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教育新风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赵?倩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7)

【摘要】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各高校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内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文章分析了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主要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也日益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各高校的探索尝试在取的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

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怎么开“公司”、当“老板”赚钱,也有些人自认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是极少数,是学生毕业后的事情,因此在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和意义不大。其次,在实际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过多的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往往只针对部分精英学生,而忽视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二)师资力量缺乏

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难以适应这种需要,现在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学术专家,虽然知识比较丰富,但绝大部分没有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创新创业意识,更别提创新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说教,达不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三)课程体系不健全

目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虽然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创业管理等课程,但是较为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将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院校虽在逐年增加,但由于缺乏相关教材的支撑,全国还没有统一的创新创业方面的较权威的统编教材。

(四)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实践类课程,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与平台。大多创新创业实践借助于“挑战杯”等创业设计类竞赛开展,只有少数精英参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实践仅仅流于想象。

二、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终极目标,而应站在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高度,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将创新创业信念渗透到民族精神中去。“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理念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学习与研究,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到学校正式的教学体系中,与学科和专业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

有效的课程载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这里,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及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引导。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要素。根据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应有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一是要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聘请创新创业研究专家到学校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强化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二是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国家或高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班,使之了解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知识;三是让老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获得企业管理、运作的第一手资料,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四是聘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或企业家与专职教师配合作为兼职教师,弥补高校实践型教师匮乏的不足。

(四)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自主设计开发系列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让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丰富实践经验;二是要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创业,实现理论知识的应用;三是搭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四是借助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企业等。

(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一是要理顺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二是要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如制定创新创业学分替换制度;三是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广播、校报、橱窗等媒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精神的宣传;四是建立相关的支撑体系,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如设立创业基金,为学生配备创新创业导师等;五是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鲍桂莲.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2]王锋.我国高校创新船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简介:赵倩(1984—),山东邹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 67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