调节作用与控制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在控制中实现调节。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上。现实社会里存在着追求不同利益的各种群体。他们中有些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有些人的利益则不一致。有些人在一定时期内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其他时期内又会不一致。利益的差别、摩擦以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公共政策需要承担起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公共政策涉及社会、阶级、国家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政府决策者的认识能力和主观偏好。正因为如此,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用以管理社会的工具,首先必须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与需要方面,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这是政策发挥调控作用的出发点。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因为政府目标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政策要围绕政府目标的侧重点。政府要在满足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优先对某一领域、某…—些利益群体施加保护或者采取促进性措施,使之得到充分发展,这些措施往往是政策倾斜的重要内容。

3.分配功能

政策必须鲜明地表示把利益分配给谁。

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下列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配的主体。

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对于任何一届政府来说,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总是第一位的。不言而喻,其行为体现了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一般的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认真地研究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功能,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

四、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

政策分析是指依照政策方案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已知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最好的政策方案的过程。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如下:

(1)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这一阶段需要弄清如下问题:社会现实中的某个(些)问题怎样成为公众在政治上注意的对象?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如何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是什么?不同的政策问题主要采用哪些分析方法?

(2)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这一阶段需要弄清如下问题:制定政策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实现政策方案的目标是什么?可供选择的方案是如何制定的?怎样优化所选择的政策方案?什么利益群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方案的制定过程?政策方案是怎样被正式通过和颁布的?正式通过的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这一阶段需要弄清如下问题:有效的政策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政策实施中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这些行动措施对政策内容产生了何种影响?

(4)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这一阶段需要弄清如下问题: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与影响?由谁去评价政策结果?政策评价的结果是什么?政策是继续执行、发展,还是应该终止?

2.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不论是对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还是对公共政策内容本身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都要回答五类基本问题:—是事实分析(是什么?在什么时间与地点?程度是什么?),二是价值分析(因为什么?为了谁?应优先考虑什么?),三是规范分析(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做?),四是可行性分析(是否行得通?公众是否允许这样做?),五是利益分析(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应分给谁?),这是政策分析的归宿。

(1)事实分析。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事实分析,是对社会的事物、事件、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描述、观察、计数、度量与推理。在公共政策分析中,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分析,人们往往按照经验的方法,对客观现实进行一定因果关系的描述性研究。所以事实分析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实际,排除一切主观干扰。

政策分析中人们常讲的事实,多是指对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与过程的描述与判断。完成描述与判断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进行观察。为了使收集的事实材料真实可靠,必须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在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观察是有目的的,总是有意识地去搜寻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具体事物。但人的感官以及感官的生理变化,常常给观察结果带来一定的缺陷,单凭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是绝不能充分证明其必然性的。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但在描述事实时,不论是判断、推理,还是分析、综合,都离不开价值取向的引导,同样一个客观事实,人们在观察上明显地表现出主体价值观的不同。对政府政策而言,问题不仅在于事实的价值性,更在于事实的选择性。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的产物,所以政策分析的一个基本点是选择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

(2)价值分析。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客观规律与不同主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结果,反映了政府的偏好,或者说集中体现了政府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中的价值分析,主要是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公共政策的价值标准,不可能对全社会成员都产生相等意义。政策不仅要把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发挥出来,而且要把它们集中到实现政府所追求的目标上。因此,公共政策的价值标准会不断地帮助人们进行价值选择。一旦针对某一问题的公共政策合法地产生,就意味着政府要帮助社会成员弄清去认识什么、改造什么,先认识什么、先改造什么,以及如何改造,等等。一个完整的政策制定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价值观的调节作用。从对政策的评价角度看,无沦是政治上的评价、经济上的评价还是技术上的评价,都离不开价值。

(3)规范分析。规范,一般是指规则、标准或尺度。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是指人们为实现其理想,根据特定的观念制定的、要求社会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它限定人们在一定环境中应该如何行动。人们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规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学规范、道德规范、审美规范、宗教规范、法律规范等。这些规范均会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与政策内容中,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例如,法律是用来实现某些价值的规范体系,它是一种强制性命令对逆向行为进行制裁,从而达到有效地限定人们行为的目的。政策虽不是法律,但与法律一样,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与一般的道德规范不同,政策更多的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的。

人们创造规范,是为了借助规范的力量,确定与调整人们的共同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则。所以,规范是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机制。社会是由无数人群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人们之间经常表现出需求与利益上的冲突。公共政策不仅要规范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而且要不断地解决人们行为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控制。政策行为是政府最重要的一种政治活动,所以在社会活动中,政策规范有着重要的社会教化作用。

(4)可行性分析。它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分析其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

否具备了实施的条件与能力。因为规范分析中提出的“应该是什么”,仍是理性上的东西。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分为政治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

政策首先必须具有政治可行性。政府的政策,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反映了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政策,又必须反映和代表那些具有共同经济地位的绝大多数人的共同要求和愿望。我国当前强调政策的实施首先要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是政治可行性考虑的出发点。

经济可行性分析是指要全面研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制定与实施政策,都需要消耗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种资源。有些理想化的政策,正是由于资源的限制才无法实施。考虑经济效益,既要重视投入项,更要重视产出项。

技术上的可行性是指是否具备实现目标的科学技术手段。一般的说,经济上的可行性取决于科技水平。反过来,经济上的投入越大,越有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越大,越会影响决策者对政治可行性的考虑。成功的政策,往往要全面地考虑政治、经济和技术各方面的可行性,并选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5)利益分析。所谓利益,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人的活动实现的满足主体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客体对象。这些需求客体可分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即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人类之所以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自身(包括个人、阶级及其他社会集团等)的利益,而最终是为了满足需求。人们要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要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这些人们所需要的一切“好处”,或称为“社会资源”,构成了人们的利益。社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生产出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这也是政府的政策目标。在我国,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一切政策的出发点。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原则。所以,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

第三节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知识点:一是城市规划管理是什么?即规划管理的基本概念;二是谁来管?即管理的主体;三是管什么?即由管理对象构成的基本工作内容;四是为什么管?即管理的目的;五是依据什么管?即管理的原则和依据;六是怎么管?即管理运行的职能与方法;七是在什么背景下管?即管理环境。概括起来,规划管理基本概念、规划管理构成要素、管理环境构成圈层关系(见教材图8-1):

一、城乡规划管理基本概念

1.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

城市规划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认识。广义的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宏观的城市规划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乃至公共政治行为,狭义的城市规划管理是指比较微观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职能和日常工作。这里主要阐述后者。

城市规划管理,按照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CB/T 50280—98)的定义: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城市规划编制、审核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城市是由各种不同功能的物质要素构成的错综复杂、动态关联的巨系统。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在空间上统筹各项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就是依法组织编制、审批、实施城市规划,并进行规划监督检查。

2.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规划管理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政策性、时序性、地方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点,在管理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以下基本特征:

(1)就管理的职能而言,规划管理具有服务和制约的双重属性。这是由于规划管理部门是城市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决定的,也是城乡科学发展和建设要求所决定的。

认识规划管理具有服务和制约的双重属性的目的是,规划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服务放在首位,制约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2)就管理的对象而言,规划管理具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双重属性。这是规划管理的工作对象所决定的。

认识规划管理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双重属性的目的是,规划管理人员要增强政策观念和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远近结合,慎重决策。

(3)就管理的内容而言,规划管理具有专业和综合的双重属性。这是城市是一个有机综合体,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多因素、错综复杂、动态关联的本质所决定的。

识规划管理具有专业和综合的双重属性的目的是,规划管理人员应当正确认识规划管理在城市管理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协调,并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探索管理的运行规律,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4)就管理的过程而言,规划管理具有管理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双重属性。这是由于规划管理是系统管理所决定的,也是由于城市规划体系构成所决定的。.

认识规划管理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目的是,规划管理人员要正确把握所从事的工作在规划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着眼于发挥规划管理系统的效能,管理才能取得实效。

(5)就管理运行职能和方法而言,规划管理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的双重属性。这是由于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门管理科学所决定的。

认识规划管理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的双重属性的目的是,规划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规划管理的认识,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管理工作,遵循事务的客观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管理经验,探索管理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但愿有一天你会记起,我曾默默地,毫无希望地爱过你。我这扇门曾为你打开,只为你一人打开,现在,我要把它关上了。

四、你看我的时候我装做在看别处,你在看别处的时候我在看你。

五、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担忧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六、没想到的是,一别竟是一辈子了。

七、朋友们都羡慕我,其实羡慕他们的人是我。爱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你了,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八、Do something today that your future self will thank you for. 从现在开始,做一些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的事。

九、有个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读懂你,能走进你的心灵深处,能看懂你心里的一切。最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的在你身边,默默守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的委屈。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十、很久很久,没有对方的消息,也不再想起这个人,也是不想再想起。

十一、我不怕我会忘记他,他在我心底开出了花。

十二、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十三、那都是很好很好的,我却偏偏不喜欢。

十四、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十五、习惯难受,习惯思念,习惯等你,可是却一直没有习惯看不到你

十六、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不是拼命对一个人好,那人就会拼命爱你。俗世的感情难免有现实的一面:你有价值,你的付出才有人重视。——苏芩

十七、雨水落下来是因为天空无法承受它的重量,眼泪掉下来是因为心再也无法承受那样的伤痛。

十八、所谓长大,就是把原本看重的东西看轻一点,原本看轻的东西看重一点。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就像是跟老天对弈,对你而言,你走棋,那叫选择;老天走棋,那叫挑战。

十九、我只想问你,若我回头,你还在不在?

二十、有些事是有很多机会去做的,却一天一天推迟,想做的时候却发现没机会了。

二十一、在下一个路口,思念某一种温度。

二十二、It doesn't matter how slow you are, as long as you're determined to get there, you'll get there. ------不管你有多慢,都不要紧,只要你有决心,你最终都会到达想去的地方。

二十三、当我们拥有一只鞋子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失去的另一只鞋子的滋味,失去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二十四、如果因为害怕分离而不敢在一起,那你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去吃屎。

二十五、花时间去解释不如花时间去证明

二十六、睫毛下的伤城路过了谁的风景谁的心。

二十七、拥有的并不一定爱着。

二十八、于是。各有各的生活,各自爱着别的人。曾经相爱,现在已互不相干。

二十九、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三十、你唯一会认认真真读完一个人的日志和心情,想尽一切办法去了解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你喜欢的人,另一个是你喜欢的人喜欢的人。

三十一、失去一段感情,你感觉心痛,当你心痛过后,那时你才会发现,你失去的只是你心中的依赖,当你学会孤独的坚强,一切又会再次美好起来。去珍惜那个读懂你的人,要好好去疼爱她。

公司内保人员管理制度

公司内保人员管理制度 为保障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做好外来人员的接待和车辆、物品出入登记的管理,当好企业卫士,确保公司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内保人员管理制度。 第一条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则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条内保人员必须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处事公正,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不玩忽职守。 第三条内保人员必须提前十分钟到岗,做好交接记录,要有充沛的精力坚守岗位。 第四条员工下班后,内保人员必须检查办公区和车间、仓库电源及门、窗关闭情况,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自然灾 害)等工作。 第五条内保人员夜间值班要高度戒备,应做到每小时在厂区巡逻1次。 第六条外来人员无法表明身份或未经被访部门经同意,不得进入厂区内。 本公司员工上班时间外出办事须出具相关出门证,或在门卫室进 行登记后方可出厂门;上班时间超过30分钟进厂者必须在门卫 室登记后方可入厂。 第七条外来人员未遵守公司进出厂区规定的,内保人员有权拒绝其入厂。 第八条内保人员须注意自身礼貌与涵养,对待来宾、来访人员要文明用语和主动引导。 第九条内保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粗暴对待客户。夜间外来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公司(经厂长、经理同意可暂停门卫靠东大道上过夜)。 第十条来访人员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进入生产作业区或仓库参观。 第十一条政府机关、人民团体或其他贵宾(外国客商)由总经理陪同时,不必办理入厂手续,但内保人员须登记进厂时间和客户单位。贵 宾出厂后,内保人员须注明贵宾离厂时间。公司其他人员陪来客 进厂前,须先到门卫室登记对方身份和事由。出厂时,也须注明 访客离厂时间。 第十二条禁止员工亲属、老乡和朋友在上班时间来公司会面,有特殊情况者,内保人员可代为通知当事者在厂门卫室内见面。 第十三条非本公司车辆入厂,车中人员应在门卫室办理登记手续方可入厂,车辆须按规定停泊在公司指定的地方。 第十四条车辆进出门卫需换发公司《车辆出入证》,出门时经核实后放行。 货物车辆出厂区时,需出具《物品出门证》,内保人员经核实后 方可放行。 第十五条内保人员每天下班前须将各类出库单据、出门证整理收集备案。第十六条内保人员值班时间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内保人员工作表现突出、制止各类事故(事件)发生有功、对单位贡献显著者,可视具体情况给予特殊奖励。由于内保人员工作 不到位,致使各类事故(事件)发生的,应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 任,并给予相应处罚;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事部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人事部 【发布文号】人培干发(1989)5号 【发布日期】1989-11-04 【生效日期】1989-1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人事部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 (1989年11月4日人培干发(1989)5号) 为了提高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为逐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展培训创造条件,现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对工作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培训,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一手抓业务培训。培训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体现培训和任用相结合的方针。接受培训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培训的质量与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各级人事部门,尤其是人事部门的领导同志,对培训工作的意义、作用及其地位,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放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工作的首位,这对机关建设既具有战略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要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列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培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当前主要应当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学习马列主义哲学、逻辑学以及国家学说,以指导政府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三、做好岗位培训工作,有利于在公务员制度实施后,与公务员培训工作相衔接。要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人员现状,确定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岗位培训的标准和内容。要组织学习政府管理科学化必须具备的理论、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行为规范。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解决政府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训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共修课,如国家行政

中国政府机构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部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国务院直属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地震信息网 新华通讯社 中国工程院 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海洋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粮食局 国家测绘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档案局

大厦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大厦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2、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 掌握大厦重点人员动态。在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指导下审查罪嫌人员, 查存各种案件, 查控通辑人员。 3、把安全检查纳入日常工作, 在节假日及重大活动之前重点检查, 不间断发现不安全隐患, 并督促有关人员立即整改。 4、经常检查大厦要害部位的安全质量, 对要害部门的进人做出品德审查。对不适合的要害部位工作的人员及时提出调换意见。 5、参与各项保卫工作的研究,做好文字记载, 成为各种信息配合点, 建立健全各种档案。 6、协助大厦领导对全体员工做好防火意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 , 宣传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 7、把防火检查纳入日常工作,做到每日巡视, 不间断提出改进办法, 监督执行, 每年同工程部对烟感报警系统进行二次检查::, 使之完好率达到100%,每年同工程部、物业部对大厦客户电器进行二次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制定灭火应急方案, 印制紧急疏散图和防火标志。 9、对于大厦义务消防队加强业务培训, 每季度一次, 适时组织本大厦员工的消防演练。

10、协助各部门制订修订各项防火制度, 并监督其落实。 11、对火灾事故及时报警, 迅速疏散宾客, 组织扑救, 保护现场, 协助消防机关查明原因, 提出处理意见。 12、保证消防器材正常有效。 13、保安员应按确定的警卫目标和巡视路线安排警戒, 保护要害部位,维护园区秩序,注意发现事故苗头及隐患, 阻止有碍治安秩序的人员进入。 14、积极配合内保、消防、国家安全等工作, 主动发现可疑情况, 并及时报告。 15、发现烟感报警要及时查处。并做好文字记录。 16、保安人员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遵纪守法, 注意警容风纪。

内保工作制度.doc

五、内部保卫制度 (一)总则 1.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广州市企业治安保卫条例》的有关精神,为加强我司治安、消防防范工作,维护地铁建设、运营秩序,保障企业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结合我司实际情况而制定。 2.坚持预防为主、保障重点、严格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本单位治安、消防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治安、消防工作负责。 3.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各部门(单位),由各治安、消防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总公司保卫处和地铁分局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责任。 (二)组织 1.总公司设保卫处,与人力资源总部合署办公。下设保卫工作部,与地铁公安分局共同履行总公司日常治安、保卫职能。 2.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对本单位消防、保卫工作负责,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协调、开展消防、保卫工作。 3.易燃、易爆物品集中的工地或防火重点单位,应配备专职干部,负责危险物品的安全存放。 4.各单位应建立兼职或义务消防队,定期训练,并尽可能建立健全消防保卫机构,有条件的可设专职干事,没条件的可设兼职干事。保卫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保卫人员的任免或调动,应事先征求总公

司保卫处的意见。 5.各部门(单位)要结合本企业、专业、工种特点,加强安全防范教育的力度,做到对员工安全防范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6.各二级单位和事业总部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工种岗位防火责任制,并纳入企业运营、生产、施工、经营管理内容,搞好组织实施。 7.各单位保卫人员要定期向保卫处和地铁分局汇报工作,取得工作指导和帮助。 (三)防护 1.各单位应建立治安、消防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的职责是: ⑴贯彻执行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重点是《消防法》; ⑵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消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 ⑶组织制定和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⑷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⑸组织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⑹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设施; ⑺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补救; ⑻协助调查火灾原因。 2.各单位应定期组织防火检查,每年不少于四次,对检查中发现的火险隐患应及时整改。 3.车辆段、客车、信号、调度、站台、仓库、工程工地及其他

治安责任人岗位职责及安全管理制度

治安责任人岗位职责及安全管理制度 (一)保安部组织机构 保安部设经理1人下设主管及治安、内保、监控领班和消防员。保安部是管理的职能保障部门,在总经理领导下贯彻国家公安、安全部门和止级主管部门的安全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全面负责酒店和客人的人身、财产等安全保卫工作。其组织机构形式。 (二)保安部的工作内容 1、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酒店的安全工作,研究制定酒店治安、消防、内管等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范预案和措施,报总经理审批后组织贯彻实施。 2、组合酒店实际,贯彻公安、安全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协助公安、安全机关查处违法犯罪案件与人员。 3、研究制定酒店安全部门各岗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与职责规范审定各部门安全管理规章与制度,报总经理审批后贯彻实施。并检查实施结果,处理存在问题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4、研究制定酒店消防工作管理办法与措施,组织义务消防队,做好消防培训,定期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做好消防设备、器材、监控设备管理。对施工现场、明火作业部门,配合工程技术人员和外协施工单位做好防火安全检查、明火作业审批,签订安全合同,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5、做好酒店关键和要害部门的日常保卫工作。并结合酒店重大活动,做好重点客人、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与防范。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6、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要害部位与人员安全档案,广泛惧安全信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7、做好治安管理查处打击赌博、贩毒、嫖娼**和利用高科技作案等违法犯罪活动。处理安全责任事故,并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 (三)消防员 报告上级:保安部经理 职责规范: 1、认真贯彻执行酒店有关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2、认真落实上级领导临时布置的各项消防工作。 3、负责对新员工进行消防培训,并对在岗员工进行防火意识教育,宣传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4、熟悉酒店的地理、环境和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火灾报警装置)的分布位置。 5、制定计划,购置、维修全店的消防器材。 6、落实防火安全大检查制度,发现火险隐患及时登记上报并提出整改意见。 7、配合上级机关和公安消防部门的安全检查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查处火灾事故。 8、审批动火许可证,对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进行监护。 鼓浪屿洗浴公馆 2014年3月25日

内保工作管理制度

内保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强化工作纪律,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内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特制订本制度。 一、考勤制度 1、每个工作日均进行考勤登记,严禁迟到、早退现象。 2、遇校园内有重大活动时,未按规定到岗者,每次处罚100元。 3、遇有突发事件,通知后不到岗或中途离岗者,每次处罚200元。 二、请假制度 1、因事需请假,必须手续齐全且提前半天提出书面申请,经领导审批后,假条备案方可离岗。 2、严禁电话请假(特殊情况除外)请假未准擅离岗位者按旷职论处。 3、旷职及病事假处理按学校有关制度执行。 三、值班与巡逻制度 1、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 2、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任务是:传接电话、做好记录、负责收发、管好大门等。 3、巡逻时应当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做好排查记录,实行巡逻报告制,全权负责校内外安全工作。

四、责任追究制度 值班或巡逻人员擅离岗位,玩忽职守以致发生财产损失或学生人身伤害等责任事故的,视其情节实行责任追究。 1、财产损失或学生伤害在500元以内,处罚当班责任人200元;损失在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处罚300元;损失在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处罚500元。 2、对于多次批评教育不改者,追究方式为末位淘汰制,即:停岗、减薪、停薪。 3、淘汰基本条件是: ①一个月累计旷职5天者。 ②因失职而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在5000元以上者。 ③因工作严重失误而导致集体上访或造成社会不良影响者。 五、本制度由保卫处负责解释。

内保人员岗位职责 1、在学校保卫处的领导下,完成学校交给的工作任务。 2、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开关校门,在校师生不到放学时间,不准外出,确因特殊情况,须持有关人员签署的请假条方可放行,并将假条整理归档。 3、严禁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对外来人员应主动问明事由,正常来访需先登记,再放行。若遇有形迹可疑人员或可疑物品时,要及时处理并报告学校领导。 4、按规定时间开关路灯。 5、每天必须到教学区和生活区巡视三次以上,特别是晚间。 6、早班负责打扫内保室及大门口周围卫生一次。 7、对家长接送孩子进出大门,实行家校接送卡制度,接送卡由学校保卫处统一印制并发放。 8、上课期间严禁家长进入教室,对家长送来的物品要进行如实登记,并在下课后通知相关人员领取。 9、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完成校长室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政府机构体系

政府机构体系(狭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2)国务院组成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 监察部与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机构列入国务院序列,编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

(3)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国务院直属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旅游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 国家预防腐败局 (* 国家预防腐败局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在监察部加挂牌子。)(5)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国务院研究室 (6)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新华通讯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地震局 中国气象局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民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民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一、学校行政方面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1) (二)、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 (三)、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 (3) (四)、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4) (五)、门卫安全防范工作规范 (5) (六)、门卫安全管理制度 (6) (七)、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7) (八)、校内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 (8) (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9) (十)、学校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 (10) 二、学校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生日常安全制度 (11) (二)、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 (12) (三)、学生课外、假日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13) 三、学校后勤方面安全管理制度 (一)、食堂安全管理制度 (14) 学校行政方面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 为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国家(校产)不受损失,杜绝或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遵循"注意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减少损失"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1、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安全工作由校长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各处、室向领导小组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 2、学校每月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每班每周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突发问题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的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2、120等)使用常识的教育。 3、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校内外学生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一小时以内报告教育局;学生出走、失踪要及时报告;对事故的报告要形成书面报告一式三份,一份报教育局,一份报公安派出所,一份报乡镇人民政府,不得隐瞒责任事故。 4、建立健全领导值班、教师值日、中青年教师护校队制度;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正常;负责学校安全保卫的人员要经常和辖区的公安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公安派出所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5、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树立敬业爱生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变化,防患于未然,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学校。 6、外单位或部门借用学生上街宣传或参加庆典活动以及参加其他社会工作,未经市教育局分管安全副局长批准、校长办公会同意,不得擅自组织参加。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救火、救灾等。 7、学校还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到校、按时回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8、学校要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情况严重的,一时难以消除要立即封闭,并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法制科。 9、学校要经常检查校内围墙、挡土墙、池塘、栏杆、扶手、门窗、楼梯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消防、基建等设施的安全情况,对有不安全因素的设施要立即予以维修和拆除,确保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和相应设施既安全又可靠。 (二)学校消防安全制度 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公共财产、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现特制定以下消防安全制度。 1、加强全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按《消防法》的要求,做到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人人熟知消防自防自救常识和安全逃生技能。 2、保障校内的各种灭火设施的良好。做到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 3、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明显、应急照明完好。 4、学生聚集场所不得用耐火等级低的材料装修。 5、易燃、易爆的危险实验用品、做到专门存放、由化学实验员两人同时加锁开、关负责保管,在室内必须有沙池、灭火器等。在利用易燃、易爆化学药品做实验时,教师必须在做实验前向学生讲清楚注意事项,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单位内保工作总结

单位内保工作总结 篇一: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年度总结范文 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我××(公司、厂、局机关、委机关等,下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帮助和支持下,坚持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以“为生产经营(或单位工作)服务、为职工生活服务”为宗旨,狠抓了治安保卫工作,确保了××稳定,保证了正常的生产(工作)、生活秩序和人员、财产的安全。现将我××的安全保卫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治安保卫工作对于维护单位内部的治安秩序,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经营秩序,保护企业(国有)财产,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搞好保卫工作,企业(单位)一切工作才能有序的进行。我××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搞好治安保卫工作提供了保证。 二、落实措施,主动控制 在安全保卫工作上,我们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主动控制、措施有效、工作扎实”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着重落实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要求,确立了各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人;对各要害部位确立了要害部位负责人、要害部位责任人、要害部位保卫责任人。从而使各自职责更加明确、责任分明。 二是建立超前防范体系。建立健全外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摩托车、自行车出入牌证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外来人员和车辆做好管理,防止各类被盗案件发生。 三是实行要害部位夜间值班巡逻制度。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设立专门的值班室,每晚有专人值班,配备值班电话,并由一名单位领导带班。 四是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工作中本着重心下移,措施前移的的原则有效的化解了各类不安全因素,保证了××的安全稳定。 五是加强日常车辆管理。严格落实车辆管理制度,加强对车队驾驶员的培训学习,强化车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杜绝了公车私用和非驾驶员驾车等违规、违章行为的发生。 三、抓好结合,确保效果 为确保安全保卫工作取得实效,我们着重抓了“四个结合”: 1、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创建平安企业结合起来。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是综合治理与平安创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治工作中我们既抓综治与平安创建,又抓安全保

国家机构和职能

一、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1、设置的依据:国家职能。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国家性质的关系是: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关系) 国家机构 决定(性质)决定(设置) 体现、维护物质载体 决定 国家性质国家职能 反映 A、按类别: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 2、分类 B、按层级: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3、我国中央国家机关: (1)、组成: (2)、性质和职权: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特别提示:(详见专题一) ②国家主席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全国代表大会,有全国人大选举产生。职权:A、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不能超越全国人大之上,也不能与之平行或对立。B、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C、有颁布法律权等。 特别提示:A、从表面上看,国家主席只是个人,但事实上它是一个国家机关,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所以个人担任国家主席,绝不意味着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家主席可以个人独断专行。B、我国的元首制不同于其他实行个体元首制国家,它实行的是集体元首制,即国家主席并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而是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结合行使职权。C、国家主席不参与国家的行政性工作,因此,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负行政责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 ③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性质: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职权:负责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决议有关行政工作部分;经授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统一领导直属机构和各级人民政府。 ④最高人民法院 性质: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属于司法机关体系。 职能:依法办事独立行使审判权;监督地方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审判工作。 ⑤最高人民检察院 性质: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职能: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领导地方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工作。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学校安全制度大全》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有效地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发生,保障学校及其学生与教职工得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得教育教学秩 序,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各类安全工作要点。 一、学校行政方面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 为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国家(校产)不受损失,杜绝或尽量减少安全事故得发生,遵循“注意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减少损失”得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1、校长就是学校安全工作得第一责任人,学校安全工作由校长领导下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处、室向领导小组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 2、学校每月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得知识教育,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每班每周应有针对性得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突发问题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得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2、120等)使用常识得教育。 3、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校内外学生出现得重大伤害事故一小时以内报告教委;学生出走、失踪要及时报告;对事故得报告要形成书面报告一式两份,一份报教委,一份报公安派出所,不得隐瞒责任事故。 4、建立健全领导值班制度;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得管理,保证学校得教学秩序正常;负责学校安全保卫得人员要经常与辖区得公安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公安派出所对学校安全工作得支持与帮助。 5、加强对教师得师德教育,树立敬业爱生思想,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变化,防患于未然,不得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学校。 6、外单位或部门借用学生上街宣传或参加庆典活动以及参加其她社会工作,未经区教委分管安全副主任批准、校长办公会同意,不得擅自组织参加.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救火、救灾等。

内保安全管理制度

内保安全工作制度 为规范全局内部保卫工作,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全市公路系统稳定和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内保工作遵循“预防为主、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内保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2、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盗窃、破坏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3、调解处理局内部纠纷,维护局属各单位、机关和家属生活区的治安秩序。 4、参加所在地区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内保安全是对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以下简称"四防安全")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内保安全工作在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局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以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及其所有人员为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各单位及股室的负责人对本单位、股室的"四防安全"全面负责。 五、"四防安全"必须做以下几点: 1、防火。各单位办公室的取暖、降温用电设施必须做到人走切断电源,不允许擅自搭接电线和改动原有电源插座;不得乱扔烟头,严禁将未熄灭的烟头丢向垃圾桶,内保要不定期地检查消

防拴是否完好。 2、防盗。重要资料、贵重物品、数额较大的现金必须妥善保管。财务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限额储存现金,档案室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管理措施。 3、防破坏。全局干部职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向单位和有关部门提供所发现的可疑情况,时刻注意发现可疑情况和动向,在对发现的正在实施的破坏行为进行制止的同时,必须向单位和有关部门报告。 六、加强制度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局实际,建立健全门卫管理制度、机关值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相关内部保卫制度。 七、节假日实行值班制度,局属各单位、机关保卫必须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和门卫管理制度。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值班纪律,坚持定时巡查,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处理并向领导报告。 八、凡因失职和违反本制度有关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或酿成重大事故的,在追究经济责任的同时,按有关行政法规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将报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局属各单位及股室负责人均为单位安全内保直接责任人,对所在单位、股室的安全内保工作负总责。 九、内保安全工作纳入年终总结评比的一个重要内容,凡发生过内保安全事故的单位及个人,取消单位(股室)及负责人评先表模资格。

初级中学校园内保制度

xxxxxxxxx (2018-2019 学年) 校园内保制度 xxxxxxxxx 2018年9月

XXXXXXXX校园内保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内部保卫工作,维护学校稳定和校园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创造良好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制定。 第二条、学校内部保卫工作遵循预防为主、依靠群众的原则。 第三条、学校内部保卫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 第四条、学校内部保卫工作接受公安机关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学校内部保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政权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2.做好动态信息工作:严防国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民族分裂对学校的渗透、煽动和破坏活动;及时处置各种不安定事端和突发事件;协助国家安全、公安机关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3.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防止盗窃、破坏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4?调解处理学校内部治安纠纷,维护教学区、生活区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的治安秩序。 5.对校内有轻微违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人员进行帮助、教育。

6.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校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及治安的情况,保护发案现场并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枘内发生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 7.管理在校园务工、经商、从业的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8?参加所在地区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对扰乱校园秩序的人员进行处理。 第六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下列校园秩序管理和内部保卫工作制度: 1?门卫、值班、巡逻、守护制度。 2.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重点部门和部位的保卫制度。 3?防火安全制度。 4?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源等危险的管理、使用制度。 5.秘密半产品、材料、文件、图纸、资料、印章等的保安和管理制度。 6.现金、票证、物资、设备和安全管理制度。 7.学生宿舍、教学区、运动场等公共场所及校内文化、商业、服务网点的治安管理制度。 8.校内集会、讲座、布告栏、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社会调查活动的管理制度

中国政府机构现状

中国政府机构的基本状况 1、政府的含义 广义: 泛指所有行使公共权力的机关,类似于公共部门、国家机关等概念。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国家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 狭义: 仅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宪法》: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第一百零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1.1、宪法规定的各国家机关的关系 1.2、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1.3、国家机关与党委会之间的关系 1.4、其他相关机构 党群机关。中共及各民主党派(8大民主党派及工商联)机关,各群众团体(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社团) 党政机关。党群机关和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归属于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机构,开支事业经费。共有9类:教育单位,科研单位,规划和勘探勘察设计单位,文化新闻出版单位,卫生单位,农业事业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机关后勤服务单位 公职机关或公共部门。“吃财政饭”、“吃皇粮”机关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国家一级政权权 2、中央政府基本架构 2.1、组成部门(28) 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2.2、直属机构(18) 海关总暑、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2.3、办事机构(4)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列入中央序列)、国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所属各工作部门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委会 地方各级人民府 所属各工作部门 全国人大及其 常委会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国务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所属各工作部门 所属各工作部门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 地方各级党委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 一、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 1、夏商两代:方国制。 夏商两代,地方上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2、周代:分封制 周武王把王畿(jī)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西周的分封制分封的是土地和人民,受封对象是古代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王室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3、秦:郡县制。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后来,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调整,增至40余郡。 4、汉:①郡国并行制: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吸收周朝和秦朝教训,实行郡国并存的地方行政体制。这些同姓诸侯国在汉初稳定局势和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来,封国日益强大,威胁中央政权,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bì)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经过汉景帝“削藩”和汉武帝“推恩令”,王国势力被削弱,诸侯王被解除军政大权,只能衣食租税,封国名存实亡。(“推恩令”:诸侯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②刺史制度:汉武帝后期,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刺史改称州牧),地方行政体制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附: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联合力量打败项羽,分封了一些重要将领为王。刘邦即位后开始铲除异姓王。刘邦在翦除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刘邦在总结秦亡的原因时,除了确认暴虐是主要原因外,还认为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也是秦短命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凋敝的条件下,刘邦也无力直接控制全国,想依靠刘氏宗族的力量,作为皇权的屏障。刘邦晚年和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以同姓王代替异姓王,在当时确曾起到了拱卫中央皇权、巩固刘氏天下的作用,但也种下了叛乱和分裂的祸根。《西汉会要》:“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5、隋:①隋文帝时减去郡级区划,保留州、县两级制。②隋唐实行科举制,打击士族势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42169

金峪镇中心小学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校行政方面安全管理制度 (一)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 为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国家(校产)不受损失,杜绝或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遵循“注意防范、自救互救、确保平安、减少损失”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1、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安全工作由校长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各处、室向领导小组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 2、学校每月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教育形式应多样化;每班每周应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突发问题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的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2、120等)使用常识的教育。 3、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校内外学生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一小时以内报告教育局;学生出走、失踪要及时报告;对事故的报告要形成书面报告一式三份,一份报教育局,一份报公安派出所,一份报开发区,不得隐瞒责任事故。 4、建立健全领导值班、教师值日、中青年教师护校队制度;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正常;负责学校安全保卫的人员要经常和辖区的公安派出所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公安派出所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5、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树立敬业爱生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心理变化,防患于未然,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学校。 6、外单位或部门借用学生上街宣传或参加庆典活动以及参加其他社会工作,未经教育局分管安全副局长批准、校长办公会同意,不得擅自组织参加。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救火、救灾等。 7、学校还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到校、按时回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8学校要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情况严重的,一时难以消除要立即封闭,并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教育局。 9、学校要经常检查校内围墙、池塘、栏杆、扶手、门窗、楼梯以及各种体育、课外活动、消防、基建等设施的安全情况,对有不安全因素的设施要立即予以维修和拆除,确保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和相应设施既安全又可靠。 (二)学校消防安全制度 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公共财产、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 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现特制定以下消防安全制度。 1、加强全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按《消防法》的要求,做到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

内保管理制度

内保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治安管理工作,规范保安人员工作程序,根据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保安工作流程 第二条公司保安人员实行全天候工作制度,外勤每半小时巡查一次,内勤负责工作、生活区域内的巡视检查任务。 第三条保安在巡查时,发现问题要及时果断处理,遇重大事故要加强请示汇报。 第四条保安在夜间值勤时,要认真清查公司门锁上锁情况和电器设备安全情况,做到积极主动、认真仔细。 第五条如遇来客来车,及时止于院外,经检查无问题时方可放入、放出,与公司无关人员一律不准入内,严格出入,遵守会客规定。 第六条内勤外勤每半小时自行换岗一次,在执行巡查任务时,保持姿态端正,盘查车辆时应行正规交通手势,行举手礼节。 第七条保安人员上岗时,须着保安制服、配带防暴器械。 第八条保安在保证安全的前题下,执行工作任务。 第九条保安对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敢于负责、果断处理。

第十条遇事要谦虚谨慎、讲究方法、态度和蔼、注意礼貌。 第十一条保安在就餐时必须保证一人执勤。 第十二条禁止无关人员接近厂区,严格盘查、严密监视。 第三章内部保卫人员联络管理 第十三条每位内保人员必须保持对讲机24小时开机,并处于自己规定频道位置,保持对讲机随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随时接受查询。 第十四条内保人员在执勤中发现重大事故或职权以外事故须向上一级领导请示,以免贻误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第十五条凡属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应认真负责,不可拖延搪塞。 第十六条紧急情况边处理边报告。 第四章警用器械安全管理规定 第十七条严禁用警用器械开玩笑,斗殴打闹,出现伤亡事故。 第十八条爱护装备,视为第二生命,所配备器械严禁转借、损坏或丢失。 第十九条电击警棍属威慑、自卫武器,严禁电击头对人。 第二十条使用警用器械严格操作规程,杜绝自伤。 第二十一条所配备器械出现故障要及时请示报告,严禁自拆、自修、自装。

中国地级行政单位一览

中国地级行政单位一览(共333个) 地级市286个 省属市(255个) 安徽省(16个):安庆市,蚌埠市,亳州市,池州市,滁州市,阜阳市,合肥市,淮北市,淮南市,黄山市,六安市,马鞍山市,宿州市,铜陵市,芜湖市,宣城市 福建省(9个):福州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市,莆田市,泉州市,三明市,厦门市,漳州市 甘肃省(12个):白银市,定西市,嘉峪关市,金昌市,酒泉市,兰州市,陇南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 广东省(21个):潮州市,东莞市,佛山市,广州市,河源市,惠州市,江门市,揭阳市,茂名市,梅州市,清远市,汕头市,汕尾市,韶关市,深圳市,阳江市,云浮市,湛江市,肇庆市,中山市,珠海市 贵州省(6个):安顺市,毕节市,贵阳市,六盘水市,铜仁市,遵义市 海南省(3个):海口市,三沙市,三亚市 河北省(11个):保定市,沧州市,承德市,邯郸市,衡水市,廊坊市,秦皇岛市,石家庄市,唐山市,邢台市,张家口市 河南省(17个):安阳市,鹤壁市,焦作市,开封市,漯河市,洛阳市,南阳市,平顶山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新乡市,信阳市,许昌市,郑州市,周口市,驻马店市 黑龙江省(12个):大庆市,哈尔滨市,鹤岗市,黑河市,鸡西市,佳木斯市,牡丹江市,齐齐哈尔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绥化市,伊春市 湖北省(12个):鄂州市,黄冈市,黄石市,荆门市,荆州市,十堰市,随州市,武汉市,咸宁市,襄阳市,孝感市,宜昌市 湖南省(13个):常德市,长沙市,郴州市,衡阳市,怀化市,娄底市,邵阳市,湘潭市,益阳市,永州市,岳阳市,张家界市,株洲市 吉林省(8个):白城市,白山市,长春市,吉林市,辽源市,四平市,松原市,通化市 江苏省(13个):常州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南京市,南通市,宿迁市,苏州市,泰州市,无锡市,徐州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 江西省(11个):抚州市,赣州市,吉安市,景德镇市,九江市,南昌市,萍乡市,上饶市,新余市,鹰潭市,宜春市 辽宁省(14个):鞍山市,本溪市,朝阳市,大连市,丹东市,抚顺市,阜新市,葫芦岛市,锦州市,辽阳市,盘锦市,沈阳市,铁岭市,营口市 山西省(11个):长治市,大同市,晋城市,晋中市,临汾市,吕梁市,朔州市,太原市,忻州市,阳泉市,运城市 山东省(17个):滨州市,德州市,东营市,菏泽市,济南市,济宁市,莱芜市,聊城市,临沂市,青岛市,日照市,泰安市,潍坊市,威海市,烟台市,枣庄市,淄博市 陕西省(10个):安康市,宝鸡市,汉中市,商洛市,铜川市,渭南市,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榆林市 四川省(18个):巴中市,成都市,达州市,德阳市,广安市,广元市,乐山市,泸州市,眉山市,绵阳市,南充市,内江市,攀枝花市,遂宁市,雅安市,宜宾市,资阳市,自贡市青海省(2个):海东市,西宁市 云南省(8个):保山市,昆明市,丽江市,临沧市,普洱市,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 浙江省(11个):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丽水市,宁波市,衢州市,绍兴市,台州市,温州市,舟山市 自治区属市(31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