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

1155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煤矿

二〇一七年八月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1)

第二节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 (2)

第三节工作面生产系统 (3)

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 (9)

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原则 (9)

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 (9)

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等级标准 (10)

第四节安全风险因素 (10)

第五节安全风险辨识 (13)

第三章安全风险评估 (23)

第一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3)

第二节安全风险评估 (27)

第四章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34)

第一节瓦斯灾害管控措施 (34)

第二节火灾防治管控措施 (39)

第三节顶板灾害防治管控措施 (41)

第四节支护设备(支柱)防治管控措施 (44)

第五节其它类灾害防治管控措施 (45)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一、概况

*****煤矿位于***旧府办事处陈贝屯村,矿井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5~13°,局部达14°,井田面积约为,批准开采

C

5b、C

6

a号煤层。矿区内构造简单,但小断层较多。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相对瓦

斯涌出量为min,矿井平均涌水量50m3/h。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采用皮带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运煤。1155采煤工作面于2017年7月20日布置切眼贯通,形成通风系统。

二、工作面位置:

1155回采工作面为一盘区内最后一个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运输上山右侧,南部为1153工作面采空区隔离煤柱,东部距井田边界155m,北部为二盘区采区(未开采)。

工作面煤层顶板标高为+1400~+1385;该工作面倾向长度45~130米:工作面运输巷长度为699m、回风巷长度为682m,可采面积为69756m2。

三、地面相对位置:

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回采面地面标高为+1700~+1825m。

四、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本回采面位于井田的东南部;地表主要为山地,地貌属黄土丘陵区;地面标高为+1700~+1825m之间,无村庄、河流及其他构筑物等地面设施,预计在开采过程中地面塌陷程度微小,应加强地面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五、煤层特征

b煤煤层,厚度2 ~,平均厚度为,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1155工作面开采C

5

煤层产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倾向5~13°。煤层物理性质:煤层为黑色,玻璃-沥青光泽,裂隙发育,质软,性脆,断口参差不齐,条带状结构,比重随灰分含量不同而异。煤层视密度为m3。宏观煤岩特征:以亮煤为主,其次为半亮煤,局部见有暗煤。显微煤岩特征:显微煤岩类型以微镜煤为主,其次为微镜惰煤,以及微惰煤。显微煤岩组分为镜质组多以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为主,团块镜质体少见;惰质以粗粒体为主,有部分半丝质体和少量微粒体。煤层层理,节理比较发育,煤层较软,稳定性较好,对回采工作没有大的影响。

第二节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

一、地质构造:

本回采工作面在回采巷道中遇到一条较小的正断层,在1155运输顺槽距离200m处,产状NE33°、∠60°、H=。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地质钻孔及开掘巷道揭露资料,本工作面地质构造较简单。

二、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分析:

从含水层分析,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是充水的主要来源,其地下水可通过冒落带或导水裂隙带直接涌入矿坑。预计工作面老顶来压或周期来压期间,顶板断裂产生裂隙导通其含水层,使工作面顶板产生淋水,恶化工作面生产环境,加大顶板管理难度。

三、相邻老巷、老空、构造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1155回采工作面为一盘区内最后一个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运输上山右侧,南部为1153工作面采空区隔离煤柱,东部距井田边界155m,北部为二盘区采区(未开采)。

从矿井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无钻孔,无大断层等构造导水,矿井地质情况相对简单。在工作面布置期间,进回风巷道及工作面切眼掘进过程未揭露断层,局部裂隙无导水性质,对回采顶板管理有一定影响,所以在回采过程中遇构造期间主要加强瓦斯和顶板管理。

从相邻工作面涌水情况分析,上部1153工作面采空区与1155工作面相邻。1153回采至后期距停采线约100m时,其上部采空区积水经顶板冒落带或煤柱裂隙流入采煤工作面内,使工作面涌水加大,恶化工作面生产环境,软化工作面底板,加大顶板管理难度。

三、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min,矿井平均涌水量50m3/h。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I级、属于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本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北风,受季风影响,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夏季短热,秋季凉爽。从相邻煤矿开采以及本矿开掘巷道分析情况,煤层开采未发现地温和地压异常现象。

环境地质方面:地表为中低山侵蚀山岳地貌。地势陡峻,地表稳定性一般:井田内地层倾角小,地质构造简单,地下水活动性差,引发岩层移动的地质因素较小,矿井的稳定性较好。

第三节工作面生产系统

一、生产系统简况

1、巷道布置方式

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布置运输机回风巷道,沿煤层走向布置切眼,运输巷长度699m,回风巷长度682m,切眼平均长度45~130m,运输巷担负进风、运煤、行人、敷设管线任务,回风巷为专用回风巷。

2、巷道断面及支护:

运输及回风巷道均为锚网支护,运输巷道净断面为;回风巷道断面为;工作面切眼为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矩形棚支护,切眼巷道断面为。

3、巷道特征表:

二、采煤系统

1、采煤方法

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采煤机割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采空区。

2、采高及循环进度

根据我矿井下工作面实际煤层厚度以及现有采煤设备性能和支护装备水平,确定采高为~。

根据井下顶板、瓦斯、煤层情况,以及采煤机和π梁长度,确定循环进度为,昼夜循环数4个。

3、落煤、装煤、运煤方式选定

工作面MG170/410―WD型滚筒采煤机落煤,煤机滚筒的螺旋叶片配合运输机的铲煤板进行装煤。工作面选用SGZ-630/220W型刮板输送机,顺槽选用一部SGB—620/40Z刮板输送机、一部SPJ-80O型胶带输送机运煤,至一采区运输上山巷皮带,到井底煤仓。

4、支护方式的选择

工作面选用DW25-250/100型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选用的π型梁,铁丝网配套支护。工作面两端头采用DW25-25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4米的π型梁形成四对八梁支护。支护形式为错梁直线柱,交错迈步前移,两梁六柱,四排控顶。工作面末排支设密集柱切顶和挡矸。两顺槽超前工作面煤壁20米范围,采用DW25-25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进行一梁三柱沿顺槽两帮双排支护。

5、割煤及进刀方式

该面采用采煤机割煤,其进刀方式如下:

A:采煤机割煤至工作面上端;

B:煤机跑空刀攉炭到工作面中部,并沿工作面输送机弯曲段斜切进刀,继续割煤到工作面下端。

C:移直输送机,采煤机跑空刀攉炭到工作面中部;

D:采煤面自工作面中部开始割煤到工作面上部,工作面下部溜子移近煤壁,恢复初始状态。

三、运输系统

工作面一部SGZ630/220型2×110kw刮板输送机→面超前采用一部SGB—

620/40Z型刮板输送机→转1155运输巷SPJ-800钢管皮带→采区运输上山巷运输皮带→井底煤仓→主斜井皮带→地面。

四、通风系统

1、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计算工作面供风量1050m3/min。

2、通风路线:主斜井(副斜井)→1155轨道巷、1155皮带巷→1155工作面→1155回风顺槽→总回风巷→回风井→地面。

3、通风设施设置:1155皮带巷设置一组风门。工作面上隅角安设一个风帘。风门要完好结实严密、风门能自动关闭并且有风门连锁装置。工作面上隅角设挡风帘由工队管理,通风瓦斯员检查监督。

五、供电系统

供电电源来自中央变电所→移动变电站,采煤工作面安装KBSGZY-800,10/,800kVA型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1台,主要供给除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等设备用电;其供电设备、电压等级、电缆种类、电缆断面,馈电开关额定值,安全系数“三大保护”符合供电系统的安全要求。采煤工作面实现了瓦斯电闭锁。

六、排水系统

工作面→1155皮带巷(自流)→1155临时水仓(水泵抽排)→+1380m大巷(自流)→主(副)水仓→水泵通过排水管道→地面污水处理池。

七、安全系统

1、监测监控系统

瓦斯监控系统:瓦斯监控由地面调度主机房接至→ 1155工作面分站→ 1155回风顺槽瓦斯探头。监测系统采用KJ90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当瓦斯浓度达到%时,能切断为该面工作的所有电源。

瓦斯传感器吊挂位置:T1位于工作面上隅角处、T2位于工作面出口距工作面

不大于10m处、T3位于回风顺槽距总回风巷10~15m处。传感器吊挂距顶板不大于30㎝、距巷帮不小于20㎝,顶板完好,无淋水地点。

传感器报警浓度为≥l%(CH4),T1、T2传感器断电浓度≥1.5%(CH4),T3传感器断电浓度≥1%(CH4),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复电浓度小于l%(CH4)。

在回风顺槽风流混合处向里大于10m的地点安设CO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CO传感器报警浓度为≥24PPm,温度传感器的报警浓度为≥26℃。

安全监测系统安装用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⑴、仪器下井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其安全性能经机电专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准予下井方可下井。

⑵、仪器必须在地面通电试运行,调校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⑶、仪器在井下安装必须当场充气调试,调校合格后,交由施工单位使用。

⑷、传感器每隔15天调校一次,保证其断电功能灵敏可靠,并记录。每天应使用瓦检仪校对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⑸、通风工区及施工单位人员洒水防尘时,严禁将水洒到探头上,以免损坏探头。

⑹、当瓦斯浓度超过%自动切断电源后,严禁送电,只有经现场瓦斯检查员检查其浓度降到%CH4以下时方可送电。

⑺、当监测监控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具备故障闭锁功能,井下值班人员应在2小时内处理完毕,在故障处理期间必须在瓦斯传感器位置悬挂便携仪以监测该地点的瓦斯情况,并设专人管理。

2、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矿井通信系统为FD-3000型,矿用数字式程控交换机1台,配备KTA-22型煤矿通讯安全耦合器,作为生产调度交换总机;

选用MHYAV-30(2×)型电缆由副斜井敷设,矿调度室安装与本地通信网络相通的直拨电话。为预防停电而中断通讯,在调度室设UPS电源备用。

井下电话机选用KTH17型本安电话,作为井下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上出口(回风巷)的固定通信。

设置电话的地点设立醒目的电话标志,并标明调度、救援等要电话号码,建立和完善井下通讯系统,确保随时畅通。

3、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矿井消防管路与防尘管路共用。按要求在管路上设置有消防栓或三通阀门,在压风自救地点设置供水点。

防尘管路铺设: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敷设了Φ50mm的防尘管路,每隔50米设置一个阀门,回风系统每隔100米设置一个阀门;各产尘点按要求采取了防尘喷雾、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4、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地面建设有空压机房,安装两台JN-132/8型空压机,主管路为口径Φ108mm无缝钢管,风压8MPa。巷道内敷设Φ50㎜钢管,敷设路线:地面空压机房→主平硐→主运输巷→材料上山→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道联络巷口及人员集中地点安装有压风自救装置。

5、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矿井井下设置KJ277型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KJ277-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KJ277-D本安型读卡器、KJ277-K 本安型识别卡、KT111R-T、KDW660/22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矿用阻燃通信电缆组成,除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外的产品应有安全标志。矿井共设

置KJ277-F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10台,KJ277-D本安型读卡器5台。1155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道及回风巷道均安装KJ277-D本安型读卡器。

6、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在井底车场左侧设置有永久避难硐室。避难硐室避险人数均按矿井最大班下井人数76人设计,避难硐室按设计要求施工安装,硐室全长60m,其中室生存室长40m(宽)、两个过渡室均为长(宽)。避难硐室建立健全了安全防护系统、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和温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及人员定位系统、动力保障及照明系统、人员生存系统。相应的食品、饮用水、自救器、设置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监测监控系统等设施以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已全部安装到位。系统有专人看管和维护,运行正常。当采煤工作面发生灾变时,在不能及时撤出井外的情况下,人员应立即进入避难硐室待救。

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

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原则

以重大危险源为重点,突出对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建立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切断风险转变为隐患的链条,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主要包含1155采煤工作面范围内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运输等系统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重大危险因素。

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等级标准

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A类、Ⅰ级)、较大风险(B类、Ⅱ级)、一般风险(C 类、Ⅲ级)和低风险(D类、Ⅳ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一、重大风险(A类、Ⅰ级、红):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二、较大风险(B类、Ⅱ级、橙):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三、一般风险(C类、Ⅲ级、黄):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四、低风险(D类、Ⅳ级、蓝):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第四节安全风险因素

一、瓦斯:

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2017年度完成了瓦斯涌出量测定,报告正在上报备案。根据2012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结论,本矿绝对CH4涌出量为min,相对CH4

涌出量为t,依照《煤矿安全规程》涌出量为t,绝对CO2涌出量为min,相对CO

2

规定和相关规定,本矿为高瓦斯矿井。

二、水:

1、含水层分析: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由(钙质)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晶质)灰岩相间组成,厚40~57m,平均厚47m。据《云南省***镇雄煤矿南部井田中段(北)初步勘探地质报告》,该岩溶含水层平均单位涌水量(q)s·m,浅部平均单位涌水量(q)s·m,深部平均单位涌水量(q)仅s·m,浅部单位涌水量是深部的倍,其水位高程~。说明该裂隙岩溶含水层组赋水性极不均匀,地下水受埋藏条件、地质构及地形等因素控制,埋藏较深地段或地形高程较高位置地段多为承压水,埋藏较浅地段或地形高程较低位置地段多为潜水,该含水层受出露范围的控制和制约补给条件差,总体富水性弱,钻孔揭露的资料亦表明,含水层中灰岩层岩溶、裂隙不发育,对含水层储水空间有较大影响,导致其径流不畅,深埋藏地段含水层地下水主要以静储量为主,由于距下伏可采煤层较近,下距C5b 煤层顶界~,平均,其地下水可通过冒落带或导水裂隙带直接涌入矿坑,是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对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2、其他水源的分析:

1155回采工作面为一盘区内最后一个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运输上山右侧,南部为1153工作面采空区隔离煤柱,东部距井田边界155m,北部为二盘区采区(未开采)。从矿井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无钻孔,无大断层等构造导水,工作面地质资料相对简单,在掘进过程揭小断层无导水性质,对回采顶板管理无影响,但在回采过程中遇构造期间也要加强顶板和瓦斯管理。

3、预计涌水量:

通过相邻工作面涌水情况分析,预计1155工作面开采初期平均涌水量10m3/h,对开采无影响。开采至中后期(推采400m)后,原上部1151、1153采空区积水通过采空区冒落带、煤柱裂隙等导入1155工作面内,涌水量约35m3/h,会恶化生产作

业条件,对开采有影响。

三、火

据2011年6月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检测站出具的*****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表》,区内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四.煤尘

据2011年6月云南省煤矿安全计量检测站出具的*****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区内煤尘无爆炸危险。

五、顶板:

b煤层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厚~。伪顶为炭质泥岩,厚约~。煤层底板C

5

为泥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厚~。顶板稳定性较好,利于开采。

六、采煤机械

工作面MG170/410―WD型滚筒采煤机落煤,煤机滚筒的螺旋叶片配合运输机的铲煤板进行装煤。

七、支护设备

工作面选用DW25-250/100型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选用的π型梁,铁丝网配套支护。工作面两端头采用DW25-25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4米的π型梁形成四对八梁支护。支护形式为错梁直线柱,交错迈步前移,两梁七柱,四排控顶。工作面末排支设密集柱切顶和挡矸。两顺槽超前工作面煤壁20米范围,采用DW25-25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进行一梁三柱沿顺槽两帮双排支护。

八、运输设备:

工作面选用SGZ-630/220W型刮板输送机,顺槽选用一部SGB—620/40Z刮板输

送机、一部SPJ-80O型胶带输送机运煤,至一采区运输上山巷皮带,到井底煤仓。

九、主要电气

供电电源来自中央变电所→移动变电站,采煤工作面安装KBSGZY-800,10/,800kVA型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1台,主要供给除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等设备用电。

十.冲击地压:

煤层顶底板均为有弱冲击倾向性岩层,煤层无冲压倾向。

第五节安全风险辨识

专项辨识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业务科室进行,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建设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一、瓦斯事故安全风险辨识

1、事故危害:

⑴瓦斯爆炸时产生的瞬时温度在1850℃~2650℃之间,不仅会烧伤人员、烧坏设备、造成财产损失等还可能引起火灾。

⑵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会使气体突然膨胀而引起空气压力的骤然增大,再加上爆炸波的叠加作用或瓦斯连续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压力会越来越高。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瓦斯爆炸产生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可能引起火灾和二次爆炸。

⑶瓦斯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爆炸后产生的高浓度一氧化碳直接导致井下人员伤亡。

⑷瓦斯爆炸可能引发煤尘爆炸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

⑴发生瓦斯事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①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5%~16%;

②氧气浓度不低于12%;

③有650℃~750℃的引爆火源存在。

在这三个条件中,氧气无法进行控制,所以瓦斯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取为: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遇到引爆火源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

采掘工作面、采空区、盲巷、高冒区、采煤工作面上隅角。

4、事故发生的预兆:

⑴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瓦斯超限,不采取措施处理,冒险蛮干,是造成瓦斯事故的主要原因。

⑵物的不安全状态。通风系统不合理、工作面风量分配不足存在微风,瓦斯抽采不达标,工作面瓦斯忽高忽低、空气温度变化、电气设备失爆。

二、水灾事故安全风险辨识

1、事故危害:

⑴水灾发生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⑵水灾发生后会导致瓦斯积聚、有毒有害气体进入;水灾导致顶板垮落

⑶严重的水灾会导致淹井。

2、事故原因分析:

水灾出现的原因有:超层越界开采,防水密闭失效透水,违法开采防水煤柱,煤柱突然垮落,防水煤柱设计过小,采空区,断层、裂隙、井巷导水、冒顶、放炮

导通水体;排水能力不足,雨季地表洪水也是造成水灾的原因。

3、事故易发生的场所:

采空区,采区(煤矿)边界,断层、裂隙。

4、事故发生的预兆:

煤壁发潮、发暗,巷道壁挂红、挂汗,工作面温度降低有雾气,顶板淋水加大,工作面压力增大,片帮冒顶,涌水增加、出现压力水头。

三、火灾事故安全风险辨识

1、事故危害:

⑴造成人员伤亡,井下发生火灾后生成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一氧化碳造成井下人员中毒死亡。

⑵影响生产,造成局部或矿井停产。

⑶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封闭火区将冻结大量的可采煤量。

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火灾将烧毁大量的设备,另外还消耗大量的人、财、物。

⑸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⑹产生火风压破坏通风系统,导致事故扩大。

2、火灾事故原因分析

⑴内因火灾:

①煤炭具有自燃倾向,并且呈破碎堆积状态:自然倾向分三类,Ⅰ类容易自燃,Ⅱ类自燃,Ⅲ类不易自燃。(自然倾向取决于:煤的化学成分、煤的物理性质、煤岩成分)

②有不断的氧气供给:矿井地表覆盖层为基岩,无黄土层,在工作面开采几个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案例示范: ××煤矿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加盖公章) 年月日

目录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四部分风险管控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件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错误!未指定书签。

××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煤矿生产能力600万吨/年,采用平硐开拓,布置主平硐、副平硐、进风斜井、回风斜井四条井筒;主采2号煤层,平均厚度3.3米;井下布置2个综采工作面,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顶板:2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基本顶为细粒砂岩,中等稳定。 2.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 1.41m3/t,绝对瓦斯涌出量15.41m3/min,采煤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0.76m3/t,绝对瓦斯涌出量7.61m3/min,掘进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1m3/min,属高瓦斯矿井。 3.煤尘:2号煤挥发分18.05%,煤尘具有爆炸性。 4.自然发火:2号煤层不易自燃,自然发火期大于12个月。 5.矿井水:矿井正常涌水量37m3/h,最大涌水量56m3/h。各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冲击地压:2号煤层顶底板均为有弱冲击倾向性岩层,煤层无冲击倾向性。 7.运输提升:主运输采用阻燃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 … …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掘进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富源县龙田煤业有限公司龙田煤矿 2218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2018年8月5日

前言 为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曲靖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管理的通 知《曲煤安〔2018〕3号》、富源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管理的通知《富煤安字〔2018〕6号》,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化建设工作。 为高质量地搞好安全风险分级和辨识评估工作,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对矿井2218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主要作业地点场所和相关作业范围,进行全面排查和分级,针对水、火、煤尘、瓦斯、顶板等主要灾害和运输系统、大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致灾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辨识和分级评估,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事故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以及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分级和评估,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空间分布图,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

目录 第一部分 221803工作面运输巷掘进点危险因素 (1)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7) 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7) 第四部分风险管控措施 (12) 附件: (15)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

第一部分 221803工作面运输巷掘进点危险因素 一、基本情况 该设计工作面位于矿区南部一水平二采区C18煤层,编号为221803工作面,运输巷计划掘进260m,切眼90m,回风巷260m,面积为23400m2,可采储量:3.28万吨,服务年限1.1年。工作面221803运输巷掘进东部165m为主斜井,西部60m为兴云煤矿矿界,北部30m为C18煤皮带运输巷。 二、矿井开拓开采 全矿井共划分为1个生产水平,1935水平以上为4号煤层为第一水平(水平标高+1137m),矿井延深水平后在9-1号煤层中设第二水平(水平标高+1079m)采用联合布置的方式开拓开采井田范围内的4号,9-1号煤层。工作面回采方式均采用后退式,回采工作面均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方式,顶板管理均采用全部垮落法。 三、危险源分析 (一)瓦斯事故危险源评估 1、事故危害: (1)瓦斯爆炸时产生的瞬时温度在1850℃~2650℃之间,不仅会烧伤人员、烧坏设备、造成财产损失等还可能引起火灾。 (2)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会使气体突然膨胀而引起空气压力的骤然增大,再加上爆炸波的叠加作用或瓦斯连续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压力会越来越高。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瓦斯爆炸产生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可能引起火灾和二次爆炸。 (3)瓦斯爆炸后,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尤其是爆炸后产生的高浓度一氧化碳直接导致井下人员伤亡。 (4)瓦斯爆炸可能引发煤尘爆炸事故。

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煤矿 2017年×月 目录 第一章煤矿危险因素 第二章风险辨识范围 第三章风险辨识评估 第四章风险管控措施 附件1 重大安全风险清单 ×××2017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

一、矿区生产概况 ×××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年经产能核定后,其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采剥工程概况: 开采工艺:单斗-卡车间断开采工艺。 2017年剥采计划:对煤矿东部进行剥离,剥离后采场将形成1个采煤台阶,4个剥离台阶,剥离台阶:高度10米,坡面角60°。2017年,×××计划实施内排作业,剥离土方实现内排,降低排土费用。 二、存在的危险因素 在总结历年煤矿安全生产经验基础上,借鉴安全评价有益资料,再考虑2017年剥离区地质环境,经综合分析,庆升露天煤矿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边坡滑坡:随开采地质条件变化及各种人为因素而出现的边坡滑坡; 2.交通运输事故:主要采用自卸车进行土方运输,运输过程中因车辆、人、环境等出现的各种车辆伤害事故; 3.火灾:来至煤层自燃以及外来火种引发的各种火灾; 4.触电伤害:变配电场所、维修车间及矿区内各种电气设备,其使用及维护不当造成的触电伤害;

5.煤层自燃发火:×号褐煤自燃周期为×个月,属于易自燃煤层;剥离及储存过程中应将煤层暴露时间和储存周期控制在自燃周期以内; 6.煤尘:×号褐煤挥发分高,煤尘具有爆炸性;采掘过程中产生容易煤尘,运输、粉碎过程中也易产生煤尘,煤尘不仅不利于职业健康,同时也对正常运转的设备造成影响。 第二章风险辨识范围 以煤矿生产系统、运输系统、破碎系统为辨识范围,结合×××2017年采剥计划,此次辨识的具体内容为: 1.生产系统:二个剥离作业单元内土方剥离及排卸作业,即将形成的4个剥离台阶及边坡,包含作为剥离台阶组成部分的安全挡墙、坡顶、坡底线,工作平盘的各种技术标准;最终出煤期,煤炭采剥环节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2.运输系统:运输道路系统及服务运输系统的各种辅助工作; 3.排土系统:排土作业及服务于排土作业的各种辅助工作; 4.破碎系统:生产工艺对人员、环境、管理的提出的各项安全技术要求。 第三章风险辨识评估 2017年1月20日,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名单详见签字表)召开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90849

风险评估报告

一、前言 我公司综合车间建于2009年,为了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并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于2010年3月取得药品GMP证书。本报告拟对生产共线产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目的 本报告是对公司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对于每种风险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S)和危害的发生概率(P)进行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以期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适用范围 本报告适用于综合生产车间冻干线的产品生产 四、引用资料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五、共线产品说明 1、共线产品情况

本公司生产厂房—综合车间,车间为封闭式厂房,室内墙和吊顶采用表面光滑、易清洗的彩钢板防火材料,为青霉素专用生产车间。内设的两条生产线,分别为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和粉针剂生产线,所有产品均为青霉素类。 空调系统两条生产线,共有5条HVAC系统,相互独立的送风系统,每条系统均有一台独立的中央空调箱,初、中效过滤器采用联袋式无纺布过滤袋。回风与进风混合开初效前,用止回阀防止新风倒灌,在空调箱中,新风和回风一起经初级过滤后,经温湿度调节,最后经中效过滤后,由风管送至每个房间独立的高效送风口,为生产区提供净化空气。 其中冻干生产线有组空气净化系统:JK1-1,额定风量31000 m3/h,为冻干十万级与万级有菌区域提供净化空气;JK1-2,额定风量28000 m3/h,为冻干万级无菌区域提供净化空气;JK2-1额定风量30000 m3/h,为粉针十万级与万级有菌区域提供净化空气;JK2-3额定风量3500 m3/h,为粉针万级无菌区域(分装室)提供净化空气;JK2-2额定风量30000 m3/h,为粉针万级无菌区域(混合、称量、辅助等)提供净化空气 新风风口位于本综合车间南侧,冻干线排风位于厂房东侧,粉针线排风位于厂房西侧,排风均经过NaOH及高效过滤排放;各生产线、空调系统互不干扰。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一、概述 依据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2004),本实验室为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二、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 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详见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

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本实验室常规不检测那些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等第一类微生物。 三、实验活动的危险性 三.1实验活动 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临床相关的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教学培训、诊断等活动。 三.2实验活动的类型 根据实验室流程,主要涉及的有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处理、实验室检测(培养、鉴定、药敏)操作、锐器使用及生物安全柜等设备 的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实验操作包括标本接种,阅读平板、上机鉴 定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涂片检查、保留菌株等过程。 三.3实验活动风险识别 1.操作风险 1.1气溶胶产生风险 主要来源于打开标本,打开平板,调菌液、灼烧接种环等实验活动,以及标本平板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倒翻、容器破裂和样本洒溅 等情况 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标本接种过程均在可靠的处于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柜操作,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使用酒精灯灼烧接种 环,采用红外灭菌器。 1.2潜在的意外伤害

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标准

石湖矿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标准 2018年4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安全风险辨识 (1) 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原则 (1) 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 (1)

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等级标准 (1) 第四节安全风险因素 (2) 第五节安全风险辨识 (5) 第二章安全风险评估 (15) 第一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5) 第二节安全风险评估 (19) 第三章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5) 第一节瓦斯灾害管控措施 (25) 第二节火灾防治管控措施 (29) 第三节顶板灾害防治管理措施 (31) 第四节支护设备(支柱)防治管控措施 (34) 第五节其他类灾害防治管控措施 (35) 第一章安全风险辨识 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原则 以重大危险源为重点,突出对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建立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切断风险转变为隐患的链条,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主要包含51000工作面范围内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运输等系统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重大危险因素。 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等级标准 在“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A类、Ⅰ级)、较大风险(B类、Ⅱ级)、一般风险(C类、Ⅲ级)和低风险(D类、Ⅳ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一、重大风险(A类、Ⅰ级、红):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二、较大风险(B类、Ⅱ级、橙):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三、较大风险(C类、Ⅲ级、黄):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四、一般风险(D类、Ⅳ级、蓝):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第四节安全风险因素 一、瓦斯: 矿井属于瓦斯矿井。根据2016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结论,本矿绝对CH4涌出量为1.85m3/min,相对CH4涌出量为0.49m3/t,绝对CO2涌出量为2.29m3/min,相对CO2涌出量为0.61m3/t,依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相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审批稿

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案例示范: ××煤矿 ××××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名称(加盖公章) 年月日

目录

××煤矿××××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煤矿生产能力600万吨/年,采用平硐开拓,布置主平硐、副平硐、进风斜井、回风斜井四条井筒;主采2号煤层,平均厚度米;井下布置2个综采工作面,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矿井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顶板:2号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基本顶为细粒砂岩,中等稳定。 2.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t,绝对瓦斯涌出量min,采煤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t,绝对瓦斯涌出量min,掘进绝对瓦斯涌出量为min,属高瓦斯矿井。 3.煤尘:2号煤挥发分%,煤尘具有爆炸性。 4.自然发火:2号煤层不易自燃,自然发火期大于12个月。 5.矿井水:矿井正常涌水量37m3/h,最大涌水量56m3/h。各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冲击地压:2号煤层顶底板均为有弱冲击倾向性岩层,煤层无冲击倾向性。 7.运输提升:主运输采用阻燃型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 … …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包括矿井各大生产系统及下一年度采掘范围。根据矿井五年生产接续规划,下一年度矿井采掘作业集中在三采区、四采区两个采区,各采区分别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总产量600万吨,进尺7300米,采掘范围具体为: 综采一队回采三采区2303工作面,采完接2304工作面。 综采二队回采四采区2401工作面,采完接2402工作面。 综采活动范围为:2303、2304、2401、2402工作面回采。 综掘活动范围为:2304、2305、2402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 … …。 第三部分风险辨识评估 ××××年××月××日,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区队(名单详见签字表)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度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由安全副矿长组织风险辨识评估知识培训。 ×至×日各小组分头收集资料,开展风险辨识评估;×日安检科对辨识评估报告、清单和管控措施进行汇总整理;×日,矿长组织会审。 一、风险辨识

多品种共线生产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评价人:日期:2016-4-15 批准人:日期:2016-4-15

目录 1.前言 2. 风险评估目的 3. 风险评估范围 4. 风险评估小组 5.评估流程 6.风险等级评估方法(FMEA)说明 7.共线产品信息 8.共线的可行性 9.支持性文件 10.风险评估实施 11.风险评估结论

1.前言 我公司化妆品(一般液态单元、膏霜乳液单元和蜡基单元)生产车间,根据国家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可生产品种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法规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造型和布局,设计多品种多规格共线生产,依据新版GMP第四十六条(为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要求)规定,本着对生产安全和有效性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意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及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风险评估目的 2.1.评估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 2.2.提出降低预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措施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的措施; 2.3.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的验证活动范围及深度。 3.风险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仅限于对配料、乳化、静置、灌装、包装车间多品种多规格共线生产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评估,其它与共线生产无关的质量风险不在此次评估范围内。 4.风险评估小组 本次质量风险评估项目为“多品种共线生产”,因此选择的成员的资质应对该项目有相适应的科学知识及经验,为此特确定以下人员为本次质量风险评估小组成员: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362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金葡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院感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虽然三区划分明显,但是实验室进出人员仍然存在污染和感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2 防控措施: 2.1本科室工作人员 2.1.1 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必须在清洁区更衣区内更换工作服,在半污染区戴工作冒、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入实验室污染区工作。 2.1.2 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污染区,必须在污染区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在到清洁区进行二次洗手方能离开实验室。 2.2 其他医务人员 2.2.1 运送样本护工将样本送至各班组的样本接收处,核对验收后方可离开,不得进入实验室污染区。 2.2.2 医护人员到实验室查询结果、业务咨询等,本科工作人员引导至相应的位置,结束后建议手部清洁后离开实验室。 2.3 病人或病人家属必须让其在实验室外等候。

煤矿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案报告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会议纪要

34╳╳工作面设计前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编制: 审核: 总工程师: 二○二○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 ................. - 1 - 第二章专项辨识评估责任体系 ................. - 2 - 第三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 - 3 - 第四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 - 6 - 第五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 9 -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 - 9 - 附件: 新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清单... - 10 -

34╳╳工作面设计前专项安全 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第一章专项辨识评估对象概况 一、工作面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 工作面位于二采区的东部,西部隔25m煤柱为13203工作面采空区;南部到二采区回风大巷;北部到本工作面切眼,东部隔25m煤柱为矿井边界,上部8、9号煤层均不可采。地面的相对位置是砖窑沟东南,武家庄西南,地表为荒坡及耕地,34╳╳工作面对应地面为沙坪村东北, (二)地形地物 地面标高1022 m~1104 m,井下标高,965 m~972 m (三)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 1.工作面几何参数 走向长度1126/1146,倾斜长度180,面积204480。 2.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 开采煤层13#,煤层厚度平均13.22m,煤层结构复杂,有1~4层夹石,煤层倾角为2~6°,煤层硬度3~44°,煤种长焰煤,稳定程度较稳定。 13#煤层顶底板情况是伪顶、直接顶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1.5~3m,老顶岩性为粗粒砂岩,厚度5~14m。底板岩性为

神东天隆集团大海则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神东天隆集团大海则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部分矿井危险因素 神东天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海则煤矿生产能力100万吨/年,采用斜井、平硐、立井综合开拓,布置主斜井、辅运平硐、回风立井三条井筒;主采3-1煤层,平均煤厚2.14米,现开采北部区,煤层平均厚度1.65米;井下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顶板:3-1煤层直接顶板岩性大部分为粉砂岩,厚度0.23~7.34m,局部地段为粉砂岩、泥岩互层夹薄煤,个别钻孔揭露为泥岩或炭质泥岩。老顶多为细、粉砂岩,少数为中粗砂岩,局部地段老顶直接接触煤层。顶板岩石具少量裂隙,富水性弱,渗透性差,强度小,属Ⅰ-Ⅱ类不稳定和中等稳定顶板。2017年掘进及回采工作面顶板为粉砂岩,属中等稳定顶板。 2、瓦斯:根据陕煤局发《2015》14号文件复批,大海则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78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33 m3/;2016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显示,我矿绝对瓦斯涌出量0.98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0.53 m3/t,属于低瓦斯矿井。 3、煤尘:3-1煤层煤尘试验,火焰长度大于400mm,岩粉用量为70-80%,属有爆炸性危险的煤层。 4、自然发火:3-1煤层属易自燃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Ⅰ级。 5、矿井水:矿井正常涌水量100m3/h,最大涌水量124m3/h,矿井涌水主要来源于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及烧变岩裂隙潜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6、运输提升:主运输为胶带机运输,现有主运输系统由三部胶带机组成,主斜井一部,大巷两部。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大型设备入井采取租赁方式租赁大型铲车装运,人员及小型设备材料采用小型防爆车运输。 第二部分风险辨识范围

共用生产线风险分析

共用生产线风险分析 一、概述 我公司生产剂型为颗粒剂、硬胶囊剂,共有在线品种XXX、XXX、XXXX等几个品种。为完善公司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质量事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现结合公司质量风险管理方案要求,对共用生产线进行风险评估。 二、评估目的 为规范共用生产线的管理,提高药品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质量事故的发生,结合GMP(2010修订)版及公司质量风险管理,根据本公司本年度制订质量风险管理方案,对共用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质量风险评估;并由此制定确实有效的且经过确认或验证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避免/降低公用生产线可能存在的缺陷项给产品质量、生产环境、人员健康公共安全等带来的风险隐患。 三、生产过程中风险评估点 我们根据各产品特性、工艺流程和预定用途,通过厂房设施设备、软件管理体系、员工技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可能给产品质量带来潜在的风险,影响到产品质量,结合生产管理的经验以及管理制度,对共用生产线进行分析。 共线品种情况: 品种共线范围:

由共线品种特性可知: 1. 我公司共线生产的3个品种均不是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或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或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无需独立厂房、空调或设备的要求; 2. 共线的3个品种均为中药品种,处方不涉及毒性中药饮片的使用,涉及到的所有中药饮品之间均不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 3. 共线的3个品种不存在“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明确冲突。 4. 风险主要来源于产品随工艺流转的过程中受到厂房设施设备、软件管理体系、员工技能等影响。 公用生产线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风险的原因: 污染与交叉污染 共用厂房、设施、设备 软件体系不恰当 员工技能不达标 共用设备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解放军第一四九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 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20年6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 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的活动) 1、风险评估: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布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由于三区划分不是大明显,实验室进出人员存在污然和感染的风险。具体可能体现在:病原微生物的带入和带出,标本的污染,意外事件的发生(如跌倒、划伤等)。 2 防控措施: 2.1本科室工作人员 2.1.1 进入实验室的本科工作人员,在缓冲间内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冒、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后方能进行实验室工作。 2.1.2 任何原因需要离开实验室,必须洗手(七步法)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在此洗手方能离开实验室。 2.2 其他医务人员 2.2.1 运送样本护工将样本送至各班组的样本接收处,核对验收后方可离开,不得在实验室中随意行走。 2.2.2 医护人员到实验室查询结果、业务咨询等,本科工作人员引导至相应的位置,结束后建议手部清洁后离开实验室。

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 1155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报告 *****煤矿煤矿 二〇一七年八月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1) 第二节工作面安全生产条件 (2) 第三节工作面生产系统 (3) 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 (9) 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原则 (9) 第二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 (9) 第三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等级标准 (10) 第四节安全风险因素 (10) 第五节安全风险辨识 (13) 第三章安全风险评估 (23) 第一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23) 第二节安全风险评估 (27) 第四章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34) 第一节瓦斯灾害管控措施 (34) 第二节火灾防治管控措施 (39) 第三节顶板灾害防治管控措施 (41) 第四节支护设备(支柱)防治管控措施 (44) 第五节其它类灾害防治管控措施 (45)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一、概况 *****煤矿位于***旧府办事处陈贝屯村,矿井总体构造形态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一般5~13°,局部达14°,井田面积约为,批准开采 C 5b、C 6 a号煤层。矿区内构造简单,但小断层较多。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相对瓦 斯涌出量为min,矿井平均涌水量50m3/h。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t,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采用皮带输送机和刮板输送机运煤。1155采煤工作面于2017年7月20日布置切眼贯通,形成通风系统。 二、工作面位置: 1155回采工作面为一盘区内最后一个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运输上山右侧,南部为1153工作面采空区隔离煤柱,东部距井田边界155m,北部为二盘区采区(未开采)。 工作面煤层顶板标高为+1400~+1385;该工作面倾向长度45~130米:工作面运输巷长度为699m、回风巷长度为682m,可采面积为69756m2。 三、地面相对位置: 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南部,回采面地面标高为+1700~+1825m。 四、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本回采面位于井田的东南部;地表主要为山地,地貌属黄土丘陵区;地面标高为+1700~+1825m之间,无村庄、河流及其他构筑物等地面设施,预计在开采过程中地面塌陷程度微小,应加强地面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煤矿2020年度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编制说明 ................................. - 1 - 第二部分矿井概况 ................................. - 3 - 一、地理位置 ....................................... - 3 - 二、井田范围 ....................................... - 4 - 三、地质概况 ....................................... - 4 - 四、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 - 16 - 第三部分矿井主要生产系统情况..................... - 20 - 一、供电系统 ...................................... - 20 - 二、提升运输系统 .................................. - 22 - 三、通风系统 ...................................... - 23 - 四、瓦斯抽采系统 .................................. - 24 - 五、井下排水系统 .................................. - 25 - 六、压风系统 ...................................... - 26 - 七、安全监控系统 .................................. - 26 - 八、人员定位系统 .................................. - 27 - 第四部分评估依据、目的........................... - 28 - 一、评估依据 ...................................... - 28 - 二、评估目的 ...................................... - 29 - 三、评估结果适用期 ................................ - 29 - 第五部分矿井危害因素分析......................... - 30 - 一、顶板危害因素分析 .............................. - 30 - 二、瓦斯危害因素分析 .............................. - 30 - 三、煤尘危害因素分析 .............................. - 32 - 四、火灾危害因素分析 .............................. - 32 -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风险评估报告

一、前言 我公司灌装等车间装修于2011年,为了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并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对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进行了合理设计、选型和布局,于2013年6月取得SGS公司颁发GMPC证书并每年验证审核,2016年1月13日、5月26日由**市**区质量监督质量检验所验证洁净区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水平、次清洁区符合标准并颁发报告。本报告拟对生产共线产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以期对其生产安全风险能正确认识并采取降低安全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质量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目的 本报告是对公司多品种共线生产的安全性进行风险管理的报告,报告对多品种共线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混淆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要素进行分析判定。对于每种风险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S)和危害的发生概率(P)进行估计。在某一风险水平不可接受时,提出降低风险预见的控制措施,以期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适用范围 本报告适用于综合生产车间灌装线、乳化制作生产线的产品生产 四、引用资料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本公司ISO22716\GMPC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相关资料。 五、共线产品说明 1、共线产品情况

2、共线产品特性 3、共线产品生产工艺及预期用途 4、公司厂房、公用设施、设备及防污染与交叉污染情况说明 本公司生产厂房—乳化制作和灌装车间,车间为封闭式厂房,室内墙和吊顶采用表面光滑、易清洗的彩钢板防火材料,为专用生产车间。2楼灌装间内设的5台灌装生产

2018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新版

******************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18年7月10日

评估人员名单

目录 1.总则 (1)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1) 1.2现有事故风险防控情况 (2) 2.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3) 2.1事故情景分析 (3) 2.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 (6) 2.3事故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 (6) 3.划分事故风险等级 (7) 3.1事故风险评估方法 (7) 3.2事故风险评估标准 (9) 3.3事故风险评估 (10) 3.4划分事故风险等级 (16) 4.现有控制分析及存在问题 (16) 4.1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16) 4.2现有措施存在问题 (17) 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7) 5.1风险防控措施(管理方面) (17) 5.2重大风险防控措施(技术方面) (18) 5.3风险应急措施 (36)

6.评估结论 (36)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总则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根据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由矿井总经理(矿长)组织各分管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单位队长及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矿井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重点对矿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机电运输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如下表1-1:

新版GMP口服固体制剂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编号: 固体制剂车间多品种共线生产 风险评估报告 起草部门及职务责任人签名起草日期审核部门及职务责任人签名审核日期 批准人责任人签名批准日期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概述 公司生产的口服固体制剂品种有***品种共****个规格,配备了先进的符合最新GMP要求的生产设备,配套了完善的GMP文件软件系统,对生产线的各个关键操作环节进行同步监控。 相关品种明细如下: 品名活性成份 水中溶解 度品名活性成份 水中溶解 度 依诺沙星片依诺沙星不溶盐酸吡硫醇片盐酸吡硫醇溶解维生素C片维生素C 溶解谷维素片谷维素不溶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溶解盐酸伐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溶解泛昔洛韦片泛昔洛韦溶解红霉素肠溶片红霉素不溶甲硫氨酸片甲硫氨酸溶解氟罗沙星片氟罗沙星不溶二氟尼柳分散片二氟尼柳不溶辛伐他汀片辛伐他汀不溶卡托普利片卡托普利溶解兰索拉唑片兰索拉唑不溶吡哌酸片吡哌酸不溶西咪替丁片西咪替丁溶解硝酸咪康唑阴道泡腾片硝酸咪康唑不溶萘普生片萘普生不溶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 不溶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溶解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洛索洛芬钠溶解维生素B6片维生素B6溶解醋酸泼尼松片醋酸泼尼松不溶盐酸氨溴索片盐酸氨溴索溶解洛伐他汀片洛伐他汀不溶吡拉西坦片吡拉西坦溶解克霉唑阴道泡腾片克霉唑不溶安乃近片安乃近溶解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泮托拉唑钠溶解阿昔洛韦片阿昔洛韦不溶盐酸索他洛尔片盐酸索他洛尔溶解巴洛沙星片巴洛沙星不溶具体的设备明细如下: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材质设备编号生产厂家 1 粉碎机不锈钢 2 振动粉筛机不锈钢 3 摇摆式颗粒 机 不锈钢

4 高速混合制 粒机 不锈钢 5 三维运动混 合机 不锈钢 6 旋转式压片 机 不锈钢 7 高效包衣锅不锈钢 8 铝塑包装机不锈钢 9 不锈钢 共线生产的全部品种规格均为普通药品,彼此间不存在相互反应或配伍禁忌; 共线车间具备了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包括有完善的防止差错、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软件体系; 生产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具备相应的技术经验和技能,经过培训合格上岗。 二、风险评估标准 风险系数分水平定义 严重性(S)10 严重 影响 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此风险导致产品不能使用,直接违反GMP 原则,危害人体健康。 7 高 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 可跟踪性。 5 中等 影响产品质量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 踪性。此风险可导致产品召回或退回,未能符合一些GMP原则, 可能引起检查或审计中产生偏差。 3 低 尽管不存在对产品或数据的相关影响,但仍间接影响产品质量 要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此风险 可能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或对企业形象产生较坏影响。 1 没影响 尽管此类风险不对产品或数据产生最终影响,但对产品质量要 素或工艺与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仍产生较小 影响 可能性(P)10 基本 确定 基本确定,每次均会发生。 7 极高必然的问题,几乎每次都发生。 5 高反复出现的问题,通常会发生。 3 中偶尔出现的问题,有时会发生。 1 低不太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很少发生。 检测度(D)5 不可能不可能检测到。 4 极低问题总是检测不到,没有可行的检测手段,可认为是无法检测到3 低问题有时能被检测到,但是更倾向于检测不到。 2 中出了问题有方向能检测到,发生的时候很有可能检测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