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公估报告法律问题研究

保险公估报告法律问题研究

目 录

第1章绪论 (1)

1.1选题意义 (1)

1.2研究背景与现状 (1)

1.2.1研究背景 (1)

1.2.2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2)

1.4创新点 (3)

第2章保险公估报告概述 (4)

2.1保险公估报告的概念 (4)

2.2保险公估报告的特征 (4)

2.3保险公估的原则 (5)

2.4保险公估报告的法律性质 (5)

第3章保险公估报告存在的问题 (7)

3.1公估报告系单方委托作出 (7)

3.2公估程序上存在疏漏 (7)

3.3公估报告存在形式瑕疵 (8)

3.4 公估结论准确性缺失 (8)

第4章保险公估报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

4.1专业性匮乏 (9)

4.1.1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专业性相对缺失 (9)

4.1.2保险公估机构专业优势缺位 (12)

4.2独立性缺失 (16)

4.2.1业务来源单边性 (16)

4.2.2业务狭窄、市场替代性强 (16)

4.2.3需求方主导的市场 (17)

4.3制度乏力 (18)

4.3.1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 (18)

4.3.2法律责任制度不健全 (21)

第5章解决保险公估报告问题的措施 (22)

5.1加强专业性、独立性 (22)

5.1.1严格执业资格认定,建立等级资格考试制度 (22)

5.1.2完善实习和继续教育制度 (22)

5.1.3制定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公估程序 (23)

5.1.4构建独立第三方对保险公估机构的评价体系 (24)

5.1.5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25)

5.2完善保险公估业的监管 (26)

5.2.1完善行业立法,强化法律监管 (26)

5.2.2完善自治规约,强化行业自律 (27)

5.2.3完善信披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28)

5.3完善民事法律责任 (29)

5.3.1明确民事法律责任的认定 (29)

5.3.2规范免责条款 (30)

5.3.3建立健全追偿制度 (30)

5.3.4重构职业责任保险制度 (31)

结论 (32)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6)

第1章绪论

第1章绪论

1.1选题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险业发展迅猛,保险公估机构作为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支柱之一以公平、公正的立场参与承保和理赔,而承保和理赔作为保险经营的重要环节又关系着保险市场中多方主体的利益,可以说保险公估业在保险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险公估报告理论上具有极强的证明效力,然而实践中却受到诸多质疑,因此,保险公估报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分析保险公估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保险法》、《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存在的法律漏洞,通过借鉴国外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完善我国立法以改变保险公估报告备受质疑的现状,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1.2研究背景与现状

1.2.1研究背景

现今我国保险市场逐渐成熟,保险市场不断发展完善,而保险公估业在经历了快速阶段后,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保险公估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保险业与保险公估行业发展水平的失衡导致保险公估业无法满足保险业发展的需求。这种落后性反映到司法实践中,表现为本应是理赔定损纠纷、代位求偿诉讼中最有力证据的公估报告,却因其程序瑕疵、单方委托等问题导致百分之九十的保险公估结论被法院否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改善保险公估报告的现状,对保险公估报告被否定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2.2研究现状

1.保险公估报告的概念和性质

程海峰在《论完善我国保险公估人制度》(2004)中指出保险公估行为的结果通常都以保险公估报告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公估报告定义为“全面总结”、“最终产品”、“公正性文件”。陈捷,傅卫卫,潘红晶在《司法鉴定视野下的保险公估报告效力研究》(2015)中也提及了公估报告的法律地位和司法效力,指出根据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司法鉴定问题管理的决定》,可以实现保险公估报告转变为司法鉴定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